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2 !

参考文献

265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Energy Development(2009)

SSAPID:101-8723-1992-78
ISBN:978-7-5097-076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刻把握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针对破解短期内经济危机下的能源发展困局,以及打破长期内资源与环境双制约条件下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桎梏等重点问题,以专业的视角、严谨的学术精神展开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能源蓝皮书
作 者: 崔民选
编 辑:周丽;高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工业经济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

 后记

 能源蓝皮书编委会

 法律声明

 总报告

  经济危机下的中国能源发展对策

   一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

    (一)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

    (二)历史轮回:当前经济形势与1998年金融危机的对比

     1.中国经济困难重重,不确定因素增加

     2.历史轮回: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1998年的对比

   二 2008年中国能源的挑战与机遇

    (一)煤炭主导地位稳固,经济危机冲击凸显

     1.继续保持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结构

     2.2008年煤炭供给稳定,乡镇煤矿产量略减

     3.煤炭需求持续下降,库存压力显现

     4.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净出口转为净进口

     5.2009年煤炭行业过冬,明显出现供给过剩

     6.煤炭行业政策点评

    (二)国际油价暴跌,中国加快战略储备步伐

     1.原油供应稳步提升

     2.石油供应将缓慢增长

     3.需求继续降温

     4.中国石油消费震荡过后将缓慢增长

     5.原油价格持续暴跌,前景堪忧

     6.中国抓住低油价机遇加快石油战略储备

     7.对外依存度将维持高位

     8.石油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

     9.石油行业政策点评

    (三)电力行业的“危”与“机”

     1.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2.电源建设结构调整,核电、风电投资大幅增加

     3.雪灾、地震提速电网建设

     4.火电企业全面亏损,电力行业发展处于较困难的时期

     5.电力行业政策点评

   三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步伐,核电、风能领跑

    (二)抓住战略机遇淘汰传统能源落后产能,打造能源航母

    (三)继续推进节能减排

    (四)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深化

 行业运行篇

  分报告一 新经济形势下的中国煤炭行业

   一 煤炭行业的战略定位

    (一)煤炭行业在全球经济中不可或缺

    (二)煤炭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中国煤炭行业的政策导向

     1.宏观调控抑制过快增长

     2.《煤炭产业政策》优化产业布局

     3.煤炭定价将逐步走向市场化

     4.制度约束强化安全管理

     5.税率政策限制出口、鼓励进口

   二 中国煤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规模持续增大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2.供给结构变化,集中度提高

    (二)供过于需的形势判断

     1.煤炭供给预测

     2.煤炭需求预测

     3.产能过剩预期

    (三)价格下行不可避免

     1.2008年出现价格拐点

     2.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3.价格下行趋势预期

    (四)煤炭进出口状况分析

     1.我国长期处于煤炭净出口国地位

     2.对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的趋势判断

    (五)交通运输

     1.铁路煤炭运输

     2.公路煤炭运输

     3.水路煤炭运输

     4.煤炭运力分析

   三 中国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之策

    (一)中国煤炭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煤矿布局不合理

     2.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3.煤炭消费增长过快

     4.市场集中度较低

     5.外部不经济明显

     6.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7.煤炭库存处于严重不合理水平

    (二)新经济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1.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

     2.挑战中蕴含新机遇

    (三)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思路

     1.审时度势,抓住机遇

     2.政府引领,企业主导

     3.技术领先,提倡创新

   四 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展望

    (一)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

     1.煤炭需求长期增长,短期波动

     2.全球煤炭行业集中度提高

     3.生产趋向大型化

     4.煤炭资源利用趋向综合化

     5.洁净煤技术广受重视

     6.煤炭价值逐步提升

    (二)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前景目标

    (三)中国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1.宏观经济支撑行业发展

     2.国家产业政策保障行业发展

     3.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

     4.可持续能力的判断

   五 对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行业政策法规

    (二)加强行业协会作用

    (三)行业发展结构优化

    (四)企业间的多方联盟

    (五)强势企业国际化发展

    (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七)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八)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分报告二 抓住低油价机遇 加快中国石油战略储备

   一 油气行业经济环境突变

    (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二)我国经济增速趋缓

    (三)产业政策点评

     1.燃油税改革

     2.石化产业振兴纲要

   二 油气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一)油气储量稳步增长

     1.石油储量

     2.天然气

     3.煤层气

    (二)2008年油气供应稳步提升

    (三)2008年需求下降,长期依然看涨

     1.石油消费增速回落

     2.原油加工量增速减速

     3.石油消费长期将缓慢增长

    (四)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拉大

   三 中国应抓住低油价机遇加快石油战略储备

    (一)原油价格持续暴跌,前景堪忧

    (二)对外依存度将维持高位

    (三)中国抓住低油价机遇加快石油战略储备

   四 油气行业投资概况

    (一)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

    (二)2008年投资掀起高潮

    (三)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现状

     1.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问题

     2.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对策

    (四)民营资本投资情况及特点

     1.引入民营资本对石油行业发展的作用

     2.模式开放后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3.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在上游市场的探索案例

  分报告三 高价能源促进电力行业高效节能

   一 中国电力运行形势

    (一)电力供需情况

     1.电力供应总体情况

     2.电力需求

     3.消费产业结构

    (二)电源建设情况

     1.发电装机容量呈现下降趋势

     2.电源结构

    (三)电网建设情况

    (四)火电企业全面亏损,电力行业发展处于较困难的时期

   二 中国电力运行与国民经济分析

    (一)电力与其他产业的关联

    (二)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三 煤电博弈:促进产业融合

    (一)煤电产业关系密切

     1.我国电力以火电为主

     2.电煤供应量逐年上升,但供需双方矛盾加剧

    (二)煤电的供需博弈

     1.电煤价格攀升

     2.电煤消耗和价格过快增长,缺煤停机问题比较严重

    (三)行业亏损引发第三轮煤电联动

     1.我国火电行业利润被煤炭所挤压

     2.国家限制煤炭价格上涨,缓解电力企业原料压力

     3.第三次煤电联动:电力上网价上调阻止电力行业继续亏损

    (四)高煤炭价格下引发煤电联营或煤电一体化

     1.电力企业向上游进军,实现煤电联营

     2.煤炭企业向电力领域延伸,实现煤电一体化

     3.煤电合作模式分析

   四 国家产业政策指引火电行业节能减排

    (一)我国电力行业效率需提高

     1.我国电力设备利用率下滑

     2.我国电力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仍有待提高

    (二)产业政策促进电力企业节能减排

     1.“上大压小”

     2.节能发电调度

    (三)2007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成效

   五 高煤炭价格下的中国电力转型

    (一)保持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延续性

    (二)稳定煤炭价格,培育煤炭期货市场

    (三)我国传统电力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

    (四)中国电力结构已经开始调整

     1.调整火电结构,加快技术升级

     2.加快清洁能源的建设成为必然

  分报告四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经济寒流下逆势涌动的暖潮

   一 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一)新能源全球发展概况

     1.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主流

     2.新能源进入能源市场成为现实

     3.新能源领域投资备受追捧

    (二)世界新能源重点行业发展态势

     1.风能

     2.太阳能

     3.生物质能

     4.水电

     5.核能

   二 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一)发展新能源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1.发展新能源是维系经济高速增长的有效保证

     2.发展新能源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3.发展新能源是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有效手段

     4.发展新能源是破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困境的有力武器

     5.发展新能源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中国新能源发展态势

     1.风能

     2.太阳能

     3.生物质能

     4.水电

     5.核能

     6.地热能

   三 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对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意识不够

    (二)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三)相关科学研究滞后

    (四)资金短缺

    (五)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和商业化程度低

   四 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

    (二)进一步实行税收优惠

    (三)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

     1.促进商业银行贷款投入

     2.吸引民间资本进入

     3.设立可再生能源投资基金

     4.争取风险投资基金支持

     5.发展股票融资

     6.开辟国际融资渠道

    (四)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商业化进程

 热点专题篇

  分报告五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与预测

   一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历程

    (一)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主线

    (二)我国能源产业定价机制的演进过程

     1.石油

     2.煤炭

     3.电力

     4.天然气

   二 2008年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宏观环境

    (一)2008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压力明显

    (二)2008年下半年通缩迹象显现

   三 2008年中国能源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国石油定价存在的问题

    (二)现阶段中国煤炭定价存在的问题

    (三)现阶段中国电力定价存在的问题

    (四)现阶段中国天然气定价存在的问题

   四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方向及预测

    (一)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方针及措施

     1.坚持市场化的方向

     2.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

     3.建立合理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

     4.增强市场结构的竞争性

    (二)中国能源价格走势预测

     1.石油

     2.煤炭

     3.电力

     4.天然气

  分报告六 节能减排:机遇与挑战

   一 世界节能减排现状和趋势

    (一)世界能源环境形势

     1.世界能源形势展望

     2.世界环境面临的问题

    (二)世界节能减排的机遇

     1.提高能源效率有望使能源需求增长率至少减半

     2.制定明确的目标政策可克服市场的不完善

    (三)世界各地区的节能减排行动

     1.北美地区的节能减排行动

     2.欧洲

     3.亚太地区

   二 中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和趋势

    (一)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展望

     1.中国能源、环境问题的现状

     2.中国能源、环境问题展望

    (二)节能减排成效

     1.以较少的能源投入支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单位GDP能耗总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3.单位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

     4.物理能源效率取得长足发展

    (三)节能减排形势及成因分析

     1.2007年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形势

     2.各区域节能减排形势分析

    (四)能源发展规划和节能减排目标

     1.能源发展规划

     2.节能减排目标

   三 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的措施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国际上提高能源效率的一些做法

     2.西方市场化国家节能的成功经验

     3.对我国的启示

    (二)中国部委节能减排政策解读

     1.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中国2007年以来推行的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

    (三)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政策建议

     1.在宏观上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效目标

     2.微观上进一步的行动和措施

   四 案例:中国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节能减排的经验

    (一)电力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实例

     1.华能集团2007年节能减排工作又创新业绩

     2.华能集团节能减排的经验

    (二)钢铁行业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经验

     1.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的成效

     2.节能减排经验

    (三)大石油石化公司节能减排成效和战略规划

     1.中国海油节能减排战略

     2.中国海油节能减排的新目标和长远规划

  分报告七 中国新农村能源

   一 新农村能源状况

    (一)概念界定

    (二)新农村能源基本现状

     1.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消费总量稳步增加

     2.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秸秆和薪柴为主

     3.商品能源消费城乡差距较大

     4.能源消费地域差异显著

   二 新农村能源现状分析

    (一)太阳能

     1.太阳能热水器

     2.太阳房

     3.太阳灶

    (二)沼气

     1.基本情况

     2.发展特点

    (三)生物质能源

     1.概述

     2.燃料乙醇

     3.生物柴油

     4.生物质气化及发电

     5.生物质裂解与干馏

     6.能源作物

    (四)小电源

     1.小型风力发电

     2.微水电

     3.光伏发电

   三 新农村能源发展分析

    (一)太阳能

     1.发展方向

     2.重点领域

     3.发展目标

     4.太阳能产业发展机遇

    (二)沼气

    (三)生物质能源

     1.生产和推广使用生物燃料乙醇是一项长期战略

     2.坚持非粮为主,鼓励原料多元化

     3.坚持市场化运作,敞开收购生物燃料乙醇

     4.利用后备土地资源发展燃料乙醇的前景分析

    (四)小电源

     1.小型风力发电

     2.微水电

     3.光伏发电

   四 新能源综合效益及投资估算分析

    (一)能源效益

    (二)环境效益

    (三)社会效益

    (四)农村能源投资估算分析

   五 新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

    (一)太阳能

     1.缺乏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

     2.太阳能与建筑应用标准缺失

     3.太阳能产品归口管理混乱

     4.行业的社会责任感淡薄

     5.产业升级要求紧迫

    (二)沼气

     1.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

     2.沼气产业发展缺乏指导

     3.沼气技术科研工作进展缓慢,科研领域不平衡

    (三)生物质能源

     1.成本较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2.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

     3.市场环境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四)小电源

     1.小型风力发电

     2.微水电

     3.光伏发电

   六 新农村能源发展对策

    (一)太阳能

     1.坚持科技进步,扩大太阳能热利用应用领域

     2.培育大型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3.制定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实施细则

     4.产业发展必须有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

     5.强化产品和市场监管,保障产业和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6.太阳能热利用要专项立法、地方立法

    (二)沼气

     1.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2.加强市场监管,强化沼气产品及设备质量监督制度

     3.加强科技开发,推进技术创新

    (三)生物质能源

     1.制定并实施生物燃料乙醇发展规划

     2.加强生物燃料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

     3.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小电源

     1.小型风力发电

     2.微水电

     3.光伏发电

  分报告八 期货市场工具:能源价格风险规避机制

   一 能源期货市场理论

    (一)关于期货合约定价原理的理论探源与争鸣

    (二)期货市场基本功能与风险分摊机制

    (三)期货市场制度设计与“期货价格基准”

   二 积极深入改革,健全我国石油期货制度环境

    (一)引入期货市场,争夺国际能源定价权

     1.国际能源定价体系现状

     2.我国石油安全与能源定价权

    (二)我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

     1.我国开设石油期货市场的实践

     2.完善石油期货市场的实践与组织基础

     3.关于重设原油期货市场的理论争鸣

   三 推出煤炭期货,稳定电煤供应

    (一)我国煤炭市场的多层次定价平台

    (二)煤炭期货市场的制度化设计

    (三)开设煤炭期货市场的实践准备

   四 我国推出电力期货市场的理论探讨

    (一)建立电力期货市场的必然性、可能性与制约因素

    (二)我国的电价体系与电力改革的概况

    (三)典型的电力期货与期权及对我国的启示

   五 天然气期货与我国天然气改革启示

    (一)NYMEX天然气期货推出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二)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育与市场化方向

   六 能源金融化浪潮的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能源金融市场大发展及基本格局

    (二)“金融属性”凸显能源金融风险

    (三)能源金融化的风险的理论解读与制度性后果

  分报告九 即将来临的能源信息化浪潮

   一 中国能源与能源信息化

    (一)我国能源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及当前定位

     1.信息化是大势所趋

     2.能源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3.中国能源信息化之路

    (二)解困能源问题的信息化需求

     1.能源信息化对于缓解能源危机的特殊意义

     2.中国能源短缺引发信息化需求

    (三)我国能源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 国际能源信息化成功经验借鉴

    (一)信息化助推国际能源行业发展

     1.信息化助力能源开发

     2.信息化提高能源利用率

     3.信息化保障能源安全

     4.信息化协助开发利用新能源

    (二)国际著名能源公司信息化建设实例

     1.以信息化降低成本

     2.以信息化提高效率

     3.以信息化集成信息

     4.以信息化优化管理

   三 中国能源信息化实施策略与有效方案

    (一)中国能源信息化的特点

    (二)中国能源信息化实施策略分析

     1.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是推进能源信息化的前提

     2.普及能源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能源信息化的基础

     3.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能力是推进能源信息化的首要目标

     4.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是推进能源信息化的根本动力

     5.健全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是推进能源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三)实施能源信息化的有效方案

     1.转变管理理念,培养全员意识

     2.建设统一平台,整合信息资源

     3.以需求为导向,做足投资预算

     4.结合企业实际,调整组织结构

     5.借助绩效考评,加速人才培养

     6.梳理核心业务,重塑业务流程

     7.以适用为标准,进行系统选型

     8.基于信任原则,选择合作伙伴

   四 中国能源信息化发展展望及预测

    (一)国家信息化政策导向

    (二)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

     1.金融海啸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2.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同预期

     3.应对经济衰退,政府各出奇招

     4.能源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三)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1.中国企业信息化向智能化发展

     2.大型企业信息化进入发展新阶段

    (四)中国能源信息化走向

     1.协同发展的一体化趋势

     2.深化应用成为能源信息化的必然选择

     3.管理革新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

     4.节能增效是信息化的重要目标

     5.信息化强化安全保障体系

     6.信息化成为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

     7.信息化成为新能源开发的加油机

   五 中国能源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政府引导构建能源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1.建立能源监管、监控体系

     2.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3.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完善的逐级规划体系

    (三)推动能源信息化技术的本土化

    (四)促进各类行业企业均衡发展

    (五)充分利用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

    (六)勇于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分报告十 煤基气态能源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一 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抉择

    (一)煤基气态能源产业发展背景

     1.全球能源发展基本趋势

     2.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培育发展煤基气态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选择

     1.煤层气开发利用对我国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煤炭地下气化开发是对我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积极探索

     3.原煤气化使用是我国能源高效清洁使用的基本方向

   二 山西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现实基础和内外部条件

    (一)山西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

     1.山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居首位

     2.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煤炭资源开发在山西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煤炭行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多方面挑战

     1.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的压力

     2.山西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3.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换的压力

    (三)山西煤基气态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1.煤层气开发及其产业化

     2.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发展基础

    (四)山西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意义

     1.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

     2.山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三 山西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总体构想

    (一)发展战略

     1.基本原则

     2.指导思想和方针

     3.功能与定位

    (二)发展思路

     1.规划建设思路

     2.规划建设目标

     3.规划建设重点

    (三)产业发展路径

     1.煤层气产业发展

     2.煤炭地下气化产业发展

    (四)开发模式

     1.规模化发展模式

     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

     3.官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

   四 政策措施

    (一)体制创新

     1.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推进企业制度变革

     2.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3.加强法律监督体系和监管评价体系的建设,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框架

    (二)投资政策

     1.改革金融投资体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市场体系

     2.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推动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

     3.改善投融资渠道和方式

     4.培育和发展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

     5.创造宽松的社会发展环境

    (三)技术政策

     1.将煤基气态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优先列入全省科技发展计划和推广计划

     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科技投入机制

     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四)环境政策

     1.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2.建立资源开发的环境损耗补偿制度

     3.依靠科技进步,搞好资源综合开发与保护

    (五)人才政策

     1.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2.建立开放有序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

     3.加快职业企业家队伍的培育和建设

    (六)对外开放政策

     1.积极吸引国外的资金

     2.把引进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

     3.努力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4.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

     5.进一步拓展利用外资的渠道

 主要编撰者简介

2008年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令数亿中国人刻骨铭心的一年。从年初的南方雪灾到“5·12”汶川大地震,再到北京奥运会的胜利闭幕,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番从大悲到大喜的洗礼。与此截然相反的是世界经济形势的由“热”入“冷”、由喜转悲。一场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美国、西欧、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衰退,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身处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器的中国,也明显感受到这份寒意。回顾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之变,不难发现这样的历程:年初,经济过热苗头显现,“双防”成为首要调控任务;年中,GDP增幅回落,物价压力稍缓,“一保一控”成为政策着力点;而至年末,随着投资、出口增速的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调整和变革成为经济形势主旋律,而深处变局中的能源行业,显然难以独善其身。2008年全年,中国能源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态势,喜忧参半,发展备受考验。成就方面,国家能源局挂牌运行,能源管理体制改革迈出“第一步”;国际油价“过山车”般地从巅峰跌落低谷,磨砺数十年的燃油税改革方案在千呼万唤中出台;能源结构调整成效初步显现,新能源在政策扶持下飞速发展,成为国际资本巨头们一再觊觎的盛宴;中石化收购位于叙利亚的加拿大石油公司TYK,能源企业海外并购提速;对外合作迈上新台阶,西气东输二线的开工预示着中亚天然气的输入成为可能。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我国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的能力显著增强。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能源领域的新旧问题轮番显现、矛盾突出:南方地区暴发冰雪灾害,煤电油运持续紧张,能源安全建设弊端暴露无遗;能源价格改革难以推进;能源信息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能源结构调整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节能减排压力重重。为破解资源、环境双重制约,维系能源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经济的平稳增长,我们仍需加快能源行业改革的步伐。《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民选博士牵头,汇集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国家权威统计部门以及各大企业研究部门数十名专家,历时大半年联合完成。全书总体上沿袭了往年的经典分析框架,总分为三篇:第一篇为总报告,第二篇为行业运行篇,第三篇为热点专题篇。其中,总报告从世界经济形势新变化入手,精辟分析了当前我国能源行业的运行态势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源行业转“危”为“机”应着手实施的应对之策,以求为我国能源格局及战略的转变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第二篇则分别以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各重点行业为分析对象,回顾了各重点行业目前的运行状况,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各行业的发展趋势等;热点专题篇即第三篇则选取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能源热点问题,如能源价格改革、能源期货、能源信息化、节能减排等重点剖析、深度聚焦,力求“窥一斑而见全豹”,解码我国能源战略未来新指向。《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坚持立足翔实数据,充分运用科学分析方法,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始终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针对破解短期内经济危机下的能源发展困局,以及打破长期内资源与环境双制约条件下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桎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一定程度上为中国能源的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道路。

1.《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BP世界能源统计2008》,BP公司,2008。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2卷第三期。

7.张国宝:《当前的能源形势:“危”中之“机”》,2008年《人民日报》。

8.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展望》,2008。

1.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BP世界能源统计2008》,BP公司,2008。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茅于轼、盛洪、李富强:《煤炭的真实成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7.田书华:《2008年煤炭市场的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8.田书华:《世界金融危机与我国煤炭经济》,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9.韩永:《煤炭行业拐点渐现》,中金公司研究部,2008。

10.任晓峰:《当前煤炭运输形势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1.李朝林:《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影响我国煤炭经济发展》,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2.李朝林:《对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变化区域差异性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网,2008。

13.《“我国将建设13大煤炭基地”——产业政策导向之大型化和基地化》,2007年11月30日《上海证券报》。

14.《煤电联动亦需引入竞争机制》,《中华新能源》2007年10月(总第29期)。

15.林伯强等:《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16.原国锋:《煤炭投资为何疯狂》,200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17.刘志逊等:《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勘查战略》,《煤炭技术》2005年10月第24卷第10期。

18.丁刚:《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19.岳福斌:《煤炭成本构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20.岳福斌:《煤炭企业税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5期。

21.李伟:《对我国上调煤炭资源税的分析与思考》,《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期。

1.《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第11期。

2.《BP世界能源统计2008》,BP公司,2008。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5.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第42卷第三期。

7.世界银行:《世界经济展望》,2008。

8.王启军、周玲:《石油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系列之3危机来袭双重应对》,《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第2期。

9.陈卫东:《建立石油工业中国模式》,《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第1期。

10.杨敏、胡雅琴:《浅析我国石油价格走势》,《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期。

11.耿国彪:《新能源时代世界石油的衰与荣——访国际能源署署长田中伸男》,《绿色中国》2009年第1期。

12.朱溦:《浅析石油与美元霸权关系》,《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3.刘宏杰:《中国能源消费对物价变动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1期。

14.山益:《中国成品油市场月度分析》,《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15.《IEA 2009年世界石油供需预测》,《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16.周向彤:《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回顾与预测》,《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17.梁海云、朱润民:《石油投资、经济增长与未来国际油价走势》,《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18.王立敏:《反思与变革:推进成油品市场改革正当时——“2009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之国内篇》,《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19.黄佳音:《危机与动荡:酝酿未来世界能源图景——“2009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综述之国际篇》,《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12期。

20.胡国松、冯雪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石油市场走势与我国对策》,《中外能源》2009年第1期。

1.“电力节能技术丛书”编委会:《电力节能政策与管理》,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何永秀、赵四化、李莹、黄文杰:《中国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总第20期)。

3.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我国目前产业关联度分析》,《统计研究》2006年第11期。

4.何璟:《期盼中国绿色电力的崛起——从资源条件看电源结构调整的可能》,《水力发电》2007年第1期。

5.《调整电力结构促进电力业健康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年第9期。

6.熊祥鸿、周浩:《试论电力行业中宏观调控的措施》,《企业经济》2006年第10期。

7.刘建平:《中国电力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8.袁家海、丁伟、胡兆光:《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协整与波动分析》,《电网技术》2006年5月第30卷第9期。

9.赵会茹、李春杰、李泓泽:《电力产业管理与竞争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0.戴双兴:《构建科学的电力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6卷第3期。

11.李佳军:《煤电联合利用电煤市场壮大煤炭企业》,《山西煤炭》2006年第26卷第3期。

12.史雪飞、赵晓丽:《基于博弈理论的煤电企业合作分析》,《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电力科技发展与节能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06。

13.胡予红:《加强煤电战略合作提供能源可靠保障》,《中国能源》2004年第6期。

14.于立、刘劲松:《中国煤、电关系的产业组织学分析》,《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第9期。

15.林峰、于文涛:《对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的政策探讨》,《北方经济》2006年第13期。

16.郭基伟、郑楠:《从电力弹性系数看我国电力工业的超前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电力分会场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17.牛克洪:《中国煤炭大集团建设探索》,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18.曹广晶:《水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中国能源》2007年第6期。

19.李明匠:《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探讨》,《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

20.中国产业地图编委会、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2006~2007中国能源产业地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编《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2.濮洪九等主编《中国电力与煤炭》,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4.《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5.《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时璟丽:《可再生能源“十一五”展望》,《建筑新能源》2007年第8期。

2.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发改委能源局:《2006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郑照宁、刘德顺:《中国风电投资成本变化预测》,《中国电力》2004年第7期。

4.中国风能协会:《2006年中国风电场装机容量统计》,http://www.cwea.org.cn。

5.国金证券研究所:《太阳能电池行业2007年年度行业报告》,2006年12月。

6.《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管理之家论坛,http://51manage. aa.topzj.com。

7.宋昭峥等:《国外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展望》,《当代化工》2007年第5期。

8.任东明:《“十一五”时期能源供求形势、生物质能源发展及相关政策》,《化学工业》2007年第6期。

9.刘延伟:《我国生物柴油产业链发展前景》,《化学工业》2007年第8期。

10.张正敏:《中国风力发电经济激励政策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胡润清:《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深圳能源》2007年第12期。

12.孔力:《中国最具前景的可再生能源》,《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2期。

13.刘茜等:《新能源投资与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西南金融》2007年第6期。

14.李明芹:《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探讨》,《理论探讨》2007年第3期。

15.谢恒等:《发展可再生能源政府将大有作为》,《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5期。

16.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17.张耀明:《中国光伏太阳能发电产业的现状与前景》,《上海节能》2006年第6期。

18.庾晋:《风电发展直面三大问题》,《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第11期。

19.张文佳:《中国风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第4期。

20.曹广晶:《水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中国能源》2007年第6期。

21.冀卫军:《水电开发:向左,还是向右》,《国家电网》2007年第5期。

22.李才华:《完善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的设想》,《价格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5期。

23.苗昆:《燃料乙醇之变局》,《环境经济》2007年第7期。

24.陈燕和:《燃料乙醇产业经济学分析与发展前景展望》,《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7期。

1.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宋旭光:《资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华文摘》2005年2月。

4.陈守海:《能源价格市场化研究》,《消费导刊》2008年第1期。

5.吴巧生、成金华:《经济高速增长下的中国能源安全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6.丁刚:《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8期。

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按价税分离和市场化的方向加快成品油价格改革》,《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0月。

8.胡乃武、刘睿:《“瓶颈”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世界经济统计研究》2004年第2期。

9.温桂芳、陈晓伟、骆珊:《我国价格深化改革的任务》,《价格理论与实践》,“专家论坛”版。

10.刘满平:《今后三年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和预测》,2004年5月《中国经济时报》。

11.周大地等:《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2.李伟:《对我国上调煤炭资源税的分析与思考》,《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陈元等:《能源安全与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国家信息中心:《2008~2020年中国环境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中国能源发展展望》编辑委员会:《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4.钱伯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出版社,2008。

5.徐华清等:《2006中国能源环境发展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6.魏一鸣等:《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

7.林伯强:《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8.郭强:《中国资源节约报告2007》,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9.《节能手册》编委会:《节能手册2006》,节能与环保杂志社,2006。

1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1.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4。

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4。

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

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

16.金晓剑等:《中国海油的节能减排实践》,《国际石油经济》2008年第7期。

17.杨宏伟等:《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环境目标及其对能源发展的要求》,《环境保护》2005年第4期。

18.张国宝:《调整工业结构,节能潜力巨大》,《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第4期。

19.殷观福:《发挥协会积极作用,推进住宅节能实施》,《住宅科技》2004年第9期。

20.陈世平:《多手段促进工业节能》,《世界环境》2007年第3期。

21.娄湖山:《国内外钢铁工业能耗现状和发展趋势及节能对策》,《冶金能源》2007年第2期。

22.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所:《发达国家节能经验》,《中国经贸导刊》2005年第14期。

23.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赴美节能培训班:《美国的节能政策和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上)》,《节能与环保》2003年第8期。

24.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赴美节能培训班:《美国的节能政策和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中)》,《节能与环保》2003年第9期。

25.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赴美节能培训班:《美国的节能政策和管理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上)》,《节能与环保》2003年第9期。

26.郁聪等:《国内外节能政策的回顾及强化我国节能政策的建议》,《中国能源》2003年第10期。

27.马文秀:《日本政府在节能方面的主导》,《经济论坛》2004年第21期。

28.陈迎:《英国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极力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第7期。

29.金三林:《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经济纵横》2007年第5期。

30.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OECD/IEA. Paris,2007.

31.UNIDO. Powering Industrial Growth-The Challenge of Energy Security for Africa. Working Paper,2008.

32.GAO. Meeting Energy Demand in the 21st Century. GAO Report,2005.

33.KEI. Energy Security Challenges in China and Northwest Asia:Assessing the Strategic Imperative to Cooperate. Paper prepared for the 2008 Northeast Asia Energy Outlook Seminar,2008.

34.MGI. Curbing Global Energy Demand Growth:The Energy Productivity Opportunity. Report,2007.

1.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崔民选主编《2008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朱明、王革华:《中国农村能源行业2007年发展报告(摘登)》,《农业工程技术》2008年第2期。

4.《沼气行业2007年发展报告》,《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08年第3期。

5.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

6.马胜红、董文娟:《我国农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必要性和建议》,《中国能源》2008年第2期。

7.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专委会:《太阳能热利用行业2007年发展报告》。

8.李秀峰、张杜、徐晓刚:《我国农村秸秆能源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展望》2008年第9期。

9.寇建平等:《我国2007年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可再生能源》2008年第3期。

10.姚晓林:《农村能源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10期。

11.中国沼气学会秘书处:《中国沼气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重点》,《中国沼气》2008年第2期。

12.张和平、张司达:《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类型分析及重点发展领域探讨》,《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第24期。

13.朱四海:《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9期。

14.李泽辉、岳燕珍等:《中国“十五”期间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分析》,《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第6期。

15.师连枝:《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3期。

16.辛其马:《农村节能减排大有可为》,《创造》2008年第2期。

17.高建良等:《二元结构转换进程中的农村能源安全问题探讨》,《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8.王文普:《新农村能源利用问题探析》,《科技资讯》2008年第26期。

19.陈秋华:《大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农家之友》2008年第9期。

20.李铁松:《新农村沼气能源建设的环境经济效益和制度保障实证分析——南充个案》,《中国软科学》2007年12期。

21.胡启春:《影响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节能与环保》2008年第8期。

22.石元春:《生物质能源前景无限》,《新农业》2007年第1期。

1.蔡玲:《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争夺石油定价权》,《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第7期。

2.陈淮:《石油战略重点要研究国际市场》,《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007、2008。

4.崔民选:《建立联合组织提高焦炭行业竞争能力》,《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9期。

5.邓郁松:《高油价背景下中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建议》,第三届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分析年会会议报告,2008年7月5日,http://business.sohu.com/20080705/n257969135.shtml。

6.顾正霞:《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制度经济学解释》,《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7.韩文科、姜鑫民:《国际油价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能源工程》,2001。

8.郝翔、张意翔:《对我国发展石油期货市场的初步探讨》,《理论与实践》2006年3月。

9.华仁海、陈百助:《涨跌停板制度对期货价格发现过程及波动性的影响——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5期。

10.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中国能源》2008年第4期(总第30卷)。

11.廉小虎:《电力市场期货交易中的模式、电价及风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12.林伯强:《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改革进程与配套改革》,《管理世界》2005年第8期。

13.马海琨等:《中国煤炭期货市场构建研究》,《中国煤炭》2006年第32卷第12期。

14.马瑾、曹廷贵等:《现货市场波动与商品期货合约定价》,《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期(总第342期)。

15.茅于轼等:《煤炭的真实成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

16.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能源统计信息系统,http://www.eia.doe.gov。

17.〔美〕乔治·斯蒂格勒:《价格理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8.〔美〕西奥多·威廉·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R.科斯等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9.〔美〕丹尼尔·W.布罗姆利(Daniel W. Bromley):《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0.〔美〕T.W.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

21.潘伟尔:《加速煤炭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中国能源》2005年第1期第27卷。

22.上海期货交易所文件:《上海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2008年1月9日起实施),http://www.shfe.com.cn/docview/docview_50206012.htm。

23.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标准合约》,2004年7月,http://www.shfe.com.cn/docview/docview_46137475.htm。

24.史丹:《我国当前油价机制的效果、缺陷及完善措施》,《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9期。

25.谭克非:《石油现货交易及石油期货交易介绍》,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公司,2005年5月,www.swfutures.com/news/research/viewmaterials.asp?id=157。

26.王彩鹃:《我国石油定价机制问题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27.王万山、伍世安:《我国争取大宗进口物资国际定价权的基本策略》,《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总第124期)。

28.王元月、安亚林等:《关于煤炭期货品种的初步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第11期。

29.吴光荣:《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可行性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第28卷第1期。

30.肖志斌:《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天然气期货功能实证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1月。

31.张俊伟:《构建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煤炭市场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内部资料),第121号(总2967号),2007年8月。

32.张京:《近年来关于燃油税改革的讨论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第16期。

33.张绍云:《建立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必要性》,《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8卷第5期,2006年10月25日。

34.张文静等:《浅谈煤炭完全成本的构成》,《矿业快报》第1期(总第465期),2008年1月。

35.赵乐:《我国能源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12月。

36.赵乐:《市场化改革:能源定价在困境中突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7.赵乐:《中国能源政策分析》,《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8.中国财政部文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2006年2月,http://www.mof.gov.cn/kjs/zhuantilanmu/kuaijizhuanzeshishi/200806/t20080618_46224.html。

39.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40.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湖南调查总队课题组:《我国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研究》,《统计研究》2008年3月,第25卷第3期。

41.周雷等:《上海燃料油期货市场有效性的计量实证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6期。

42.周正庆:《证券知识读本》(修订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3.朱国华、鄢德春:《隐性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的方向——基于期货市场创生和演变的经验分析》,上海期货交易所工作论文,http://www.shfe.com.cn/。

44.Andrej JurisM,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and Pipeline Capacity Markets in the United Stat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1897,March 1998.

45.Fischer Black,Myron Scholes,“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81,1973.

46.Hélyette Geman,Andrea Roncoroni,“Understanding the Fine Structure of Electricity Prices”,Journal of Business,Vol.79,No.3,2006.

47.James D. Hamilton.,“What is an oil shock?”,Journal of Econometrics,Vol.113,No.2,April 2003,pp.363-398.

48.James D. Hamilton,Understanding Crude Oil Pric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Working Paper,May 2008.

49.Merton R. C.,“Theory of Rational Option Pricing”,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4,1973.

50.Paul Krugman,Crises:The Price of Globalization?Working Paper,August 2000.

1.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BP世界能源统计2008》,BP公司,2008。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

7.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网站,2007。

8.计世资讯:《2008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2008。

9.赛迪顾问:《煤炭企业信息化需要榜样的力量》,赛迪网,2008。

10.赛迪顾问:《全球能源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赛迪数据在线,2008。

11.赛迪顾问:《从根本上解决关键问题,是树立信心的基础》,赛迪数据在线,2008。

12.赛迪顾问:《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的三大策略》,赛迪数据在线,2008。

13.赛迪顾问:《信息化照亮企业发展之路》,赛迪数据在线,2007。

14.赛迪顾问:《信息化选型也应与时俱进》,赛迪数据在线,2007。

15.赛迪顾问:《以信息化助推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赛迪数据在线,2007。

16.赛迪顾问:《石油企业如何应对信息化过程中集团管控模式的变化》,赛迪数据在线,2007。

17.赛迪顾问:《电力企业信息化绩效显现》,赛迪数据在线,2006。

18.袁颖:《解析“信息化与电力工业融合”之道》,赛迪数据在线,2008。

19.希赛网:《煤炭信息化IT管理首当其冲》,2008。

20.希赛网:《2008,中国电力信息化的梦与痛是什么》,2008。

21.希赛网:《石化信息化必经之路:实现自动化、数字化》,2008。

22.希赛网:《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中石化信息化“掷地有声”》,2008。

23.晓镜:《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协同发展》,人民邮电报,2008。

24.陈超:《能源信息化助解能源之困》,中国信息化,2007。

25.国际能源网:《能源瓶颈该如何突破》,2007。

26.谭茂:《能源大象的信息化之舞》,《电脑商情报》,2007。

27.胡艳丽:《中国的企业信息化走向IT和业务的融合能源瓶颈该如何突破》,比特网,2008。

28.人民邮电报:《信息技术助力缓解能源危机——全球能源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2006。

29.白晓彬:《壳牌信息化成败谈》,中国石油企业,2005。

30.高雪娟:《能源短缺引发信息化建设IT设备解决信息孤岛》,《中国计算机报》,2005。

31.张明亮:《企业信息化策略》,《北京电信科技》,1999。

1.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崔民选主编《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江泽民:《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42卷第3期,2008年3月。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6.周密、刘伟:《我国能源产业与产业结构相关性探讨》,《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1期。

7.雍永祜:《中国煤化工发展的思考》,《煤化工》2007年第5期。

8.任润厚:《“五代一变”——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工》2007年第S1期。

9.傅向升:《能源替代前行中面临挑战》,《现代化工》2007年第9期。

10.龚国军:《五看“煤制油”》,《中国石油企业》2007年第7期。

11.刘俊宝:《石油替代分析——煤液化》,《石油科技论坛》2007年第3期。

12.何建坤、苏明山:《全球气候变化与21世纪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第1期。

13.刘晔:《替代能源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9期。

14.李伟、张希良:《国内二甲醚研究述评》,《煤炭转化》2007年第3期。

15.韩艳芬:《发展煤化工机遇和挑战并存》,《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第21期。

16.王明亮:《冶金煤气制甲醇技术经济分析》,《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7年第2期。

17.魏迎春、邓蜀平、蒋云峰:《煤基甲醇和柴油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价》,《煤炭转化》2007年第4期。

18.李政、麻林巍、潘克西、付峰、朱宁、黄峰:《产业发展与能源的协调问题研究——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能源》2006年第10期。

简 介:当前及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基于石油安全的复杂性与战略性,为保证中国石油安全,我们必须将石油安全置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把保障石油安全纳入国家长期战略规划,以全球化、市场化和系统化思维来谋划石油安全的保障。其中的关键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一个核心、四大支柱、五项配套”为主要内容的石油安全保障体系。“一个核心”指以石油金融战略...

作者: 王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简 介: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异军突起,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讨论。而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的中国能源业也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能源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旋律,中国能源业开始走向稳定的转型期。但深层次的变革需求仍然存...

作者: 崔民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简 介: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异军突起,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讨论。而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的中国能源业也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能源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旋律,中国能源业开始走向稳定的转型期。但深层次的变革需求仍然存...

作者: 崔民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简 介: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异军突起,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讨论。而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的中国能源业也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能源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旋律,中国能源业开始走向稳定的转型期。但深层次的变革需求仍然存...

作者: 崔民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简 介:作为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能对国际形式产生相当的影响。 本书将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状,综合考虑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以专业和独特的视角展开分析,并针对我国能源行业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从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作为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能对国际形式产生相当的影响。 本书将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状,综合考虑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以专业和独特的视角展开分析,并针对我国能源行业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从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完善煤炭产业政策”为主题,分别就煤炭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与退出、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物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保障、对外开放等政策的完善问题做了探索性研究,并对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及其实践做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完善《煤炭产业政策》的依据,并就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本书最后附了2007年出台的《煤炭...

作者: 岳福斌 崔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简 介: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异军突起,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讨论。而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的中国能源业也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能源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旋律,中国能源业开始走向稳定的转型期。但深层次的变革需求仍然存...

作者: 崔民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简 介: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异军突起,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引发了全球关注和讨论。而作为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源的中国能源业也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2009年,中国能源行业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新兴能源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旋律,中国能源业开始走向稳定的转型期。但深层次的变革需求仍然存...

作者: 崔民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简 介:本皮书重点是通过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现状、问题、经验的调查研究,对中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国家发展的安全方略进行深层次理论分析,并形成相应的对策性咨询报告。其研究对象极为广泛,涉及经济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以及认同安全等方面。此外,我国边疆跨境民族冲突、宗教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简 介:作为世界排名第二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而且可能对国际形式产生相当的影响。 本书将立足于中国国情与现状,综合考虑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以专业和独特的视角展开分析,并针对我国能源行业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从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本书分析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能源安全环境,在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大的格局背景下,聚焦于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对中国西南能源问题做了综述性研究,归纳总结了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对外能源战略与政策,阐述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的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维护中国西南边疆能源安全的对策建议。

作者: 陈利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