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3)——完善煤炭产业政策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oal Industry in China(2013)
[内容简介] 本书以“完善煤炭产业政策”为主题,分别就煤炭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准入与退出、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安全生产、物流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保障、对外开放等政策的完善问题做了探索性研究,并对我国煤炭产业政策及其实践做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完善《煤炭产业政策》的依据,并就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本书最后附了2007年出台的《煤炭产业政策》和2013年2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煤炭产业政策》(修订稿)。
中国皮书网
《煤炭蓝皮书》编纂指导委员会
法律声明
主要编撰者简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煤炭蓝皮书》编纂委员会
BⅠ 总报告
B.1 在发展与改革中不断完善我国的煤炭产业政策
一 产业政策:经济管理与管制的重要工具
(一)产业政策及其特点
1.政策与公共政策
2.产业与产业政策
3.产业政策的特点
(二)产业政策系统及其功能
1.系统与产业政策系统
2.产业政策系统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3.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及其条件要求
(三)产业政策相关过程
1.产业政策制定
2.产业政策实施
3.产业政策评价
4.产业政策调整
5.产业政策终结
6.产业政策监督
二 产业政策的渊源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一)产业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产业形成
2.产业发展新矛盾的产生
3.产业发展新矛盾的化解与国家干预主义产生
4.科技进步与产业政策的产生
(二)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
1.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理论
2.后凯恩斯主义学派的政府规制市场理论
3.新凯恩斯主义政府规制理论
4.剑桥学派与应对“外部性”理论
(三)产业政策在我国的实践
1.我国历来重视政策问题
2.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策问题
3.产业政策在我国当代的实践
三 我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实践与体会
(一)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煤炭产业政策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一五”时期(1953~1957年)
3.“大跃进”与调整巩固时期(1958~1965年)
4.“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
(二)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1年)的煤炭产业政策
(三)市场化改革期间(1992~2002年)的煤炭产业政策
(四)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来(2002~2007年,《煤炭产业政策》出台前)的煤炭产业政策
(五)《煤炭产业政策》(2007年)出台以来的煤炭产业政策
1.《煤炭产业政策》出台
2.《煤炭产业政策》出台后的主要政策
(六)几点体会
1.必须提高对煤炭产业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2.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
3.必须建立广泛参与的政策形成体制
4.必须统筹兼顾,促进社会和谐
5.必须不断创新,反映时代特征
四 完善《煤炭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一)国际形势发生的极为广泛而深刻的新变化对煤炭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1.世界经济增速全面放缓
2.全球能源需求增速回落
3.全球气候谈判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
4.能源市场出现结构性调整
5.抢占新一轮全球能源制高点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二)国民经济中速增长要求对《煤炭产业政策》做必要的调整
(三)煤炭产业科技进步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
(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大政策的推进力度
五 《煤炭产业政策》的完善
(一)完善《煤炭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
1.指导思想
2.原则
3.目标
(二)《煤炭产业政策》的完善要点
1.总则
2.产业结构政策
3.产业布局政策
4.产业准入与退出政策
5.产业组织政策
6.产业技术政策
7.安全生产政策
8.物流服务政策
9.生态文明建设
10.社会保障政策
11.对外开放政策
12.保障措施
BⅡ 分报告
B.2 优化产业结构 夯实发展基础
一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政策
(一)结构、功能与效益
(二)产业结构及其政策内容
二 产业结构:完善《煤炭产业政策》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应突出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二)煤炭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合作有待加强
(三)煤炭产业微观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1.我国煤炭产业微观基础现状
2.我国煤炭产业微观基础存在的问题
三 完善煤炭产业结构政策的建议
(一)科学确定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
(二)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化解煤炭产业与相关产业矛盾,加强产业间的合作
(三)推进转型升级,努力夯实煤炭产业微观基础
B.3 合理规划布局 有序开发资源
一 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加快煤炭开发西移,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2.重点建设煤炭基地,煤炭布局重点突出
3.大集团开发大基地,促进资源合理开发
4.建大矿关小矿,促进资源安全高效开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面临的形势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一)煤炭供需形势发生逆转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二)煤炭运输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三)区域煤炭消费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四)境外煤炭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加剧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五)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对煤炭布局和开发的影响
三 对优化煤炭布局和合理开发的政策建议
(一)对优化煤炭布局的政策建议
(二)对煤炭开发的政策建议
(三)对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建议
(四)对煤炭加工转化的政策建议
B.4 严格产业准入 健全退出机制
一 现行煤炭产业准入和退出政策要点
(一)从规划源头把好准入关
1.提出最低勘察要求
2.调整审批权限
3.强调集约开发
4.强化动态管理
(二)规范煤矿基本建设程序
1.明确项目核准权限
2.明确竣工验收程序
3.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三)提高煤矿企业准入门槛
(四)提高煤矿准入门槛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煤矿准入要点和取向
2.瓦斯灾害矿井准入要点和取向
(五)强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
1.保护性开发稀缺煤炭资源
2.强化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
(六)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1.按照本通知规定的落后产能标准,今后将属于淘汰范围的煤矿
2.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应予以淘汰的煤矿和技术
(七)严格煤矿从业人员准入
二 产业准入和退出政策效果
1.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
2.生产结构明显改善
3.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
4.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5.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三 产业准入和退出存在的问题
1.产业管理职能分散,准入工作不协调
2.投资资格准入门槛低,开发秩序亟待规范
3.落后产能规模偏大,退出机制尚未形成
4.煤矿安全基础仍然薄弱,安全准入亟待加强
5.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人为事故比重大
四 严格产业准入和退出的必要性
(一)严格煤炭产业准入和退出的迫切性
(二)严格煤炭产业准入和退出的重要性
五 完善煤炭产业准入和退出政策的建议
(一)坚持从规划源头把好准入关
(二)明确煤炭生产企业准入门槛
(三)规范煤矿建设和生产秩序
(四)提高煤矿建设准入标准
(五)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援助机制
B.5 加强政策导向 完善产业组织
一 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政策
(一)组织的一般含义
(二)产业组织
(三)产业组织政策
二 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现状
(一)集中度
(二)关联度
(三)组织形式
(四)组织管理
(五)治理结构
三 完善政策要点与取向
(一)发展规模经济,适度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以建设企业集团为方向,提高企业关联度
(三)建设现代煤炭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煤炭交易制度,努力形成均态市场格局
(四)加强和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管理
(五)进一步提升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动、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B.6 加强科技创新驱动 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一 我国煤炭产业技术发展基本情况
(一)勘探技术
(二)建井技术
(三)开采技术
(四)安全技术
(五)高效洁净煤技术
(六)装备技术
1.开采技术装备
2.洗选加工技术装备
3.煤化工技术装备
4.安全技术装备
二 煤炭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煤炭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
(二)煤炭产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
(三)煤炭产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三 我国煤炭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重点
(一)煤炭产业技术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1.基础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2.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3.煤矿开采机械化现代化技术与设备研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4.支撑煤炭行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煤炭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1.煤炭基础理论研究方向
2.重点科技发展方向
(三)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
四 我国煤炭产业技术政策重点和取向
(一)完善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二)更好地发挥科研转制院所在促进行业科技进步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三)建立政府引导下的煤炭企业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机制
(四)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科技规划与计划指导
(五)对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产业化发展给予必要的财税政策支持
B.7 加强政策引领 提升本质安全
一 我国煤炭产业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
(一)加强安全生产规划编制及实施,严格煤矿安全准入
(二)健全保障煤矿安全政策措施,推进现有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煤矿安全理论研究,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
(四)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加快大型安全装备的研制及装配
(五)加大落后小煤矿整顿关闭力度,着力解决小煤矿“事故重灾区”问题
(六)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着力解决煤矿瓦斯灾害
(七)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强化煤矿基础管理
(八)贯彻执行《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完善煤矿安全责任体系
(九)深化用工制度改革,强化井下劳动规范
(十)强化国家安全监察,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 煤炭产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煤矿安全生产压力大
(二)煤矿灾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三)煤矿安全发展极不平衡
(四)非法违法生产现象屡禁不止
(五)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不高
(六)煤矿安全保障支撑体系软弱
三 新时期煤炭产业安全生产政策取向建议
(一)明确安全有保障是煤炭产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
(二)在煤炭产业规划中要突出安全生产规划
(三)继续提高煤炭产业准入与退出的安全生产标准
(四)支持开展煤炭安全产业技术攻关
(五)对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提出明确要求
(六)进一步完善煤炭安全生产的政策保障措施
B.8 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提升供给保障能力
一 我国煤炭物流及物流发展现状
(一)我国煤炭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1.煤炭物流的内涵
2.煤炭物流的特点
(二)我国煤炭流通及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煤炭流通分布情况
2.我国煤炭物流产业现状
3.当前煤炭物流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现行煤炭物流政策
(一)物流产业一般政策
(二)煤炭物流产业政策
三 我国煤炭物流产业政策要点
(一)引入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二)完善煤炭物流信息化平台
(三)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四)积极发展第三方煤炭物流,培育大型煤炭物流企业
(五)整顿煤炭流通秩序
(六)加快建立综合物流园区,限制低热值、高灰分煤炭长途运输
(七)建立健全煤炭应急储备体系
B.9 全面贯彻基本国策 构建绿色煤炭产业
一 煤炭产业贯彻落实节能环保政策的基本情况
(一)煤炭洗选加工取得突破
(二)能源消耗指标逐年下降
(三)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四)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五)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六)节能低碳技术创新支撑节能减排
二 煤炭产业节能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三 新时期煤炭产业节能环保政策的要点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从战略全局上更加注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1.从产业布局的高度,搞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调整
2.从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高度,搞好全国煤炭开发与全国主体功能区统筹协调
3.从全方位资源的角度,搞好煤系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4.从科学、合理的角度,统筹协调配置煤层气与煤炭矿业权
5.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6.明确规定“煤矿企业最低规模标准”
(三)技术政策要更加适应节能环保发展需要
(四)节能环保的政策导向应更加明确具体
(五)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煤炭绿色深加工产业
(六)延伸煤炭产业链,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涉煤节约环保的有关政策法规目录
一 国家法律
二 产业政策和部门规章
(一)产业政策
(二)技术政策
(三)部门规章
三 指导性文件
(一)资源节约
(二)环境保护
(三)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
(四)行业指导文件
四 优惠政策
五 资金扶持
六 相关标准
七 管理办法
八 发展规划
B.10 完善社会保障 建设和谐矿区
一 社会保障与我国社会保障实践
(一)社会保障及其特点
1.强制性
2.普遍性
3.互济性
4.福利性
5.公平性
(二)我国社会保障实践
二 煤炭产业社会保障现状
(一)现行社会保障政策
1.健全煤炭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2.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福利水平
3.提高煤炭企业职工收入保障水平
(二)煤炭产业社会保障政策效果
1.对伤亡事故进行经济补偿
2.社会保险工作逐步完善
3.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4.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5.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进行
三 煤炭产业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1.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
2.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提上日程
(二)主要任务
1.抓好各项社会保险基础工作
2.加强社会救助工作
3.加强社会福利工作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四 完善煤炭产业社会保障政策
(一)明确社会保障范畴、调整相关政策内容
(二)建立健全煤炭产业社会保障体系
(三)完善煤炭产业的社会保险制度
(四)建立健全煤炭产业的社会救助制度
(五)改善煤炭产业职工福利状况
(六)深化煤炭产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一 法律法规
二 部门规章
三 指导性文件
四 其他
(一)发展规划类
(二)技术标准类
B.11 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 加大对“走出去”的政策支持
一 正确认识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施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二)有利于保障我国煤炭供应安全
(三)有利于促进中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 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做法
(一)依靠核心技术
1.兖矿集团综采放顶煤技术和两柱式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技术输出
2.中煤能源集团装备公司成套设备出口
3.郑煤机集团液压支架稳销俄罗斯市场
(二)海外投资开发煤矿
(三)煤炭资源勘探国际合作
(四)工程承包与劳务输出
三 政府支持煤炭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
(一)审批流程类
1.审批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2.审批《企业境外投资证书》
(二)资质管理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承包工程资格证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
(三)鼓励优惠类
1.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支持
2.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同建立境外投资信贷支持机制
3.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察专项资金
4.税收规范政策
(四)风险防范类
1.保险制度
2.网上备案
(五)其他相关法律及服务
四 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高层次境外投资领导协调机制
(二)完善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法律制度建设
(三)为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性融资支持
(四)支持中国煤炭企业健全“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机制
(五)为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设立有关保险
(六)为企业国外开发人员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BⅢ 附录
B.12 附录1 《煤炭产业政策》(2007)
第一章 发展目标
第二章 产业布局
第三章 产业准入
第四章 产业组织
第五章 产业技术
第六章 安全生产
第七章 贸易与运输
第八章 节约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九章 劳动保护
第十章 保障措施
B.13 附录2 《煤炭产业政策》(2013年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发展目标
第二章 产业布局
第三章 产业准入
第四章 产业组织
第五章 产业技术
第六章 安全生产
第七章 贸易、运输与国际合作
第八章 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九章 劳动保护
第十章 保障措施
B.14 参考文献
序
摘要
Abstract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8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
3.〔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郝国华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全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5.《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2005。
6.国务院:《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2005。
7.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5〕21号),2005。
8.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2010。
9.财政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012。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能源〔2012〕640号),2012。
1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87号),2011。
1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3号),2010。
1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8号),2013。
1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一批)〉的通知》(安监总规划〔2006〕146号),2006。
1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二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08〕49号),2008。
1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发布〈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三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7号),2011。
17.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3年煤矿安全工作要点》,2013,http://www.chinasafety. 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20132/2013/0225/197870/content_197870.htm。
1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网站,http://www.chinasafety. gov.cn。
19.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概要》,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1.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
22.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
23.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工业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9)》,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4.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编《中国煤炭工业年鉴(2011)》,《中国煤炭工业年鉴》编辑部,2012。
25.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9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0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7.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1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8.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0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29.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11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2012。
30.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煤炭产业经济政策研究报告》,2004。
3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历程》,2013,http://www.ccgc.cn/art/2013/1/12/art_496_22807.html。
32.岳福斌主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6~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3.岳福斌主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4.岳福斌主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5.岳福斌主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1~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6.戴霞:《市场准入法律制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南政法大学,2006。
37.梅丹:《我国矿业市场准入制度法律问题研究》,硕士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2。
38.康纪田:《煤炭产业市场进入管制初探》,《中外能源》2010年第8期。
39.宋晶:《核准主义、准则主义与入世后我国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完善》,《中国工商报》2003年7月1日。
40.夏兴:《产业政策走向研究》,载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宣贯培训材料》,2012年9月。
41.夏秀渊:《我国市场退出机制的缺陷及对策研究》,《商业时代》2009年第3期。
42.宋玉池:《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建构与完善》,《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第7期。
43.王金华:《中国煤矿现代化开采技术装备现状及其展望》,《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第1期。
44.王显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第4期。
45.王显政:《高效开发清洁利用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工业》2008年第7期。
46.申宝宏、雷毅、郭玉辉:《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煤炭学报》2011年第11期。
47.濮洪九等:《中国电力与煤炭》,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48.徐寿波:《能源经济》,人民出版社,1994。
49.张国宝等:《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0.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51.徐达本、徐平平、蒋燕燕:《大跃进前后的煤炭工业》,《炎黄春秋》2010年第8期。
52.樊贵香:《山西煤炭物流的发展对策》,《科学之友》2009年第10期。
53.李润漍:《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煤炭物流模式探析》,《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54.Beyond Petroleum,
55.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56.杜朝晖编著《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7.尚军梅:《从煤炭大国迈向煤炭强国,路有多远?》,《中国煤炭报》2013年4月15日。
58.丹尼斯·W.卡尔顿,杰弗里·M.佩洛夫:《现代产业组织》,胡汉辉、顾成彦、沈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9.牛丽贤、张寿庭:《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6期。
60.潘克西:《国家能源战略与煤炭产业组织》,《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第2期。
61.王健:《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2。
62.罗清郁:《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政策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63.沙景华、欧玲:《我国煤炭企业产业组织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