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4

引证文献

10 !

参考文献

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图书

SSAPID:101-6632-9012-76
ISBN:978-7-5097-1153-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我院相关学者撰写理论文章,以“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三报一刊上发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末在括号内注明执笔人的姓名)。推动了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本书辑录了2003~2008年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基地以"研究中心"名义在中央报刊发表的所有理论文章。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范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作者名录

 后记

 2003年

  牢记“两个务必” 加强党风建设*

   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

   艰苦奋斗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经受考验的根本要求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党风建设的重要任务

  居安思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

   增强忧患意识,首先要增强忧党意识

  牢记“两个务必” 保持血肉联系*

   不断推进党的事业的根本保证

   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推进党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一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二 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精神支柱

   三 艰苦奋斗是加强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

  “三个代表”是十六大的灵魂*

   “三个代表”是对13年基本经验的科学升华

   “三个代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一 新的重大认识

   二 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

   三 努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任务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一 继承并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二 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理论源泉

   三 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繁荣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指南*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行动纲领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全面发展*

   新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新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新发展观也是对国际发展经验和教训的汲取

   新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社会矛盾学说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前提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源头

   毛泽东的一些闪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创新的胚胎和萌芽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的运用和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的推进

   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的推进

   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推进

 2004年

  高扬人文理性精神 破除迷信蒙昧意识*

   人类产生迷信神鬼意识的原因

   人文理性和科学对摆脱蒙昧的重要意义

  论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取得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求真务实必须结合新阶段的新实践

   求真务实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

  加强党的领导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贯彻“双百”方针 加大支持和领导力度

  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两个立足”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增强宪法观念 维护宪法权威*

  论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

   生态文明社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深刻认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石

  邓小平理论与科学发展观*

   “发展才是硬道理”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境界

   “发展才是硬道理”奠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对的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伟大胜利*

   一 从本质和非本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上解决怎样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二 从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上解决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三 从间断性和非间断性的统一上解决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紧扣时代脉搏 融汇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严整性,倡导“准确完整地理解”科学思想体系

   彻底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必须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性,提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

   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唯物史观是党的执政理论的哲学基础*

  正确看待西方经济学理论*

   一 深入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阶级性

   二 正确把握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合理因素

  在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2005年

  推进理论创新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

   一 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

   二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 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建设的基本途径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永葆党的先进性*

   一 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二 在长期执政的背景下更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三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必须与时俱进

  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抗战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

   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抗日战争中两种力量的相互消长

  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力挽狂澜,坚持东北抗日武装斗争

   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高瞻远瞩,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殊死搏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文化的新发展*

   文化界社团化程度的提高

   文艺理论的时代性与现代性追求

   旧文艺的改造和新文艺的推广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价值*

   一 科学发展观凝炼了发展的思想

   二 科学发展观更新了发展的观念

   三 科学发展观完善了发展的思路

   四 科学发展观提升了发展的境界

   五 科学发展观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深化*

   一 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二 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三 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一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二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适应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三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根据党员队伍现状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

  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一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 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

   三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辩之一:是不是只有拉大差距才能激发活力?是不是差距越大活力就越强?是不是只要一缩小差距就必然降低活力?

   四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辩之二:是不是由于我们国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基尼系数就可以大一些?

   五 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辩之三:是不是只要经济上去了,蛋糕做大了,其他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怎样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6年

  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关于社会有机体和社会结构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

   唯物史观关于人、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加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全过程,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保障

  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一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崭新发展理念

   二 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

   三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

  创造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辉煌*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肩负着光荣艰巨的使命

   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一脉相承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论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论

   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是历史主体的理论

  学习《江泽民文选》坚持做好“三农”工作*

   一 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二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 江泽民同志科学总结了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经验、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

  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一 民生史观

   二 调和与互助

   三 利用资本主义

   四 混合经济

   五 开放政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完善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化和拓展

   三 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在宏观调控方面取得的新认识

   宏观调控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007年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

   一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 我们已经开辟了一条民主政治的新路

   三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继续前进

    ——毫不动摇地走社会主义民主之路,始终坚持自身特点

    ——注重民主实质与民主形式的统一

    ——坚持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

   什么是物、物权和物权法

   物权法的作用:“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制定和实施物权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物权法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基本法律

   制定和实施物权法有助于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社会建设 重视改善民生*

  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一 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三 改善民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

   四 改善民生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

  展示理论建设成果 映照理论创新历程*

  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中央强调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在目前国民经济高位运行并趋于过热的情况下,原来存在的问题尚未解决,又出现了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上升过快等新问题,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

   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需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2008年

  扎扎实实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

   一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

   二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一

   二

   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

   二

  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

   一

   二

   三

   四

  培育创新文化 促进自主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 形成创新共识

   确立创新战略 完善制度安排

   营造良好环境 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 建设现代农业,要遵循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简 介:本书是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

作者: 袁银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简 介:本书是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成果。本书主要回答了全球化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与合理性问题,围绕这个问题阐述了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关联、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进程及其重大意义。

作者: 朱宗友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9月

简 介:本书循着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及转化的路径,全景式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和更加成熟四个阶段恢宏的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简 介:本书循着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及转化的路径,全景式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和更加成熟四个阶段恢宏的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简 介:本书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力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高度,系统梳理、阐释、研究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形成依据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拓展;聚焦于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根本的理论、现实问题,并努力把握蕴藏在其中的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凸显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

作者: 赵笑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简 介:本书是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

作者: 袁银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简 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互促,这是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主线和内在规律。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研究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轨迹和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来彰显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是本书的落脚点,尤其是如...

作者: 钟佩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简 介:本书循着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及转化的路径,全景式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和更加成熟四个阶段恢宏的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简 介:政党权威问题是有学术生命力的研究命题。本书通过对长期执政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权威面临的诸多挑战与考验的分析,突出强调党的权威巩固的重要价值,并从战略层面、策略层面及现实路径三个维度寻求党的权威巩固的合理化思路,最终诠释一个基本道理,即新形势下除了不断挖掘和维系历史传统资源,中国共产党还需要通过整合新的执政资源来延续和拓...

作者: 刘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简 介:本书全面、系统、深入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理清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奠定重要基础。

作者: 陈德祥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