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42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图书

Marxism and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

SSAPID:101-1718-2385-89
ISBN:978-7-5097-2988-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绩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袁银传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导论

  第一节 社会是一个有机开放系统

   一 社会是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体

   二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二节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构成

   一 社会的经济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般特征

    2.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物质文明

   二 社会的政治结构

    1.社会政治结构的一般特征

    2.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和核心

    3.社会的政治结构与政治文明

   三 社会的文化结构

    1.社会文化结构的一般特征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精神文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视阈

   一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视阈

   二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视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含义

   二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 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2.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4.经济发展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创造条件

  第二节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4.工业经济实现飞越性发展

    5.“三农”事业发展呈现崭新态势

    6.基础产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迅速

    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8.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

    9.人口素质全面提高,良性就业机制初步形成

    10.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

   二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粗放落后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

    2.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

    3.经济结构不合理

    4.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

    5.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

    6.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

   三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

    1.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取得的经验总结

  第三节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1.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 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

    3.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

    4.大力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平衡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6.加强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提高民生事业发展水平

    7.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并促进就业稳步增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第一节 政治发展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政治发展”概念辨析

   二 政治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意义

    1.政治发展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政治发展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途

    3.政治发展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局

  第二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主要成就

    1.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基本制度框架健全,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3.根本原则不容动摇,坚持“三者有机统一”

   二 当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具体表现

    1.政治理念、政治主题的变革成就——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政治民主、服务经济转变;时代主题由“战争与和平”、“准备打仗”、“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等观念转向“和平与发展”的全民共识,从而为国家在行为上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转向全面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供了观念支持

    2.国家政治权力结构、政治权威的特点的新变化——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高度一体化转向适度分离,政府权力从中央高度集权转向寻求中央和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协调,政治权威从神圣化转向世俗化。这些转变,为政治决策从注重经验转向注重科学创造了条件

    3.国家和政府职能方面转型的成就——国家职能由单一政治职能向综合治理转变;政府职能由全能型转向有限政府,由单一的行政管治管控转向服务和宏观管理;人们更着眼于行政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效能

    4.政党功能与领导体制转变的成就——从统包一切向“有所不为”的执政党政治领导方式转变;从一元化领导体制向政治功能分化转变;执政党自身先进性的建设正在持续推进之中

    5.治国理念和方式转型的成就——从“党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变;党和政府治理行为上由法律虚无主义转变为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社会控制从以行政权力为主转向寻求以法律控制为主;对权力主体从强调道德自律转向注重制度约束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形式也在持续创新

   三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为中国政治发展合法性提供论证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2.政治系统自身的诸多不足

  第三节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 政治民主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1.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的基本估计

    2.现阶段中国民主建设的几个着力点

   三 政治法治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1.政治法治化及其在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意义

    2.政治法治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联动,相辅相成

    3.改善党的领导体制,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是中国政治法治化的关键环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科技发展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功能

    1.科学技术推动物质生产的进步

    2.科学技术提高人的物质生活的质量

   二 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

    1.科学技术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推动道德观念的进步

    3.科学技术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学技术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 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

    1.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形态的变革

    2.科学技术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和决策民主化

    3.科学技术是世界政治格局形成和转化的坚实基础

   四 科学技术的生态文明功能

    1.绿色科技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科技支撑

    2.绿色科技承载着生态文明新型的人与自然关系

    3.绿色科技代表了21世纪生态文明科技发展的全新理念和导向

  第二节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

    1.毛泽东的科技思想

    2.邓小平的科技思想

    3.江泽民的科技思想

    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1.向科学进军,奠定新中国发展的坚实基石

    2.改革开放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春天

   三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关键技术自给率低

    2.发明专利数量少

    3.科研成果质量不高

    4.拔尖创新人才匮乏

  第三节 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走向

   一 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1.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2.世界主要国家的科技创新特征

   二 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1.自主创新的含义

    2.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

   三 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1.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的实践探索

    2.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现途径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第一节 文化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文化及其基本构成

   二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1.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3.经济的全球化与文化的民族认同

    4.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及其特点

   三 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

  第二节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成就和问题

   一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1.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2.国民素质普遍提高,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

    3.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4.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5.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二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危机

    2.文化安全

    3.文化失衡

  第三节 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路径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 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资源

   三 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四 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第一节 人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二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三 人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和标准

  第二节 中国人的发展现状

   一 人的发展的内涵

   二 现阶段中国人的发展状况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2.现阶段中国人的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 人的片面发展的解决路径

    1.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各项工作

    2.发挥东、中、西部比较优势,形成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3.提高弱势群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能力,缩小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发展机会上的差距

 后记

本书是武汉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中的子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成果。本书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历史、理论、现实三者统一的角度,研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实状况,分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成绩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路径。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

《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

《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

《列宁专题文集——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斯大林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文集》第6~8卷,人民出版社,199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中、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三联书店,1986。

《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刘少奇:《论党》,中央文献出版社,1980。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红旗出版社,199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

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求是》2008年第7期。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册),人民出版社,199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9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199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人民出版社,200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学习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

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中国共产党90年主要成就与经验》,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丛》,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靳辉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海南出版社,1998。

靳辉明、谷源洋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上、下册),海南出版社,2004。

吴树青、赵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第1~4卷,团结出版社,1999。

赵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红旗出版社,2008。

苏星、龚育之、杨春贵主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龚育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二十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冷溶主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上、中、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冷溶主编《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侯惠勤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30年(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顾海良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程伟礼、戴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史》,学林出版社,2009。

戴清高、邸乘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郑克卿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王继平、郑赤建、肖军芳等:《中国社会主义思想通史简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梅荣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丰子义:《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郭圣福:《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认识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李会滨主编《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俞思念、于文俊:《中国社会主义认识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俞思念等:《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袁银传等:《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江流、傅清元主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纲(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谢春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谢春涛主编《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世界出版社,2011。

秦宣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张静如总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青岛出版社,2009。

杨奎松等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第1~10卷,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8。

武力:《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发展研究(1949~2006)》,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郑谦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2009)》第1~6卷,人民出版社,2010。

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出版社,2009。

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秦晓:《市场化进程:政府与企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上海远东出版社,2010。

孙居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基本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马艳、郝国喜、漆光瑛:《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国卷)》,东方出版社,2006。

李稼蓬:《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杨玉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徐棣华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简史(1976~1991)》,中国物资出版社,1993。

刘惠恕:《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唐鸣:《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王小鸿:《多党合作思想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许崇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虞崇胜:《政治文明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李龙:《依法治国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李亦园等:《中国人的性格》,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88。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郑杭生:《当代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侯伟丽、钟水映、叶林:《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连玉明、武建忠:《中国国策报告(2008~2009)》,中国时代出版社,2009。

袁绪程:《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科学出版社,2010。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卢风:《从现代文明到生态文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美〕约翰·奈斯比特等:《中国大趋势》,魏平译,吉林出版集团、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沈晓雷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张宁、陈铭康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等译,三联书店,1989。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

〔美〕罗伯特·道尔:《论民主》,李柏光、林猛译,商务印书馆,1999。

〔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等:《从传统人到现代人》,顾昕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美〕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万俊人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美〕贝迪阿·纳恩·瓦尔马:《现代化问题探索》,周忠德、严炬新编译,知识出版社,1983。

〔美〕格尔哈斯·伦斯基:《权力与特权:社会分层的理论》,关信平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美〕卡尔·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徐式谷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美〕乔·奥·赫茨勒:《乌托邦思想史》,张兆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90。

〔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Gilbert Rozman,Confucian Heritage and its Modern Adap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Perry Anderson,Spectrum,Verso,2007.

简 介:绿色发展观是发展理念上具有创新性的发展观,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出发,系统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在绿色发展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孜孜探索,为读者梳理当代中国绿色发展的图谱及对当下的启示。当前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衡量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准之一,践行绿色发展愈...

作者: 王永芹 王连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