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初探图书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the His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SAPID:101-5893-0761-67
ISBN:978-7-5201-2142-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循着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及转化的路径,全景式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和更加成熟四个阶段恢宏的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曹义恒;孙连芹;刘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前言

 后记

 第一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1978~1992)

  第一章 拨乱反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第一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 对“两个凡是”的严厉批评和坚决抵制

    二 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交锋

    三 解放思想的宣言书

    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地开启历史新阶段

   第二节 改革开放扬帆起航与四项基本原则保驾护航

    一 改革的“春天”来了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行试水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三)创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 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确定四项基本原则

    三 对改革开放的初步理论探索

     (一)“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大战略

     (二)吸收外资、先进技术和国际管理经验

     (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四)“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五)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

      1.中央在北京召开干部会议,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3.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第三节 澄清是非与拨乱反正

    一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

    二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第四节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命题

    二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逐步呈现

   第一节 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全面推开

    一 经济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二 “写出了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应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侵蚀与蔓延

    一 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思潮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二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第三节 改革开放全面推开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

    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 系统的改革开放理论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五 “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形成

    六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体系的确立

    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提出

    八 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轮廓

  第三章 著名的“南方谈话”与邓小平理论的最终确立

   第一节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时所承受的内外压力

    一 国内改革面临的巨大压力

    二 国际环境的重重壁垒

   第二节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一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二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三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四 “发展才是硬道理”

    五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六 “要注意培养人”

    七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第三节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后思索

    一 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一大主题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在于“四个坚持”

    三 “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阶段性总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阶段的历史成就

     (一)开创了具有鲜明唯物论和辩证法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第一个成果——邓小平理论

     (三)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及改革开放头十四年的基本经验

     (一)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三)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阐发了党的基本路线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五)改革开放头十四年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1989~2002)

  第一章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

   第一节 处于世纪之交的深刻历史背景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国际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四)世界文化发生重大变化

    二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国内背景

     (一)政治风波凸显对我党的政治考验

     (二)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加剧

     (三)国有企业遭遇“冰寒”举步维艰

    三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党内背景

   第二节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一 毫不动摇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 一以贯之地全面执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三 破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迷雾

    四 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双管齐下

    五 聚精会神抓党的建设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二)党的性质是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

     (三)党的建设的实践探索

      1.以改善党的领导方式为重要抓手

      2.思想建设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3.反腐败斗争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六 初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形成

   第一节 围绕体制变革展开的思想论争

    一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争论

    二 围绕分配制度的争论

    三 围绕所有制结构的争论

   第二节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节 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交锋

    一 在文化的浅层次上表现为世俗与崇高、出走与守望的冲突

    二 在文化的深层次上表现为解构对体系的冲击

   第四节 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

    一 “依法治国”提出的社会背景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积极回应法律全球化要求

     (三)经济社会转型对法治建设的考验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

     (五)加入WTO对法治建设提出新要求

    二 “依法治国”的发展脉络

   第五节 毫不放松宣传思想工作

   第六节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

  第三章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基本纲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一 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有效适应

    二 市场经济的“公”“私”之辩

     (一)市场经济“社”“资”之争

     (二)股份制的“公”“私”之辩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

   第二节 全面推进面向21世纪的战略部署

    一 创新所有制理论,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 创新政治体制改革,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一)清晰地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科学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沉着应对世纪之交的考验与较量

    一 天灾的考验升华出伟大的“抗洪精神”

    二 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三 以“人权观”交锋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阵地战

    四 为减轻下岗分流带来的“阵痛”必须大力提升经济社会活力

    五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入世”的利弊

   第四节 党的建设须臾不可放松

    一 确立新世纪党的建设行动纲领

    二 新世纪党的建设战略部署

     (一)“扎扎实实、蓬蓬勃勃地兴起理论学习新高潮”

     (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三)“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阐发

   第一节 改革开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必须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 壮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 保持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三 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

    四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系统阐述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世情”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国情”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党情”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新思路

   第三节 “事非经过不知艰”

   阶段性总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阶段的历史成就

    二 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纲领

    三 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

    四 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2002~2012)

  第一章 新世纪面临全面发展的考验

   第一节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二 从世界发展大势审视我国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 在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进程中提出科学发展观

    二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三 科学发展观的成熟与完善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

     (四)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五)继续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六)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

     (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配套制度

     (一)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

     (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四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一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二)总结执政党的基本经验

     (三)确立党的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二 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三 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性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四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证作用

     (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四)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充分发挥惩治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一节 制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十一五”规划

    一 关于规划的指导思想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 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一)加强社会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二)建设和谐文化,巩固思想道德基础

     (三)完善社会管理,增进社会团结

   第三节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

    二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一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二)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政府机关改革

     (三)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二 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一)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多党合作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三)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政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

     (四)多党合作制度与国家政权建设

     (五)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协

     (六)多党合作制度与现代化建设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

     (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经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能更切实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

   第五节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

    二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时不我待

     (二)大力推进农业与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新形势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重大任务

    三 打好农村扶贫开发攻坚战

  第三章 坚持科学发展 应对危机与挑战

   第一节 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与应对之策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二 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一)及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二)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力度和重点

     (三)积极稳定外需的同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第二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奋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立足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二)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拓展持续发展空间

     (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持续发展水平

     (四)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破解持续发展难题

     (五)推进改革创新,完善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

    二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总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二)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三)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四)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三 抓住并用好“十二五”战略机遇期

     (一)“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

     (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四)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 全面推动文化科教事业大发展

    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一)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新形势

     (二)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五)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一)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

     (二)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确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四 加快实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

   第四节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一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二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三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四 继续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五节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一)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二)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三)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四)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三 节能减排

    四 加强环境保护

   阶段性总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

    二 与时俱进地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三 总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的十大基本方法

    四 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

 第四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2012~ )

  第一章 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第一节 “三步走”发展战略到了最后攻坚阶段

   第二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布局

   第三节 新时期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第二章 经济新常态与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 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新常态

    一 新常态的提出

    二 新常态产生的经济根源

     (一)资源瓶颈、能源紧张制约经济发展

     (二)环境约束日益强化

     (三)劳动力供求状况发生逆转

     (四)市场空间的限制

    三 新常态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发展面对的新机遇

      1.“一带一路”倡议逐步推进,为未来发展创造新的战略机遇

      2.设立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代表的投融资银行,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经济新常态面对的挑战

      1.消费不足仅用简单的消费政策难以真正治本

      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对我国低成本竞争力构成严重威胁

      3.部分发展中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也对我国未来工业发展形成侧面竞争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宏观调控的转变

     (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1.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2.完善税收制度

      3.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二 国有企业改革新进展

     (一)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

     (二)混合所有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三 强化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其他措施

     (一)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2.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3.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完善金融体系

     (二)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3.推动城镇化建设和促进农民永久性转移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放宽投资准入

      2.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1.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五)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三节 五大发展理念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 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的理念

     (二)协调发展的理念

     (三)绿色发展的理念

     (四)开放发展的理念

     (五)共享发展的理念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保持供需平衡提升供给效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

      1.“三去一降一补”是着眼于当前、影响深远的决策

      2.“三去一降一补”实施的初步效果

  第三章 走向全面依法治国的四十年

   第一节 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法成就

    二 宪法基本理念与强化宪法权威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完善

    一 人身自由保护的完善

     (一)对人身自由的呵护——《立法法》与法治对法律体系逻辑一致性的要求

      1.稳定和审慎

      2.法域内统一

     (二)全面提升人身自由权的保障

     (三)慎用死刑:死刑改革与人权保护

    二 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全面推进公民人身自由保护

     (一)劳教制度的弊多利少开始显现

      1.不受制约的权力和程序正义的死角

      2.公然违反上位法的十三个春秋

     (二)劳教制度的终结

    三 财产权利的不断完善:推动民法典的制定

     (一)民法价值的统一:凸显民事价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致性

     (二)民事权利体系的完善

   第三节 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 “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治国方略

     (一)法治为开放社会提供了制度基础

     (二)法治厘定了行为界限

     (三)法治限制、成就、保障了权力

    二 以“从严治党”济“依法治国”

     (一)党是“周邦再造”的核心力量

     (二)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证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从严治党从政治权威上确保全面依法治国

      2.全面从严治党从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上保证全面依法治国

     (三)反腐与法治间的紧张关系的解决

   第四节 全面深化的司法改革

    一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

    二 纠正冤假错案

     1.聂树斌案

     2.错案责任追究制

    三 强化司法责任制

    四 法院改革

    五 推动司法救济的便捷化

    六 实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

     (一)习近平关于“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论述

     (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全面从严治党

   第一节 “中国梦”是新时期党建思想的战略起点

   第二节 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党建思想

   第三节 加强党的六大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一 政治建设

    二 思想建设

    三 组织建设

    四 作风建设

    五 纪律建设

    六 制度建设

  第五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 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滞后论是伪命题

    二 必须遵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方法论

    三 中国贡献了更适宜本土发展的治理方案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五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三节 以民生为本的社会治理

    一 以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工作导向

     (一)学有所教

     (二)劳有所得

     (三)分配公平

     (四)社会保障不断健全

    二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全民共建共享体现出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治性

     (二)全民共建共享体现了治理的公共性

     (三)全民共建共享治理体现了价值的共享性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

    二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建设所采取的措施

    三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各项污染物呈下降趋势,污染总量减少

     (二)生态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效果显著

   第五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祖国统一

    一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一)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四)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二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展现了新时代和平发展战略

     (一)在国际关系中倡导正确义利观

     (二)倡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三)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一)努力促进海峡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阴谋

   阶段性总结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成熟阶段的主要成就

    二 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新判断

    三 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四 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

 文前辅文

本书循着社会主要矛盾和问题发生、发展及转化的路径,全景式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开创、全面推进、全面发展和更加成熟四个阶段恢宏的历史进程,进而达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敖云波、傅正华:《全球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白雪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现实和未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包心鉴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人民出版社,2011。

常绍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曹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特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程恩富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陈曙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学习出版社,2012。

陈士军:《自由、平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出版社,2014。

陈占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

陈正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陈永胜、王晓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纲》,甘肃人民出版社,2013。

丛松日:《〈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方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前沿》,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高正礼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若干专题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冯景源:《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史纲要》,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冯颜利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冯颜利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顾海良:《道路 制度 理论体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顾海良、梅荣政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顾海良、王越编《道路制度理论体系》,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郭德宏主编《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韩庆祥、张健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人民出版社,2015。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韩喜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何慧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十二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黄福寿主编《中国化历史逻辑》,上海三联书店,2013。

黄志高、任彬:《改革开放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78~198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姜喜咏:《“语境”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视野与范式》,人民出版社,2016。

靳书君:《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关系》,人民出版社,2012。

李君如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李崇富:《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李华锋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李君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李湘黔、廖国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理论篇)》,解放军出版社,2013。

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党史简明教材》,人民出版社,1975。

刘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刘鲁红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与成果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刘吉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刘志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罗本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和谐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罗文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人民出版社,2008。

罗文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孟祥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36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倪愫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进程》,人民出版社,2012。

聂运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潘利红、李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概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

秦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秦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秦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任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任国忠等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任晓伟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

石云霞:《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发展史研究》(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石仲泉主编《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孙国华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孙继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论争》,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王炳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王令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王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代化视野》,人民出版社,2015。

王怀超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王军旗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王寿林、胡耀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蓝天出版社,2011。

王向明:《雄关漫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王伟光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王伟光:《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王先俊、姚宏志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王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谢春涛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上、下),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

辛向阳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辛向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熊杏林、毛国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制度篇》,解放军出版社,2013。

徐明善、方永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专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1。

徐志宏、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许庆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薛学共:《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肖贵清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肖贵清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本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颜晓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探讨》,解放军出版社,2010。

闫晓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闫志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12。

严文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内在逻辑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

杨春贵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教程》(第2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余品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启示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袁秉达:《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张雷声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张雷声、袁银传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四卷·1992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张静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张静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

张静如:《中共党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赵士发:《现代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出版社,2016。

张伟超、蒋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道路篇)》,解放军出版社,2013。

张星星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的奠基和探索》,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

张西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张中云、林德山等:《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发展史研究》,重庆出版社,2011。

郑继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体系》,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

郑克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中共中央党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1~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周新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理论问题》,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

周忠厚等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朱秀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同一性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朱志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祖金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现代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左亚文等:《资源环境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