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eing Finance (2017)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作为指导单位,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组成编委会,十余家资产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从制度变革、行业发展、热点专题、金融产品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养老金融领域2016~2017年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
B.20 后记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总报告
B.1 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一体三翼格局初成
一 养老金融的概念框架
(一)养老金融内涵的历史演进
(二)老龄金融概念的两种理解
(三)小结
二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
(一)政策不断明晰,养老金金融运作逐步完善
1.政策密集出台,养老金行业发展日趋规范
2.基本养老金稳定发展,补充养老进入新阶段
3.养老金市场化运营有新突破,基本养老金与职业年金双双起步
4.受宏观经济影响,养老金投资收益率创新低
5.养老金产品快速发展,资产管理出现新动向
(二)政策、市场齐发力,养老产业金融进展加速
1.政府部门支持,扩展养老产业发展空间
2.资本市场助力,拓展养老产业融资渠道
3.并购升级,养老产业连锁化布局逐步涌现
(三)金融机构纷纷试水,养老服务金融初步发展
1.政策陆续出台,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路径初步明确
2.金融机构共同发力,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多元化趋势显现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金融便捷性不断提高
三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养老金金融:制度结构有待完善,资产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1.基本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地方政府投资意愿不强
2.企业年金发展趋于停滞,职业年金运作面临不确定性
3.个人税延养老渐行渐近,制度顶层设计有待明确
4.养老金长期资金优势未发挥,保值增值受到影响
(二)养老产业金融:政策亟待精细化,融资渠道尚需拓展
1.养老产业金融政策偏宏观,实际落地存在困难
2.养老金融市场不成熟,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3.长期投资者不足,不利于长周期的养老产业发展
(三)养老服务金融:多种因素约束,供需双方动力均有不足
1.居民养老储备意识和能力不足,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市场需求受限
2.业务起步时间不长,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供给不足
3.养老服务金融专门政策缺失,产品监管存在空白
4.养老服务金融业态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有待挖掘
四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趋势研判
(一)养老金金融:养老金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管理难度增加
1.企业年金增长依赖存量,职业年金给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政策有望出台,市场潜力巨大
3.全国社保基金筹资渠道增加,基金规模有望快速扩大
4.养老金产品优势明显,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5.经济新常态下,养老金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二)养老产业金融:政府与市场合力是发展趋势
1.服务型政府将有效助力养老产业金融发展
2.PPP将成为养老产业主流融资模式之一
3.资本市场将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4.养老产业将逐步向规模化方向迈进
(三)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多元与跨界合作将是重点
1.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服务金融市场前景广阔
2.金融科技持续进步,助推养老服务金融快速发展
3.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跨界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五 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的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养老金结构,提高养老金资产管理效率
1.加快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完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结构
2.创新养老金管理产品和模式,推动养老金资产管理优化
(二)细化养老产业金融政策,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
1.优化养老产业支持政策,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
2.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和扩大养老服务金融市场
1.完善养老服务金融政策,优化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路径
2.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促进养老服务金融健康发展
战略篇
B.2 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17)
一 引言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1.调查方法
2.数据处理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 养老金融活动认知
(一)对养老资产储备的时间与规模预期
1.养老储备开始时间的认知
2.养老资产储备规模的预期
(二)养老金融活动参与实际储备情况
1.目前养老资产储备情况
2.房产拥有情况
3.养老资产实际储备规模与预期规模的比较
4.养老投资/理财的方式偏好
5.养老投资/理财决策的影响因素
6.获取养老投资/理财产品的渠道
(三)养老金融活动意愿与参与情况
1.养老理财金额占比的意愿情况
2.养老院养老的参与意愿
(四)在金融活动中的受骗情况
1.在理财及其他金融消费中受骗的总体情况
2.调查对象在理财及其他金融消费中受骗的金额情况
(五)小结
1.养老储备意识初步具备,实际储备总量依然不足
2.养老投资方式日益多元,传统理财方式仍为主流
3.养老投资决策日趋理性,产品安全稳健备受关注
4.社会化养老方式被接受,整体支付意愿相对较弱
5.养老理财渠道日趋多元,金融诈骗风险亟待防控
三 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及其总体认知
(一)在职人员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及其养老金待遇预期
1.在职人员对养老保险的预期替代率情况
2.在职人员对于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年龄的预期
(二)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参与及缴费意愿
1.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制度参与意愿
2.第三支柱个人税延养老金计划的缴费意愿
(三)小结
1.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预期较低,延迟退休存在阻力
2.第三支柱养老金参与意愿强烈,但是存在人群差异
B.3 从概念框架到政策探索: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路径
一 养老金相关概念辨析
(一)养老保障、养老金、养老保险概念界定
(二)养老保障、养老金、养老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二 我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第三支柱的紧迫性
(一)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困境与挑战
1.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国民养老面临挑战
2.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收支缺口增加,远期面临巨大支付压力
3.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覆盖范围小,补充保障功能有限
4.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受到广泛关注,但政策尚未落地
(二)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意义
1.人口老龄化加速,单一养老金制度难以应对
2.第三支柱对于完善养老金体系结构的作用大于第二支柱
3.第三支柱能够增强国民养老保障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4.第三支柱有利于国家金融结构优化和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三 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功能定位
(一)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架构,形成责任三方共担机制
(二)通过税收优惠激励个人进行养老储备,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
(三)建成补充养老金的归集账户,保障参加者权益
(四)激励国民长期养老规划,兼顾国民短期资金需求
四 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设计的三大要素
(一)税收递延优惠是第三支柱发展根本动力
1.国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的经验
2.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设计
(二)账户制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基础制度理念
1.国外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制的经验
2.我国采取账户制的必要性
3.我国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制的初步构想
(三)投资渠道多元化是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必由之路
1.国外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多元化产品设计的经验
2.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产品多元化设计的初步构想
五 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运作架构与配套机制
(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运作架构
(二)第三支柱建立的相关配套机制
1.建立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衔接机制
2.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应急借款机制
3.发展和培育养老投资顾问
4.完善第三支柱养老金监管机制
六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融入第三支柱的政策构想
(一)基本养老保险统账分离的必要性
1.基本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难以实现
2.个人账户空账导致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融入第三支柱的合理性
1.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产权属性同第三支柱可以有效融合
2.第三支柱可以有效承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功能
(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融入第三支柱的关键点
1.在做实个人账户基础上进行统账分离
2.将统账分离后的个人账户作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强制部分
3.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承接目前的免税政策
行业篇
B.4 养老金金融:体量稳增长与投资低收益并行
一 年度政策盘点
(一)全国社保基金条例颁布
(二)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政策
(三)职业年金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四)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监管加强
二 年度行业回顾
(一)企业年金规模破万亿,但增速持续下降
(二)全国社保基金规模达到2万亿元
(三)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相关基础工作推进
(四)基本养老金管理机构完成遴选
(五)养老保险公司扩容,新华养老开业,人保养老批筹
(六)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规模过千亿
三 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年金、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均创新低
(二)企业年金投管市场保险业份额持续扩大
(三)法人受托份额进一步增加,业务集中度持续提升
(四)托管和账管业务的市场集中度均有所下降
(五)养老金产品:规模持续增加,收益率优势初显
(六)基本养老金外部委托投资启动
四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本养老金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剧
(二)地方政府对基本养老金委托投资运营意愿不强
(三)养老金长期资金优势始终未能发挥
(四)全国社保基金规模发展不及预期
(五)企业年金发展趋于停滞
(六)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养老功能不足
五 行业发展的趋势与思考
(一)企业年金增长依赖存量,投资业绩重要性凸显
(二)全国社保基金规模有望快速扩容
(三)养老金产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四)个人税延养老金:核心是产品还是账户?
(五)年金理事会需要谋划新出路
(六)职业年金将为年金行业带来新机遇
(七)经济新常态下养老金资产管理难度加大
B.5 养老服务金融:跨界业态下的多元化探索
一 养老服务金融概述
(一)养老服务金融的概念
(二)养老服务金融的内涵
1.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
2.提供便利性的金融服务
3.基础金融服务和权益保护
(三)养老服务金融的特征
1.养老服务金融关注普惠性
2.养老服务金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
3.养老服务金融注重安全性
二 养老服务金融发展现状
(一)养老服务金融的相关政策纷纷出台
(二)养老服务金融产品逐步多元化
1.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金融产品不断丰富
2.提供便利性的金融服务
3.金融基础服务
(三)产品供给不足,存在同质化现象
三 养老服务金融面临的困境
(一)国民的资产总量不足,养老服务金融缺乏财富基础
1.中国老龄化速度过快,呈现未富先老局面
2.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金融资产比例低
3.老年人口收入来源单一,消费支出持续增加
(二)国民对金融认知不足,利用金融工具进行养老储备不充分
(三)养老理财乱象渐生,养老服务金融监管不足
(四)进入养老服务金融尚有门槛,商业模式有待挖掘
1.养老金融领域的审批和牌照制度,限制了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能力
2.养老服务金融尚未形成良好发展业态
四 发展养老服务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推动养老金融落地
(二)完善养老金制度,扩大老年收入来源
(三)完善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促进养老金融市场发展
(四)明晰监管框架,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五)引导养老退休规划,加强金融教育
五 养老服务金融发展趋势
(一)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养老服务金融需求爆发
(二)金融改革,养老服务金融成为发展新动力
(三)产品创新和综合化,养老服务金融领域不断拓展
(四)金融科技将助推养老服务金融快速发展
1.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能提高中老年人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2.智能投顾,将助力提升养老金投资科学性和专业性
3.区块链技术将提升养老服务金融的精细化和安全性
B.6 养老产业金融:行业并购兴起,多元发展仍是趋势
一 养老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新历史时期养老产业的萌芽
(二)自由生长的初创阶段(2013年以后)
1.政府转变自身定位,变成产业引导方
2.国企开始大举进入养老市场,养老产业竞争格局逐步转变
3.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4.养老金融市场尚待完善
二 养老产业金融工具与手段
(一)政策性手段:政府引导与发力
1.PPP项目风行,政府信誉与社会资本合力共促养老产业发展
2.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养老产业投资基金
3.各地城投公司引领发行养老产业专项债
4.政策性银行的养老项目专项贷款
(二)市场性手段:资本市场的助力
1.养老地产金融创新模式:REITs基金
2.风起云涌新市场:新三板
3.上市公司理性涉入主板市场
三 年度养老产业金融事件盘点
(一)国内并购事件不断
1.宜华健康收购亲和源
2.光大控股收购北京汇晨养老
3.中金瑞华收购夕悦养老
4.北京首开寸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
5.小结
(二)海外并购兴起
1.信泰资本与合众人寿收购Welltower美国养老地产和长期/急症后期护理设施资产包
2.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收购Genworth金融集团(Genwoth Financial,Inc.)
3.安邦保险集团收购加拿大Retirement Concepts 24处养老“社区”
4.小结
(三)智慧养老企业受到资本追捧
四 养老产业金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养老产业金融支持政策制定不够精准,难以落地
(二)养老金融市场不成熟,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三)养老产业缺乏理性的长期投资者
(四)企业运营能力不足,难以消化并购资产
五 养老产业金融未来的趋势研判
(一)“产业为本,金融为器”是养老产业金融发展的原则
(二)政府角色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三)PPP将成为养老产业主流融资模式之一
(四)并购事件激增,资本市场将助推养老产业领袖的出现
(五)上市公司将通过长周期资本平台切入养老产业
专题篇
B.7 海外养老金资产管理:资产配置仍是核心,委托投资渐成主流
一 海外养老金发展概况
(一)养老金分类
(二)海外养老基金资产规模情况
(三)海外养老金地域分布
二 海外养老金资产管理国际经验
(一)公共养老金的资产管理
1.公共养老金投资运营与管理方式
2.资产配置现状
3.投资收益情况
(二)养老储备基金的资产管理
1.养老储备基金投资运营与管理方式
2.资产配置现状
3.投资收益情况
(三)补充养老基金的资产管理
1.补充养老金投资运营与管理方式
2.补充养老金资产配置现状
3.补充养老金投资产品情况
4.投资收益情况
三 海外养老金资产管理发展特点与趋势
(一)资产配置是影响养老金长期投资回报的关键
(二)投资方式直接与委托相结合,以委托为主
(三)受托机制,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四)公募基金在补充养老金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
四 对我国养老金资产管理的启示
(一)养老金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二)养老金市场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三)养老属性公募基金需大力发展
(四)养老金投资管理人准入机制有待改革
(五)资产配置应更加积极,投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
B.8 养老社区:社会需求巨大,发展模式仍在探索
一 养老社区概述
(一)养老社区概念
(二)养老社区分类
二 养老社区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老龄化与家庭结构变化催生养老社区需求
(二)收入提升与观念转变助推养老社区多元化发展
(三)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巨大
三 养老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盘点
(一)“十三五”规划明确养老社区发展方向
(二)金融服务政策助力养老社区市场化发展
(三)“医养结合”成为养老社区建设重要内容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四 国外养老社区发展现状与借鉴
(一)美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二)日本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三)新加坡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四)国外养老社区发展经验借鉴
五 国内养老社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养老社区发展现状
1.房地产企业——明确发展路径,加速转型创新
2.保险企业——整体稳扎稳打,回归产品研发与创新
3.国有企业——积极参与,推动养老社区多元供给
4.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合力探索盈利新模式
5.新进参与者立足自身优势,布局产业链节点
(二)养老社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相关政策和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2.供需不平衡,结构化差异有待解决
3.融资问题突出,与金融结合需更加深入
4.产业链整合度低,跨行业深度合作需加强
六 我国养老社区发展趋势展望
(一)融入生命周期理念,创新多元化养老社区模式
(二)连锁标准化、个性差异化并存,提供人性化服务
(三)弱化传统适老功能,突出复合化、智能化功能
七 金融支持养老社区发展路径探讨
(一)发挥金融机构融资方作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二)发挥金融中介功能,整合养老社区产业链
(三)关注老年群体金融需求,前瞻性创新金融产品
B.9 改革与嬗变:企业年金理事会发展趋势探索
一 企业年金理事会发展历程与现状
(一)理事会概述
(二)发展历程
(三)发展现状
二 企业年金理事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内部困境
(二)外部挑战
三 企业年金理事会转型路径探索
(一)转为法人受托
1.优势
2.难点
(二)成立联合理事会
1.运作架构
2.优势
3.难点
(三)成立养老保险公司或养老金管理公司
1.运作框架
2.优势
3.难点
(四)成立相互保险社
1.相互保险概述
2.运作模式
3.优势
4.难点
(五)小结
B.10 创新与变革:“互联网+”下养老金资产管理
一 引言
二 “互联网+”对资产管理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投资者的影响
(二)“互联网+”对资产管理机构的影响
(三)“互联网+”对行业监管机构的影响
三 “互联网+”给养老金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一)养老金资产管理的特点
(二)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准确了解和把握客户需求,推动养老金产品创新
(三)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升养老金资产的研究和配置能力,提升投资业绩
(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投顾平台能够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投顾服务,并满足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养老金投资者需求
(五)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养老金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服务体验
四 海外养老金资产管理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一)智能投顾
1.什么是智能投顾
2.智能投顾的特点
3.美国智能投顾的发展情况
4.美国智能投顾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二)量化投资
(三)“互联网+”养老金资产管理中的投资者教育
五 国内养老金资产管理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与展望
(一)国内养老金资产管理在“互联网+”方面的探索
(二)养老金资产管理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六 推动养老金资产管理在“互联网+”方面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养老保险政策,提升个人在养老金资产管理方面的责任
(二)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工作
(三)资产管理机构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做好互联网时代养老金资产管理的各方面准备
(四)监管政策应紧跟互联网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需要
B.11 PPP与养老产业:供给侧改革下养老产业融资新路径
一 PPP概述
二 PPP支持养老产业概述
(一)PPP支持养老产业的背景
(二)PPP与养老产业融合机制
三 PPP支持养老产业的现状
(一)总体情况
(二)实施阶段
(三)发起时间
(四)地域分布
(五)行业分布
(六)回报机制
(七)发起方式
(八)运作方式
(九)配套政策
四 PPP支持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与当下困境
(一)积极意义
1.优化养老领域财政管理体制
2.有助于培育成熟养老产业
3.强化对养老项目的运营管理和维护
4.为发展养老产业营造平等双赢的政商环境
5.项目识别论证机制为养老产业规范发展积蓄力量
6.合理付费机制有助于提升财政补贴使用的精准性
(二)当下困境
1.项目周期长、回报慢,其投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项目进展较为缓慢,落地率不高
3.养老和地产项目难以区分,PPP项目库成唯一认证
4.发展不足,行业和区域分布不均
5.类别划分精细化不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6.项目融资不到位,绝大多数项目自偿率较低
7.土地供应不足,供应方式尚待进一步创新与规范
五 促进PPP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融资方式
1.畅通融资渠道
2.增强项目流动性
3.增加增信措施
(二)科学甄选项目
1.论证要严谨充分
2.进行项目全过程的持续评价
(三)强化运营管理
(四)整合发展新业态
(五)完善配套辅助政策
B.12 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公私合营与本土创新
一 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概述
(一)养老产业融资体系概述
(二)产业引导基金:功能与机制
1.产业引导基金的一般概念
2.设立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的优势
3.养老产业引导基金的运作机制
二 我国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发展情况
(一)政府政策引导
(二)地方实践
1.湖南
2.湖北
3.江西
4.江苏
5.山东
6.其他
三 我国养老产业引导基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四 养老产业引导基金发展的政策建议
产品篇
B.13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市场积极探索,呼唤政策引导
一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概述
(一)概念
(二)养老理财产品兴起的背景
1.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缺口,国家保障不足
2.补充养老金体系发展滞后
3.居民的养老资产储备意识逐渐增强
4.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发展需要
5.养老理财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发展历程与现状特点
(一)养老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2009~2012年):产品差异化是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的最初动力
2.探索阶段(2012年至今):客户差异化经营是养老理财业务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二)养老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三)养老理财产品的特点
三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面临困难与挑战
(一)商业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存在监管的制度空白
(二)养老理财产品的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三)居民对养老金融产品的认知不足,养老储备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我国养老理财产品业务起步晚,产品供应不足
(五)养老理财产品的创设形式不一,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六)基于自身考核压力,商业银行对养老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不高
四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趋势展望
(一)养老理财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二)产品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
(三)净值型产品可能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四)跨界合作会进一步深化
(五)大型银行养老理财潜力更大
五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建议
(一)统一监管标准,形成监管合力
(二)出台养老理财产品管理制度,推动制度落地
(三)商业银行应创新组织架构,推动专业化运营
(四)兼顾发展创新类个人养老理财产品
(五)整合与创新金融服务,有效拓展客户
B.14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监管规范与产品创新
一 产品概述与发展历程
(一)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概述
(二)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分类
(三)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发展历程
1.探索试点阶段(2009年12月至2013年5月)
2.初步规范阶段(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
3.深化规范阶段(2015年7月至今)
二 产品特点与市场发展现状
(一)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
1.团体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
2.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特点
(二)发展现状
1.市场主体
2.产品发展
3.销售渠道
三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市场机遇与挑战
(一)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发展的市场机遇
1.企业在团体养老保障方面有巨大的需求
2.个人补充养老需求日益增加
(二)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面临的发展挑战
四 产品创新与改革建议
(一)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力度
(二)强化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养老功能
(三)提升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创新能力
(四)加大与互联网基因的融合
B.15 养老型基金:从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的新途径
一 养老型基金概述
(一)海外养老型基金概述
(二)我国养老型基金概述
二 海外养老型基金的国别经验
(一)智利
1.产品形式
2.资产配置
3.投资收益
(二)澳大利亚
1.产品形式
2.资产配置
3.投资收益
(三)中国香港
1.产品形式
2.资产配置
3.投资收益
三 我国目前养老型基金市场发展现状
(一)养老主题公募基金
1.基金类型
2.投资收益
3.资产配置
4.费率特征
5.投资者结构
(二)目标日期基金(TDF)
1.资产配置
2.投资收益
3.费率特征
4.投资者结构
(三)总结
1.养老主题公募基金
2.目标日期基金
四 我国养老型基金发展机遇与障碍
(一)发展机遇
1.我国养老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广阔
2.养老金第二和第三支柱为养老型基金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3.公募基金类别丰富,FOF推出创造契机
4.长周期上资本市场能够带来稳定回报
(二)存在障碍
1.资本市场存在熊长牛短和高波动的特征
2.投资顾问体系发展明显滞后
3.面临其他行业资管产品激烈竞争
4.基金服务养老的社会理念尚未形成
五 我国养老型基金发展思路
(一)功能定位
(二)产品模式
(三)产品类型
1.配置型产品
2.工具型产品
(四)投资范围
(五)配套制度
B.16 养老金产品:养老金资产配置时代新工具
一 2016年养老金产品市场基本情况
(一)产品登记备案和运作情况
1.产品备案情况
2.产品投资运作情况
3.产品托管情况
(二)产品类型
(三)产品发行方式
(四)投资经理
(五)养老金产品的规模
1.从年度数据角度
2.从资产类别角度
3.从产品类型角度
4.从投管人的角度
5.从托管人的角度
6.从单只产品规模的角度
(六)产品持有人
(七)养老金产品的投资业绩
二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进入产品化时代
1.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的两个时代
2.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进入产品化时代
三 养老金产品是产品化时代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一)养老金产品资产配置的现状
1.养老金投资同时实现了在计划层和组合层配置养老金产品
2.组合层面的产品配置以自身养老金产品为主
3.养老金产品市场的资产配置结构
(二)养老金产品成为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
1.养老金产品的产品类型丰富、产品线齐全
2.养老金投资可在不同投管人和不同类型产品之间进行分散配置
3.投管人高度重视并将养老金产品视为公司养老金投资能力的重要体现
4.创新性养老金产品为养老金配置提供更多产品选择
(三)养老金产品在资产配置中的挑战
1.受托人在受益人利益最大化和自身利润最大化之间的艰难抉择
2.投管人在公司自身利益和组合业绩之间的权衡取舍
3.养老金产品的战略资产配置的主导权之争
4.企业年金理事会在养老金产品遴选配置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四 养老金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
1.养老金产品的“多”与“少”
2.养老金产品的单向收费产生的“孤岛效应”
3.养老金产品的信息披露问题
五 发展养老金产品的政策建议
1.扩大养老金产品的投资范围
2.推动养老金产品的相关政策改进和完善
3.第三方养老金产品数据平台提供中立的产品评级
4.完善和规范养老金产品的信息披露
5.鼓励进行养老金产品创新
B.17 从长期资金到长期资产:养老REITs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探索
一 REITs概述及海外养老金投资REITs的情况
(一)REITs概念及发展演进
(二)海外典型国家REITs市场介绍
1.美国市场
2.澳大利亚市场
3.亚洲市场
(三)各国养老金投资REITs现状及趋势
1.美国养老金投资于REITs的情况
2.澳大利亚养老金投资于REITs的情况
(四)公募REITs与公募基金的比较
二 海外养老型REITs的情况及借鉴
(一)全球养老型REITs的发展概述
(二)美国养老REITs发展历程与趋势
1.美国的养老REITs对养老相关设施的参与情况
2.美国的养老REITs的投资收益
3.美国养老REITs的经营方式分析
(三)美国养老REITs对我国的借鉴
三 我国养老金投资养老REITs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结构老龄化背景下养老REITs的社会意义显著
(二)能够匹配养老金投资的特定需求
(三)发展养老REITs将给整个养老产业以及投资者带来积极重要影响
四 关于我国发展养老REITs的具体建议
(一)政策层面的建议
1.完善REITs立法,鼓励发展养老REITs
2.扩大医保使用范围,拓宽养老产业收入来源
(二)养老REITs产品设计层面建议
1.组织形式
2.运作方式
3.募集方式
4.产品结构
(三)养老金参与形式
(四)有待突破的难点
B.18 养老信托:制度优势孕育广阔前景
一 养老信托的内涵
(一)养老信托的定义
(二)养老信托的特征
1.综合性
2.长期性
(三)养老信托的功能
二 养老信托制度的优势
(一)养老信托能够实现安全隔离资产
(二)养老信托可以实现特定养老目的
(三)养老信托财产运用广泛、灵活
三 养老信托的主要产品
(一)养老金信托
(二)保险金信托
(三)养老财产信托
(四)养老消费信托
四 养老信托的境外发展经验
(一)养老金信托
1.美国的养老金信托
2.瑞典的养老金信托
3.日本的养老金信托
(二)保险金信托
五 养老信托发展的趋势展望
(一)养老信托购买门槛将逐步降低
(二)养老信托社区化发展
(三)养老信托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六 养老信托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二)加强资本市场建设,为养老信托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三)信托机构加强内外部发展力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B.19 “以房养老”:小众养老方式的本土化探索
一 “以房养老”概述
(一)“以房养老”的概念
(二)“以房养老”适用条件
二 我国“以房养老”政策回顾与实践盘点
(一)我国“以房养老”政策回顾
(二)我国“以房养老”实践盘点
1.民营机构主导的“以房养老”
2.政府主导的“以房养老”
3.银行主导的“以房养老”
4.保险主导的“以房养老”
(三)我国“以房养老”市场评估
1.需求:经济社会转型,“以房养老”市场潜在需求显现
2.供给:市场广泛关注,“以房养老”供给主体不断探索
三 我国“以房养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传统观念和系统顾虑存在,社会公众需求空间受限
(二)系列风险制约,金融机构供给能力和意愿不足
(三)政策配套建设滞后,制度交易环境不成熟
四 国外“以房养老”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一)美国“以房养老”探索及发展经验
1.房产价值转换抵押贷款计划(Home Equity Conversion Mortgage,HECM)
2.住房持有者计划(Home Keeper)
3.财务自由计划(Financial Freedom)
(二)新加坡“以房养老”探索及发展经验
(三)英国“以房养老”探索及发展经验
(四)国外“以房养老”发展的启示
1.公众的支持和认同是“以房养老”业务开展的前提
2.政府的参与和法律保障是规范“以房养老”市场的关键
3.成熟的产业形态为“以房养老”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4.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有利于激发“以房养老”的潜在需求
五 我国“以房养老”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以房养老”定位小众,但潜在市场不容忽视
(二)银行与保险强强联合,有利于“以房养老”产品发展
(三)遗产税如推出,或将成为“以房养老”的重要推手
(四)PPP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将成为“以房养老”的有利契机
六 我国“以房养老”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政府职能,完善“以房养老”制度环境
(二)鼓励多方机构通力合作,优化“以房养老”产品
(三)宣传多元化养老观念,强化“以房养老”理性认知
《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编委会与课题组名单
摘要
贺强:《在政策上推动养老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3月18日。
胡继晔:《养老金融:未来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第10期。
杨燕绥:《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201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孙博、董克用:《老龄化时代呼唤养老金融新思维》,《中国保险报》2015年12月9日。
巴曙松、朱虹:《人口老龄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12月9日。
姚余栋、王赓宇:《发展养老金融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论坛》2016年第5期。
胡继晔:《养老金融: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的重要战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6年第1期。
洪崎:《创新养老金融模式》,《中国金融》2016年第7期。
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吴成居:《加快老龄金融创新,应对老龄社会浪潮》,《福建金融》2015年第7期。
Blake D.,Pension Economics,(Chi Chester:John Wiley & Sons Ltd.,2006).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 Fact Book 2017,2017。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International Revenue Service,Contributions to IRA & Distributions from IRA,201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17年3月。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戴相龙:《戴相龙社保基金投资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华夏基金:《华夏养老期刊》,2017年5月。
孙博:《老龄化时代应建立大养老金融思维》,《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第2期。
岳磊:《政策“发力”养老金融》,《金融博览·财富》2016年第12期。
岳磊:《布局养老金融,基于供给侧角度》,《银行家》2016年第5期。
岳磊:《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四大难题待解》,《中国银行业》2016年第1期。
张亮、陈丹:《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中国金融家》2016年第9期。
孟德红:《商业银行个人养老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思考》,《青海金融》2016年第7期。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岳磊、和莉:《以房养老,尴尬中前行》,《金融博览·财富》2016年第7期。
岳磊、李敏:《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迎来春天》,《金融博览·财富》2017年第1期。
吴雅琴、吕晓乐:《老年人养老理财规划研究》,《现代营销》2016年第12期。
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林桐:《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如何破局》,《中国农村金融》2015年第9期。
田新朝:《养老消费金融发展路径与政策研究》,《理论月刊》2016年第12期。
陈玉京:《区块链金融市场、养老金融与“养老币”》,中国电子银行网,http://zhuanti.cebnet.com.cn/20160728/101919250.html,2016年7月28日。
党俊武:《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人民出版社,2015。
闫晓慧:《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戴相龙:《戴相龙社保基金投资文集》,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熊军:《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2016。
Watson T,Global Pension Assets Study 2013,Towers Watson,2013.
ICI,2016 Investment Company Fact Book,www.icifactbook.org.
World Bank,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Washington,D.C.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OECD,Pension-Markets-in-Focus,www.oecd.org/daf/pensions/pensionmarkets.
刘立峰:《养老社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纪晓岚、刘晓梅:《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问题检视与对策》,《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第1期。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经营报社,2016。
王旭育:《基于社区模式的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研究与启示》,《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第5期。
CBRE,Senior Housing Market Insight 2016,2016.
Amy Baxter,Senior Housing M&A Deal Volume Slips in 2016,http://seniorhousingnews.com/2017/01/18/senior-housing-ma-spending-slips-in-2016/,2017-1-18.
郑秉文:《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董克用、姚金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刘燕:《相互保险社的发展路径及其对立法的影响》,《保险研究》2006年第11期。
潘勤华:《互助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优势》,《经济论坛》2008年第8期。
缪若冰:《相互保险组织发展历史与运作概述》,《法律与新金融》2016年第6期。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http://www.amac.org.cn/。
杜丽娟:《智能投顾:乘财富管理东风,但仍需多元服务落地》,《中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2016年6月。
吴畏:《智能投顾:下一个万亿蓝海》,兴业证券研究报告,2016年6月。
周兰萍:《PPP项目运作实务》,法律出版社,2016。
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PPP项目会计核算方法探讨》,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辛连珠:《PPP项目会计与税收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65号)。
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开展以市场化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试点的通知》(财办建〔2014〕48号)。
民政部、卫计委:《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民发〔2015〕33号)。
王国峰:《当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融资路径探讨》,《金融发展研究》2016年第6期。
赵晓明、唐飞:《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65期。
宣栋强:《老年产业基金运营机制研究——以投资养老基地为例》,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彭鲁莎:《中国养老服务业产业融资模式研究》,湖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庞国存:《中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研究》,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高鹏:《商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研究》,《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年第3期。
邹宏:《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探析》,《银行家》2012年第12期。
李东卫:《老年人金融服务问题探析》,《青海金融》2012年第11期。
程娟:《我国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与体系构建》,《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第6期。
肖洋、段进:《商业银行深度介入养老金金融的动力及路径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海外养老金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郑秉文、李亚军:《澳大利亚超级年金20年改革及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1期。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报(2015)》,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官网,http://www.amac.org.cn/。
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统计摘要》,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官网,http://www.mpfa.org.hk/。
AFP,Pension Superintendency,http://www.spensiones.cl/.
Federal Government(1 July 2011),“Stronger Super Overview of Reforms”,Stronger Super Overview of Reforms,Retrieved 21 February 2013.
APRA,Superannuation Reforms 2011-2013,Retrieved 21 February 2013.
APRA,Superannuation Statistics,www.superannuation.asn.au/resources/superannuation-statistics.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12~20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http://www.mohrss.gov.cn/。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信息一览表(2014~2016)》,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网,http://www.mohrss.gov.cn/。
董克用、姚余栋:《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Aleksandar Andonov,Nils Kok,Piet Eichholtz,“A Glob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Fund Investments in Real Estate”,Special Real Estate Issue,2013.
Property Council of Australia,ANZ,2017 ANZ/Property Council Survey Chart Book,2017.
Australian Super,Annual Report 2015-16,2016.
CEM Benchmarking Inc.,Asset Allocation And Fund Performance Of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Funds In The United States,1998-2014,2016.
Ashley Owen,Why listed property trusts are beating shares,cuffelinks.com.au/listed-property-trusts-beating-shares/,2017.
EPRA,Global REIT Survey 2016,www.epra.com.
OECD,Pension Markets in Focus,2016.
MSCI,The Property Council/IPD Australia All Property Index,2016.
PWC,Compare and contrast:Worldwide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REIT)Regimes,2013.
NAREIT,REITWatch,https://www.reit.com/data-research/data/reitwatch.
APREA,The Impact Of Reits On Asian Economies,2014.
Wilshire Funds Management,Income-Oriented Retirement Portfolios:Challenges And Solutions,2016.
Wilshire Funds Management,The Role of REITs and Listed Real Estate Equities in Target Date Fund Asset Allocations,2012.
EY,Global perspectives:2016 REIT report,2017.
NAREIT,REITWatch,https://www.reit.com/data-research/data/reitwatch.
ASHA,2016 ASHA 50,https://www.seniorshousing.org/.
CBRE,Senior Housing & Care,2016 Q4,http://www.cbre.us/real-estate-services/real-estate-industries/seniors-housing.
Tony M.Edwards,Reits Modernized,1999.
NAREIT,National Policy Bulletin,https://www.reit.com/advocacy/policy/federal-tax-legislation.
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5 Revision,2016.
郭草敏、何雨晨:《全球REITs发展与现状》,《银行家》2017年第1期。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亚洲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研究报告》,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16年度)》,2017。
高旭华、修逸群:《REITs颠覆传统地产的金融模式》,中信出版社,2016。
布洛克、宋光辉、田金华、屈子晖:《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原书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彭晓娟:《老龄化挑战下养老信托优势和发展对策研究》,《西南金融》2017年第4期。
尹隆:《老龄化挑战下的养老信托职能和发展对策研究》,《西南金融》2014年第1期。
尹涵、侯盼龙:《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国际比较》,《上海房地》2013年第11期。
韩俊江:《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借鉴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朱丹:《浅析保险金信托》,《时代金融》2012年第18期。
王跃:《信托参与养老市场的路径思考》,《金融经济》2014年第16期。
史鲁芬:《住房反向抵押试点》,《中国金融》2016年第24期。
许顺亭、李孟娣:《“以房养老”制度的本土化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张仁枫:《美英等四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的经验及启示》,《金融理论探索》2016年第3期。
徐姗:《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熊梅:《“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经济研究导刊》2015年第25期。
张存娟:《我国开展“以房养老”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刘颖、景亚平、李美双:《“以房养老”现有模式利弊与完善策略分析》,《河北金融》2015年第3期。
章萍:《“以房养老”产品市场培育的有效路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6期。
洪娜、盛垒:《西方“以房养老”的发展特点与中国的路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第5期。
刘杰锋、朱沙、曾胜:《“以房养老”:理念、模式和经验》,《西部论坛》2014年第3期。
张建伟:《“以房养老”: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范英丽、睢党臣:《“以房养老”模式的运作基础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张海林:《国际国内“以房养老”运作模式及经验启示》,《华北金融》2011年第12期。
陈俊宇:《北京:首家“养老房屋银行”黯然夭折》,《工人日报》2013年09月30日。
范子文:《“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金晓彤、崔宏静:《亚洲国家“以房养老”模式的经验与借鉴——以日本和新加坡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为例》,《亚太经济》2014年第1期。
李宇嘉:《“以房养老”: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中国房地产》2016年第25期。
莫开伟:《从“以房养老”看养老金融产品创新的普适性》,《金融经济》2016年第19期。
简 介:《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8)》对2018年全球及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主要投资市场和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全书结合学习十九大精神,围绕直接投资和资产管理,分析了有关资管行业、产业和区域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
简 介: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调研篇、产品篇、专题篇和借鉴篇六部分,在回顾养老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农村养老金融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热点以及国际养老金融发展经验等维度,对2018~2019年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
简 介: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本书由近20家养老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国际经验以及热点专题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养老金融领域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
简 介: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本书由近20家养老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国际经验以及热点专题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养老金融领域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
简 介: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调研篇、产品篇、专题篇和借鉴篇六部分,在回顾养老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农村养老金融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热点以及国际养老金融发展经验等维度,对2018~2019年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
简 介: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调研篇、产品篇、专题篇和借鉴篇六部分,在回顾养老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农村养老金融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热点以及国际养老金融发展经验等维度,对2018~2019年养老金融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
简 介: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本书由近20家养老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国际经验以及热点专题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养老金融领域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
简 介:养老金融是指为了应对老龄化挑战,围绕社会成员的各种养老需求所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包括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本书由近20家养老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学术群体的专家学者参与撰写,从我国养老金融总体概况、行业年度发展、养老金融产品、国际经验以及热点专题等维度,系统梳理了养老金融领域2...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