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9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74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Central Region(2011)

SSAPID:101-6355-9851-52
ISBN:978-7-5097-1782-0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1)》以“十二五:中部发展思路与对策”为主题,总结了“十一五”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围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展望了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的中部各地区的发展蓝图,提出了下一步发展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升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问题,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构建和优化东中西部经济的互动关系与机制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部蓝皮书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中部蓝皮书编委会(2011)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法律声明

 中文摘要

 后记

 总报告

  中部地区“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一 “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形势评估

    (一)“十一五”时期中部六省形成加速崛起的新局面

     1.经济增长进入快车道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3.经济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4.工业化和城镇化进一步提速

    (二)“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分析

     1.经济总量指标比较

     2.经济相对指标比较

     3.城镇化水平的比较

     4.对外开放水平的比较

     5.结论

    (三)“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两轮驱动战略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对外开放

     3.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区域竞争的比较优势

     4.在经济发展中必须重视发挥后发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

   二 “十二五”期间中部地区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分析

    (一)对“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发展态势的整体判断

     1.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2.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3.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4.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的关键时期

     5.进一步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

    (二)中部地区“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加快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

     1.在经济总量扩张的发展阶段,如何提升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问题

     2.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问题

     4.如何构建和优化东中西部经济的互动机制问题

   三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战略选择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发展原则

     1.坚持跨越发展

     2.坚持统筹发展

     3.坚持特色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

     5.坚持创新发展

    (四)战略选择

     1.实施经济结构升级战略

     2.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战略

     3.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

     4.实施差异化的省域发展战略

     5.实施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四 “十二五”时期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延长产业链,壮大“三个基地”的经济竞争力

     1.大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条

     2.大力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

     3.大力发展新型装备制造业

    (二)实施“两轮”驱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1.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2.继续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

    (三)继续扩大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常态化

     1.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四)加强联网,实现交通体系的网络化、高速化

     1.加快完善公路干线网络,建设统一便捷的中部高速公路体系

     2.加快铁路网建设,突出高铁在网络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3.加快机场的布局与建设

     4.加快水运、管道运输能力建设

    (五)注重生态保护,增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2.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3.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六)大力构建城市群,实现新型城镇化

     1.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

     2.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

     3.加快建设长株潭城市群

     4.加快建设皖江城市带

     5.加快建设环鄱阳湖城市群

     6.加快建设太原城市圈

    (七)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1.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2.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努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

    (八)努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1.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产学研合作

     2.实施一批对中部崛起有重要带动作用且中部地区又有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重大科技项目

     3.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九)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4.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5.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整体水平

 综合篇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一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与新特点

    (一)经济发展速度

     1.GDP变动情况

     2.人均GDP变动情况

     3.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二)经济发展质量

     1.产业结构状况

     2.外贸依存度情况

     3.城市化水平情况

    (三)经济发展效益情况

     1.居民收入情况

     2.地方财政状况

    (四)科技进步与人才教育

     1.科技进步水平

     2.人才教育情况

    (五)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1.能源利用效率水平

     2.水环境质量情况

     3.大气质量情况

    (六)其他发展状况

     1.空间结构“向心”与“离心”并存发展

     2.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带动城市化加速发展

     3.“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正在全面启动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战略观念淡薄

     2.“三农”问题突出

     3.产业结构不合理

     4.城市化滞后

     5.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

     6.发展形势严峻

   二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一)“内源型”发展

    (二)“一体化”发展

    (三)产业集群发展

    (四)“自主创新”发展

   三 对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二)强化中部战略意识

    (三)注重经济增长效率

    (四)推动新型工业化

    (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六)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八)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九)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研究

   一 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二 “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与东部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缩小

    (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对外贸易有所改善,外向型经济发展仍然滞后

    (三)投资增长迅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三 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工业化现状急需改善

    (二)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程度较低

    (三)工业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

    (四)产业结构落后,趋同现象严重

    (五)经济的外向度低,区域间经济协作有限

    (六)观念与体制落后,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不足

   四 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

   一 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阶段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1.城镇化快速发展

     2.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日趋完善

     3.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4.城市群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5.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6.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影响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

    (二)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区域差异显著

     2.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较大

     3.城市发展方式粗放,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日益突出

     4.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 中部地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环境分析

    (一)宏观政策环境变化要求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1.后金融危机时代扩大内需的要求

     2.响应中央战略部署的需要

     3.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

     4.节能减排形势的需要

     5.落实中部崛起规划的需要

    (二)有利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条件

     1.宏观经济平稳发展将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3.城镇化增长重心逐步向中西部转移

     4.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特殊机遇

     5.城镇化基础扎实

    (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制约因素分析

     1.城镇化水平偏低

     2.经济综合实力不强

     3.人口总量过大

     4.第二、第三产业带动力较弱

     5.政策性障碍尚未彻底消除

   三 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

    (二)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2.坚持产业支撑原则

     3.坚持“三化”协调发展原则

     4.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

     5.坚持区域统筹发展原则

     6.坚持改革创新原则

    (三)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2.经济发展目标

     3.社会发展目标

     4.绿色发展目标

   四 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一)整合中部地区城市群资源,构建中部城市集群

    (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搭建新型城镇化的承载平台

    (三)加快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

    (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

    (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部地区城镇化的产业支撑能力

    (六)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 中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

    (二)加强城乡规划,以科学规划指导城镇化和城镇建设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四)高度重视民生,使城镇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

    (五)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构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良好环境

    (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高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和服务水平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研究

   一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总体现状

    (一)“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对外开放取得了大发展

     1.从进出口情况看,对外贸易规模大幅扩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从吸引外资看,利用外资明显增长,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3.从对外经济合作看,合作步伐加快,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经济收益显著

     4.从国际旅游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贸依存度较低,对外开放水平不足

     2.外贸进出口规模较小,产品竞争力差,加工贸易占比低

     3.对外贸易发展规模及速度省域间差异较大,县域外贸发展严重滞后

     4.吸收外资规模小、增速放慢,利用外资的结构不够合理

     5.“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外经合作层次亟待提升

   二 中部地区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

    (一)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1.国内外经济复苏企稳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国家一系列区域政策的实施助推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

     3.沿海地区产业向中部地区加速转移的势头仍在持续

    (二)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挑战

     1.外需增长仍然乏力,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

     2.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比较优势减弱,中部地区发展面临转型压力

     3.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因素,严重影响外贸出口和吸引外资

     4.金融危机冲击下,对外承包工程与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面临挑战

     5.后危机时代对外开放的区域竞争更趋激烈

   三 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一)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

    (二)中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对策措施

     1.以国际资本及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贸易结构

     3.以开发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4.加强交通运输、口岸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

     5.突出引资重点,创新引资方式,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质量

     6.加强区域整合,推动中部地区与其他区域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接

  “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一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1.部分产业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

     2.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初步建立

     3.有一定的产业技术优势

     4.资源优势较为明显

    (二)主要问题

     1.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相对较小

     2.分工协作水平较低,产业配套不全

     3.产业发展定位不明,区域布局失衡

    (三)制约因素

     1.产业管理体制不顺

     2.创新体系不健全

     3.产业高端智力资源支撑不力

     4.公共服务和发展环境欠佳

   二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环境

    (一)发展机遇

     1.引进国外技术与人才的机遇

     2.宏观政策支持及投资的机遇

     3.区域地位提升及市场的机遇

    (二)发展挑战

     1.新兴产业产品国外需求疲软

     2.新兴产业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加剧

     3.发达国家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加大

   三 中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构想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思路

    (三)重点领域

   四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体系

    (二)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引导

    (三)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四)制订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联盟标准

    (五)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程

    (六)加强需求激励政策的应用

    (七)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加强区域产业、技术和人才合作

 地区篇

  厚积薄发 加速崛起

   一 安徽“十一五”时期经济增长情况

   二 “十二五”时期安徽发展的潜力与基本战略思路

    (一)充分利用紧邻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实施东向发展战略

    (二)积极挖掘城镇化的潜力,推进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战略

    (三)抢抓两大政策机遇,积极实施示范区创新带动战略

    (四)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

   三 安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主要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民间投资

    (二)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能加快发展的竞争优势

    (四)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中部崛起的战略支撑

  在着力转变方式和提高质量中加快发展

   一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3.基础设施建设步上新台阶

     4.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5.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6.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当前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

     2.科技创新明显不足

     3.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严重

     4.“三农”问题依然突出

     5.经济增长的多维动力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6.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二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面临的主要机遇

     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机遇

     2.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3.扩大内需的机遇

     4.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机遇

    (二)“十二五”时期河南省面临的严峻挑战

     1.应对气候变化对河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2.外部需求的减弱使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3.贸易保护主义使对外开放面临新的考验

     4.众多矛盾交织带来的社会建设压力较大

   三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二)“十二五”时期河南省主要经济社会指标预测

    (三)“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发展的主要任务

     1.构建经济增长的多维动力机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促进“三化”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3.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4.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除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

     5.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6.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

    (二)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三)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快“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构建“两纵两横”产业带

    (五)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六)积极探索开放合作新途径,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七)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八)着力改善民生,确保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两圈一带”展宏图

   一 湖北省“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面临的发展机遇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凸显湖北“后发优势”

     2.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拓宽了湖北发展空间

     3.国家三大区域战略叠加“共振”形成推动湖北发展的合力

     4.“两圈一带”战略成型推动湖北全面协调发展

     5.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使湖北面临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二)主要制约因素

    (三)阶段性特征

   二 湖北省“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一)发展定位

    (二)总体战略

     1.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2.着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3.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

    (三)战略取向

     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湖北建设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富裕湖北建设

     3.提升改革开放水平,推进活力湖北建设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和谐湖北建设

   三 促进湖北“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抢抓机遇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找动力和支点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三)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拓展上行通道

    (五)争取多元化投入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一 湖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十一五”时期奠定了发展的良好基础

     1.弯道超车,科学跨越,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2.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三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3.基础牢固,金融创新,保障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4.内联外引,对接央企,对外开放形成新格局

     5.统筹城乡,强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阶段

     6.民生为重,富民为先,百姓生活出现新变化

     7.文化繁荣,教育提升,自主创新喜获新成果

     8.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两型”试验取得新进展

    (二)“十二五”期间将面临的主要矛盾

     1.产业结构升级矛盾突出

     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度较大

     3.资源环境约束矛盾加剧

     4.社会发展滞后矛盾凸显

   二 湖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 湖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一)“十二五”发展的奋斗目标

    (二)“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1.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

     2.建设高效的“两型”智能综合基础设施体系

     3.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

     4.建设教育和文化强省

     5.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进程

     6.建设和谐湖南

     7.促进对外对内开放

   四 促进湖南“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思想保障

     1.进一步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科学跨越意识

     2.进一步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增强改革创新意识

     3.进一步转变封闭狭隘的观念,增强开放合作意识

     4.进一步转变片面发展的观念,增强统筹发展意识

    (二)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制度保障

     1.推进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

     2.推进以强化公共服务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

    (三)推进自主创新,强化科技保障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

     3.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强化人才保障

     1.大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2.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机制

    (五)创新投融资方式,强化资金保障

     1.拓展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融资渠道

     2.努力扩大民间投资

     3.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1.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2.探索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3.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开创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局面

   一 江西“十二五”规划宏观背景分析

   二 “十二五”期间江西经济发展中的四大矛盾

   三 江西“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指导原则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二)指导原则

    (三)进位赶超指标设计

     1.总量指标

     2.人均目标

     3.比重指标

   四 江西“十二五”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突出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五)继续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拓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七)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主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八)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九)建立科学的环境指标体系,加大环保监控力度

    (十)不断拓展民生工程内涵和领域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新跨越

   一 “十二五”时期宏观形势对山西的影响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战略重点

    (二)区域经济格局重构将成为必然趋势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成为主要内容

    (四)推动城镇化发展将成为首要任务

   二 山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定位

   三 山西“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二)以区域一体化和特色城镇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三)以科技创新和生态建设促进全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以解放思想和体制创新助推全省转型发展

  武汉市“十二五”发展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

   一 “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发展目标

    (二)主要指标

   二 “十二五”时期武汉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新理念,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按照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架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三)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按照生态宜居的新内涵,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五)按照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六)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三个体系 促进和谐发展

   一 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郑州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原则

     1.坚持转型发展

     2.坚持创新发展

     3.坚持跨越式发展

     4.坚持协调发展

     5.坚持融合发展

     6.坚持共享发展

    (三)郑州市“十二五”发展的战略构想

     1.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加快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3.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4.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5.加强民生建设

   二 促进郑州市“十二五”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树立整体发展理念

    (二)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

    (三)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六)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七)建设国家交通、通信主枢纽

    (八)建设国家生态城市

    (九)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专题篇

  “十二五”时期安徽城镇化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 安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一)城镇化快速推进

    (二)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

    (三)城镇体系逐渐完善

   二 安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总体水平滞后于全国及发达地区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3.缺乏具有辐射力的特大城市

    (二)原因分析

     1.历史基础薄弱

     2.城镇化战略出现过偏差

     3.工业化进程落后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4.制度安排上存在缺陷

     5.规划和管理水平较低

   三 “十二五”时期安徽城镇化发展路径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

    (二)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

    (三)发展大城市,走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的道路

    (四)加快建设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积极发展省辖市

    (五)大力发展城市群,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六)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构建多样化的城镇产业体系

   四 推进安徽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一)高质量做好城镇规划编制工作

    (二)创新城乡户籍管理体制

    (三)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加快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一 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二)结构层次不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三)资金供给渠道不畅,融资难问题突出

    (四)管理方式落后,人才缺失严重

    (五)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中小企业负担重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1.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出口面临的压力加大

     2.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矛盾更加突出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二)面临的机遇

     1.产业转移的机遇

     2.宏观调控的机遇

     3.扩大内需的机遇

   三 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深化全民创业,着力扩大中小企业总量

    (二)实施转型升级,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结构升级能力

    (四)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中小企业空间布局

   四 后金融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途径与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营造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

    (二)创新思路,破除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三)扩大内需,培育中小企业新的发展动力

    (四)打造平台,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

   一 “十一五”以来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状况分析

    (一)“十一五”以来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显著成效

     1.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持续增强

     2.产业组织结构逐步优化,龙头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3.产业空间结构趋于合理,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提升

     4.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以技术进步推动结构调整升级的作用逐步显现

    (二)当前河南工业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端生产要素积累比较薄弱,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要

     2.区域产业低水平同构现象严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困难

     3.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重

     4.落后产能比重大,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二 “十二五”时期河南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十二五”时期河南经济环境的变化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难以消除,世界经济缺乏足够的复苏动力

     2.中国经济面临历史性转型,转变发展方式进入关键阶段

     3.河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

    (二)“十二五”时期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十二五”时期河南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机遇

     2.“十二五”时期河南工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三 “十二五”时期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十二五”时期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目标

     1.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工业结构

     2.建立能够发挥人力资源比较优势的工业结构

     3.建立能够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特色明显的工业结构

     4.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不断提升的工业结构

    (二)“十二五”期间河南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任务

     1.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

     2.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3.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4.加快发展大型企业集团

     5.进一步优化全省工业布局

   四 “十二五”时期促进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根据产业特点选择正确的升级路径

     1.传统优势产业以产业内升级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

     2.推动战略支撑产业以链式发展为重点,提高产业链竞争力

     3.新兴产业以产业间升级为重点,推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全面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1.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治理整顿力度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信息化

     3.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三)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1.推进龙头企业在全国、全世界范围的战略布局,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2.强化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配套合作能力,培育一批产业内的隐形冠军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全省工业布局

     1.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2.立足产业集聚区,合理规划全省工业布局

    (五)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1.制定《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目录》

     2.大力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活动

    (六)加快培育推动产业升级的新驱动力

     1.积极培育新的支撑要素

     2.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3.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七)优化工业投资结构

     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2.大力推进民间投资的发展

     3.建立并完善不同类型产业的投融资方式

    (八)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1.依托比较优势,建设有河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2.扶持先进制造业做强做大,带动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

     3.培育一大批“蜂王型”产业的骨干企业,打造更多的“蜂群型”产业集群

  “十二五”时期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一 “十一五”时期河南农业发展成效

   二 “十二五”时期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形势

    (一)当前河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十二五”时期河南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三)“十二五”时期河南现代农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

   三 “十二五”时期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三)基本原则

    (四)重点任务

   四 “十二五”时期加快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以新型农民培育为依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

    (四)以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以试验区建设为纽带,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湖北建设水产强省的经济分析

   一 湖北建设水产强省的优势与潜力分析

    (一)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

    (二)具有一定的科技优势

    (三)具有日益突出的产业优势

    (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二 湖北建设水产强省的现状分析

    (一)取得的重大突破

     1.水产品生产持续增长,稳居全国淡水水产第一大省

     2.水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发展最快的产业

     3.水产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明显提高,“一鱼一产业”初步形成

     4.水产品牌建设力度加大,“一虾一蟹一鱼”品牌初显

     5.水产品加工有新的亮点,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产出率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2.加工短腿,产业化水平不高,增值创收能力不强

     3.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支撑力不强

   三 湖北建设水产强省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水产业发展

    (二)促进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水产核心竞争力

    (四)推进精深加工,提高水产产业化水平

    (五)健全支撑体系,增强水产业发展后劲

    (六)完善相关政策,扶持水产业发展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环境与路径选择

   一 建设武汉金融中心的现实条件

    (一)武汉金融发展的总体优势

     1.厚重的金融历史沉淀优势

     2.突出的区位优势

     3.显著的经济与金融规模优势

     4.日渐增强的金融集聚优势

    (二)武汉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1.金融机构多元产权主体发育不充分

     2.资本市场体系发展不全面

     3.金融机构综合功能发挥不足

     4.市场集聚与辐射能力不强

    (三)武汉金融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1.腹地经济实力单薄

     2.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

     3.总部经济欠发达

     4.金融政策供给不足

     5.金融人才外流严重

   二 武汉金融中心的定位、发展模式与突破口分析

    (一)武汉金融中心的定位

     1.功能性金融中心

     2.区域金融中心

    (二)武汉金融中心发展模式选择:政府引导,市场跟进

    (三)建设武汉金融中心的突破口分析

     1.货币市场先导

     2.资本市场重点突破

     3.关键在金融创新

   三 武汉金融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重点,加快培育多元金融主体

    (二)以做大做强产权市场为重点,突破性发展资本市场

    (三)以强化服务为重点,推进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

    (四)充分运用先行先试的改革权,率先推进金融创新

  湖南省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

   一 湖南低碳经济的发展基础

    (一)碳排放总体状况

     1.碳排放量

     2.碳排放强度

    (二)发展现状

     1.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低碳产业已具规模

     3.低碳技术创新不断加强

     4.低碳城市建设先行先试

     5.CDM项目进展状况良好

    (三)面临的主要矛盾

     1.高碳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

     2.高碳“路径锁定效应”客观存在

     3.低碳消费模式短期难以形成

   二 湖南能源供需及碳排放情况分析

    (一)湖南能源供需现状

    (二)能源需求情景

     1.经济增长总体上保持较高速度,但增长速度逐步放缓

     2.节能减排继续深入推进,年度节能率保持一定水平

     3.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比较

    (三)碳排放情景

   三 湖南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一)总体思路

    (二)总体目标

    (三)实施步骤

     1.近期

     2.中期

     3.远期

   四 湖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低碳型的能源结构

    (二)推进产业的低碳化转型

    (三)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四)构建低碳消费模式

    (五)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六)推进低碳投融资建设

    (七)加强低碳国际合作

    (八)完善低碳管理

  湖南省低碳消费模式创建研究

   一 低碳消费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低碳消费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二)低碳消费模式创建的基本原则

    (三)低碳消费模式的评价标准

   二 湖南创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低碳消费有利于更快实现“两型社会”发展目标

    (二)发展低碳消费有利于更快实现湖南低碳崛起的战略目标

    (三)发展低碳消费有利于湖南生态文明建设

   三 创建湖南低碳消费模式的战略思路

    (一)湖南创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总体思路

    (二)湖南创建低碳消费模式的战略取向:实现四个协调

    (三)从碳足迹出发确立低碳消费模式的战略重点与具体目标

   四 创建湖南低碳消费模式的主要路径

    (一)建设低碳消费文化,以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居民消费行为

     1.大力开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

     2.广泛开展各种节能宣传活动

    (二)完善废旧物品回收体系,增强低碳消费的综合效益

     1.加快建立湖南废旧电池回收制度

     2.尽快建立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3.逐步建立湖南废旧家电回收体系

     4.切实执行国家有关废旧汽车回收的制度

    (四)强化居民低碳消费需求引导,加大低碳消费市场的有效供给

     1.强化低碳产品认证,促进政府绿色采购,引导居民低碳消费

     2.促进低碳消费的有效供给,提高居民低碳消费能力

     3.强化低碳产品市场监管,推行“碳足迹”标示制度

  湖南省低碳交通发展研究

   一 湖南交通发展现状和低碳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湖南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1.公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2.铁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3.水路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4.航空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5.管道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二)湖南低碳交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大运量交通方式发展滞后,综合运输结构不尽合理

     2.交通设施节能水平较低

     3.运输工具能耗较高

     4.替代性低碳能源利用极少

   二 发展低碳交通的一般途径分析

    (一)运输方式因素

    (二)交通工具和设施因素

    (三)能源消费结构

    (四)管理因素

    (五)城市规模结构和工作距离

   三 湖南低碳交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 湖南低碳交通的主要措施

    (一)优先发展大运量交通网络和市内公交体系

     1.加快构建以铁路为主体的区际交通架构

     2.加快“3+5”城市群城际铁路网建设

     3.加快水运业的发展

     4.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展

    (二)优化运输运力结构

     1.严格执行机动车报废标准

     2.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电动汽车

     3.引导货运车辆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4.发展甩挂运输车辆

     5.推进内河船舶运力结构调整

     6.加快淘汰高耗能和老旧铁路机车,积极发展重载运输

    (三)优化运输能源消费结构

     1.大力推进运输车辆的柴油化进程

     2.积极推进车用替代能源

     3.优化船舶能源消费结构

     4.推进港口机械“油改电”

     5.加快铁路电气化进程

    (四)改善运输基础条件

     1.完善公路网络

     2.全面提升路网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

     3.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五)建立健全低碳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六)发掘城市和城区空间布局降碳潜力

    (七)构建低碳交通生活模式

  后金融危机时代江西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一 县域经济是江西进位赶超的战略支点

    (一)县域经济在江西经济中地位重要,对全省经济进位赶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由江西现阶段特征所决定的,是江西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

    (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未来10~15年江西经济进位赶超的现实需求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江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五)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江西实现“三化”的客观要求

   二 新形势下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规律

    (一)一定要有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科学的发展思路

    (二)一定要有一个支撑工业化进程的工业园区

    (三)一定要有一块具有集聚效应的“马赛克”

    (四)一定要有一个具有经济辐射力的县城

    (五)一定要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三 大力发展江西县域经济的基本对策

    (一)找准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

    (二)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壮大县域经济

    (三)做大县城和提升城镇化水平

    (四)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五)加快县域发展方式的转变

    (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新型城镇化与江西省进位赶超战略研究

   一 近万亿元GDP背景下江西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意义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可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

   二 江西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正在形成快速推进的新格局

     1.城镇化进程加快

     2.城镇体系结构初步形成

     3.城镇功能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二)快速推进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城镇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2.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3.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4.城市空间布局南北差异明显

     5.各城市职能结构存在较大趋同性,职能分工不明确

     6.不完全城镇化问题

   三 “十二五”时期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要在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上谋求突破

     1.突破害怕“城市病”的思维定式

     2.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引领城镇化快速有序发展

     3.构筑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城市群

     4.加快工业化,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5.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为人口集聚提供载体

    (二)要在城镇化发展模式上谋求突破

     1.创新户籍管理制度

     2.完善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体系

     3.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做好转移接续工作

     4.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随行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三)要在城镇化的体制机制上谋求突破

     1.创新土地制度,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达到占补平衡

     2.降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的数额

     3.做好社会事业各项制度的城乡衔接

  大力发展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一 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拉动江西经济增长、实现进位赶超的重要引擎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契机

    (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江西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二 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评估

    (一)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

     1.起步快

     2.规模小

     3.基础薄

     4.有潜力

    (二)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条件

     1.从技术基础看

     2.从产业基础看

     3.从资源条件看

     4.从政策环境看

   三 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筛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二)正确度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

    (三)正确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制

    (四)正确处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问题

   四 江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一)新能源产业

    (二)航空制造业

    (三)半导体照明(LED)产业

    (四)新材料产业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

   五 加快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保障体系

    (二)加强自主创新,着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载体建设

    (四)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体系

    (五)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六)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战略

    (七)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合作

    (八)加快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 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一)金融危机下的山西文化产业:逆势上行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新机遇

     1.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地位迅速提升

     2.宏观政策利好: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保障

     3.口红效应:蕴含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4.市场潜力:文化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三)新形势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挑战

     1.周边省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2.山西文化产业要素发育不足

     3.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亟待发展

   二 后金融危机时代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一体两翼:树立文化生产力观念,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品牌塑造:以强势品牌文化活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三)资源整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海纳百川:开放协作以推动文化产业合作双赢

   三 新形势下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举措

    (一)以重大项目巩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二)以重点工程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三)以联动发展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突破口

    (四)以协调合作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以价值链提升战略统领武汉工业产业高端化

   一 “十二五”武汉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模式

   二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路径

   三 武汉工业结构框架和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创新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物联网四大先导产业

     1.新能源

     2.新材料

     3.生物技术

     4.物联网

    (二)集成集聚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及深加工和石油化工五大支柱产业

     1.电子信息

     2.装备制造

     3.汽车及零部件

     4.钢铁及深加工

     5.石油化工

    (三)优化提升发展食品及烟草、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日用轻工、造纸包装印刷和珠宝首饰六大都市时尚产业

     1.食品及烟草

     2.纺织服装

     3.家用电器

     4.日用轻工

     5.造纸包装印刷

     6.珠宝首饰

    (四)加快实施七大价值链延伸工程,深化发展工程设计、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1.工程设计价值链延伸工程

     2.工业时尚设计价值链延伸工程

     3.会展及贸易服务价值链延伸工程

     4.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价值链延伸工程

     5.汽车服务价值链延伸工程

     6.船舶租赁服务价值链延伸工程

     7.环境服务价值链延伸工程

  郑州新区复合型城市建设研究

   一 规划建设郑州新区的现实背景

   二 郑州新区建设的战略设想

    (一)郑州新区的目标定位

    (二)郑州新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郑州新区建设的空间布局

    (四)郑州新区建设的复合型城市理念

     1.复合型城市的内涵

     2.复合型城市建设的“共生”思想基础

     3.郑州新区复合型城市的具体特点

   三 加快郑州新区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多方关系

    (二)大胆改革新区现行的管理体制

    (三)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四)扩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五)优化投资环境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1)》以“‘十二五’:中部发展思路与对策”为主题,包括“总报告”、“综合篇”、“地区篇”、“专题篇”四大板块。总报告从总体上概括了中部地区“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情况,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与对策。“综合篇”各报告分析了中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对外开放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问题。“地区篇”集中展示中部地区六省二市“十二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对策。“专题篇”主要围绕“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各省市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着手展开专题研究。“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全国的经济地位逐步提升。中部地区已经摆脱“中部塌陷”的被动局面。“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时期。尽管中部地区在“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要看到,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例依然偏低,城镇化率还不高,人均GDP目前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等等。中部地区仍然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与繁重的任务。本书在总结“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中部地区下一步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提升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率,处理好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构建和优化东中西部经济的互动机制。据此,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战略选择,以及促进中部地区发展的九条对策:延长产业链,壮大“三个基地”的经济竞争力;实施“两轮”驱动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扩大开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常态化;加强联网,实现交通体系的网络化、高速化;注重生态保护,增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建构城市群,促进新型城镇化;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努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胡锦涛主持政治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200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

《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网2010年3月15日。

国家发改委:《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9。

2009年中部六省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汪玉奇、高平:《中部地区战略定位与促进崛起的机制设计》,载于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等编《促进中部崛起高层论坛论文集》,大象出版社,2005。

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9。

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

〔美〕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梁小民译,上海三联书店,1990。

〔美〕西蒙·库茨涅茨:《现代经济增长》,戴睿、易诚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澳〕海因茨·沃尔夫冈·阿恩特:《经济发展思想史》,唐宇华、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7。

张立群:《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分析》,《学习与研究》2006年第2期。

〔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张帆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张蕴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罗序斌、周绍森、杨建仁:《中部地区实现新跨越的困境与出路》,《晋阳学刊》2009年第5期。

郭生练等:《中部发展的现状、战略与对策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高萍:《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与中部崛起模式选择》,《江汉论坛》2009年第8期。

王群:《产业升级与中部崛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9。

张炜、杨选良:《自主创新概念的讨论与界定》,《科学学研究》2006年第6期。

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部崛起与科技创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魏后凯:《21世纪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夏琼、王志红:《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选择》,《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王群等:《中国中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石碧华:《中部地区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战略选择》,《中州学刊》2005年第5期。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带动西部大开发——以南疆为例》,《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第2期。

鲁鹏:《新型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仇保兴:《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4期。

高建斌、李雪莲:《江西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促进对策》,《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年第9期。

康萍等:《关于推进山西特色城镇化进程的策略思考》,《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2期。

包礼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与思考》,《老区建设》2009年第23期。

张常明:《加快推进祁阳县新型城市化的调查与思考》,《小城镇建设》2009年第8期。

曲在佳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分析》,《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吴江等:《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郭小燕:《统筹城乡视角下中部地区多元城镇化模式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7期。

赵建才:2006~2010年《郑州政府工作报告》,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郑州市统计局:《郑州统计年鉴》(2006~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2006。

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郑州市人民政府网站,2004。

张谋贵:《安徽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

余华银:《安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研究》,《财贸研究》2007年第1期。

王克群:《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郑世孝:《加快城镇化发展 促进安徽中部崛起》,《安徽科技》2005年第9期。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财贸研究》2004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期。

安增军、刘琳:《中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12期。

赵继荣:《论地区工业结构调整与地方政府作用》,《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王君美:《市场导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8期。

张孝德:《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双重转型”与“两大创新”》,2010年7月7日《消费日报》。

河南省统计局:相关年度河南统计年鉴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韩长赋:《毫不动摇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工作通讯》2010年第6期。

回良玉:《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求是》2010年第3期。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苏省政府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见》,《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第3期。

姜长云:《“十二五”期间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与挑战》,《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1期。

金辉:《“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任务更加艰巨》,2010年5月28日《经济参考报》。

喻新安、陈明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有新思路》,2010年5月24日《经济日报》。

郑风田、程郁:《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管理世界》2005年第7期。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第4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科技部部长万钢呼吁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措施需进一步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2007年7月10日。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中外能源》2009年第4期。

陈晓春:《论低碳消费方式》,2009年4月21日《光明日报》。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科学出版社,2009。

王晓红、张旌:《长株潭试水低碳城市群》,2010年4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

陈静:《交通行业节能减排技术问答》,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朱有志、罗波阳、方向新等:《低碳崛起——湖南科学跨越的新路径》,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侯晓远、商彩云:《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文化资源优势尚待开发》,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

牛仁亮:《辉煌山西6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叶南客、韩海浪、丁宏、张卫:《长三角区域文化进程及联动发展评估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河南省人民政府:《郑汴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09。

赵君、宫银峰:《努力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前列——郑州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系列问题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张建慧:《论郑州在中原振兴与中部崛起的地位和作用》,《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

王建国、柏程豫:《中原城市群郑东新区的规划建设模式及启示》,《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简 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快速推进,这是一个超过13亿人口的经济体的快速工业化,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伟大的现代化进程。如何认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作为第二本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1995~2010)》对1995-2010年全国、四大板块、七大区域、31个省区市的工业化水平、特征和问题进行了系统、连续的分析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0月

简 介:《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以“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崛起”为主题,敏锐地抓住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地结合国家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简 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普遍下降,欧债危机的继续蔓延、美国“财政悬崖”的持续、发达国家长短期目标的不一致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复苏。受此影响,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率明显下滑,进入减速增长期。在此背景下本书梳理了世界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讨论了从经济增长加速到减速的核心原因,发现成熟经济体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