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19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图书

ANNUAL REPORT ON DEVELOPMENT OF CHINA'S CENTRAL REGION (2013)

SSAPID:101-8820-0199-98
ISBN:978-7-5097-4535-9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以“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崛起”为主题,敏锐地抓住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地结合国家和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变,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部蓝皮书
编 辑:瞿莉莉;任文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中部崛起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一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二)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市群带动能力逐步显现

    (三)城镇形态进一步优化,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四)城镇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发展更加科学

    (五)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六)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二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总体水平低,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

    (二)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三)城镇体系不尽合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对滞后

    (四)城镇发展方式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五)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度低,引擎作用发挥不够

    (六)综合配套改革推进缓慢,发展动力不足

   三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中部崛起战略的持续实施

     2.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3.承接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快

     4.城镇化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5.城镇化总体仍处于加速阶段

    (二)不利因素

     1.保粮与发展之间用地矛盾突出

     2.投资需求与融资困难矛盾突出

     3.节能减排与城镇化相对能耗较高矛盾突出

     4.农村转移人口众多与城镇承载能力不足矛盾突出

     5.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与城镇化成本提高的矛盾

     6.第二、三产业层次相对较低与就业需求较大的矛盾

    (三)趋势判断

     1.从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格局转变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2.从要素以城市集聚为主转变为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

     3.从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自发展转变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4.从单体城市发展转变为城市集群发展

     5.从主要依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转变为“三化”协调发展

     6.从城乡分割转变为城乡一体融合发展

   四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五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把加快城镇化速度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二)把拉大城市框架和人口集聚结合起来,着力集聚新城区人气

    (三)把转移农村富余人口和市民化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把农村人口向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有序转移结合起来,着力加大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转移力度

    (五)把扩大产业规模与加快产业升级结合起来,着力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六)把异地转移和就地就近转移结合起来,着力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六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三)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加快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

    (六)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BⅡ 分报告

  B.2 中部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和质量研究

   一 中部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和质量的重要性

    (一)提升城镇化质量的内涵

    (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意义

     1.提升城镇化质量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2.提升城镇化质量是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的主要抓手

     3.提升城镇化质量是中部地区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4.提升城镇化质量是中部地区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5.提升城镇化质量是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 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现状分析

    (一)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现状

     1.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3.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二)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镇结构性矛盾突出

     2.传统城镇行政区体制仍存弊端

     3.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不相协调

   三 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

    (一)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

    (二)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

     1.评价过程

     2.评价结果

   四 中部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和质量的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思路

    (二)空间布局

    (三)战略重点

   五 中部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和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总体规划,重构区域城镇化布局

    (二)推进产城联动,强化城镇化经济支撑

    (三)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

    (四)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加大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B.3 中部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研究

   一 中部地区各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近况和特色

    (一)安徽省情况

    (二)河南省情况

    (三)湖南省情况

    (四)湖北省情况

    (五)江西省情况

    (六)山西省情况

   二 中部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和探索

    (一)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

    (二)促推工农产业对接

    (三)加快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融合

   三 中部地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化水平明显不够

    (二)中心城市发展不足

    (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薄弱

    (四)城乡金融融通不畅

   四 促进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力度

    (二)加快发展中心城市及中部地区城市群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对接

    (四)建立和完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

    (五)完善城乡沟通的金融体制

  B.4 中部地区应把县城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一 加强县城镇建设的意义与作用

   二 县城向中小城市建设转变的可能条件

   三 县城镇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四 县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五 促进县城向中小城市健康转型的对策建议

  B.5 中部地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

   一 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新机遇

    (一)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带来新机遇

    (二)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三)农民工市民化是扩大内需的重点

   二 中部地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优势

    (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进程加快,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产业支撑

    (二)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加速,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就业条件

    (三)中部地区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城市群快速发展,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空间载体

    (四)中部地区工资快速增长,农民工收入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缩小,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动力

   三 中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一)跨省农民工在输入地市民化难度很大

    (二)地方政府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住房保障和子女就学等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压力

    (三)农民工参保率不高是市民化的一大障碍

    (四)不完全城市化出现新困局:城市户籍吸引力下降

   四 破除障碍,创新机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一)市民化的主要对象是新生代农民工和跨省转移的农民工

    (二)明确中部地区县城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承载主体

    (三)统筹城乡,创新机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

     1.降低中小企业税负,形成农民工工资增长机制

     2.改革农村产权制度

     3.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城乡制度衔接

     4.多措并举,完善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体系

     5.多管齐下,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

    (四)重视和加快农民工再社会化进程

     1.建立针对农民工的再教育体制

     2.增加和扩大农民工社会参与的频率、广度和深度

     3.加强企业内农民工文化建设

  B.6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一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提高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四)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的实践探索

    (一)湖北的实践和探索

    (二)湖南的实践和探索

    (三)江西的实践探索

    (四)山西的实践探索

    (五)安徽的实践探索

    (六)河南的实践探索

   三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碳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性转变

    (二)高碳的路径依赖还客观存在

    (三)高碳消费模式短期内难以转型

    (四)低碳城镇化缺乏整体规划

   四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的着力点

    (一)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结构

    (二)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

    (三)着力推广绿色低碳的节能建筑

    (四)着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模式

   五 中部地区走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绿色低碳城镇化的规划引领体系

    (二)建立绿色低碳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三)建立绿色低碳城镇化的技术支持体系

    (四)建立绿色低碳城镇化的宣传引导体系

  B.7 中部地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研究

   一 关于中部地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一)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时代背景

     1.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具备一定的经济社会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的历史机遇

     2.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和社会发展敏感期

     3.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

     4.亟须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二)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

     1.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

     2.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3.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统筹协调

    (三)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1.是中部地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正确途径

     2.是中部地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走向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3.是中部地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二 中部地区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一)经济总量稳定快速增长、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二)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提升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中部地区省域发展路径呈现明显差异

   三 中部地区探索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战略定位与潜在问题

    (一)中部六省具有差异明显的发展基础和区域问题

    (二)中部地区六省在国家战略定位上存在明显差异

    (三)中部六省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潜在障碍

   四 中部地区顺利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B.8 中部地区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一 中部地区城镇化体制机制现状及问题

    (一)中部地区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成效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3.创新投融资体制,突破资金瓶颈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成果惠及全民

    (二)中部地区城镇化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1.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妨碍城乡融合,阻滞了城镇化进程

     2.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虚置,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受损

     3.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到位

     4.投融资格局存在风险,财税体制不合理

   二 中部地区城镇化户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1.积极稳妥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3.统筹兼顾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及要求

     1.实现户籍制度与利益分离

     2.实现人口流动自由

     3.实现城乡一元化,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三)户籍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内容

     1.剥离户籍附加利益

     2.实现户籍制度一元化

     3.加快户籍立法

   三 中部地区城镇化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选择

     1.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2.实行土地“三权分离”,突破土地流转瓶颈

     3.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征地保障新机制

     4.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二)土地制度创新的案例

     1.土地流转模式创新

     2.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3.农村土地综合整理

    (三)土地制度创新的内容

     1.成立土地产权交易所

     2.进一步完善地票交易制度

     3.创新土地征用和补偿机制

     4.建立和完善土地制度法律法规

   四 中部地区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创新

   五 中部地区城镇化公共服务体制创新

  B.9 中部地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研究

   一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一)现状问题

     1.城市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

     2.城市病日益明显化、复杂化

     3.城市公共服务供需矛盾增大

     4.城市(群)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5.城市对农村反哺能力亟待提升

    (二)主要原因

     1.城市发展重增长速度、轻发展质量

     2.城市发展重经济增长、轻社会管理

     3.城市发展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

     4.城市发展重建设更新、轻规划管理

     5.城市发展重大型城市、轻中小城市

   二 中部地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本和谐发展

     2.坚持资源节约,促进集约高效发展

     3.坚持环境友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4.坚持城市个性,促进特色传承发展

     5.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一体发展

     6.坚持功能互补,促进合理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三 中部地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城市发展由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

    (二)城市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城市发展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

    (四)城市发展由二元分割向融合转变

    (五)城市发展由注重大城市向城市组团发展转变

    (六)城市发展由重功能向重特色转变

    (七)城市发展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转变

  B.10 中部地区优化城市形态研究

   一 中部6大城市群形态优化

    (一)武汉城市圈

    (二)长株潭城市群

    (三)中原城市群

    (四)皖江城市带

    (五)环鄱阳湖城市群

    (六)太原城市圈

   二 中部地区城市群整合

   三 通过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中心村统筹城乡发展

  B.11 中部地区持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研究

   一 中部地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要成就

    (一)出台一系列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和规划

    (二)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和功能日趋完善

    (三)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四)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城镇社会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二 中部地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

    (一)观念偏差

    (二)体制障碍

    (三)资金瓶颈

   三 进一步提升中部地区城镇综合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更新城镇化观念,摒弃城镇化的一些错误认识

    (二)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积极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市场化和开放化

     1.以户籍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

     2.加快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在城镇综合能力建设中的事权与财权,改革地方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筹资模式

     3.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4.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效能

    (四)进一步优化城市综合管理,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BⅢ 专题报告

  B.12 山西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山西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三)城镇组群发展实现新突破

    (四)城市扩容提质实现新提升

    (五)城镇人口结构显现新特点

   二 山西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率总体水平低,增长相对较慢

    (二)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规模小,区域带动力不强

    (四)城镇群发展滞后,区域性建设的协调机制不完善

    (五)资源型城镇比例高,可持续发展状况堪忧

    (六)对“物”的关注胜于对“人”的关注,“人的城镇化”水平低

    (七)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环境约束日趋显现

   三 对策建议

    (一)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之路

     1.走集约城镇化道路

     2.走绿色低碳城镇化道路

     3.走智能城镇化道路

    (二)依托“一核一圈三群”城镇体系框架优化产业格局

     1.提升太原都市区的产业集聚辐射功能

     2.强化三个城镇组群的产业布局合理化

    (三)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优先发展区域中心城市

     2.择优建设县城与中心镇

    (四)实施工矿城市“再城市化”战略

    (五)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

  B.13 安徽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成就

   二 安徽省城镇化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

    (二)城镇化质量较差

    (三)城市竞争力较弱

    (四)城镇同质化现象明显

    (五)中心城市带动力不足

   三 安徽省城镇化的趋势分析

    (一)发展速度

    (二)城镇体系

    (三)区域布局

    (四)发展质量

    (五)乡村建设

   四 安徽省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一)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

    (二)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三)提升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

    (四)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

    (五)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B.14 江西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对江西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评估

   二 江西城镇化正进入持续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激发了江西城镇化发展潜力

    (二)扩大内需战略的确立提升了城镇化发展层次

    (三)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夯实了城镇化发展基础

   三 江西加快城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地方财力有限性与城镇化建设大量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农业过剩人口向城镇转移与难以市民化之间的矛盾

    (三)城镇规模不经济与空间布局合理化之间的矛盾

    (四)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承载压力日益增大之间的矛盾

   四 加快江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达成共识,营造加速城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扩大内需,拓展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三)强化规划执行意识,形成科学高效的考核与监督机制

    (四)坚持“四化”同步,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五)产城互动,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共建共荣

    (六)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七)推动用地制度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条件

  B.15 河南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河南城镇化发展现状评价

    (一)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1.以新型城镇体系构建优化城镇化发展布局

     2.以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3.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产城融合

     4.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5.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

    (二)河南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成效

     1.城镇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2.城镇化发展载体建设扎实推进

     3.城镇化发展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4.城镇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

     5.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

     6.城乡社会管理进一步优化

    (三)河南城镇化发展仍待解决的问题

     1.人口城镇化过程不彻底

     2.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聚

     3.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不足

     4.新型农村社区的战略基点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5.城市发展模式较为粗放

   二 河南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态势分析

    (一)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机遇与有利条件

     1.中央的总体部署

     2.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出台

     3.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4.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5.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

    (二)河南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制约因素

     1.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2.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3.社会管理难题增多

     4.资金供需矛盾突出

     5.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三)2013~2014年河南城镇化发展预测与展望

     1.城镇化发展重点将更强调人口城镇化

     2.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将更为强劲

     3.城镇化发展的人口转移将更加有序

     4.城镇化发展方式将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型

     5.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三 加快推进河南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

    (二)深入推进产城融合

    (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五)着力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六)全面提升城乡社会管理水平

  B.16 湖北省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1.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2.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初步形成“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的城镇化格局体系

     4.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发展速度滞后于全国其他一些地区

     2.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化质量偏低

     3.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4.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武汉市“一城独大”

   二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形势的SWOT分析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优势

     1.资源禀赋优势

     2.区位交通优势

     3.科教资源优势

    (二)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弱势

     1.空间布局不合理

     2.土地制度不够科学

     3.县域经济发展落后

    (三)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策机遇

     2.战略机遇

    (四)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1.城镇化管理体制亟须变革

     2.城镇化发展方式亟须转变

   三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形势展望

    (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目标

    (二)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态势展望

    (三)湖北省城镇化下阶段发展重点

     1.大力发展城市群,完善现代城镇体系

     2.注重生态保护,走低碳发展道路

     3.挖掘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4.着力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四)湖北省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

   四 推进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二)增强产业支撑力度

    (三)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B.17 湖南省2012~2013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湖南省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

    (二)现代城镇体系逐步完善

    (三)龙头城市建设突出

    (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五)城镇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六)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七)“两型社会”建设成效突出

   二 湖南省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一)与全国水平相比城镇化差距较大

    (二)省域内城镇化发展不够平衡

    (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峻

    (四)社会服务难以满足城镇化需求

    (五)社会贫富分化持续扩大

    (六)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体制障碍依然存在

   三 2013年湖南省城镇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城镇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以经济发展方式为基点,城镇化提质进程进一步加快

    (三)以“四化两型”为引领,城镇化集约节约进一步发展

    (四)以产业集聚为支撑,城镇化发展潜力进一步发挥

    (五)以城乡统筹为方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协调

    (六)以宜居宜业为目的,城镇化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城镇化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B.18 太原市2013~2014年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12年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城镇人口稳步增加,城镇聚集效应显著增强

    (二)城市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城镇集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三)打造特色名镇,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四)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镇功能日趋完善

    (五)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六)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七)加大政策指导力度,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 2012年太原市城镇化发展特征及制约因素

    (一)太原市城镇化发展的特征

     1.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增幅呈V字形上升

     2.区域之间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县(市)城镇化发展空间更大

    (二)太原市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2.城镇综合承载服务能力相对落后

     3.城镇产业发展不足

     4.城镇化建设筹资渠道不畅

     5.土地瓶颈制约城镇化推进

     6.城乡管理体制不健全

     7.地方特色不足,县域规划缺乏通盘考虑

   三 2013~2014年太原市城镇化发展态势与展望

  B.19 武汉市2013~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武汉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基础

    (一)经济总体增长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城镇化进程渐入佳境

    (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差距增长之势抬头

    (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五)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城区新型工业化提速推进

    (六)城乡劳动就业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七)城乡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节能环保成为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

    (八)新城区相对中心城区比较落后,城镇化进程都有待加快

   二 武汉新型城镇化体系与发展定位、发展模式探索

    (一)武汉新型城镇化体系

    (二)武汉市新城建设的定位与思考

    (三)特色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探索

   三 武汉市2013~2014年新型城镇化发展形势展望

    (一)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夯实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

    (二)强化消费需求拉动,激发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三)提速工业倍增计划,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

    (四)全面实施服务业升级计划,以现代服务业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五)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

    (六)科学编制新城区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 编委会

 法律声明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略。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以及未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当前,我国城镇化的重心已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大城市向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地处中部地区的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六省,是我国传统农区,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推进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不仅有助于解决制约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而且有助于加快实现中部崛起、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以“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对新形势、新要求下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深入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总报告从城镇化进程、城镇体系优化、城市群培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回顾了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深刻剖析了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系统分析现状成因、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展望,提出加快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以六大城市群(圈)为主平台,推动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明和谐、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分报告主要围绕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对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城镇化发展品位和质量、优化城市形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等内容进行研究。专题报告结合中部地区六省和太原、武汉两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际,分别对区域范围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发展阶段、存在问题和成因、发展趋势和展望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汪玉奇:《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喻新安、谷建全、王玲杰:《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人民出版社,2012。

胡春晓、翁贞林:《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第2期。

翁贞林、朱红根、熊小刚等:《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创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杨刚强、江洪:《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曹广忠、陈昊宇、边雪:《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7期。

曹广忠:《2000年以来中部地区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影响因素》,《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第7期。

杨刚强、江洪:《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孔凡文、许世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何美然、刘春静:《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经济日报》2011年5月9日。

郑作广:《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广西日报》2013年1月17日。

马凯:《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2010。

张晓山等:《城乡统筹与县域经济发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

吕连生:《安徽省铜陵市城乡一体化研究》,《战略研究》2010年第5期。

李丽纯:《长沙市各县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量化分析》,载《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袁业飞、李顺清、刘欣荣:《为新农村建设趟出一条新路——湖北推进城乡一体化纪事》,《中华建设》2011年第6期。

沈玲英:《城乡一体化的苏州实践》,《瞭望》2010年第11期。

蔡昉、程显煜:《城乡一体化——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向云、陈燕:《湖北省省辖市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6期。

吴玲、周冲、周思山:《中部地区土地流转背景下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5期。

童中贤、熊柏隆、肖琳子:《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张亚明:《走“大城市为主导,中小城市为辅”的都市圈发展道路》,《城市问题》2012年第2期。

李猛:《省直管县改革无法完全破解县乡财政困境》,《经济学家》2012年第3期。

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国家统计局网站:2012年4月27日。

蔡昉、王美艳、曲玥:《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

郭力:《中部地区农民工回流的动因与应对机制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第3期。

张庆亮:《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2。

安徽省统计局:《2012年我省经济发展与中部比较》,安徽统计信息网,2013年2月19日。

黄欢:《江西省打造农民工幸福就业家园》,《南昌日报》2013年3月4日。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于文静、董峻:《新形势 新亮点 新举措——陈锡文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光明日报》2009年2月3日。

财政部:《关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国财政部网站,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3月16日。

陈雍容、刘劼:《中国国民收入分配进入深度调整期》,新华网,2010年3月2日。

奚从清、沈赓方:《社会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2月23日。

马雪松:《论我国“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破解路径》,《中国名城》2012年第9期。

常兴华、李伟:《“国民收入分配”为何呈现两高一低》,《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5月10日。

申琳:《跳了龙门,为何不跳农门》,《人民日报》2011年10月14日。

孙中伟:《“土地换户籍”宜缓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9月20日。

郭飞:《中国低工资的阶段性特征与对策》,《光明日报》2012年4月13日。

王飞:《破解民工荒:农民工收入仅为城镇职工一半》,《广州日报》2011年3月4日。

马雪松:《论农民工社会角色的转变》,《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唐亚娇、谭丹:《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思考》,《经济地理》2011年第5期。

郭明苏、史晓玲:《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龙惟定、范蕊、梁浩:《城市节能》,《暖通空调》2012年第2期。

黄贤金:《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及其启示》,《群众》2012年第7期。

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

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策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喻新安、吴海峰:《新型三化协调论》,人民出版社,2012。

李中原:《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张泰城、张小青:《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及路径选择》,《经济研究》2007年第2期。

童中贤:《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区域与城市》2010年第8期。

谭刚毅:《“江”之于江城——近代武汉城市演变的一条线索》,《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第4期。

王艳:《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4期。

张晓山、胡必亮:《小城镇与区域一体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地理研究》2008年第2期。

杜汜敏、苗长虹:《中原城市群城镇布局结构的分形与优化》,《河南科学》2012年第2期。

苗长虹、武前波:《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及优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2期。

孙红玲:《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求索》2009年第8期。

周国华、唐承丽、朱翔等:《长株潭城镇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热带地理》2002年第4期。

郭志富、刘鹏飞:《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王青:《城市形态空间演变定量研究初探》,《经济地理》2002年第3期。

张宇、王青:《城市形态分形研究》,《山西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李国伟:《自然生态因素对太原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科学之友》2008年第1期。

郭淑芬、秦锐:《城市地价空间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2011年第8期。

麻智辉:《中部崛起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余瑞林、刘承良:《皖江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4期。

李恕宏:《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构想》,《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第5期。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抉择和政策思路》,《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

徐勤贤、李长萍、张同升:《小城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13期。

徐勇:《均等公共服务是城镇化的必须》,《湖北日报》2013年1月31日。

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9期。

郝华勇:《山西省市域城镇化质量实证研究》,《理论探索》2011年第6期。

梅强、孔宏:《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山西建筑》2012年第32期。

陈瞻、梁靓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城镇化影响与演进分析——基于山西晋城市实证》,《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年第10辑。

吉迎东、卞坤:《山西城镇化发展模式优化与空间整合》,《未来与发展》2011年第1期。

李丽颖:《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代表答记者问 要防止“被城镇化”趋向》,《农民日报》2012年3月7日。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2年11月9日。

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

高远志:《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半月谈》2012年第20期。

安徽省统计局:2008~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

郭万清:《城市发展报告·安徽(2012)》,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6月。

陈平:《加快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江西日报》2012年12月17日。

苏荣:《在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江西日报》2010年1月15日。

林宪斋:《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谷建全:《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喻新安:《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喻新安、谷建全、王玲杰:《新型城镇化引领论》,人民出版社,2012。

叶林:《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城市管理创新:内容、体制及目标》,《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10期。

刘良谋、张学锋、刘月明等:《新形势下推进湖北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政策》2011年第10期。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周舟:《湖北省小城镇发展路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

《发挥资源优势 建设农业强省》,《湖北日报》2011年11月2日。

刘月明:《城镇化建设的湖北路径》,《湖北日报》2012年4月16日。

郭新力、李焯章、司晓华、李磊:《论湖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商业时代》2006年第4期。

彭真怀:《要准确理解一号文件“城镇化”的指向》,《第一财经时报》2010年1月25日。

童海华:《把小城镇作为城乡统筹的抓手》,《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2月2日。

彭真怀:《澄清对城镇化的认识》,《南方日报》2011年3月23日。

胡金林、钟俊:《改革开放后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孝感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王智勇、黄亚平、张毅:《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思考》,《小城镇建设》2010年第5期。

江易华、程琼:《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孙红玲:《中心城市发育、城市群形成与中部崛起——基于长沙都市圈与湖南崛起的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11期。

王克修:《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陈志平:《推进湖南新型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及对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吕灵华:《湖南城市化发展探索》,《企业家天地》2009年第9期。

钟荣丙:《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重大突破口——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王克忠:《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王宝民、李劲为、田华:《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8期。

赵景爱、霍永刚、张桂香:《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率先跨越发展》,《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张临山:《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山西城镇组群的实践和发展》,《山西日报》2012年6月12日。

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武汉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研究》,《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0期。

叶建平:《城镇化建设述评:模式可以选择规律不能回避》,《经济参考报》2010年2月4日。

章平、黄超、左文正:《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快推进我市新城区新型城镇化进程》,《武汉建设》2009年6月1日。

章平:《推进武汉村镇建设科学发展的思考》,《武汉建设》2010年8月11日。

黄亚平、陈瞻、谢来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异地城镇化的特征及趋势》,《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第8期。

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市群的城镇化体系和工业化进程——武汉城市圈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的比较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第4期。

简 介:当今,中部崛起已进入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引领的新阶段。中部地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分析并探索如何全面深化这些方面的改革,是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和全面崛起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本书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中部崛起”为主题,对中部地区改革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对新形势下中部...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