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35

中国经验:转型社会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图书

China's experience,workplace governance and workers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 transitionaleconomy

SSAPID:101-9176-3691-36
ISBN:7-80190-693-4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工伤矿难等现象的普遍关注中,很少有人从研究现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书作者们,历时三年用对八个中国企业的深入调查表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正是此类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一种制度性和文化性资源所在。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丛书
作 者: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序

 后记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调查和研究项目主报告

  “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调查和研究项目主报告

   一 引论

   二 中国经验:来自职场的报告概述

    1.传统制度依赖与后国有企业的治理

    2.集体行动事件与“现代传统”*

    3.现代传统的社会弥散

    4.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劳资博弈

   三 一些认识和结论

   四 关于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 传统制度依赖与后国有企业的治理

  职工代表大会:治理时代职工利益集中表达的制度化渠道?

   一 两个个案

   二 职代会作为通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工厂的体制

   三 中国的职代会的简短历史

   四 职代会的功能:理论和现实

   五 1997年的全国总工会的调查

   六 工人的处境与他们对职代会的看法

   七 工人对职代会评价的两种维度

   八 多变量分析

   九 理想的职代会与欧罗巴-日本工场的协商模式

   十 结论和预测

  关于中国工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中职工及工会参与状况的调查

   一 导言

   二 市场改革及其对工人健康和安全的影响

   三 国家社会主义传统

   四 对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经济效益、规模三个主要结构性因素如何影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进行测量

    1.数据背景

    2.变量

    3.统计分析

    4.结果

   五 论述

  国家、企业、职工、工会之间关系的良性调整

   一 职工参与的国家规范的变化

    1.利益规范与权利规范

    2.典型的权利规范

    3.案例厂不害怕利益性矛盾,而害怕权利性矛盾

    4.充分运用权利性规范,灵活应对改革中的矛盾

    5.企业尚不能完全化解国家利益性规范的作用和影响

   二 职工参与的参与者结构的变化

    1.“单位”内的部门结构与阶层结构

    2.部门结构演化为阶层结构的原因

    3.职工们的理性分析和认识

    4.部分职工的不满

    5.参与者结构变化的良性特征

    6.多数职工持“功能论”思维而非“冲突论”思维

   三 职工参与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和组织体制的相对不变化

    1.价值取向与组织体制变化的不同步

    2.“福利问题”转向企业与职工的“双方利益问题”

    3.“双方利益问题”主要是阶层关系问题——企业解决工人理解问题

    4.“双方利益问题”主要是阶层关系问题——工人解决自身利益问题

    5.传统的行政体制与调节阶层之间利益相容

   四 职工参与的中介组织的变化和相对不变化

    1.工会——可以说发生了变化,又可以说相对不变化

    2.工会在职代会中的利益代表性确有增强

    3.工会利益代表性增强的原因

    4.多数人认为工会不是“利益代表组织”,而是“中介性组织”

    5.工会“中介性”的成因

    6.为什么凭借“中介性”能够协调阶层利益矛盾

   五 职工参与的社会后果的相对不变化

    1.社会后果的“不变化”及其“相对性”

    2.原来观察到的社会效果,现在更为显著了

    3.原有社会效果得以保持的某些原因

   六 简要的讨论

    1.延续“良性社会后果”的基本前提条件涉及与国家的关系

    2.延续“良性社会后果”的企业内体制

    3.“良性社会后果”与社会评价标准

  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及其话语基础的个案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从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和生产计划报告到工作报告

   五 1990年以前职代会在生产计划制定中的作用

   六 三无主义:1990年以后职代会在生产计划制定中的作用

    1.无意愿

    2.无能力

    3.无必要

   七 结论和讨论

  中国工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工人参与和他们的健康安全保障

   一 市场改革以及它对工人健康安全的影响

   二 参与工厂管理的组织机构

   三 BR集团的深度个案研究

   四 BR集团工会的实际运作

   五 BR集团职工代表大会的实际运作

    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转型

   六 总结

  一个中国单位社区的内部政治:国有企业职工影响企业决策的个案研究*

   一 道德经济

   二 酒厂概况

    1.新“福利房”购买方案

    2.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辩论

    3.调查住房情况

    4.补贴房的“最后晚餐”

   三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

   四 抵制住房的“社会化”

 第二部分 集体行动事件与“现代传统”

  “误读”法律与秩序建成:国有企业改制的案例研究

   一 个案的社会语境: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及有关争论

   二 三个主要角色和一出剧

   三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法定职能、实际角色及“集体误读”

   四 职工、工人与集体行动之“定性”

   五 Z厂“家园”:一个共识性的动机符号类型

   六 基层政府的“稳定”政治与“定性”

   七 结论

  企业改制过程中职代会的作用:Z厂的经验

   一 Z厂的基本情况

   二 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 结论和讨论

   四 政策建议

 第三部分 现代传统的社会弥散

  国家、企业、职工、工会之间关系的社会转向

   一 导言:家族企业职工参与研究的缘起

    1.由国有企业职工参与的研究引起

    2.国有企业职工参与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结论

    3.家族企业案例厂的基本情况

    4.家族企业职工参与案例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假设

    5.家族企业案例厂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研究假设的证实

   二 职工参与的国家规范的缺失和自主规范的生成

    1.国家规范的缺失

    2.案例厂自发实行职工参与

    3.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靠大家”运用资本

    4.“靠大家”也是员工的责任和利益所在

    5.也是平衡员工索取回报的制度安排

    6.自主规范生成的社会条件

    7.有助于资本社会转向的地缘条件

    8.有助于资本社会转向的社会政治条件

    9.社会政治因素带来严格的约束

    10.社会政治因素带来更多的则是有力的支撑

   三 职工参与的参与者结构的性质变化及其良性特征

    1.是劳资之间阶级性质的结构吗

    2.传统劳资理论不能解释的结构

    3.实质应该是合作者之间的结构

   四 职工参与的价值取向的本质变化和组织体制的移植

    1.确认劳资分化的合理性以谋求企业发展

    2.传统的行政体制控制着劳资之间利益的调节

    3.职工的参与活动能够被纳入或进入行政体制

    4.富有新意的制度移植

   五 职工参与的中介组织及其制度意义

    1.员工利益是建立工会的诱因

    2.工会不是“利益代表组织”,而是“中介性组织”

    3.从“实质合理”到“形式合理”的制度

   六 职工参与的社会后果的同质性

    1.社会后果的“不变化”及其“相对性”

    2.少数员工不认同职工参与

    3.家族企业里的“主人”

    4.比其他企业、比国有企业,还好

  能动的行动者:B企业的工会实践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工会的组织结构——党、政、工的高度重合

   三 工会的目标

    1.福利目标的实现策略——从小事做起

    2.制度建设和工会民主目标的确立

   四 工会的实践活动:工资谈判

    1.工会面临效率合约的困境

    2.“二次效率合约”的运作

   五 结论与理论讨论

 第四部分 全球地方化语境下的劳资博弈

  全球化下的劳资关系和产业民主

   一 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工人民主选举工会代表

   二 订单企业:全球化生产链条中的中国企业

    1.转包制

    2.全球化下转包制的复兴——合同生产网络化

    3.中国作为世界工厂

    4.SD公司:一个典型的订单企业

   三 产业关系:相关利益人之间的博弈

    1.政府

    2.资本所有者及代表

    3.客户——跨国公司Reebok

    4.劳动者及工会

    5.全球消费者及消费者运动

    6.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

    7.各类非政府组织

   四 工人们表达的利益需求

    1.工人的利益需求:工时和工资问题

    2.被诉说的工人利益

    3.对民主工会的期望

   五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地方性知识的嵌入

  外出打工经验:女工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背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背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三 工会选举与女工参与

    (一)工会民主选举的过程

    (二)女工参与的总体情况

    (三)对15个参与选举女工的访谈

   四 女工参与竞选的利益表达

    (一)个人利益方面

     1.收入的增加和工作的稳定

     2.升迁的机会

     3.学习和扩展社会网络的机会

    (二)集体利益方面

     1.帮助员工解决困难

     2.做沟通的桥梁、服务公司

    (三)小结

   五 从三个关系看打工经验与政治参与

    (一)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

     1.人力资本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

     2.社会网络与个人社会经济地位

    (二)资本、当地社会与女工

     1.资本与女工

     2.当地社会与女工

    (三)客户、工厂与工会选举

     1.客户与工会

     2.工厂与工会

    (四)小结

   六 结论和讨论

    1.结论

    2.讨论

 附录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对国有资产流失、工伤矿难等现象的普遍关注中,很少有人从研究现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方面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本书作者们,历时三年用对八个中国企业的深入调查表明: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正是此类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一种制度性和文化性资源所在。通常,在对中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批评中,有一种基于发达国家劳动关系模式和企业治理模式的非现实主义的期望。而本书的实证描述和理论概括,则力求基于中国的现实语境,着眼于中国企业生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用与之相契合的概念和规范。本书的作者们,力求描述“中国现象”,概括“中国经验”。

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统计年鉴1997》,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

贾晓东、金锡鹏:《我国有机溶剂危害的现状与预防》,《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年第18期第2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劳动保护》2001年第5期。

玫尧:《中国要有一部〈安全生产法〉》,《劳动保护》2002年第1期。

谭少奋:《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安全卫生状况调查》,《绿十字》1994年第5期。

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2000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劳动保护》2001年第7期。

夏昭林等:《职业病伤与工伤保险》,《劳动医学》2000年第17期第4卷。

许永杰:《治理乡镇企业的职业危害刻不容缓》,《劳动医学》1998年第15期第1卷。1996年1月13日《中国妇女报》。

Abrams,H.(1980),“Occupational medicin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ournal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22(8),553~557.

Andors,S.(1974),“Factory management and political ambiguity”,1961~1963”,The China Quarterly,59,435~476.

Chan,A.(1997),“Labor relations in foreign-funded ventures”,In G.O’ Leary(ed.),Adjusting to capitalism:Chinese workers and their state(pp.122~149).Armonk,N.Y:M.E.Sharpe.

Chan,A.(2001a),China’s workers under assault:The exploitation of labor in a globalizing economy.New York:M.E.Sharpe.

Chan,A.(2001b),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movement.

China Review Summer,9~13.

Chen,M.S.,& Chan,A.(1999),“China’s ‘Market economics in command’:Footwear workers’ health in jeopar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29(4),793~811.

China Daily,August 8(2002).Jiang Zhuqing,“Workplace safety poses major national challenge”.

China Daily,August 12(2002).

Christiani,D.(1984),“Occupational healt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74(1),58~64.

Conway,H.,& Svenson,J.(1998),“Occupational injury and illness rates,1992–1996:Why they fell”,Monthly Labor Review,121,36~58.

Everly,G.,Feldman,R.,& Associates.(1985),Occupational health promotion,New York:Wiley.

Gardell,B.(1982),“Worker participation and autonomy:A multilevel approach to democracy at the workpla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12(4),527~558.

Guangdong Provincial Statistics Bureau.(1997).Guangdong statistical yearbook,Pgs.128 and 292.Guangdong PSB:Beijing:China’s Statistical Publishing House.

Guidotti,T.,& Levister,E.(1995),Occupational health in China:‘Rising with force and spirit’. Occupational Medicine,45(3),117~124.

Herbert,R.,& Landrigan,P.(2000),“Work-related death:A continuing epidemic”,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90(4),541~545.

Howell,J.(2000),“Organising around women and labour in China:Uneasy shadows,uncomfortable alliances”,Communist and Post-Communist Studies,33,355~377.

Levenstein,C.,& Tuminaro,D.(1997),“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occupation disease”,In C.Levenstein,& J.Wooding(eds.),Work,Health,and Environment:Old Problems,New Solutions(pp.3~18).New York:The Guilford Press.

Loewenson,R.,Laurell,A.,& Hogstedt,C.(1999),“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in occupational health research”,In N.Daykin,& L.Doyal(Eds.),Health and work(pp.238~252).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Noble,C.(1986),Liberalism at work,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Robinson,J.(1991),“What do unions do?” In C.Robinson(ed.),Toil and toxics:Workplace struggles and political strategie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pp.40~59).Oxford: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tevenson-Yang,A.(1994),“Labor laments Chinese unions want a greater presence in FIEs”,The China Business Review,21,32~34.

Wegman,D.,& Levy,B.(1995),“Preventing occupational disease”,In B.Levy,& D.Wegman(eds.),Occupational health:Recognizing and preventing work-related disease(pp.83~101).Boston:Little,Brown and Company.

Weil,D.(1991),“Enforcing OSHA:The role of labor unions”,Industrial Relations,30(1),20~36.

Weil,D.(1992),“Building safety:The role of construction unions in the enforcement of OSHA”,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XIII(1),121~132.

Weiss,S.,Fielding,E.,& Baum,A.(1991),Health at work.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Wokutch,R.(1992),Worker protection,Japanese style: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in the auto industry. New York:ILR Press.

简 介: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社会学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部分文章。全书共分为六个板块——“农民工权益”“劳动者观念”“企业组织”“社区”“社会不平等”“社会变迁与治理”,每一个板块都按照文章出版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基本呈现了作者的学术发展经历。

作者: 蔡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1月

简 介:从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公民参与是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社会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宪法基础和重要理论基础。那么,在实践层面,公民参与实际状况如何,问题出现在哪些环节,未来发展方向怎样?带着这些关键问题,本书总结了城市政府层面的公民参与研究的缺陷,主要运用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以80多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基础,对城市...

作者: 孙彩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简 介:本书共分为学术综述、论著论文题录、社会学界重大活动、社会学大事记、社会学界重大课题介绍、社会学博士点情况介绍、全国社会学机构目录等内容。

作者: 李培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