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97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City Governance

SSAPID:101-9652-9076-91
ISBN:978-7-5097-8753-3
DOI:
ISSN:

[内容简介] 从政府管理和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公民参与是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社会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宪法基础和重要理论基础。那么,在实践层面,公民参与实际状况如何,问题出现在哪些环节,未来发展方向怎样?带着这些关键问题,本书总结了城市政府层面的公民参与研究的缺陷,主要运用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方法,以80多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为基础,对城市政府层面的公民参与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提出了实现城市政府治理中公民参与规范化、法治化的可行路径。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孙彩红
编 辑:单远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管理学

 后记

 前言

 导论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价值与问题

    一 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从国内经济社会现实审视研究主题的实践意义

      1.公民参与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社会基础和保障条件

      2.公民参与是实现有效政府治理的现实需求

      3.公民参与是政府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4.公民参与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5.公民参与还是更好地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从国际视野审视研究主题的现实意义

      1.在宏观层面,世界行政过程中存在一个政府和公民关系的转向

      2.在微观层面,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城市治理都有吸纳公民参与的实践

     (三)从学科理论上分析研究主题的学术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

     (一)国内公民参与研究状况与评述

      1.对不同主体(群体)的公民参与研究

      2.对不同公共事务领域公民参与的研究

      3.对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和途径的研究

      4.研究方法的运用日益多样化

     (二)国外公民参与研究状况与述评

   第二节 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 对“公民参与”概念和内涵的界定

     1.“公民参与”这一词语的不同定义与界定

     2.公民参与和传统政治参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二 对于公民参与主体的界定

    三 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范围和层次界定

    四 对城市政府治理的界定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主要创新之处及思路

    三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 公民参与的功能定位和理论论述

  第一章 公民参与在政府治理中的功能定位

   第一节 公民参与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功能定位

    一 公民参与具有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功能

    二 公民参与具有增强政府管理科学性的功能

    三 公民参与具有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

    四 公民参与具有监督政府的功能

   第二节 公民参与在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功能定位

    一 公民参与有利于趋向公平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再分配

    二 公民参与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稳定发展

    三 公民参与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

    四 公民参与有利于社会及公共责任的分担

  第二章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的现实需要

   第一节 城市治理本质需要公民参与

    一 从城市治理本质分析,公民理应是治理主体之一

    二 现代城市治理的内容体系,要求公民参与其中

    三 城市管理原则与价值取向要求有公民参与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求公民参与

   第三节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要吸纳公民参与

   第四节 国外公民参与体现了城市治理共性规律

  第三章 党和政府关于公民参与的理论论述

   第一节 党的重要文献关于公民参与的思想与论述

    一 把公民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有机结合

     (一)从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来强调公民参与的内涵

     (二)从基层民主发展层次和视角,强调群众参与的现实重要性

    二 把公民参与和党的群众路线紧密连接

    三 深化公民参与立法过程的理论认识

    四 公民参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理论认识

    五 扩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六 在加强与融合社会管理中促进公民参与

   第二节 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关于公民参与的论述

    一 强调科学民主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二 总体强调保障公民的“四权”

    三 提出政府立法中加强公民参与的要求

    四 强调政务公开和公民参与监督政府工作

    五 提出基层政府工作的群众参与原则

 第二部分 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类型、案例及评估

  第四章 政府决策立法中主动吸纳公民参与的案例

   第一节 政府会议与工作报告中的公民参与

    一 市民旁听或列席政府常务会议

    二 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或修改

    三 对上述两种案例的评析

   第二节 城市规划和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一 出台关于公民参与重大决策的文件和规定

    二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征求公民意见

    三 具体民生项目或为民办实事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四 对公民参与政府决策、规划和民生项目案例的评析

   第三节 城市政府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参与

    一 向社会公众公开征集行政立法项目建议

    二 行政规章草案征集意见的公民参与

    三 通过网络载体召开行政立法听证会

    四 政府行政立法后评估中的公民参与

    五 对公民参与政府行政立法过程这类案例的评析

  第五章 政府公共事务管理中吸纳公民参与的案例

   第一节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领域的公民参与

    一 公民参加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听证会

    二 公民参加公用事业价格调整的听证会

    三 公民参与城市社区具体公共事务的听证会

    四 对公民参与政府公用事业管理案例的评析

   第二节 市政公共建设项目中的公民参与

    一 公民参与城市公共建设项目预算

    二 城市政府预算公开让市民监督

    三 城市拆迁和旧城改造项目中的公民参与

    四 对公民参与市政公共建设项目和旧城改造案例的评析

   第三节 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公民参与

    一 公民参与制止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

    二 项目规划环评中征求公民意见

    三 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整治

    四 对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案例的评析

  第六章 公民参与政府绩效和干部评价的案例

   第一节 群众参与对政府及部门工作绩效的考评

   第二节 公民参与对政府干部的评议

   第三节 通过信息公开让公众参与政府工作

   第四节 以公开电话方式回应公民诉求和监督

   第五节 公民参与评价监督干部和政府绩效的案例评析

  第七章 以网络渠道参与监督政府事务的案例

   一 在政府网站设置公民参与栏目并给予回应

   二 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回应公民提出的问题

   三 城市政府以网络问政回应公民参与

   四 公民主动利用网络参与监督政府

   五 对公民运用网络参与管理和监督政府案例的评析

  第八章 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多维度评估

   第一节 城市政府治理中公民参与进展的基本评估

    一 公民参与政府治理案例的基本分类

     (一)按照参与的启动主体分类

     (二)按照参与的环节分类

     (三)按照参与的结果分类

    二 从公民参与的内容和领域分析参与的广度

    三 从公民参与的形式和过程分析参与的深度

    四 从公民参与的结果来分析参与的有效性

    五 公民参与的法律依据逐步增多

   第二节 目前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民参与政府管理总体进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公民参与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2.公民参与的制度保障不全面

     3.公民参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4.公民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低,参与渠道缺失

     5.公民自身问题导致参与政府管理不足

     6.公民参与面临成本和效率问题

    二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中的具体问题

     1.公民参与中讨论问题及其深度的局限性

     2.多种公民参与形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3.公民参与缺乏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律化规范

     4.公民参与结果和成效与理想目标差距大

    三 城市政府治理中公民参与问题的制约因素分析

     1.传统城市管理体制和模式的负面影响

     2.影响公民参与的深层次政治文化因素

     3.阻碍公民有效参与的社会因素

     4.公民参与意识不强烈和自愿性较差

   第三节 影响公民参与进展的关键变量

    一 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因素的分析

    二 公民参与的法律制度作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三 政府领导意志和偏好的因素分析

    四 公民自身因素的分析

 第三部分 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路径思考与未来发展

  第九章 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宪法理论基础

   第二节 公民参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一致

   第三节 行政民主理论提供直接理论基础

   第四节 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其他民主理论基础

    一 公民参与(参与式民主)是对代议制民主的重要补充

    二 强势民主理论为公民直接参与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 协商民主理论扩大了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

    四 治理理论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第十章 推进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的前提条件

   第一节 发展公民参与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

   第二节 推动公民参与的重要行政前提条件

   第三节 注重公民参与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四节 提高政府认识并加强对公民的培育

    1.提升政府对公民参与的深刻认识

    2.实现政府理念的深刻转变

    3.承担起培育公民的责任

  第十一章 国外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案例及启示

   第一节 不同国家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案例分析

    一 美国的城市政府治理中公民参与案例

     (一)洛杉矶市城市社区和城市规划中的公民参与

     (二)明尼苏达州在城市财政问题上的公民参与

     (三)纽约州一个镇在开发页岩气项目上的公众参与

     (四)西雅图市都市区的一个公交项目中的公民参与

    二 德国城市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一)莱比锡城市改造项目中的公民参与

     (二)柏林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三)城市环境保护领域的公民参与

    三 澳大利亚城市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一)昆士兰地区发展规划中的公民参与

     (二)阿德莱德市在城市安全发展中的公民参与

     (三)城市社区发展规划中的公民参与

    四 英国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和案例

     (一)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公民参与

     (二)伦敦城市决策中的社会公众参与

    五 保加利亚地方政府管理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六 巴西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一)巴西阿雷格里港市的公民参与预算的典型案例

     (二)里约热内卢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公民参与

    七 日本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一)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公民参与案例

     (二)城市规划中的公民参与情况与案例

     (三)城市和地方财政改革中的公民参与

    八 新加坡城市治理中的公民和社区参与

   第二节 国外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启示

    一 发展公民参与应坚持的理念和原则

    二 为公民参与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基础

    三 逐步延伸和拓宽公民参与的链条和领域

    四 注重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组织机构建设

    五 借鉴和运用好公民参与的技术与策略

  第十二章 提升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的路径设计

   第一节 按照分层次、分阶段的路径推进公民参与*

    一 公民参与发展阶梯的理论

    二 注重公民参与的层次性

    三 注重公民参与的阶段性

    四 拓宽公民参与范围和延伸公民参与的链条

    五 处理好公民参与形式和参与有效性的关系

   第二节 实现公民参与过程的法治化

    一 加强公民参与立法,健全参与的法律法规

    二 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体系

     1.健全选择参与代表的程序制度

     2.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

     3.完善公民参与旁听政府会议的制度

     4.建立并完善公民参与政府预算的制度

     5.建立公民参与结果的公开制度

   第三节 增强公民参与的内在动力

   第四节 促进公民的组织化参与和需求表达

   第五节 转变城市治理理念促进公民参与实践

   第六节 政府要积极应对公民主动的网络参与

    一 辩证地对待和有效整合网络民意

    二 从被动应对到积极利用网络监督和积极回应

    三 对待公民主动网络参与要从应急思维走向顶层设计

    四 要加强政府网站的创新性建设

  第十三章 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未来发展思考

   第一节 参与式行政应成为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常态

   第二节 合作式治理是公民参与城市政府治理的发展目标

   第三节 合作式治理要求行政法律关系的调整

 结语

  结语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

《邓小平理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北京出版社,1997。

《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1。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3。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5。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06。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08。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9。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20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4。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2013年12月31日。

习近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4年2月18日。

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3年3月1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03—2014年)。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01—2015年)。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2008年3月5日。

《扎扎实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为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民日报》2008年2月24日。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美〕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张成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荷〕范戴克:《新兴经济中的城市管理》,姚永玲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和新策略》,孙柏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

〔美〕亨廷顿、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汪晓寿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

〔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1988.

〔美〕卡罗尔·佩特曼:《参与和民主理论》,陈尧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解莉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商务印书馆,1989。

〔美〕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扶松茂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

〔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

〔澳〕约翰·S.德雷泽克:《协商民主及其超越:自由与批判的视角》,中央编译出版社,丁开杰等译,2006。

〔美〕诺维克:《维基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李忠军等译,新华出版社,2010。

〔英〕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任孟山译,华夏出版社,2010。

〔美〕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黄维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

何增科、〔德〕海贝勒、舒伯特主编《城乡公民参与和政治合法性》,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世界银行:《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迈进21世纪》,世界发展报告翻译组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黄高智:《参与式行政与内源发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

国家环境保护局译:《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诸大建:《管理城市发展——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张国庆:《“十一五”期间北京城市管理的观念、体制、机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李拓等:《中外公众参与体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李伟权:《政府回应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莫泰基:《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基石》,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5。

杨海蛟:《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张维为:《中国触动:百国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赵钢印:《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政治参与:一项对中国与印度的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王锡锌主编《公众参与和中国新公共运动的兴起》,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王周户主编《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1。

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编《现代城市运行管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孙荣等:《城市治理:中国的理解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麻智辉主编《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王明生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参与》,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方世荣等:《参与式行政的政府与公众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刘淑妍:《公众参与导向的城市治理: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陈振宇:《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

李艳芳著:《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谢芳:《西方社区公民参与:以美国社区听证为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蔡定剑:《公众参与:欧洲的制度和经验》,法律出版社,2009。

魏星河:《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卢坤建、苗月霞:《回应性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李步云:《中国法治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孙柏瑛:《地方治理中的有序公民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杨振宏:《政府转型中公民参与的构建及内在法律基础》,法律出版社,2012。

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4。

彭庆军:《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平衡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陈炳水:《现代城市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张红缨等:《国外城市治理变革与经验》,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

蔡定剑:《国外公众参与立法》,法律出版社,2005。

石路:《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周志忍:《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人民出版社,2015。

史卫民等:《中国公民的政策参与——2011年北京、广东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宋庆华:《沟通与协商——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公共参与的六种方法》,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孙龙:《公民参与:北京城市居民态度与行为实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陈剩勇等:《让公民来当家: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制度创新的浙江经验硏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陈里程:《广州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实践探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董炯:《国家、公民与行政法:一个国家—社会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刘莘:《行政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

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从军:《迁徙风暴:城镇化建设启示录》,新华出版社,2013。

冯同庆主编《中国经验:转型社会的企业治理与职工民主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刘元文:《相容与相悖——当代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分析》,人民出版社,2000。

敖带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王晓燕:《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郎友兴:《政治追求与政治吸纳:浙江先富群体参政议政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王浩斌:《中国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贾湛、彭剑锋主编《行政管理学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王万华:《行政程序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王振海:《新视角下的政治:关于社区政治发展的专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邱永文:《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刘泽华主编《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刘平等:《地方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中国和德国》,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应松年:《当代行政法发展的特点》,《中国法学》1999年第6期。

周晓丽、马晓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径选择》,《理论探讨》2005年第4期。

胡永琴:《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石》,《学术交流》2005年第12期。

张成福等:《重建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西方国家的经验》,《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刘超、胡伟:《政府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模式、经验与启示》,《吉首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朱德米:《回顾公民参与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王巍:《西方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经验审思与理论进展》,《公共行政评论》2010年第2期。

陈雪珍、刘焕明:《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公民参与》,《吉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罗豪才:《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03年9月9日。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

王晓燕:《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看中小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扬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薄贵利:《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张春莉、陈如勇:《公民行政参与的逻辑与实现》,《学海》2004年第6期。

俞可平:《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意义》,《学习时报》2007年1月1日。

彭宗超等:《国外立法听证制度的比较分析》,《政治学研究》2003年第1期。

刘恒:《听证制度在我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重庆行政》2006年第1期。

孙光宁:《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3期。

薛冰:《网络公民参与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学习论坛》2010年第2期。

顾丽梅:《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角色变迁之反思》,《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王建芹:《发展非政府组织是实现广泛社会参与的有效途径》,《人大研究》2005年第9期。

魏星河、欧阳兵:《民间组织是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重要载体》,《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刘洪岩:《俄罗斯公民参与的法律解读及评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6期。

陈阳:《大众媒体、集体行动和当代中国的环境议题》,《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7期。

赵光勇:《论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以浙江省杭州市的城市建设实践为例》,《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高萍美:《公民意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生变量》,《前沿》2011年第13期。

华国庆:《预算法两个基本问题的再探讨》,《法学杂志》2006年第2期。

孙彩红:《中国城市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实证研究》,《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

塞西莉亚:《公众参与在美国——从听证会看美国环保事件公众参与》,《世界环境》2015年第3期。

李萌:《浅析德国城市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德国莱比锡东区城市更新为例》,《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3期。

高健:《欧洲七国公众参与现状与趋势》,《北京规划建设》2005年第6期。

刘智勇:《日本地方政府公民行政参与制度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第1期。

郭翔、张艾荣:《政府决策的公民参与成本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11期。

谢新洲:《网络造就民声与民生同等重要》,《人民论坛》2010年第11期。

陈剩勇:《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8期。

崔卓兰:《论确立行政法中公民与政府的平等关系》,《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

周干峙:《城市及其区域——一个典型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城市规划》2002年第2期。

段汉明:《城市系统:复杂性与适应性的探索》,《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尤建新、陈强:《以公众满意为导向的城市管理模式研究》,《公共管理学学报》2004年第5期。

刘淑妍、朱德米:《参与城市治理:中国城市管理变革的新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6期。

United Nations,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and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United Nations,New York,2008.

Anita Breuer and Yanina Welp,Digital Technologies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in Latin America:Opportunities and Risks,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14.

Barnes,Marian et al.,Power,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Renewal:Case Studie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Bristol:Policy,2007.

AroonManoharan,Marc Holzer,Hershey,Acti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E-government:A Global Perspective,PA:Information Science Reference,2012.

Mikko Rask,Richard Worthington,Minna Lammi,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London,New York:Earthscan,2012.

OECD publications,Open Government:Fostering Dialogue with Civil Society,France,2003.

Peel Mark,Trusting Disadvantaged Citizens,in Trust and Governance,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8.

Kate A. Berry and Eric Mollard,Social Participation in Wate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Critic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s,London,Sterling VA:Earthscan,2010.

Leonardo Avritzer,Participatory Institutions in Democratic Brazil,Washington,D.C.: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9.

Graham Smith,Democratic Innovations:Designing Institutions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Terry F.Buss,F.Stevens Redburn,Kristina Guo,Modernizing Democracy:Innovations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Armonk,N.Y.:M.E. Sharpe,2006.

Sherry Arnstein,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Routledge Press,2011.

Marie-Helene Zerah,“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in Mumbai’s Urban Management”,Development and Change,2009,No.5.

Thomas Webler,Seth Tuler,“Four Perspectives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Decision Making”,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6,No.4.

Jennifer Duffield Hamilton,“Reconceptualizing Dialogue in Environmental Public Participation”,Policy Studies Journal,2006,No.4.

Tanya Heikkila and Kimberley RoussinIsett,“Citizen Involvement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Special-Purpose Government”,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7,No.2.

Katie Starzec,etc.,“Conservation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the Cheney Lake Watershed”,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8,No.6.

Maria Giulia Cantiani,“Forest Planning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A Possibl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iForest,2012,No.5.

John R.Parkins and Debra J.Davidson,“Constructing the Public Sphere in Compromised Settings: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Alberta Forest Sector”,The Canadian Review of Sociology,2008,No.2.

Kennedy Stewart,“Write the Rules and Win:Understand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Game Dynamic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7,No.6.

Mark D.Robbins,“Bill Simonsen and Barry Feldman,Citizen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Improving Decision Making with Interactive web-based Citizen Particip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8,No.3.

John Nalbandian,“Predicting the Future:Why Citizen Engagement No Longer Is Optional”,Public Management,2008,No.11.

Shaun Bowler,Todd Donovan,etc.,“Enraged or Engaged? Preferences for Direct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ffluent Democracies”,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2007,No.3.

Shawn W. Rosenberg,“Rethinking Democratic Deliberation:The Limits and Potential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Polity,2007,No.3.

Jonathan Van Speier,“Citizen Participation Influencing Public Decision Making:Brazil and the United States”,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No.1.

M. P. Amado,and etc.,“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0,No.2.

Elizabeth J. O’Connell,“Increas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Reduction”,The Geographical Bulletin,2011,No.52.

Geeta Vaidyanathan and Susan Wismer,“Citizen Decision-making in Socially Sensitive Housing Processes:A Case Study of Kitchener Canada”,Canadian Journal of Urban Research,2005,No.2.

Peter Biegelbauer and Janus Hansen,“Democratic Theory and Citizen Participation:Democracy Models in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11,No.8.

Xiaohu Wang,“Assessing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No.3.

Rodrigo Sandoval-Almazan and Ramon Gil-Garcia,“Are Government Internet portals Evolving Towards More Interaction,Participation,and Collaboration?”,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2,No.1.

Don Reeder,Rachel Walker,and Caitlyn Lothian,“An Effective Model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Efforts in Developing Sound Public Policy:The League of Minnesota Cities’ Cities,Services & Funding Project”,Journal of Public Law and Policy,2012,No.1.

Tess Pickering and John Minnery,“Scal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Issues in Metropolitan Regional Planning”,Plann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2012,No.2.

Tsveta Petrova,“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Local Governance in Eastern Europe:Rediscovering a Strength of Civil Society in the Post-Socialist World?”,Europe-Asia Study,2011,No.5.

Nancy C. Roberts,“Keeping Public Officials Accountable through Dialogue:Resolving the Paradox”,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2,No.6.

Kheir Al-Kodmany,“Public Participation:Technology and Democracy”,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2000,No.4.

Aeron Davis,“New Media and Fat Democracy:The Paradox of Online Participation1”,New Media & Society,2010,No.5.

简 介:本书将当代中国的公民意识研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既凸显中国本土文化传统和当前的社会结构,又突出时代特征,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进行,在解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本质的基础上,厘析社会主义与公民意识结合的内在基础,审视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培育面临的状况、问题,反思其中的得与失,探究“应然状态”下公民意识功能实现的...

作者: 傅慧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