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8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162

中亚博弈新视角图书

An Interpret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in Central Asia

SSAPID:101-8668-3795-66
ISBN:978-7-5097-2623-5
DOI:
ISSN:
关键词:

中亚 新疆发展 中国

[内容简介] 中亚在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亚局势动荡不安。深入探讨中亚局势动荡的原因、现状、走势,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中亚局势的对策,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书稿对中亚时局、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探讨,就一些热点问题作了重点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代文化新视角”丛书
作 者: 梁超
编 辑:袁卫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世界政治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现代文化新视角”丛书编委会

 狼烟四起:中亚时局新观察

  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介入

   关于不干涉内政原则

   建设性介入政策

   建设性介入的途径

   相关政策的调整

  从吉尔吉斯斯坦剧变看中亚地区形势走向

   一 政治改革日显迫切,中亚政局变幻莫测

   二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大,中亚走上振兴尚需时日

   三 外部势力竞相施加影响,中亚竞争格局更趋多元

   四 “三股势力”复趋活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亚地缘政治现状分析

   一 美俄的新一轮“博弈”

    (一)玛纳斯基地“肥皂剧”*

    (二)东欧反导系统

   二 欧盟、北约的中亚新战略

    (一)北约的“和平伙伴计划”

    (二)欧盟的“东方伙伴关系”

   三 印度、日本的中亚战略动向

    (一)印度

    (二)日本

   四 上海合作组织与独联体

   五 能源“博弈”

   六 “大国”: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一)哈萨克斯坦

    (二)乌兹别克斯坦

   七 水资源纠纷和粮食危机

   八 毒品问题:愈演愈烈

   九 边界争端和跨界民族问题:中亚安全的隐患

    (一)边界问题

    (二)中亚的跨界民族问题

    (三)新疆的跨界民族问题

   十 结论

    附记:吉尔吉斯斯坦政变的国内深层背景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的两度政变与政治发展前景

   一 两任总统,一种结局

   二 作为一种政治资源的部族主义

    (一)生活在部族制度之下,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建设经验

    (二)游牧生活方式决定吉尔吉斯人的思维特点

    (三)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部族主义的影响不仅在广大农村地区十分明显,随着城市移民的增多,城市中部族主义也逐步增强,对受过教育的群体也影响甚大

    (四)吉尔吉斯斯坦没有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建设经验

   三 新版宪法与议会制

   四 初步结论

  吉尔吉斯斯坦动荡:俄美欧的作用、对中国的影响

   一 吉尔吉斯斯坦局势动荡的根源

   二 俄、美、欧在吉尔吉斯斯坦事态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三 吉尔吉斯斯坦局势的发展前景

   四 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对中国的影响

   五 吉尔吉斯斯坦事态与上海合作组织的应对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政权建设情况

    (一)国家政治制度构建

    (二)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政权绩效水平

    (三)通过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整体凝聚力

    (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二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政权的有效性缺失,造成国家政权权威的弱化

    (二)国家政权稳定性程度差

    (三)政权的合法性基础不足

   三 政变后吉尔吉斯斯坦新政权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保持国内政局稳定是首要问题

    (二)新政权的合法性重建势在必行

    (三)如何进行政治、经济与社会配套改革,消除各种弊端

  议会选举后的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前景

   一 背景

    (一)4月政变:中亚首任女总统奥通巴耶娃的困惑

    (二)6月奥什民族冲突

     1.奥什事件起因

     2.2010年奥什事件后的南部局势

    (三)8月巴尔赫塔巴索夫夺权事件

   二 议会选举引发的问题

    (一)关键性一步:议会选举

    (二)进入议会的6个政党

    (三)选举前后发生的备受关注的事件

    (四)美俄反应不一,获多方肯定

    (五)议会选举结果引发新的问题

   三 政局走向

    (一)吉尔吉斯斯坦可能变成“第二个阿富汗”

    (二)处理奥什事件有难度

    (三)“失败国家”吉尔吉斯斯坦面临许多棘手问题

    (四)如何处理新政权内部分歧与矛盾

    (五)美国可能会支持奥通巴耶娃

    (六)可能即将诞生一个亲俄政权

    (七)中国在中亚很难发挥积极作用

 扑朔迷离:中亚政治新角力

  中亚地区安全的热点问题与走势分析

   一 安全领域值得关注的地区性热点问题

    (一)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动荡

    (二)极端势力和跨国犯罪

    (三)中亚国家之间的“资源战”

    (四)费尔干纳地区的边界争端

    (五)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

   二 中亚国家安全形势的基本走向

    (一)哈萨克斯坦有望保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

    (二)乌兹别克斯坦内部的问题大于外部的威胁

    (三)塔吉克斯坦要警惕伊斯兰“革命”的危险

    (四)土库曼斯坦的稳定取决于经济的开放

    (五)吉尔吉斯斯坦成为地区安全格局中最薄弱的一环

   三 中亚地区形势变化对中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

   一 政治关系

    (一)中亚国家独立以后中国与它们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解决边境地区军事互信和边界纠纷问题

    (三)签订睦邻友好条约,建立长期睦邻友好关系

    (四)民间交往成为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经贸关系

    (一)机制和法律基础建设

    (二)贸易

     1.贸易额大幅增长

     2.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与部分中亚国家贸易额和2008年相比已经有较大幅度下降,但总体上下降幅度要小于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贸易下降幅度,而且在2010年已经开始逐步恢复

     3.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中亚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互成为重要贸易伙伴

     4.中国对中亚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比较平衡,涉及种类很多,既有高档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有普通民众消费的日用品

     5.新疆在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

   三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前景

  俄美中亚“大博弈”的攻守逆转及地缘政治走向

   一 “大博弈”(Great Game):中亚的地缘政治的主题之一

   二 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俄式“颜色革命”?

   三 俄哈白关税联盟:迈出“三国统一经济”第一步?

   四 独联体军事一体化:从空谈转向实干?

   五 走向:扑朔迷离

  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基本特征

   一 思想特征

    (一)激进的宗教极端思想

    (二)明确的政治目标

    (三)仇视西方

    (四)恐怖主义倾向

   二 组织结构特征

    (一)政党

    (二)军事组织

    (三)金字塔式组织结构

   三 行动特征

    (一)制造恐怖活动是中亚宗教极端组织的主要行动方式

    (二)非暴力形式

    (三)通过走私、贩毒、非法集资等方式获得资金

  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策略探析

   一 重视与周边国家签署或完善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合作协定

    (一)坚持与周边国家签署或完善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合作协定是必然选择

    (二)坚持与周边国家进一步深化实质性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多边合作机制

    (三)坚持与周边国家共同完善联合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法律措施

   二 重视国际反恐机制的完善,不断提高跨国合作防范和打击的力度

    (一)完善国际反恐机制是不断提高跨国合作防范和打击力度的基础

    (二)完善国际反恐机制应重视不断改善有利于实施跨国合作的基础性因素

    (三)完善国际反恐机制应重视强化框架内外合作的机制与能力

   三 重视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充实地区打击“三股势力”的机构

    (一)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在充实打击“三股势力”机构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

    (二)上海合作组织应进一步优化地区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组织机构

    (三)上海合作组织应在积极贯彻落实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共识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果

   四 重视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刑事司法领域相关国际公约的贯彻落实及完善

    (一)重视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二)重视解决“三股势力”犯罪分子引渡的问题

    (三)重视争取通过立法规范双重认定标准和双向打击的问题

   五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反恐与刑事司法国际合作,科学提升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的能力

    (一)着力解决各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二)着力解决标本兼治的问题

    (三)着力解决境内境外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问题

  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两大目标的展望及对中国西部安全的影响

   一 上海合作组织对中亚地缘战略态势的影响与作用

    (一)对维护中亚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主导作用

    (二)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发挥建设作用

    (三)对促进不同文化间和睦相处发挥桥梁作用

   二 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与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战略共识增多,威望日益上升,但地区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二)秉持“上海精神”,彰显中国影响,但运作机制不尽完备,政局变动风险大

    (三)合作基础扎实,突显人文合作,但区域合作组织众多,大国利益角逐激烈

   三 对策及措施

    (一)在战略谋划上,以安全合作为基础、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为契机,破解地区安全与区域发展相互掣肘的迷局

    (二)在目标定位上,以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为目标,推动建立新型“中亚地区一体化”

    (三)在技术操作上,以建立特别关税区或自由贸易区、实现一体化经贸联系为基础,开创中国西部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美俄中亚战略研究

   一 美国的中亚战略

    (一)“绝对安全”的中亚战略

    (二)“扩展民主”的中亚战略

    (三)“油气控制”的中亚战略

   二 俄罗斯的中亚战略

    (一)“维护传统势力范围”的中亚战略

    (二)“遏制美国势力做大”的中亚战略

    (三)“获得经济、能源及战略利益”的中亚战略

 风生水起:中亚经贸新博弈

  中亚地区经济特点及与世界经济的比较研究

   一 独立后中亚经济阶段性变化

   二 中亚国家经济总量与结构变化

    (一)总量变化

    (二)结构变化

   三 中亚地区经济变化的原因——经济改革

    (一)货币金融改革

    (二)价格改革

    (三)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革

   四 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一)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二)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五 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与分歧

    (一)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融合

    (二)中亚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歧

  中国与中亚:边境口岸经济的涉外性特点

   一 涉外性是口岸经济的本质属性

   二 口岸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三 口岸政治功能与口岸经济功能相辅相成

   四 跨界民族在口岸经济及跨界区域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五 口岸经济涉外性发展中的问题与启示

    (一)中亚国家推行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产品战略,中国应有前瞻性策略安排

    (二)中亚国家相关政策制度常态性变更,中国应作动态性跟踪分析和综合判断

    (三)国情不同、利益不同,合作中须建立协调机制,统一规范

   六 结语

  中国与中亚国家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比较研究

   一 中国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

    (一)中国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二)中国参与的三边区域合作机制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东北亚区域

     3.上海合作组织

    (三)中国参与的主要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比较

   二 中亚国家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一)中亚国家参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格局

     1.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协议

     2.欧亚经济共同体

     3.亚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二)中亚国家参与的主要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比较

   三 总体评价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交通运输合作

   一 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发展现状

    (一)公路运输合作现状

    (二)铁路运输合作现状

   二 区域交通运输合作的主要障碍

    (一)技术性障碍

     1.铁路轨距不同

     2.公路技术标准不同

    (二)利益驱使下的障碍

    (三)有效运力不足的障碍

    (四)运输成本上扬的障碍

   三 区域交通运输合作前景展望

    (一)合作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潜力

    (二)合作的愿景与可能趋向统一

    (三)优先发展与中亚的交通运输合作是我国中亚战略的正确选择

  新疆周边国家外商投资法律保护比较研究

   一 外商投资的国有化和补偿机制

   二 外商投资的成本和利润的汇回机制

   三 外商投资争议的解决机制

   四 我国对新疆周边国家进行投资应采取的法律保护措施

    (一)鼓励企业有效运用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二)积极建立或完善双边投资保护机制

    (三)完善争端解决机制

     1.注重运用ICSID(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仲裁

     2.增设我国与新疆周边国家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

    (四)适当情况下运用外交保护权

  国际法视角下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问题探析

   一 中亚跨境水资源概述

    (一)中亚跨境水资源现状

    (二)中亚跨境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水资源分配不均,各国又缺乏合作的诚意,使水资源在中亚地区各国之间得不到有效利用

     2.水资源污染、耗损严重,降低了水的利用率

     3.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4.发展观念滞后也是造成中亚水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中亚跨境水资源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

     1.严重制约着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居民生活水平

     2.恶化了国家间的关系,威胁着中亚各国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3.威胁、破坏着中亚地区自然生态系统

     4.跨境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某些国家的政治工具

   二 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三 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遵循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

    (二)中亚跨境水资源国际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

     1.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流域组织机构

     2.建立数据和信息收集、交换的机制

     3.建立对有关环境危险进行通知、协商和谈判的机制

     4.达成有效的全流域水协议

     5.建立和平解决水争端的机制

  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影响及遏制对策

   一 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对外贸易的影响比较大

    (三)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外贸伙伴及其变化

   二 乌兹别克斯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原因分析

   三 乌兹别克斯坦遏制金融危机影响所采取的对策

    (一)2009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二)深化机构改革与经济多样化的措施

    (三)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改善农民生活

    (四)提高服务行业、小型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改善职工生活

    (五)进一步加快生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岗位,实现现代化

    (六)完善金融体系

   四 结论

 变幻莫测:中亚文化新势态

  “内亚”历史文化特征与中亚多国博弈态势

   一 “内亚”历史文化之简述

    (一)“中亚”*的三个定义与“内亚”

    (二)两个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

     1.部族迁徙与“突厥语化”

     2.宗教传播与“伊斯兰化”

    (三)城邦郭国·“行国”·王朝国家·民族国家

    (四)“双泛”·“三股势力”·“东突”

   二 中亚多国博弈新态势

    (一)历史背景

    (二)当前博弈的新态势

     1.俄罗斯主动出击,略占上风

     2.小国也会玩弄大国

  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

   一 中亚的油气资源状况

   二 中亚油气竞争中的各方

    (一)中国:摘得硕果

    (二)欧盟:积极介入

    (三)美国:确保“巴杰管道(BTC)”的油源,支持其他绕俄管线

    (四)俄罗斯:以攻为守

    (五)土耳其:欲做“气贩子”

    (六)伊朗:前进一小步

    (七)印度:望“气”兴叹

    (八)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外交主战场

   三 中亚能源“博弈”的前景

    (一)角逐还将继续

    (二)纳布科管道前景不明,欧盟依然“气短”

    (三)中俄在中亚的能源竞争加剧

  当代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与政治生活中的区域和民族人口因素

  支尔格:阿富汗解决重大问题的传统社会组织

   一 支尔格的起源与近代阿富汗国家的形成

   二 现代阿富汗大支尔格的发展

   三 大支尔格与战后阿富汗政治重建

   四 分析与总结

  中亚历史进程中伊斯兰化、突厥化和俄罗斯化及影响

   一 伊斯兰化和各种伊斯兰势力的影响

   二 突厥化和土耳其的帝国梦想

   三 俄罗斯化和大俄罗斯主义的影响

  2010年中亚五国外交新变化

   一 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新变化

   二 中亚五国对外关系新变化

    (一)哈萨克斯坦

    (二)乌兹别克斯坦

    (三)吉尔吉斯斯坦

    (四)土库曼斯坦

    (五)塔吉克斯坦

   三 中亚五国外交的内在规律与发展方向

  中亚热点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 关于中亚地区宏观问题的探讨

    (一)中亚地区形势走向

    (二)中亚地区安全状况

    (三)中亚地区宏观思考

   二 关于中亚地区微观问题的讨论

    (一)关于“突厥语诸民族”与“突厥语族诸语言”问题

    (二)关于《玛纳斯》对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关系的影响问题

   三 关于吉尔吉斯斯坦变局的因素解析

   四 关于世界外围因素对中亚地区局势影响的探讨

    (一)俄美中亚“大博弈”的攻守逆转及地缘政治走向

    (二)阿富汗重建对于中亚地区的地缘意义

   五 关于中国及上海合作组织的中亚外交政策选择的思考

    (一)中国战略政策的选择

    (二)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选择

 总序

中亚在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对外交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中亚局势动荡不安。深入探讨中亚局势动荡的原因、现状、走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中亚局势的对策,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书对中亚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探讨,就一些热点问题作了重点分析。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亚文明史(五)》,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王治来、丁笃本:《中亚通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3]马大正、冯锡时:《中亚五国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4]潘志平:《中亚地缘政治现状分析(2008-2009)》,《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5]顾华详:《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策略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许涛:《中亚独立——16年后的崛起》,《世界知识》2007年第6期,第34页。

[2]郑羽:《中俄美在中亚:合作与竞争(1991—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第125页。

[3]吴宏伟、于树一:《中亚地区经济特点及与世界经济的比较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62页。

[4]张树昌:《中亚五国的社会控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3期,第22页。

[5]К·Бакиев,“Обществодолжнонаучитьсянепростокрити-коватьвласть,а...”,речьна4съездепартии“Ак-Жол”.04·05·2009,http://www. centrasia.ru/news.php?st=1241426040。

[6]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274~275页;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Ⅱ)》,袁志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第110页。

[7]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第40页。

[9]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736页。

[10]斯坦利·霍夫曼:《全球化的冲突》,《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第64页。

[11]Tilo Shabert,“Power Legitimacy and truth”in Athanasios Moulakis,Legitimacy/Legitimate: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in Florence:June 3 and 4,1982,Berlin:H. Heenemann GmbH and co.,1986,p.102.

[12]《吉尔吉斯斯坦的贫困人口占39.9%》,《中亚信息》2008年第9期,第33页。

[13]《2009年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中亚信息》2010年第2期,第44页。

[14]Roman Muzalevsky,Revolution,Government Institutions,and the Fate of the Kyrgyz State. http://www.silkr-oadstudies.org/new.

[1]李静杰:《十年巨变·中亚和外高加索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2]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9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3]吴恩远:《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吴恩远、吴宏伟:《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0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5]赵常庆:《中亚五国概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6]施玉宇:《土库曼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刘庚岑、徐小云:《吉尔吉斯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刘启芸:《塔吉克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9]赵常庆:《哈萨克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孙壮志、苏畅、吴宏伟:《乌兹别克斯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中国外交部网站。

[12]中国商务部网站。

[13]中国驻中亚各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网站。

[1]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sco-ec. gov. cn/crweb/scoc/info/Article.jsp?a_no=35082&col_no=50。

[2]李伟:《2007国际恐怖主义反恐怖斗争年鉴》,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3]新闻周刊独家报道:《新疆“东突”恐怖主义再现》,http://www.jdz.jx. cn/bbs/dispbbs.asp?boardid=2&id=842。

[4]莫洪宪、王明星:《论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控制》,《刑法论丛》第8卷。

[5]李晓春:《上海合作组织符合时代发展趋势——访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2006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6]李竹:《反恐与反恐立法》,《领导文萃》2006年第4期。

[7]新华社:《中巴互换打击“三股势力”合作协定批准书》,2006年12月13日《新疆日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公报》,2007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9]佚名:《中国意在通过军事演习加强能源合作》,2007年8月9日《世界日报》,转引自2007年8月10日《参考消息》。

[10]《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比什凯克宣言》,2007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1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2009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12]吴绮敏、陈志新:《胡锦涛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举行会谈》,2009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13]李宣良、白瑞雪:《打击“三股势力”是上海合作组织一贯主张》,2007年8月12日《新疆日报》。

[14]张养志、郑国富:《中哈经贸合作:历程、现状与前景》,《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年第11期。

[15]升平:《上海合作组织大事记》,2006年6月9日《人民日报》。

[16]《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联合公报》,2006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1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18]顾华详:《依法打击“三股势力”是治本之策》,《今日新疆》2009年第8期。

[19]张慎思、吴琼:《60年,条约里的法治中国》,2009年9月29日《法制日报》。

[20]赵秉志:《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若干重大现实问题探讨》,《求是学刊》2009年第2期。

[21]阿兰·博埃、孟葛岚:《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应对犯罪全球化——首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发言摘要》,2009年12月15日《法制日报》。

[22]邵津:《国际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78~79页。

[23]据美联社金边12月19日电:《柬将驱逐非法入境“疆独”分子》,2009年12月20日《参考消息》。

[24]谢佑平、宋远升:《反恐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底限》,《环球法律评论》2009年第4期。

[25]顾华详:《我国物权法的基本原则问题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6]本报评论员:《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贯彻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之二》,2009年10月26日《新疆日报》。

[27]柳晓森:《胡锦涛会见出席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代表》,2005年9月6日《人民日报》。

[28]《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第21~22页。

[29]成立新、王新红、李华泉:《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坚定信心 排难而进》,2009年10月25日《新疆日报》。

[1]http://www.ce.cn/xwzx/gjss/gdxw/t20040529_954263.shtml.

[2]新华网快讯,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1/13/content_5322766.htm。

[3]乌鲁木齐商务网,http://www.xjsw.gov.cn/html/wmzx/gjsc/2007/03/01/126-9788334.html。

[4]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special/content/2007-05/28/content_1930546.htm。

[5]http://cn.news.yahoo.com/050319/83/2a2d6_1. html.

[6]http://news.sina.com.cn/c/2006-06-15/21519213882s. shtml.

[7]http://www.szwto.gov.cn/CommonArticleDetail.aspx PageType=201&ArID=2497.

[1]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30年: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http://news. xinhuanet. com/fortune/2008-10/28/content_10266223_1. htm。

[2]陈文敬:《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及未来发展探析》,《理论前沿》2008年第17期。

[3]《我国正与五大洲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中国新闻网,2010-01-04。

[4]王慧炯:《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挑战与前景》,http://www. chinahezuo. com/news-nr-nr.asp.id=557。

[5]包尔文、陈俊侠、王丹蒂:《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合作的加速器》,新疆日报网,2009-12-29。

[6]徐松、胡晓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果显著,前景日显广阔》. http://news. xinhuanet. com/newscenter/2008-03/26/content_7864907.htm。

[7]范丽敏、高洪艳:《东北亚——“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丽神话》,2008年9月16日《中国贸易报》。

[8]李宁、管延江:《东北亚经济互动中的延边劳务经济》,《东疆学刊》2009年第1期。

[9]王海燕:《2009—2010年新疆周边形势分析与展望》,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刘仲康、董兆武:《2009—2010年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10]沈晋:《“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综合行动计划”与中国》,《欧亚经济形势与展望》,2008。

[11]王海燕:《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2]А.Мешимбаева.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Казахстан 2008. Астана:Агентство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по ст-aтистике,2008.

[1]汪金生:《中国近期计划修建十二条公路运输通道连接中亚》,http://www.Chinanews.com.cn/cj/hgjj/news/2007/04-05/908674.shtml.中国新闻网2007-04-05。

[2]Игорь Азовский. Железные дороги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роблем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Кавказ,2004,(31).

[3]《CAREC成员国发展过境公路运输的对策建议》,http://www. chinairn. com/doc/70320/133847.html.中研网讯2007-06-04。

[4]聂书岭译《中国与中亚国家将努力发展统一的“丝绸之路”运输体系》,《中亚信息》2003年第1期。

[5]蒲开夫、雅丽:《科学地认识中亚市场》,《中亚信息》2005年第7期。

[6]《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演讲》,《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1期。

[7]赵常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评析》,《2005年:应对挑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杨恕:《中亚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述评》,《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5期。

[2]冯怀信:《水资源与中亚地区安全》,《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立凡、刘锦前:《中亚水资源合作开发及其前景》,《外交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4]《土库曼斯坦暴发肠伤寒疫情》,网址:http://www.xjjjb.com/details. asp?newsid=24284,2008年7月17日。

[5]张渝:《中亚地区水资源问题》,《中亚信息》2005年第10期。

[6]侯艾君:《中亚水资源争夺激烈 可能引发武装冲突》,网址: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8-06/18/content_899062.htm,2008年9月14日。

[7]《中亚水资源纠纷何时了》,网址:http://www.hwcc.com.cn/nsbd/NewsDisplay.asp?id=200738,2008年9月14日。

[8]王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法教程》,王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第278页。

[9]蔡守秋:《国际环境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第10页。

[10]邵津:《国际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429页。

[11]王献枢:《国际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第350页。

[12]程晓霞、余民才:《国际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第309页。

[2]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部统计年鉴,《Основны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 социальные показатели》,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 Узбекистана,2005~2008各年。http://www.stat.uz。

[5]张宁:《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哈萨克斯坦的能源战略调整》,《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8期。

[1]Абдыгалиев Б.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и межнациона ль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Республике Казахстан. Алматы. 1996.75 с.

[2]Абдыгалиев Б. Россия и казахстанские русские. Алматы:КИСИ. 1997.118 c.

[3]Агеев А.И.,Байшуаков А.Б.,Куроедов Б.В.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ая матрица Казахста на:ретроспектива,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и сценарии будущего развития. Москва:ИНЭС,2006.328 с.

[4]Агеев А.И.,Байшуаков А.Б.,Сейтимов Е. Элита Казахстана. Алматы:ИНЭС-ЦА,2008.404 с.

[5]Асанбаев М. Миграция в Казахстане:проблемы внутренних мигрантов // Казахстан в глобальных процессах(Алматы,ИМЭП). 2009.№ 3.С.42-52.

[6]Ашимбаев Д.,Хлюпин В. Казахстан:история власти. Опыт реконструкции. Алматы:Credos,2008.920 c.

[7]Бурханов К.Н.,Султанов Б.К.,Аяган Б.Г. Современная 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истор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1985-2006). Алматы:ИИЭ,2006.264 с.

[8]Гужвенко Ю. Межэтн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в Восточном Казахстане // Азия и 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Москва). 2007.№ 7.С.44-47.

[9]Джунусова Ж.Х. 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Президент. Институты демократии. Алматы:Жетi Жаргы. 1996.208 с.

[10]Ермаханова С.,Корель Е. Казахстанское общество и реалии модернизации // Россия и мусульманский мир. 2009.№ 4.С.85-92.

[11]Ертысбаев Е. Казахстан и Назарбаев:логика перемен. Астана,2001.

[12]Избаиров А,Аязбеков С.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елигиозной ситуации в Казахстане:существующие проблемы // Казахстан в глобальных процессах(Алматы,ИМЭП). 2008.№ 4.С. 78-86.

[13]Казахстан сегодня. Под ред. Б.Султанова. Алматы:КИСИ,2009.416 с.

[14] Казахстан:годовой отчет о развитии общества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 2009. Алматы:ААО/ФФЭ,2010.-192с(на каз. и русс. яз.).

[15]Коэн А. Дорога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а. New York:Global Scolarly Publications,2007.182 c. Курганбаева Г.А. Экономика Казахстана в XXI веке.Алматы:КИСИ,2009.144 с.

[16]Ларюэль М.,Пейруз С. 《Русский вопрос》в независимом Казахстане:история,политика,идентичность. Предисл овие Н.Космарской.Пер. с франц.Т.Григорьевой.Москва:Наталис,2007.360 с.

[17]Лаумулин М.Т.,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 зарубежной политологии и мировой геополитике. Том I: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и Казахстан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политологии. Алма-Ата:КИСИ,2005.704 с. Том V: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в XXI столетии Алма-Ата:КИСИ,2009.440 с.

[18]Лаумулин М.Т.,Лаумулин Ч.Т. Дети степей. Книга о Казахстане и его жителях. Алматы:Жибек Жолы,2009.-152 с.

[19]Лаумулин М.Т.,Галиев А.А.,Панфилов А.В. Антология истории Казахстана. Независимый Казахстан. Зарубежная историография. Т.Х. Ч.I. Под ред. А.В. Панфилова. Алматы:АЮ ВПШ Адилет,2006.140 с.

[20]Медведев Р.,Казахстанский прорыв. Москва:ИЭС,2007.-182 с.

[21]Морозов А.А.,Казахстан за годы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Алматы:КИСИ,2005.236 с.

[22]Мустафаев Н.И. Этнические,мигрантские конфликты и превентивная этнополитика. Алматы:КЦГПК,2009.89 с.

[23]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езопасность:итоги десятилетия. Астана:Елорда,2001.463 с.

[24]Назарбаев Н.А.,Президент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Стратегия становления и развития Казахстана как суверенн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Алма Ата:Дауiр,1992.

[25]Назарбаев Н.А.,Пять лет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Алматы:Казахстан,1996.

[26]Назарбаев Н.А.,На пороге XXI века. Алматы:Онер,1996.228 с.

[27]Назарбаев Н.А.,Эпицентр мира. Алматы:Кайнар,2001.294 с.

[28]Назарбаев Н.А.,Критическое десятилетие. Алматы:Атамура,2003.-240 с.

[29]Назарбаев Н.А.,В сердце Евразии. Алматы:Атам?ра,2005.

[30]Назарбаев Н.А.,Казахстанский путь.-Астана. 2006.

[1]Nawaf Salam,Civil Society in the Arab World,The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s[EB//OL].http://www.smth.edu.cn/pc/pccon.php?id=2818nid=94640&order=&tid=1027.

[2]毕健康:《中东民主问》[EB/OL].http://www.cars.net.cn/file/2005120852172. html。

[3]Mountstart Elphinstone,An Account of the Kingdom UK[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p.215.

[4]Christine Noelle Karimi,“The Loya Jirga-An Effective Political Instrument?”,See Christine Noelle Karimi,Afghanistan-A Country without a State?Frankfurt an Main.London,2002,p.37.

[5]Gerhard Doerfer,Turkische und Mongolische Elemente in Neupersischen. Vol.I,Mongolisch Elemente in Neupersischen. Wiesbaden,Franz Steiner. 1963,pp.292-293.

[6]Christine Noelle-Karimi,The Loya Jirga-An Effective Political Instrument?p.38.

[7]Daniel Pipes,The Middle East’s Tribal Affliction[EB/OL].http://zh-hans.danielpipes.org/article/5417.

[8]蒲瑶:《中东冲突的部落文化解读》,《西亚非洲》2009年第2期,第28页。

[9]彭树智:《阿富汗史》,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第120、137、139页。

[10]〔美〕路易斯·杜普雷:《阿富汗现代史纲要》[M],黄民兴译,西安,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印,2002,第371页。

[11]Christine Noelle-Karimi,The Loya Jirga-An Effective Political Instrument?p.39.

[12]Christine Noelle-Karimi,The Loya Jirga-An Effective Political Instrument?p.41.

[13]Ali Mohammed,Progressive Afghanistan. Lahore,Punjab Educational Electric Press,1969,p.303.

[14]Christine Noelle-Karimi,The Loya Jirga-An Effective Political Instrument?p.43.

[15]蒲瑶:《刍议阿富汗公民社会》,《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年第1期,第90页。

[16]〔美〕路易斯·杜普雷:《阿富汗现代史纲要》,西安,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2002,第37、153~157页。

[17]Sara Amiryar,“The Loya Jirga Tradition in Afghanistan”,See Sunita Mehta,Women for Afghan Women,Plagrave Macmilian TM,2002,pp.87-88.

[18]Nancy Newell,Richards Newell,The straggle for Afghanis-tan,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1,pp.184-185.

[19]Angelo Rasanayagam,Afghanistan:A Modern History,I.B. Tauris,2003,p.257;Tom Lansford,A Bitter Harvest:US Foreign Policy and Afghanistan,University of Southern Mississippi Gulf Coast,Ashgate,2003,p.180.

[20]Alex Conte,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United Nations,Afghanistan and Iraq,Ashgate Publishing Ltd.,2005,p.81.

[21]孟庆顺:《阿富汗国家的诞生——兼论国家产生的第四种形式》,《西亚非洲》1989年第2期,第58页。

[1]常庆:《中国“当代中亚学”的形成与现状》,《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4期。

[2]〔美〕威廉·巴托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第200页。

[3]赵常庆:《中亚五国概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第19、24页。

[4]〔乌兹别克〕伊斯拉姆·卡里莫夫:《临近21世纪的乌兹别克斯坦:安全的威胁、进步的条件和保障》,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第36页。

[5]〔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第5页。

[6]〔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7]常庆:《中亚国家关系现状探析》,《国际政治》2002年第11期。

简 介:本书为大专院校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外交学、世界史等)专业本科生、硕博士生使用教材。全书分十五讲,围绕专业“必知、必会、必懂”的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专题进行了阐释,其思路清晰、平实,结合中国外交政策,给出了一个准确、翔实的叙述文本。

作者: 王晓波 赵立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简 介:本书为大专院校国际关系(及国际政治、外交学、世界史等)专业本科生、硕博士生使用教材。全书分十五讲,围绕专业“必知、必会、必懂”的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专题进行了阐释,其思路清晰、平实,结合中国外交政策,给出了一个准确、翔实的叙述文本。

作者: 王晓波 赵立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简 介:本书围绕“对外关系”、“和谐边疆”与“中国战略定位”展开,立足国家领土主权根本利益,关注中国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主要依据翔实的资料和社会发展客观现实,探寻中国与周边国家各自在边境地区采取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措施,结合新形势下周边国际关系的发展,探讨和谐边疆的构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客观、公正,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作者: 邢广程 李国强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