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4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23

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PHILANTHROPY DEVELOPMENT (20112 )

SSAPID:101-7938-6307-61
ISBN:978-7-5097-359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据民政部统计,全国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从2010年的44.6万个增长到2010年底的45.75万个。2011年的慈善捐赠总量达896亿元。其中,货币及有价证券捐赠771.16亿元,与2010年度相比下降12.8%,但扣除因自然灾害产生的青海玉树地震的应急捐赠后,常态社会捐赠反而增长了9.6%,保持了自2007年以来的稳步发展态势。2011年,慈善公信力围绕数量众多且分量很重的密集性公益问责事件而展开。它表明中国的普通公民正以前所未有的热忱和个体自觉,集体投身于中国的社会改革与创新实践,公民意识群体性觉醒的时代开始了。“微博打拐”、“大爱清尘”、“宝贝回家”、“爱心衣橱”及“免费午餐“等创新微公益,极大地拓宽了公民公益的公共空间,普及了全民公益理念,成为中国公益事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展望未来,中国慈善法规政策将日趋完善,慈善公益组织的自律将进一步加强,公民广泛参与的新媒体、微公益将进一步推动公益事业走向多样态、多元性、高效率。

相关信息

丛书名:慈善蓝皮书
作 者: 杨团
编 辑: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法律声明

 摘要

 慈善蓝皮书编委会成员

 BⅠ 综论

  B.1 2011年——中国公民意识之群体觉醒元年

   一 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东亚式并可能超东亚模式的经济现代化与社会转型试验

   二 中国经济变革在这个时段上必然诱发社会变革

   三 从汶川到玉树——中国社会变革的预热场

   四 2011社会变革——中国公民意识之群体觉醒

    (一)公民意识不同于个人意识也不同于人民意识

    (二)说2011年是公民意识的群体觉醒,还在于2011年众多的社会事件,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好人好事和传统的慈善理念,而且超越了传统慈善仅从物质层面去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理念

    (三)说2011年是公民意识的群体觉醒,还在于2011年发生的众多事件,伴生了广泛深入的社会问责

    (四)说2011年是中国公民意识的群体觉醒,还体现在政府认识也在发生差异化和行为转变

    (五)说2011年是中国公民意识的群体觉醒,还体现在这种觉醒带有跨越个人、跨越组织、跨越行业、跨越界别的融合色彩,带有跨越和联盟行动的色彩

  B.2 2011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一 年度捐赠规模

    (一)各类捐赠概况

    (二)货币及有价证券捐赠约686亿元

    (三)物资捐赠折价约159亿元

    (四)各主要部门接受捐赠情况

     1.各级民政部门接收捐赠111.12亿元

     2.各级党政机关接收捐赠约65亿元

     3.人民团体接收捐赠约8.36亿元

     4.基金会募捐337亿元

     5.红十字会系统接收捐赠28.67亿元*

     6.慈善会募捐203.89亿元

    (五)其他形式的捐赠和准捐赠价值近700亿元

     1.筹集彩票公益金689亿元

     2.全国各类志愿者服务的折算价值约10亿元

   二 捐赠主体分析:企业仍然是我国捐赠的第一主体

    (一)捐赠概况

    (二)境内企业捐赠436亿元

    (三)个人贡献267亿元,其中境内个人捐赠249亿元

    (四)境外捐赠主体分析

     1.境外企业捐赠情况

     2.境外个人捐赠情况

   三 境内捐赠流向分析

    (一)境内捐赠的地域流向分析

     1.各省捐出情况

     2.各省接收捐赠情况

     3.“捐赠差”分析

    (二)境内捐赠的使用领域分析

     1.教育捐赠

     2.扶贫与社会发展

     3.人类服务捐赠

     4.医疗领域捐赠

     5.减灾与救灾领域捐赠

     6.生态环境领域捐赠

     7.文体科技及民族宗教领域捐赠

     8.其他领域

   四 对外捐赠

   五 2011年捐赠特点

    (一)捐赠水平稳步发展

    (二)社会组织募捐受到影响,其中红十字会系统募捐降幅最大

    (三)民间微公益热情高涨

    (四)活动筹款仍为拉动捐赠的主要途径

  B.3 2011年民间公益发展报告

   一 民间公益与社会转型

   二 行动的力量

   三 组织的发展

   四 政策的转变

   五 文化的孕育

   六 结语

 BⅡ 行业篇

  B.4 2011年中国慈善行业发展综述

   一 慈善行业的兴起及其发展

    (一)慈善行业

    (二)慈善行业意识的形成

    (三)慈善组织在发展中寻找行业界别

     1.国际社会对于慈善组织的界定

     2.我国怎样鉴别和划分慈善组织

    (四)慈善业界的各种活动(业务)的开展情况

    (五)境外慈善行业的发展

   二 慈善行业走向职业化与专业化时代志愿服务仍不可或缺

    (一)行业(职业)与产业链条(系统)的形成

    (二)行业规范的应用

    (三)完善政策环境需要形成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慈善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 2011年慈善行业的年度特点

    (一)致力于推动行业自律的一些行业标准出台

    (二)慈善公益的民间组织性不断加强

    (三)传媒业开始理解和深度介入慈善

    (四)民间组织的培训和交流多样化,及其制度化建设趋势

  B.5 志愿者捐赠发展报告

   一 志愿者通过参与相关项目,在社会最需要的领域提供服务

    (一)层次

    (二)具体作法

   二 志愿者在服务中传承文化与历史

   三 志愿者借助社会组织平台服务社会

   四 在爱心撑起的天空下,志愿者自觉自愿做出奉献

    (一)百岁老人关爱活动

    (二)外来务工志愿者服务

    (三)小鱼网志愿者服务

    (四)“科普希望快车”服务

    (五)“心手相连”活动

     1.千方百计保护志愿者的权益

     2.不断把志愿服务制度化

     3.开发品牌,吸引志愿者

   五 志愿服务的特点

    (一)组织化运作特点突出

    (二)微博公益成为新的志愿服务工具,高效且号召力强

    (三)专业领域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方兴未艾

   六 志愿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社会认同

    (二)加强志愿组织建设

    (三)开展志愿者定位与培训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

    (五)不断激发志愿者的潜能

    (六)加强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

  B.6 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

   一 慈善服务概述

   二 慈善服务发展基本情况

    1.慈善服务领域分类

    2.慈善服务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3.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经济贡献

    4.社会公共管理创新的贡献

    5.慈善服务组织财务收支情况

    6.慈善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7.慈善服务项目实施效果

   三 慈善服务事业的发展特征和趋势

    1.逐步从提供生存型服务向提供发展型、价值型服务转变

    2.慈善资源的来源呈多元共济的趋势

    3.慈善服务的提供也变得更为精细化和多元化

    4.在慈善服务领域,政府与企业的功能和定位逐步转变

    5.慈善服务法制环境趋于宽松和积极

    6.新技术的发展降低了慈善服务门槛

  B.7 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困境与创新

   一 “官办慈善”改革进入了“阵痛”期

    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创新困境

    中非希望工程——躺着中枪

    中华慈善总会尚德“发票门”——垄断危机

    河南宋基会医保筹款和投资——角色错位

   二 公募基金会捐款流向分析

   三 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需突破路径依赖

   四 公募基金会改革转型已经启动

    (一)改革目标:资助型基金会

    (二)转型捷径:类公益孵化器专项基金

    (三)后发优势:民办公募基金会

  B.8 非公募基金会:使命与责任

   一 2011年非公募基金会大事记

    (一)非公募基金会行业

    (二)有关政策

   二 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特点

    (一)非公募数量超过公募,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活动领域分布

     1. 1981~2010年基金会活动领域情况

     2.非公募和公募基金会活动领域比较

    (三)非公募基金会全职员工:平均每家2.7人,近3成无全职员工

    (四)非限定性净资产比例达70%,高于公募基金会

    (五)收入

     1.总收入

     2.收入构成

    (六)支出

     1.总支出

     2.公益支出

     3.工资福利支出

   三 面临挑战

    (一)政策挑战

    (二)自身能力提升的挑战

     1.亟须更加有效的治理

     2.专业能力的提升

     3.透明度仍需提高

     4.保值增值能力提升

   四 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

  B.9 慈善会系统研究报告

   一 概述

   二 发展概况

    (一)慈善会组织数量增长迅速

     1.全国共有县级以上慈善会1783个

     2.慈善会数量增长高于慈善行业整体水平

     3.东部地区慈善会数量最多

    (二)项目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

     1.医疗领域项目数量最多

     2.医疗领域项目资金及物资量最大

    (三)服务内容以提供现金与医疗用品为主

     1.将近一半项目直接提供现金

     2. 63%项目资金、物资用于提供医疗用品

    (四)各省级慈善会会长均具有政府工作经历

   三 社会贡献

    (一)资金的募集与使用

     1.2010年捐赠收入255.97亿元,占全国捐赠收入的24.8%

     2.中华慈善总会、青海省慈善总会、福建省慈善总会捐赠收入位列前三。

     3. 2010年中华慈善总会收入突破85亿元

     4. 54家慈善会2010年救助总支出约1580791.15万元

    (二)贫困人口为主要受益对象

     1.针对贫困人口的项目数量占总量的39%

     2.针对贫困人口的项目资金、物资量占总量的70%

    (三)慈善宣传与慈善意识培养

   四 发展趋势

    (一)组织建设网络化与基层化

    (二)治理多元化与制度化

    (三)信息透明度化

    (四)慈善项目创新化

  B.10 红十字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 红十字工作的实践与回顾

    (一)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和调查研究工作

    (二)广泛开展“三救”、“三献”工作,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坚持开展应急救援、救灾等核心业务工作

     2.深入推进常态下的民生促进和人道关爱工作

     3.发挥红十字会特色,宣传无偿献血,稳步推进造血干细胞管理工作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

    (三)广泛开展国际及与台港澳红十字组织交流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

     2.参与国际人道援助

     3.积极执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非紧急援助项目

     4.积极加强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捐款国、港澳红十字会和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二 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的理论与实务

    (一)“志愿失灵”原理解析

    (二)红十字会的性质定位探析

    (三)提高红十字会公信力的实践举措

     1.深入推进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2.探索建立公开透明和规范化的人财物管理机制,做到决策过程科学、执行过程公正、监督过程透明

     3.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平台,及时掌握和回应公众的需求和期待,接受公众质询和批评

   三 未来红十字会公信力建设的探索

    (一)加快红十字会信息化建设,创新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

    (二)进一步做好宣传倡导工作,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关系

    (三)持续推动工作创新,努力打造红十字会特色品牌

    (四)以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为重点,内外结合,全面建立综合性监督体系

  B.11 中国首善:股权第一捐

   一 实现零的突破

   二 捐赠者的初衷

   三 坚定的探索步伐

  B.12 中国慈善超市的创新式发展:社会企业理念及其实践

   一 美国慈善超市及其社会企业理念透视

   二 中国慈善超市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我国慈善超市的发展壮大

    (二)我国慈善超市的基本特点

     1.主办单位与操作部门行政化

     2.人员配置非专门化

     3.物资来源渠道不丰富

     4.救助对象为贫困阶层,救助形式以实物救助为主

     5.运作模式为一次救助与二次救助相结合

    (三)慈善超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1.慈善超市政府角色定位不明,政策法规缺失

     2.慈善超市定位不明确,准入机制不完善

      (1)定位不明晰

      (2)准入机制不完善,“门槛”过高

     3.慈善捐赠机制与社会网络构建不完善

     4.慈善超市资金不足等问题

   三 慈善超市的创新发展:行业协会主导下的社会企业运营模式

    1.政府的强力推动,以委托服务方式呈现

    2.社会组织承担了慈善超市创新主体设计与实施的角色

    3.商业企业(公司)力量的注入

    4.慈善超市行业协会的建立

    5.慈善超市创新运营保障机制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参与度

     (2)建立评估体系,提高公信力

     (3)加强慈善监督,完善监督机制

   四 对慈善超市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

     2.加强制度供给

     3.明确慈善超市定位

     4.放宽准入标准

    (二)中观层面上构建完善的慈善社会网络

    (三)微观层面政策建议

     1.做好“开源节流”工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多方筹集建设资金

      (2)合理引入市场机制,解决运营资金不足

      (3)完善捐赠机制,提高变现能力

     2.加强人员培训,引入志愿者服务

  B.13 环保领域彰显慈善公益价值

   一 民间环保组织的产生与变迁

   二 近年来中国环保NGO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三 环保行动在“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中进行

   四 2011民间环保在行动

    向苹果“开战”

    妈妈环保行

    撞响绿驼铃

    绿色听证会

    奥斯卡最佳记录短片奖提名

    老外义卖筷子

    江河十年行及为穷孩子建阅览室

 BⅢ 境外篇

  B.14 从救济到公益:特区时期澳门慈善的发展

   一 慈善环境剧变:政治转型与财富急增

   二 资源输入与制度刺激: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双动力

   三 慈善组织的结构:双层二元

   四 慈善组织形态:多元并存

   五 慈善组织发展趋势:公益化、国际化与专业化

    (一)慈善组织数量会续增,而变化主调是结构调整

    (二)慈善组织的服务对象由境内为主转向境内与境外并重,境外服务日趋增加

    (三)慈善组织的融合型功能持续分化,专业服务、个案服务与志愿服务增加

  B.15 美国慈善在2011

   一 组织数量、捐款和志愿者

    (一)组织数量

    (二)慈善捐赠

    (三)志愿者服务

   二 慈善捐款减税政策改革备受争议

   三 慈善公益创新

    (一)技术创新

    (二)组织运作创新——社会企业的蓬勃发展

   四 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建设

   五 慈善资本主义(Philanthrocapitalism)——捐赠成效论英雄

   六 小结

  B.16 国际NGO在中国

   一 简介

   二 国际NGO在中国的背景

   三 中国政府的国际NGO政策:艰难的共存

   四 国际NGO在中国的作用:合作、策略影响和培育公民社会

   五 面临的束缚和挑战

   六 结论:国际NGO在中国的未来

  B.17 美国NGO在华活动分析报告*

   一 美国在华NGO基本情况

    (一)美国在华NGO的数量

    (二)我国对外开放后,美国NGO在华活动概述

     1.第一阶段(1979~1988年):恢复与探路

     2.第二阶段(1989~1992年):滞缓与低潮

     3.第三阶段(1993~2000年):健康有序

     4.第四阶段(2001~2009年):成熟理性

   二 美国在华NGO的类型和背景分析

    (一)美国在华NGO的主要业务类型

    (二)美国在华NGO与美国政府的关系

    (三)美国在华NGO的宗教背景

   三 美国在华NGO的业务分析

    (一)美国NGO对华捐赠规模及流向

     1.美国NGO对华捐赠总额约200亿元

     2.美国NGO对华捐赠流向

    (二)美国NGO在华活动地域分析

     1.第一阶段(1979~1988年)

     2.第二阶段(1989~1992年)

     3.第三阶段(1993~2000年)

     4.第四阶段(2001~2009年)

   四 美国NGO对中国的影响

    1.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影响

    2.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对中国教育和人才的影响

    4.对中国妇女发展的影响

    5.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劳工维权的影响

    6.对中国生态环保的影响

   五 问题与建议

    (一)相关政策的滞后制约着美国在华NGO的业务开展

    (二)角色定位与冲突

    (三)我们的建议

     1.国家和政府层面

     2.国际NGO层面

 BⅣ 年度热点篇

  B.18 深圳壹基金:转型获公募身份*

   【背景】

   【事件过程】

    一 从“壹基金计划”到“上海壹基金公益基金会”

    二 壹基金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三 深圳壹基金公募基金会的成立

   【点评】

  B.19 微博冲击下的中国红十字会直面挑战*

   【事件过程】

    一 一条微博引发轩然大波

    二 叫停商红会活动

    三 捐款情况

    四 反思开始了

    五 临危受命 红十字会改革拉开序幕

   【点评】

  B.20 东莞坤叔助学团队喜获登记*

   【背景】

   【事件过程】

    一 坤叔的慈善模式和尝试登记

    二 坤叔摘掉了“公益黑户”的帽子

    三 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创新

   【点评】

  B.21 微博“打拐”:公民行动,官民共治*

   【背景】

   【过程】

    一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

    二 媒体与名人参与

    三 关键是建立普遍的儿童福利制度

    四 警察开微博

    五 政府的理性支持和积极应对

   【点评】

  B.22 一条微博掀起的“中非希望工程”舆论风波*

   【背景】

    1.中国青基会的公益国际化之路

    2.非洲基础教育的严重匮乏

    3.“希望工程走进非洲”的诞生

   【过程】

    1.由微博引发的舆论风波

    2.直面质疑,理性回应

    3.总结经验,深刻反思

    4.“希望工程走进非洲”项目进展情况

   【点评】

  B.23 中华慈善总会与尚德公司之间的“发票”事件*

   【背景】

   【过程】

    一 起因

    二 回应

   【点评】

   一 实物捐赠的价值评估问题

   二 对捐赠物品的监管责任不明确,开发捐赠收据的程序存在问题

   三 慈善组织对“管理费”的捐款缺乏管理

   四 慈善组织捐赠信息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健全

  B.24 河南宋基会风波及其反思*

   【过程】

    一 事件是怎样引爆的

    二 河南宋基会是怎样暴富的

     1.以捐赠“资金使用权”的方式集资

     2.以“公益医保”的方式集资

     3.河南宋基模式

   【点评】

  B.25 爱心GDP,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

   【背景】

   【过程】

    一“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功能

    二“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

   【点评】

  B.26 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

   【背景】

   【过程】

    一 项目前期调研

    二 执行过程

    三 收获成果

   【点评】

  B.27 老兵回家*

   【背景】

   【过程】

    一 靠多方力量克服重重困难

    二 项目升级,成立专项基金会

    三 影响力发酵,推动国家层面的关注

   【点评】

  B.28 免费午餐——启动政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背景】

   【过程】

    一 缘起

    二 走向规范

    三 淘宝店

    四 未来不是梦

    五 国家行动

    六“官民互动”式的中国慈善

   【点评】

  B.29 爱心衣橱 衣加衣=爱*

   【过程】

    一 起因

    二 转“危”为“机”

    三 筹款创新

    四 爱心延伸

   【点评】

  B.30 大爱清尘

   【背景】

   【过程】

    一“开胸验肺”事件激发“大爱清尘”

    二 一个名字一个生命

    三 志愿行动成就“大爱清尘”

   【点评】

  B.31 “一个鸡蛋的暴走”

   【背景】

   【过程】

    一 缘起:为了“一个鸡蛋”

    二 2011秋季暴走:试水成功

    三 筹款成效

   【点评】

  B.32 中华儿慈会·“童缘”,连接民间公益慈善之路*

   【背景】

   【过程】

    一 按需定制

    二 明确项目立项原则

    三 及时的项目的第三方评估

    四 边界明晰的项目管理

    五 项目执行良好,成果初现

   【点评】

 BⅤ 附录

  B.33 2011大事记*

   1月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成立

    中国首届慈善年会召开

    第二届(2011)中国社工年会举办

    微博引发全民“打拐热潮”

   2月

    民政部发布养老服务建设规划

    第三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召开

    《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2011)》发布

   3月

    北京四类社会组织实现“无主管登记”

    “公益深交会”三成参展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希望工程首次走进非洲

    媒体人邓飞发起“免费午餐”计划

    全国上下全力驰援盈江灾区

    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正式亮相

    中华慈善博物馆落户江苏南通

   4月

    草根公募基金“微基金”成立

    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高额餐饮费”风波

    首部《慈善公益组织管理流程指引》发布

    中华志愿者协会在京成立

    《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通过审议

   5月

    首部规范募捐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募捐条例》实施

    “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

    《2010中国公民志愿服务报告》出炉

    2011中国女性公益慈善论坛举行

    第二届“芯世界”公益创新奖评选揭晓

    中华慈善百人论坛第三次会议“公信力与透明度”召开

    首家跨国企业背景的非公募基金会“落户”

   6月

    民政部出台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办法

    中国扶贫基金会实施援助苏丹项目

    全球基金冻结对华上亿美元抗艾援助

    第四届SEE-TNC生态奖揭晓

    中国儿童基金会成立30周年纪念

    《帮助微力量》全国首档直播公益节目

    “爱心衣橱基金”成立

    记者王克勤发起“大爱清尘”行动

    一条微博引发慈善组织公信力危机

    国内首个金融行业“公益2.0”平台启动

   7月

    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公益诉讼渤海湾漏油事件

    民政部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

    基金会中心网倡议发起基金会“晒行动”

    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表彰活动举行

    儿慈会2000万资助民间NGO组织救助弱势儿童

    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试运行

   8月

    “尚德门”与发票事件

    北京社会组织审批缩至十天

    首届珠江公益节捐赠总额逾亿元

    “中非希望工程”舆论风波

    第二届瓷娃娃全国病人大会开幕

    民政部公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

    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在安徽芜湖发布

    环保组织联合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全球基金对华援助解冻

   9月

    河南宋基会机构行为引发争议

    宁夏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出台

    东莞第一届公益创投活动启动

    “慈善体制改革之路”研讨会召开

   10月

    东莞坤叔助学团队注册成功

    江苏省首届“慈善大会”在南京举行

    普惠1号公益性小额信贷批发基金发布

    伦敦奥运启动“中国公益接力”活动

    社会政策界聚会推动中国红十字会改革与发展

    “一个鸡蛋的暴走”显示民间联合劝募力量

    NGO有望做环境公益诉讼主体

    国务院出台政策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第三方评估直视中非希望工程

   11月

    中国首个专门文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老兵回家”项目正式注册进入组织化运作

    “中国公益慈善信息报送平台”建设项目启动

    中华慈善百人论坛第四次会议“慈善与免税”召开

    广东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

    第三届非公募基金会论坛在京召开

   12月

    责任之道2011企业公益典范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第二届“中华慈善新闻奖”评选揭晓

    民政部《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正式发布

    24家基金会发起加入公益与商业合作行业自律准则

    百家公益组织共同发布“社会责任与诚信联盟”宣言

    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慈善透明报告(2011)》发布

  B.34 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2011年中国慈善捐赠总量为845亿元,比2010年下降了18.1%。若扣除大灾的应急捐赠等不可比因素,2011年的捐赠总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保持了自2007年以来稳步发展的态势。加上彩票公益金、志愿服务折合价值等项数据,2011年中国社会捐赠和社会筹集总价值近1544亿元,占我国GDP比重为0.32%。2011年,微博等新媒体上自发聚集的密集性、群体性公益事件问责行动和多领域、自组织、成规模的微公益形态捐赠,均体现了中国公民意识的群体觉醒。公益实践与微博结盟进行政策问责与慈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展望未来,中国慈善捐赠的年度规模将接近或达到千亿量级,慈善事业将突破预设的弥补公共财政不足的地位和角色,并继续发挥其社会挑战倒逼社会改革的威力。社会组织改革与创新将成为承载社会体制转型的重要领域。

魏礼群主编《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人民出版社,2011。

丁元竹、江汛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孟志强、彭建梅、刘佑平:《2011年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康晓光、冯利:《2011中国第三部门观察报告》。

陆小成:《创先争优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研究》,http://www.chinanpo.gov.cn/1835/50534/yjzlkindex.html。

〔美〕莱斯特·M.萨拉蒙:《公共服务中的伙伴》。

叶常林、许克祥:《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

谢志平:《关系、限度、制度:转型中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

陶传进:《社会公益供给——NPO、公共部门与市场》。

康晓光、冯利、程刚:《中国基金会发展独立研究报告》。

施昌奎:《转型时期慈善事业运营管理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杨团主编《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人民出版社,2006。

李爽:《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与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吴东民、董西明:《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美〕迈克尔·谢若登:《资产与穷人——一项新的美国福利政策》,商务印书馆,2005。

〔美〕J.格雷戈里·迪斯等:《企业型非营利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商务印书馆,2001。

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8。

潘小娟、吕洪业:《构建慈善超市长效发展机制的探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

曹洪彬:《我国捐赠的公共经济学分析》,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北京中民慈善项目发展中心:《全国慈善超市创新建设项目文件方案汇编》,2011。

Alter,K.(2006).“Social Enterprise Typology”,retrieved from http://www.virtueventures.com/resources/setypology.

Austin J.,Stevernson,H.,Wei-Skillern J.(2006).“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e,Different or Both?”,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Vol.30(1),p.17.

Auten,G.E.,Clotfelter,C.T.,&Schmalbeck,R.L.(2000).Taxes and Philanthropy Among the Wealthy. In J. Stemrod,Does Atals Shrug? The Economics Consequences of Taxing the Rich(pp.392-424).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ielefeld W.and He,L.J.(2012). Social Enterprise in China.Civil Society and Governance in China,edited by Jianxin Yu and Sujia Guo.Palgrave Macmillan,New York.

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2011).Program-Related Investments:Leveraging Our Resources to CatalyzeBroader Support for Our Mission.Retrieved from 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about/Pages/program-related-investments-faq.aspx.

Bischop,M.Green,M.(2008).Philanthrocapitalism-How the Rich can Save the World. Bloomsbury Press:New York.

Brown,M and Rooney,P.2010. Giving Following a Crisis:A Historical Analysis.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t Indiana University. Retrieved from http://www.philanthropy.iupui.edu/Research/Giving/Crisis%20Giving%20paper%203-24-031.pdf.

Brody,E.(2002). Accountability and Public Trust.Accountability and Public Trust,in The State of Nonprofit America 471-98,in L.Salamoned.,Aspen Institute & Brookings Institute Press.

Commission on Private Philanthropy and Public Needs.(1975). Giving in America:Toward a Stronger Voluntary Sector. Commission on Private Philanthropy and Public Needs.

Chu L.(2011).“President’s Deficit Plan Seeks to Limit Charity Write-offs by the Wealthy”.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 Retrieved from http://philanthropy.com/article/President-s-Deficit-Plan/127116/.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t Indiana University.(2010). 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Study of High Net Worth Philanthropy. Indianapolis:Bank of America.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t Indiana University.(2011). Impact of The Obama’s Administration’s Proposed Tax Policy Changes on Itemized Charitable Giving.The Author:Indianapolis.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t Indiana University.Million Dollar Gift List:Scaling Philanthropy.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lliondollarlist.org/files/documents/the_million_dollar_list_-_methodology_and_summary_statistics_2011.pdf.

Citigroup.(2002).Among the Wealthy:Those Who Have It Give It Away. Citigroup.

Communications Network.(2011). Findings from 2011 Survey of Foundation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s. http://comnetwork.org/userfiles/SOP6011.pdf.

Giving USA Foundation.2011.Giving USA 2011.The author:Chicago.

IRS.(2011).“Charting the Tax-Exempt World”. 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Retrieved from http://philanthropy.com/article/Charting-the-Tax-Exempt-World/127014/.

IRS.(2011). IRS Identifies Organizations that Have Lost Tax-Exempt Status;Announces Special Steps to Help Revoked Organizations.http://www.irs.gov/newsroom/article/0,,id=240239,00.html.

J.P.Morgan.(2010). Impact Investment:An Emerging Asset Class.http://www.jpmorgan.com/cm/BlobServer/impact_investments_nov2010.pdf?blobkey=id&blobwhere=1158611333228&blobheader=application%2Fpdf&blobcol=urldata&blobtable=MungoBlobs.

Lipman H.and Schwinn,E.(2001).“The Business of Charity”,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pp.25-27.

Mirabella,R.and Wish,N.(2001).“University-Based Educational Programs in the Management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25:1,pp.30-41.

Reich.R.(2005).“A Failure of Philanthropy:American Charities Shortchanges the Poor and Public Policy is Partly to Blame”,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Roeger,K.,Blackwood,A.and Pettijohn,S.(2011).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Brief:Public Charities,Giving,and Volunteering.Urban Institute:DC.

Schweitzer,T.“Eight Trend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o Watch for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dowser.org/eight-trends-in-social-entrepreneurship-to-watch-for-in-2011/.

Salamon,L.M.(1999). America’s Nonprofit Sector. New York:The Foundation Center.

Simon,Dale,and Chisolm.(2006).“The Federal Tax Treatment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in The Nonprofit Sector:A Research Handbook,edited by Powell,Steinberg(2nd edition). Yale University:New Heaven.

The Foundation Center.(2009). The PRI Directory. Retrieved from http://foundationcenter.org/gainknowledge/research/pdf/pri_directory_excerpt.pdf.

The Network for Good.(2012). Digital Giving Index 2011《》:Insights and Trend in Charitable Engagement.http://3blmedia.com/media/other/NetworkforGoodDigitalGivingIndex2011_0.pdf.

Tiehen,L.(2012).”Tax Policy and Charitbale Contributions of Money,”National Tax Journal 54(2001):707:203.

Retrieved from http:ntj.tax.org/.

Weisbrod,B.A.(ed.)(1998). To Profit or Not to Profit.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S.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2011). News Release.Retrieved from http://www.bls.gov/news.release/pdf/volun.pdf.

U.S.Trust.(2002). Survey of Affluent Americans XXI.U.S.Trust.

White,B.(2011).“NPR Debacle Raises Questions for All Nonprofits”.The 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Retrieved from http://philanthropy.com/article/NPR-Debacle-Raises-Questions/126773/?otd=Y2xpY2t0aHJ1Ojo6c293aWRnZXQ6OjpjaGFubmVsOnRheC13YXRjaCxhcnRpY2xlOnByb3RlY3RpbmctZG9ub3ItYW5vbnltaXR5LXVuZGVyc3RhbmRpbmctdGhlLW5wci1zY2FuZGFsOjo6Y2hhbm5lbDpvcGluaW9uLGFydGljbGU6bnByLWRlYmFjbGUtcmFpc2VzLXF1ZXN0aW9ucy1mb3ItYWxsLW5vbnByb2ZpdHM=

Anheier,Helmut,MarliesGlasius and Mary Kaldar.“Introducing Global Civil Society.”In Helmut Anheier,ed.,Global Civil Society(London:SAGE Publications,2007).

安海尔·赫尔穆特,玛丽斯·格拉舍斯,玛丽·卡达,“介绍全球公民社会”,《全球公民社会》(伦敦:SAGE出版社,2007)。

“模糊的法律比没有强。”《中国发展简报》,2004年6月10日。

邓国胜,“管理中国未注册NGO的潜规则:管理和后果。”《中国评论10》,(2010):第183~206页。

刘海英,“全球基金的资金冻结对中国草根NGO的影响?”《中国发展简报》(2011年夏)。

Hildebrandt,Timothy and Jennifer Turner,“Green Activism:Reassess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NGOs in China,”in Jonathan Schwartz and Shawn Shieh,eds.,State and Society Responses to Social Welfare needs in China:Serving the People(Routledge,2009).

希尔德布兰特·蒂莫西和詹妮弗·特纳,“绿色主义:重新评估在中国的环保NGO的作用。”《国家和社会对中国的社会福利的反馈:为人民服务》(Routledge,2009)。

Hsia,Renee and Lynn White.“Working Amid Corporatism and Confusion:Foreign NGOs in China.”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31,No.3(2002):329-251.

夏蕾,林恩·怀特,“在合作与困惑中工作:国际NGO在中国”《非营利和志愿部门季刊》(2002):第329~251页。

Huang,Mu.“Hard to Lend a helping Hand:The Obstacles in Registration and Op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The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44,(2012):1-26.

Huang Mu,“伸出援助之手的困难:在中国的国际NGO的注册和运营障碍”,《乔治华盛顿国际法评论》(2012):第1~26页。

Keck,Margaret,and Kathryn Sikkink. Activists Beyond Borders:Advocacy Network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8).

凯克·玛格丽特和凯瑟·斯金科,“超越国界的活动家:国际政治中的宣传网络”。(伊萨卡:康乃尔大学出版社,1998)

Ma,Qiusha.“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Open Times2,(2006).

Ma Qiusha,“全球化的影响和国际NGO在中国的发展”《开放时代》(2006)。

Ma,Qiush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ontemporary China. New York:Routledge,2004.

Ma Qiusha,“当代中国的NGO”,纽约,Routledge出版社,2004。

Meng,Jing,“Changing Role”,China Daily,May 11,2012,http://usa.chinadaily.com.cn/weekly/2012-05/11/content_15269496.htm.

孟京,“改变的力量”,中国日报,2012年5月11日。

Wang,Ming.“The Development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NGOs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8,no.2(2008):99-100.

王名,“中国NGO的发展和现状”,《中国社会科学》(2008):第99~100页。

Mooney,Paul.“How to Deal with NGOs-Part I,China.”YaleGlobal Online. Last modified August 1,2006. 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how-deal-ngos-%E2%80%93-part-i-china.

穆尼·保罗,“在中国如何应对NGO”(第一部分),耶鲁全球在线,2006年8月1日。

Salamon,Lester and S.Sokolowski,Global Civil Society: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vol.2(Kumarian Press,2004).

萨拉蒙·莱斯特和S·索科洛夫斯基,“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的维度”(Kumarian出版社,2004)。

Schwartz,Jonathan and Shawn Shieh,eds.,State and Society Responses to Social Welfare needs in China:Serving the People(Routledge,2009).

施瓦茨·乔纳森和谢世宏,“国家和社会对中国的社会福利需求的响应:为人民服务”。(Routledge出版社,2009)

Simon,Karla.“Recent Developments in Chinese Law Affecting CSOs/NGOs.”June,2010,www.iccsl.org/pubs/China_Recent_Developments_June_10.pdf.

西蒙·卡拉,“中国法律近期发展对CSO/NGO的影响”,2010年6月。

Teets,Jessica.“The Emergence of Consultative Authoritarianism in China:Contending Models of Civil Society Management.”(Draft,2011).

蒂兹·杰西卡,“协商威权主义在中国兴起:公民社会管理的竞争模式”。(2011)

Wang,Ming.“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Organizations and the Road to Civil Society in China”in Wang Ming,ed.Emerging Civil Society in China 1978-2008(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11)

王名,“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和通向公民社会之路”,《公民社会在中国的出现1978~2008》(Brill学术出版社,2011,王名编辑)。

Wheeler,Norton.The Role of American NGOs in China’s Modernization:Invited Influence(New York:Routledge,forthcoming).

惠勒·诺顿,《美国NGO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招致的影响》(纽约:Routledge)。

Yin,Deyong.“China’s Attitude Toward Foreign NGOs.”WashingtonUniversity Global Studies Law Review8,no. 521(2009):521-543.

Yin Deyong,“中国对外国NGO的态度”,《华盛顿大学全球学术法律评论8》,2009,第521~543页。

Yongding.“China’s Color-Coded Crackdown.”YaleGlobal Online. Last modified October 18,2005. http://yaleglobal.yale.edu/content/chinas-color-coded-crackdown.

Yongding,“中国的橙色溃败”《耶鲁全球在线》2005年10月18日。

Yongnian,Zheng. Globalization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4).

郑永年,《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转型》(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

Yu,Keping,“Civil Society in China:Concepts,Classification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in Deng Zhenglai,ed.,State and Civil Society:the Chinese Perspective(World Scientific,2011).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国家和公民社会:中国视角》(世界科学,2011,邓正来编辑)。

Yuan,Nancy.“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Annual Report 108,first session(2003).

南希·袁,“中国人大行政委员会”年报,第108页,第一届,2003。

Zhu,Weiguo.“Legal Developments Pertaining to Civil Organizations,”in Wang Ming,ed.,Emerging Civil Society in China,1978-2008(Boston: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2011).

朱卫国,“民间组织的法律发展事态,”《新兴的公民社会在中国,1978~2008》(波士顿,Brill学术出版社,2011,王名编辑)。

丁宏:《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非政府组织》,《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6期。

金彪:《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主要问题》,《学会》2008年第11期。

赵黎青:《中国如何应对外国非政府组织》,《学会》2006年第11期。

黄浩明:《民间组织治理变革》,《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郎友兴:《外国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村民选举》,《浙江学刊》2004年第4期。

王名:《民间组织的发展及通向公民社会的道路》,《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朱卫国:《民间组织的法制建设》,《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资中筠:《财富的归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网,《联合国与非政府组织咨商关系决议》,http://www.un.org/chinese/documents/ecosoc/1996/r1996-31.pdf,2011年03月31日访问。

The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t Indiana University(2010).Giving USA2010:The Annual Report on Philanthropy for the Year 2009(55th Annual Issue).Glenview,IL:Giving USA Foundation.

Charity Navigator. Retrieved April 14,2011,from:http://www.charitynavigator.org/.

The Foundation Center. Retrieved April 13,2011,from:http://foundationcenter.org/.

The Hauser Center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Retrieved April 20,2011,from:http://www.hks.harvard.edu/hauser/.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USA. Retrieved April 14,2011,fromhttp://www.irs.gov/charities/index.html.

The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USA. Retrieved April 20,2011,from:http://www.irs.gov/charities/article/0,id=177783,00.html.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USA. Retrieved April 16,2011,from:http://nccs.urban.org/statistics/quickfacts.cf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USA. Retrieved April 16,2011,from:http://www.urban.org/nonprofits/more.cf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Charitable Statistics,USA,Retrieved April 16,2011,from:http://nccs.urban.org/statistics/quickfacts.cfm.

U.S.Census Bureau. Retrieved April 20,2011,from:http://factfinder.census.gov.

简 介: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慈善传播的专著,旨在阐述慈善与传播的密切关系,对“慈善传播”作出概念界定;探寻慈善传播的历史轨迹、现状及其趋势,梳理古今中外慈善传播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论证慈善传播的社会价值,阐释慈善传播的社会功能;划分慈善传播的不同类型,概括慈善传播的基本流程,解析慈善传播的基本要素;总结、归纳、演绎慈善传...

作者: 王卫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

简 介:本书重点针对现行中国慈善捐赠机制的功能特征、内在要素及相互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梳理研究,并开展实地调查和个案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对策,此外书中引进国外经验的介绍对于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 高鉴国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