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0

在中国发现历史图书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 on the Recent Chinese Past

SSAPID:101-7775-7755-10
ISBN:978-7-5201-060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费正清与列文森为代表,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只有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才向近代社会演变。相反,柯文则反对把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视为西方历史的延续,倡导以中国本身为出发点,深入精密地探索中国社会内部的变化动力和形态结构,并力主进行多科性协作研究。柯文此书是美国史学界第一次对中国中心观做出明确详细的描述,也是对几十年来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三种主要模式进行批判性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周方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索引

 批判精神的内化

  一

  二

  三

 中文版前言

 “中国中心观”:特点、思潮与内在张力

  三种西方中心模式与中国中心观

  批判的锋芒与对历史独特性的追求

  动态观点

  历史描绘的精细化

  “内部取向”(internal approach)

  作为个人直接经验的历史

  移情(empathy)方法的使用

  对理论框架的戒心

  历史真相终究无法探知

  折衷主义的倾向

 2010年新版序言:对于中国中心观史学的进一步思考China Unbound: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the Chinese Past (London:RoutledgeCurzon,2003)一书的导论,第1~22页。经Taylor and Francis公司授权。为了符合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正文及平装再版序言的体例(两者在此新版中均维持原文),我在本篇新导论中仍然继续使用威妥玛拼音系统,而非现在通行的拼音系统。为便于读者阅读,我在首次出现的人名与名词处,均以括号提供其拼音用法。">*

 英文平装再版序言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对西方之回应”症结何在?

  冲击-回应框架存在的问题

  晚清历史与西方有关联的方面

   叛乱

   改革

   抗外

  矫正冲击-回应取向的一种办法

 第二章 超越“传统与近代”

  19世纪西方对中国的看法

  列文森和20世纪五十与六十年代的史学

  重新界说传统与近代的两极对立

  19世纪的残余影响

 第三章 帝国主义:是现实还是神话?

  为帝国辩护:作为意识形态的近代化理论

  激进派对中国研究领域的批判:一种评价

  帝国主义取向的新版:世界经济论

  大象和跳蚤:壮志未酬的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问题的问题所在

 第四章 走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史

  美国史家思想上的帝国主义

  把中国历史的中心放在中国

  中国中心取向:其含义及后果

 东亚研究所学术成果

简 介:本书从感觉、情感、心态、体验等无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国人在社会转型、体制改革、经济发展、观念变迁的宏观背景下如何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如何定义个体与国家、个体与全球化的关系,如何顺应潮流而又创造潮流。总体而言,社会心态虽然难以测量,但并不是毫无规律可循,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们的权利意识、价值...

作者: 周晓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简 介:本书将通过对人类学著名田野调查地点——禄村的研究,从文学的角度揭示土地的社会象征意义。

作者: 张宏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简 介:本书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置于世界历史的整体框架内,研究侨乡社会在世界历史中的现代化进程,同时,通过侨乡社会对世界历史形势所作出的回应和展现形式,探讨中国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应选择的方式。最后,在这个理论架构下,通过关注全球格局的现代性扩张和移民全球化趋势,探讨后发展国家应对挑战和重构自我主体...

作者: 沈卫红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