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4 !

参考文献

112

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图书

On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of Land Expropr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ers' Property Rights

SSAPID:101-6862-3883-93
ISBN:978-7-5201-3780-5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农民财产权保障的视角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研究,为研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就土地征收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请求权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为立法或修法提供了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作 者: 董彪
编 辑:曹义恒;刘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D9 法律

 序言

 附件二 土地征收补偿相关立法建议书

 表目录

 图目录

 文后辅文

 Abstract

 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导论

 第一章 农民财产权保障基本理论

  第一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相关基本概念辨析

   一、财产与财产权

   二、财产权与财产所有权

   三、财产权与农民财产权

  第二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概念的语源考察

   一、以中央文件为考察对象

    1.以彰显财产权属性为中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以稳定心理预期为中心:“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3.以农民财产权的收益属性为中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以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为中心

    5.以农村土地产权法治化建设为中心

   二、以规范性法律文件为考察对象

    1.《宪法》层面的考察

    2.物权法层面的考察

    3.土地法层面的考察

   三、以理论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

   四、小结

    1.农民财产权保障的核心是土地权利保障

    2.保障农民财产权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基础

    3.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程度处于动态变化中

    4.农民财产权保障研究的范式转型

  第三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的认识论基础与社会功能

   一、农民财产权保障的认识论基础

    1.有机论视角下的农民财产权保障

    2.原子论视角下的财产权保障

    3.系统论、整体论视角下的财产权保障

    4.我国农民财产权保障的认识论基础

   二、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社会功能

    1.宪法层面的农民财产权保障以“自由、独立”为核心价值理念

    2.私法层面的农民财产权保障以“权利界定、定纷止争”为基本目标

  第四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类型

   一、存续保障与价值保障

   二、以生存权为中心的保障与以发展权为中心的保障

  第五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的正当性基础

   一、财产权保障理论

   二、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理论

   三、政府不得与民争利理论

    1.土地财政存在与民争利之嫌

    2.防止权力寻租与公权力滥用

    3.“涨价归公”抑或“还利于民”

  第六节 农民财产权保障的限度

   一、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的限制

    1.作为被征收主体的农民不得滥用权利

    2.权利滥用与规则意识缺失之间的恶性循环

   二、为公共利益做出特别牺牲的限制

    1.农民财产权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2.农民财产权保障应当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3.农民财产权保障与社会权保障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章 土地征收补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公众对征收权力的态度与认识

   一、公众对征收权力态度的实证调查结果

   二、公众对权力与权利矛盾而复杂的心态

    1.对公权力的依赖与恐惧

    2.对私权利的向往与迷茫

   三、被妖魔化的征收权力

   四、征收权力陷入“塔西佗陷阱”

  第二节 补偿成为土地征收中争议的核心问题

   一、关于土地征收争议核心问题的社会调查

   二、公共利益目的性外衣下的真实利益诉求

   三、正当程序的过程化与工具化导向

   四、征收补偿法律规范滞后于社会实践成为众矢之的

  第三节 土地征收补偿区域性差异显著

   一、不同地区征收补偿的相关数据分析

   二、不同地区间土地征收补偿款数额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2.深层原因

  第四节 易诱发群体性暴力冲突

   1.通过威胁、人身伤害等方式强制达成征收补偿安置协议

   2.采用威胁、暴力妨害的方式阻止行使征收权力

 第三章 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第一节 土地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

   一、个体权利视角下的解读

   二、社会性视角下的解读

   三、政府行为经济理性视角下的解读

  第二节 征收补偿主体与实际出资主体分离

   一、征收补偿主体与实际出资主体分离的现象

   二、征收补偿主体与实际出资主体分离的弊端

  第三节 征收补偿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一、关于征收补偿原则的学说见解

    1.完全补偿说

    2.相当补偿说

    3.折中说

   二、关于征收补偿原则的立法实践

    1.奉行完全补偿原则的立法实践

    2.奉行相当补偿说的立法实践

   三、损失补偿原则的司法实践

    1.适用完全补偿原则的司法实践

    2.适用相当补偿原则的司法实践

   四、关于补偿原则相关学说的评析

   五、我国征收补偿原则的选择

    1.坚持以客观价值为基础进行完全补偿

    2.以土地现值为中心构建地价补偿机制

  第四节 土地征收补偿的范围

   一、不动产权利视角下的土地补偿

    1.视角转换:从不动产实体到不动产权利

    2.土地补偿从所有权补偿扩张至使用权补偿

   二、对土地发展权补偿问题的思考

    1.私权角度对农地发展权的解读

    2.农地发展权的权利归属

    3.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

   三、房屋应否纳入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范围

   四、对附带损失补偿问题的思考

    1.搬迁费用补偿

    2.营业损失补偿

   五、对生活补偿问题的思考

  第五节 对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的类型化思考及确定

   一、土地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的演变

    1.从农民个体向农民集体转变

    2.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多元化

   二、类型化视角下对土地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的思考

    1.土地补偿费的补偿请求权主体

    2.青苗补偿费的补偿请求权主体

    3.安置补助费的补偿请求权主体

   三、确定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中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1.集体概念不清晰的弊端

    2.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主体与行使主体分离

    3.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利益虚化

    4.混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征收补偿请求权主体身份

    5.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户”的确定缺乏明确标准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作为补偿请求权主体被虚化之弊病革除

    1.集体土地所有权概念向私权回归

    2.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形式的改造

    3.明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

    4.家庭成员内部矛盾的化解

  第六节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确定

   一、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制度的缺陷

    1.土地征收补偿文本标准的缺失

    2.土地征收补偿的实际操作标准差异

    3.土地征收补偿权力配置向地方政府倾斜

   二、统一年产值倍数法的演进与反思

    1.“耕地平均年产值倍数法”的演进

    2.对年产值倍数法的反思

    3.对“年产值倍数法”的存在基础的质疑

    4.“前三年平均年产值”向“统一年产值”转变

   三、公平市场价值法的兴起与反思

    1.公平市场价值的功能

    2.“公平市场价值”概念在我国的兴起与反思

   四、区片综合地价法的兴起与瓶颈

  第七节 对货币补偿方式局限性的再思考

   一、关于征收补偿方式的法律规定

   二、土地征收补偿方式制度设计中的人像预设

   三、对货币补偿方式的再思考

   四、货币补偿方式在我国的取舍

    1.农民经济理性不完全是当前客观存在的现象,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农民经济理性的不完全程度对货币补偿方式进行限制或替代,不可一概而论

    2.农民经济理性不完全是公权力介入干预货币补偿方式及其承担责任的基础

 第四章 应予补偿的新型土地征收制度

  第一节 传统征收向现代征收的转型

   一、以所有权转移为中心的传统征收范式

   二、以补偿为中心的现代扩张征收范式

    1.基于《魏玛宪法》第153条的考察

    2.基于《德国基本法》第14条的考察*

   三、我国征收补偿制度范式转型的应对

    1.立法论视角的分析

    2.解释论视角的分析

  第二节 财产权限制的概念及类型

   一、财产权限制的概念

   二、财产权限制的典型形态

    1.对土地使用权的限制

    2.对建筑物所有权的限制

    3.机动车限行限制

  第三节 逾越财产权社会义务范围的补偿:大陆法系模式

   一、财产权社会义务的概念:构建财产权过度限制制度的基础

    1.财产权社会义务理论的兴起

    2.社会基础:财产权利用的重心从私使用性向强社会关联性转变

    3.政治基础: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二、财产权社会义务概念与相关概念辨析

   三、土地权利社会义务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四、区分应予补偿的财产权限制与无须补偿的合理限制的标准

    1.关于判断标准的学说

    2.关于判断标准的司法实践

  第四节 管制型征收补偿:英美法系模式

   一、警察权的概念:建构管制型征收制度的基础

    1.以“公害”概念为中心的分析路径

    2.以实质正当程序为中心的分析路径

    3.警察权行使的正当性与限制

   二、管制型征收补偿的学说与实践*

    1.以强制互惠为视角

    2.不同强制互惠类型下的解读

    3.间接社会利益框架下的比例原则要求

    4.以财产权价值贬损程度为视角

  第五节 中国土地权利限制损失补偿制度模式选择

   一、土地权利限制损失补偿制度基础概念梳理

   二、考量对财产权进行限制是否需要补偿的社会因素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文化因素

    4.法律技术因素

   三、财产权限制损失补偿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完善路径

    1.从不予补偿到有条件地予以补偿

    2.财产权限制行为的正当性与补偿的合理性关注的重心有别

    3.财产权限制损失补偿制度的完善路径

 第五章 土地征收补偿替代机制

  第一节 征收补偿的适用范围与土地资源配置的关系

   一、行政权力主导土地资源配置下的征收补偿

    1.土地价值处于沉睡状态下的征收补偿

    2.土地价值被唤醒后的征收补偿

   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下的征收补偿

  第二节 以租代征

   一、土地使用权市场供给来源单一性诱发的变形

   二、对“以租代征”方式的质疑与否定

   三、对应然层面“以租代征”的正当性再思考

  第三节 集体土地入市

   一、集体土地入市相关法律与政策的演变

    1.禁止集体土地入市阶段

    2.集体土地入市探索期

   二、试点地区集体土地入市探索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2.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难以满足建设用地的市场需求

    3.利益相关者参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划程度较低

    4.入市用途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不明确

    5.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交易对象不明确

   三、集体土地入市的制度完善

    1.明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权属

    2.扩大可入市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

    3.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出让与受让主体

    4.废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用途限制

    5.切实保障农民集体及个人参与集体土地规划的权利

    6.建立直接分配与二次分配相结合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

 第六章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类型多样化

   一、以纠纷主体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

    1.失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与政府之间发生的征收补偿纠纷

    2.失地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发生的征收补偿纠纷

    3.失地农民之间发生的征收补偿纠纷

    4.失地农民家庭成员内部发生的征收补偿纠纷

   二、以纠纷内容作为划分类型的依据

    1.土地地价补偿纠纷

    2.土地置换与安置纠纷

    3.地上附着物补偿纠纷

    4.营业权补偿纠纷

  第二节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解决方式

   一、土地征收补偿纠纷解决的方式

    1.协商方式

    2.行政调解方式

    3.行政裁决

    4.行政复议

    5.司法

    6.信访

   二、土地征收补偿纠纷解决的非讼化与群体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1.土地征收补偿纠纷非讼化及原因分析

    2.农民普遍采用集体维权方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三节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1.行政机关主导协调裁决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质疑

    2.各地关于协调裁决的相关期限规定不一致、不尽合理

    3.协调裁决审理的范围需要明确

    4.协调前置增加了申请人一方的权利救济成本

    5.裁决的性质与效力不明确

   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的对策建议

    1.建立相对独立的专门性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构

    2.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的范围

    3.期限规定合理化

    4.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协调裁决程序的可选择性

    5.区分土地征收补偿安置裁决的性质并确定救济途径

  第四节 关于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纠纷案件受理的争议

   一、人民法院受理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纠纷案件的情况

    1.区分受理

    2.以民事案件受理

    3.以行政案件受理

   二、人民法院受理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纠纷案件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1.司法的救济作用

    2.根据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确定受理类型

 结语

 后记

 索引

 摘要

 附件一 土地征收补偿调研问卷

农民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之一。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因缺乏话语权,在参与利益分享与纠纷解决的过程中存在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被忽视甚至被否认的可能。如何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让农民参与分享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成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民财产权的概念是对农村生活这一特定场景中农民群体和个体享有的财产权的概括性描述。农民财产权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反映了让农民更多参与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需要。保障农民财产权的核心是形成以土地财产权为核心的生产与生活保障体系。农民财产权保障以财产权保障理论、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理论、政府不得与民争利理论作为正当性理论依据,但农民财产权保障也不是无限度的。将征地过程中的“钉子户”一概誉为“为权利而斗争”的斗士的观念值得反思。助长漫天要价的风气不仅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会损害法治权威。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现状具有以下特征:(1)征收补偿制度逐步趋于完善,社会公众对征收权力的态度有所转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2)被征收主体对权力和权利存在矛盾而复杂的心态,征收权力被妖魔化的现象存在,部分陷入“塔西佗陷阱”。(3)土地征收补偿替代公共利益成为争议的核心问题。被征收主体的真实利益诉求往往被掩盖在公共利益目的外衣之下,正当程序出现过程化、工具化导向。(4)土地征收补偿的区域性差异明显且通常并不体现在规范性文件中。(5)土地征收补偿纠纷呈现群体化、暴力化的趋势。传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1)从个体权利、社会性以及政府行为经济理性的视角解读土地征收与补偿之间的关系,寻求土地征收补偿条款的正当性基础。(2)消除征收主体与补偿主体实质分离的弊端。(3)澄清对“完全补偿说”“相当补偿说”“折中说”等补偿原则的误解,坚持以客观价值为基础的完全补偿原则,以“土地现值”为中心构建地价补偿机制。(4)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考察重心应当从实体不动产转移到不动产权利,从所有权补偿转移到利用价值补偿;土地发展权应当被纳入补偿范围,由国家、集体与农民个体三者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均应作为独立的补偿客体进行补偿;营业损失应当作为独立的补偿类型予以明确。(5)根据土地征收补偿的类型分别确定补偿请求权主体,在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之间合理分配利益;解决集体概念不明晰、集体土地所有权享有主体与行使主体分离、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利益虚化、混淆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的身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定与“户”的构成缺乏明确标准等问题。(6)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应当弥补文本缺陷,缩小文本标准与实际操作标准之间的差异,改变权力配置向地方政府倾斜的状况。(7)重新审视土地征收补偿中的人像预设,正确对待货币补偿方式。以所有权转移为中心的传统征收向以补偿为中心的现代征收范式转型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范式转型中,财产权遭受限制是否应当予以补偿的问题受到关注。大陆法系国家构建了以财产权社会义务概念为核心的财产权过度限制损失补偿理论体系,英美法系国家构建了以警察权概念为核心的管制型征收补偿理论体系。在梳理相关概念体系的基础上,应综合考量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等因素,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案例的方式确立我国财产权限制的类型及过度限制的补偿标准和方式。土地征收补偿需要寻求替代机制。行政权力主导土地资源配置,征收权力呈现扩张趋势,进行征收补偿并由此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市场主导土地资源配置,征收权力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因征收补偿引发的冲突减少。我国土地使用权供给来源的单一性导致了诱致型制度变迁,“以租代征”现象普遍出现。“以租代征”在特定历史时期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完善集体土地入市制度是以市场化机制替代征收补偿的较优路径。土地征收补偿类型以及解决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非讼化与群体化解决方式占主导的纠纷解决现象与我国传统文化、司法公信力、社会大众的心态存在密切关联。土地征收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裁决机制需要从机构设置、协调裁决范围的确定、期限合理化、协调裁决机制的可选择性、裁决性质的确定及救济途径选择等方面进行完善。人民法院在受理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纠纷案件时,需要考虑司法的救济作用,根据法律关系确定受理的类型。以农民财产权保障为视角考察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变与形成过程,发现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导致制度变迁的诱因并合理进行制度体系构建,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它关系到农村与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包容度和文明程度,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是实现“对人终极关怀”价值理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思潮的变迁以及人像预设的转变使得这一命题具有动态特征。在这条智识探寻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不懈地研究与探索。

[1]吴春岐、王优银、周志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及配套规定e本通》,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2]许迎春:《中美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莫晓辉:《从裁决到裁判:中国征地争议裁判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4]凌学东:《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价值的法律分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

[5]赵旭东等:《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法律调整》,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6]刘婧娟:《中国农村土地征收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7]陈小君:《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8]李如霞、刘芳:《征地补偿疑难问题专家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9]房绍坤、王洪平:《公益征收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孙鹤汀:《征地纠纷的政治学分析——以Y市Z区城郊村为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11]房绍坤、王洪平:《不动产征收法律制度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2]金俭:《不动产财产权自由与限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3]王利明:《物权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胡康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5]王铁雄:《财产权利平衡论——美国财产法理念之变迁路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16]尹飞:《物权法·用益物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17]沈开举:《征收、征用与补偿》,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8]蒋月:《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9]王太高:《行政补偿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费安玲:《不动产征收法律制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2]刘剑文、杨汉平:《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3]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4]尹田:《法国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5]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26]王家福、黄明川:《土地法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27]董云虎:《世界人权约法总览》,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8]孙中山:《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9]台湾行政法学会:《损失补偿、行政程序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年版。

[30]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二)(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翁岳生:《行政法》(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32]陈新民:《中国行政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4]陈明燦:《财产权保障、土地使用限制与损失补偿》,(台北)翰芦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35]殷教授章甫七秩华诞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现代地政理论》,(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版。

[36][美]理查德·A.艾珀斯坦:《征收:私人财产和征用权》,李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7][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夏登峻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8][美]斯蒂芬·芒泽:《财产理论》,彭诚信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美]约翰·E.克里贝特、科温·W.约翰逊、罗杰·W.芬德利、欧内斯特·E.史密斯:《财产法:案例与材料》,齐东祥、陈刚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0][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41][美]帕灵顿、沃浓·路易:《美国思想史:1620—1920》,陈永国、李增、郭乙瑶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2][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萧琛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张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45][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6][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8][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9][英]亨利·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50][德]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晔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1][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商务出版社2003年版。

[52][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55][日]盐野宏:《行政法》,杨建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6]Michael Barnes,The Law of Compulsory Purchase and Compensation. Oxford:Hart Publishing,2014.

[57]Barry Denyer-Green,Compulsory Purchase and Compensation,Abingdon:Routledge,2014.

[58]Thomas J. Miceli,The Economic Theory of Eminent Domain:Private Property,Public Us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59]Bruce L. Benson,Property Rights:Eminent Domain and Regulatory Taking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0.

[60]Meltz Robert,The Taking Issues:Constitutional Limits on Land-use Control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Washington:Island Press,1999.

[61]George Skouras,Taking Law and the Supreme Court,Pieterlen and Bern:Peter Lang Publishing,1998.

[62]Bernard H. Siegan,Property and Freedom:The Constitution,the courts,and Land-use Regulation,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

[63]Steven J. Eagle,Regulatory Takingsthird edition),Matthew Bender,1995.

[64]Nicholas Mercuro,Taking Property and Just Compensation,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2.

[1]蔡乐渭:《中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演进、现状与前景》,《政法论坛》2017年第6期。

[2]郭洁、崔梦溪:《论农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的市场标准及股权化实现的路径》,《法学杂志》2017年第2期。

[3]田韶华:《论集体土地上他项权利在征收补偿中的地位及其实现》,《法学》2017年第1期。

[4]杜仪方:《财产权限制的行政补偿判断标准》,《法学家》2016年第2期。

[5]王克稳:《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建构》,《法学研究》2016年第1期。

[6]刘连泰:《“土地属于集体所有”的规范属性》,《中国法学》2016年第3期。

[7]张占录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土地》2015年第12期。

[8]房绍坤:《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几个法律问题》,《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9]张翔:《机动车限行、财产权限制与比例原则》,《法学》2015年第2期。

[10]朱学磊:《管制性征收的请求权基础》,《时代法学》2015年第1期。

[11]陆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证解析与立法回应》,《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

[12]刘连泰:《法理的救赎——互惠原理在管制性征收案件中的适用》,《现代法学》2015年第4期。

[13]董彪、李建华:《我国民法典总则中法律行为构成要素的立法设计》,《当代法学》2015年第5期。

[14]祝天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征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第4期。

[15]刘连泰:《确定“管制性征收”的坐标系》,《法治研究》2014年第3期。

[16]夏锋:《农民土地财产权的长期保障走向:物权化改革与对应收入》,《改革》2014年第3期。

[17]申建平:《对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反思》,《比较法研究》2013年第2期。

[18]张效羽:《论财产权公益限制的补偿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19]陈柏峰:《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20]王利明、周友军:《论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完善》,《中国法学》2012年第1期。

[21]张翔:《财产权的社会义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22]屈茂辉、周志芳:《中国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法学研究》2009年第3期。

[23]周其仁:《增加中国农民家庭的财产性收入》,《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

[24]赖志忠:《论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归属》,《南方农村》2009年第2期。

[25]许中缘:《论公共利益的程序控制——以法国不动产征收作为比较对象》,《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3期。

[26]刘国臻:《论英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法学评论》2008年第4期。

[27]张中强:《关于征地补偿分配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28]党国英:《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现实问题探讨》,《广东经济》2008年第6期。

[29]邵彦敏:《“主体”的虚拟与“权利”的缺失——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30]陈文桐:《完善征地纠纷裁决机制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国土资源》2007年第6期。

[31]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2]郑云瑞:《论西方物权法理念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33]周诚:《“涨价归农”还是“涨价归公”》,《中国改革》2006年第1期。

[34]冯英:《论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配置与利益保护》,《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5]张千帆:《“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法学研究》2005年第2期。

[36]孟勤国:《中国物权法研究的新进展》,《法制与经济》2005年第4期。

[37]韩世远:《宅基地的立法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38]王兴运:《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39]徐颖慧:《从遁形到归位: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模式的探讨》,《中外法学》2004年第5期。

[40]吴建华等:《私产在征收征用中的公法保障机制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6期。

[41]国土资源部征地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报告》,《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第11期。

[42]董皞:《司法功能与司法公正、司法权威》,《政法论坛》2002年第2期。

[43]易继明、李辉凤:《财产权及其哲学基础》,《政法论坛》2000年第3期。

[44]马俊驹、梅夏英:《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45]沈守愚:《论设立农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1期。

[46]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物权法研究课题组:《制定中国物权法的基本思路》,《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47]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5年第6期。

[48]陈泉生:《论土地征用之补偿》,《法律科学》1994年第5期。

简 介:本书以转型时期作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充分的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城镇贫困和反贫困、农村贫困和医疗救助、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及养老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障等方面对新疆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原则、基本思路和长效机制并为新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简 介:本书立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从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和农民土地权益演变入手梳理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主要内容。书中在研究相关理论和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保障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机制:确认自由、平等、效率、秩序之法律价值目标是完善、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法律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前提;提出完善土地相关立法、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改变城...

作者: 柴荣 王小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简 介:本书以转型时期作为切入点,通过大量充分的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和资料,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城镇贫困和反贫困、农村贫困和医疗救助、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及养老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障等方面对新疆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原则、基本思路和长效机制并为新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简 介:本书从农民财产权保障的视角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研究,为研究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就土地征收补偿主体、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请求权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为立法或修法提供了参考。

作者: 董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