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47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2019)

SSAPID:101-5765-3878-25
ISBN:978-7-5201-3967-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站在河北的角度从动力机制、协同活力、政策效用及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推进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方略及对策措施。从河北高质量协调发展、奥运经济、绿色发展、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等角度分别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与对策思路;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智慧城市、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发展和原住民获得感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现状、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发展设想。

相关信息

丛书名:河北蓝皮书
作 者: 陈璐
编 辑:高振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出品单位简介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主编简介

 Ⅰ 总报告

  B.1 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加快推进河北与京津协同发展

   一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实践的成就与特点

    (一)作为“两翼”之一的河北雄安新区建设谋定而后动,发展稳扎稳打

    (二)河北省“协同发展重要战略功能区”和“产业重点承接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发展势头良好

    (三)交通一体化推进有序有力,协同效果十分显著

    (四)生态环境协同共建与防治进一步强化,协作机制逐步完善

   二 站在河北角度看推进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一)动力机制效用不佳问题

    (二)协同创新的活力不足与不顺畅问题

    (三)平台支持中“笼统”政策的无效与“优惠”政策的无力问题

    (四)与时俱进、有利于干事创业的监管机制缺失问题

   三 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概念、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1.“京津冀”

     2.“协同”

     3.“创新”

     4.“共同体”

    (二)依托狭义“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来推进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确立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导向和区域协调发展路径

     2.有利于探索不同行政区域打破创新要素恶性竞争的束缚和构建区域创新协调机制新的经验模式

     3.有利于京津冀区域之间制度创新统筹配套改革,为不同行政区域形成以创新为纽带的“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具体抓手

   四 加快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的基本方略与对策措施

    (一)基本方略

    (二)对策措施

     1.加快出台适合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

     2.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省级重点承接平台全覆盖地推进“标准地”+“三色清单”制度改革

     3.借力雄安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全省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新型行政管理、投融资和财政财务三大体制,有效地破解隐性障碍

     4.以监管行为导向转变为抓手倒逼党政干部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Ⅱ 前瞻研究

  B.2 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内涵、动力机制及河北省实践研究

   一 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机制

    (一)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内涵

     1.区域协调发展

     2.城乡协调发展

     3.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

     1.发挥政府机制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的作用

     2.发挥市场机制在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中的作用

   二 河北省高质量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冀西北与冀中南、冀东地区还未形成快捷、高效、方便的铁路客运通道

    2.区域政策缺乏协调性,甚至存在“政策冲突”现象

    3.区域内产业协调性较低,产业同构现象明显

    4.区域内人均GDP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但绝对差距仍较大,且有更多的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向城市倾斜的公共政策拉大了城乡差距

   三 河北省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实施区域“四个协调”发展战略

     1.加强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协调性

     3.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4.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保护力度

    (二)加强城乡互动,推进全域城镇化

    (三)补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突出短板

  B.3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绿色发展问题研究

   一 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现实误区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绿色发展现状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

    (二)评价方法选择

     1.评价等级的确定

     2.指标的无量纲化

     3.评判矩阵的构建

     4.指标权重的确立

     5.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三)评价结果分析

     1.目标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2.准则层及要素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见表2)

   三 河北绿色发展面临的障碍分析

    (一)产业结构障碍

    (二)能源结构的障碍

     1.能源消费数量居高不下,能源对外依存度过高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一煤独大”的现象仍未改善

     3.单位GDP能耗水平较高,能源使用效率较低

    (三)交通运输结构障碍

   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实现河北省绿色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京津冀的整体协同,推进河北绿色发展

    (二)河北绿色发展实现的关键在于突破现有经济结构障碍

    (三)加强对于京津冀生态资源环境一体化的认识

  B.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河北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径选择

   一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1.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二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1.产业规模大,而创新和竞争力不强

    2.龙头企业数量少,总体竞争力较弱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河北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路径

    1.围绕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调整优化河北产业结构

    2.借势建设雄安新区培育河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

    3.围绕河北装备制造业优势加快现有产业转型升级

  B.5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领域

   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领域(见表1)

    (一)加快释放产业联动协同创新效应

    (二)推动形成“区域交通一盘棋”格局

    (三)加快社会领域机制体制创新

    (四)深入推进生态一体化体制机制协同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主要障碍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

   四 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突破路径

    (一)厘清政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先行主导作用

     1.明确政府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地位

     2.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系统化推进机制(见图1)

     3.优先强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职责

     4.完善区域要素投资开发与管理机制

     5.建立目标考核与责任监督机制

    (二)推进产业一体化创新发展机制

     1.发挥先进制造业辐射带动作用

     2.培育串联互通的生态“大农业”

     3.加强对落后地区的市场前端支援

     4.拓宽服务业人力资源对接渠道

    (三)构建公共服务多层次创新供给机制

     1.发展多元化多点位就业

     2.落实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3.完善区域长效帮扶发展机制

    (四)探索多点位同步推进的城乡融合创新机制

     1.加速待城市化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2.促进半城市化区域的完全城市化

     3.确定保留农村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4.鼓励条件恶劣区域人口外迁转移

    (五)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主体深度参与机制

     1.激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活力

     2.创新政府区域整体治理体系

     3.引导社会力量发挥支持作用

  B.6 奥运经济视角下张家口全域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2022年冬奥会为张家口旅游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为旅游发展提供良好形势

    (二)奥运效应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快

    (三)奥运经济倒逼旅游各要素快速优化

   二 当前张家口全域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一)全域旅游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二)以旅发大会为抓手的全域旅游发展环境有效提升

    (三)以冬奥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动能不断释放

   三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全域旅游的理念认识和格局认知还很不足

    (二)有效供给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新业态发展不足

    (三)产业融合度低,特色不明显,缺乏精品

    (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配套不足,标准化体系尚未形成

    (五)投融资体系仍需完善,社会资本利用不充分,旅游营销力度还很不够

   四 推动张家口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认知,主动对接,以国际视野顶层设计

    (二)生态优先,借力国家1号风景大道加快草原天路沿线建设,塑造“灯塔”式旅游片区产品

    (三)借力冬奥,加快冰雪旅游发展,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四)质量引领,加快传统景区品质提升与新业态品质开发,优化产品结构

    (五)城乡统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智慧旅游全覆盖工程

    (六)优化平台,持续高水平举办旅发大会,优选涉旅项目

    (七)加强营销,深度开拓国内远程和国际市场,全方位提高张家口旅游知名度

    (八)完善保障,共建共治,构建利益共享的大旅游发展机制

 Ⅲ 雄安新区专题研究

  B.7 多维推进雄安新区开放发展研究

   一 雄安新区开放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前沿性

    (二)高端性

    (三)协同性

   二 雄安新区开放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依托自贸区建设形成“引领性开放发展”

     1.国内自贸区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2.雄安自贸区建设的基本思路

    (二)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形成“高质量开放发展”

     1.实施高端外资精准招商

     2.建设国际产业合作高端园区

     3.发展质量效益型优质外贸

     4.推动高层次的对外投资合作

    (三)对接京津开放资源形成“协同性开放发展”

     1.对接北京的开放资源:形成京雄两地协同开放发展

     2.对接天津的开放资源:雄安自贸区与天津自贸区的协同

  B.8 加快完善雄安新区创新政策体系研究

   一 综合施策推动城市“创新创意阶层”的崛起

   二 完善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三 完善优化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

   四 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

   五 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

  B.9 夯实产业基础助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一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例证明,雄厚的产业基础是智慧城市建设得以高标准推进的前提保障

    (一)新加坡:信息产业成为智慧国家建设的基石

    (二)巴塞罗那:围绕旅游产业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三)杭州:信息服务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插上翅膀

    (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为智慧城市建设铺路

   二 产业发展助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制约

    (一)评估指标不健全:雄安智慧城市建设缺乏建设标准

    (二)产业结构层次低: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匹配的智慧产业较少

    (三)园区实力底子薄:缺乏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智慧园区建设基础

    (四)行业协调系统差:利益主体诉求的差异化使雄安新区智慧化建设难以协调统一

    (五)智慧建设涉足浅:支撑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

    (六)以资借鉴经验少:国内新城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做法

   三 产业发展助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

    (一)制定标准: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

    (二)明确路径:树立智慧城市与高端产业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

    (三)有序推进:逐步推进城市管理、高端产业及传统产业智慧化转型的研发机构在新区落地

    (四)模式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从政府推进为主向市场推进为主转型,最终实现市场化运营新模式

    (五)平台带动:定期举办雄安高端产业国际博览会,使之成为雄安智慧城市建设的加油站和风向标

  B.10 借鉴杭州、深圳经验推进雄安新区创新发展研究

   一 杭州、深圳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进展和成效

    (一)杭州以打造完善优越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先导,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二)深圳着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 两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启示和思考

    (一)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具备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优势

    (二)企业引领和支撑是有效快速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式

    (三)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同步是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的关键

    (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要重视发挥文化的内在催化剂作用

    (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应顺应时代大势,突出重点优势领域

   三 对新时期推进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一)着力处理好“一结合”、“两同步”问题,加快构建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

    (二)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发展区

    (三)培育繁荣的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内在气质

    (四)打造竞争优势,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发展区域

    (五)强化与周边地区互动,促进融合一体发展

  B.11 雄安新区农业发展调查报告

   一 雄安新区农业生产资源环境概况

    (一)雄安新区农业生产环境

    (二)雄安新区农业资源禀赋

   二 雄安新区传统农业发展概况

    (一)雄安新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及各县经济构成

    (二)雄安新区农业产业结构

    (三)雄安新区主要农产品产量全省排名

    (四)雄安新区传统特色农业农村的衰落

   三 雄安新区现代农业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

   四 立足传统优势,发展雄安新区现代农业的思路与建议

    (一)强化生态治理,打造宜居宜业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发挥农业创新基地优势,引领河北现代农业发展

    (三)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B.12 雄安新区建设中提升原住民获得感研究

   一 获得感的界定

   二 雄安新区提升原住民获得感的特殊性

    (一)复杂性:普通居民中的弱势群体

    (二)示范性:千年大计下的变革创新

   三 雄安新区原住民生存现状与发展诉求分析

    (一)物质生活状态:自给自足中的富足生活

    (二)精神生活状态:自豪、欢喜、期待、迷茫的交织

    (三)发展需求分析:多主体诉求下的多层次需求

   四 提升原住民获得感、打造高质量和谐发展

    (一)要高度关注征地拆迁安置中原住民利益诉求的复杂性和群体性风险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二)要保障在大范围产业重构中原住民就业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三)要谨防在大规模建设中各类资本与基层治理机构合谋侵犯原住民的合法权益

    (四)要实现在新区建设发展上原住民的共建共享

   五 先发地区提升居民获得感的经验及对雄安新区的启示

    (一)先发地区发展经验

     1.深圳的“留地安置”模式

     2.浙江杭州江干区就业创业扶持模式

     3.陕西西咸新区“五金制度”保障模式

    (二)对雄安新区的启示

     1.树立以民生为本的政府服务理念

     2.以高质量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夯实民生基础

     3.拓宽百姓持续稳定的增收途径

     4.构建原住民的新区发展融入机制

   六 提升雄安新区原住民获得感、打造高质量和谐发展样板的建议

    (一)近期:满足原住民自我参照的纵向比较和社会参照的横向比较相结合的诉求预期

     1.杜绝新区建设的“白纸化”思维和“一刀切”惯性,充分尊重原住民原有生活的差异化奋斗和积累成果

     2.差异化、多元化、精准化、精细化制定原住民生活解决方案

     3.研究出台系列化可操作可实施的促进原住民转岗就业的政策措施

     4.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构建以创业促就业的突破性“双创”活动支撑体系

    (二)远期:建立完善的利益均衡共享机制,实现新区居民无差别化共享新区发展成果

     1.构建积分制下原住民与新市民无差别的市民待遇体系

     2.构建以特色小镇为支撑的原住民产业融入支撑载体

     3.建立提升原住民可持续获得感的制度保障

 Ⅳ 调研与建议

  B.13 扎实去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阶段、新思考

   一 河北省前期去产能所取得的成就

   二 当前去产能所处的宏观经济形势

    1.高速增长阶段基本结束,经济正在向高质量阶段转型

     2.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

     3.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突出

   三 河北省去产能新阶段的几点认识

    1.成果巩固与结构优化并存

    2.产能过剩行业正处转型升级窗口期

    3.去产能质量将成为衡量去产能工作成效的新标准

   四 对新阶段去产能工作的一些建议

    1.加快建立无效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市场的机制

    2.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3.多途径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绿色化发展

    4.循序渐进推进产业优化重组

  B.14 金融开放环境下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析与展望

   一 京津冀金融协同理论研究

    (一)理论假设

     1.金融对于经济的助推作用

     2.金融的协同发展对于区域实体经济的助推

    (二)理论研究

    (三)京津冀金融协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的背景

   二 京津冀金融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

    (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

    (二)理论界加大研究力度,针对京津冀金融协同理论研究深入探索

    (三)京津冀三地的银行金融机构合作互联,服务实体经济

   三 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京津冀三地金融实力悬殊影响金融协同水平

     1.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化明显,河北省金融整体发展水平低

     2.河北省金融业增长速度加快,但是总量仍然比较低

     3.北京市的社会融资水平远远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水平差距明显

     4.证券和保险业发展水平差异化明显

    (二)京津冀金融协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机制不完善

     1.金融协同做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机制尚不健全

     2.金融生态环境共享机制不健全,金融风险仍然潜藏在经济和金融活动中

   四 对策建议与展望

    (一)大力发挥理论“智囊团”的作用

    (二)京津冀金融协同还应牢牢把握三大机遇加快转型发展

     1.把握好实体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期

     2.把握好“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

    (三)金融开放环境下大胆创新改革

     1.建立京津冀金融服务一体化平台

     2.创新融资路径,打通资本市场通道

     3.河北省在金融协同中的方向及举措

     4.石家庄市和廊坊市的金融发展措施

  B.15 河北现代产业体系面临问题与两翼突围策略

   一 当前河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从产业门类结构体系看,一二产比重偏高,资源依赖性特征明显,传统行业依然为产业主体,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二)从产业空间布局体系看,环首都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部分市县整体增长速度不高,环渤海、冀中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冀北张承地区产业落后状况尚未有根本起色

    (三)从产业主体组织体系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散乱,产集中度低,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不足

    (四)从产业生产效能体系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整体粗放,价值链层次总体偏低,市场竞争力相对不高

    (五)从产业服务环境体系看,生态质量总体形势紧迫严峻,营商环境优化目标任重道远

   二 依托两翼推进河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思路措施

    (一)明确两翼发展基本定位

    (二)发挥两翼示范带动战略作用

    (三)制定两翼推动全省产业升级的具体措施

  B.16 京津冀雾霾治理现状、问题及其改进路径

   一 京津冀雾霾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区域内各级政府对雾霾治理达成高度一致

    (二)区域雾霾治理效果明显提升

    (三)雾霾治理区域联动机制初步形成

    (四)区域雾霾协同治理措施成效显著

   二 京津冀雾霾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雾霾治理“搭便车”现象难以避免

    (二)区域雾霾治理的主体缺乏多样性

    (三)区域雾霾治理预警监测和应急响应不到位

    (四)缺乏区域雾霾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

   三 京津冀雾霾治理面临困境的深层原因

    (一)行政区经济造成区域雾霾治理速度滞后

    (二)京津冀三地发展差距较大

    (三)政府官员缺乏联动治霾的内在动力

    (四)区域雾霾协同治理的难度大

   四 京津冀雾霾治理的改进路径

    (一)完善区域雾霾治理的立法机制

    (二)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的作用

    (三)构建区域雾霾治理的应急预警协同机制

    (四)构建京津冀区域雾霾治理的顶层设计

  B.17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支农模式的调查研究

   一 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背景

    (二)调研的意义

    (三)调研对象

    (四)调研内容与方式

     1.调研的内容

     2.调研的方式

    (五)调研的过程

     1.收集资料,确定调研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设计调查问卷

     3.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4.根据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 调研情况分析

    (一)“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参与情况的调查

     1.调研对象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较为了解

     2.调研对象参保情况基本一致

     3.调研对象对保险标的规定满意度不高

     4.大部分调研对象认为有必要投保

    (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

     1.调研对象普遍对保险费率和政策补贴力度表示满意

     2.调研对象普遍对参保后保险公司的指导帮助相对满意

    (三)“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理赔情况的调查

    1.调研对象对保险公司理赔效率和工作方式不太满意

    2.调研对象继续购买或有意购买保险意识强烈

   三 问题分析

    (一)有效需求不足

    (二)系统性风险严重

    (三)投保随意性大,对生猪的价格具有预见性

   四 针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调查研究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加大对生猪保险扶持和推广力度

    (二)构建新型生猪价格的风险分散机制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产品

 Abstract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 本书客观地描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过程中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成就以及产业、交通和生态环境三大领域协同发展的现状,站在河北的角度从动力机制、协同活力、政策效用及监管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推进协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依托“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方略及对策措施。● 从河北高质量协调发展、奥运经济、绿色发展、产业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等角度分别提出了未来改革方向与对策思路;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智慧城市、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发展和原住民获得感等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现状、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发展设想。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

[2]陈钊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西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

[3]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经济年鉴(2017)》,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4]严红、葛子靖、何三峰:《新时代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5]《河北省实施燕赵英才服务卡制度暂行办法》,http://rsc.stdu.edu.cn/index.php/zd/2014-11-08-02-36-21/515-2018-02-05-08-02-03。

[6]于洪平:《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及对策》,《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7]王颖、孙平军、李诚固、刘航、周嘉:《2003年以来东北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经济地理》2018年第7期。

[1]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课题组、黄群慧、叶振宇、姚鹏、王宁、崔志新:《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研究》,《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3期。

[2]武义青、田学斌、张云:《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经济与管理》2017年第2期。

[3]魏进平、刘鑫洋、魏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回顾、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4]王大树:《把握深刻内涵坚持共享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9月1日。

[5]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5期。

[6]孙久文、李坚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未来展望》,《河北学刊》2015年第4期。

[7]苗瑞丹、代俊远:《共享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究》,《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

[8]毛汉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制创新与区域政策研究》,《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第1期。

[1]郝斌、俞珊、吴昀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关联分析——以上海市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黄群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雄安新区产业定位》,《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第1期。

[3]张向阳、袁泽沛:《广州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2期。

[4]刘士林:《智慧城市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年第19期。

[5]陈玉兰、张灵:《长三角城市智慧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1]范周:《雄安新区研究的新理论增长点——基于文化、产业、民生的现实维度》,《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

[2]王陈伟、卢向虎:《西咸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城市》2016年第5期。

[3]林雪梅:《城中村改造的法律困境及其破解》,《光明日报》2014年1月23日。

[4]周梦冉、田晶晶:《雄安新区群众利益诉求问题研究》,《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2月7日。

[1]周其仁、林雪萍:《智能制造的阶段论》,凤凰财经,http://wemedia.ifeng. com/50682374/wemedia.shtml,2018年3月2日。

[2]林汉川、汤临佳:《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全局战略分析——各国智能制造发展动向概览》,《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第11期。

[3]张铭贤:《去产能,要善用经济手段》,《环境经济》2017年第z2期。

[4]李建伟:《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与趋势判断》,《改革》2015年第4期。

[1]王丽:《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地方财政合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

[2]刘宏海:《以绿色金融创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1]田学斌:《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河北日报》2018年2月28日。

[2]田学斌、柳天恩、武星:《雄安新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思考》,《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7期。

[3]叶振宇、傅行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4]郝寿义:《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雄安新区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5期。

[5]文晶晶、李墨、刘阳:《2022年张家口冬奥会对河北经济社会的影响》,《党史博采》(理论)2016年第6期。

[6]祝尔娟:《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带来的机遇》,《经济论坛》2016年第12期。

[7]王晓军、王浩、宋之杰:《2022年冬奥会对张家口冰雪旅游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冰雪运动》2016年第3期。

[1]马彪、李丹:《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中的系统性风险问题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8年第8期。

[2]林乐芬、刘贺露:《规模养殖户购买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决策响应及影响因素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

[3]张峭、李越、郑茗曦:《农业指数保险的发展、应用与建议》,《农村金融研究》2018年第6期。

[4]余艳、伍国勇:《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3期。

[5]吴迪、赵元凤:《美国及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险研究综述》,《农村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

[6]廖朴、何溯源:《我国生猪价格保险中的逆选择分析》,《保险研究》2017年第10期。

[7]张燕媛、展进涛、陈超:《专业化、认知度对养殖户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需求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17年第2期。

[8]许闲、陈卓苗:《我国农业指数保险的开发与险种设计——以猪价指数保险为例》,《保险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2期。

[9]田辉:《我国发展农产品价格保险的难点及原则》,《经济纵横》2016年第6期。

[10]鞠光伟、王慧敏、陈艳丽、高雷、陈印军:《我国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实践的效果评价及可行性研究——以北京、四川、山东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6年第5期。

简 介:本书以“双循环格局下特大型城市建设”为主题,客观规范地评估了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和其他特大、超大型城市建设的现状水平和成长性态势,全面深入地反映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以及部分典型中心城市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探索与实践,前瞻性探讨了这些城市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简 介:本书系统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在内的特大型城市,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其韧性建设对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重大引领作用。客观地评估了2019年我国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水平和成长性态势,并增选了10个特大型城市和大城市对其进行发展潜力评价,提出了今后抗击疫情常态化的过程中...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