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74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图书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CHINA'S INFORMATIZATION(2012)

SSAPID:101-0128-0238-53
ISBN:978-7-5097-3572-5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是信息化蓝皮书的第三本,本书在仍然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分析和预测为重点的同时,围绕过去一年中国信息化推进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推出了一些相关文章,供读者阅读、思考和讨论,主要涉及: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及其影响、I关于云计算发展策略的思考、IT变局与中国的战略、移动互联网变革与中国的机遇、中国智慧城市之路、鱼鳞图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等。本书作者阵容强大,不仅包括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学者,还包括几位中国信息化实践领域的领军人物。高水准的作者集体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使得本书能够以其独具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为开阔中国信息化工作者的视野、提高中国信息化研究的水平、推动中国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服务。总的来看,本书反映了过去一年间中国信息化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视野宽阔,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可读性很强。

相关信息

丛书名:信息化蓝皮书
作 者: 周宏仁 徐愈
编 辑:桂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主编简介

 序

 摘要

 法律声明

 Abstract

 BⅠ 总报告

  B.1 中国进入网络时代

   一 中国网络化的进展

    (一)中国网民数量和结构

    (二)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三)中国互联网的使用情况

    (四)中国政务网络的发展

   二 网络化与中国经济社会变革

    (一)网络化与经济变革

    (二)网络化与政治变革

    (三)网络化与社会变革

    (四)网络化与文化变革[1]

    (五)网络空间成为中国国家力量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三 网络空间的国内治理

    (一)国内治理的原则

    (二)实名制政策

    (三)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

    (四)应急能力建设

    (五)法律法规建设

    (六)坚持科学的网络空间安全观

   四 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

    (一)和平利用网络空间

    (二)国际治理的架构

    (三)网络空间的外交

    (四)跨国数据管理与越境数据流

    (五)网络空间适用国际法的研究

  B.2 中国信息化十年发展述评(2001~2010年)*

   一 信息基础设施向宽带化、融合化、泛在化演进

   二 信息产业在创新中转型升级

    (一)电子信息产业

    (二)电信业

   三 互联网信息资源加快开发和利用

    (一)我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建设成就显著

    (二)网民规模高速增长

    (三)国内政府网站建设进展迅速

    (四)网络应用类型丰富

   四 信息化应用加强创新与融合

    (一)经济领域

     1.农业与农村信息化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2.工业领域信息化由单项应用向集成协同应用推进

     3.金融业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

     4.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增长

     5.中小企业信息化从起步阶段进入大规模应用普及阶段

    (二)电子政务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

     2.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3.政府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

     4.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三)社会领域

     1.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

     2.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成绩突出

     3.卫生医疗信息化进入了深层次发展阶段

    (四)文化领域

     1.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成效明显

     2.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向社会提供服务效益显著

     3.数字内容产业快速发展

   五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一)信息安全工作受到高度重视

    (二)围绕重大活动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三)信息安全保障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

    (四)信息安全产业化与人才建设快速发展

   六 信息化十年进展的启示

    (一)坚持不断加深对信息化的认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的重要前提

    (二)坚持不断创新和融合是推动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关键

    (四)坚持加快发展与保障信息安全并重

 BⅡ 国际篇

  B.3 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及其影响

   一 背景概述

   二 由来、发展与主要手段

   三 “安全”、“繁荣”、“自由”:目标的确定与实践的评估

   四 影响

 BⅢ 核心技术与新兴产业篇

  B.4 ICT产业变革的启示

   一 ICT业务的发展趋势

    (一)视频业务已成为互联网的主导

    (二)以视频业务为主流的大数据时代来临,宽带化趋势日益明显

    (三)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属性远超其移动属性

    (四)物联网业务的应用泛在化、普适性和自组织性特征显著

   二 ICT技术的换代演进

    (一)集成电路即将进入以降低功耗为标尺的后摩尔时代

    (二)显示屏技术进入集成电路技术时代,电视传输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已成定局

    (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加强调资源共享、按需使用和按量付费的服务

    (四)互联网服务即将进入以服务为中心、以云技术为支撑、以资源共享为特征的云计算时代

    (五)Web技术将随物联网的发展、智能应用的需求而演进

    (六)干线通信系统中光纤继续显示其带宽优势,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演进明显

    (七)智能终端个性化、私密化、娱乐化、智能化和互动性特色明显,跨界融合模糊了智能终端的界线

   三 ICT企业的战略调整

    (一)操作系统方面苹果公司“简约为王、体验至上、垂直整合、专注制胜”战略的成功

    (二)以英特尔(Intel)为代表的CPU芯片企业向信息安全和智能终端领域的战略转型

    (三)传统PC龙头企业向企业管理软件和数据中心及存储软件转型

    (四)社交网络蕴含的商机吸引ICT企业的战略调整

    (五)以亚马逊等公司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调整

    (六)电信运营企业在转型中略显迟缓

   四 ICT创新的严峻挑战

    (一)ICT领域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标准之争实际是支持标准实现的技术专利之争,我国面临着ICT领域激烈的国际专利竞争

    (二)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中国处于产业链低端,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仅获得微薄的回报

   结束语

  B.5 应用为先,统筹规划

   一 理性认识云计算

    (一)什么是云计算

    (二)需要制定更合理的云计算评价指标

   二 国外发展云计算给我们的主要启示

    (一)国外发展云计算情况

    (二)美国政府如何推动云计算

   三 国内云计算发展现状与战略需求

    (一)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云产业

    (二)行业云建设的成绩与问题

    (三)城市云是我国发展云计算的重要模式

   四 我国发展云计算的目标和路线图建议

   五 发展云计算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云计算的发展战略与顶层规划

    (二)“应用为先”原则

    (三)云计算核心技术和产业链

    (四)云安全问题

    (五)云计算的能耗与成本问题

    (六)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

   六 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建议

    (一)以政府的惠民网络服务作为引导云计算良性发展的抓手

    (二)尽快作出全国的基础云数据中心建设规划

    (三)尽快制定可操作的国家宽带发展规划

    (四)抓紧制定云计算标准

    (五)抓紧制定与云计算有关的法规

  B.6 2011~2012年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 2011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概况

    (一)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效益明显,对外依存度下降

    (二)软件业高速增长,新兴信息服务业快速崛起

    (三)通信业结构持续优化,通信能力和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二 2011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物联网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二)云计算产业布局初步展开

    (三)智慧城市建设拉动信息通信产业发展

    (四)应用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活跃

    (五)两化深度融合带动工业电子和工业软件发展

    (六)信息基础设施滞后于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 2012年信息通信产业发展展望

    (一)产业规模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二)国内外企业竞争步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

    (三)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在应用上取得突破

    (四)智能手机普及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B.7 IT变局与中国的战略

   一 移动计算的兴起

   二 系统竞争和系统颠覆

   三 跟随与创新之别

   四 赢得技术发展“话语权”的关键是改变跟随模式

  B.8 淘宝网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

   一 淘宝网的发展

    (一)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

    (二)新兴商业基础设施

     1.共享和交互

     2.降低交易成本

     3.改善商业环境、公平商业机会

     4.平台化治理与网规

   二 淘宝网引领电子商务服务业快速崛起

    (一)电子商务服务业是产业倍增器

     1.电子商务服务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生产环节

     2.电子商务服务促成产业转型升级——营销环节

     3.电子商务服务促成产业创新

    (二)电子商务服务业推动经济发展

     1.网络零售迅猛发展

     2.电子商务服务拉动内需

     3.电子商务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4.电子商务服务扩大了生态经济效益

    (三)电子商务服务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电子商务服务对个人的影响

     2.电子商务服务对社会的影响

    (四)电子商务服务业加速信息社会进程

   三 淘宝网消费者保障、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信息监控

    (一)淘宝网消费者保障

     1.淘宝网消费者保障服务

     2.淘宝消费者保障专属平台

     3.《淘宝消费者保障白皮书》

     4.“全网消保”

    (二)淘宝网知识产权保护

     1.人力资源保障

     2.建立淘宝知识产权保护平台

     3.淘宝网设立醒目入口

     4.《诚信自律宣言》

     5.积极开展线下知识产权宣传

     6.开创打假合作的新模式

     7.淘宝网与工商部门的有效互动

    (三)淘宝网商品信息监控

     1.淘宝商城工商亮照

     2.商品信息管理

     3.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研发高新控制系统

     4.企业内部商品专业培训,提高商品管理能力

     5.建立商品抽检制度

   四 “十二五”电子商务展望

    (一)“十二五”:电子商务成型关键期

    (二)展望“十二五”

 BⅣ 信息基础设施篇

  B.9 移动互联网变革与中国的机遇

   一 移动互联网变革重塑信息通信业发展图景

    (一)新服务、新业态和新市场的蓬勃兴起

     1.变革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和服务市场

     2.全面重塑智能终端产业

    (二)高速流量增长与供需关系深刻改变

    (三)发展模式变革与发展要素重组

     1.智能终端平台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变革的核心要素

     2.基于平台的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发展竞争之关键

     3.制造与服务的一体化迈向全新高度

    (四)产业主导力量转移与国际格局演变

   二 我国移动互联网面临突破的历史性机遇和再次落后的风险

    (一)我国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二)我国移动互联网具有进一步创新发展的机遇和基础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加快我国移动互联网创新突破的初步思考

    (一)创新突破的关键点是建立自主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自上而下构建我国移动互联网体系

 BⅤ 产业改造篇

  B.10 政府得民心 农民得实惠 平台得市场

   一 创办背景

   二 平台构成

    1.虚拟村政

    2.实体物流

    3.村级接口

   三 平台功能

    1.农村电子政务

    2.农村电子农务

    3.农村电子商务

    4.农村电子社区服务

   四 平台的价值与作用

    (一)平台价值

     1.政府受益

     2.农民受益

     3.商家受益

     4.平台受益

    (二)平台的作用

     1.用信息化服务村级事务

     2.用信息化发展农村经济

     3.用信息化提供商家与农民合作的平台

   五 平台运营机制

    (一)运营模式

     1.自下而上

     2.公益支撑

     3.市场化运作

    (二)平台特点

     1.低成本

     2.傻瓜化

     3.自身造血

    (三)创新点

     1.服务模式创新

     2.盈利模式创新

     3.商贸模式创新

     4.金融模式创新

   六 初显成效

  B.11 航空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

   一 两化融合的路径

    (一)两化融合的意义

    (二)两化融合的重点

    (三)航空工业两化融合的方法

   二 航空工业两化融合实践

    (一)推动产品研制数字化,促进研制模式转变

    (二)倡导业务流程优化,推进管理模式转型

    (三)加强基础环境建设,保障两化融合持续深入

    (四)建设科学的IT治理体系,确保两化融合有序推进

   三 航空工业两化融合的趋势

    (一)构筑航空e-Engineering(E工程)体系,推动形成两化融合新态势

    (二)面向航空装备敏捷研制需求,基于专业化优异中心(COE)体系建设航空工业开放式制造和集成网络

    (三)航空信息化体系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全业务流程和产业全价值链推进

   四 航空工业两化融合的愿景

   结束语

  B.12 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及关键问题分析

   一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思路

    (一)核心导向是帮助企业获取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市场竞争能力

    (二)强调产品质量,将质量全过程稳定和全面提升的要求贯彻和落实到两化融合每一个环节

    (三)不片面追求所应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注意技术与业务及管理的适宜性和协调发展

    (四)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 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框架

   三 2011年评估范围及样本

   四 两化融合总体发展水平及阶段

    (一)总体发展水平

    (二)总体发展阶段

   五 两化融合关键问题分析

    (一)我国工业装备现代化基础薄弱,先进装备的应用效能未能充分发挥

    (二)管理与控制集成是实现综合集成的首要因素,大幅提升经营管理集约化水平是显著提高两化融合效益的重要方向

    (三)推进过程信息化是实现管理和控制集成,向集成提升阶段跃升的基础环节和关键突破点

    (四)在两化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要高度重视IT治理,通过组织优化保障两化深度融合发展

    (五)增强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能力是我国工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着重关注的重要方向,也是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关键

    (六)提升我国工业,尤其是原材料工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节能减排能力是两化融合需重点关注的发展内容

    (七)产业链集成是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我国工业,尤其是消费品工业的市场开拓至关重要

   六 各重点行业发展水平和近期需要突破的关键点

    (一)钢铁行业

    (二)机床行业

    (三)家电行业

    (四)水泥行业

    (五)商用车行业

    (六)服装行业

    (七)电解铝行业

    (八)造船行业

    (九)棉纺织行业

    (十)纯碱行业

    (十一)乳制品行业

    (十二)冶金矿山行业

  B.13 云视角下的工业产业发展

   一 云计算的经济特征

   二 以云计算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三 云计算与我国工业的发展

    (一)云计算推动工业产业发展

    (二)工业云计算服务平台体系架构

    (三)应用案例

   四 问题与建议

    (一)云计算技术层面

    (二)云计算平台建设层面

    (三)云计算产业发展层面

   五 结束语

  B.14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一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总体概况

     1.信息化投资规模增长较快

     2.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3.财务和办公信息化系统应用程度较高

     4.小微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2.软件市场情况

     3.硬件市场情况

     4. IT服务市场情况

    (三)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

     2.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3.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

     4.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1.总体概况

     2.典型平台和企业发展情况

   二 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意识有待提高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四)符合需求的产品和方案不够丰富

    (五)产品缺乏联通性阻碍企业应用信息化产品

    (六)管理薄弱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七)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宏观发展环境不完善

   三 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

    (二)新兴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新引擎

    (三)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有较大发展空间

    (四)第三方平台和服务逐渐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

    (五)电子邮件、搜索营销等网络营销模式助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

 BⅥ 电子政务篇

  B.15 中国智慧城市之路

   一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1.经济增长中的转型之痛

    2.快速城市化中的发展困境

    3.新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

   二 智慧城市内涵

   三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1.全面领先型,产业民生双轮驱动

    2.特色引领型,地方优势充分彰显

    3.稳妥跟进型,借鉴引用、兼收并蓄

   四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总结

    1.重视信息化规划和顶层设计

    2.重视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3.重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

    4.重视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协同发展

    5.重视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塑造城市品牌

   五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挑战

    1.跟风建设现象严重,千城一面问题突出

    2.过分强调政府主导,对“以人为本”重视不足

    3.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产业发展受限

    4.解决方案共享不够,重复建设浪费严重

    5.资金缺口成为瓶颈,发展模式亟待创新

   六 解决之道

    1.加强规划可执行性,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2.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全面启动融合服务

    3.加强立法研究,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4.总结提炼综合方案,迅速推广成熟经验

    5.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有效吸引社会投资

  B.16 鱼鳞图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

   一 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的新需求

    (一)背景

    (二)农村土地信息管理的新需求

     1.精细的权属信息管理

     2.精确的空间信息管理

     3.动态实时管理

     4.集成管理代替“烟囱式”条块分割管理的新趋势

   二 大规模土地确权登记实践与现代鱼鳞图

    (一)大规模农村土地确权实践综述

    (二)现代鱼鳞图的诞生

    (三)现代鱼鳞图的应用

     1.“图账对立”的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

     2.变更登记的动态监管平台

     3.专题管理与拓展应用的平台

   三 农村土地产权信息化管理演化途径

   四 理想王国——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管理畅想

    (一)用集成管理代替“烟囱式”的条块分割

    (二)云服务时代的乡镇信息化

    (三)培育新型乡镇地理信息服务产业

   五 结语

 BⅦ 社会建设篇

  B.17 互联网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治理

   一 互联网塑造新型人类社会文化

   二 互联网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三 互联网形塑社会文化的要素

   四 互联网革新社会交往的模式

    (一)传统社会交往与互联网交往的比较

    (二)互联网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1.社会互动内涵的扩大

     2.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张

     3.互联网对社会交往的消极影响

   五 互联网集群行为与管理

   六 治理互联网软环境的建议

    (一)培育理性网民,引导和促成一种健康向上的互联网价值观

    (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增强互联网文化意识教育

    (三)增强政府督导力量

    (四)形成全民参与互联网文化建设的局面

    (五)建立常规机制,保障利益表达

 BⅧ 比较研究篇

  B.18 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

   一 信息化水平指数和层次聚类分析法介绍

    (一)信息化水平指数介绍

    (二)层次聚类分析法介绍

   二 2002~2010年我国整体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

    (一)我国31个地区2002~2010年信息化水平指数测算

    (二)我国信息化水平发展情况整体分析

     1. 2002~20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

     2. 2002~20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区域比较

     3. 2002~2010年我国数字鸿沟现状

     4. 2002~20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原因总结

   三 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一)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指数排名

    (二)2002~2010年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汇总聚类

    (三)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单年聚类

   四 2002~2010年区域信息化发展促进因素聚类分析

   五 区域信息化发展情况总结

  B.19 中国信息化发展评测指数国际排名下滑分析

   前言

   一 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排名下滑及其原因

    (一)“IDI指数”简介

    (二)我国“IDI指数”排名下滑

    (三)原因分析

     1.我国在一级指标“ICT接入”上的排名下滑最严重,该指标下设的全部二级指标近年表现均欠佳

     2.我国在一级指标“ICT应用”上的增长幅度始终低于世界“ICT应用”的平均增长水平

     3.我国在“ICT技能”指标上的得分虽然逐年上升,但2010年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0.03

   二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排名下滑及其原因

    (一)“EGDI指数”简介

    (二)我国“EGDI指数”排名下滑

    (三)原因分析

   三 我国网络化准备指数(NRI)排名波动变化及其原因

    (一)“NRI指数”简介

    (二)我国“NRI指数”排名波动上升后下滑

    (三)原因分析

   四 结论

 信息化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信息化蓝皮书》是关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年度性研究报告,每年讨论与信息化相关的各领域的热门主题,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和前瞻性,强调的是对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政策、战略、重大研究与工程项目的客观、公正、深入的分析、评估和预测。因此,《信息化蓝皮书》与现有的关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各种出版物,如《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国信息年鉴》《电子政务蓝皮书》等,在性质和内容上互为补充,并不重复,重点在于满足国内外读者对于了解中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深度需求。《信息化蓝皮书》的各种分析、评估、预测和观点,坚持以相关的数据、信息和事实为基础,以社会科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强调和突出理论性、实证性和实践性,为中国信息化工作者、企业家和相关政府官员,以及国际上冀望了解中国信息化进程的企业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所必读。2012年的《信息化蓝皮书》,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分析和预测为重点,主要涉及:总报告(中国进入网络时代、中国信息化十年发展述评),国际篇(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及其影响),核心技术与新兴产业篇(ICT产业变革的启示、关于云计算发展策略的思考、2011~2012年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IT变局与中国的战略、淘宝网与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篇(移动互联网变革与中国的机遇),产业改造篇(“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介绍、航空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及关键问题分析、云视角下的工业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展望),电子政务篇(中国智慧城市之路、鱼鳞图乡镇土地管理信息化),社会建设篇(互联网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及其治理),以及比较研究篇(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中国信息化发展评测指数国际排名下滑分析)等领域。全书共有19篇文章,总的来看,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视野宽阔、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对中国信息化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可读性很强。

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进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周宏仁:《信息化论》,人民出版社,2008。

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周宏仁主编《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周宏仁:《信息化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19日。

〔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三版),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美〕曼纽尔·卡斯特:《千年的终结》,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英〕苏珊·斯特兰奇:《权力流散——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肖宏宇、耿协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美〕蒂利:《社会运动1768-2004》,胡位钧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Tikk Eneken,“Ten Rules for Cyber Security”,Survival,Vol.53,No.3,2011.

Evgeny Morozov,The Net Delusion:The Dark Side of Internet Freedom(New York,NY:Public Affairs,2011).

Gearson John,Gow James,“Security,Not Defence,Strategic,Not Habit:Restructuring the Political Arrangements for Policy Making on Britain’s Role in the World”,Political Quarterly,Vol.81,No.3,2010.

Jacobs Stuart,Chitkushev Lou,Zlateva Tanya,“Identities,Anonymity and Information Warfare”,Proceedings of the 9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Warfare and Security,2010.

Hansen Lene,Nissenbaum Helen,“Digital Disaster,Cyber Security,and the Copenhagen School”,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53,No.4,2009.

Deibert Roald J.,“Cyber-Security and Threat Politics:US Efforts to Secure the Information Age”,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11,No.2,2009.

Eriksson Johan,Giacomello Giampiero,“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Security,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IR)Relevant Theory?”,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27,No.3,2006.

Andrew Chadwick,Internet Politics:States,Citizen,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阿里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知识干部读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荆林波、梁春晓主编《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梁春晓主编《电子商务服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IDC中国与阿里研究中心合作:《加速信息社会进程——电子商务及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2012年2月。

IDC中国与阿里研究中心合作:《为信息经济筑基——电子商务服务业及阿里巴巴商业生态的社会经济影响》,2011年1月。

阿里研究中心:《生态大爆发:2011年电子商务服务业报告》,2011年12月。

阿里研究中心:《网络零售价格指数(iSPI)报告》,2011年10月。

阿里研究中心:《城市·网商群体的拥抱:2011网商发展指数报告》,2011年10月。

阿里研究中心:《跨越临界点: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9月。

信息社会50人论坛:《信息社会共识》,2011年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阿里研究中心:《“沙集模式”研究报告》,2011年2月。

2010新商业文明论坛:《新商业文明宣言》,杭州,2010年9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阿里研究中心:《新商业文明研究报告》,2010年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

周宏仁:《信息化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周子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探索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之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Wayne C.Turner、Joe H.Mize、Kenneth E.Case等:《工业工程概论(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范玉青、梅中义、陶剑:《大型飞机数字化制造工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张新国:《新科学管理——新型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思想及方法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杨学山:《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展望》,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1年第39号:《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试行),2011年11月9日。

刘九如:《工业信息化现状专题调查和推进政策措施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

周剑:《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总报告(2009/2010)》,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

周剑:《关于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

周剑:《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总报告(2011)》,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奚家成:《我国实施两化融合的特点、难点和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

吴澄:《“两化融合”和“深度融合”——我国工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展望》,《自动化与信息化工程》2011年第3期。

高新民:《现代服务业:特征、趋势和策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曾宇著《云视角》,科学出版社,2012。

曾宇等著《高效能计算机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曾宇:《云计算,助推产业大发展》,201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崔耀中:《论互联网与“舆论引导新格局”》,2008年10月13日《北京日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中国小企业网络营销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衡量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国际电信联盟,2009。

《衡量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国际电信联盟,2010。

《衡量全球信息社会发展水平报告》(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国际电信联盟,2011。

《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2002年》,联合国,2002。

《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2003年》(UN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2003),联合国,2003。

《全球电子政务就绪度2004年报告——寻找接入机会》(UN Global E-Government Readiness Report 2004:Towards Access For Opportunity),联合国,2004。

《全球电子政务就绪度2005年报告——从电子政务到电子融合》(UN Global E-government Readiness Report 2005:From E-Government to E-Inclusion),联合国,2005。

《全球电子政务2008年调查报告——从电子政务到连接治理》(UN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2008:From E-Government to Connected Governance),联合国,2008。

《全球电子政务2010年调查报告——金融危机时期电子政务的利用》(UN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2010:Leveraging E-Government at a Time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联合国,2010。

《全球电子政务2012年调查报告——为民服务的电子政务》(UN Global E-Government Survey 2012:E-Government for the People),联合国,2012。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1-2002》(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1-2002),世界经济论坛,2002。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2-2003》(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2-2003),世界经济论坛,2003。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3-2004》(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3-2004),世界经济论坛,2004。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4-2005》(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4-2005),世界经济论坛,2005。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5-2006》(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5-2006),世界经济论坛,2006。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6-2007》(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6-2007),世界经济论坛,2007。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7-2008》(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7-2008),世界经济论坛,2008。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8-2009》(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8-2009),世界经济论坛,2009。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9-2010》(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09-2010),世界经济论坛,2010。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0-2011》(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0-2011),世界经济论坛,2011。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11-2012》(The Glob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port 2011-2012),世界经济论坛,2012。

简 介:《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是信息化蓝皮书的第四本,本书在仍然以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分析和预测为重点的同时,围绕过去一年中国信息化推进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推出了一些相关文章,供读者阅读、思考和讨论,主要涉及国家信息化、核心技术与新兴产业发展、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改造、电子政务、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区域均...

作者: 周宏仁 徐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7月

简 介:本书以总报告、综述研究、专题研究、案例研究等形式,重点研究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状况、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道路选择、空间布局、产业升级、劳动就业、农民工市民化、城镇规划和城镇治理、城镇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生态建设和城镇承载能力、城乡统筹和农村发展、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等重大问题。

作者: 张占斌 刘瑞 黄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