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37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2)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Balanc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2012)

SSAPID:101-9275-5126-28
ISBN:978-7-5097-3128-4
DOI:
ISSN:
关键词:

城乡统筹 城乡建设

[内容简介] 收入差距包括:个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这三种收入差距通常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他们有共同的原因。为了寻找缩小这些收入差距的对策,我们要从三种资本概念和三种资本配置的非均衡谈起。开放改革创新是一个地区一个社会加快发展不竭的动力,过去三十年中国靠改革开放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三十年中国也同样要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发展。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就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乡统筹蓝皮书
编 辑:王莉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农业经济

 中国皮书网

 城乡统筹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法律声明

 BⅠ 总报告

  B.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探讨

   一 三种资本

   二 二元劳工市场

   三 农村产权的界定、人力投资的迅速加大以及鼓励农民创业

   四 微型企业

   五 以二次分配来补充一次分配的不足

   六 城乡统筹的核心是城乡土地统筹

   七 地区发展均衡化和城乡收入差别缩小的关系

   八 探讨筹集城乡公用事业资金的新路

 BⅡ 实践篇

  B.2 开放 改革 创新

   一 如果不补上开放这一课,西部大开发的水平、内涵都会打折扣

   二 重庆更多的是对于公平分配、国民经济分配体系进行调整和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向深层次发展的又一步

   三 创新是围绕着问题去创新,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办法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B.3 发展微型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探索

   一 微型企业的内涵分析

    (一)国外微型企业内涵界定

     1.国际性援助机构基于反贫困对微型企业的定义

     2.众多国家与组织基于企业规模对微型企业的定义

    (二)我国关于微型企业的探索

    (三)微型企业的特点和作用

     1.微型企业的特点

     2.微型企业的作用

   二 国外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财政援助

     1.财政补贴

     2.贷款援助

    (二)税收优惠

    (三)风险资本

   三 重庆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践与分析

    (一)在制度设计上,突出了针对性

    (二)在出台优惠政策上,形成了“1+3+3”的帮扶体系

    (三)在提高存活率上,强化了后续帮扶措施

    (四)在日常巡查监管上,重点抓好“三不”(不办空壳公司,不抽逃资本金,不投机)

    (五)在组织保障上,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工作队伍

   四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

    (一)加强对微型企业的研究和宣传

    (二)推动微型企业专项立法

    (三)建立微型企业融资体系

     1.设立微型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2.大力发展微型金融服务

     3.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微型企业服务的融资产品

     4.鼓励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风险投资

    (四)构建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1.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2.提供财政补贴

    (五)设立专门的微型企业管理服务机构

    (六)建立微型企业发展平台和服务体系

    (七)建立微型企业信用监管评价体系

  B.4 农地入股、股份制合作社与农户权益增进

   一 引言

   二 案例介绍: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

    (一)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二)合作社的运作和分配

   三 基于烟台南王山谷葡萄生产合作社的理论分析

    (一)高端葡萄酒项目的交易行为特征

    (二)农地流转问题对要素契约安排的制约

    (三)破解之道:农地股份制和合作社

     1.对农地流转难题的破解

     2.垂直协调交易成本的下降

   四 总结性评述:提升农户权益是关键

  B.5 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 农民非农产业就业基本情况

   二 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的薪酬情况

   三 农村劳动力非农产业就业劳动保障以及福利状况

   四 总结

  B.6 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 深刻认识农业现代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联系

   二 坚持用城乡一体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三 落实以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干部群众的现代农业意识

    (二)制定具体规划,细化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三)加强监督管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四)加大治理措施,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五)搞好农技创新,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六)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七)完善体制机制,壮大生态农业经营主体

    (八)创新物流业态,打响聊城生态农产品市场品牌

  B.7 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回乡创业

   一 当前“回乡创业”的现状与特点

   二 襄阳市推进“回乡创业”的实践

    (一)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了强劲的内在动力

    (二)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社会投资

    (三)增加了农村地区的财政实力

    (四)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五)为农村培育了新的产业

    (六)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 当前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民工回乡创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二)回乡创业的外部环境有待优化

    (三)融资难成为回乡创业的一大瓶颈

    (四)部分回乡创业面临用地方面的制约

    (五)农民工创业者自身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 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回乡创业工作

    (二)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管理和服务

    (三)改善金融服务,提供信贷支持

    (四)加大农民工培训教育力度

    (五)引导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六)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组织领导

  B.8 贫困地区缩小“三个差距”的路径探索

   一 前言

   二 贫困地区扶贫模式的演进

   三 巫溪社会经济发展的困惑与出路

   四 SWOT模型框架下巫溪产业发展分析

    (一)巫溪的发展优势

    (二)巫溪的发展劣势

    (三)发展机遇

     1.宏观政策取向有利于巫溪获得更大支持

     2.区域合作发展促进交通的改善

     3.重庆市小康社会建设将带动巫溪整体提升

     4.特殊优惠政策推动巫溪跨越式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

     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2.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

     3.周边地区发展迅速,竞争压力加大

   五 巫溪发展文化旅游的实践

    (一)巫溪对旅游业态的发展研判

    (二)巫溪对文化旅游的理解

    (三)巫溪打造文化旅游的做法

     1.让风景成为生活

     2.让生活成为风景

     3.把风景推介给世界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缩差共富”效果显著

   五 结语

  B.9 以城市战略经营破解贫困的陷阱*

   一 驻马店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二 驻马店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二)城乡差距较大,二元经济结构明显

    (三)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差,内生动力不足

    (四)县乡财政普遍困难,陷入发展的陷阱

     1.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2.财政收入结构失衡,税收比重偏低

     3.基本支出保障能力差,保工资、保运转能力有限

     4.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

   三 以城市战略经营破解发展难题

    (一)设立产业集聚区

    (二)调整中心区行政区划

    (三)三区两县一体化

   四 讨论

    (一)临界点效应所导致的陷阱

    (二)制度性贫困所导致的陷阱

    (三)邻里效应所导致的陷阱

  B.10 牧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研究*

   一 赤峰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一)城乡收入对比分析

    (二)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二 牧民收入来源分析

   三 牧民支出分析

   四 提高牧民收入存在的障碍

   五 进一步缩小牧区城乡差距的政策建议

  B.11 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养老保障制度变迁

   一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城乡老龄化加快的发展趋势

    (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困境

    (三)城乡统筹发展的历史机遇

   二 城乡养老保险的制度差距

    (一)城乡养老保障实际水平差距

    (二)城乡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差距

   三 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结合济源实例*

    (一)河南省济源市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变迁

     1.探索阶段(1986~1994年)

     2.发展阶段(1995~1998年)

     3.整顿阶段(1998~2006年)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2007年至今)

    (三)小结

     1.主管部门的变化

     2.保障程度的变化

     3.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宣传,转变意识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继续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BⅢ 理论篇

  B.12 产权交易激活全部要素 城乡统筹搭建重要平台

   一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主要经验

    (一)综合性

    (二)延伸服务

    (三)金融创新

    (四)规范守法

    (五)稳田富民

   二 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的功能与意义

    (一)要素的流动可以实现还地于民

    (二)要素流转是保障农民系列权益的重要手段

    (三)要素流转是对农村生产力的全面解放

    (四)要素流转是改变中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必由之路

    (五)要素流转是中国农村第二次改革的战略举措

    (六)要素流转能促进适度的规模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

    (七)要素流转是农民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八)要素流转有助于创新农村金融环境

    (九)要素流转将成倍扩大中国的内需

    (十)要素流转将给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 要素流转的风险与风险控制

    (一)“失地”的风险

    (二)“非农化”、“非粮化”的风险

    (三)“强化小农经济”的风险

    (四)“违背农民意愿”、“农民利益受损”的风险

  B.13 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问题浅议

   一 资本市场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作用机理

    (一)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可提高全国资源配置效率,为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宏观支撑

    (二)资本市场发展可为欠发达地区企业提供吸引人才的新途径,改变企业做大做强路径,促进企业规范发展

    (三)资本市场特有的评价选择机制可促进欠发达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缩小地区间产业结构差距

    (四)资本市场发展可创新欠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方法与观念,营造全新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资本市场发展可提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效率

   二 我国资本市场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城乡差距的影响

    (一)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1.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远多于欠发达地区

     2.东部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远大于欠发达地区

     3.东部地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量远大于欠发达地区

    (二)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差异和贫富差距

     1.资本市场在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

     2.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相对弱势加剧了资本市场资金流向的失衡

   三 欠发达地区利用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利用资本市场的能力较差

    (二)欠发达地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欲望不强

    (三)欠发达地区和县域乡镇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四 促进欠发达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

    (一)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二)利用资本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财政资金不足的难题

    (三)积极培育欠发达地区后备上市企业,并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

    (四)做大做强已上市企业,充分发挥已上市公司在欠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金融资本平台,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B.14 发展农村中小企业 缩小城乡差距

   一 农村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一)农村中小企业的概念

    (二)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

   二 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中小企业

   三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二)土地制约、生活成本上升以及“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推动城市中小企业向农村转移

    (三)农业产业化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融资环境

    (五)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四 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制定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在乡村创业和就业

    (二)多渠道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吸引资本下乡

    (三)在保证农用耕地总量的情况下,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四)提高农村干部素质,清理各种不合理政策和执法行为,为农村中小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五)大力扶持网络创业和电子商务等新模式,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B.15 物联网背景下我国城乡“农超对接”发展模式研究

   一 引言

   二 “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超对接”相关概念界定

     1.“农超对接”概念及其约束条件

     2.“农超对接”实现模式

    (二)国外“农超对接”发展经验

    (三)国内“农超对接”发展模式分析

    (四)“农超对接”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制分析

    (五)“农超对接”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分析

     1.品牌意识薄弱,农产品深加工增值能力不强

     2.冷链发展落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效率低下

   三 基于物联网和金融创新的“农超对接”新模式

    (一)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对“农超对接”起到基础性作用

     1.应用物联网技术有效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的不对称

     2.物联网技术是对物流体系的革命

     3.物联网技术将极大提高现行“农超对接”效率

    (二)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有利于疏通“农超对接”产业链

     1.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有利于明晰农产品定价机制

     2.资本市场金融创新是深化发展“农超对接”的有力武器

    (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超对接”发展模式

   四 结语

  B.16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途径与经验*

   一 老龄化背景下统筹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阻力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现状

    (二)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对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挑战

    (三)统筹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阻力

     1.理念认识上不统一

     2.财务上和制度上的可持续性

     3.城乡边缘化人群的制度划归难界定

     4.各地区差异大,各方面发展不平衡

   二 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方法与途径

   三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中山经验

  B.17 对信息化技术缩短城乡医疗服务差距的探讨

   一 我国城乡医疗差距的原因

   二 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内容

   三 使用信息化技术缩短城乡医疗服务差距的设想

    (一)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共享系统实现城乡医疗合作体建设

    (二)通过建立专家系统和远程医疗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城乡医疗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

    (四)通过信息化平台开展多中心医疗研究项目

  B.18 论政府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难题中的作用

   一 引言

   二 需要政府介入吗

   三 政府应该怎么介入

    (一)信贷基础设施的完善

     1.信息环境的完善

     2.法律环境的完善

    (二)产业组织政策

    (三)放松小微金融机构的规制

   四 政府该怎么补贴

  B.19 非正规就业、中小企业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一 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转移就业

   二 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就业与农村劳动力城市转移就业

   三 理论悖论:反思功利或失实的传统经济理论

  B.20 弥合城乡文化鸿沟 促进农村文化消费整合城乡文化体系 弘扬农村文化精髓

   一 新时期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挑战

    (一)城乡贫富差距

    (二)城乡人口流动

    (三)城乡无序融合

    (四)农村价值体系嬗变

    (五)农村文化消费匮乏

   二 统筹全局、理清思路,构建农村文化大传播体系

    (一)传播理念更新上,破除“城乡二元、城优乡劣”的错误意识

    (二)传播体系构建上,紧抓“四个结合”、发挥整体效应

    (三)传播文化整合上,推动大众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的融通

    (四)传播内容选择上,去粗取精、形成农村文化软实力

    (五)传播价值引导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传播渠道建设上,扶植服务“三农”媒体、改变传播格局

    (七)传播手段运用上,广泛、深入地使用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

    (八)传播平台搭建上,推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举办

    (九)传播主体关系上,实现“以我为主,我为我用”

    (十)传播受众影响上,充分重视农村“意见领袖”

  B.21 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一 影响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

    (一)案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三)跨案例分析

     1.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因素之一——企业家层面

     2.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因素之二——企业层面

   二 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开展

   三 民营企业国际化与城乡统筹发展

 摘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主要编撰者简介

城乡差距是中国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是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要通过城乡一体化突破城乡的二元结构来推动改革。正确处理城乡关系,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城乡差距扩大已成为制约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为市场的制约和人力资源的制约。一方面,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使国内巨大的潜在市场挖掘不出来,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大量人口滞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劳动者素质长期难以提高,经济发展中最急需的、有一定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的劳动者供给不足,不少城市都出现了技术工人短缺现象,增加了城市经济增长的人力成本。“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体制造成的。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通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用更大力量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走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书是继《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1)》后的又一本年度性报告,分为实践篇和理论篇,客观地总结了各地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经验,详细论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新时期加快我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1.程志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地流转制度创新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2.孟庆夏、郝维序:《山东烟台蓬莱“南王山谷”现象对创新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启示》,中国食品产业网,2008。

3.王金虎、张绍贤、徐爱兵:《山东蓬莱小小葡萄串连成产业链》,2007年4月12日《经济日报》。

4.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烟台市委农工办联合调查组:《蓬莱葡萄合作社推动企业与农民实现双赢》,2008年12月6日《经济日报》。

5.张绍贤、徐爱兵:《蓬莱葡萄农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中国食品产业网,2008。

6.周先:《山东蓬莱农民入股合作社兴种“股份”葡萄》,中国台湾网,2008。

1.毛泰鹏、胡宇波、罗峦:《农民工回乡创业——动因、障碍及对策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韩渝辉、吴平:《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述评》,《西部论坛》2010年第5期。

3.彭文慧:《外出务工、智力回流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沈燕:《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赵西华、周曙东:《农民创业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6.李小建、时慧娜:《务工回乡创业的资本形成、扩散及区域效应——基于河南省固始县个案的实证研究》,《经济地理》2009年第2期。

7.韩俊、崔传义:《我国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经济纵横》2008年第11期。

8.刘云:《关于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的思考》,《理论观察》2009年第3期。

9.孙远太:《回归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向建构》,《前沿》2009年第5期。

1.李连仲:《构建和谐社会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05年3月10日《中国经济时报》。

2.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等编《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张谨:《缩小贫富差距应靠教育》,2005年3月7日《京华时报》。

4.巫溪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0。

5.程志强、潘晨光主编《中国城乡统筹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阳国亮、黄伟林:《多维视角中的旅游文化与发展战略》,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7.〔加〕麦克切尔、〔澳〕克罗斯著《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朱路平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邹本涛、谢春山:《旅游文化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9.余意峰、杨俭波:《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科学出版社,2011。

10.王蓉:《我国传统扶贫模式的缺陷与可持续扶贫战略》,《农村经济》2001年第2期。

11.赵昌文等:《贫困地区扶贫模式:比较与选择》,《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第6期。

12.张新伟:《市场化与反贫困路径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3.任福耀等:《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3。

14.谭贤楚:《“输血”与“造血”的协同——中国农村扶贫模式的演进趋势》,《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赵亚奎:《“贫困陷阱的生成机制:一个文献综述”》,《东岳论丛》2009年5月。

2. Murphy,K.,A.Shleifer,R . Vishny,1989,“Income Distribution,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4.

3.中共驻马店市委:《关于推进“三区两县一体化”建设的意见》,2009。

4.驻马店各区县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5.驻马店各区县融资平台情况汇报材料。

6.驻马店官方网站,http://www.zhumadian.gov.cn。

7.驻马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安排》,2010。

8.驻马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2010。

9.驻马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汇报》,2011。

10.驻马店市政府:《“三区两县”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9~2020年)》,2009。

11.《2008年驻马店市财政科研获奖课题集》。

12.《河南省统计年鉴(2009)》。

13.《江苏省统计年鉴(2009)》。

14.《驻马店财政年鉴(2009)》。

15.《驻马店市财政志(1995~2005)》。

16.《驻马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7.《驻马店统计年鉴(2009)》。

1.王关区:《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内蒙古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潘建伟、张丰兰、奥嫩:《建立中国牧区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45期。

3.图雅:《牧区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北方经济》2011年第15期。

4.潘建伟、张丰兰:《建国以来中国牧区发展观的演变与反思》,《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7期。

1.厉以宁:《走向城乡一体化:建国60年城乡体制变革的小结》,《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赵曼:《城乡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养老保险卷》,人民出版社,2011。

4.穆怀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含义》,《经济学文摘》1999年第4期。

5.郭佩:《济源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民社会养老》,人民网河南视窗,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008/05/26/294081.html,2008-05-26。

6.李俊利:《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9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7号)。

3.李昌平:《土地流转:过去、现在和将来》,2010年2月19日《光明日报》。

4.伍新木:《再好的东西不流动,也没有价值》,2010年1月26日《长江商报》。

5.贺雪峰:《我很不支持大规模的激进的土地流转》,2010年1月13日《长江商报》。

1.陈鸿桥:《资本市场带来的社会经济八大变化》,《银行家》2011年第2期。

2.惠宁、熊正潭:《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基于198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郑群峰:《城乡投资差异视角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2期。

4.韩立明:《推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求是》2010年第14期。

1.厉以宁:《厉以宁经济文选》,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

2.厉以宁:《厉以宁北京大学演讲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陈承明、施振平:《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4.徐同文:《城乡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5.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颜公平:《对1984年以前社队企业发展的历史考察与反思》,《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14卷第2期。

7.姜法芹:《乡镇企业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浅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8.梁世夫:《乡镇企业为何远离农村、农业、农民》,《调研世界》2002年第9期。

9.杜香:《我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及启示》,《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5卷第3期。

10.《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11.完世伟:《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考察及思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鄢毅平:《美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我国的启示》,《集体经济》2011年5月。

13.袁金旺、董雪:《韩国和日本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经验及启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

14.王永作:《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经济问题》2000年第11期。

15.段成荣、杨可:《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8年第32卷第3期。

16.杜俊洁、李思贤、罗俊来:《关于中西部地区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探讨——以重庆合川区为例》,《吉林农业》2010年第8期。

17.普德法:《企业外迁引发深圳忧虑》,2007年11月13日《南方都市报》。

18.厉以宁:《成都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第15期。

19.王屹、唐真龙:《借城乡统筹契机 重庆农村金融率先破题》,2009年12月22日《上海证券报》。

20.《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全面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36号。

21.曹亚、陈浩:《返乡农民工就业安置态势评估》,《改革》2009年第8期。

22.厉以宁:《论城乡一体化》,《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第10期。

23.方烨:《确定农民土地权利,促进土地流转》,2011年10月31日《经济观察报》。

24. Demirguc-Kunt,Asli and Levine,Ross, “Financial Structures Across Countries:Stylized Fact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143,Washington,D.C.,1999.

1.孙艳香:《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探析》,《医院管理论坛》2010年第1期。

2.胡笑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服务体系探析》,《卫生软科学》2009年第2期。

3.张瑶:《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急救设备供应中心信息化的研究》,《医学与社会》2009年第5期。

4.孙艳香:《对我国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年第9期。

5.程志舫、王广平:《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第13期。

6.郑西川、胡彬、吴允真、胡顺东:《国际医学影像共享案例与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探讨》,《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年第3期。

7.高昭昇、李泉:《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究》,《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年第3期。

1. Armendáriz,B.,Morduch,J.,2010,The Economics of Microfinance,Cambridge:MIT Press.

2. Berger et al.,1998,“The Effects of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Small Business Lending”,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0.

3. Berger,A.,Udell,G. A.,2006,“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30.

4. Malhotra,M.,et al.,2006,Expanding Access to Finance:Good Practices and Policies for Micro,Small,Medium Enterprise,World Bank,Washington,D.C.

5.董欲晓、明了:《村镇银行规划重来》,《财经》2011年第19期。

6.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7.曾刚:《农村金融改革应兼顾供求》,《财经》2011年第19期。

1. Blunch,Niels-Hugo,Canagarajah,S. & Raju,D. (2001),“The Informal Sector Revisited:A Synthesis across Space and Time”,In H. D. N. Social Protection Unit,The World Bank (Ed.),Vol. 0119.

2. Canagarajah,Sudharshan & Sethurman,S. V. (2001),“Social Protection and the Informal Secto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In H. D. N. Social Protection Unit,The World Bank,Vol. 0130.

3. Das & Bordia,M. (2003),“The Other Side of Self-Employment:Household Enterprises in India”,In H. D. N. Social Protection Unit,The World Bank (Ed.),Vol. 0318.

4. ILO (2002),“Women and Men in the Informal Economy:A Statistical Picture”,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5. ILO (2010),“Employment for Social Justice and a Fair Globalization:Overview of ILO Programmes”.

6. Yap (1977),“The Attraction of Cities:A Review of the Migration Literatur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4.

7.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8.韩长赋:《中国农民工的发展与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法律出版社,2010。

10.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约翰逊:《制度与政策对农村人口增长的效果:对中国的启示》,芝加哥大学农业经济研究办公室,1993。

1.庄晓光:《传播与文化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陆扬:《文化研究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李秀辉:《基于知识的企业内外向国际化分析:以浙江万向集团为例》,《时代商贸》2008年第6期。

2.肖文、陈益君:《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及模式选择》,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杨瑛:《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成长动因研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2期。

4.郑克斌:《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动机:基于万向集团的案例研究》,《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年第8期。

5.赵振华:《党政领导干部关注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深度解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6. Bloodgood,J. M.,Sapienza,H. J. & Almeida,J. G. (1996),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New High-Potential U.S. Ventures:Antecedents and Outcomes”,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 20(4).

7. Brochhaus,R . H . (1980),“Risk Taking Propensity of Entrepreneu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3(3).

8. Buckley,P. J.,& Ghauri,P. N. (1999),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 London:Thomson Business Press.

9. Buckley,P. J.,Clegg,L. J.,Cross,A. R.,Liu,X.,Voss,H.,Zheng,P. (2007),“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8(4).

10. Caves,R. E. (1996),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Analysi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Eisenhardt,K. M. (1991),“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The Case for R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Grant,R. M. (1987),“Multina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among British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8.

13. Liu,H. & Li,K. Q. (2002),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Emerging Chinese Multinationals:The Haier Case Study”,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6).

14. McClelland,D.C. (1976), The Achieving Society:With a New Introduction, New York:Halsted Press.

15. Penrose,E. (1959),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Rugman,A.M. (1976),“Risk Reduction by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7.

17. Vernon,R. (1966),“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0(5).

18. Yan,A.,& Gray,B. (1994),“Bargaining Power,Management Control,and Performance in United States-China Joint Venture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37(6).

19. Yin,R. K. (2009),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London:Sage.

简 介:本书从理论研究、政策实践、实际成效等方面对北京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在借鉴国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狭义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2012年北京狭义城乡一体化进程做了动态监测与评价。同时,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了北京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

作者: 张英洪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