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20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图书

Report on China Mega-city Regions Development Index in 2013

SSAPID:101-9166-2238-88
ISBN:978-7-5097-5094-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根据2007年至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各项数据,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位于第一,长三角城市群居次席,京津冀处于垫底位置。从整体上看,三大城市群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增长”过渡到“质量-内涵增长”的新阶段,从“铺摊子、扩圈子”的粗放型城市化进入“调结构布局、深度城市化”战略调整期。在横向比对分析上,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各有亮点和短板,初步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在纵向分析考察上,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中国都市化进程初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相关信息

丛书名:城市群蓝皮书
作 者: 刘士林 刘新静
编 辑:张丽丽;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前言 关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几个问题

 中国皮书网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研制团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BⅠ 总报告

  B.1 2013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

   一 总论

    1.背景与意义

     (1)我国城镇化道路的主体形态和核心机制。

     (2)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

    2.目标与特色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2)以现实问题与战略需要为主导的应用研究。

     (3)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发展经验的数据库。

    3.总体评价与单项指标

     (1)研究对象: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

     (2)指数框架: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和首位比。

     (3)2013中国城市群:总体评价与数据说明。

   二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与研究现状

    1.中外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2.国内外城市群的研究现状

   三 城市群发展指数构建与评估机制

    1.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3.理论创新与问题导向

    4.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1)城市人口指数(集聚-分散度)。

     (2)城市经济指数(规模-内涵度)。

     (3)城市生活指数(健康-病态度)。

     (4)城市文化指数(希腊化-罗马化度)。

     (5)城市首位比指数(支配-服务度)。

    5.城市群综合指数的建立与阐释

   四 2013年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及评价

    1.城市群综合指数及排名

    2.专项指数排名之一:人口指数

     (1)优质人口指数。

     (2)职业人口指数。

     (3)人口生态指数。

    3.专项指数排名之二:城市经济指数

     (1)经济增长指数。

     (2)第三产业发展指数。

     (3)可持续增长指数。

    4.专项指数排名之三:城市生活指数

     (1)生活成本指数。

     (2)生活便捷指数。

     (3)教育卫生服务指数。

    5.专项指数排名之四:城市文化指数

     (1)城市文化资本指数。

     (2)城市文化魅力指数。

     (3)城市文化创新指数。

    6.专项指数排名之五:城市群首位比指数

     (1)人口首位比。

     (2)经济首位比。

     (3)生活首位比。

     (4)文化首位比。

     (5)关于我国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总体看法。

   五 基本判断和对策建议

    1.对我国城市群发展的三项基本判断

     (1)在总体水平和发展趋势上,三大城市群发展不断优化,步入“调结构、深度化”的新阶段。

     (2)在横向比对分析上,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各有亮点和短板,初步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

     (3)在纵向分析考察上,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中国都市化进程初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4)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大城市群的排名会不断调整和变化,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有可能后来居上。

    2.我国城市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在发展模式上呈简单化和粗放型,不利于城市群的均衡和精明增长。

     (2)未形成有效的文化协调和联动机制,层级体系和一体化缺乏内生动力。

     (3)区域合作尚处于“浅表阶段”,规划“同质化”问题仍比较突出。

     (4)环境问题:“五十步”难以笑“一百步”。

    3.关于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精细规划,注重质量。

     (2)回归理性,摈弃浮华。

     (3)转变模式,精明增长。

     (4)保护环境,绿色增长。

     (5)加强合作,协同发展。

     (6)应对“罗马化”挑战,建设文化城市群。

     (7)区别对待,整体推进。

   结语

 BⅡ 热点篇

  B.2 环渤海地区风险投资发展分析报告

   一 2012年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二 环渤海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三 环渤海地区重点城市——北京市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一)北京地区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二)北京地区风险投资环境与政策

    (三)北京市重点区域——中关村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1.中关村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2.中关村风险投资发展环境与政策

   四 环渤海地区重点城市——天津市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一)天津市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二)天津市风险投资环境与政策

    (三)天津市重点区域——滨海新区风险投资发展概况

  B.3 国家区域发展规划中的文化政策问题研究

   一 区域发展规划中文化政策的分类及特点

   二 区域发展规划中文化政策的主要问题

   三 文化建设,需要从心态到实践的改革

  B.4 城市化进程中“鬼城”类型分析及治理研究

   一 “鬼城”的语义变迁及类型

    (一)灾难型“鬼城”

     1.灾害型“鬼城”

     2.战争型“鬼城”

    (二)衰落型“鬼城”

    (三)规划型“鬼城”

     1.规划超前型“鬼城”

     2.规划滞后型“鬼城”

     3.房地产型“鬼城”

   二 我国规划型“鬼城”的现状及问题

    1.土地资源浪费

    2.巨额经济损失

    3.阻碍城市良性发展

   三 规划型“鬼城”治理的探索和建议

    1.强化科学规划,预防“鬼城”出现

    2.强调因地制宜,防止规划“一刀切”

    3.重视文化传统,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4.植入新型产业,带动“鬼城”发展

 BⅢ 案例篇

  B.5 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设计产业发展研究

   一 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设计产业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分析

   二 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六大战略

    (一)西江经济带设计形态层面的战略界定

     1.宏观形态层面

     2.中观形态层面

     3.微观形态层面

    (二)西江经济带设计元素挖掘的战略导向

     1.面向民族文化传统的设计战略

     2.面向文化事业的设计战略

     3.面向文化产业的设计战略

    (三)西江经济带设计造型元素归纳选取的战略原则

    (四)西江经济带城市设计核心内容的战略原则

    (五)西江经济带城市结构设计布局的战略原则

    (六)西江经济带设计区域推进梯次联动的战略原则

   三 西江经济带民族文化设计产业品牌建立与人才培养的六大战略

    (一)打造“西江经济带优秀设计奖GDG”(Good Design of Guangxi)

     1.大赛组织

     2.大赛目的

     3.大赛范围

    (二)开展“西江经济带小微企业设计支援计划”

    (三)创立“西江经济带‘三民’(民族、民俗、民间)设计系列博物馆”

    (四)打造“西江经济带设计中心”和“西江民族设计高端产业园区”

    (五)打造“西江经济带设计名师智造计划”

    (六)创新设计及相关学科的教育、普及和社会化管理

  B.6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一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三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1.区域合作

    2.开发模式

    3.社区参与

    4.信息化

   四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建议

   五 桂西资源富集区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保障机制

  B.7 论中原城市群新城新区建设的创新机遇

   一 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城市化的深层矛盾

    (一)中原城市群建设的历程及其同中原经济区的关系

    (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深层问题及其普遍性意义

   二 中原城市群新城新区建设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河南省新城新区建设成果

    (二)文化以及发展观念上的问题

   三 新城新区建设的中国经验分析

    (一)城市发展经验的一般过程与中西方现状

    (二)中国特殊性问题的理论借用与思考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内外因素考量

   四 中原城市群的创新机遇

 BⅣ 专题篇

  B.8 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一体化研究

   一 经济区文化发展一体化的背景

    1.明确强调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一体化原则

    2.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相关文化发展参照

    3.北部湾经济区文化发展一体化的问题与契机

    4.核心是走城市群文化建设之路

   二 北部湾城市群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八项建议

    1.政府引导,明确定位,构建北部湾文化圈多元互补的文化发展格局

    2.求同存异,科学发展,营造北部湾城市群文化发展的良好竞合态势

    3.城市发展,文化整合,打造“南北钦防一小时文化圈”构想

    4.明确自身文化圈属,构建北部湾城市群整体文化形象,增强“北部湾文化圈”面向“三南”文化圈的辐射力

    5.从文化“服务生”到文化“专家”,打造北部湾高层次文化服务队伍

    6.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尽快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程

    7.点式思路,集约发力,以优势项目、品牌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大局

    8.连点成线,优势聚集,建设北部湾城市群大文化产业城市新干线

  B.9 提升西北城市群品质的主要问题*

   一 西北地区城市群的总体状况

   二 把西北城市群的生态保护问题放在首位

   三 逐步改善西北城市群的交通格局

   四 通过完善职能和产业升级,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五 西北城市群的纽带和文化建设

   六 总结:由工业城市的管理向“智慧城市”转变

  B.10 上海马陆镇文化发展主题阐释与文化产业路径

   一 国际大都市、文化大都市的双重发展主题和后世博的战略机遇

   二 以文化产业为中心、以文化产业集群为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

   三 以文化产业乡镇为城镇可持续发展主题,以“减少资源稀缺程度”为生态理念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

  B.11 附录

   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成果

    一 科研项目

    二 学术论文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指数体系,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决定着我国城镇化道路能否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院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化进程理论”和自主研发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及“中国城市群数据库”为基础,持续开展“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研究工作。从2013年开始,分年度向国内外发布。《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涉及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4个城市,指数框架设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和首位比,内在构成了一个符合世界城市群发展规律和我国城市群建设需要的科学指数框架。文化指数和首位比指数,是本指数报告最核心的创新之处。本指数报告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根据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2007~2010年的各项数据,得出三大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在三大城市群综合指数排名上,目前珠三角城市群位于第一,长三角城市群居次席,京津冀处于垫底位置。但大部分综合指数的值相对较小,反映了我国三大城市群中,目前尚没有一个在各方面都领先于其他两个,同时,各城市群在五项综合指标上各有优势和不足。三大城市群的综合指数均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三大城市群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增长”过渡到“质量-内涵增长”的新阶段,从“铺摊子、扩圈子”的粗放型城市化进入“调结构布局、深度城市化”的战略调整期。在横向比对分析上,三大城市群的发展各有亮点和短板,初步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在纵向分析考察上,三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缩小,中国都市化进程初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2002。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3。

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戈特迪那:《新城市社会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科布:《后现代公共政策——重塑宗教、文化、教育、性、阶级、种族、政治和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刘士林:《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2011》,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高小康:《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吴良镛:《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第1期。

刘士林:《都市化进程论》,《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

刘士林:《文化城市与中国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及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刘士林:《建设文化城市急需解决三大问题》,《中国文化报》2007年7月17日。

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刘士林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演》,《文汇报》2011年8月8日。

肖金成:《我国城市群的发展阶段与十大城市群的功能定位》,《改革》2009年第9期。

沈玉芳:《长三角地区城镇空间模式的结构特征及其优化和重构构想》,《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第2期。

王书玉、卞新民:《江苏省阜宁县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生态学杂志》2007年第2期。

蔡邦成、陆根法等:《江苏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第4期。

周伟、曹银贵、乔陆印:《基于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西宁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第4期。

吴琼、王如松、李宏卿:《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生态学报》2005年第8期。

曾万涛:《中国城市群联市制研究:以长株潭为例》,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周丹丹、江国成:《国务院提出42条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见》,新华社,2008年9月17日。

朱宝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证券日报》2009年1月9日。

《中国城市群发展迅速增至23个功能定位日益清晰》,《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4月4日。

肖金成、袁朱:《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五城市群可能进全球十强》,《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10月23日。

吴齐强:《国务院批复罗霄山片区发展规划》,《人民日报》2013年1月20日。

杨群:《上海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解放日报》2013年1月22日。

冯诚等:《江苏: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1月21日。

周丹丹、江国成:《国务院提出42条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意见》,新华社,2008年9月17日。

朱宝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证券日报》2009年1月9日。

黄征学:《城市群空间扩展模式及效应分析》,《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9日。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5年增长75.4%》,《南京日报》2010年12月29日。

《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新华网,2005年10月18日。

陆培法:《中国城市群融合水到渠成 经济版图正在重新绘制》,新华网,2010年10月9日。

《经济发展后遗症 长三角污染严重》,星岛环球网,2009年11月1日。

John Kromer,Fixing Broken Cit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Development Strategies,2009.

Berman,Russell,Modern Culture and Critical Theory.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89.

Featherstone,Mike and Scott Lash,eds.,Space of Culture.London:Sage,1999.

Richard Florida et al.,“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s”,Cambridge Journal of Regions,Economy and Society,2008,1(3):459-476.

Lang,R.,and Dawn Dhavale,Beyond megalopolis:Exploring America’s new“megapolitan”geography.Metropolitan Institute Census Report Series,Census Report 05:01,July.Alexandria: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2005.

《文化传媒融资将近八成》,《经济导报》2013年1月16日。

《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6月29日。

《2012年中国PE行业“冬寒十景”》,《国际商报》2012年12月28日。

《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意见正式发布》,中国创新网,2013年6月14日。

《中关村企业总收入预计将超过2.3亿万元》,千龙网,2013年6月14日。

《中关村打造科技金融创新中心VC/PE加速布局》,中金在线,2013年6月14日。

《新区鼓励融资机构落户,股权投资基金占全国2/3》,北方网,2013年6月14日。

天津股权交易所网站。

天津股权投资基金中心网站。

王一鸣主编《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周振华主编《体制创新与政策选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胡兆量:《中国区域发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一座鬼城额历史兴亡记》,译言网,2010年11月5日。

周励:《危机乍现》,《西部大开放》2012年第3期。

陆大道、叶大年等:《关于遏制冒进式城镇化和空间失控的建议》,《2008科学发展报告》,2008。

刘洋、张钊、温锋华:《如何拒绝鬼城》,《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第14期。

王珊珊、方辉:《多方资金炒作成“鬼城”推手》,《中国经营报》2010年5月31日第A9版。

赵国贺:《爱尔兰,一个被房地产拖垮的国家》,《世界博览·海外卷》,2011。

《三大著名睡城何去何从》,《中华民居》2011年第3期。

邹玲:《公共配套设施滞后 重庆北部新区成“睡城”》,《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7月10日第20版。

吴兵、王铮等:《城市生命周期及其理论模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第1期。

张倍鑫、郝洲:《叙利亚霍姆斯从“革命之都”沦为鬼城》,《环球时报》2012年5月10日第4版。

胡雅清:《不做“睡城”,河北固安探路新城模式》,《中国经营报》2011年5月2日A7版。

卢雁:《广州花都》,《东方早报》2011年3月1日第A21版。

《中国耕地面积仅约为18.26亿亩 逼近最低要求》,《南方日报》2011年2月25日。

《走进全球荒废鬼城》,新浪网,2012年3月21日。

《揭秘各地“鬼城”迷局,京津新城门面房成仓库》,《东方早报》2011年3月2日。

李保平:《鄂尔多斯:“鬼城”还是“中国鲁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年第10期。

《实拍:鄂尔多斯“鬼城”》,新华网,2010年5月10日。

邹统钎:《区域旅游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邹统钎:《遗产旅游发展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邹统钎:《旅游目的地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人均GDP3000美元意味着什么?》,《时事报告》2010年5月20日。

《关于印发〈百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百色党建网,2011年10月19日。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关键词解读》,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

刘士林:《2012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宋俊岭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马克斯·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罗伯特·M.福格尔森:《布尔乔亚的恶梦——1870~1930年的美国城市郊区》,朱歌姝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尼格尔·泰勒:《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流变》,李白玉、陈贞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工业开发先导型新城规划实践的理论分析》,新华出版社,2004。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

张冠增主编《西方城市建设史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刘士林:《城市群的全球化进程及中国经验》,《学术界》2012年第6期。

刘士林:《城市科学建构与中华民族的城市启蒙》,《学术研究》2012年第10期。

刘士林:《从大都市到城市群:中国城市化的困惑与选择》,《江海学刊》2012年第5期。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形》,严小婴译,《建筑师》1986年第24期。

刘士林:《“巨型特征”呼唤中国式城市化道路》,《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3日。

《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30年)》,《河南日报》2012年12月3日。

李玉:《中原经济区是我国城市化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11日。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11年10月7日。

陈广汉、袁持平:《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香港经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第65页。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张杰、侯彩霞:《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空间联系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2012年第2期。

郭明霞:《西北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构建兰州西宁城市圈的设想》,《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4期。

李娜、董晓峰:《西北地区都市圈现代化进程研究——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汪一鸣:《建设银川都市圈的几个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中央委员会,2012年。

陈永君:《兰白都市圈生态观光地》,《西部商报》2010年1月29日。

李瑞娟、王春辉:《做大西北交通文章》,《银川晚报》2005年7月27日。

申兵:《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关中城市群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4月23日。

殷高峰:《建设大西安要全方位创新》,《城市经济导报》2012年11月12日。

《从战略规划向功能规划转型升级 广州成首个全域功能规划城市》,《中国建设报》2012年11月16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2013年6月14日。

《“银川之肺”宝湖告急,赤裸湖床上躺满死鱼》,搜狐网,2011年3月31日。

中国城市空气:《海口最“清新”污染最重是兰州》,《金羊网—新快报》2011年12月16日。

李荣钰:《大美新疆:文化发展大区的跨越》,天山网,2012年11月7日。

刘士林:《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

刘士林:《都市化进程论》,《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

刘士林:《从当代视野看文化都市》,《文汇报》2007年9月3日。

《沪上学者座谈文化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

陈勇勤:《关注资源分配与关注减少资源稀缺程度》,《南都学刊》2010年第3期。

刘士林:《“新农村”与“城市群”的相克与相生》,《中国社会科学内刊》2008年第2期。

《马陆镇现代农业集聚区社会主义新农村》,马陆镇政府网站,2008年10月23日。

《上海统计年鉴1999》。

《上海耕地面积统计表》。

简 介:本书介绍了城市群的内涵与城市群形成机制与发育机理,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诱因、特征与机制,并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和经验做出总结,提出中国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对哈长城市群的整体概况和空间布局做出详细的介绍,通过各种发育指标判断哈长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通过构建的城市群评估体系,阐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各自的...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