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9

哈长城市群的空间演化研究图书

Research on Space of Evolution of Haerbin and Changchun City Group

SSAPID:101-0958-1825-75
ISBN:978-7-5097-779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城市群的内涵与城市群形成机制与发育机理,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诱因、特征与机制,并对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和经验做出总结,提出中国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对哈长城市群的整体概况和空间布局做出详细的介绍,通过各种发育指标判断哈长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通过构建的城市群评估体系,阐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为两省城市群整合发展提供依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高启;王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摘要

 后记

 第一章 城市群演化与整合发展理论

  第一节 城市群概念的新认识与空间特征

   一 城市群的概念

   二 城市群的主要特征

    (一)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具有动态特征

    (二)城市群具有空间网络的结构性特点

    (三)城市群具有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性特点

    (四)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第二节 城市群形成与发育机理

   一 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因素

    (一)城市群体的内聚力

    (二)城市群的辐射力

    (三)城市群内相互联系和网络功能

   二 城市群形成与发育的相关学说及评价

  第三节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诱因、特征与机制

   一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诱因

    (一)全球化

    (二)第三产业产业化和信息化

    (三)向心性和多中心性的城市区域供给机制

   二 城市群空间布局的若干特征

    (一)城市群空间布局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动态特征

    (二)城市群空间布局具有区域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性

    (三)城市群空间布局具有区域内外的连接性和开放性特点

    (四)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相互吸引集聚和扩散辐射功能

   三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机制

    (一)交通运输网络的引导机制

    (二)郊区性的空间拓展机制

   四 城市群经济效应

    (一)城市群产业集聚

    (二)城市群规模经济

  第四节 城市群整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 系统理论

   三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四 竞争优势理论

   五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六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七 区域空间发展理论

    (一)中心地理论

    (二)增长极理论

    (三)成长三角理论

    (四)区域创新理论

 第二章 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及布局

  第一节 国家城市群发展战略

   一 我国城市群发展的类型

    (一)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城市群

     1.京津冀城市群

     2.武汉城市群

     3.中原城市群

     4.长株潭城市圈

    (二)由市场主导发展的城市群

     1.珠三角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三)由核心产业辐射带动的城市群

   二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基本形态与发展目标

    (一)不断优化和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水平

    (二)培育和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

    (三)要建立和完善城市群发展的机制和体制

     1.建立城市群统筹发展机制

     2.建立完善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四)促进不同规模城市的协调发展

     1.增强首位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2.将发展重点放在中小城市上

     3.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第二节 国家城市群空间的发展布局

   一 中国城市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1.城市群的数量与规模

     2.城市群和城市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3.城市群之间的发展差异

     4.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

     5.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6.与城市群相关的区域规划的出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城市群未形成合理的圈层结构

     2.半城市化给城市群的发展带来负效应

     3.城市病、生态环境和资源性约束凸显

     4.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度有待提高

     5.部分城市群的发展定位不够理性

     6.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有待完善

   二 中国城市群发展总体特征

    (一)功能的高端化

    (二)结构的等级化

    (三)分工的合理化

    (四)城乡的一体化

    (五)交通的网络化

    (六)发展的动态化

  第三节 国家城市群发展思路和展望

   一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将城市群打造为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空间形态

    (二)将城市群打造为我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三)将城市群打造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引领者

    (四)将城市群打造成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提升的平台

   二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建立多元化、多极化的城市群空间格局

    (二)由依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向依靠创新红利转变

    (三)逐步建立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模式

    (四)逐步建立需求导向型区域规划

    (五)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

    (六)逐步形成一致的城市群共同利益和城市价值

   三 中国城市群未来发展展望

    (一)成为世界高端城市的聚集地、全球资源配置的中心

    (二)城市群空间趋于网络化、扁平化

    (三)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同步

    (四)城市价值链趋于合理,城市群战略空间多元化

    (五)逐步向智慧城市、知识城市、低碳城市、创新型城市转型

 第三章 哈长城市群空间范围与发育情况概述

  第一节 哈长城市群空间范围

   一 哈长城市群范围界定标准

    (一)法国J.Gottmann关于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

    (二)日本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

    (三)周一星、苗长虹、姚士谋等学者关于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

    (四)倪鹏飞关于城市群空间范围的识别标准

    (五)《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0)》关于城市群基本判定

   二 哈长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划定依据

    (一)广义尺度的划定依据与空间范围

     1.空间范围

     2.划定依据

     3.广义尺度的哈长城市群达标情况评价

    (二)中观尺度的空间范围

    (三)狭义尺度的界定依据与空间范围

     1.空间范围

     2.划定依据

     3.狭义尺度的哈长城市群达标情况评价

   三 哈长城市群发展定位与空间格局

    (一)发展定位

     1.具有世界影响的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

     3.东北地区智慧生态宜居城市群

    (二)空间格局

     1.广义尺度的空间格局构造

     2.中观尺度的空间格局构造

     3.狭义尺度的空间格局构造

  第二节 哈长城市群发展阶段识别

   一 地理学视角的城市群发展阶段识别

   二 经济学视角的城市群发展阶段识别

   三 哈长城市群发展阶段识别

    (一)中国城市群阶段识别标准

     1.成熟型城市群

     2.发展型城市群

     3.形成型城市群

    (二)哈长城市群的发展阶段识别

  第三节 哈长城市群发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哈长城市群概况

    (一)自然状况

    (二)区位优势

     1.哈长城市群是连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2.哈长城市群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部分

     3.哈长城市群是辐射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二 哈长城市群发展现状

    (一)经济与产业发展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

     1.土地资源

     2.环境承载力

     3.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

    (三)城镇空间结构体系

    (四)对外开放情况

   三 哈长城市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二)行政区划设置复杂

    (三)产业结构和布局滞后

    (四)市场化程度较低

    (五)协作分工程度不高

 第四章 哈长城市群发育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第一节 国内外城市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一 关于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二 关于城市群城市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三 关于城市群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第二节 哈长城市群发育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代表性原则

    (四)独立性原则

    (五)可比性原则

    (六)可操作性原则

   二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一)竞争力指标

     1.人均GDP

     2.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固定资产投资

     4.进出口总额

     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7.万人专利数

     8.R&D支出占GDP比重

     9.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二)综合承载能力指标

     1.城镇人口比重

     2.在校大学生数占总人口比重

     3.从业人员数量占比

     4.市区人均道路面积

     5.市区居民人均住宅面积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市区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

     8.城镇登记失业率

     9.千人拥有医生数

     10.文化、体育、娱乐从业人数

     11.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

    (三)生态城市建设指标

     1.万元GDP综合能耗

     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3.人均耕地面积

     4.森林覆盖率

     5.人均绿地面积

   三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第三节 哈长城市群发育情况的评价

   一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AHP模型简介

    (二)研究的对象与数据的说明

   二 指标权重的确定

    (一)指标的无量纲处理

    (二)哈长城市群发育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三 哈长城市群发育状况综合评价

 第五章 哈长城市群发育情况对比分析

  第一节 黑、吉两省城镇体系及比较

   一 黑龙江省城镇体系

    (一)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

    (二)城镇职能及发展战略

     1.城镇体系空间发展战略

     2.黑龙江省城镇发展的空间战略

    (三)职能型城市结构及发展方向

     1.城市类型

     2.城市定位

    (四)区域与城镇产业发展重点

     1.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2.产业布局调控重点

     3.三大经济区产业调控重点

   二 吉林省城镇体系

    (一)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

    (二)城市职能结构及发展战略

    (三)职能型城市结构及发展方向

    (四)区域与城镇产业发展重点

     1.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2.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3.打造国内重要的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三 黑、吉两省比较

    (一)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吉林省

    (二)黑龙江产业结构演进趋缓

    (三)黑、吉两省重工业比重依然过高

    (四)黑、吉两省高技术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节 黑、吉两省城市群及比较

   一 黑龙江省城市群

    (一)哈尔滨城市群

    (二)黑龙江省南部城市群

     1.牡丹江城市亚群

     2.齐齐哈尔城市亚群

    (三)黑龙江省东部城市群

     1.佳木斯亚城市群

     2.伊春亚城市群

   二 吉林省城市群

    (一)吉林省中部城市群

     1.范围及空间形态

     2.人口及城镇化率

     3.经济发展

     4.主导产业

    (二)图们江城市群

     1.范围及空间形态

     2.人口及城镇化率

     3.经济发展

     4.主导产业

    (三)环长白山城市群

     1.范围及空间形态

     2.人口、城镇化率及经济发展

     3.主导产业

    (四)西部城市群

     1.范围及空间形态

     2.人口、城镇化率及经济发展

     3.主导产业

    (五)东南部城市群

     1.范围及空间形态

     2.人口、城镇化率及经济发展

     3.主导产业

   三 哈、长城市群间的比较

    (一)经济地位比较突出

    (二)产业结构趋同

  第三节 哈、长两市比较

   一 哈尔滨市概况

    (一)经济总量

    (二)人口与生活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产业基础

     1.装备制造业

     2.食品工业

     3.医药工业

     4.化工工业

    (五)城镇体系格局

   二 长春市概况

    (一)经济总量

    (二)人口与生活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四)产业基础

     1.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2.建设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

     3.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

     4.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五)城镇体系格局

   三 哈、长两市比较

    (一)哈、长两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处于下游

    (二)哈尔滨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长春

    (三)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长春较快

    (四)第三产业增加值哈尔滨高于长春

    (五)哈尔滨主要居民生活指数低于长春

 第六章 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路径

  第一节 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一 整合发展的意义

    (一)哈长城市群具备的优势

    (二)带动黑吉两省快速发展

    (三)城市对接提升两地发展

   二 整合发展的主要目标

   三 整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竞争力整合

    (二)产业整合

    (三)城市体系整合

    (四)空间整合

    (五)城乡生态环境整合

  第二节 哈长城市群竞争力整合

   一 城市竞争力整合发展的重要性

   二 城市竞争力整合发展的策略

    (一)提升哈长两市的综合竞争力

    (二)组建发挥竞争优势的城镇联合体

    (三)以优化产业结构整合城市群经济竞争力

   三 整合城市竞争力资源

    (一)加强基础设施对城市竞争力的支撑

    (二)加快对外开放,吸纳城市竞争力资源

  第三节 哈长城市群产业整合发展

   一 产业整合发展的可行性

   二 产业地域系统的整合

    (一)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业

    (二)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

    (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四)医药制造业

    (五)其他现代制造业

   三 地域间产业体系整合

    1.哈高新区鼓励发展的四大产业方向

    2.长春高新区六大产业发展方向

  第四节 哈长城市群空间整合发展

   一 空间整合的模式

    (一)双核驱动模式

    (二)“中心—外围”模式

    (三)“点—轴”模式

     1.“点—轴”开发模式

     2.“点—轴”模式的适用性

     3.“点—轴”换式模式特征

   二 大都市城市圈空间整合方略

    (一)打造长春大都市城市圈

    (二)打造哈尔滨大都市圈

   三 空间整合的机制

    (一)建立哈长城市群空间整合科学机制的必要性

    (二)机制的构成

    (三)机制的内在联系

  第五节 哈长城市群城乡生态环境整合

   一 城乡生态环境整合的必要性

   二 城乡生态产业整合发展方向

    (一)彻底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

    (二)鼓励发展环保产业

    (三)推动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

     1.哈尔滨积极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提高区域工业内在素质

     2.长春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

   三 城乡生态服务业整合发展方向

    (一)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二)倡导城市绿色消费

 第七章 构建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的支撑平台

  第一节 构建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支撑平台的基础

   一 支撑平台建立的必要性

   二 支撑平台建立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整合区域协调机制

   一 基本原则

   二 基本任务

    (一)建立权威的协调机构和统一有效、制度化的协调机制

    (二)加快统一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以产业主体功能区为依托,构建统一投资机制

    (四)整合发展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 协调机制的整合

    (一)建立协调机构

    (二)整合产业政策

    (三)整合对外开放体制

  第三节 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一 基本原则

    (一)城市群整合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原则

    (二)协调是城市群基础设施整合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多赢原则是城市群基础设施整合的另一个原则

   二 基本任务

    (一)快速交通网

    (二)现代物流网

    (三)高速信息网

   三 基本措施

    (一)基础设施整合要纳入城市群内部协调的范畴

    (二)组织基础设施整合的参与主体

    (三)保障基础设施整合参与主体的权益

  第四节 整合土地资源综合利用

   一 必要性

   二 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三 工程建设

    (一)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工程

    (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

    (三)土地资源调查、检测与评价工程

 编委会

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在中国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这就是城市群的兴起。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本书既是一部立足国家空间发展战略构建哈长城市群的著作,又是一部以跨区域整合的视角考察哈长城市群的著作,还是一部能够为新兴城市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著作。本书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重点介绍了城市群的内涵与城市群形成机制与发育机理,分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的诱因、特征与机制,对国外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和经验做出总结。第二章着重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群的空间特征及其格局变化,提出中国城市群的战略目标、思路与展望。第二部分是专题研究,是本书的重点,包括第三章到第七章。第三章对哈长城市群的整体概况和空间布局做出详细的介绍,通过各种发育指标判断哈长城市群所处的发展阶段;第四章构建一个评估城市群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进行阐述,将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进行界定,构建一个包含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的城市群评估体系;第五章是数据分析部分,将城市群按省份分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牧绥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两个部分,利用评估城市群发展指标体系,对城市人口指标、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城市生活质量指标和城市文化生活指标四个部分进行对比,阐述两省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为两省城市群整合发展提供依据;第六章主要从城市布局、产业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角度,对哈长城市群对比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第七章是对哈长城市群整合发展需要的支撑平台进行了归纳,提出要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统筹和健全监测评估体制等对策建议。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鲍振东:《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宾建成:《新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与对策》,《亚太经济》2013年第1期。

陈佳贵、黄群慧:《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与特征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6期。

陈建军:《实施以振兴制造业为导向的转型升级战略》,《今日浙江》2012年第3期。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傅允生:《产业转移、劳动力回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学术月刊》2013年第3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

姜莹、陈国宏:《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研究》,《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刘海滨:《资源基础型城市群时空演变规律及动力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刘士林:《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刘艳:《中国现代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

刘玉:《中国经济地理:变化中的区域格局》,首都经济大学出版社,2008。

罗士喜:《城市群发展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马永红:《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对策》,《商业经济》2007年第1期。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8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裴志扬:《城市群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

任泽平:《未来十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展望》,《发展研究》2013年第6期。

王发曾:《中原城市群整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

王天伟:《现代制造业发展趋势》,《天津经济》2013年第3期。

魏后凯、吴利学:《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特征》,《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3期。

姚士谋:《中国城市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2010)》,科学出版社,2011。

约翰·科迪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张晓艳:《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潮》,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张学良:《201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城市群的崛起与协调发展》,人民出版社,2013。

朱京海:《城市·规划·哲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