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6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259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图书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re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SAPID:101-8706-3909-37
ISBN:978-7-5097-0580-3
DOI:
ISSN:

[内容简介] 面对中国和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和新的机制,不断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本书通过对当代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分析、借鉴、吸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作 者: 苏振芳
编 辑:李响;王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相关链接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比较研究中创新

 编后记

 第一章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概述

  第一节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对象、特点和模式

   一 比较研究与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

   三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特点

    1.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一种跨国度、跨文化的研究

    2.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方法是以横向比较为主,纵横相互交叉为辅

    3.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所遵循的原则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4.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可比性

   四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体系和模式

    1.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体系

    2.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模式

  第二节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作用、原则和方法

   一 比较法在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1.借助于比较方法,可以初步整理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材料

    2.运用比较方法,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

   二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

    1.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借鉴一切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和方法

    2.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要通过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比较,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

    3.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要通过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比较,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共同规律

   三 当前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

    1.质的比较与量的比较

    2.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

    3.现象比较和本质比较

    4.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

  第三节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 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比较研究

    (一)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许多形式上相同、内容上相通的地方

     1.“都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2.“神学政治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是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一个相同内容”*

     3.“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中,都包含有从国外吸收过来的成分”*

    (二)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不同,因此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尽管有形式上相同、内容上相通的地方,但主要表现为存在着巨大的乃至本质性的差异

     1.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继承方式不同

     2.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同

     3.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在不同时期其服务对象也有着本质的不同

   三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

    (一)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的设定上“都具有政治指向性”*

    (二)各国在把“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和为国家、社会献身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上是一致的

    (三)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都具有层次性

     1.都认为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差异性体现在阶级性、政治性上

     2.认为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政治属性的表征程度不同

     3.提出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具体内容的组合方式上有所不同

     4.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设定的依据不同

     5.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反映的文化历史和民族传统不同

   四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一)许多学者都认为虽然各国的政治制度不同,但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框架结构乃至某些具体内容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1.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体现出继承性

     2.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具有现实性

     3.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二)在承认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似处的同时,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会有很大差别,甚至有截然相反、截然对立的方面

     1.各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明显的阶级性差别

     2.各国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上存在根本立场、方法上的差别

     3.中国的集体主义教育与以日本为代表的集团主义教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五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

    (一)都肯定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存在着共性

     1.崇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育法,提供教育对象适当的实践空间

     2.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能

     3.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认为各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存在着差别

     2.欧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宗教手段被运用得较多

   六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比较研究

    (一)认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本质和运行规律,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1.“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对照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考察,看其是否达到或在何等程度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既要看人们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状况,又要看在这方面的行为表现”*

     3.“把思想政治方面和业务方面综合起来加以考察,进行全面的分析”*

    (二)认为由于各国制度不同、国情各异,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上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估的标准上

 第二章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美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美国国情简介

   二 美国经济发展概况

   三 美国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古典宗教德育阶段(1890年前)*

   二 现代经验型德育阶段

   三 当代科学化德育阶段*

  第三节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公民教育

    2.历史教育

    3.经济教育

    4.法制教育

    5.宗教教育

    6.性教育*

    7.生活教育*

   三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一)社会教育

     1.宗教

     2.政党与政治活动

     3.大众传播媒介

     4.社区与社团

     5.家庭

    (二)学校教育

     1.课程设置

     2.课外活动

     3.校园文化

     4.咨询机构

     5.教师示范

   四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注重道德教育的广泛性与间接性

    2.注重道德教育的主导性(阶级性)与社会适应性

    3.注重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与服务性(指导性)

    4.注重道德教育的学术性与操作性

  第四节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美国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严格的措施,美国校园成为“战争地带”

    2.强调个体和自主,更加纵容部分学生的恶劣行径

    3.不究小节的教育方法恶化学校的纪律

    4.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存在问题

   二 对我国的启示

    1.道德教育工作既要始终如一,又要更新理念

    2.扩展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加强德育实践模式的探讨

    3.积极探求道德发展的规律性,加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模式研究

    4.加强道德教育者队伍的建设,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章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英国自然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状况

   二 英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宗教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1870年以前)

   二 宗教及世俗思想政治教育相妥协的阶段(1870~1944年)

   三 世俗化改革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第三节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三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通过宗教实施

     1.开设宗教课

     2.集体礼拜活动

    (二)通过课程实施*

     1.个人、社会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

     2.公民教育的实施

     3.其他课程教育

    (三)通过社会活动实施

   四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和渗透相结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综合化、网络化和实践化

    (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严格的管理机制

     1.通过督导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通过制定校规,硬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节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宗教性受到冲击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体罚现象普遍存在

    (三)英国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师供给出现危机

    (四)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待提高

   二 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本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相协调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具有完善的内容体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有层次性,并把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情景化、自主化的教育过程中

    (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要艺术化和技巧化

    (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原则,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

    (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大德育”理念

    (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八)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具有“中国根”意识的中国人

    (九)德育教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第四章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法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自然因素与人口状况

   二 经济发展状况

   三 社会发展状况

    1.国家把教育作为第一战略重点优先发展

    2.重视发展高等专科技术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3.中小学生学习负担不重

  第二节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1881年《费里法案》颁布前,以宗教教育为主的德育

   二 1882~1960年,以强调公民义务为主的德育

   三 20世纪60年代后,强调民主权利和公民义务责任相结合的德育

  第三节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注重现实需要,分阶段、层次分明地设置教育内容

    2.注重人权教育和培养公民责任感

    3.形式丰富、内容生动的感性教育

  第四节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社会政治组织的低信任度,青年群体分化显著和公民责任心不同程度的弱化

    2.移民和同化教育模式的负面影响

   二 法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注重现实需要,设置与学生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道德教育内容

    2.结合实际,让孩子走出象牙塔,接触真实的政治和社会

    3.应努力形成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成长体系

 第五章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德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地理环境与人口状况

   二 经济发展状况

   三 社会发展状况

    1.德国简史

    2.政治概况

    3.独特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4.20世纪的教育特点

  第二节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二 中期思想政治教育

    1.文艺复兴时期的信仰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宗教式”道德教育

    2.启蒙运动时期的泛爱主义与理性道德教育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

    1.资本主义前期的世俗化家庭、学校模式道德教育的初步形成

    2.帝国时期的民族主义教育

    3.魏玛时期的公民教育、文化教育

    4.纳粹德国时期的种族主义、政治教化教育

    5.二战后恢复注重品格、崇尚自由和责任的道德教育

  第三节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德育目标具有鲜明的宗教特色和个人主义色彩

    2.强调个性的发展

    3.崇尚社会公平和利他价值

  第四节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在教育中如何对待纳粹统治的历史

    2.东西德统一后,如何整合形成新的价值观

    3.新纳粹主义抬头

   二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确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观

    2.在和谐社会进程中应注重善良教育

    3.应注重培养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

 第六章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荷兰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荷兰国情简介*

    (一)荷兰概况

    (二)荷兰发展简史

   二 荷兰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第二节 荷兰教育的发展状况

   一 荷兰的教育体系

    1.初级教育

    2.中级教育

    3.高等教育

   二 荷兰教育的特点

    1.高等教育依导向不同分为两类: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

    2.实行“宽进严出”的办学制度

    3.普遍实行学分制

    4.教学过程注重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践行自由的办学模式

    6.实用性的课程内容

    7.严格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8.上乘的质量和鲜明的国际化特点

   三 荷兰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

    1.民族品格的塑造与民族精神的传承

    2.公民教育*

    3.道德伦理价值观教育

    4.性与生殖健康和权利教育*

   二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开明、多元、自由的观念与资产阶级政治价值体系一元性的统一

    2.务实、开放、宽容的教育环境*

    3.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

    4.通过多部门合作,注重潜在的影响方式,且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5.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模式人性化

  第四节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荷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对我国的启示

    1.在德育理念上,避免强制灌输

    2.在德育师资上,培训教师既要学会民主、学会包容差异,又要教会选择、教会反思

    3.在德育方法上,寻求多样化,增强有效性

    4.在德育内容上,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

 第七章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瑞士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自然因素与人口状况

   二 经济发展状况

   三 社会发展状况

    1.联邦法律下依法办学的教育制度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视同仁

    3.优良的职业教育是瑞士教育的重要特点

    4.发展人的终身教育是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5.道德教育、学习做人是瑞士教育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从宗教教育到以法为基础的道德自律教育

   二 裴斯泰洛齐的道德教育观

   三 皮亚杰的道德教育观

    1.集体活动和自治管理是最符合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道德教育方法

    2.发挥成人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保持自身传统和风格

    2.注重培养民族精神和民主自治能力

    3.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他各科的教学中

  第四节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2.跨文化和排除差异模式的负面影响

   二 瑞士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重新认识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内涵,准确定位学校的道德教育功能

    2.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保持自身的特色与风格

    3.应逐步调整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以提高其实效性

 第八章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 俄罗斯基本国情简介

   二 俄罗斯社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1.转型中的失业问题

    2.转型中的贫困问题

  第二节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十月革命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苏联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1917~1925年的苏联学校德育

    (二)1925~1936年的苏联学校德育

    (三)1936~1953年的苏联学校德育

    (四)1953~1985年的苏联学校德育

    (五)1985~1991年的苏联学校教育

   三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新时期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1.《1999~2001年俄罗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纲要》对目标、任务的规定

    2.《2002~2004年俄罗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纲要的基本方针和实施计划》对目标、任务的规定

   二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宗教信仰发挥重要作用

    2.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与良好的传统民族行为习惯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节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道德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学校德育应注重学校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

    3.注重家庭与学校的配合作用

 第九章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 印度基本国情简介

   二 印度经济改革模式的探索

    (一)印度传统经济的发展特点及弊端

     1.封闭的内向型发展战略

     2.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弊端

     3.经济调整的不彻底和制度障碍

    (二)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的新特点

    (三)内需式增长

   三 印度社会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泰戈尔的道德教育思想

   二 甘地的道德教育思想

  第三节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三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民族离心倾向挑战民族凝聚力

    2.毒品交易拷问道德良知

   二 印度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重视隐性课程,德育蕴涵深厚的文化传统

    2.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第十章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一 日本国情简介

   二 日本经济发展的情况概述

    1.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时期

    2.战后经济复兴时期

    3.20世纪末经济缓慢发展时期

  第二节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明治维新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明治维新至二战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 二战后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

    2.实行全面主义的德育方针

    3.强调民族精神与传统道德观念相结合

  第四节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军国主义阴魂不散

    2.大众媒体的冲击

   二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注重对道德基本理论的研究

    2.德育评价标准的全面性

    3.定期进行宏观调整,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第十一章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韩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韩国国情简介*

   二 韩国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三 韩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韩国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韩国二战后的思想政治教育

    1.政治德育时期(1945~1954)

    2.学科知识中心时期(1954~1978)

    3.全人教育的新德育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第三节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民族意识教育

    2.政治制度教育

    3.道德伦理教育

   三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制度化的正规教育

    2.非制度化的正规教育

    3.非正规教育

   四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全民注重道德教育,多渠道齐抓共管以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2.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突出民族性,注重民族精神的培育

    3.针对人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想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注重德育课程与内容的系统性

  第四节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充分发育的公民意识,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根本方向的变革

    2.道德知识化倾向较严重,德育缺乏科学化,面临时代的挑战

    3.教师品质和经验出现一些问题,对道德教育造成较大影响

   二 韩国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融传统文化于德育之中,致力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

    2.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多元文化中既坚持主导价值,又倡导和谐共生*

    3.强化德育的科学研究,遵循道德教育规律,推进道德教育改革

    4.培育优秀的德育师资,改进德育评估方式

 第十二章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新加坡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新加坡的国民经济情况

   二 新加坡的文化发展情况

   三 新加坡的教育发展情况

    1.小学教育

    2.中学教育

    3.初级学院/高中

    4.理工学院

    5.大学教育

  第二节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经历的三个阶段

   二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色

    1.历史文化之根源

    2.拯救文化认同危机之需要

    3.文化反思与选择之结果

  第三节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一)东方价值观——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共同价值观

    (三)家庭价值观

    (四)宗教道德教育

   二 新加坡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1.法制健全,为网络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2.加大投入,建立网络过滤机制

    3.加强传统道德教育,促进“慎独”精神在网络中延伸

    4.学生上网实行账号管理,保证监控的有效性

    5.资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

   三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文化传递法

     2.设身处地考虑法

     3.价值澄清法

     4.道德认知发展法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开设道德教育课程

     2.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3.丰富的课外辅导活动

     4.规范的社区服务活动

     5.立体性的德育网络

  第四节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新加坡道德教育的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特点

    2.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

    3.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4.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二 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1.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塑造全体公民的共同理想信念

    2.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新审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的重大价值

    3.致力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优化,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4.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第十三章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新西兰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新西兰的国民经济概况

   二 新西兰的文化发展概况

   三 新西兰的教育发展概况

    1.早期教育

    2.小学教育

    3.中学

    4.特殊学校

    5.语言学校

    6.大学和学院

    7.教师培训制度

  第二节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1907年新西兰宣布独立以后,就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新西兰学校道德教育的世俗化

   三 对现行课程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回顾

  第三节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一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宗教教育的课程设置

    2.毛利人的价值观教育

    3.和平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二 颇有特色的青少年“性和生殖健康”教育

    1.正视现实,启动青少年性/生殖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2.以人为本,推动正面分类、适度的大众教育,任务紧迫

    3.防患于未然,把性和生殖健康教育纳入法律,非常必要

   三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学校是新西兰德育的主要机构

    2.家庭对学生社会化过程具有深远的影响

    3.教会对学生品德发展仍有一定的作用

    4.大众传媒、文化作品以及社会教育中心等对青少年品德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第四节 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明确的教育目标体现人之本性

   二 完善的入学体系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公平性

   三 家长协作制体现教育的社会性

   四 校长负责制体现了办学的法制性

   五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合理性

 第十四章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马来西亚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马来西亚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口状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人口概况

   二 马来西亚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19世纪前以宗教教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二 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殖民统治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三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第三节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内容*

    (一)学校德育课的设置与课时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或价值观

    (三)学校德育教材

   三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

    2.宗教教育

    3.校会或周会

    4.课外活动

    5.学生心理辅导

    6.反吸毒教育

   四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和强化学校德育

    (二)注重价值观教育,实施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合作

    (四)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意识

    (五)利用宗教教育

  第四节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体化策略与多元价值观之间的矛盾*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现代化进程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

   二 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重视传统道德与价值观念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三)根据国情实施不同的学校德育,注重德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统一和谐

    (四)在学校德育过程中注重政府行为

    (五)积极开展系统的德育研究

    (六)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第十五章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泰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泰国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口状况

    (一)泰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二)人口状况

   二 泰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19世纪以前的宗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二 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东西合璧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三 20世纪中叶至今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阶段

  第三节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一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遵守时间和履行义务

    2.正直、诚实

    3.懂得罪孽的可怕和羞耻

    4.交朋友

    5.端庄、谦恭

    6.慈悲

    7.宽大、慷慨

    8.努力

    9.勇敢

    10.节约

    11.团结

    12.运动精神

    13.爱护公共利益

    14.祸因及回避

   三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课堂教学

    2.进行宗教教育

    3.课外活动

    4.礼貌教育和童子军活动

    5.尊师教育

    6.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革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提倡“和为善”的思想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民族文化传统教育

    (六)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锻炼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

  第四节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中存在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忠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格教师数量有限

   二 泰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把培养民族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制定适合国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建构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四)注重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五)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

    (六)树立个性化德育理念

 第十六章 澳大利亚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澳大利亚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一 澳大利亚的国民经济概况

   二 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概况

   三 澳大利亚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 澳大利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二 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1.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政府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2.各州对德育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都作出规定

    3.学校为学生开设的许多课程,也渗透着价值观教育内容

   三 实施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宗教

    2.课程

    3.课外活动

    4.校园生活及校风教育

    5.家庭及社区大众媒介

  第三节 澳大利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澳大利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1.具有完整的计划性

    2.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3.政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手段丰富多彩

   二 澳大利亚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他方式的配合

    2.设立目标体系,分层次逐渐推进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道德认知力

    4.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

 文库编委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网站

面对中国和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继承和发挥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和新的机制,不断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本书通过对当代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分析、借鉴、吸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丁元竹:《综合国力的社会和文化内涵——美国构筑社会安全网的经验》,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706/19420.html.

郑文:《当代美国教育问题透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2006年3月2日第3版《人民日报》。

〔美〕A.威尔森:《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湘学译、周绍珩校,《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Moral Education,http://www.forerunner.com/fore-runner/X0108-Moral-education.html.

Chicago Board of Education,1998.

王兆璟、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72。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黄育馥:《国外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周菊芳:《浅谈当代美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姚云云、刘金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分析》,《继续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987年1月30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唐汉卫:《20世纪美国道德教育的内在张力》,《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付兵儿:《美国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及启示》,《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张益群编译《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1期。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戈登·伍德:《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邓洁琼:《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理论观察》2003年第1期。

黄紫华、粟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启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6期。

刘和忠:《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其评价》,《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朗曼出版公司,1986。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英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景志明、宋春宏:《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朱永康:《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卓挺亚、张亿均、李汪洋:《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南海出版公司,2003。

储宏启:《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祝怀新:《英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王兆璟、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庄兆声:《马来西亚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王兆璟、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刘琳:《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前沿》2006年第4期。

张鸿燕:《英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育探索》2007年第2期。

严正辉:《当代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余斐:《论渗透式生活化的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兼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第7期。

高峰:《公民教育在英国》,《上海教育》(下)2004年第12期。

唐霞:《浅析国际视野下的英国中小学民主公民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李诚成、杨华:《从英国学校德育看大学生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北京教育》2004年第2期。

钟青林、赵癸萍、白冰:《英国学校德育综述》,《科教文汇》2007年第3期。

张西方:《英国中小学德育建设经验及其启示》,《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5期。

吕华:《海外小学生德育随想》,《山东教育》2000年第31期。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美〕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刘春琼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原青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诀:英国公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澳〕诺斯:《商业制胜之英国》,高玉芳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顾明远、梁忠义:《法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瞿葆奎:《法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郑园园:《法国:移民问题的反思》,2002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刘芳:《法国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红旗》2004年第19期。

崔景明:《西方学校德育的发展与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费学勤:《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4期。

毓民:《法国、德国政治和价值观教育情况概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3期。

张铁勇:《发达国家公民道德教育的几点经验与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蒋胜:《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知网。

程晓峰:《中外公民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知网。

刁文:《骚乱暴露法国教育软肋》,2005年11月23日《现代教育报》。

孙林、许振红、赵林:《关于中西方高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吴建民:《现代法国社会的价值观》,2001年12月24日《学习时报》。

李其龙:《德国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瞿葆奎:《联邦德国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德〕克里斯托弗·福尔:《1945年以来的德国教育:概览与问题》,肖辉英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李伯杰:《德国文化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汪宗田、傅安洲:《德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述评》,《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第1期。

李辉:《试论德国现代宗教教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知网。

施红英:《德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启示》,中国知网。

蒋胜:《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比较研究》,中国知网。

程晓峰:《中外公民教育比较研究》,中国知网。

汪宗田、傅安洲:《中德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异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4期。

李辉:《试论德国现代宗教教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知网。

朱建国:《让人敬畏的德国教育,观察与思考》,2006年9月16日。

杨泽宇:《国外大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及启示》,《云南高教研究》1999年第4期。

毓民:《法国、德国政治和价值观教育情况概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3期。

张铁勇:《发达国家公民道德教育的几点经验与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胡劲松:《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戴光辉:《德国教育一瞥》,中国职业教育网。

孙越隆:《德国学校宗教教育手段初探》,《理论与当代》2004年第5期。

傅安洲、彭涛、阮一帆:《德国政治教育概念辨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zoldr/720806.htm,外交部网站 2004年12月。

http://www.55www.com/dili/guojia/holand.htm,世界各国概况2006-9-13。

孟祥林:《荷兰的教育体系与特点》,《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2期。

周航:《荷兰的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3期。

张相锋:《荷兰中小学教育发展简述》,《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2期。

许刚、刘炳春、王蕾:《荷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分析与借鉴》,《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第6期。

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第3期。

刘慧侠:《荷兰高等教育体系及特征》,《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第4期。

严芳:《荷兰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新机制探析》,《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1期。

魏春洋、陈凤:《多元、开放、自由的荷兰教育》,《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4期。

邱竞竞:《橙色诱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台啸天:《荷兰:一个讲规则的地方》,2004年10月22日《知识报》。

王玉琼:《荷兰关于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2期。

杜刚、冯照祥:《对荷兰实施安乐死法的伦理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丁晓军:《荷兰安乐死合法化的启示》,《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高新建、金小平、赵传利、王海峰:《荷兰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项目的启发》,《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

张艳莉、王雅文:《荷兰农民教育经验对我国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启示》,《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马迎华、廖文科:《英国和荷兰预防性病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第1期。

杨毛毛:《荷兰老师的“性格”教育》,http://www.jlsina.com 2006-12-06。

http://www.nu.nl/news/1316467/10/Tieners_kiezen_vaker_voor_abortus.html.

雷声:《德荷法三国政治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概况及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3期。

王一方等:《医学:走向多元关怀》,《新华文摘》1998年第12期。

范又:《话说医疗责任保险》,《新华月报》2003年第3期。

刘涛、易红:《是谁制造了医患紧张?——衡阳“5·11”医生受辱案反思》,2002年6月11日《新华每日电讯》。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端木美:《瑞士文化与现代化》,辽海出版社,1999。

张东娇:《瑞士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张铁勇:《发达国家公民道德教育的几点经验与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期。

蒋一之:《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李怡:《“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启示》,《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费学勤:《国外道德教育实效性研究探微》,《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年第4期。

崔景明:《西方学校德育的发展与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汪佳妍:《瑞士的道德教育》,《未来导报》2005年第1期。

冯益谦主编《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景志明、宋春宏主编《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之苏俄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周尚文:《“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社会转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4期。

宋德星、许智琴:《大俄罗斯主义思想体系及其当代政治表现》,《太平洋学报》2003年第4期。

何京:《俄罗斯的国家公民道德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年第1期。

付轶男:《国家政策的回归——新世纪俄罗斯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走向》,《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武卉昕:《转型时期俄罗斯的宗教道德及其教育的复归》,《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2期。

王春英:《转型中的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管窥》,《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冯益谦主编《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景志明、宋春宏主编《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之印度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印〕Hiru Bijlani:《商业制胜之印度》,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林承节:《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昆仑出版社,2003。

朱明忠、尚会鹏:《印度教:宗教与社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杨冬云:《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胡志勇:《文明的力量:印度崛起》,新华出版社,2006。

欧东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印度宗教传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郑洁、徐仲伟:《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管窥》,《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薛克翘:《印度民族凝聚力问题浅说》,《南亚研究》2002年第2期。

朱明忠:《论甘地的道德伦理思想》,《南亚研究》1988年第3期。

冯益谦主编《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朱永康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景志明、宋春宏主编《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顾明远、梁忠义主编《世界教育大系之日本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姜英敏:《日韩道德课理念比较研究——文化冲突视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梁忠义主编《战后日本教育——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冯昭奎编著《日本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曹能秀:《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特色》,《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曹能秀、王凌:《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饶从满:《道德教育与日本的教育病理》,《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5期。

曹能秀:《论当代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地位和作用》,《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5期。

邵彩玲、张茬颖:《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现状与特征》,《日本问题研究》2002年3期。

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孙玉杰:《关于韩国民族精神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科学社会主义》2003年第5期。

贾鹏飞、何锋:《当前韩国道德教育课师资培训:背景、模式、问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第3期。

冷剑丽:《韩国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及启示》,《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第4期。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胡虹霞:《韩国道德教育的战后演变及现行改革》,《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青岛大学太平洋研究中心编《韩国概览》,人民出版社,1996。

谭菲、张盈:《浅析韩国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教书育人》2006年第10期。

吴文侃:《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许倩:《韩国道德教育浅析》,《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第9期。

刘卓红、王夏冰:《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探求》2006年第5期。

王有炜、郑汉华:《韩国“弘益人间”理念对我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龚群:《新加坡的道德价值取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王勇:《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赵少华、李钰:《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第1期。

李永生:《新加坡公民教育中的儒家伦理道德教育及其启示》,《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3期。

潘鸣、陈兵:《新加坡国民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赵翔:《新加坡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及其启示》,《武汉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7年第2期。

贾东立:《新加坡中小学道德教育教学特色评述》,《外国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李庆广:《中国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之比较》,《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金绍荣:《感悟新加坡道德教育》,《湖南教育》2006年第10期。

陶乐:《新加坡宗教道德教育启示》,《科教论坛》2007年第4期。

覃遵君:《颇具特色的新西兰思想政治教育——从培养“绅士”转向德育世俗化、社会化、正规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2期。

涂文涓:《新西兰基础教育的启示》,http://www.wh68z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3。

王淑芳:《和谐如此美丽——赴新西兰学习考察汇报》,http://www.hedu.com.cn/newsInfo.aspx?pkId=6156。

廖昌晖:《感受新西兰——对青少年“性/生殖健康”教育的思考》,《中国性科学》2005年第7期。

新西兰教育概况,http://www.cansine.com/edu/xxl/xxlts/0737BED0E-5633B892CF.html。

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济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王英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景志明、宋春宏:《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朱永康:《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卓挺亚、张亿均、李汪洋:《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南海出版公司,2003。

潘懋元:《东南亚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陈建莹:《马来西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述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王兆璟、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严正辉:《当代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陈婷花:《马来西亚学校德育特色及其借鉴》,《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古小松:《东南亚民族(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美〕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刘春琼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李文:《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廖小健:《世纪之交:马来西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庄兆声:《马来西亚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李家禄、严琪玉:《马来西亚》,重庆出版社,2004。

李云:《当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启示》,《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冯增俊、卢晓中:《战后东盟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陈晓律等:《马来西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庄礼伟:《亚洲的高度》,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王英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王玄武:《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景志明、宋春宏:《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朱永康:《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卓挺亚、张亿均、李汪洋:《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动态》,南海出版公司,2003。

潘懋元:《东南亚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冯增俊、李志厚:《泰国基础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王兆璟、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严正辉:《当代外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综述》,《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龚向东:《泰国曼谷时代中学道德品行教育考察》,《江苏教育》2006年第11期。

袁利平:《四个国家的中小学公民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澳〕托巴兹、麦克格雷戈、李清清:《商业制胜之泰国》,徐树详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王泽编译《东盟》,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陈强胜、李从浩:《20世纪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

张典兵:《当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田禾、周方治:《泰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蔡北华、张守谦、王惠珍、潘祖永:《东盟六国经济纵横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李太平:《全球问题与德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美〕纳希:《道德领域中的教育》,刘春琼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李文:《东南亚:政治变革与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冯增俊、卢晓中:《战后东盟教育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覃遵君:《澳大利亚“全面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3期。

《中国德育》杂志2006年第10期网络版,http://www.cjme.cn/POParticle/126/172.Html。

王晓芳:《法官一天中遇到的司法职业道德问题》,《法律适用》2006年第2期。

《澳大利亚:道德课与实践并行》,中国现代学校制度网http://www.xdxx.com.cn/show.aspx?id=1149。

简 介:本书主要从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多层面相结合,比较研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范畴,重点对中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环境、路径、载体、价值体系和未来走向与展望等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力求从中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比较和借鉴,只有在比较...

作者: 苏振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简 介:本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从理论考察、现实条件、经验总结、路径选择、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作者: 潘玉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