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56

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图书

Comparativ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SSAPID:101-3901-7177-51
ISBN:978-7-5097-2365-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多层面相结合,比较研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范畴,重点对中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环境、路径、载体、价值体系和未来走向与展望等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力求从中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比较和借鉴,只有在比较和借鉴中才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消化和吸收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原理,并据此补充与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在学科建设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进行比较和借鉴,并加以科学的有机综合和发挥创造,往往会带来学科本身出乎意料的重大突破,从而对学科建设发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作 者: 苏振芳
编 辑:曹长香;周永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殊状况(1949年以前)

   (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1.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2.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二)革命根据地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土地革命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

    2.抗日根据地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三)国民党统治区的思想道德教育

    1.把对国民党统治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革命事业有机地联系起来

    2.重视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学生运动,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4.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革命实践,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5.把争取学生的切身利益同革命任务相结合,引导青年知识分子走一条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成长道路

    6.根据国民党统治区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初步确立(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一)开展新民主主义思想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1.根据《共同纲领》的要求,制定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2.设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把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

    3.引导学生参加各项运动和社会实践,促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4.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提高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5.建立有效的政治工作机制,促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习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1.向学生进行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教育

    2.学习苏联教育经验,促进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把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作为一切专业教育的基础

    3.在确立学校培养目标过程中强调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初步形成马列主义政治经济课课程体系

   (三)开展唯物主义宣传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1.积极组织大学生投入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划清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

    2.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大力宣传辩证唯物主义

    3.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三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曲折过程(1957年1月~1966年4月)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为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对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

   3.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改善和加强学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遭受严重挫折(1966年5月~1976年10月)

   1.红卫兵运动兴起,学校陷入无政府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陷于瘫痪

   2.用断章取义的“语录”代替系统的马列主义教育

   3.极“左”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全面推行

  第五节 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的高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1976年10月~1982年2月)

   1.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教学秩序恢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开始整顿恢复

   2.解放思想,在拨乱反正中改善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制定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大纲,改进和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课

   5.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

   6.开展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第六节 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1982年9月至今)

   1.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2.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

   3.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大学生在公民道德教育中应承担的职责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与价值理论

   一 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理论

    1.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本质

    2.思想道德教育目的的确立原则

    3.树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目的观

   二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理论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

     1.引领政治方向

     2.促进人格完善

     3.协调利益矛盾

     4.激发精神动力

    (二)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1.思想道德教育的经济价值

     2.思想道德教育的政治价值

     3.思想道德教育的文化价值

   三 思想道德教育的生态价值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矛盾和规律理论

   一 思想道德教育的矛盾理论

    1.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矛盾

    3.思想道德教育矛盾的转化

   二 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理论

    (一)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的特性

    (二)思想道德教育规律的认识

     1.规律存在的条件

     2.规律的认识具有基础性价值

     3.规律的运用是根本

    (三)思想道德教育的两大规律

     1.人的思想和活动变化的规律

     2.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理论

   一 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理论

    1.确立思想道德原则的基本依据

    2.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理论

    1.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方法选择的依据

    2.选择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基本原则

    3.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节 毛泽东论思想道德教育

   1.“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

   2.又红又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3.作风建设上著名的“两个务必”思想

   4.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原则

  第二节 邓小平论思想道德教育

   1.“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2.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时代性和对象性

  第三节 江泽民论思想道德教育

   1.“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

   3.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4.讲究原则和方式方法,注重思想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第四节 胡锦涛论思想道德教育

   1.“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继承优良传统与推进文化创新相结合

 第四章 中国经典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儒家重理性教化、导人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1.孔子论思想道德教育

    2.孟子论思想道德教育

   二 道家重直觉体悟、顺人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1.老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2.庄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三 法家重术势制约、制人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 中国古代教育家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节 中国近代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魏源“整肃人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二 严复、梁启超的“新民德”论

   三 蔡元培“尚自然、展个性”的道德观

   四 中国近代教育家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李大钊论思想道德教育

    1.对传统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扬弃

    2.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德育观

   二 鲁迅论青少年道德教育

    1.反对脱离实际的埋头读书,提倡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品格

    2.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品格塑造中的作用

    3.重视青少年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 陶行知教做“真人”的德育思想

    1.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道德教育的目标

    3.道德教育的内容

    4.道德教育的方法

   四 中国现代教育家的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五章 外国经典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节 外国古代经典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苏格拉底之“美德即知识”

   二 柏拉图理想教育模式的道德教育思想

   三 亚里士多德之“美德乃是中庸之道”

   四 昆体良的雄辩家道德教育思想

   五 外国古代经典教育家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二节 外国近代经典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洛克的绅士道德教育思想

   二 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道德教育思想

   三 康德实践理性的道德教育思想

   四 赫尔巴特“五种道德观念”学说

   五 涂尔干的社会道德教育理论

   六 外国近代经典教育家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三节 外国现代经典教育家论思想道德教育

   一 杜威的实用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二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三 拉塞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

   四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五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六 外国现代经典教育家道德教育思想评析

 第六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客体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概述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含义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客体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主体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2.客体在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三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具有对立性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与客体具有统一性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比较

   一 中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构成与组合

    1.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重要的主体

    2.专职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骨干力量

    3.行政工作人员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4.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制度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

   二 美国及西欧国家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构成

    1.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

    2.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3.法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4.德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三 日本、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构成

    1.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2.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体

   四 苏联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的构成

    1.苏联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系统

    2.教师是苏联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主体

    3.政治辅导员是苏联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

   五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异同分析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客体比较

   一 中国当代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征

   二 美国、法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征

    1.美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特征

    2.法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特征

   三 日本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征

   四 苏联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一般特征

   五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客体异同分析

 第七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内涵及其作用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内涵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作用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指明方向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为思想道德教育管理和评价提供依据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概览

   一 中国大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二 香港、台湾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1.香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2.台湾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三 日本、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1.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2.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四 美国、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1.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2.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共性分析

    1.以巩固本国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成果为制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出发点

    2.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核心

    3.以培养群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侧重点

    4.以提高道德选择力,培养合格公民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立足点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差异比较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体现的阶级性、政治性不同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设定所依据的道德原则和体现的道德核心内容不同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所反映的民族传统不同

   三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比较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1.坚持统一性和层次性的结合

    2.坚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

    3.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4.坚持认知与行为的统一

 第八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构成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作用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历来为统治阶级所重视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也是各个阶级“培养本阶级需要的人才”的重要载体

    3.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教育指导思想的首要体现

    4.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决定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5.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个性发展、培养和形成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一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中国大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1.世界观教育

     2.政治观教育

     3.人生观教育

     4.道德观教育

     5.民主与法制观教育

    (二)香港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西方科学精神教育

    (三)台湾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2.伦理思想道德教育

     3.日常生活内涵的教育

   二 美国及西欧国家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公民教育

     2.思想道德教育

     3.宗教教育

    (二)西欧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1.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2.德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3.法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三 俄罗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政治意识教育

    (二)爱国主义和族际主义教育

    (三)法制教育

    (四)思想道德教育

    (五)生态教育

    (六)经济教育

    (七)宗教教育

   四 日本、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一)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1.个性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人生观教育

     4.国际化教育

     5.劳动教育

    (二)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共性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与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合格公民教育

    (五)强调学生基本道德素质和国际竞争精神的培养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差异比较

    (一)各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内容上有明显的阶级性差别

    (二)世界各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差异,还表现在确定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指导思想不同

    (三)各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称谓不一

 第九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构成及其作用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构成要素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科学界定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构成要素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作用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展示

   一 中国大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1.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施教方法

    2.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测评方法

   二 台港澳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1.台湾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2.香港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3.澳门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三 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方法

    1.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2.韩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3.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四 欧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1.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2.英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3.法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4.德国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共性分析

    1.崇尚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为教育对象提供适当的实践空间

    2.注重运用现代手段于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功能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差异研究

    1.思想道德教育主导方法的差异

    2.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

   三 若干启示和借鉴

    1.提倡“养成教育”,重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和指导

    2.重视心理教育,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第十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类型

    (一)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二)软环境与硬环境

    (三)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

    (四)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特点

    (一)广泛性

    (二)复杂性

    (三)动态性

    (四)渗透性

    (五)可塑性

   三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功能

    (一)认识导向功能

    (二)情感陶冶功能

    (三)行为规范功能

    (四)心理建构功能

    (五)示范引导功能

    (六)育化矫正功能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比较

   一 中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

    (一)明确培养目标,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四)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

    (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 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

    (一)美国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作用

    (二)美国政府特别重视利用多种场馆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美国学校特别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

   三 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

    (一)强调德、智、体协调发展和实践与技能的培养教育

    (二)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适应国际化的社会

   四 法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

    (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不同级别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二)改善青年人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提供丰富业余生活的条件

    (四)利用宣传工具开展教育活动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共性分析

    (一)政府高度重视

    (二)十分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三)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差异性分析

    (一)对环境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同

    (二)对校园内外环境结合的关注度不同

   三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比较的现实启发

    (一)国家要加强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管理

    (二)建立一元化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三)积极倡导“四结合”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体制

    (四)预防为主,建立广泛的防范体系

 第十一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功能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本身功能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关系功能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运行机制

    (一)基于主体资源*的主体式灌输

    (二)基于活动资源的选择性激活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比较

   一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一)中国大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路径

     1.教学路径

     2.建制路径

     3.活动路径

     4.管理路径

     5.服务路径

     6.校园文化路径

     7.网络路径

     8.群体*路径

    (二)香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三)台湾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二 美国及西欧国家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一)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二)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三)法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三 日本、新加坡、韩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一)日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二)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路径

    (三)韩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相似性

    (一)强调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二)注重校内外互动,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提供广阔天地

    (三)重视家校配合,形成思想道德教育合力

    (四)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差异探究

    (一)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机制差异

     1.主导性与多样化

     2.情感与理性

     3.隐性与显性

     4.内化与外化

     5.层次性与统一性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社区机构的作用与发展差异

    (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和操作模式的差异

   三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比较的现实启发

    (一)推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社会化

    (二)建设融入生活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

    (三)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路径的文化属性

 第十二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比较

  第一节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内涵、功能及其类型

   一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内涵

   二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特征与功能

    1.承载性与承载功能

    2.传递性与传递功能

    3.可控性与控制功能

    4.互动性与中介功能

   三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类型

    (一)传统载体

    (二)现代载体

     1.文化载体

     2.活动载体

     3.管理载体

     4.大众传播载体

     5.心理咨询载体

  第二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比较

   一 中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一)课程载体的运用

    (二)活动载体的运用

    (三)管理载体的运用

   二 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一)日本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二)韩国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3.大众传播载体的运用

    (三)新加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3.管理载体的运用

   三 英国、法国、德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一)英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3.管理载体的运用

     4.大众传播载体的运用

    (二)法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3.管理载体的运用

    (三)德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1.课程载体的运用

     2.活动载体的运用

   四 美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

    (一)各学科课程载体的运用

    (二)活动载体的运用

    (三)大众传播载体的运用

  第三节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共性分析

    1.重视课程载体的运用,直接与间接载体日趋融合

    2.重视活动载体的运用,校内与校外联袂运作

    3.重视管理载体运用,日常生活的规范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日益加强

   二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差异研究

    1.不同国家课程载体设置不一

    2.不同国家文化载体运用状况不一

    3.不同国家网络载体的普及状况不一

    4.不同国家心理咨询载体发展状况不一

   三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载体的启示

    (一)坚持科学灌输,继承和发展传统载体

    (二)注重渗透教育,整合和创新现代载体

     1.整合现代载体,发挥渗透功能

     2.创新现代载体,提高渗透效果

 第十三章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比较

  第一节 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构成和功能

   一 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构成

   二 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功能

  第二节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比较

   一 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中国大陆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蕴含于学校的教育目标之中

     2.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蕴含于学校的教育内容之中

     3.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蕴含于学校教师影响之中

     4.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蕴含于学校的课余文化之中

    (二)香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以开设专门课程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以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以培养优良校风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台湾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直接教育

     2.间接渗透

   二 美国及西欧国家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美国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坚持开放教育中的价值整合

     2.配备专门的价值教育工作者

     3.有效完成全方位的价值渗透

     4.结合利用丰富多样的社会资源

    (二)西欧国家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教育

     3.优化传统式的教学方法

     4.保持宗教性的精神延续

   三 日本及新加坡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日本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依托课程教育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依托校园文化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依托实践活动进行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新加坡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重视价值教育的功能

     2.探索价值内化的途径

     3.致力于价值环境的营造

   四 苏联及俄罗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苏联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

     2.坚持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本质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特色

     4.以理论灌输结合劳动教育为模式

    (二)苏联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嬗变的教训

     1.脱离马列主义指导,背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2.教育理论发展中的现实断层

     3.学校教育忽视继承与改革的结合

     4.国家体制僵化和官僚腐败弱化教育功能

    (三)俄罗斯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政府高度重视,彰显特殊性

     2.扩大教育空间,载体多元化

     3.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实践性

     4.依托宗教力量,恢复思想性

  第三节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异同分析

   一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共性概括

    1.重视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核心地位

    2.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学校德育的融合

    3.注重全方位的价值渗透

   二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差异探究

   三 中外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比较的现实启发

    1.立足我国优良传统,吸收国外经验精髓

    2.充分挖掘理论教育的生动性,在渗透性上下工夫

    3.继承学校教育优势,结合多元教育空间

 第十四章 中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走向与展望

  第一节 西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一)西方学校道德教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原因

    1.西方学校道德教育急剧衰变的社会背景

    2.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走向衰落的具体表现

   (二)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回归学校的原因及其表现

    1.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回归学校的原因

    2.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学校道德教育回归学校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21世纪全球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走向

   一 社会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已成为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制定道德目标和内容的共同因素

   二 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把弘扬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 重视个体道德思维、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的重要课题

   四 世界各国各地区越来越重视设置隐性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力求通过潜移默化的工作达到强化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第三节 影响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走向的因素分析

   1.新科技革命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

   2.全球化进程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

   3.社会潜意识这一社会心理现象对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影响

  第四节 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一 进一步树立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的思想

   二 树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三 坚持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原则

   四 要采取有力措施来强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五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1.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特点

    2.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表现

 文库编委会

本书从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层面,比较研究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范畴,重点对中外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目标、内容、方法、环境、路径、载体、价值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比较和借鉴,只有在比较和借鉴中才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消化和吸收相关学科的思想、方法、原理,并据此补充与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俄〕乌申斯基著《人民是教育的对象》(上),张佩珍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伯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

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蔡克勇著《21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陈桂蓉主编《中国传统道德概论》,长征出版社,2000。

陈立思主编《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陈少峰编著《中国伦理学名著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董小燕:《比较德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

冯增俊主编《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高峰:《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红旗出版社,2005。

顾明远主编《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周满生、吕达主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七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胡厚福:《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景志明、宋春宏主编《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1995年)》,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李文奎、王立功:《外国教育名著述评》,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梁桂麟主编《知识经济与高校德育》,人民出版社,2002。

戚万学、唐汉卫编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专题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宋春宏:《比较德育新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苏振芳:《西方主要国家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走向简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8期。

苏振芳主编《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檀传宝著《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王东:《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价值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王丽荣:《近现代中日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比较》,《学术研究》2006年第9期。

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王玄武等著《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王学风:《多元文化社会的学校德育研究——以新加坡为个案》,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王宗凡、徐续红:《论鲁迅的教育思想》,《中外教育家》2008年第7期。

魏秋玲主编《国外青少年价值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徐曼:《李大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探析》,《理论月刊》2008年第2期。

于钦波:《中国德育思想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袁锐锷:《外国教育史新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袁振国主编《对峙与融合——20世纪的教育改革》,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张世欣:《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中国古代德育学派的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张志义主编《八国两地区德育比较》,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郑文编著《当代美国教育问题透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周玉琴:《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反思》,《江淮论坛》2004年第3期。

朱新春主编《青少年生理与心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朱永康主编、苏振芳副主编《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朱永新等:《当代日本道德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朱永新主编《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简 介:本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出发点,遵循继承与创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现实分析与历史分析、逻辑分析与价值分析的统一,从理论考察、现实条件、经验总结、路径选择、发展趋势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形成了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规律的初步认识。

作者: 潘玉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