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2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8

传统农业县的变迁图书

The Changes of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nty

SSAPID:101-7228-9366-05
ISBN:7-80230-302-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济、社会、政治、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问卷调查与典型调查方面着重反映了永昌县这十多年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永昌卷
作 者: 魏胜文 穆纪光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百县市调查丛书总编辑委员会

 《永昌卷》工作领导小组

 《永昌卷》编辑工作成员

 后记

 《永昌卷》500户问卷组工作人员

 总序

 引言: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引言: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

   丝绸之路重镇,区位独具特色

   川原山峰相间,绿洲环境独特

   地貌类型复杂,资源优势突出

   新形势寄予厚望,新变化任重道远

 研究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永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一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经济强县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城乡经济发展

     1.解放思想,唯实唯民,实干苦干,开拓前进

     2.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3.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发展

    (二)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经济发展的成就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

     3.投资能力快速增长

     4.社会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5.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6.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条件逐步改善

     7.优化布局,推进了区域发展

    (四)城乡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

     1.“三农”问题的困扰

     2.县域经济主体仍呈传统“二元结构”,尚处于工业化初期

     3.基础设施落后

     4.产业定位不明确

     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

     6.就业岗位少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

     7.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二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一)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1.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提高

     3.广播电视事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4.信息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5.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

     6.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就业机制逐步形成

     7.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了社会控制创新工程

     8.提高防范意识,预防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

    (二)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新形势

     1.产业职工规模快速扩大,农业劳动者比重下降,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提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3.人口进入成人型社会,就业压力大

     4.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管理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5.文化产业繁荣,群众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1.处理好阶层的关系

     2.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优化社会结构

     3.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4.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三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

    (一)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1.落实《村组法》,搞好民主选举

     2.广泛参与,把发展权、决策权交给农民群众

     3.发挥村委会的内部职能,巩固村民自治制度

    (二)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做到科学执政

    (三)提高监督能力,做到民主执政

    (四)依法行政,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五)发挥人民调解功能,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四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人口增长趋势稳定,素质和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二)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确保社会发展的环境安全

    (三)环境现状及环境质量分析

     1.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2.重点工业污染及发展趋势

     3.城市生活污染

     4.生态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友好型社会

     1.按照全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抓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2.以节水为中心,以绿洲建设为重点,扩大林草植被,防治风沙危害

     3.控制数量,提高素质,推动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

     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工作协调机制

     5.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模式,大幅度增加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资

     6.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 未来展望与发展对策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展望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统筹城乡建设为出发点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归宿点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一篇 经济

  第一章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

    一 工商企业的改革

    二 供销企业的改革

     1.严格改制程序

     2.优化存量、扩充增量

     3.有效处置企业债权债务

     4.用足用好政策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一 农业税费改革

    二 配套改革情况

     1.基层组织运转困难

     2.乡村负债沉重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规模迅速扩大

    2.行业分布广泛,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3.特色产业比重增加,重点企业优势显现

  第二章 农业和农村经济

   第一节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一 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建设

     (一)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三)坚持生态环境建设

    二 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建设

    三 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

     (一)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装备

      1.农业机械化装备程度

      2.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3.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

     (二)农业物质投入

     (三)农业生产投入

    四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建设

     (一)建立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工作体系

     (二)延伸初中、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三)加强对青年农民的技能培训

    五 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开拓能力建设

     (一)龙头企业带动力加大,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群众适应市场竞争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

    一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二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一)农业生产区域结构调整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三)农产品结构调整

     (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 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

    二 农民收入增长机制建设

     (一)发展“一特两化”

      1.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

      2.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3.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

     (二)致富项目入户工程

     (三)增强园区聚集功能——三大乡镇企业工业园区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第四节 粮食生产

    一 粮食生产

    二 粮食生产政策

    三 发展粮食生产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 农业资源危机日益严峻,生态环境恶化

    二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难度加大

    三 农业投入不足、支持力度不够

    四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五 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六 就业岗位少和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

   第六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 充分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 加大政府对西部农村的投入,实施农业保护政策

    三 加强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支撑体系的发展

    四 制度创新,建设有特色的产业新体系,推进农村工业化

    五 加大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城市化发展

    六 开发和利用好农村人才资源

  第三章 工业与建筑业

   第一节 工业发展

    一 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 工业结构及工业区域布局

     1.工业结构

     2.工业区域结构

    三 发挥资源优势,做强五大支柱产业

     1.发挥资源优势,做大五个产业群

     2.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做优10个品牌

     3.进行资本的集中和运营,做强10户重点企业

     4.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 优化环境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节 招商引资与工业示范区

    一 招商引资

     (一)完善招商政策,加强服务,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产业优势充分发挥

    二 工业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节 建筑业

  第四章 商贸流通、交通、邮政电信

   第一节 商贸流通

    一 加强市场建设

    二 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

   第二节 交通

   第三节 邮政、电信

    一 邮政

     1.加快发展,突出抓好邮政的支撑业务

     2.承包经营,加快农村分支机构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3.抓好两个窗口的服务工作

     4.强化管理

    二 电信

     (一)电信业务

     (二)联通业务

  第五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 财政收支概况

     1.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

    二 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

     1.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对重点税源的依赖性很大,抵御风险能力差

     2.国家相关政策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加

     3.县乡财政刚性增支因素较多,风险越来越重

    三 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二节 国税与地方税务

    一 国税

    二 地方税务

   第三节 金融机构

    一 金融事业

    二 金融机构与职能变动

    三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

 第二篇 社会

  第六章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状况

    一 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二 社会成员的阶层意识

     1.社会成员的阶层意识

     2.影响阶层意识的因素

    三 主要社会阶层的状况及其变化

     1.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2.国有企业厂长、经理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3.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4.私营企业主阶层

     5.个体劳动者阶层的数量

     6.农村劳动者阶层的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变化

     7.工人阶层的数量

     8.其他阶层的数量

   第二节 阶层关系的协调

    一 农村干群关系的变化

    二 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工人阶层之间关系的变化

    三 私人企业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

    四 农业劳动者和工业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关系

   第三节 社会流动的特点

    一 社会流动的途径和流向

    二 社会流动的规模和速度

    三 社会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七章 婚姻、家庭和生育

   第一节 婚姻活动及其变化

    一 择偶条件、婚姻途径及通婚范围

    二 结婚形式及费用的变化

    三 初婚年龄和居住方式的变化

    四 婚姻构成及婚姻质量

   第二节 家庭

    一 家庭规模及其变化趋势

     1.家庭平均规模的变化

     2.不同家庭规模的构成

    二 家庭结构的特征

    三 家庭职能和家政状况

    四 家庭关系和家庭问题

   第三节 生育

    一 生育状况

    二 生育观念

    三 生育费用

    四 计划生育

    五 生育问题

  第八章 劳动就业和农民工

   第一节 劳动就业

    一 城乡劳动力资源现状

    二 城镇劳动力的就业情况

     1.就业情况

     2.失业情况

    三 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转移

     1.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2.提高输转劳动力的素质

    四 劳动力市场

   第二节 农民工

    一 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二 农民工的经济、人身权益保障情况

    三 问题

  第九章 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保障

    一 养老保险

    二 医疗保险

     1.城镇医疗保险的概况

     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行情况

    三 失业保险

    四 工伤劳动保险

   第二节 社会救助与优抚

    一 低保与社会救助

     1.城市低保基本情况

     2.社会救助

    二 残疾人事业

    三 优抚安置

    四 救灾工作

  第十章 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第一节 社会治安与社会控制

    一 治安案件及其特点

    二 刑事案件及其特点

    三 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建设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责任

     2.突出重点,构建“五个防控网络”

     3.以点带面,推进防控体建设

     4.加大投入,落实经费保障措施

   第二节 民事案件与市场秩序

    一 民事案件的种类、数量及特点

    二 民事审判与市场秩序的协调

     1.简化诉讼程序

     2.突出诉讼调解

     3.坚持巡回就地办案

     4.坚持规范进行管理

   第三节 民间纠纷与人民调解

    一 民间纠纷的类型、数量及特点

    二 人民调解及面临的问题与发展

   第四节 司法建设与法律服务

    一 普法和法律援助

    二 社会法律服务

  第十一章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与预防

   第一节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

    一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种类、数量及特点

    二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发展态势

   第二节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

    一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应对机制现状

    二 应急措施及机制缺陷

   第三节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

    一 建立健全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的预警机制

    二 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灾害社会性救济救助制度

    三 强化措施,积极预防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

  第十二章 教育

   第一节 教育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 教育结构的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教育结构的现状

     2.教育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二 义务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概况

     2.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三 高中阶段教育现状和问题

     1.高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四 幼儿(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幼儿(学前)教育现状

     2.幼儿(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教育资源的配置

    一 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1.教育投资的现状

     2.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3.教育发展投入的对策与建议

    二 教育设施的变化及现状

    三 教育队伍的现状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做法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

   第一节 科研管理部门的分布和构成变化

    一 科技机构分布及变迁

    二 科技服务网络的状况

   第二节 科研资源的分配

    一 科技投入的状况和趋势以及投入的主要领域

    二 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实际效益

    三 科研队伍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普及科学知识和应用科研成果的情况

    一 科技服务网络、技术培训及科普概况

     1.科技服务网络概况

     2.科技技术培训及科普概况

    二 科研成果的应用

     1.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

     2.畜牧业科研成果的应用

     3.林业科研成果的应用

     4.水利科技成果的应用

     5.企业技术进步

   第四节 民间科研机构的现状和问题

    一 民间科研机构的概况

    二 民间科研机构的作用

    三 民间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第十四章 文化和体育

   第一节 文化机构的分布、构成变化

    一 文化管理机构的组成及构成变化

    二 文化机构的建设

   第二节 文化资源状况、利用效果及其发展趋势

    一 “三馆”及下级辐射馆、室概况

    二 可利用的市场文化资源状况

    三 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发展趋势

     1.骊靬文化的挖掘、宣传和利用

     2.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宣传和利用、保护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的现状、问题和改革方向

    一 文化市场管理现状

    二 文化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节 文化产业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 文化产业的构成

    二 文化产业运行状况和存在问题

   第五节 广播电视、电影现状和问题

    一 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1.广播电视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2.稳步发展中的广播电视建设事业

     3.广播电视业发展中的问题

    二 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六节 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 体育机构、体育场地和体育队伍的建设

    二 体育活动的开展

     1.青少年体育活动

     2.职工体育

     3.乡镇体育

     4.老年人体育

  第十五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及其构成的变化

    一 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1.卫生行政机构变迁及现状

     2.卫生医疗机构状况

    二 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

     1.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

     2.乡、村及个体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情况

   第二节 医疗资源的配置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一 医疗人员的分布、职称概况及其人才的建设

     1.医疗人员的分布

     2.医疗人员职称及人才建设状况

    二 医疗设备及病床拥有量

    三 民间医疗机构

   第三节 疾病种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一 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二 妇幼保健工作的现状

    三 其他疾病的发病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四节 应急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医疗机构运行及设备状况

    一 应急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医疗机构及运行状况

    二 应急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医疗机构人员、设备状况

   第五节 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现状和问题

    一 饮水卫生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二 食品卫生状况

    三 环境卫生状况

   第六节 药物生产、销售、检验和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 药物监督机构状况和变迁

    二 药物监督的现状和问题

 第三篇 政治

  第十六章 党群组织及人民武装

   第一节 中共永昌县委员会

    一 机构与职能

     (一)机构设置变动情况

      1.1992年的机构改革

      2.1996年的机构改革

      3.2002年的机构改革

     (二)县委职能

    二 党员队伍与干部队伍建设

     (一)党员队伍建设

      1.基本情况

      2.强化管理,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二)干部队伍建设

      1.基本情况

      2.干部队伍建设

    三 纪律检查与反腐倡廉工作

     (一)机构与人员

     (二)纪律检查与反腐倡廉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体系

      2.立足教育防范,构筑思想防线

      3.强化监督管理,规范从政行为

      4.突出严惩腐败,加大治本力度

      5.坚持执纪为民,维护群众利益

      6.注重机制创新,深化源头治理

      7.发挥监察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8.加强内部管理,搞好队伍建设

    四 决策体制

     (一)决策主体与规则

      1.县委全委会议

      2.常委会议

      3.书记办公会议

     (二)1990年以来的几项重大决策

      1.县城改造

      2.啤酒大麦种植

      3.发展“国道经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确立实现“三个转变”的发展目标

   第二节 群团组织

    一 总工会

     (一)机构与人员

     (二)依法履行职能情况

    二 团县委

     (一)机构与人员

     (二)履行职能情况

    三 县妇联

     (一)机构与人员

     (二)履行职能情况

    四 县科协

     (一)机构与人员

     (二)履行职能情况

    五 县工商联

     (一)机构与人员

     (二)职能履行情况

    六 社会团体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

    一 机构设置与人员变化

    二 依法履行职能情况

   第四节 县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

    一 县委与县人大的关系

     (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关系

    二 县委与县政府的关系

     (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相互支持和保证的关系

    三 县委与县政协的关系

     (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二)相互支持与配合的关系

     (三)民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第十七章 政府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与组织结构

    一 政府机构改革

     (一)1992年的机构改革

     (二)1996年的机构改革

     (三)2002年的机构改革

    二 组织结构

     (一)机构设置

     (二)领导主体构成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演变

    一 1992年机构改革中的职能变化

    二 1996年机构改革中的职能变化

    三 2002年机构改革中的职能变化

   第三节 政府运行机制

    一 县政府的领导体制

    二 县政府的职责

    三 县政府的施政方式

     (一)县人民政府的会议制度

     (二)县人民政府的请示、报告制度

     (三)县人民政府的监督与考核制度

     (四)县人民政府的财政审计管理制度

     (五)县人民政府的干部职工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一 机构与人员

     (一)县人大常委会机构

     (二)县人大常委会编制

    二 代表构成情况

    三 依法履行职能情况

     (一)依法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

     (二)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汇报

     (三)深入开展执法检查

     (四)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

     (五)依法进行人事任免

     (六)联系代表活动

     (七)信访工作

     (八)加强制度建设

   第二节 政协永昌县委员会

    一 机构与人员

    二 委员构成情况

    三 依法履行职能情况

   第三节 民主党派

    一 机构与成员

    二 活动方式与主要活动

  第十九章 司法体制改革

   第一节 县人民法院

    一 机构与人员

    二 审判体制改革

    三 法官队伍建设

     (一)人员状况

     (二)主要做法

      1.加强政治建设

      2.加强业务建设

      3.加强班子建设

      4.加强廉政建设

      5.加强制度建设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四 履行职能情况

     (一)履行审判职能,维护社会稳定。

     (二)依法调节经济关系,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

     (三)妥善处理民事纠纷,及时化解矛盾

     (四)积极稳妥的审理行政案件,促进依法行政

     (五)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权威

     (六)积极参与综合治理

   第二节 县人民检察院

    一 机构与人员

    二 检察体制改革

    三 检察官队伍建设

     (一)加强班子建设

     (二)提高整体素质

    四 职能履行情况

     (一)推进“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1.突出重点,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2.强化措施,依法快捕快诉

      3.积极参加专项斗争和集中整治,打防并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查办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

      1.突出查案工作重点,切实加大查处力度

      2.多策并举,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三)诉讼监督

      1.依法加强刑事诉讼监督

      2.积极开展民事审判、行政诉讼监督

      3.改进和加强控告申诉检察工作

  第二十章 基层政权建设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 基本情况

    二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与成效

     (一)抓龙头强核心,推动“三级联创”上台阶

      1.建班子,乡(镇)村两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得到加强

      2.树典型,创建活动的质量得到提升

      3.强管理,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

      4.强阵地,乡(镇)村两级办公条件得到改善

      5.夯基础,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二)拓展领域,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1.抓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在深化中创新

      2.攻难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发展

   第二节 乡镇党委政府机构改革与工作职责

    一 党政机构改革

     (一)199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

      1.改革前的基本情况

      2.改革措施

     (二)1997年的乡镇机构改革

     (三)2002年的乡镇机构改革

    二 乡镇党委的工作职责与决策体制

     (一)工作职责

     (二)决策体制

      1.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2.按照党委议事规则决策

      3.规范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

    三 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责与决策体制

     (一)工作职责

     (二)决策体制

   第三节 社区建设

    一 基本情况

    二 社区居委会职能、工作条件以及与上级政府的关系

     (一)职能

     (二)工作条件

     (三)社区居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第四节 村民自治

    一 选举情况

    二 村委会的职能与工作条件

     (一)职能

     (二)工作条件

    三 村委会与乡镇政府的关系

    四 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

    五 村委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情况

 第四篇 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

  第二十一章 城乡建设规划

   第一节 城乡规划体系的现状

    一 县城规划

    二 乡镇规划

    三 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重点小城镇布局和定位

    一 综合型小城镇——城关镇

    二 工业、交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河西堡镇

    三 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型小城镇——朱王堡镇

   第三节 理清思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二 以项目建设带动城镇建设

    三 树立城镇经营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设步伐,优化城镇发展环境

    四 理顺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五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宅建设步伐

  第二十二章 县城城区建设

   第一节 县城城区建设现状

   第二节 城镇居民住宅建设

    一 住宅设计趋于合理,面积增大,功能齐全

    二 建设规模不断加大

    三 住宅的销售从福利性质向完全市场化转变

    四 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

    五 县城区物业管理

   第三节 生产、仓储设施建设与区域产业化发展

    一 设计趋向标准化、专业化

    二 设施建设体现出产业发展的特色

    三 生产、仓储设施以自主管理为主,利用率有待提高

    四 经验与问题

   第四节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一 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迅速

    二 邮政通信设施建设成果显著

     (一)重视邮政基础设施建设

     (二)网路和设备向现代邮政方向发展

    三 重视公共设施建设质量

    四 公共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基础设施建设

    一 基础设施项目设计

    二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一)地方交通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二)完善供水、供电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服务能力

    三 城镇基础设施管理

    四 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 建制镇镇区和农村集镇建设

   第一节 建制镇建设

    一 河西堡镇

    二 朱王堡镇

    三 水源镇、新城子镇和东寨镇

    四 建制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农村集镇规划、建设与管理

   第三节 农村集镇建设与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集镇建设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 集镇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十四章 村庄建设

   第一节 村庄规划

   第二节 村庄居民住宅建设与布局

   第三节 村庄生产设施建设

   第四节 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五节 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五章 开发区建设

   第一节 开发区建设背景与规模

    一 永昌工业示范区

    二 河西堡乡镇企业工业示范区

    三 朱王堡乡镇企业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第二节 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 开发区经营与管理

   第四节 开发区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十六章 城乡居民收入及支出状况

   第一节 城乡居民的收入

    一 城镇居民的基本构成

    二 城镇居民的收入

    三 农村居民的收入

    四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二节 城乡居民的支出

    一 城乡居民的消费支付能力

    二 城乡居民支出结构分析

  第二十七章 城乡居民生活状况

   第一节 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

    一 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

    二 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

    三 城乡居民商品消费

   第二节 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

    一 政府主导型群众文化娱乐活动

    二 群众自主型文化娱乐活动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与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提升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二 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的提升

  第二十八章 城乡居民闲暇生活

   第一节 城乡居民的闲暇时间

    一 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构成及其特点

    二 城乡居民闲暇时间在不同性别间的分配

   第二节 城乡居民闲暇生活

    一 城乡居民闲暇生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二 城乡居民不同性别对闲暇生活内容和形式的选择

 第五篇 问卷调查与典型调查

  第二十九章 500户城乡居民问卷调查报告

   抽样调查说明

   第一部分 家庭情况

    一 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民族和婚姻状况

     2.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

     3.就业情况

     4.出生地、目前居住地及户口情况

    二 家庭规模和结构

     1.家庭规模

     2.家庭结构

    三 家庭从业人员的职业状况

     1.主业情况

     2.兼业情况

     3.被访者的职业流动状况

   第二部分 家庭物质生产与生活

    一 家庭承包、经营情况

     1.承包、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情况

     2.承包、经营非农业生产资料情况

    二 家庭年收入情况

     1.家庭收入构成

     2.家庭收入分层状况

     3.家庭贫富差距

    三 居住状况

     1.住房数量状况

     2.住房质量状况

    四 家庭财产与消费

     1.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状况

     2.家庭实际拥有财产情况

   第三部分 居民社会生活

    一 居民政治参与

     1.对现任各级领导姓名的认知情况

     2.参与政治活动情况

    二 社会交往和外出情况

     1.平时的交往情况

     2.近一年内的外出情况

    三 社会问题

     1.遇到的社会问题

     2.涉及的社会群体

     3.解决问题的方式

    四 闲暇生活方式

     1.闲暇时间

     2.闲暇活动

    五 阶层的主观认定

     1.阶层的主观认定

     2.文化程度与阶层主观认定

     3.户籍与阶层的主观归属

     4.职业与阶层主观认定

   第四部分 居民生活评价

    一 居民生活的主观评价

     1.对现在生活的评价

     2.对今后生活的估计

    二 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

     1.对工作的满意度分析

     2.对居住环境满意度分析

     3.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分析

  第三十章 典型调查

   农民增收的新举措 小康建设的新思路

    科学决策 执政为民

    政府推动 项目入户

    创新机制 提质增效

   荒漠中的绿洲明珠——河西堡镇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 实现跨越

    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新的目标 新的希望

   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朱王堡镇

    一年打基础 三年大发展 五年大变样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

    内强质量,外树形象,提高经济带动力

    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培育经济支撑点

   扑朔迷离说骊靬

   小县大产业

    优越的地理环境,奠定了产业发展优势

    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小县大产业发展的基础

    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模式

    强化管理,把啤酒原料作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合作成果

     1.“永昌县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区”建设和“永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农业部“948”计划“国外肉羊引进、纯种繁殖与推广”项目

     3.“高产优质专用型小麦综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

     4.“永昌县冷凉灌区农业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

     5.“碳化硅冶炼新技术”项目

     6.“低松比低电耗电解镍粉”项目

     7.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咸恒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合作生产饲料产品

     8.“新型PVC防虫粮面踏板”产品研制开发

    合作计划

 《永昌卷》数据组工作人员

本书从经济、社会、政治、城乡建设与居民生活、问卷调查与典型调查方面着重反映了永昌县这十多年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1.郑杭生、李路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支克坚、穆纪光、刘敏主编《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永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张景安、马惠娣主编《中国公众休闲状况调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卢汉龙:《来自个体的社会报告——上海市民的生活质量分析》,《社会学研究》,1989。

5.林南等《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社会学研究》,1987。

6.林南、卢汉龙:《社会指标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模型探讨》,1988。

7.许欣欣:《中国城镇居民贫富差距演变趋势》,《社会学研究》,1999。

8.杨明:《四县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社会学研究》,2000。

简 介:本书突破了以往对农村教育财政研究仅限于义务教育的范式,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政治、经济等领域,力图从历史的高度探求问题产生的症结;本书特别重视当前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以中央和省级财政为财政供给主体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构想,对建立公共型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配套措施提出...

作者: 刘惠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