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图书

The development report of overall well-off society in China

SSAPID:101-6770-6912-56
ISBN:7-80230-273-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与经济指标》、《妇女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减少农民才会富裕农民》等文章。

相关信息

丛书名:全面小康蓝皮书
作 者: 舒富民
编 辑:张景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全面小康蓝皮书》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相关链接

 全面小康蓝皮书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

 指标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指标与经济指标

   总体小康还是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

   社会中间阶层是政治经济的稳定力量

  建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系统

  中国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思考

  中国小康指数体系

   “小康指数”十大关键词

   标本:“千年发展目标”

   中国特色·小康指数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一 饮食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二 居住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三 生态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四 生命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五 职教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六 消费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七 平安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八 信用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九 公共服务小康

    小康观点——

    相关要素——

   小康指数关键词之十 快乐小康

    小康关键词

   中国小康综合指数为62.1分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演变历程

   一 从基本小康的指标体系到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

   二 从重GDP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现代化指标体系

   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变动和重新生成的若干思考

  指标体系之变:彰显发展理念、路径、方式更新

   发展目标新定位、发展指标新亮点勾勒出“十一五”新景图

   指标体系变化折射出发展理念、思路的更新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尚需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保证

 理论篇

  妇女全面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一 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发展卫生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公共卫生体系仍比较薄弱

    2.我国面临疾病谱的快速变化

    3.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发展滞后

    4.公立医院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

   三 “十一五”期间加快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1.强化政府职能,努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3.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4.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5.继续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

    6.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 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三 提高全面科学素质是创新型人才辈出的重要基础

  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一 安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二 我国人员伤害问题突出,安全发展任务繁重,这是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

   三 坚持安全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

   一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在农村

   二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

   三 借鉴韩国经验,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

  转变增长方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 转变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二 转变增长方式的途径

    (一)西方国家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

    (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重点

   三 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建设小康要把握三个关键

   关键是把握小康社会的质量

   关键是致力于解决薄弱环节

   关键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中国2020年发展目标

  小康社会的金融服务转型

  关于建立中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大思路

   一 政府的职责和社保体系构建的两大步骤

   二 基本社保资金的“统筹”级次必须提高,也应考虑两大步骤

   三 应推出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障预算

  关于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以工补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为什么要实现以工补农

   二 以工补农的主要方式

   三 提高进城农民工的待遇,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 需要探讨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思考

   一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几个深层次、具有一定规律性的问题

    (二)农业基本经营制度面临创新

     1.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家庭(农户)的构成发生了变化

     2.双层经营中“统”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三)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走向

    (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

     1.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大农户的联合

     2.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适应了农民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需要

   二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三 中国农村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一)从“吃饭财政”到“要饭财政”

    (二)非税收入比重上升,“免税兴费”倾向抬头

    (三)专项资金被挪用,配套资金无法落实

    (四)围绕农村土地的利益问题成为焦点

    (五)传统的管理模式依旧占据统治地位

   四 解决农村存在深层次矛盾的思路

    (一)明确一个基本前提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两个基点

     1.在乡村两级的议政和行政之间建起一种有效的民主制衡机制,解决“老板(广大农民群众)缺位”的问题

     2.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

     3.调整干部的收入分配结构

  对于现代城市管理的新认识

   一 什么是现代城市治理

   二 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主要内容

   三 如何加强公众参与

  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建设

   一 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

    (一)什么是文明和政治文明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实行人民主权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

     3.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实行共产党领导

     5.实行法治,用宪法和法律来掌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统一

     3.共产党领导与多党合作的统一

     4.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形式与本质的统一

     5.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

    (一)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途径

    (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保障

   三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依法执政

     1.执政党要善于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变为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的国家意志,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党的政治领导

     2.执政党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转变执政方式,通过推荐优秀党员到国家中执掌政权等途径,加强党的组织领导

     3.执政党依照宪法和法律执政

     4.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二)确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

    (三)进一步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念的新人

     1.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治教育

     2.加强对干部的民主法治教育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发展人民民主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和操作程序建设

     3.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不断扩大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4.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

     5.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五)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1.努力解决对权力制约与监督的机制问题

     2.切实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六)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法治整体水平

     1.进一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

     2.进一步保证法治的统一性

     3.进一步提高法律实施的实效性

     4.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的协调性

    (七)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国的领导体制,有领导有步骤全面深入地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政策

  小康社会的政治法学

   一 小康社会的政治表达

   二 小康之后的权利诉求

    (一)无权利的需要和无义务满足需要

    (二)有权利的需要和有义务满足需要

   三 后小康社会的目标

   四 结语

  浅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目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与原因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信息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

  如何使财政转移支付效用最大化

   一 谨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三个陷阱

    (一)谨防让转移支付“跟着要钱的走”,使转移支付成为向有钱者的支付

    (二)让转移支付“跟着试点走”,使新农村建设变成形象工程

    (三)让转移支付“跟着配套资金走”,使转移支付成为增加农民负担支付

   二 推进制度创新,保证财政转移支付效用最大化

    (一)建立透明的转移支付的分级细化预算制度

    (二)建立跟踪转移支付的监督体系

    (三)导入转移支付的绩效预算和绩效审计制度

   三 提高转移支付效用最大化的三个关键点

    (一)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层次重点转移,解决关键的问题

    (二)根据地区差异进行均衡转移,解决和谐发展问题

    (三)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投资,有效地解决问题

   四 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后续政策研究

    (二)要以新农村转移投资为切入点,推动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制度体制的改革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思路

   一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二 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践篇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

   一 党的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二 江苏省提出“两个率先”目标的由来

   三 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设定

   四 实现“两个率先”是苏州肩负的重大责任

   五 苏州努力争当江苏“两个率先”的先行军

   六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样板”选择

   七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途径

   八 苏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效

   九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会

   十 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巩固与提高

  实现武汉全面小康的战略思考

   一 把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

    (一)培育优势产业提升竞争力

    (二)突出区域发展特色提升竞争力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

   二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二)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 把转变和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保障

    (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以深度市场化为方向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三)以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为取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四)继续坚持开放先导战略,提高经济的外向度

   四 把构建和谐武汉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

    (一)注重做好民生工作

    (二)注重发展文教卫等社会事业

    (三)注重搞好社会建设和管理

    (四)注重加强和改进社会安全管理

   五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途径

    (一)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实现集约布局和节约发展

    (二)坚持节约优先

    (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首府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首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核心内容,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

    (二)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上,加大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力度

    (三)在经济发展硬环境建设上,加大现代化首府城市建设力度

   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和谐首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和谐

    (二)通过实现与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和谐

    (三)通过提高公共管理水平促进和谐

   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首府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六型政府”

    (三)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树立新理念,打好“三张牌”,加快推进和谐威海建设

   一 在更高层次上打好“环境牌”

   二 在更高层次上打好“开放牌”

   三 高层次上打好“科技和人才牌”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淮北新跨越

   一 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内在实质,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

   二 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要求,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三 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个内在动力,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四 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内容,加快构建和谐社会

   五 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

  建设先进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

   一 坚持以规划为基,促进文化建设科学发展

   二 坚持以改革为本,不断激发文化活力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 坚持以服务为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充分整合资源

    (二)品牌带动发展

    (三)强化市场监管

   四 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制保障

    (二)统筹规划,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三)突出重点、着力创新,加快推进优势文化产业发展

   五 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正确处理好文化的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二)正确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长远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四)正确处理好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的关系,始终坚持改革的基本原则

  关键在人

   一 新时代呼唤新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意义重大

    (一)农业要丰收,需要培育新型农民

    (二)农民要致富,需要培育新型农民

    (三)农村要稳定,需要培育新型农民

   二 新形势面临新课题——培养新型农民任务艰巨

    (一)内涵丰富,培养要求高

    (二)数量巨大,培养任务重

    (三)制约较多,培养难度大

   三 新目标需要新措施——培养新型农民的现实途径

    (一)培养新型农民,整合资源、完善教育体系是基础

    (二)培养新型农民,抓住重点、改进培训方法是关键

    (三)培养新型农民,强本固基、加强文化建设是核心

    (四)培养新型农民,落实责任、完善政策措施是保障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安徽建设

   一 财政在构建和谐安徽中承担重要责任

    (一)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调控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和谐共进

    (四)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二 安徽省财政在构建和谐安徽中做出了积极探索

    (一)调整支出结构,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大了保障力度

    (二)通过增加转移性支出,加大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

    (三)调整完善财政体制,积极协调城乡和区域发展

    (四)规范了财政分配秩序,提高了财政透明度,推进了民主理财的进程

    (五)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三 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紧紧抓住发展这条主线,通过加速发展经济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进社会和谐

    (二)要加强财政调控职能,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要进一步转变财政职能,继续加大对教育、科技、公共安全、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力度

    (四)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和“三农”问题

    (五)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六)继续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透明度

  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创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 抓产业,增强竞争优势,建设实力小康

   二 抓内涵,提升发展质量,建设效益小康

   三 抓富民,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殷实小康

   四 抓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建设人本小康

   五 抓机制,强化服务管理,建设和谐小康

   六 抓“三创”,营造发展氛围,建设活力小康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推进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搞好规划部署,逐步改善村容村貌

    (一)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继续实施村庄整治建设工作

   二 注重产业培育,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一)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二)培育壮大农村第二产业

    (三)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四)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三 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二)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深入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

    (四)大力加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

   四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二)加快城乡配套改革

    (三)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

   一 提升城市竞争实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新城市

   二 培育产业支撑体系,打造产业发达的新城市

   三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打造充满活力的新城市

   四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协调发展的新城市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台山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更加注重处理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一)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

     1.坚持加快发展,走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之路

     2.坚持科学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牢固树立改革是发展动力的观念

     1.促进行政体制改革

     2.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3.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三)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

     1.抓责任制的落实

     2.抓排查制度的落实

     3.抓重大信访案件的解决

     4.抓信访行为的规范

     5.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兼顾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着力打造“中国第一侨乡”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加快发展侨乡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三)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农民进城工程

    (二)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工程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推动乡风文明工程

    (五)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工程

    (六)努力搞好固本强基工程,促进管理民主

  洪雅县“六个结合”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 科学规划与统筹发展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

   二 发展生产与助农增收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三 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方法

   四 政府引导与农民自建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

   五 倡导文明新风与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活力源泉

   六 加强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是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障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农民增收

   一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二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综合效益

   三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四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五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农村人口转移

  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一 借力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因

    (一)借移民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二)借资源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借市场力,为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充足资本

   二 借力发展给欠发达地区的启示

    (一)启示之一:借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金钥匙

    (二)启示之二:借力,欠发达地区面临着广阔空间

    (三)启示之三:借力,必须打造好对接平台

   三 欠发达地区在借力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观念落后,不知借力

    (二)现实条件制约,不能借力

    (三)长期发展滞后,不愿借力

   四 欠发达地区借力发展的对策

    (一)求变——牢固树立借力发展理念

     1.要敢“破”

     2.要敢“闯”

     3.要敢“变”

    (二)搭台——精心构筑借力发展平台

     1.突出重点,大力优化政府职能

     2.攻破难点,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3.培育亮点,深度挖掘产业优势

    (三)思策——强力推进借力发展

     1.明晰思路,确立借力目标

     2.抓住重点,加大招商力度

     3.正确引导,激活民间资本

     4.广开渠道,架设人才之桥

     5.加强合作,降低借力成本

     6.改革谋高远,发展正有时

  统筹并进,科学推进山区全面小康建设

   一 政府与市场

    (一)培育市场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弥补市场不足

    (三)建立高效廉洁政府

   二 经济与环境

   三 生产与民生

    (一)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基本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二)改革教育,创新扶贫方式

    (三)通过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带动广大农户走向大市场,推进农村“三化”建设,使农民得以脱贫致富和积累发展资金

    (四)不断深入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五)不断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 硬件与软件

   五 基础与突破

  突出八个重点,力促“三农”发展

   一 工农互动创优势

   二 特色引动优结构

   三 龙头牵动拓市场

   四 劳务移动促增收

   五 扶持促动强基础

   六 科技驱动增效益

   七 政策推动抓帮扶

   八 党建联动添活力

  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

   一 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区域协调发展迈出新步伐

    (三)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四)城乡就业出现新的转机

    (五)城乡社会保障全方位进展

    (六)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二 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

    (二)城市化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社会就业压力短期内不能缓解

    (四)社会保障的压力继续存在

    (五)面临资源环境、人才科技、体制机制的瓶颈约束

    (六)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相对薄弱

   三 “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扩大就业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逐步理顺分配关系

    (四)加快社会领域的发展

  总部经济与小康时代

   总部经济风生水起

   总部经济的五大效应

   总部经济在中国

   总部经济在上海

   总部经济开发企业的优选

  统筹协调发展 构建和谐花园

   一 牢记发展是硬道理,以发展促和谐,开拓创新,走以工富农,以工强村之路

   二 坚持村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一起抓,致力建设农民乐园

   三 陶冶思想情操,丰富文化生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四 建好班子,当好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五 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建设文明和谐大花园

   六 几点体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新家园

   一 生态和谐:人的生存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

   二 产业和谐:滕头走出了一条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 社会和谐: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滕头村民全面发展

   四 政治和谐:加强党的建设和充分发挥基层民主,是滕头发展的政治保障

  减少农民才会富裕农民

   一 减少农民是富裕农民的必然选择

   二 减少农民是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

   三 减少农民应当多措并举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增产增收

    (二)发展农业生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

    (三)有序分流农业劳动力资源,绝对减少农民数量

  农业产业化是新农村建设必由之路:国外经验及启示

   一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特点

    (一)美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

     1.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以家庭农场制度为核心

     2.农业产业体系专业化

     3.流通发达,销售多样化

     4.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企业+企业”

    (二)以色列农业产业化特点

     1.以科技为动力

     2.以市场为导向

     3.以工业化为支柱

     4.以节水为保证

   二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分析

    (一)农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一体化经营趋势明显

    (二)市场的龙头作用明显,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机制完善

    (三)政府的引导作用到位,服务体系完善

   三 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企业形式单一,规模小,产业链短,结构趋同

    (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企业经营组织成本高

    (三)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四)农产品市场与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五)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滞后,农业企业缺乏立法和政策的有效支持

   四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对中国的启示

    (一)家庭农业经营制度是支撑农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制度

    (二)重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三)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建立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

    (五)推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

    (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七)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业企业化投入机制

    (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增强农业服务功能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前言 标帜全面小康之路

简 介: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指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动力。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