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58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0

长三角年鉴(2006)图书

Yearbook of Changjiang Delta development

SSAPID:101-6072-0797-70
ISBN:978-7-80230-392-8
DOI:
ISSN: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内容简介] 本年鉴重点分析长三角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全部区域)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基本成就。全书主要开设以下栏目:长三角区域概况、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长三角地区专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文献、2005年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大事记等。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宋林飞
编 辑:王玉敏;崔岩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扬州简介

 江苏省交通厅公路局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南钢集团

 文前辅文

 编辑委员会

 江苏锦华集团

 长三角发展面临的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Ten Ques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Changjiang Delta Is Facing at Present

 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

 长三角联合研究中心

 编辑部成员

 第一编 长三角区域概况

  一 自然地理

   (一)位置

   (二)地貌

   (三)水系

   (四)气候

  二 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水资源

   (三)矿产资源

   (四)生物资源

  三 人口概况

   (一)人口规模

   (二)人口自然变动

   (三)人口构成

  四 行政区划

   (一)概况

   (二)行政区划变更

    1.上海

    2.江苏

    3.浙江

  五 文化和旅游

   (一)文化

   (二)旅游

    1.上海

    2.江苏

    3.浙江

 第二编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章 2005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经济发展

    1.经济总量

    2.固定资产投资

    3.价格

    4.农业

    5.工业

    6.建筑业

    7.金融业

    8.国内贸易

    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房地产业

   (二)改革开放

    1.所有制结构

    2.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3.政府职能转变

    4.社会保障

    5.国内合作

    6.对外贸易

    7.吸收外资

    8.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9.旅游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公用事业

    3.环境保护和治理

    4.城市绿化

   (四)城市信息化

    1.信息产业

    2.信息技术应用

    3.信息基础设施

   (五)社会事业

    1.科技

    2.教育

    3.文化

    4.卫生

    5.体育

    6.社会福利与救助

   (六)人民生活

    1.人口

    2.就业

    3.居民收入和储蓄

    4.居住

   一 中心城区发展

    (一)黄浦区——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二)卢湾区——全面完成“十五”发展目标

    (三)徐汇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四)长宁区——数字长宁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静安区——南京路商业呈现国际化特征

   二 浦东新区发展

    (一)经济发展

    (二)投资热土

    (三)金融贸易区

    (四)自由贸易区

    (五)出口加工区

    (六)高科技园区

   三 郊区发展

    (一)郊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二)扎实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

    (三)郊区乡镇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四)郊区农业旅游新发展(见表2-18)

    (五)郊区利用外资情况

    (六)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第二章 2005年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状况

    1.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2.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3.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

    4.开放型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5.“三农”工作得到加强

    6.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7.建筑业发展较快

    8.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9.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二)2005年江苏社会发展状况

    1.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3.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4.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三)“十五”时期,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1.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稳步增长期,物价保持稳定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

    3.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

    4.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5.区域共同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苏中、苏北发展加速

    6.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三大文明协调共进

   (四)挑战与目标

   一 南京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南京市经济发展状况

     1.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步增长

     3.重视“三农”问题,进一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4.坚持工业第一方略,着力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

     5.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6.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二)2005年南京市社会发展状况

     1.十运会(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运会”)圆满成功,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2.扎实开展生态市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3.坚持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4.加快实施富民工程,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5.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民主法制进程进一步加快

    (三)2005年南京市经济运行特点

    (四)“十五”时期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物质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1)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农业生产稳步增长

     3.经济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1)所有制结构有所调整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3)行业结构继续优化

     4.投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

      1)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

      2)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5.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升

     6.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7.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2)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8.小康社会建设进展顺利

    (五)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十五”期间南京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2005年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一览(见表2-27)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十一五”目标

    高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高淳县概况

     (二)高淳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高淳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人口与人民生活

      2.社会事业

      3.环境保护

   二 无锡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无锡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良好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三大产业各有特色

     2.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开放型经济全面拓展

     3.私营经济稳步壮大,民营经济素质有所提高

     4.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区域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5.科技教育文化共同发展,城市综合影响力有了新提升

     6.民生民富受到关注,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投资结构优化

     8.政府职能有所转变,行政执行能力有所增强

    (二)“十五”期间无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三)2005年无锡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

    (四)无锡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无锡生产总值在长三角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无锡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17)

     3.2005年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一览

    宜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宜兴市概况

      1.总体概况

      2.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4.气候

      5.行政区划

     (二)宜兴市经济发展状况

      1.着力转变增长方式,经济发展又快又好

      2.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

     (三)宜兴市社会发展状况

      1.科学组织城乡建设,发展环境继续优化

      2.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4.协调建设三个文明,发展合力日益增强

   三 徐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徐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持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三大需求平稳增长,投资拉动效应明显

     3.强化有效投入,工业经济支撑作用迅速增强

     4.认真落实支农政策措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5.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现代服务业水平快速提升

     6.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二)2005年徐州市社会发展状况

     1.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2.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3.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4.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进程明显加快

    (三)从企业景气指数看2005年徐州经济运行特点

     1.全年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2.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状况良好

     3.第二产业是支撑徐州市全年宏观经济平稳向前发展的关键因素(见表2-33)

     4.第三产业对徐州市宏观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

     5.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经济加快发展,成为徐州市宏观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

     6.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四)“十五”期间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五)徐州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徐州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徐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2005年徐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

    沛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沛县概况

      1.自然地理

      2.历史沿革

      3.行政区划

     (二)2005年沛县经济发展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沛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

      2.城市建设管理与环境整治并进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5.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 常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常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

     2.改革开放

     3.社会事业

     4.人口与人民生活

     5.城市建设

     6.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投资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二)常州市全面小康完成情况(见表2-38)

    (三)“十五”时期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十五”期间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五”期间常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四)常州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常州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常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2005年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见表2-40)

    金坛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金坛市概况

      1.总体概况

      2.地理位置

      3.历史沿革

      4.行政区划

     (二)金坛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三资推进力度加大,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突破

     (三)金坛市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2.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3.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投资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五 苏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又快又好

     2.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3.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4.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继续加强

     5.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6.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8.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普遍加强

    (二)“十五”时期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2.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对外开放形成领先优势

     3.全社会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效果良好

     4.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5.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富民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生活迈向小康

    (三)2005年苏州市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

    (四)苏州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苏州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46)

     2.“十五”期间苏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47)

     3.2005年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见表2-48)

    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昆山市概况

      1.昆山市概况

      2.地理位置

      3.自然环境

      4.气候

      5.交通运输

      6.基础设施

     (二)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充分利用外资,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

      2.以开发区为载体的建设,进一步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1)开发区建设过程

       2)开发区建设取得的成就

      3.以“经营城市”为理念,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以“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城市活力

       2)“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经济发展观

      4.昆山市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

     (三)昆山市经济发展具体状况

      1.农林牧渔业

      2.工业

      3.建筑业

      4.运输邮电业

      5.国内贸易业

      6.金融保险业

      7.房地产业

      8.旅游业

     (四)昆山市社会发展具体状况

      1.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第一导向,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2.坚持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

      3.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 南通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南通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见图2-48~图2-50)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4.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5.第三产业平稳发展

     6.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7.2005年南通市经济发展特点

      1)经济增长速度全省领先,发展质态进一步优化

      2)投资和出口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县域经济与南通经济开发区发展加速

      4)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5)江海联动开发取得重大突破,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二)2005年南通社会发展状况

     1.城乡建设保持大推进态势,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又上台阶

     3.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4.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社会和谐程度进一步提高(见图2-53)

     5.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三)“十五”时期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经济总量五年翻番,跨越发展态势强劲

     2.改革保持领先地位,开放型经济重返全省第一方阵

     3.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迅速提升

     4.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四)未来南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挑战

    (五)南通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南通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南通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南通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见表2-49)

    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通州市概况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3.气候

     (二)通州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国民经济高位运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三)通州市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乡建设快速推进,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明显加强

      3.民心工程深入实施,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职能明显转变

   七 连云港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见图2-56~图2-58)

     2.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2)提升实力壮大规模,工业经济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3)增强功能优化结构,特色服务业体系初步形成

     3.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4.2005年连云港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2)三资企业成为连云港市赢利的主力军

      3)工业企业利润、利税增幅在全省均名列前茅

      4)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总额增幅均有所下降

    (二)2005年连云港市社会发展状况

     1.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2.科技教育全面进步,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3.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障逐步加强

     4.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

    (三)2005年连云港市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进程

    (四)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连云港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连云港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61)

     2.“十五”期间连云港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62)

     3.2005年连云港市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见表2-51)

    赣榆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赣榆县概况

      1.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

      3.人口及行政区划

     (二)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工业

       3)第三产业

     (三)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2.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3.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4.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八 淮安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淮安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见图2-63~图2-65)

     2.投资仍是拉动经济的主导力量(见图2-66)

     3.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4.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5.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6.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二)2005年淮安市社会发展状况

     1.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

     2.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3.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

     4.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三)“十五”期间淮安市的发展成就

    (四)淮安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五)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十五”期间淮安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69)

     2.“十五”期间淮安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70)

     3.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

    盱眙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盱眙县概况

      1.地理环境

      2.建制

     (二)盱眙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工业

       3)旅游

     (三)盱眙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市建设品位提升

      2.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3.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九 盐城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盐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呈现同步快速增长的态势(见图2-75、图2-76)

     3.农业经济保持稳步发展

     4.工业、建筑业快速发展

     5.服务业长足发展

     6.开放型经济活力增强

    (二)2005年盐城市社会发展现状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2.注重科技教育,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4.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

     5.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2005年盐城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运行态势稳健

     2.骨干作用更加突出

     3.县域经济增势强劲

     4.产业结构形成新格局

     5.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四)“十五”期间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3.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明显加强

    (五)盐城市发展趋势与“十一五”目标

    (六)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对长三角经济的影响

     1.“十五”期间盐城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盐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见表2-53)

    建湖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建湖县概况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二)建湖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工业

       3)金融和保险业

       4)交通和邮电业

     (三)建湖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3.各项社会事业

   十 扬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扬州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1.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三次产业共同推进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3)制定发展纲要和扶持政策,服务业持续发展

     3.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

     4.2005年扬州市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加,商品房销售市场活跃(见图2-84)

      3)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

      4)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

      5)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物价形势趋于稳定(见图2-85)

      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运行平稳发展(见图2-86)

    (二)2005年扬州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1.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2.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3.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4.关注民生收到新成效

     5.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6.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

    (三)“十五”时期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四)扬州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目标

    (五)扬州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见表2-54)

     1.“十五”期间扬州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87)

     2.“十五”期间扬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2005年扬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见表2-54)

    江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江都市概况

      1.自然地理

      2.江都市情概况

     (二)江都市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1.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开放开发步伐加快

     (三)江都市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3.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十一 镇江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镇江经济发展状况

     1.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三次产业共同推进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加强

      2)工业经济运行平稳,重点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3)积极培育新型业态,服务业迅速发展

     3.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二)2005年镇江社会发展状况

     1.群众生活继续改善(见图2-94)

     2.城市建设全力推进

     3.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4.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三)镇江“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四)从产业密度看镇江市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

     1.镇江市产业密度的现状(见表2-55、表2-56)

     2.镇江市产业密度与长三角主要16个城市的比较

    (五)镇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作用

     1.“十五”期间镇江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95)

     2.“十五”期间镇江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96)

     3.2005年镇江市社会经济发展与长三角比较(见表2-58)

    (六)镇江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句容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句容市概况

      1.地理位置

      2.气候

      3.旅游休闲

      4.交通运输

      5.矿产资源

      6.行政区划

     (二)句容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三)句容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农业平稳增长

      3.工业速效同增

      4.服务业快速发展

      5.招商引资强力推进,双轮驱动取得成效

      6.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有所增强

     (四)句容市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2.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质量持续改善

      3.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完善

   十二 泰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泰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1.坚持加快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见图2-97、图2-98)

     2.三大需求平稳增长,民间投资快速增长(见图2-100)

     3.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5.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6.开放型经济活力增强

    (二)2005年泰州市社会发展状况

     1.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2.坚持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

     3.坚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坚持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

     5.坚持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2005年泰州市经济运行特点

     1.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2.县域经济发展加快

     3.三种类型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主体

     4.私营经济带动工业效益的提高

     5.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6.小企业异军突起

    (四)“十五”期间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经济实力大提升

     2.改革开放大突破

     3.城乡建设大推进

     4.社会事业大发展

     5.人民生活大提高

    (五)泰州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十一五”目标

    (六)泰州市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泰州生产总值在长三角中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泰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见表2-59)

    泰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泰兴市概况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3.行政区划

      4.区位交通

     (二)泰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三)泰兴市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2.增长质量显著提升

      3.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四)泰兴市社会发展情况

      1.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十三 宿迁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宿迁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持续稳健(见图2-105~图2-108)

     2.投资、出口快速增长,内需消费平稳发展

     3.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4.工业生产发展势头强劲,增长速度再创历史新高

     5.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综合服务能力

     6.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开发区建设卓有成效

     7.民间投资持续升温,民营经济逐步壮大(见表2-60)

    (二)2005年宿迁社会发展状况

     1.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3.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见图2-111)

    (三)“十五”时期宿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四)未来展望

    (五)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十五”期间宿迁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112)

     2.“十五”期间宿迁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113)

     3.宿迁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见表2-61)

    沭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沭阳县概况

      1.自然地理

      2.历史沿革

      3.行政区划

     (二)沭阳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沭阳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2.科学技术和教育

      3.文化、体育、卫生和环保

      4.城市建设和管理

  第三章 2005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总况(见图2-114)

   (二)2005年浙江经济发展状况

    1.2005年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3.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三)2005年浙江社会发展状况

    1.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2.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3.围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统筹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四)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浙江“十五”发展的回顾

    1.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2.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3.文化大省建设步伐加快,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在长三角发展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浙江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一 杭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杭州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二)2005年杭州社会发展状况

     1.改革攻坚取得新突破,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

     2.城市化步伐加快,市域网络化进程扎实推进

     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见图2-128)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大文明共同进步

     5.生态市建设快速推进

     6.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三)“十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3.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四)杭州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见表2-62)

    淳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淳安县概况

      1.地理位置

      2.淳安历史

     (二)淳安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2005年淳安县社会发展状况

      1.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2.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3.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4.致力加强城乡统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全力实施环境建设

   二 宁波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宁波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全面推进,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二)2005年宁波社会发展状况

     1.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2.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4.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十五”期间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产业联动发展取得成效,整体竞争力稳步增强

     3.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

     4.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5.统筹发展力度逐年加大,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6.文化大市建设扎实起步,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7.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有序推进

     8.依法行政逐步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四)宁波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见表2-63)

    奉化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奉化市概况

     1.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

    (二)奉化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力在创新转型中再上新台阶

     2.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奉化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改革继续深化

     2.坚持协调发展,城乡建设在统筹推进中取得新突破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4.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

     5.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6.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

   三 温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2005年温州经济发展状况

     1.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见图2-145、图2-146)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见图2-147)

      2)国内贸易

      3)对外经济

     3.三大产业发展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1)农业(见图2-148)

      2)工业和建筑业(见图2-149)

      3)财政、金融和保险(见图2-150)

      4)旅游

    (三)2005年温州社会发展状况

     1.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交通

      2)邮电

      3)电力

     2.经济社会协调性不断增强

      1)科学技术

      2)教育

      3)文化

      4)卫生

      5)体育

     3.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1)城市建设

      2)资源环境

     4.人民生活各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见图2-151)

      1)人口

      2)生活状况

      3)社会保障

      4)其他社会事业

    (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温州“十五”发展的回顾

    (六)“十五”期间温州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

     1.“十五”期间温州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温州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153)

     3.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见表2-64)

    泰顺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泰顺县概况

     (二)泰顺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三)泰顺县经济发展状况

      1.全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努力破解瓶颈制约,设施建设成果丰硕

     (四)泰顺县社会发展状况

      1.大力促进要素集聚,城镇建设加快推进

      2.着力深化各项改革,机制体制不断优化

      3.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4.深入推进科教兴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能力有效增强

   四 嘉兴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嘉兴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见图2-154)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

     3.三大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农业

      2)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

      4)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5)交通和邮电业

      6)旅游业

    (二)2005年嘉兴社会发展状况

     1.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2.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3.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4.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

      1)科技

      2)教育

      3)文化

      4)体育

      5)卫生

      6)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6.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取得新发展

    (三)“十五”时期嘉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3.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

     4.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5.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6.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四)嘉兴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见表2-68)

    海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海盐县概况

      1.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

      3.人口及行政区划

     (二)海盐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三大需求保持一定的拉动力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工业

       3)第三产业

     (三)海盐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2.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3.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五 湖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湖州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运行平稳较快

     2.三大需求共同推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国内贸易和旅游

      3)对外贸易(见图2-168)

     3.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拉动全市经济稳定增长

      1)产业结构

      2)农业

      3)工业与建筑业

      4)金融、保险和证券(见图2-173)

      5)交通运输和邮电

    (二)2005年湖州社会发展状况

     1.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3.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4.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5.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1)“科教兴市”战略稳步推进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3)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4)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5)医疗设施不断完善,卫生事业稳步推进

     6.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并进

    (三)“十五”时期湖州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始终坚持加快科学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城乡统筹展现新面貌

     3.扎实推进体制机制转变,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4.全面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5.努力实施富民惠民政策,人民生活再上新水平

     6.切实加强“平安湖州”建设,民主法制取得新进展

    (四)湖州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见表2-73)

    长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长兴县概况

      1.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

      3.人口及行政区划

     (二)2005年长兴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保持较高增幅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经济往来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第二产业

       3)交通和邮电业

       4)旅游业

       5)金融和保险

     (三)长兴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乡统筹和环境保护

      2.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3.科学和教育

      4.文化、卫生和体育

   六 绍兴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绍兴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经济(见图2-184)

     3.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1)农业

      2)工业与建筑业

      3)金融保险(见图2-187)

      4)交通、邮电和旅游(见图2-187)

    (二)2005年绍兴市社会发展状况

     1.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科学技术和教育

     3.文化、卫生和体育

     4.环境保护

    (三)“十五”期间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

     3.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4.环境建设得到新加强

     5.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6.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四)绍兴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见表2-77)

    绍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绍兴县概况

      1.地理环境

      2.历史沿革

      3.人口与行政区划

     (二)2005年绍兴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

       2)国内贸易

       3)对外贸易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1)农业

       2)工业和建筑业

       3)财政、金融

       4)交通、旅游业

     (三)2005年绍兴社会发展状况

      1.城市建设

      2.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3.科学技术和教育

      4.文化、卫生和体育

      5.环境保护

   七 金华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金华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2005年金华市经济发展状况

     1.强化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1)固定资产投资(见图2-196)

      2)国内贸易

      3)对外经济

     3.突出抓好工业经济,产业层次稳步提升

      1)农业

      2)工业和建筑业

      3)交通、邮电和旅游

      4)金融和保险

     4.强化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

    (三)2005年金华市社会发展状况

     1.强化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2.强化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1)教育

      2)科学技术

     3.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4.强化政府的自身建设

    (四)金华市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五)金华市“十五”发展的回顾

     1.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3.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4.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六)金华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金华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金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见表2-78)

    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情況

     (一)义乌市概况

      1.地理位置

      2.历史沿革

      3.行政区划

     (二)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1.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战略

      2.对外贸易迅速拉动经济增长

      3.以商带工,以工促商,工商发展促进良性循环

     (三)义乌市的经济发展具体状况

      1.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四)义乌市社会发展状况

      1.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2.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八 衢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2005年衢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1.2005年衢州市经济发展特点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3.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

    (三)2005年衢州市社会发展状况

     1.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围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建设

     3.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4.扎实推进“平安衢州”建设

     5.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

    (四)衢州市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五)衢州市“十五”发展的回顾

     1.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3.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4.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六)衢州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

     1.“十五”期间衢州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见图2-210)

     2.“十五”期间衢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211)

     3.衢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见表2-79)

    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开化县概况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气候与自然资源

     (二)开化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三)开化县“生态立县”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1.生态工业特色鲜明

      2.生态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3.生态农业不断壮大

      4.生态旅游日益兴旺

      5.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加强

      6.开化县的“五个一”

     (四)开化县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

      1.坚持主攻工业,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2.坚持优化结构,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3.坚持统筹提升,三产经济加快发展

      4.招商引资稳步开展

      5.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五)开化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九 舟山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舟山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总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二)2005年舟山市社会发展状况

     1.人口与人民生活

     2.科学技术和教育

     3.文化、卫生和体育

     4.市政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舟山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1.经济增速加快,综合实力增强

     2.海洋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3.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4.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

     5.各类市场繁荣兴旺,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

     6.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8.企业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四)舟山市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状况

    嵊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嵊泗县概况

     (二)嵊泗县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稳步增长

      3.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带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嵊泗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

      2.重点实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科学技术和教育

      5.文化、卫生和体育

      6.环境保护

   十 台州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2005年台州市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发展综合质量的稳步提高

     2.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3.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2005年台州市社会发展状况

     1.致力于统筹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

     2.致力于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两年”工作深入开展

     3.致力于生态市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

     4.致力于制度创新和区域合作,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5.致力于增强区域软实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6.致力于建设“平安台州”,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7.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四)台州市“十五”发展的回顾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3.城市面貌显著变化

     4.统筹发展加快推进

     5.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6.未来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

    (五)台州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

     1.“十五”期间台州市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台州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见图2-232)

     3.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见表2-84)

    天台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天台县概况

      1.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气候

      3.历史沿革

      4.自然资源

     (二)天台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三)2005年天台县经济发展状况

      1.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步伐加快

      3.投资规模合理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4.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四)2005年天台县社会发展状况

      1.发展的协调性和科学性有所增强

      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一 丽水市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一)2005年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总况

    (二)2005年丽水市经济发展状况

     1.三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2.产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2005年丽水市社会发展状况

     1.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

    (四)丽水市“十五”发展的回顾

     1.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2.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3.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

     4.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5.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6.文明创建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绩

    (五)丽水市经济发展在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十五”期间生产总值在长三角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

     2.“十五”期间丽水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3.丽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在长三角的地位

    缙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缙云县概况

      1.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建制沿革

      3.气候

      4.资源物产

     (二)缙云县经济发展状况

      1.总体状况

      2.经济发展特点

     (三)缙云县社会发展状况

      1.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4.民主法制稳步推进

     (四)缙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编 长三角地区专项经济社会发展

  一 长三角人口构成与特征

   (一)长三角人口基本情况

    1.长三角人口总量

    2.长三角人口的城乡构成

    3.长三角人口的性别构成

    4.长三角人口的年龄构成

    5.长三角人口的民族构成

    6.长三角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7.长三角的家庭户人口数量

    8.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

   (二)“十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的人口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1.总人口平稳低速增长,人口再生产保持“三低”的现代模式

    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3.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4.教育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人口文化素质稳步提高

   (三)长三角人口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1.老龄化程度将更加严重

    2.人口出生率将大幅下降,甚至会进入零增长负增长阶段

    3.外来人口大规模流入,将成为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 长三角的土地利用与开发

   (一)长三角土地利用与开发状况

    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上海耕地面积缩减最快

    2.土地利用率逐年提高,上海的单位面积产出量最高

   (二)上海土地利用与开发情况

    1.上海土地利用现状:耕地面积仍在减少

    2.上海城市用地布局:呈现圈层式发展

    3.上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1)市中心区——浦西10区

     2)浦东新区

    4.上海土地储备制度建立与土地发展趋势

   (三)江苏土地利用与开发情况

    1.江苏土地利用现状:耕地略有回升、土地集约利用初显成效

    2.江苏土地利用特点

     1)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

     2)土地利用程度高,利用方式多样

     3)开发区建设欣欣向荣

    3.江苏土地利用区域规划

     1)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

     2)宁镇扬泰通地区土地利用

     3)徐淮连宿盐地区土地利用

   (四)浙江土地利用与开发情况

    1.浙江土地利用现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杭州的“优化用地”策略

    3.浙江土地发展趋势:合理用地与生态省建设

  三 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

   (一)长三角总体情况

    1.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

    2.长三角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3.长三角不同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

    4.长三角房地产投资情况

    5.长三角全社会建设规模

    6.长三角能源工业投资情况

   (二)江苏省

    1.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2.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3.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明显

   (三)浙江省

   (四)上海市

  四 长三角之基础设施建设

   (一)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

    1.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

     1)公路水路交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撑

     2)公路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3)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长三角交通运输面临着新的问题

     1)交通基础设施不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交通运输一体化程度不高

     3)资源、环境与交通发展的矛盾突出

     4)交通设施规模不足

     5)交通设施布局结构不尽合理

     6)交通设施衔接问题

   (二)长三角城市之基础设施建设

    1.长三角两省一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2.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状况

    3.长三角城市市政设施状况

    4.长三角城市水与燃气供应状况

    5.长三角城市园林与绿地建设状况

  五 沪苏浙产业区域的布局和特点

   (一)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布局综述

    1.上海市:继续完善“三环”布局

    2.江苏:深入实施“四沿”开发

    3.浙江:着力构筑“三大产业带”

   (二)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布局特点

    1.产业以开发区为核心集聚

    2.国际性产业集群迅速成长

    3.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4.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仍然存在

   (三)长三角两省一市未来产业布局

  六 第一产业基本情况

   (一)长三角两省一市第一产业情况综述

   (二)长三角两省一市第一产业具体情况

    1.上海市

     1)基本情况

     2)产业化经营

     3)粮食生产

     4)林业

     5)畜牧业

     6)渔业

     7)农业科技

     8)农业园区

     9)农业机械

     10)农田水利

    2.江苏省

     1)基本情况

     2)粮食生产

     3)林业

     4)畜牧业

     5)渔业

     6)农业科技

     7)农民收入

    3.浙江省

     1)基本情况

     2)产业化经营

     3)粮食生产

     4)林业

     5)畜牧业

     6)渔业

     7)农技质监

  七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一)长三角两省一市第二产业情况综述

   (二)长三角两省一市第二产业具体情况

    1.上海市

    2.江苏省

    3.浙江省

  八 沪苏浙地区的现代服务业

   (一)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服务业情况综述

   (二)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1.上海市

     1)目前发展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未来发展方向

    2.江苏省

     1)目前发展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未来发展方向

    3.浙江省

     1)目前发展情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未来发展方向

  九 资源丰富的旅游业

   (一)长三角旅游业发展总体状况

    1.国际旅游

    2.国内旅游

   (二)上海

   (三)江苏

   (四)浙江

   (五)长三角两省一市旅游业一体化的战略思考

  十 苏浙沪产业发展结构变革

   1.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

   2.20世纪90年代后,两省一市的第一产业比重均呈稳定下降趋势

   3.第二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

   4.江浙两省的产业集群发展

    1)江苏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析

    2)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

   5.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

   6.地区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及多样化的特性

    1)发展规模

    2)结构状况评价

    3)发展速度

    4)创新能力

    5)发展效率

    6)发展状况综合评价

    7)基本判断

   7.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基本思路

  十一 长三角农村发展

   (一)长三角农村发展概况

    1.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

    2.农业产业迅速升温,第一产业发展加快

    3.耕地流失减缓,粮食产量回升

    4.农业现代化

    5.农村从业人员构成和劳动力流动

    6.农村人口平均收入及消费

    7.乡镇企业的发展

   (二)长三角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

  十二 开发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一)长三角两省一市开发区状况

    1.上海市

    2.江苏省

    3.浙江省

   (二)长三角两省一市开发区评析

  十三 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

   (一)市场总量迅速扩大,产品的商品化率明显提高

   (二)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有形商品的市场交易载体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

    1.上海

    2.江苏

    3.浙江

  十四 富有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概况

    1.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

    3.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4.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生力军

   (二)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

    1.上海

    2.江苏

    3.浙江

  十五 长三角地区之财政

   (一)上海财政基本情况

    1.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2005年全市财政收支执行

     2)2005年分级财政收支执行

    2.2005年财政运行特点

   (二)江苏财政基本情况

    1.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2005年财政运行特点

   (三)浙江财政基本情况

    1.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2005年财政运行特点

  十六 居民收入与消费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三)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

   (四)居民总消费水平

   (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稳步回落至预计区间

    2.八大类商品涨幅“四升三降一平”

    3.上海物价总涨幅低于江苏、浙江

    4.居住类指数维持高位

    5.公用产品及各项服务价格集中调整

   (六)上海

   (七)江苏

   (八)浙江

  十七 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一)长三角地区科技进步发展的总体状况

    1.长三角科技人才状况分析

    2.长三角地区科技投入状况分析(见图3-24~图3_28)

    3.长三角地区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分析(见图3-29~图3-32)

    4.长三角地区技术市场发展状况

   (二)2005年长三角地区苏浙沪三地的科技发展状况

    1.江苏

    2.浙江

    3.上海

   (三)长三角区域科技进步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1.原始性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3.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强度低

   (四)长三角地区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

  十八 长三角信息化的发展

   (一)长三角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1.上海的信息化

    2.江苏的信息化

    3.浙江的信息化

   (二)长三角信息化的重点领域

    1.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长三角的交流平台

    2.共享信息资源,促进长三角的区域合作与分工

    3.壮大信息产业,优化长三角的区域产业结构

    4.推广信息技术,促进长三角生产与决策的革新

   (三)长三角信息化的未来方向

    1.推动社会生活信息化,以实现信息化的全方位发展

    2.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缩小城乡信息化差距

    3.深化长三角信息化的合作,推动区域信息一体化

    4.规范信息标准、完善信息法规,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十九 长三角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一)长三角总体概况:城市化迈上新台阶、世博会推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

   (二)上海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1.上海城市化现状

    2.上海城市现代化近期建设目标

    3.上海现代化城市建设重点:确定“三港三网”

   (三)江苏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1.江苏城市化总体状况: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

    2.江苏城市化取得的新成效*

    3.江苏三大都市圈建设

   (四)浙江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1.浙江城市化总体状况:城市化加速发展

    2.浙江城市化取得的新成效

    3.浙江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四位一体”与“民生工程”

  二十 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险

    1.基本养老保险(见表3-86、图3-37)

    2.基本医疗保险(见表3-87、图3-38)

    3.失业保险(见图3-39)

    4.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见表3-88、图3-40、图3-41)

    5.其他保险

    6.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险总体评价及趋势分析

   (二)社会福利

    1.江苏省社会福利发展情况

    2.浙江省社会福利发展情况

    3.上海市社会福利发展情况

  二十一 长三角地区社会治安

   (一)长三角社会治安的基本情况

    1.江苏社会治安基本情况

    2.上海社会治安基本情况

    3.浙江社会治安基本情况

   (二)长三角地区的平安建设活动

    1.“平安江苏”建设

    2.“平安上海”建设

    3.“平安浙江”建设

   (三)长三角地区的群众安全感状况

    1.江苏情况

    2.上海情况

    3.浙江情况

  二十二 长三角医疗卫生发展基本情况*

   (一)长三角医疗卫生事业总体发展状况

    1.卫生机构

    2.卫生机构人员数

    3.城市环境卫生

   (二)上海市

   (三)江苏省

   (四)浙江省

  二十三 长三角文化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概说

   (二)长三角文化事业取得的硕果

    1.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景观概况

    2.图书出版业的发展

    3.广播影视业的兴盛(见表3-110)

    4.艺术的蓬勃

    5.教育事业的推进

    6.体育事业的勃兴

   (三)一体化——长三角地区文化的前景规划

  二十四 长三角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一)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见表3-114)

   (二)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

    1.水环境质量

     1)长江干流水质较好,但岸边污染带呈发展趋势,支流有机污染严重

     2)太湖湖体水质趋于好转,但仍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出入湖控制断面水质仍然较差

     3)钱塘江及浙东诸河水质下降,环杭州湾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赤潮频发

    2.大气环境质量

     1)二氧化硫浓度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个别城市出现超标现象,总体上整个区域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见图3-49)

     2)降水PH值较低,酸雨频率居高不下(见图3-50)

     3)可吸入颗粒物为整个区域的首要污染物,部分城市超标严重

     4)NOx年日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土壤环境质量

   (三)长江三角洲环境污染防治与建设

    1.长三角“三废”污染防治

    2.长三角工业污染防治和重大环境工程建设

   (四)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

    1.绿化建设(见表3-118)

    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自然生态保护

  二十五 走向一体化的长三角*

   (一)长三角一体化何以可能

    1.长三角的概念指称

    2.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积淀

    3.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内生发展的必然与国家战略的需求

    4.长三角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折射

   (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现状评估

    1.政府、学界和企业界合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2.各领域、各层次一体化规划相继制定并实施

    3.长三角一体化的市场推动力在增强

    4.一体化的城市、交通、信息网络体系正加速构建

   (三)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与行政壁垒的矛盾

     2)区域共荣与地方利益的矛盾

     3)高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矛盾

    2.长三角一体化的对策

     1)深化发展理念,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观念文化支撑

     2)整合市场、政府、社会三种力量,为加速长三角一体化提供推进动力

     3)发展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合理社会化分工基础

     4)建构社会政策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制度保证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便捷沟通网络及良好生态环境

  附录 世界城市群发展的现状、特征与趋势

   (一)世界城市群发展的概况(见表3-119)

   (二)世界城市群的空间分布与发展特征

    1.世界城市群的空间分布

    2.世界城市群的发展特征

   (三)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动力

   (四)世界城市群的发展趋势

 第四编 重要文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 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节 完善农村流通体系

    第五章 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节 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第二节 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第三节 完善增收减负政策

    第六章 改善农村面貌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第三节 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第四节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第七章 培养新型农民

     第一节 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

     第二节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

     第三节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第八章 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 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 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一节 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

     第二节 培育生物产业

     第三节 推进航空航天产业

     第四节 发展新材料产业

    第十一章 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一节 振兴重大技术装备

     第二节 提升汽车工业水平

     第三节 壮大船舶工业实力

    第十二章 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一节 有序发展煤炭

     第二节 积极发展电力

     第三节 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

    第十三章 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一节 优化发展冶金工业

     第二节 调整化学工业布局

     第三节 促进建材建筑业健康发展

    第十四章 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一节 鼓励轻工业提高制造水平

     第二节 鼓励纺织工业增加附加值

    第十五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一节 加快制造业信息化

     第二节 深度开发信息资源

     第三节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第四节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四篇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 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节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第三节 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

     第四节 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

     第五节 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

    第十七章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一节 提升商贸服务业

     第二节 发展房地产业

     第三节 大力发展旅游业

     第四节 加强市政公用事业

     第五节 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第六节 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

    第十八章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一节 推进西部大开发

     第二节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第三节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第四节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第五节 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第六节 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第二十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一节 优化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重点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限制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禁止开发区域的发展方向

     第五节 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第二十一章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一节 分类引导人口城镇化

     第二节 形成合理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第三节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第四节 健全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第一节 节约能源

     第二节 节约用水

     第三节 节约土地

     第四节 节约材料

     第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第六节 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

    第二十三章 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一节 加强水污染防治

     第二节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节 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第四节 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

    第二十五章 强化资源管理

     第一节 加强水资源管理

     第二节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第三节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 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一节 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

     第二节 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第七篇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第二节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第三节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第四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五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二十八章 优先发展教育

     第一节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第四节 加大教育投入

     第五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十九章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一节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二节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第八篇 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节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第二节 健全政府决策机制

     第三节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二节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第三节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第四节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十二章 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一节 完善财政体制

     第二节 完善税收制度

    第三十三章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节 深化金融企业改革

     第二节 加快发展直接融资

     第三节 健全金融调控机制

     第四节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第三十四章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一节 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

     第二节 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节 规范市场秩序

   第九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一节 优化出口结构

     第二节 积极扩大进口

     第三节 发展服务贸易

     第四节 完善公平贸易政策

    第三十六章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一节 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第二节 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

    第三十七章 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一节 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二节 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第十篇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一节 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

     第二节 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和结构

     第三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四节 保障妇女儿童权益

     第五节 保障残疾人权益

    第三十九章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一节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第二节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节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第五节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第四十章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一节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第二节 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

     第三节 加强中医药和医学科研工作

     第四节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第四十一章 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一节 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第二节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三节 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

     第四节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五节 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第四十二章 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一节 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第二节 规范引导民间组织有序发展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第十一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第二节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第三节 加强廉政建设

   第十二篇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节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十三篇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一节 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第二节 调整优化国防科技工业

     第三节 增强国防动员能力

   第十四篇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 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 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

    第四十八章 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一篇 站在新的起点,明确奋斗目标

    第一章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平稳增长

     (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三)城市建设管理和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四)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五)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六)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提高到新水平

    第二章 “十一五”上海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第三章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第四章 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

   第二篇 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重点任务

    第五章 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二)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

     (四)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五)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第六章 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

     (一)聚焦自主创新关键领域

     (二)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第七章 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一)加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二)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技术支撑

     (四)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

    第八章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稳步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三)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

     (四)推进崇明三岛联动发展

    第九章 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一)完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二)提高城市交通便捷化水平

     (三)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

     (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五)积极推进城市旧区改造

     (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章 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一)明确城市区域功能定位

     (二)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

     (三)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互动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第十一章 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一)有序推进世博会各项建设和筹办任务

     (二)创造性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三)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办博的氛围

     (四)统筹规划好世博会后续发展

    第十二章 继续发挥好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再塑新功能

     (三)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再有新突破

     (四)区域联动发展再拓新空间

    第十三章 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突破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四)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

     (五)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六)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第十四章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二)建立有效便利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三)建立基本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五章 努力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着力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

     (二)全面加强人口工作做好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

     (三)积极推进平安建设

    第十六章 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体系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第三篇 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规划目标

    第十七章 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二)努力提高行政效率

     (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第十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完善规划体系

     (二)建立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三)建立和完善规划指标体系实施和评价制度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序言

   第一篇 发展背景和发展阶段

    第一章 “十五”发展成就

    第二章 “十一五”发展阶段

   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指导思想

    第四章 总体目标

   第三篇 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

    第五章 产业发展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第二节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三节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加快信息化步伐

    第六章 城乡发展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节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第三节 推进城市现代化

     第四节 优化城镇体系布局

    第七章 区域发展

     第一节 优化产业布局

     第二节 加强区域分类指导

     第三节 构建空间开发新格局

     第四节 健全区域合作互动机制

    第八章 和谐社会

     第一节 坚持富民优先

     第二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建设文化大省

     第四节 发展卫生事业

     第五节 强化社会公共管理

     第六节 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第九章 人口资源环境

     第一节 加强人口工作

     第二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节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四节 发展循环经济

     第五节 加强资源管理

    第十章 科教人才

     第一节 强化自主创新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

     第三节 建设人才强省

    第十一章 体制改革

     第一节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第三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四节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十二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第二节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第三节 提高经济国际合作水平

     第四节 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

     第五节 提高开发区发展水平

   第四篇 规划保障和规划实施

    第十三章 经济调节

     第一节 调整积累和消费比例

     第二节 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第十四章 重大工程

    第十五章 实施机制

     第一节 建立完备的规划体系

     第二节 完善衔接协调机制

     第三节 形成分类实施机制

     第四节 强化组织落实

     第五节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一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一)“十五”取得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二)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三)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农村新社区,努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三)积极推进城市化,强化城市的集聚辐射作用

    (四)加快城乡一体的制度创新,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

   三 着力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着力整合提升,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提升战略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四 优化开发格局,统筹区域发展

    (一)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完善区域空间布局

    (二)推进山海协作,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三)推进陆海联动,加快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四)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

   五 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一)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强化水资源保障

    (二)优化结构、积极平衡,强化电力能源保障

    (三)优化布局、衔接配套,提高综合运输效能

    (四)优化网络、联建共享,提高信息应用效能

    (五)防灾减灾、应急避险,强化公共安全保障

   六 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形成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转变生产消费模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三)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四)强化引导和约束机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七 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一)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先进文化

    (二)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科技综合实力

    (三)突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五)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增进全民健康

   八 建设“平安浙江”,促进社会和谐

    (一)建设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三)建设“法治浙江”,不断提高依法治省水平

   九 坚持互利共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

    (一)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二)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三)加快“走出去”步伐,用好国外市场和资源

    (四)完善涉外经济体制,优化外经贸发展环境

   十 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二)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健全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

    (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一)学习领会《意见》,增强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紧迫感

   (二)明确本市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主要目标

   (三)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功能

   (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上市公司购并重组和规范运作,全面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质量

   (五)鼓励合规资金入市,集聚和发展机构投资者

   (六)提升证券期货机构综合竞争力,完善资本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七)健全协调监管机制,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八)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九)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推进“三个集中”加快上海郊区发展的规划纲要的通知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人口规模

   四 城镇体系

   五 产业发展

   六 基础设施

   七 公共服务

   八 生态环境

   九 配套政策

   十 规划管理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

   一 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二 促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三 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四 鼓励和支持科技创业

   五 积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

   六 加大科技投入

   七 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

   八 支持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

   九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

   十 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拓农村市场的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开拓农村市场目标

   (二)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

   (三)加快发展乡(镇)村连锁网点

   (四)发挥大型连锁企业的龙头作用

   (五)加快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

   (六)整合农村市场的经营网络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免征农业税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

   一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2.阶段性目标

     3.标志性工程

   二 重点工作

    (一)建设信息产业强省

     1.增强信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

     2.做大做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二)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三)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1.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2.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

     3.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4.提升城市信息化建设水平

     5.推进社会服务信息化

   三 保障措施

    (一)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1.加强法制和标准建设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

     4.维护信息和网络安全

    (二)推进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1.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推动政务信息依法公开和有效共享

     2.推行信息技术外包服务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1.加大政府投入和资金引导

     2.实施财税扶持政策

    (五)完善推进信息化的工作机制

    (六)加强规划指导和项目管理

     1.坚持先规划、后建设

     2.规范财政资金建设项目管理

    (七)建立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制度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一)湿地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二)加快湿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三)依法监管,坚决制止破坏、占用湿地行为

   (四)切实加强自然湿地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五)加强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一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

   二 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三)平等准入、公平待遇

    (四)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

    (五)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六)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七)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八)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九)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

   三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十一)改进和加强信贷服务

    (十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十三)积极开发利用民间资金

    (十四)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四 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水平

    (十五)积极开展创业服务

    (十六)建立完善人才服务体系

    (十七)大力发展和提升社会中介服务

    (十八)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五 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十九)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集约化发展

    (二十)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一)加快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息化

    (二十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二十三)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二十四)提升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六 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十五)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

    (二十六)依法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二十七)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七 改进和加强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指导和监管

    (二十八)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

    (二十九)依法履行监管职能

    (三十)改进监管方式

    (三十一)加大宣传力度

    (三十二)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指导意见

   一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推进新型农村

    (一)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

    (二)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

    (三)坚持结合实际的原则

    (四)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二 明确重点,积极探索,落实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措施

    (一)深入细致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二)积极探索长效筹资机制

    (三)加强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四)合理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

    (五)加强县级经办机构能力建设

    (六)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

    (七)切实加强医疗服务和监管

   三 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考核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文化建设“四个一批”规划的通知

   一 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二 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一)有序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

     1.省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2.市级标志性文化设施

    (二)加强建设基层文化设施

     1.县级文化设施

     2.社区文化设施

     3.农村文化设施

    (三)着力建设文化信息网络设施

     1.广播影视网络

     2.新闻出版信息网络

     3.文化信息网络

     4.文化旅游信息网络

    (四)鼓励建设经营性文化设施

     1.文化演艺设施

     2.休闲娱乐设施

     3.体育健身设施

     4.文化旅游设施

     5.出版发行设施

   三 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

    (一)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

     1.出版业

     2.发行业

     3.印刷业

     4.文化旅游业

     5.广播影视业

     6.会展业

     7.文体用品制造业

    (二)着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网络文化服务业

     2.动漫业

     3.广告业

     4.体育服务业

     5.文化经纪业

    (三)积极扶持特色文化产业

     1.文化演艺业

     2.休闲娱乐业

     3.艺术品经营业

   四 培育一批重点产业区块

    (一)优先培育高新文化产业区

     1.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

     2.滨江高新文化产业区

    (二)加大扶持传统艺术产业区

     1.戏剧产业区

     2.工艺美术产业区

     3.金石书画产业区

    (三)壮大提升优势文化产业区

     1.现代传媒

     2.文体用品制造

     3.文化旅游

     4.出版物和包装装潢印刷

     5.文体用品贸易

   五 壮大一批重点文化企业

    (一)做强大型国有文化集团

     1.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2.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3.浙江出版联合集团

     4.杭州文化广电集团

     5.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6.宁波广播电视集团

     7.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8.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二)壮大重点国有文化企业

    (三)发展骨干民营文化企业

    (四)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

   六 对策措施

    (一)狠抓规划贯彻落实

    (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规范文化市场准入

    (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五)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六)创建优良发展平台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

   (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

   (二)建立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

   (三)进一步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做好孤儿救助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五)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六)加大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救助力度

   (七)多渠道解决城乡困难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八)加大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九)进一步做好慈善、捐赠等其他救助、帮扶工作

   (十)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组织体系和网络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若干意见

   一 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二)工作目标

   二 加快下山脱贫步伐

    (一)下山脱贫的重点和原则

    (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三)落实下山脱贫建房用地指标

    (四)落实配套政策

   三 切实加强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

    (一)培训的重点和任务

    (二)加强后备劳动力的教育培训

    (三)加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

    (四)鼓励企业招用欠发达乡镇农村劳动力

    (五)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权益

    (六)切实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问题

    (七)大力支持发展来料加工业

   四 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

    (一)扶持产业化组织

    (二)建立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担保资金

    (三)大力开发旅游资源

   五 加快欠发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三)开展廉租公寓建设

    (四)实行人才交流制度

   六 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七 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

    (二)制定完善欠发达乡镇发展规划

    (三)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引进内资工作的通知

   (一)统一思想,深化对引进内资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提高引进内资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三)创新方式,增强引进内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改善引进内资的投资环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 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

   二 大力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 积极为入孵企业和人员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长三角研究文献

   长三角经济发展研究

    一 产业集群与长三角的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产业集群:一个新的政策视角

     (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提升长三角的竞争力

    二 “长三角制造”转型——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

     两个制造业基地间的三大变数

     谁来强壮长三角的“软肋”

     振兴“中国制造”需要区域对接

    三 FDI与长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四 长江三角洲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选择*

     1.推动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化,形成区域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竞争优势

     2.提高长江三角洲国际化能力

     3.促进长江三角洲利用外资战略和目标的创新

     4.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调整进程,加快地区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5.形成科技人才区域创业集聚的比较优势,建立人才高地,提高长江三角洲新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水平

    五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1.缩小地区间差距,致力统筹发展

      2.进一步提高区域制造产业的竞争优势

      3.积极发展零售商贸业及新兴服务业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5.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

      6.依托地域优势积极扩大开放

      7.加强人力资源培育

      8.加大投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六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考*

    七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第二方阵加速发展*

    八 论长江三角洲未来产业整合战略*

     (一)协同整合地区规划,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二)协同整合产业优势,培育若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群落

     (三)加强政策合作,构筑统一、规范和开放的市场体系。

      1.统一市场建设

      2.强化核心城市——上海的对外辐射功能

      3.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协调

    九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圈发展比较*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情况比较

     (三)主要借鉴意义

      1.错位和共赢

      2.内生和外生

      3.物流和商流

     (四)面临的挑战

     (五)主要发展观点

     (六)前景展观

    十 珠三角与长三角市场化的对比分析*

     (一)市场深度的对比分析

      (1)非公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

      (2)市场信用环境的对比

      (3)产业竞争力的对比

      (4)影响市场化程度的文化对比

      (5)政府在市场化中的作用对比

      (6)国际市场的对比

     (二)市场化成效的对比分析经济运行质量的高低,一般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反映

     (三)对比分析的结论与对策

      (1)长三角市场深度优于珠三角

      (2)珠三角市场广度优于长三角,但差距在缩小

      (3)长三角经济运行效率高于珠三角

    十一 增长与极限: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一)地缘经济条件与整合前景

      (1)三角洲与流域经济地理概况

      (2)“极化”、“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

      (3)区域整合的前景

     (二)内外开放与区域发展

      (1)对外开放及其效应

      (2)对内开放的内涵及成果

      (3)内外开放的前瞻

     (三)行政制度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

      (1)“行政三分制”与职能转变

      (2)职能转变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四)区域创新体系与科技竞争力

      (1)科技竞争力与区域创新系统

      (2)区域创新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十二 走向后长三角时代

     (一)周边区域具有挑战上海的有利条件

     (二)周边区域的崛起

     (三)后长三角时代的基本特征

   长三角一体化研究

    一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一体化研究*

     (一)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的背景和趋势

     (二)长三角港口群一体化的总体设想和运作机制

    二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对策及研究*

     (一)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嘉兴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加快嘉兴发展对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

     (一)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与回顾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的现实意义

     (三)转轨时期的“行政区经济”——急需改变的现实挑战

     (四)空间整合、加强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四 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区域分工协作现状及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浅析*

    五 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区的创建与对策研究*

     (一)创建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区的重要意义

     (二)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对区域内部经济金融发展非均衡性的实证分析

     (三)建设长江三角洲金融合作区的对策与建议

     (四)对浙江省金融业参与长三角金融合作的几点建议

    六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

     (二)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与长三角的关系状态

     (三)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长三角其他城市发展对上海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的制约

     (四)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上海实现新一轮发展战略的优势:城市发展定位优势;城市金融功能优势;城市口岸优势;城市科技和教育优势

     (五)发挥优势,突破障碍,化解制约,创新机制,在推进长三角经济实现全面一体化的同时尽早将上海建成又一世界级城市

    七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1.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和目标体系

     (三)战略重点

    八 加速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般概念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

     (三)中国经济的腾飞需要世界级大都市带作支撑

     (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和原则

     (五)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九 长三角走向绿色经济一体化*

     (一)现状特点

      1.由各自为政向一体化发展,绿色长三角已达成共识

      2.由自然环境保护向绿色产业方向发展

      3.长三角绿色经济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二)发展趋势

      1.长三角绿色经济一体化将向更高层次一体化方向发展

      2.环保产业将成为长三角绿色经济一体化主要方向

      3.长三角绿色经济内部竞争将愈演愈烈

    十 长三角区域合作建设国际制造中心的制度设计*

     (一)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整合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

     (二)国际制造中心的建设要有合理的产业分工秩序

     (三)国际制造中心建设:发展机制的融合

     (四)项目合作:国际制造中心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五)建设国际制造中心与完善长三角地区的竞争规则

    十一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的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分析*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地方政府竞争的特点

     (二)地方政府竞争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1.地方政府竞争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2.地方政府竞争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制约

     (三)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

    十二 尽快制定长三角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十三 基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机制研究*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催生人才资源一体化

      1.文化特征的认同是人才资源一体化的先决条件

      2.区域发展中的文化经济一体化

      3.是历史使命和现实赋予的机遇

     (二)长三角一体化是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内在需求

     (三)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四)实践与探索

      1.合理布局,整合有效资源

      2.因势利导,优势资源互补

      3.相关内容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研究

    一 关于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思考*

     (一)对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分析

      1.城市群的概念

      2.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优势分析

      3.长江三角洲构建城市群的问题与劣势分析

     (二)对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若干建议

      1.以申办世博会为契机,把龙头城市——上海建成世界级城市

      2.各地加强合作,构建统一、开放、规范的市场体系,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3.加强重点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

      4.强化产业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群落

      5.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积极推进政府职能改革,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 长江三角洲建设国际性都市群研究*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特征研究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比较分析

     (三)长江三角洲国际都市群发展模式选择及与“波士华带”比较

     (四)对策措施研究

    三 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竞争与合作*

     (一)城市群的概念与长三角城市群

     (二)当代长三角城市群的形成及其内部差异

     (三)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争关系

     (四)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前景:

    四 长三角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分析*

    五 统一政策法规构建合作机制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合作与发展*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当前制约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合作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推进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六 长三角大都市周边地区城市定位研究*

     (一)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

     (二)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

     (三)面向现代化的城市定位和重新审视

     (四)实施城市定位的基本考虑

   长三角文化研究

    一 长三角,打造新文化中心*

    二 长三角实现率先发展中的文化因素*

     (一)共同认同长三角同根同源、同盛同衰的历史人文

     (二)共同铸就长三角共同理念和区域精神

     (三)共同谋划“文化长三角”

     (四)共同筹划连通长三角的公共文化服务协作体系

     (五)共同建立相互开放的区域性文化市场

     (六)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三 以文化认同促长三角经济合作*

     (一)文化认同对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长三角具有文化认同渊源

     (三)长三角文化认同的现状

     (四)加强长三角文化认同的对策

    四 “长三角大都市圈”战略的文化基础与文化意义*

     (一)“长三角”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在当代大都市圈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1.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中国近代精神的最初养育

      2.江南文化以上海为中心的近代转型:近代上海文化之初步形成

      3.近代上海文化为未来“长三角大都市圈”所提供的文化认同基础

     (二)“长三角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对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

      1.“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现实前景在根本上有赖于它的文化生命力

      2.“长三角大都市圈”将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居重要地位

    五 大城市群的文化协作

    六 对“长三角”小康社会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五编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

  第五编 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标

 第六编 大事记

  第六编 大事记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编辑说明

简 介:本书从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结构合理优化、文化事业繁荣共享、政府间合作深化有效、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共建共享五个方面对2007到2008长三角经济社会环境发展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