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5

农民工:社会融入与就业图书

Peasant workers' social engagement and employment

SSAPID:101-5937-8778-53
ISBN:978-7-5097-0070-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工作与生活、工作和生存的基本政策环境,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作用等内容展开论述,记录了学界、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对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关注、探讨和实践。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编 辑:胡涛;童根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政府、企业和民间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就业(代序)

  政府、企业和民间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就业(代序)

 上篇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工作与生活

  当代农民工的社会流动状况

   一 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城市化的困境

   二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战略问题

   三 如何看待我国的户籍制度及其变革前景

   四 关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分析

   五 关于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

  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一 前言

   二 对数据的简要说明

   三 建筑业农民工的工作环境

    (一)相关的理论背景

    (二)建筑业农民工劳动的经济条件

     1.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农民工规模的增长

     2.建筑业的市场制度与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

     3.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

    (三)建筑业农民工劳动的社会环境

     1.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

     2.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也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

    (四)建筑业农民工劳动场所:工地

     1.建筑工地与“无后方”的劳动

     2.建筑工地的一般情况

     3.工地上的权威结构

     4.内部劳动市场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Lexington,Mass.:D.C.Health,1971。">*

     5.熟人社会

   四 结语

  农民工外出务工率的地区差异

   一 背景:“民工荒”现象

    1.2002年:最早的报道

    2.2003年:石狮招工难

    3.2004年:“民工荒”

   二 背景:学者的研究

    1.“民工荒”是否存在

    2.“民工荒”的规模

    3.“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 数量还是结构?

    1.数量说的悖论

    2.结构说

   四 地区结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7)》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

   五 研究逻辑与假说

    1.逻辑

    2.分析的假设条件

    3.假说

   六 初步结论

    1.各地的外出劳动力比例(O)和就地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Na)之和T相差很大

    2.以两省2001~2002年数据看,假说不成立

   七 进一步讨论:假设是否合理

    1.对假设条件的质疑

    2.按外出多少分组

    3.结果如图1所示

   八 低外出组与高外出组不同年龄总劳动力数

   九 年龄结构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十 高外出组与低外出组的年龄结构

   十一 不同性别的年龄结构(高低组比较)

   十二 劳动力外出就业率的地区差异

   十三 假设讨论:何谓“能外出的劳动力”

   十四 基于Match模型的解决思路

   十五 估计Probit模型

   十六 进一步的结论

   十七 外出率地区差异的原因

    1.外出比例差距很大

    2.外出比例差距的原因

    3.数据分组

   十八 讨论:外出比例不同的原因

    1.相同的情况

    2.不同的情况

   十九 需要另一种解释?

    1.两种现象的并存,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2.如果两种观察都是对的,另一种可能:存在一种流动障碍

   二十 组织外出

    1.以往研究表明:外出更多依靠社会网络

    2.今天的变化

   二十一 研究的不足

    1.数据范围

    2.数据年份

    3.尝试性研究

    4.模型的改善

 中篇 进城农民工工作和生存的基本政策环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问题及政策建设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

    1.外出就业总量出现平稳增长态势

    2.跨省流动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省内流动比例上升

    3.外出打工以年轻人为主,但平均年龄有所上升

    4.外出就业劳动力从事各行业的比重比较稳定

    5.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持续增加

    6.“阳光工程”不断推进

   二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务输出机制不够健全

    2.输入地对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滞后

    3.农民工的安全卫生条件比较差

    4.“阳光工程”培训政策还有待完善

    5.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宣传不到位

   三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1.完善农村劳务输出机制

    2.加快改善输入地对农民工的管理服务

    3.大力抓好职业卫生安全

    4.切实加强“阳光工程”的实施力度

    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信息技术支持小额信贷

   一 项目背景

   二 项目介绍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2.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站

    3.多层次、多渠道开展项目培训

    4.项目取得的效益

   三 项目的可持续性

 下篇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作用

  壮大NGO 为农民工维权作出贡献

  服务与倡导相结合的农民工服务模式

   一 团结协作,助人自助

   二 以个案为中心,开创可鉴的服务模式

   三 以组织模式创新推动社会制度创新

   四 从维权到赋权

  “农家女”的培训就业与社会融入

   一 坚持“送种子”理念,做人与做事并重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

    1.让最没有机会的人得到机会,让最无助的人得到帮助

    2.坚持“做事”与“做人”并重,培养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做人的培训

     (2)“做事”的培训

   二 实行学校推荐与学员意愿相结合的就业模式——提高就业效益

    1.选择用工单位

    2.教育学员理性思考,端正就业思想,知己知彼

    3.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4.搭建成长平台,鼓励更多的学员自主创业,回报父母和社会,也为建设新农村和小城镇储备人才

   三 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形成人、财、物良性供应链——增强发展后劲

    1.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2.学校坚持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务审计和社会监督

    3.做好志愿者的吸纳和沟通工作,形成一支不在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4.发挥窗口作用,做好接待工作,扩大社会效应

   四 学员社会融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

    (一)关于社会融入现状

     1.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自觉融入社会

     2.接受科学进步的生活方式,喜欢城市生活

     3.学习、充电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4.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学员成长

    (二)存在问题

     1.学员的合法权益不同程度受到侵害

     2.婚恋难题

     3.进修时间得不到保障

     4.关于身份证

    (三)对策

     1.《劳动法》必须落到实处

     2.发挥共青团和工会组织作用

     3.大力表彰先进,树立榜样

     4.政府要研究新问题,适时制定、出台新政策

  运用文艺形式 维护工友权益

   一 打工青年艺术团相关资料

    (一)艺术团宗旨

    (二)艺术团功能

    (三)艺术团目标

    (四)艺术团目前开展的活动

     1.慰问义演与权益宣传

     2.开展大众文艺培训

     3.文化产品制作与生产

     4.协助其他团体组织开展大众文娱活动

     5.配合媒体开展宣传,积极影响社会舆论

    (五)打工青年艺术团大事记

   二 打工者群体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三 我们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

    1.就业问题

    2.工资待遇问题

    3.劳动安全、工伤事故及大病医疗无保障问题

    4.精神文化生活匮乏问题

    5.打工子弟教育问题

   四 我们的挑战与对策

   五 我们理想终将实现

  建立专门机构,培育专职律师,构建农民工维权体系

   一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立及经验

    1.直接为大量农民工提供了法律帮助

    2.培育了专职农民工律师

    3.办理典型复杂案件

    4.以高度责任感化解群体性纠纷,全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5.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法律和政策改革

   二 依托全国律师协会、构建全国农民工维权网络

   三 我们的挑战

  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 开创就业培训新途径

   一 项目实施背景

   二 郑州社区学习中心情况

    1.软硬件建设

    2.舆论宣传

   三 学员培训情况

    1.课程安排

    2.培训成果

   四 与政府部门合作情况

   五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打算

    1.存在问题

    2.今后打算

  关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探索

   一 基本信息

   二 项目总目标

   三 具体目标

   四 项目活动结构

   五 国际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

   五(1)职责分工

   五(2)当地合作伙伴的能力建设

   六 目前项目的主要影响

   七 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社会融入模式

   八 挑战与机遇

  微软“潜力无限(UP)”项目外部评估报告

   一 评估背景

   二 评估活动和内容

    (一)评估活动

    (二)评估内容

   三 评估方法

   四 UP项目现状

    (一)项目进度

    (二)项目管理

    (三)培训

     1.培训内容

     2.教师

     3.教材

     4.培训时间

   五 主要发现与评价

    (一)培训目标与受益人群

    (二)CTLC的运行

     1.培训内容

     2.培训条件

     3.教师

     4.教材

     5.教学课时

     6.培训数量和学员出勤率

     7.考试与结业证

     8.生源

     9.管理人员

     10.档案资料

    (三)可持续性

    (四)培训效果

    (五)社会影响

   六 结论

   七 建议

 附录 政府、企业和民间伙伴关系视角下的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就业研讨会纪实

  第一单元 农民工的流动、工作与生活

   一 调查城市,初级抽样单位的选择是随机的,在每个调查地,以建筑工地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

   二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的经济条件

   三 建筑业农民工劳动的社会环境

   四 建筑业农民工的劳动场所:工地

  第二单元 进城农民工工作和生存的基本政策和环境

  第三单元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作用

  第四单元 企业与国际组织对进城农民工的支持与帮助

  自由讨论 农民工社会融入趋势的展望

  第五单元 微软合作者工作交流

   一 学习中心基本情况和项目实施背景介绍

   二 培训成果

   三 获得的荣誉和社会效益

   四 体会

   五 存在的问题

   六 工作思路

   一 社区学习中心项目概况

   二 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三 项目的运作模式

   四 项目创新

   五 思考和建议

本书紧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与就业这一主题,围绕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工作与生活,工作和生存的基本政策环境。农民工社会支持系统及其作用等内容展开论述。记录了学界、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对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的关注,探讨和实践,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农民工扶助和支持工作的关切与努力,也必将推动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李强:《社会分层与贫富差别》,鹭江出版社,2000。

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基本现状和城市社会适应性分析》,《社会学导报》1994年第13期。

徐仁杰:《北京通过促进私企发展条例,外地私企进京可办户口》,载于新华网2001年8月3日。

布若威:《制造甘愿》,林宗弘等译,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

李洁:《重返生产的核心》,《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梁萌:《在生产体制中发现工人阶级的未来》,《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1期。

林宗弘:《译序:迈克·布若威与生产的政治》,载于《制造甘愿》,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5。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2期。

谭深:《农民工流动研究综述》,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学年鉴》(1999~200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王毅杰、王薇:《国内农民工研究的理论视角》,《人大报刊资料汇编》2004年第1期。

游正林:《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

Burawoy,M.,1985,The Politics of Production. London:Verso.

Doeringer,Peter and Piore,Michael,1971,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 Lexington,Mass:D. C. Heath.

Lee,P. T. and Krause,Niklas,2002,The Impact of a Worker Health Study on Working Conditions,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Policy,Vol.23,No.3,268- 285.

Mclain,D. L.,1995,Responses to Health and Safety Risk in the Work Environment,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38,No.6,1726-1743.

简 介:本书以中国农民工政策及其调整为主线,全面梳理了农民工政策调整的过程与变迁,系统分析了农民工政策调整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与生活状况、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大量的社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

作者: 金维刚 石秀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