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7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85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图书

Promotion of the Wester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SSAPID:101-5788-2995-73
ISBN:978-7-5097-0311-3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产业结构学、产业组织学、工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政策学等多学科、多理论综合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首先论述了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接着介绍了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及历史沿革,随后进行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的战略取向、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方面提出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框架,最后针对性的提出若干对策及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曾昭宁
编 辑:叶杰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编委会

 前言

 总报告 西部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

  一 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一)装备制造业的内涵、构成和特点

    1.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及构成

    2.装备制造业的特点

   (二)装备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1.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2.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3.装备制造业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支撑

    4.装备制造业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

    5.装备制造业是保证国际竞争优势的手段

   (三)西部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1.西部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

    2.西部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战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西部装备制造业是保障我国国防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4.西部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四)西部装备制造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装备制造业是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起着领跑西部工业发展的作用

    2.西部装备制造业是促进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力量

  二 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环境

    1.国际政治军事走势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2.国际经济环境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3.WTO过渡期结束后对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影响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内环境

    1.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2.区域发展环境

    3.政策环境

  三 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1.旧中国时期的艰难起步

    2.“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的初始布局

    3.“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基础的奠定

    4.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2.经济地位

    3.特色及优势

    4.存在的问题

   (三)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1.准确定位,把西部建成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综合基地

    2.依托重大建设项目,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

    3.争取国家政策倾斜,支持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4.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并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5.发挥西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实现西部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6.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7.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技术,高起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四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符合我国宏观经济走向和国家产业政策

   (二)西部地区已将振兴装备制造业提升到战略产业的高度来组织实施

   (三)西部科教优势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力支撑

   (四)西部装备制造业中的一些行业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五)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布局趋于合理,布局框架已基本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

    1.西部装备制造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在成渝、关中地区

    2.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布局的网络节点处于西部的一些重点城市

    3.具体布局已初步显现产业聚集效应

   (六)“十一五”期间西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市场需求旺盛

  五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框架

   (一)发展的战略取向

    1.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部走具有特色装备制造业道路相结合的战略取向

    2.必须坚持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同时有效发挥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的战略取向

    3.必须坚持遵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变化规律,又要实行产业多层次推进的战略取向

    4.必须坚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又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培育西部装备产业集群的战略取向

    5.必须坚持既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又要防止出现新一轮重复建设的战略取向

    6.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标,坚持集金融服务业与装备业于一体,互动发展的战略取向

   (二)发展的战略定位

    1.在目标战略上

    2.在国防安全上

    3.在产业特色上

    4.在产业基础上

    5.在技术支撑上

   (三)发展的基本思路

    1.军民结合,再创优势

    2.突破高端,强化中场

    3.培育集团,争创名牌

    4.承接转移,注重创新

    5.整合布局,突出集群

   (四)发展的战略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

    2.总量增长目标

    3.行业发展目标

    4.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目标

    5.技术水平目标

    6.区域布局目标

   (五)发展的重点任务

    1.重点企业

    2.重点行业和产品

    3.重点产业集群

  六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对策建议

    1.尽快将西部老工业基地纳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盘子,享受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同的优惠政策

    2.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应尽快制定《西部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实施有重点、有倾斜的产业政策

    3.打破独立封闭的军工体制,促进军民融合,构建西部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4.组建跨行政区的省际合作、高层推进的制度性组织协调机构

    5.培育壮大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6.整合装备资源,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7.在工业改革上的重点之一是扶持行业协会的成长

    8.加强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9.优化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参与西部装备制造业大发展

   (二)政策建议

    1.西部各省、市、区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

    2.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需要国家给予支持政策的建议

 分报告一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经验启示

  一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旧中国时期的艰难起步

    1.清末民初缓慢发展

    2.抗战时期迅猛发展

    3.抗战之后逐渐衰落

   (二)“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的初始布局

    1.“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四川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实现了以修配为主向以制造为主的转变

    2.“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重庆装备制造业奠定基础,逐步迈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陕西装备制造业超前发展,成为陕西省第一支柱产业

   (三)“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基础的奠定

    1.“三线建设”时期:奠定了四川装备制造业作为全国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地位

    2.“三线建设”时期:是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3.“三线建设”时期:陕西装备制造业形成完整体系,在国内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4.“三线建设”时期:构建了贵州省装备制造业的基本体系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

    1.结构调整

    2.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3.体制改革

  二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2.经济地位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及优势

    1.四川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及优势

    2.重庆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及优势

    3.陕西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及优势

    4.贵州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及优势

   (三)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色和优势明显,但总体竞争力不强

    2.总体规模不算小,但综合效益比较差

    3.门类比较齐全,但缺乏成套设备供应能力,产业链条比较短

    4.有一定研发能力,但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5.资本结构单一,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弱,历史包袱沉重

    6.产业组织程度低,大企业不大不强,小企业不特不精,产业协作较差

    7.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够,规模小,档次低

    8.人才流失严重,高级技能人才短缺

   (四)西部装备制造业存在问题的根源探讨

    1.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兴衰

    2.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严重障碍产业资源的区域合理配置

    3.投资强度偏低,技术装备落后,研发经费严重不足

    4.人才发展环境存在缺陷,技能人才政治和经济地位低下

    5.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同时并存

    6.历史上生产布局的失当及调整搬迁的困难

  三 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1.准确定位,把西部建成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综合基地

   2.依托重大建设项目,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

   3.争取国家政策倾斜,支持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

   4.引进技术与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并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5.发挥西部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实现西部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6.加快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7.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技术,高起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分报告二 西部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一 西部地区与全国装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排名

   (一)主要经济指标及其排名

   (二)占全国同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的比重

  二 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国内比较: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

   (一)主成分分析方法简介

    1.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2.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步骤

   (二)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竞争力总体评价研究

   (三)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国内竞争力的具体排名

    1.各省、市、区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序

    2.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分析结果汇总比较研究

    3.结论及其建议

   (四)西部地区11个省、市、区装备制造业优势小行业(全国排名前十位)竞争力评价

    1.西部各省、市、区部分装备制造业主成分得分及其排序

    2.结论

    3.述评

  三 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评述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基于1998年和2004年的数据对比分析

   (二)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占有份额、盈利水平及发展后劲的比较

   (三)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存在差距的比较

   (四)小结

 分报告三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研究

  一 西部大开发反思:重振西部老工业基地

  二 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的着力点

  三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一)战略取向

    1.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西部走具有特色装备制造业道路相结合的战略取向

    2.必须坚持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机制,同时有效发挥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作用的战略取向

    3.必须坚持遵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变化规律,又要实行产业多层次推进的战略取向

    4.必须坚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大企业集团,又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培育西部装备产业集群的战略取向

    5.必须坚持既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又要防止出现新一轮重复建设的战略取向

    6.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标,坚持集金融服务业与装备业于一体,互动发展的战略取向

   (二)战略定位

    1.在目标战略上

    2.在国防安全上

    3.在产业特色上

    4.在产业基础上

    5.在技术支撑上

   (三)基本思路

    1.军民结合,再创优势

    2.突破高端,强化中场

    3.培育集团,争创名牌

    4.承接转移,注重创新

    5.整合布局,突出集群

  四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1.尽快将西部老工业基地纳入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大盘子,享受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同的优惠政策

   2.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应尽快制定《西部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规划》,实施有重点、有倾斜的产业政策

   3.打破独立封闭的军工体制,构建西部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4.组建跨行政区的省际合作、高层推进的制度性组织协调机构

   5.培育壮大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

   6.大力发展中场产业,把西部建成全国和世界重要的中场产业基地

   7.整合装备资源,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

   8.在工业改革上的重点之一是扶持行业协会的成长

   9.加强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10.优化投资软环境,吸引国内外生产要素参与西部装备制造业大发展

 分报告四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研究

  一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理论阐述

   (一)军民结合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

   (二)军民结合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军民结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一五”、“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西部国防科技工业高点起步,形成主体骨架,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三线建设时期: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快速扩张,形成完整体系,确立了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地位

   (三)改革开放时期: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战略转变,转入军民结合的发展轨道

  三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的地位作用

   (一)西部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依托

   (二)西部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三)西部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装备部

   (四)西部国防科技工业是加快西部开发的先导产业

  四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条件分析

   (一)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外部环境

    1.国家安全环境

    2.宏观经济环境

    3.区域发展环境

    4.政策支持环境

   (二)西部国防科技工业的自身条件

    1.产业规模大、实力强,但产出和效益较低

    2.人才、技术优势突出,但尚未转化为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3.军工民用产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水平依然较低

    4.改革脱困取得显著成效,但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

  五 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战略思路

   (一)从三个层面深化军民结合

   (二)在“四个转变”中加快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强化国防功能、经济功能和区域开发功能

   (四)在五大重点领域形成一批优势产业

  六 推动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的对策措施

   (一)促进军工任务及能力建设向西部倾斜,进一步壮大军民结合的规模

   (二)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步伐,着力推动军工民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

   (三)强化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资源的军民共享和先进技术的军民共用

   (四)启动西部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建设,推动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五)推动西部国防科技工业走上国际合作大舞台,实现国际范围的军民结合

   (六)重建西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两用人才高地,为战略高科技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七)建立高层推进的组织协调机构

 分报告五 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研究

  一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及相关理论

    1.产业集群的内涵

    2.产业集群的特征

    3.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二)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1.理论研究证明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区域竞争力

    2.实践表明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产业集群与装备制造业

    1.装备制造业适宜于集群式发展

    2.装备制造业集群及其要素

    3.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耦合结构

   (四)苏州“政府主导型模式”与温州“市场主导型模式”的比较及其对西部装备集群发展的借鉴意义

    1.苏州模式

    2.温州模式

    3.两类模式比较

    4.对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意义

  二 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现状

    1.四川省

    2.重庆

    3.陕西省

    4.广西壮族自治区

    5.贵州省

    6.其他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

    2.社会协作度低,以“堆”代“群”

    3.龙头企业不强

    4.本地企业配套协作能力差

    5.知识产权保护不利和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损害龙头企业的声誉

    6.各类园区产业定位不清,产业雷同化严重

    7.中介机构不发达

   (三)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育缓慢的原因分析

    1.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缺乏适宜的制度环境

    2.体制障碍明显,影响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性合作网络的形成

    3.西部地区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影响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4.西部地区国有大中型装备企业改革滞后,致使龙头企业不强不大,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

    5.西部装备制造业缺乏与产业集群发展相适应的文化

    6.西部地区专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

   (四)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引出的若干教训和启示

    1.教训

    2.启示

  三 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一)培育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对振兴西部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分析

    1.产业集群是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种现实有效的战略

    2.通过培育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可以将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3.产业集群战略有利于进一步调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布局

    4.产业集群战略可以调整西部装备制造业偏重于大企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5.推动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改革与管理创新

   (二)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势分析

    1.西部各省、市、区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的已具体到重视产业集群的层次,这是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导向优势

    2.西部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国防工业雄厚的产业基础,是发展产业集群的产业优势

    3.西部装备制造业高科技特征突出,具有开发高技术产品的巨大活力,是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技术优势

    4.西部国防工业的产业聚集现状,成为发展西部军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先天优势

    5.西部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西部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形成了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人力资源优势

   (三)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劣势分析

    1.西部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下降,成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阻力

    2.非国有经济在西部装备制造业中比重偏低,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

    3.产业组织程度低,不利于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4.资本短缺,是西部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在生产要素上的劣势

    5.培育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外部环境不优

  四 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1.低成本扩张型(以中场产业为主)

    2.高科技创新型(以高新技术关键类装备为主)

    3.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

   (二)西部“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发展的若干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1.低成本扩张型(以中场产业为主)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2.高科技创新型(以高技术关键类装备为主)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3.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十一五”期间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在区域上的布局

    1.西部装备制造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在成渝、关中地区

    2.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布局的网络节点分布在西部地区的一些重点城市

    3.根据产业聚集效应原则具体布局

   (四)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1.在形成机制上,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相融合

    2.在发展模式上,做强做大重工业型(含军民结合型)产业集群,同时突破高端,强化中场

    3.在发展途径上,由点到群,由块到群

    4.在产业组织形式上,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

    5.在空间布局上,依托园区,合理规划

    6.在产业配套环境上,侧重专用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中介机构和产业氛围的培育建设

  五 发展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在寻找、判断和筛选产业集群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正确区别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

    2.正确区别产业集群和延长产业链

   (二)正确处理装备制造业集团化与集群化之间的关系

   (三)政府在培育装备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1.保护产权

    2.成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协调指导机构

    3.制定和组织实施发展规划和制订行动方案

    4.将产业政策细化到产业集群政策

    5.设立发展专项基金

   (四)“十一五”期间重点抓装备工业布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1.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明确行业定位

    2.制定装备工业布局规划

    3.强化中观调控,立法布局规划

    4.从利益上整合装备资源存量

   (五)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聚拢配套企业的吸引力

   (六)积极培育当地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提高配套率

   (七)加快传统招商向集群式招商的转变

   (八)优化装备产业集群成长的产业配套环境

 分报告六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研究

  一 国家支持西部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西部装备制造业独具特色的比较优势为国家政策支持奠定了基础

    1.西部拥有发展装备制造业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

    2.西部拥有技术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较强的装备制造业基础

    3.西部拥有较强的国防工业实力,军事装备制造位居全国第一

    4.西部拥有较强的科教优势,自主研发能力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5.西部拥有一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行业排头兵

    6.西部拥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

    7.西部拥有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和供应充足的能源

   (二)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挑战,国家政策支持势在必行

    1.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2.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挑战

   (三)西部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1.资本结构单一

    2.企业包袱重

    3.龙头企业不强

    4.资金严重短缺

    5.专用基础设施落后

    6.人才流失严重

  二 西部各省、市、区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

   (一)财税政策

   (二)投融资政策

   (三)技术创新政策

   (四)产业组织政策

   (五)对外开放政策

   (六)人才政策

  三 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需要国家给予支持政策的建议

   (一)产业带支持政策

   (二)产业基地支持政策

   (三)重大项目支持政策

   (四)财政支持政策

   (五)税收支持政策

   (六)金融支持政策

   (七)鼓励技术创新和改造政策

   (八)支持企业改革政策

   (九)人才政策

本书由一个总报告和六个分报告构成,是国内首次对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的成果,填补了此项研究的空白。书中运用产业结构学、产业组织学、区域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政策学等多学科、多理论,综合研究了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最大特色在于突出其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对西部重振装备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提升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决策依据。研究得出的思路及对策,对全国其他老工业基地振兴装备制造业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对国家在西部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书读者对象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领域关注装备制造业问题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

[1]李青等:《区域创新视角下的产业发展:理论与案例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侯景新、尹卫红:《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张敦福:《区域发展模式的社会学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4]邓根伟:《产业经济学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韦苇、姚慧琴:《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7]林凌等:《中国三线生产布局问题研究》,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许汉文等:《当代陕西机械工业》,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9]吕政:《论中国工业增长与结构调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0]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1999~2005)》,陕西人民出版社。

[11]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2006)》。

[12]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1999~2005)》,四川人民出版社。

[13]四川省统计局:《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2006)》。

[14]重庆市统计局:《四川统计年鉴(1999~2005)》,四川人民出版社。

[15]重庆市统计局:《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2006)》。

[16]国家统计局工业企业联网直报,www.5000.gov.cn。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

[18]《陕西省已经形成十大装备制造业优势》,2004年9月22日《陕西日报》。

[19]蒋南平:《西部地区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优势与发展》,《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第93~96页。

[20]裴学亮、赵忠华、李磊:《我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评价》,《商业研究》2006年第5期。

[21]边古:《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回顾与前瞻》,《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第4期。

[22]四川工业强省战略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工业化与区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2期。

[23]贵阳市经委:《贵州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和振兴的政策措施》,2005。

[24]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新形势下我省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

[25]四川省经委重装处:《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主要情况介绍》,2005。

[26]重庆市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规划》,2005。

[27]重庆市经委:《我市装备制造业有关情况》,2004。

[28]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发展司、机械科学研究院:《地区装备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与经济效益指标分析》,2000。

[1]刘玉玫等:《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研究》,《统计研究》2003年第12期。

[2]刘春芝:《集群式创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王芳:《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比较及应用》,《统计教育》2003年第5期。

[4]林海明等:《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应用辨析》,《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4年第9期。

[5]林海明等:《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统计研究》2005年第3期。

[6]余建英等:《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7]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美〕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美〕H.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原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上下册),内部资料,2002。

[4]果增明等著《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6]赵英主编《中国产业政策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郭克莎、王延中主编《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8]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各年。

[9]朱高峰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11]《中国机械工业产业政策研究》,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所,1990。

[12]史丹等:《中国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3]林凌等主编《中国三线生产布局问题研究》,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4]原国家经贸:《“十五”工业规划与发展战略》[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5]原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我国装备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总报告),2002。

[16]张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3期。

[17]赵国良等:《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思路——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调研报告》,《财经科学》2002年第3期。

[18]陕西省国防科工委课题组:《陕西国防科技工业与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2003。

[19]曾昭宁等:《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收入《陕西经济热点透视》,陕西,三秦出版社,2004。

[20]曾昭宁等:《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装备制造》2003年第2期。

[21]曾昭宁:《西安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思路及对策》,《西京论坛》2003年第3期。

[22]曾昭宁等:《陕西装备制造业处于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现代企业》2007年第2期。

[1]林凌、李树桂主编《中国三线生产布局问题研究》,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果增明等著《中国国家安全经济导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3]果增明等著《装备经济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4]马聪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与竞争优势培育》,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5]李振平主编《西部新型工业化与加快陕西工业化进程研究》,陕西,陕西人民出版,2004。

[6]张涛主编《陕西省志·军事工业志》,陕西,陕西文史印刷厂,2000。

[7]习志达主编《陕西国防科学技术》,内部发行。

[8]陕西军工课题组:《把军工产业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产业》,《理论前沿》1999年增刊。

[9]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民品发展思路和重点研究》,内部发行。

[10]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关于国防科技工业与区域经济协作发展问题研究》,内部发行。

[1]吴利学、魏后凯:《产业集群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理论前沿》,《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研究与实证》,《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

[3]李凯、李世杰:《装备制造业集群耦合结构:一个产业集群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第2期。

[4]Porter,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5]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魏守华、赵雅沁:《企业群的概念、意义与理论解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8]陈桃:《陕西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05。

[9]〔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0]王缉慈、童昕:《简论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意义》,《经济地理》2001年第5期。

[11]魏守华、石碧华:《企业群的竞争优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5期。

[12]刘世锦:《产业集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改革》2003年第3期。

[13]刘彦:《产业柔性集聚——重庆的选择与对策研究》,《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14]孟韬:《从基地到集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企业发展战略探索》,《东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参考》2004年第11期。

[15]李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产业集群,促进中部崛起》,《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16]曾昭宁等:《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现代企业》2007年第2期。

[17]路阳:《温州模式与苏州模式比较及其对陕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借鉴意义》,《商场现代化》2006年第12期。

[18]何振翔:《论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比较及其良性互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卷第2期。

[19]刘虎生:《中西部地区在同业园区基础上培育产业集群》,《当代经济》2005年第3期。

[20]赵晓:《“第三条道路”与中国经验》,中国金融网,http://www.zgjrw.com,2005-4-20。

[21]史晋川、金祥荣、赵伟等:《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22]蔡国兆、彭友:《新模式正兴起“苏温合流”凸显长三角发展新道路》,http://finance.sina.com.cn,2006-3-29,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23]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办公室课题组:《加快产业集群与城市集群发展研究》,收入《巴蜀锦囊》第十一卷,2005(内部出版)。

[24]《我市目前仅有摩托车产业集群》,http://www.chongqingtimes.com.cn,2006-7-31,华商网,《重庆时报》。

[25]曾昭宁:《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收入《陕西经济热点透视》,陕西,三秦出版社,2004年3月。

[26]张元智:《产业集聚环境下提升陕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研究报告》2005年5月。

[27]赵国良、赵曦、田亚东:《西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思路——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调研报告》,《财经科学》2002年第3期。

[28]李琳:《西部产业集群的若干问题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29]《完善制造业发展环境西部规划装备业蓝图》,慧聪网,2007年3月19日,来源:《中国工业报》。

[30]《四川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台湾网,2006年12月29日。

[31]《四川集中配套 未来五年“重装业”布局谋篇》,http://www.sina.net,2006-7-13,新华网四川频道。

[32]《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汽车工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重庆市经委公众信息网。

[33]《重庆市特色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布局指导意见》,http://www.ce.net.cn,2005-3-31。

[34]《陕西省“十一五”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规划》,http://www.sndrc.gov.cn,2006-09-30。

[35]戴辉、李莉、万威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种创新思考——以产业群战略整合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

[36]钱平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纵横》2004年第1期。

[37]《产业集群发展 构建西部汽车重镇》,http://www.sc.xinhuanet.com,2006-08-16。

[38]《成都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幅25% IT产业乘势而上》,CCN 中城网,2006年8月15日。

[39]《壮大产业集群 工业成都强势突破》,http://www.sina.net,2006年3月30日,成都市政府网。

[40]《绵阳为长虹集团建产业集群园》,慧聪网,2005年7月29日。

[41]杨坤伦、陶东、曾学杰:《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动资阳工业又快又好发展》,来源:资阳市中小企业局,2006年4月25日。

[42]周明生、张永跃:《遂宁市机械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来源:遂宁市中小企业局,2006年5月10日。

[43]《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投资120亿空天高技术创新园区落户成都》,四川新闻网,2006年12月12日《西南商报讯》。

[44]广西柳州:《谋建“中国—东盟汽车城”》,http://www.sina.net,2006年11月8日《国际商报》。

[45]《广西工业布局与一轴两翼的关系》,《广西日报》,2006年12月18日。

[46]《广西“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10大产业集群》,http://www.pharme.cn,来源:中国工业设备网,2006年8月5日。

[47]《玉柴发展带动广西产业集群共同打造动力城》来源:卡车领帝网,2005年10月8日。

[48]《小河区打造现代化工业强区和现代化都市新区》,贵阳招商网,2006年8月2日。

[49]《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做强西部特色国家产业园》,中国电子行业信息网,2005年7月13日。

[50]《甘肃振兴装备制造业方案出台》,http://www.cpzl.com,2006-5-13。

[51]《云南装备制造业积极打造机床、汽车配套体系》,《云南机械》网站机电信息。

[52]《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与内蒙古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http://finance.sina.com.cn,2006年3月17日,国资委网站。

[53]《银川开发区闯出结构调整“新生”之路》,http://www.nx.xinhuanet.com,2006-08-02,来源:《宁夏日报》。

[54]《完善制造业发展环境西部规划装备业蓝图》,http://www.52steel.com,2007-3-14。

[1]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报告》2006年5月。

[2]西安市委政研室:《西安装备制造业简况》2006年5月。

[3]宝鸡市发改委:《宝鸡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和对策调研报告》2006年5月。

[4]宝鸡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宝鸡高新区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05年5月。

[5]西安市经开区管委会:《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十一五”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实施方案》2006年4月10日。

[6]咸阳市发改委:《关于咸阳市工业发展有关情况汇报》2006年5月。

[7]宝鸡市发改委:《宝鸡装备制造业企业产品配套情况》。

[8]西安市经济委员会:《西安市主要工业企业产品配套情况汇总》2006年5月。

[9]西安市经济委员会:《西安市重点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配套情况表》2006年5月。

[10]《西安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基地研究》课题组:《西安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基地方案研究报告》第七部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运作方式》2004年6月。

[11]陕西省高压输变电设备发展调研报告。

[12]眉县发展计划局:《眉县砖瓦机械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2006~2015)送阅件2006年第8期(总第七十二期)。

[13]眉县发展计划局:《眉县空风机械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送阅件2006年第6期(总第七十期)。

[14]宝鸡市工业交通办公室:《宝鸡市“十一五”工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05年12月。

[15]李国平等:《国际产业调整转移与西安高新区招商对策研究》,收入《2006年西安市新区发展研究报告》2006年4月。

[16]宝鸡市工业强市办公室:《工业强市建设规划》2006年11月。

[17]西安市经济委员会:《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2006年5月。

[18]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建设西安国家级军民技术融合产业化试点示范城市研究报告》2006年5月。

[19]西安亿荣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军民两用电子元器件技术产业孵化器项目可行性报告》2006年5月。

[20]西安市发改委:《西安市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方案》2006年4月。

[21]《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5年2月。

[22]西安蓝光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军民两用光机电技术孵化器项目可行性报告》2006年5月。

[23]西安市委政研室:《依托陕鼓、标缝打造临潼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前期调研基本情况及初步建议》2005年5月。

[24]蔡家坡开发区管委会:《蔡家坡重型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情况汇报》2006年5月。

[25]西安高新区:《高新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2006年5月。

[26]汉中市发改委:《汉中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调研报告》2006年4月。

[27]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经贸局:《高新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汇报》2006年5月。

[28]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汇报。

[29]西安市发改委提供的各龙头企业调研资料,2006年5月16日。

[30]宝鸡市提供的各企业调研资料。

[31]咸阳市提供的各企业调研资料。

[32]渭南市提供的各企业调研资料。

[33]汉中市提供的各企业调研资料。

[34]西安高新区提供的相关企业的资料。

[35]宝鸡高新区提供的相关企业的资料。

[36]西安经开区提供的相关企业的资料。

[37]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1+8”工程实施规划纲要。

[38]德阳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协作现状分析。

[39]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主要情况介绍。

[40]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实现四川重大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四川省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思考。

[41]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有关情况。

[42]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工业生产力布局调整规划(讨论稿)》2004年10月。

[43]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

[44]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45]重庆市委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科委:《突出军民融合特色 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重庆自主创新能力调研报告》2005年8月21日。

[46]贵州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专项发展规划。

[1]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2006年6月。

[2]发改高技[2005]275号文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的通知》2005年2月。

[3]川府发[2003]10号文件:《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

[4]2003年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装备制造业情况》,2003年4月。

[5]原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上下册),内部资料,2002年4月。

[6]雍琦、李代军:《四川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2004年5月。

[7]课题组:《贵州省装备制造业重点专项发展规划》,2000。

[8]冯家臻、李代军:《西部大开发中陕西需要国家给予那些支持政策的建议》,1999年2月。

[9]陕西省发改委:《陕西省“十一五”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2005年10月。

[10]曾昭宁、阎自全等:《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3年10月。

[11]曾昭宁、白霜林等:《西安装备制造业研究报告》,2004年10月。

[12]重庆市发改委:《发展壮大重庆汽车工业专项研究报告》,2003。

[13]宝鸡市工业经济调研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西部老工业基地大有可为》,2005年6月。

[14]西安市国税局课题组:《发挥税收政策效应 促进装备制造发展》,2006年10月。

[15]卢盘卿、康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纪实》,2006年4月《经济日报》。

[16]国家发改委:《振兴装备制造业》,2006年4月《经济日报》。

[17]汪曼莉:《“陕西制造”需突破技能人才匮乏瓶颈》,2007年5月19日《陕西日报》。

简 介:2009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与实施十周年。本书以“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回顾与总结”为主题,重点从西部经济总体发展、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特色优势与新兴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发展环境、民生与公共服务发展、省区市发展、竞争力评价与分析等方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西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与分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