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27

价值决定、价值转形和联合生产图书

SSAPID:101-5030-2129-79
ISBN:978-7-5097-5478-8
DOI:
ISSN:

[内容简介] 自马克思经济学问世以来,围绕着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价值理论在发展历程中遭到了很多质疑和批评。因此,从理论上捍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澄清甚至理论创新就显得极为重要。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讨论、分析和澄清,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价值决定、价值转型和联合生产三个问题上的全新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价值理论的研究做出了新的开拓。

相关信息

丛书名:政治经济学新连线·学术研究系列
作 者: 冯金华
编 辑:陈凤玲;于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出版说明

 政治经济学新连线丛书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现实具体

   一 研究对象和现实具体

   二 从现实具体到研究对象

   三 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结果:思维具体

   一 思维具体及其特点

    1.思维具体

    2.思维具体的主观性

    3.思维具体的抽象性

    4.思维具体的有限性

    5.思维具体的渐进性

   二 “最优”思维具体

    1.“最优”的标准

    2.反面的例子

  研究过程:从现实具体到思维具体

   一 分析:从具体到抽象

    1.抽象的类型

    2.抽象的方法

    3.抽象的进程

    4.抽象的限度

    5.抽象的性质

    6.抽象的失误

   二 综合: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1.“上升”的含义

    2.上升的“研究”性质

    3.上升的方式

    4.上升的逻辑与历史

   三 检验、修正和完善

  叙述方法:再现思维具体

   一 叙述和研究

   二 叙述:从抽象到具体——综合过程的再现

   三 叙述:从具体到抽象——分析过程的再现

   四 案例研究

    1.经济学:均衡理论

    2.数学:集合论

 价值决定

  社会总劳动的分配和价值量的决定

   一 引言

   二 基本假定

   三 价值量的决定

    1.价值函数

    2.单位商品价值量

    3.单位货币价值量

    4.行业价值量

   四 社会总劳动的分配

   五 几点结论

  劳动价值论是不必要的迂回吗?

   一 引言

   二 萨缪尔森:为什么劳动价值论是不必要的迂回

    1.基本假定

    2.实物、价格和价值体系

    3.对劳动价值论的批评

   三 为什么劳动价值论不是不必要的迂回

    1.价值对价格的决定是否必要?

    2.不同部门的剩余价值率是否相同?

    3.不同商品的价格比率与劳动比率是否相等?

  价格比率不等于劳动比率吗?

   一 引言

   二 “伊甸园”经济

   三 “剩余价值”经济

   四 “平均利润”经济

   五 多种商品的一般情况

  为什么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不可能成正比

   一 引言

   二 自然资源和简单活劳动

   三 物质资本和物化劳动

   四 人力资本和复杂劳动

   五 一般生产要素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和某些“成正比”观点的误区

   一 引言

   二 劳动、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三 “成正比”理论的两个主要观点及缺陷

    1.“有效劳动论”

    2.“复杂劳动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增长的性质

   一 引言

   二 平衡交换积累率

    1.平衡交换方程

    2.平衡交换曲线

   三 平衡增长积累率

    1.平衡增长方程

    2.平衡增长曲线

   四 平衡积累率和增长类型

    1.平衡积累率

    2.增长类型

   五 数字例证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投入产出表示法

   一 引言

   二 两部类经济

    1.产品构成方程

    2.供求平衡方程

    3.投入产出表

   三 三部门经济

    1.产品构成方程

    2.供求平衡方程

    3.投入产出表

   四 一般化:n部门经济

    1.产品构成方程

    2.供求平衡方程

    3.投入产出表

   五 与里昂惕夫投入产出表的比较

 价值转型

  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

   一 简单再生产

    1.价值体系

    2.生产价格体系

    3.三部门经济

    4.一般情况

   二 扩大再生产

    1.两部类经济

    2.三部门经济

    3.一般情况

  不必要的生产价格

   一 引言

   二 转形过程:从不完全的生产价格到完全的生产价格

   三 转形结果:生产价格=价值

  生产价格会偏离价值吗?

   一 引言

   二 偏离系数价值转形的标准模型

   三 没有任何偏离的偏离系数

   四 对某些偏离系数转形模型的简短评论

    1.张忠任模型

    2.朱奎模型

    3.丁堡骏模型

    4.岳宏志—寇雅玲模型

  价值转形:总量相等则个量相等

   一 引言

   二 模型和假定

   三 总量相等和个量相等

    1.剩余生产资料和剩余消费资料都等于零

    2.剩余生产资料不等于零、剩余消费资料等于零

    3.剩余生产资料等于零、剩余消费资料不等于零

    4.剩余生产资料和剩余消费资料都不等于零

   四 结论

 联合生产

  负剩余价值和正利润可以同时存在吗*

   一 引言

   二 斯蒂德曼之谜

   三 谜的破解

    1.斯蒂德曼的联合生产

    2.其他类型的联合生产

    3.一般形式的联合生产

   四 结论

  联合生产中的价值决定

   一 引言

   二 非联合生产

   三 联合生产:数字例子

   四 联合生产:一般情况

   五 进一步的推广

  单一生产、联合生产与价值决定

   一 引言

   二 基本假定

   三 单一生产

   四 联合生产

   五 一般情况

   六 总结

 序言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些成果的总结。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研究方法、价值决定、价值转形和联合生产四个方面。研究方法:本书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对马克思本人没有涉及,或虽有涉及但却未能充分展开的有关研究方法的一些重要方面做了深入的讨论,对过去有些人以教条主义或实用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而出现的一些错误做了必要的澄清。价值决定:本书在假定等价交换以及一国经济的价值总量等于劳动总量的基础上,推导了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具体表达式。根据这一表达式,首先可由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价值总量在不同行业中的分配,其次再由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每一行业的价值量在其所生产的每一商品上的分配。价值转形:本书证明,在满足两个总量相等以及某些相当宽松的技术假定条件下,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单位价值总是相等的,反之,如果每一部门的单位生产价格与单位价值不相等,则整个经济的生产价格总量与价值总量也不会相等。联合生产:本书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传统的单一生产领域推广到联合生产的情况,证明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传统的单一生产,而且也适用于联合生产,特别是证明,联合生产中的价值决定方式其实就是单一生产中的价值决定方式的推广。

[1]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1]马克思,2004a,《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2004b,《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19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1]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2]张世英,1981,《论黑格尔的逻辑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编写组,20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

[2]冯金华,2013,《单一生产、联合生产与价值决定》,《学习与探索》第1期。

[3]马克思、恩格斯,2009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

[4]马克思、恩格斯,2009b,《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2009c,《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6]魏埙,2006,《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载张宇、孟捷、卢荻主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荣兆梓,2008,《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8]岳宏志、寇雅玲,2008,《马克思经济理论新论》,中国经济出版社。

[9]张忠任,2006,《数理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1]马克思、恩格斯,2009a,《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2009b,《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2009c,《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

[4]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5]张忠任,2004,《百年难题的破解——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历史与研究》,人民出版社。

[6]Meek,R.L. 1977. Smith,Marx,and After:Ten Essay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ought. London:Chapman & Hall.

[7]Samuelson,P.A. 1957. “Wages and Interest: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884-912.

[8]Samuelson,P.A. 1970. “The‘Transformation’from Marxian‘Values’to Competitive‘Prices’:A Process of Rejection and Replac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423-425.

[9]Samuelson,P.A. 1971. “Understanding the Marxian Notion of Exploitation:A Summary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Between Marxian Values and Competitive Pric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399-431.

[1]冯金华,2008,《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3期。

[2]冯金华,2010,《生产价格会偏离价值吗》,《经济评论》第3期。

[3]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4]杨玉生、杨戈,2005,《价值·资本·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

[5]Duménil,G. 1984. “Beyond the Transformation Riddle:A Labor Theory of Value.” Science & Society,Vol.47,No.4(Winter),pp.427-450.

[6]Fine,B. 2001. “The Continuing Imperative of Value Theory.” Capital & Class,Autumn.

[7]Foley,Duncan K. 1982. “The Value of Money the Value of Labor Power and the Marxian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SUMMER Vol.14,No.2,pp.37-47.

[8]Kliman,A. & Mcglone,T. 1999. “A 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Value Theory.”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11,Number 1,1 January,pp.33-59(27).

[9]Morishima,M. 1973. Marx’s Economics:A Dual Theory of Value and Growt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Samuelson,P.A. 1957. “Wages and Interest: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7,No.6,pp.884-912.

[11]Samuelson,P.A. 1970. “The ‘Transformation’from Marxian ‘Values’to Competitive ‘Prices’:A Process of Rejection and Replacem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Vol.67,No.1,pp.423-425.

[12]Samuelson,P.A. 1971. “Understanding the Marxian Notion of Exploitation:A Summary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Between Marxian Values and Competitive Pric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9,No.2,pp.399-431.

[1]李翀,1988,《论价值下降与价格上升的“世纪之迷”》,《价格理论与实践》第6期。

[2]马克思,2004a,《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2004b,《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4]马艳、程恩富,2002,《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财经研究》第10期。

[5]孟捷,2005,《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6]孟捷,2011,《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一个简史》,《经济学动态》第6期。

[7]孙连成,1963,《略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中国经济问题》第11期。

[8]张衔,201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关系的思考》,《教学与研究》第7期。

[9]Okishio,N.,1963,“A Mathematical Note on Marxian Theorems”,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Bd.91.

[1]何干强,1986,《论有用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前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第2期。

[2]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

[3]马艳、程恩富,2002,《马克思“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新探——对劳动价值论的一种发展》,《财经研究》第10期。

[4]孟捷,2005,《技术创新与超额利润的来源: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各种解释》,《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5]孟捷,2011,《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量成正比的理论:一个简史》,《经济学动态》第6期。

[1]贾凤和,1990,《两部类结构比与第I部类优先增长等之间关系的数理证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2期。

[2]逄锦聚等,2007,《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荣兆梓,2008,《政治经济学教程新编》,安徽人民出版社。

[4]吴栋,1990,《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及其数学论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1]Samuelson,P.A. 1957. “Wages and Interests: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7:884-912.

[2]Samuelson,P.A. 1970. “The‘Transformation’from Marxian‘Value’to Competitive ‘Price’:A Process of Rejection and Replacement.” Proceed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67:423-425.

[3]Samuelson,P.A. 1971. “Understanding the Marxian Notion of Exploitation:A Summary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Between Marxian Value and Competitive Pric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9:399-431.

[1]白暴力,2006,《价值转形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

[2]丁堡俊,1999,《转形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3]岳宏志、寇雅玲,2005,《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4]张忠任,2004,《百年难题的破解》,人民出版社。

[5]朱奎,2004,《转形问题研究》,《经济评论》第1期。

[6]Saad-Filho,Alfredo. 1977. “An Alternative Reading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lue into Prices of Production.” Capital & Class,63.

[7]Kliman,Andrew & Ted McGlone. 1999. “A 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Value Theory.”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11(1).

[1]丁堡俊,1999,《转形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冯金华,2008,《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3期。

[3]岳宏志、寇雅玲,2005,《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4]张忠任,2004,《百年难题的破解》,人民出版社。

[5]朱奎,2004,《转形问题研究》,《经济评论》第1期。

[1]丁堡俊,1999,《转形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2]丁堡骏,2009,《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当代经济研究》第3期。

[3]冯金华,2008,《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3期。

[4]冯金华,2009,《不必要的生产价格——再论价值转形是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4期。

[5]岳宏志、寇雅玲,2005,《马克思转形理论的一个数理证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6期。

[6]张忠任,2004,《百年难题的破解》,人民出版社,第144~147页。

[7]张忠任,2006,《对张忠任转形研究批评的反批评——与岳宏志先生和寇雅玲女士商榷》,《海派经济学》第12辑。

[8]朱奎,2004,《转形问题研究》,《经济评论》第1期。

[9]Bortkiewicz,L.v. 1949. “On the Correction of Marx’s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Third Volume of Capital.” In 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ed. P.M.Sweezy,199-221. New York:A.M.Kelley.

[10]Meek,R. 1956. Studies in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 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11]Seton,F. 1957. “The‘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4(3):149-160.

[12]Winternitz,J. 1948. “Value and Price:A Solution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Economic Journal,58(230):276-280.

[1]丁堡骏,2009,《一个真实的经济学命题和一个伪证的学术否定——评冯金华〈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当代经济研究》第3期。

[2]冯金华,2008,《价值转形: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3期。

[3]冯金华,2009,《不必要的生产价格——再论价值转形是一个伪问题》,《经济评论》第4期。

[4]冯金华,2010,《生产价格会偏离价值吗?——三论价值转形是伪问题、兼评几种偏离系数转形模型》,《经济评论》第3期。

[5]冯金华,2012,《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经济研究》第1期。

[6]马克思,2004,《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

[7]裴宏,2011,《价值转形是伪命题吗?——与冯金华教授商榷以及一点评论》,《经济评论》第1期。

[8]张忠任,2004,《百年难题的破解》第5章,人民出版社。

[9]Bortkiewicz,L.v. 1949. “On the Correction of Marx’s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Third Volume of Capital.” In P.M.Sweezy,ed.,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New York:A.M.Kelley.

[10]Dumenil,G. 1984. “Beyond the Transformation Riddle:a Labor Theory of Value.” Science and Society,Vol.47,No.4(Winter).

[11]Foley,Duncan K. 1982. “The Value of Theory,the Value of Labor Power,and the Marxian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RadicalPolitical Economics,Vol.14,No.2(Summer).

[12]Kliman,A. and T.McGlone. 1999. “A Temporal Single-System Interpretation of Marx’s Value Theory.”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Vol.11,No.1.

[13]Meek,R. 1956. Studies in the Labor Theory of Value,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

[14]Samuelson,P.A. 1971. “Understanding the Marxian Notion of Exploitation:A Summary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Between Marxian Values and Competitive Pric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9,No.2.

[15]Seton,F. 1957.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24,No.3(Jun.).

[16]Winternitz,J. 1948. “Value and Price:A Solution of the So-calle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Economic Journal,Vol.58,No.230.

[1]白暴力,2007,《实物价格理论分析》,《学术研究》第4期。

[2]丁堡骏,2003,《按照马克思思想研究斯拉法——答斯蒂德曼》,《税务与经济》第1期。

[3]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4]伊藤诚,1990,《联合生产:斯蒂德曼遗留的问题》,载斯蒂德曼、斯威齐著《价值问题的论战》,商务印书馆。

[5]Farjoun,Emmanuel. 1984. “The 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by means of what?” in Mandel andFreeman eds. Ricardo,Marx and Sraffa:the Langston memorial volume introduced by Ernest Mandel,the Langston Memorial Volume. London:Verso.

[6]Kurz,Heinz D. 1979. “Sraffa after Marx.”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Vol.18(June),pp.52-70.

[7]Morishima,1974. “Marx’s Economics:A Comment on CC.Von Weizsacker’s Article.” Economic Journal,Vol.84,pp.387-391.

[8]Neumann,J.V. 1946. “A Model of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13,No.1.,pp.1-9.

[9]Okishio,N. 1963. “A Mathematical Note on Marxian Theorem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Bd.91,pp.287-299.

[1]冯金华、侯和宏,2011,《负剩余价值和正利润可以同时存在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

[2]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3]伊藤诚,1990,《联合生产:斯蒂德曼遗留的问题》,载斯蒂德曼、斯威齐著《价值问题的论战》,商务印书馆。

[4]Malthus,T. 1820.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London:John Murray.

[5]Morishima,1974. “Marx’s Economics:A Comment on CC.Von Weizsacker’s Article.” Economic Journal,Vol.84,pp.387-391.

[6]Neumann,J.von. 1937. “A Model of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13,No.1(1945-1946),pp.1-9.

[7]Ricardo,D. 1817.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London:John Murray.

[8]Sraffa,P. 1960. Production of Commodities by Means of Commodities:Prelude to a Critique of Economic Theor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Torrens,R. 1821. An essay on the production of wealth. London:Longman,Hurst,Rees,Orme,and Brown.

[1]冯金华、侯和宏,2011,《负剩余价值和正利润可以同时存在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3期。

[2]冯金华,2012,《联合生产中的价值决定》,《社会科学战线》第11期。

[3]霍奇森,1990,《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一种激进理论》,商务印书馆。

[4]马克思、恩格斯,20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

[5]彭必源,2007,《对联合生产条件下价值决定问题的讨论与分析》,《当代经济研究》第6期。

[6]森岛通夫,1990,《马克思的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7]斯蒂德曼,1991,《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商务印书馆。

[8]斯拉法,1991,《用商品生产商品》,商务印书馆。

[9]Neumann J.von. 1946. “A Model of General Economic Equilibrium.”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13,No.1.

简 介: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以及后来学者对他们观点的诠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造性转化需要解决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开拓性研究,以创新为基点和主题,对劳动价值论、资本积累理论、竞争理论、地租理论、劳动和资本的正和关系等进行了全面而新颖的考察,提出了制度多样性和人的行为模式多样性、市场价值理论的重建、跨越历...

作者: 孟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