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族际交往图书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thnic Relations in Chinese Minority Regions

SSAPID:101-3151-8000-26
ISBN:978-7-5097-3046-1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族际交往》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马戎教授的自选文集,马戎教授长期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口、民族、教育等研究领域,所著甚丰。在每个专题中,作者都用大量的事实说话,即用实地调研的结果及统计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呈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并让分析落地,在政策建议方面具体细微。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作为社会学的民族问题研究,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进行实地调查,必须真正深入基层社会,和当地的干部、知识分子、民众交谈,不带任何框框地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这是最基本得要求,却也是最难得保持的珍贵的学风。

相关信息

丛书名:北大社会学·教授自选集系列
作 者: 马戎
编 辑:王玮;童根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导言:如何思考中国的民族研究

  导言:如何思考中国的民族研究

   一 思考民族/族群问题的三个层面

   二 在阅读和理解研究文献的同时,必须坚持实地调查研究

   三 解放思想,学术创新,服务社会

 第一编 民族人口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

  中国各族群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一 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提供的中国各族群结构性差异

    1.教育

    2.产业

    3.职业

    4.城市化

   二 近年社会学调查中反映出的我国“族群分层”现象

    1.1985年内蒙古赤峰地区41村调查

    2.1992~1993年西部5省区社会经济发展问卷调查

    3.北京大学2005年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 从三个维度来分析群体收入差距

    1.区域收入差异

    2.行业—职业收入差异

    3.族群收入差异

   二 政府的族群优惠政策与族群分层

    1.少数族群在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方面享有特殊待遇

    2.各自治地方的少数族群学生在高考录取中普遍享受优惠待遇

    3.政府在贷款、救济金发放、项目投入及其他经济领域对自治地区的少数族群成员实施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

   三 群体优惠是过渡时期的特殊政策

    1.两大类种族意识形态和实现转换后的过渡期

    2.过渡期的群体优惠政策是对非优惠群体的歧视

    3.优惠政策实施的三个阶段和“代际差异”

    4.大族群民众对优惠政策的反弹

   四 用扶助区域发展来代替族群整体优惠

    1.扶助地区发展的主要措施

    2.工资制度的地区性倾斜

   五 结束语

  西藏自治区人口结构与变迁*

   一 人口规模的变化

   二 户籍统计与抽样调查结果的对比

   三 其他藏族自治地方的人口变化

   四 西藏自治区汉、藏人口的行业结构

   五 西藏自治区汉、藏人口的职业结构

   六 西藏自治区人口的教育结构

   结束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喀什地区各族人口分布格局变迁*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概况

   二 新疆各地区民族人口的地理与职业分布

    1.新疆各族人口的地理分布

    2.新疆各族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1)农牧业劳动者

     (2)生产工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3)商业、服务业人员

     (4)单位负责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5)专业人员

   三 南疆喀什地区的各族人口地理分布

   五 喀什地区各族之间的交往形式与特点

    1.在基层农村,不同族群往往在行政建制上组成独立的单位

    2.城镇的汉族常住人口在不同时期有增有减

    3.农村的汉族常住人口在减少,但是出现了承包经营的“流动人口”

    4.在国有农场、园艺场等经济组织中,维汉关系仍然比较密切

    5.兵团等独立建制的组织仍以汉族人口为主体,族际关系以单位关系的形式来体现

   结束语

  重思援藏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编 少数民族教育

  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 是保护“人”还是保护“传统文化”

    1.首先要关注“人”的发展

    2.传统文化中包含有生命力和缺乏生命力的两部分

    3.现代学校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应当可以找到沟通、互容的方法

   二 语言的双重性:传统文化载体和学习交流工具

    1.语言的双重性

    2.语言工具性程度的衡量指标

    3.语言应用的市场选择机制

    4.语言运行的经济效益问题

   三 语言选择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潜力

   四 语言依赖的层级结构

    1.各类群体语言的使用功能

    2.汉语文在中国是应用性最强、最利于提高学习者发展潜力的语言

    3.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是否吃亏

   五 充分尊重宪法赋予各族公民的学习语言选择权

   六 学校模式与招生规模的确定

    1.根据就业市场对劳动者的语言要求来决定学校设置和招生规模

    2.鼓励民语教学的地方性措施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3.汉语学校、民语系学校、新双语学校都存在教学质量问题

   结束语

  如何思考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建设*

   一 “国家课程”与乡土教材、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 乡土知识与传统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课程与汉族文化知识之间的关系

   三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与乡土教材之间的关系

   四 乡土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学生毕业后生活和就业知识需求之间的关系

   五 乡土教材与少数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

   六 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讲授国家课程中考虑“本土化”的讲授方法

  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人口的相对规模及地理分布

   二 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

    1.教育机构的发展与招生规模的扩大

    2.各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三 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

    1.少数民族学校的教学体系

    2.各族学生的就读模式

    3.中小学“新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

    4.政府为推动双语班所实施的优惠政策

    5.各地州在发展“双语实验班”方面的不平衡

    6.关于“民考汉”的发展

   四 喀什地区“双语教育”发展现状

    1.学前双语班

    2.小学“双语实验班”

    3.中学“双语实验班”

   五 喀什地区“双语教育”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

    1.“双语实验班”如何发展

    2.保护少数民族民众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

    3.“双语班”教师培训

    4.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考试

    5.在积极推动“双语”教育的同时不应忽视“民考汉”模式

    6.“内高班”对“双语教育”的拉动作用

    7.“双语教育”的教材

    8.“双语”教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结束语

   附录1 新疆部分年份中考、高考和成人高考招生中的加分政策*

   附录2 1977~2011年新疆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一览表

   附录3 新疆如何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比例录取,保证最低分数线”的优惠政策

  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

   一 西藏教育发展和双语教学研究文献

   二 新中国成立前后西藏教育的发展概况

    1.1951年以前的西藏教育

     (一)初等教育

     (二)高等教育

     (三)留学教育

    2.1951年后西藏学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3.藏语文和西藏自治区的教学体系

    4.教学语言的选择

   三 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1.1952~1958年(西藏工委与噶厦政府并存时期)

    2.1959~1965年(“民主改革”时期)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6~1986年(“文革”后调整期)

    5.1987~1993年(“拨乱反正”时期)

    6.1994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

   四 西藏双语教学问题的讨论

    1.西藏双语教学模式的归纳

    2.关于西藏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教育体制和授课体系的三种意见

    3.藏族学生的高考问题

   五 西藏双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

    2.合格教师短缺问题

    3.藏族民众对双语教育模式的看法与选择

    4.学校的授课语言政策必须稳健和有持续性

    5.双语教育发展有客观规律,不能与“政绩工程”挂钩

   六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必须坚持的几个原则

    1.要把宪法和国家相关法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2.兼顾语言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学习现代化知识两方面的功能

    3.尊重语言发展和学习自然进程和民众的选择意愿,避免某种语言的强制推行

    4.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切忌“一刀切”

    5.要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实事求是,稳步推进

    6.推动汉语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双向语言学习

    7.学校具体教学语言模式的确定和实施,需要广泛征求意见,要有一定民意基础

    8.在进行语言教学模式的转换时,要考虑到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和妥善安置

  新疆城镇发展和双语教育的进程*

   一 城市改造和喀什老城区

    (一)从政府的设想和巨大投入来看,喀什市老城区改造项目是一项“惠民工程”

    (二)政府在老城区改造项目中的具体做法

    (三)民众反映在拆建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不满

     1.对需拆建的住房面积进行测量核对时,一些居民反映新测的面积少于实际面积

     2.一些与政府签署正式合同明确“原址重建”的居民住房,政府中途不履行合同,以“公共绿地”或“公共设施”建设为理由,要求居民放弃“原址重建”,接受补偿另购住房

     3.由于政府提供的重建补助标准低,一些低收入住户无力完成住房重建,无法入住

     4.部分居民对重建结构设计、施工质量的反映

     5.关于部分老城区居民置换到郊区后的生计问题

     6.关于施工进度问题

     7.改造项目各项工作在具体推动中出现的工作作风问题

   二 新疆双语教育问题

    (一)双语教育是多民族国家必然发展趋势,加强族际共同语(汉语)学习是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

    (二)新疆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几种语言教学模式

    (三)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共同繁荣这两条基本原则来综合妥善规划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根据不同地区的民族构成实行不同的语言教学模式

    (四)中央提出的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目标

    (五)为了发展双语教育,地方教育部门所能够做到的努力

     1.现在各地县教育局关注的矛盾焦点

     2.2010年的问题解决了,今后几年怎么办

     3.目前的模式一和即将开始的模式三教学,存在不可忽视的教学质量问题

    (六)今后的改进建议

     1.建议对现在新疆可以参与双语教育的合格教师队伍进行全面调查

     2.总结若干双语教学模式,由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师资、学生语言能力)选择教学模式和推行速度

     3.努力改善双语教师培训项目的教学效果,对年纪偏大和培训后仍无法适应双语教学要求的部分教师进行妥善安置

     4.建议改变“双语教学”单向学习模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南疆、北疆)的汉语学校开设当地民族语文课

     5.建议政府大幅度提高基层教师的收入与福利

   结束语

 第三编 人口流动

  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

   一 各级政府和各民族应有充分思想准备应对新形势和新局面

   二 人口跨地域流动和族际交往的深化

    1.来到西部地区的汉族流动人口

    2.关注西部城市中来自本区农村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3.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三 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跨地域的各族人口流动

    1.各族劳动者在全国经济结构中的均布和相互“嵌入”

    2.逐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劳动力市场

     (1)各族劳动者的实际就业能力逐步趋同

     (2)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是否存在系统性“群体排斥”的问题

   四 对今后我国城市民族工作的几项建议

    1.在过渡期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的扶助措施

    2.政府应当在东部城市中加强民族知识教育

    3.对特殊的专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探讨解决办法

   结束语

  新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

   一 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调查项目的设立与实施

   二 被访流动人员的基本特征

    1.性别

    2.年龄

    3.民族

    4.文化程度

    5.籍贯

    6.原居住地

    7.来乌鲁木齐市的时间

   二 被访人员的婚姻、生育与居住情况

    1.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

    2.流动人员家庭的子女

    3.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

   三 被访人员的就业情况

    1.职业的归类和编码

    2.流动人口的年龄—职业结构

    3.各职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

    4.流动前后的职业变迁

    5.流动人员的就业渠道

    6.在乌市从事目前职业的时间

    7.流动人口中各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消费

    8.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 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相互关系

    1.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关系

    2.流动人口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

    3.民族关系

   五 政府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工作

   六 小结

  拉萨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一 项目背景与研究框架

    1.关于西藏的人口问题及流动人口的研究文献

    2.研究框架与方法

     调查的准备阶段

     调查的实施与户访调查

     重要问题和专题调查

   二 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分布与地区差异

    1.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2.城镇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

    3.西藏自治区的人口民族结构

   三 拉萨市城关区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化

    1.“拉萨”地理边界的界定

    2.拉萨城关区的人口历史变迁

    3.人口普查和户籍统计的城关区人口与民族构成

   四 拉萨流动人口管理与数量统计

    1.拉萨市流动人口政策背景与总量问题

    2.一些特殊的人口流动问题

    3.拉萨市政府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统计

    4.拉萨市汽车客运站的统计数据

    5.来自拉萨市城关区工商分局的统计数据

    6.来自西藏自治区旅游局的统计数据

   五 拉萨流动人口的基本结构特征

    1.流动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2.流动人口的民族构成、政治面貌与宗教信仰

    3.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4.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与子女教育

    5.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情况

   六 拉萨市流动人口的迁移特点

    1.拉萨流动人口来到拉萨的时间

    2.流动人口的迁出地分布

    3.拉萨城关区各派出所对于流动人口迁出地—籍贯的登记统计

    4.流动人口预计将在拉萨居留的时间

    5.流动人口离开拉萨后的去向

   七 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与职业变化

    1.西藏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的变迁

    2.流动人口迁移前后的职业变化

    3.流动人口职业分布中的民族差异

    4.流动人口工作的稳定性与满意度

   八 流动人口的收入与消费

    1.流动人口的收入

    2.流动人口的支出

    3.对影响流动人口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4.拉萨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

   九 流动人口对族际交往和政府管理工作的评价

    1.流动人口对当地民族关系的评价

    2.流动人口对政府相关管理工作的评价

   十 拉萨市区居住格局与流动人口分布特点

    1.拉萨市区的基本结构

    2.拉萨城市建设的三个建设高潮

    3.政府允许私人建房的政策

    4.老城区作为旅游和服务业的中心区,成为流动人口的聚集地

   结束语

  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工走向沿海城市*

   一 劳务输出地区的基本情况:新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

    1.新疆劳动力结构的特点

    2.新疆农民的收入水平

    3.疏附县基本情况和产业结构

    4.疏附县的城乡待业人口

    5.南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中遇到的语言障碍

   二 新疆、喀什地区和疏附县的农村劳务输出

   三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与福利

   四 喀什地方政府如何组织跨省劳务输出

    1.建立系统和有权威的管理组织

    2.实行干部、教师劳动力转移责任制

    3.加强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宣传介绍

    4.干部子女亲属带头报名

    5.发展劳务派遣组织

    6.制定面向劳务输出的各项优惠政策

   五 南疆跨省劳务输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安全问题

    2.汉语和技能培训

    3.民族习俗

    4.文化适应

    5.双语教育

    6.在动员工作中应坚持自愿原则

   六 结束语

   附录1 疏附县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介绍劳务输出

   附录2 疏附县某乡的维吾尔族乡长谈劳务输出

  外出务工对内蒙古民族混居农村的影响*

   一 人口迁移研究的关注点

   二 关于调查地点

   三 被访户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1.外出务工户在村民中的比例和外出人员规模

    2.外出务工人员的结构性特点

    3.外出人员在各户中所占比重和组合形式

    4.外出人员的地理分布和外出时间

    5.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工作

   四 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情况

    1.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分组

    2.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五 结束语

  “援助”与“感恩”*

21世纪前10年,中国西部地区在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国家和沿海省市在西部的投资和项目建设大幅度增加,同时几百万中部、沿海汉族流动人口进入西部,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当地城市的转移速度加快,这使汉族企业和当地少数民族企业之间、外省汉族农民工和本区少数民族农民工之间在西部城镇就业和发展空间方面的竞争不断加剧,如果政府的引导和协调工作不到位,必然引发民族隔阂和矛盾。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形势和一系列现实社会问题使得社会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成为政府和学术界了解西部地区社会结构和社会矛盾的重要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本书的内容是解析当地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基础性知识。

简 介:本书力图从国际国内互动、历史和现实互动、理论和实践互动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我国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描述影响国家认同的主要因素,呈现这些认同在中国国家建构中所处的阶段性特点,特别是对民族政策整合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提出针对民族多样性特点的国家建设方案,在理论上努力深化我国国家建设的学术研究,在实践层面为...

作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0001年01月

简 介:中华各族之间经过千年的人口迁移和族际通婚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之间的血缘和文化融合,是不可分割也是不应分割的。研究分析当今中国的族群问题,我们既不能割断几千年中国各族群相互交往融合的漫长历史,也不能忽视几千年中华文化传统中延续下来的对于“族群”的观念。中国传统的“族群观”与欧洲文明中出现的“民族-国家”“民...

作者: 马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