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8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91

洪宪帝制外交图书

SSAPID:101-3031-9505-72
ISBN:978-7-5201-1045-7
DOI:
ISSN:

[内容简介] 英国对袁世凯意图称帝持何种态度?洪宪帝制运动时期中日关系为何恶化?袁世凯如何以协约国列强承认帝制作为中国参加一战的条件?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英国和日本如何争夺对东亚的主导权?日本为何一定要袁世凯下台?……本书参照中、英、日三国外交档案,将中国外交与东亚及全球外交联结,探讨洪宪帝制外交的复杂面相及其影响。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唐启华
编 辑:邵璐璐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中国史

 索引

 第一章 英国购买中国军火交涉

  第一节 欧战爆发后的东亚局势

   日本加入《伦敦宣言》

  第二节 巴克斯军火案

   武器运送

   德奥抗议

  第三节 巴克斯案的后续发展

   巴克斯案失败的解释

  第四节 梁士诒军火案

   兵工厂计划与中国参战

 第二章 帝制推动时期的外交(1915年7月~10月中旬)

  第一节 顾维钧出使与帝制外交

  第二节 日本对帝制的态度

   日本当局的表态

  第三节 英国对帝制的态度

   德国对帝制的态度

  第四节 帝制正式推动与各国反应

   派遣特使赴日交涉

   中日亲善

   日英一致行动

 第三章 列强第一次劝告*(1915年10月14日~11月11日)

  第一节 东京决定干涉

   中国的反应

   英日协商共同劝告

   北京之应对

   英日交涉

   列强反应

   中国的反应

  第二节 三国劝告

   舆论反应

  第三节 北京的答复

   各国态度

   中日协调

  第四节 中日延缓帝制交涉

   非正式告知本年内不改制

   第二次答复:大典稍缓

 第四章 1915年11月中国参战交涉

  第一节 中国参战问题

   朱尔典的建议

   英国向日本提出备忘录

  第二节 英国与法、俄、日政府的咨商

   俄、法政府的考虑

   日本反制

   三国对日提出备忘录

  第三节 日本反击

   中国政府否认此事

   日本强力反击

   日本内部态度

  第四节 英日妥协

   英日和解

   英国声明

   中国否认考虑参战

   日本的决定与回复

   后续交涉

 第五章 列强第二次劝告到云南起事(1915年11月18日~12月24日)

  第一节 再提劝告之交涉

   各国对第二次劝告之反应

   日英协商第二次劝告文字

  第二节 接受推戴与对日妥协

   对日妥协

  第三节 列强第二次劝告

   中日误会

   日本态度重大改变

  第四节 中日较劲与云南起事

   英国调停

   日本援助反袁势力

   中日较劲

   护国军起事

   中日龃龉

 第六章 护国军起事到延缓登基(1915年12月25日~1916年1月21日)

  第一节 护国军对帝制外交之谴责

   英国态度

   日本对云南起事之态度

   北京之应对

  第二节 登基与承认交涉

   列强协商承认问题

  第三节 周自齐特使赴日交涉

   日本决心倒袁

   日本请周使缓行

   日本拒绝中国特使之原因

  第四节 日本反袁与暂缓登基

   日本阁议

   列强协商承认问题

   暂缓登基

 第七章 暂缓登基到袁世凯去世(1916年1月21日~6月6日)

  第一节 缓正大位与日本实力干涉

   英国追随日本

   英日对中国内战的看法

   缓正大位

   中日亲善的试探

   日本朝野反袁

   日本内阁通过实力干预方针

   日本援助反袁势力

  第二节 撤销帝制

   南北战局

   广西独立

   取消帝制

  第三节 对内收拾与对日妥协

   对内停战共御外侮

   陆使归国

   对日妥协

   对美求援

  第四节 日本扼杀袁世凯

   重派炮舰保护侨民

   美使建议列强提出备忘录

   英国希望维持袁世凯当总统

   日本支持倒袁

   日本财务扼杀袁世凯

   袁氏退位与政局安排

 结论

  本书要旨

  国际外交与洪宪帝制

  袁氏帝制外交

  袁世凯卖国换取日本支持称帝之说的商榷

  袁世凯帝制败于内政抑或外交?

  日本与洪宪帝制

  为日本去一大敌?

 前言

英国对袁世凯意图称帝持何种态度?洪宪帝制运动时期中日关系为何恶化?袁世凯如何以协约国列强承认帝制作为中国参加一战的条件?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英国和日本如何争夺对东亚的主导权?日本为何一定要袁世凯下台?……本书参照中、英、日三国外交档案,将中国外交与东亚及全球外交联结,探讨洪宪帝制外交的复杂面相及其影响。

《外交档案》,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藏。

03-13《驻比使馆保存档》

03-13-032国体问题来往电

03-13-043密电

03-13-018~021、03-13-052总长室收发电

03-12《驻美使馆档》

03-12-001-04~06国体问题、洪宪变更国体、袁总统逝世

03-33-097《中日关系档——与驻日使馆来往电底》

《张国淦档案》,甲350-225《有关中日关系各件(1916~192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

《各省区将军巡按使都统护军使镇守使等请早日登极电奏》(1915年12月28日~1916年1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藏。

FO371/2327,FO228/2403.

FO371/2340~2341.

BDFA(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Part Ⅱ,Series E,Asia,New York:University Publication of America,1994.

Vol.2 Japan,May 1915-Dec.1919

Vol.22 China,Aug.1914-Oct.1918

FRUS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大正四年、五年。

《政府公报》

《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83。

凤冈及门弟子编《民国梁燕孙先生士诒年谱》,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叶遐庵先生年谱》,遐庵年谱汇稿编印会,1946。

《颜惠庆日记》,中国档案出版社,1996。

陆宗舆:《五十自述记》,北京文楷斋,出版年不详。

张维翰编《民初文献一束》,台北,1959。

骆宝善、刘路生主编《袁世凯全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0。

孙曜编《中华民国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何智霖等编注《阎锡山档案——要电录存》,台北,“国史馆”,2003。

陈奋主编《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史料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北洋军阀史料委员会编《天津历史博物馆藏北洋军阀史料(袁世凯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申报》

《东方杂志》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大公报社,1933。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6卷,三联书店,1982。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7卷,大公报社,1934。

林明德:《近代中日关系史》,台北,三民书局,1984。

黄毅:《袁氏盗国记》,台北,文星书店,1962。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中国月刊社,1936。

陈伯达:《窃国大盗袁世凯》,香港,正风出版社,1946。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张忠绂:《中华民国外交史》,正中书局,1943。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92。

王柯:《民族主义与近代中日关系——“民族国家”、“边疆”与历史认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5。

《北京的隐士:巴克斯爵士的隐蔽生活》,齐鲁书社,1986。

陈存恭:《列强对中国的军火禁运(民国八年—十八年)》,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3。

〔美〕保罗·S.芮恩施:《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李抱宏、盛震溯译,商务印书馆,1982。

梁启超:《盾鼻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梁启超:《从军日记》,《护国之役电文及论文》,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日〕户部良一:《日本陆军与中国——“中国通”折射的梦想和挫折》,〔日〕诹访一幸、金昌吉、郑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马建标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王纲领:《欧战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8。

张华腾:《洪宪帝制》,中华书局,2007。

庾恩旸:《云南首义拥护共和始末记》,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刘成禺:《新华宫秘密外交》,《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57。

吴翎君:《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12。

夏晓虹编《追忆梁启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罗光:《陆征祥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台北,春秋杂志社,1972。

Chan Lau,Kit-Ching,Anglo-Chinese Diplomacy:In the Careers of Sir John Jordan and Yuan Shih-Kai,1906-1920,Hongkong University,1978.

Chi,Madeleine,China Diplomacy,1914-1918,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0.

Craft,Stephen G.,V.K.Wellington Koo 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hina,Lexington: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2004.

Jones,A.Philip,Britain’s Search for Chinese Cooperation in the First World War,London,1986.

Nish,Ian,Alliance in Decline:A study in Anglo-Japanese Relations,1908-1923,London:Athlone Press,1972.

Lo,Hui-min ed.,The Correspondence of G.E.Morris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

Lowe,Peter,Great Britain and Japan,1911-1915:A Study of British Far Eastern Policy,London:Macmillan,1969.

Reinsch,Paul S.,An American Diplomat in China,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22.

Trevor-Roper,Hugh,Hermit of Peking:The Hidden Life of Sir Edmund Backhouse,New York:Alfred A.Knopf,1976.

Xu,Guoqi,China and the Great War:China’s Pursuit of a New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臼井勝美『日本と中國:大正時代』原書房、1972。

北岡伸一『日本陸軍と大陸政策』東京大学出版會、1978。

小幡酉吉傳記刊行會編『小幡酉吉』、東京、1955。

楊海程『日中政治外交関係史の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戦期を中心に』芙蓉書房、2015。

奈良岡聡智『対华二十一カ條要求とは何たっだのか——第一次世界大戦と日中対立の原点』名古屋大学出版會、2015。

曾村保信『近代史研究——日本と中國』小風書店、1977。

丁名楠:《景善日记是白克浩司伪造的》,《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4期。

王辅宜:《护国军起义时与日本密谈借款购械的内幕》,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等合编《护国讨袁亲历记》,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日〕加藤阳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后”构想——议和准备委员会与币原喜重郎》,刘杰、〔日〕川岛真编《对立与共存的历史认识——日中关系15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承红磊:《袁世凯帝制运动时期的对日策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一届中华民国史青年论坛”会议论文,2016年8月27日。

戚世皓:《袁世凯称帝前后(1914-1916):日本、英国、美国档案之分析与利用》,《汉学研究》第7卷第2期,1989年12月。

陈存恭:《民初陆军军火之输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6期,1977年6月。

蒋廷黻:《民国初年之中日关系——〈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六卷》,《大公报》1933年9月18日,第3版。

Lowe,Peter,“Great Britain,Japan and the Fall of Yuan Shih-kai,1915-1916,” Historical Journal,13(1970),pp.706-720.

Nish,Ian,“Dr.Morrison and China’s Entry into the World War,1915-1917,” in Hatton and Anderson,Studies in Diplomatic History in Memory of D.B.Horn,London,1970.

Nish,Ian,“Japan and China,1914-1916,” in F.H.Hinsley ed.,British Foreign Policy under Sir Edward Grey,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7.

Yim,Kwanha,“Yuan Shih-kai and the Japanese’,Journal of Asian Studies,24(1964).(中译见林满红《袁世凯与日本》,张玉法编《中国现代史论集》第4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第255-270页)

Craft,Stephen,“Wellington Koo’s Diplomacy,”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llinois,1997.

Koji,Hirata,“A British Diplomat in China:Sir John Jordan and the Shantung Question,1914-1920,” MPhil.Dissertation,Bristol University,2006.

Lau,Kit-ching,“Sir John Jordan and the Affairs of China,1906-1920,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1911 Revolution and Yuan Shih-kai,”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London,1968.

简 介:本书致力于深入考察、系统辨正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探究具有代表性注家对“依篇疏解”“就章迻译”两大新体例的研究实践,斟酌他们对《论语》注疏史遗留下来的疑难章句之精义的辩诘,以及对若干学界已有定见章句之新义的诠解,省察其对隐贯于全书的孔子之“道”的阐释,并力求勾勒出一百多年来《论语》注疏的嬗变过程。最后,本书试图就新时...

作者: 陈洪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7月

简 介: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和国民带来极大的震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社会各界的愤慨,并引发国人奋发图强的各种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和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本书对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要求的预谋、背景、过程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双方总的对策、策略、结果,并阐释了“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的交涉过程,较为全面...

作者: 李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