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106

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图书

Studies on Banking Supervision Efficacy

SSAPID:101-1902-0268-32
ISBN:978-7-80230-831-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五个方面展开银行监管有效性研究:多角度、系统地阐述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为有效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体讨论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涵义和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以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与单个银行的风险控制两个视角为经,以银行监管的收益与成本约束两个方面为纬,讨论影响银行监管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等方面。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
作 者: 刘晓勇
编 辑:孙振远;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0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江万龄博士基金会简介

 总序

 江万龄出版基金委员会

 致谢

 第一章 导论:银行监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金融信息不对称与审慎银行监管

   一 金融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

   二 审慎银行监管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法律不完备性与银行监管的功能

   一 法律的不完备性与银行监管

   二 科斯定理与银行监管

   三 政府规制、规制失灵与银行监管

   四 法治、金融约束与银行监管

   五 银行监管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银行监管的目标选择

   一 银行监管的多重目标

   二 银行监管应有所不为

   三 银行监管的目标选择

  第四节 银行监管的制度安排

   一 团队生产、制度约束与银行监管

   二 制度的作用、设计与评价

    制度分析

    政策选择

   三 银行监管的制度安排

  第五节 银行监管的政策工具

   一 传统工具

   二 未来发展

    1.监管方式的转变

    2.监管政策工具的发展

 第二章 提出问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及相关分析

  第一节 为何关注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一 银行监管的主要问题

   二 OECD国家对监管质量的关注*

   三 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

    1.中国政府监管的主要问题

    2.中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问题

  第二节 银行监管有效性的界定

   一 银行监管有效性与有效监管

   二 有效监管与监管理念的转变

   三 有效监管与监管重心的转换

   四 有效监管与监管要求的权衡

  第三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准则

   一 良好规制的基本准则

   二 有效监管应遵循的准则

    1.注重结果,以有效监管为核心

    2.最大限度上依赖市场机制

    3.具备兼有激励措施的特性

    4.适应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宏观分析:银行体系的风险管理与有效监管

  第一节 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管理

   一 银行系统性风险

   二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评估

   三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管理

   四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干预

  第二节 安全网机制及相关问题

   一 安全网机制的构成

   二 安全网机制的相关问题

  第三节 市场约束与银行监管有效性

   一 透明度、信息披露与市场约束

   二 市场约束与监管的有效性

 第四章 微观分析:单个银行的风险控制与有效监管

  第一节 中介化、杠杆化与银行风险

   一 银行的中介化与杠杆化特性

   二 银行风险与银行挤提

  第二节 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与有效监管

   一 健全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性

   二 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涵义理解*

    1.“机制”概念的来源与应用

    2.风险控制机制的初步定义及其内涵

   三 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基本构成

    (一)银行组织形式及其影响

    (二)银行公司治理及其影响

    (三)银行风险管理及其作用

    (四)银行内部控制及其作用

    (五)银行合规功能及其作用

   四 健全中国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的途径

    1.从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着手改进控制动力功能

    2.从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着手改进控制传导功能

    3.从内部控制和合规功能着手改进控制工作功能

    4.从风险监管和信息披露着手促进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

   五 模型分析:银行风险评估

  第三节 银行公司治理与有效监管

   一 为何特别关注银行公司治理问题

   二 公司治理与银行风险管理

   三 公司治理与有效银行监管

  第四节 资本要求、准入管理与有效监管

   一 资本要求与有效监管

   二 准入管理*与有效监管

 第五章 条件约束:银行监管的收益与成本

  第一节 银行监管与市场自律

  第二节 银行规制与利率自由化

  第三节 准入管理及其影响

  第四节 分业限制的利弊分析

  第五节 资本要求与银行绩效

 第六章 目标函数:银行监管框架与监管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银行监管框架的涵义与构建

   一 银行监管框架的涵义

   二 银行监管框架的构建依据

   三 银行监管框架的多种选择

  第二节 三要素监管框架与监管有效性分析

   一 三要素监管框架的构建

    1.监管目标选择

    2.监管制度安排

    3.监管政策工具

   二 基于三要素监管框架的有效性分析

    1.监管目标选择的有效性分析

    2.监管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分析

    3.监管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4.基于监管框架的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六要素监管框架与监管有效性分析

   一 六要素监管框架的构建

    1.监管目标

    2.监管治理

    3.规则制定

    4.准入管理

    5.持续监管

    6.纠正措施

   二 基于六要素监管框架的有效性评价

    1.综合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2.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构建

    3.基于模型的有效性评价

 第七章 改进途径: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第一节 应对挑战:环境变化与有效监管

   一 识别银行市场环境的变化

   二 应对银行监管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有效银行监管框架的实现机制

   一 监管框架实现机制的涵义界定

   二 监管框架实现机制的构成分析

   三 监管框架实现机制的功能分析

  第三节 提高中国银行监管有效性的建议

   一 转变中国银行监管的理念和方式

   二 建立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框架

    (一)中国银行监管框架的调整方向

    (二)中国银行监管框架的调整思路

    (三)中国银行监管框架的改进路径

   三 提高银行监管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一)提高银行监管规则的有效性

    (二)提高银行监管规则的可执行力

     1.建立规范、公正、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

     2.提高持续监管的有效性

     3.提高纠正措施的权威性

    (三)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督

 附录1 银行监管框架有效性综合评价专家调查表

 附录2 判断矩阵及相应特征向量计算过程表

  1.主准则层(有效银行监管框架)判断矩阵

  2.分准则层(监管目标)判断矩阵

  3.分准则层(监管治理)判断矩阵

  4.分准则层(规则制定)判断矩阵

  5.分准则层(准入管理)判断矩阵

  6.分准则层(持续监管)判断矩阵

  7.分准则层(纠正措施)判断矩阵

  8.分子准则层(治理机制)判断矩阵

  9.分子准则层(监督机制)判断矩阵

  10.分子准则层(保障机制)判断矩阵

  11.分子准则层(机构许可)判断矩阵

  12.分子准则层(市场约束)判断矩阵

 附录3.1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BIS,1997年9月)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

  第三节 发照程序和对机构变动的审批

   A.所有权结构

   B.经营计划、控制制度和内部组织结构

   C.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

   D.包括资本金在内的财务预测

   E.当报批银行的所有者是国外银行时,需事先征求母国监管者的同意(见第六节B部分)

   F.银行股权的转让

   G.银行的重大收购与投资

  第四节 持续性银行监管的安排

   A.银行业的风险

    信用风险

    国家和转移风险

    市场风险

    利率风险

    流动性风险

    操作风险

    法律风险

    声誉风险

   B.审慎法规与要求的制定与实施

    1.资本充足率

    2.信贷风险管理

    3.市场风险管理

    4.其他风险管理

    5.内部控制

   C.持续进行的银行监管手段

    1.非现场检查

    2.现场检查和(或)聘用外部审计人员

    3.并表监管

   D.银行机构的信息要求

    1.会计准则

    2.报告范围和频率

    3.确认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4.监管信息保密

    5.信息披露

  第五节 监管者的正规权力

   A.纠正措施

   B.清算程序

  第六节 跨国银行业

   A.母国监管者的责任

   B.东道国监管者的责任

 附录3.2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修订版)

  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前言

[1]Arvind Mathur和Jimmy Bruhan:《银行公司治理——笼中之骆》亚洲开发银行,1999。

[2]安德鲁·盛编,袁纯清等译:《银行业重组——从20世纪80年代银行危机中得到的经验教训》,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3]安德烈·施莱弗:《理解监管》,《比较》第16辑,中信出版社,2005。

[4]白钦先:《20世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城市金融论坛》2000第5期。

[5]大卫·G.梅斯等著,方文等译:《改进银行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道格拉斯·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路平,何玮编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5期。

[7]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纲要》,张帆整理,《改革》1995年第3期。

[8]高西庆:《警惕立法崇拜》,《法人》2004年第5期。

[9]Gerard Caprio,Jr.等编,张青松等译:《银行危机的防范:近期全球银行倒闭风潮的教训》,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10]顾自安:《国外金融规制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2004年第3期。

[11]顾自安:《制度本体论探索:什么是制度?》,《经济学家》2005年第12期。

[12]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3]哈维尔·弗雷克斯、让·夏尔·罗歇著,刘锡良主译:《微观银行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4]黄毅:《当代中国政府监管的公法规范》,法治政府网,2006-08-02。

[15]I.巴特雷、M.穆勤、R.斯图恩、S.维克斯:《监管国家:英德金融监管体制比较》,《比较》2004年第10辑。

[16]《金融与发展》(IMF):2000年9月号。

[1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陈伟译:《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法律出版社,2006。

[18]凯勒姆·麦卡锡(Callum McCarthy):《风险为本的监管:英国金融服务局的经验》,2006。

[19]骆正清,杨善林:《层次分析法中几种标度的比较》,《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期。

[20]美联储:《关于对区域性银行以风险为核心监管的基本框架》;《关于对州银行和银行持股公司风险管理评级的指导原则》,1997。

[21]〔美〕米什金著,李扬等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2]钱颖一:《激励与约束》,《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年第5期。

[23]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4]《社会经济体制比较》:3,4,6/2000;1,2,5/2001;3,4,5/2002。

[25]深圳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制度研究》,2000。

[26]沈联涛:《金融监管的大趋势与金融创新》,2006年9月11日,中国银监会讲座。

[27]孙宽平主编《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8]唐双宁:《学习借鉴〈核心原则〉,进一步提高银行监管水平》,《〈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学习纲要》(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9]田国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上海财经大学讲座稿,2004年11月。

[30]汤姆·科普兰等:《价值评估:公司价值的衡量和管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1]托马斯·F.卡吉尔、吉里安·G.加西亚著,浦寿海等译:《八十年代的金融改革》,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32]夏业良:《就业机制的内涵与中国城市就业,机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0。

[33]V.奥斯特罗姆等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2001。

[34]吴振球:《经济规制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3卷第5期。

[35]吴志明:《田国强教授的成长历程》,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2006-03-27。

[36]〔美〕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7]《新帕尔格拉夫经济学大词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38]于立:《规制经济学的若干基本概念及其关联》,《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究新进展》前言。

[39]约翰·伊特韦尔、艾斯·泰勒著,成家军 郑薇译:《全球金融风险监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40]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第14期(2),第20~24页。

[41]张军:《合作团队的经济学:一个文献的综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2]张铁男,李晶蕾:《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第23期(3);第132~135页。

[43]证监会:《加入全球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2000。

[4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2年3月5日)。

[45]Allen N.Berger,Sally M.Davies,Mark J.Flannery:Comparing Market and Supervisory Assessments of Bank Performance:Who Knows What When? 1999,ideas.repec.org.

[46]Andrew Crockett(2001),Monetary Policy and Financial Stability,www.bis.org.

[47]Andrew Crockett(5 February 2003),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tting in Financial Supervision.

[48]Arnoud W.A.Boot(23 May 2003),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Arrangements in the EMU:Some Issues.

[49]Arnoud W.A.Boot(2002),Regulation,supervision and bank’s incentives to control risk.

[50]Arnoud W.A.Boot,Silva Dezelan and Todd.T.Milbourn(2000),Regulatory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inancial Service Industry.

[51]BIS(Sept.1997),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www.bis.org.

[52]BIS(1999),Enhan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 Banking Organizations,www.bis.org.

[53]BIS(1998),Framework for Internal Control Systems in Banking Organizations,www.bis.org.

[54]BIS(June 2004),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

[55]Callum McCarthy(31 October 2006),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what does it mean for the industry?.

[56]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2006,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7]Daniel C.Hardy(1998),Are Banking Crises Predictable? www.imf.org.

[58]Detta Voesar(2001),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Financial Safety-Net Players,www.iadi.org.

[59]Domimic Barton,Robert F.Felton,and Ryan Song:Building Asian Boards;Paul Coombes and Mark Watson:Three survey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McKinsey Quartetly 2000 Number 4.

[60]Donald T Brash,June,1996,A new approach to banking supervision.

[61]Douglas W.Diamond and Philip H.Dybvig(2000),Bank Runs,Deposit Insurance,and Liquidity,idieas.repec.org.

[62]Douglas W.Diamond(1999),Liquidity Risk,Liquidity crea-tion,and Financial Fragility:A theory of Banking,papers.nber.org.

[63]Edward J.Frydl and Marc Quintyn(2000),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Intervening in Banking Crises,2000,IMF working paper,www.imf.org.

[64]Edward L.Glaeser and Andrei Shleifer(2000),A Case for Quantity Regulation,papers.nber.org.

[65]Elizabeth Roberts(2001),Introduction to Bank Licensing,FSI Semina.

[66]Encarta? World English Dictionary [North American Edition],2006,Microsoft Corporation.

[67]Fed,Staff Study(2000),Improving Public Disclosure in Banking,www.toerrien.com.

[68]Franklin Allen and Richard Herring(2001),Banking Regulation versus securities Market Regulation,ideas.repec.org.

[69]Frederic S.Mishkin(1999),Lessons from the Asian Crisis,papers.nber.org.

[70]Frederic S.Mishkin(2000),Prudential Supervision:Why is it important and What are the Issues? papers.nber.org.

[71]FRS of New York(1993),The Basic Elements of Bank Supervision.

[72]FSA(April 2007),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

[73]George Hanc,etc.(1997),History of the Eighties:Lessons for the Future,www.fdic.gov.

[74]George Hanc(2000),Options for Addressing Moral Hazard,www1.oecd.org.

[75]Gregory Elliehausen(1998),The Cost of Bank Regulation:A Review of the Evidence,FRS.

[76]IMF,a Staff Team led by David Folkerts-Landau and Carl-Johan Lindgren(Jan.1998),Toward a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77]IMF(2001),Financial Soundness Indicators:Policy Paper,www.imf.org.

[78]James R.Barth,Danial E.Nolle,Triphon Phumiwasana,Glenn Yago(September 2002),A Cross-Country Analysis of the Bank Supervisory Framework and Bank Performance.

[79]James R.Barth,Gerard Caprio,Jr. and Ross Levine: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What Works Best? 2001,www.bis.org.

[80]Jith Jayaratne(1996),Entry Restrictions,Industry Evolution and Dynamic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ommercial Banking. www.ny.frb.org.

[81]John Tiner(20 March 2006),Principles-based regulation and what it means for insurers.

[82]Kenneth Spong(1994),Banking Regulation:Its Purposes,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s,www.kc.frb.org.

[83]Laurence H.Meyer(1999),Financial Modernization:The Issues,www.federalreserve.gov.

[84]Laurence H.Meyer(1999),Market Discipline as a Complement to Bank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www.federalreserve.gov.

[85]Laurence H.Meyer(1999),Moving Forward into the 21st Century.

[86]Laurence H.Meyer(1999),An Agenda for Bank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www.federalreserve.gov.

[87]Laurence H.Meyer(1999),Lessons from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es,www.federalreserve.gov.

[88]Lawrence J.White(1999),Bank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Understanding the Lessons of the 1980s and 1990s,www.stern.nyu.edu.

[89]Melanie S.Milo(2001),Deregulation of Bank Entry and Branching:Impact on competition,publication.pids.gov.ph.

[90]KPMG & BARENTS(December,1998),Hong Kong Banking Sector Consultation Study:Hong Kong Banking into the New Millennium.

[91]Posner,Richard A.:Theories of Economic Regulation.In: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Vol.5 Issue 2,pp.335-358,Autumn 1974.

[92]Quintyn,Marc;Taylor,Michael W.: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Independe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MF Working Paper,March 2002.

[93]Randall S.Kroszner(1998),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A Review of the Historical Evidence.gsbwww.uchicago.edu.

[94]Randall S.Kroszner(1999),Will Regulators Catch Up with the Market? www.cato.org.

[95]Richard Dale(June 1994),Issues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 Regulation:Global Policies for Global Market,Financial Review(Japan).

[96]Richard J.Herring and Anthony M.Santomero(1999),What is Optimal Financial Regulation? ideas.repec.org.

[97]Rose-Marie H.Olaso(November,2000),Banking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Role in Financial Sector Reforms.

[98]Rudi Bonte(1999),Supervisory Lessons to Be Drawn From the Asian Crisis,www.bis.org.

[99]Saaty T L.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New York:Me Grcew-Hill,1980,Reprinted by RWS Publication,Pittsburgh,1996..

[100]Sayuri Shirai(2001),Searching for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s for the Intermediate Financial Market Structure in Post-Crisis Asia,www.adbi.org.

[101]Stigler,George J(Spring 1971),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In: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2 No 1,pp.3-21.

[102]Team Led by David Folkerts-Landau and Carl-Johan Lindgren(1997),Toward A Framework for Financial Stability,IMF,www.imf.org.

[103]Thomas F.Hellmann,Kevin C.Murdock and Joseph E.Stiglitz(1998),Liberalization,Moral Hazard in Banking,and Prudential Regulation: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faculty-gsb.stanford.edu.

[104]V.Sundarajan etc.(1991),Banking Crises:Cases and Issues,IMF,www.imf.org.

[105]William E.Alexander,etc.(1997),Systemic Bank Restructuring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IMF,www.imf.org.

[106]William J.McDonough(2003),Promoting Financial Resilience.

简 介:信用卡集循环信贷与支付结算工具于一身,因而是商业银行综合性最强、关系最复杂的业务种类之一。信用卡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需要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正确认识信用卡产业的功能与作用。居民个人、企事业单位均可通过信用卡与商业银行建立起民商事法律关系,并且从传统借贷合同关系扩展到委托代理及信托法...

作者: 杨振东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03月

简 介:本书针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历程、主要内容,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对照巴塞尔文件体系对银行监管立法的要求,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我国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作者: 何贝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