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7

引证文献

2 !

参考文献

0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5)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search-Reliant Economy's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in Shanxi(2015)

SSAPID:101-1632-7027-96
ISBN:978-7-5097-7380-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围绕“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年度研究主题,致力于探索资源型地区结构均衡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山西“六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有理论支撑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山西蓝皮书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皮书数据库

 Abstract

 山西蓝皮书编委会

 主要编撰者简介

 摘要

 BⅠ 总报告

  B.1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加快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一 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一)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实施,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速,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四)重大领域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综改区建设成效显著

    (五)地市改革呈现新亮点,转型发展步入新征程

   二 新常态下山西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新内涵及面临的新形势

    (一)山西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新内涵

    (二)山西经济结构均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全球经济增长依旧乏力,结构性改革任务更加迫切,以结构调整抢占全球价值链高端成为新趋势

     2.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以结构调整重构经济发展平台成为新动力

     3.山西经济增长形势严峻,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以结构调整加速“六大发展”成为新要求

   三 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其形成机理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

     1.长期依赖投资拉动的非均衡需求结构

     2.倚重一般性生产要素的非均衡要素投入结构

     3.主要倚重传统产业的非均衡产业结构

     4.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的非均衡所有制结构

     5.动静交织的非均衡城乡二元结构

     6.双重非均衡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二)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失衡的形成机理

     1.保守落后的思想观念是结构失衡的首要原因

     2.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失范是结构失衡的直接原因

     3.资源型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是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

     4.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是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四 加快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在由需求拉动向供给推动转变过程中实现增长动力结构均衡发展

     1.进行适当合理、积极高效的需求侧管理,维持需求的稳定性,减缓经济波动

     2.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制度、结构和要素供给,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3.突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积蓄发展势能,重塑经济增长动力

    (二)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破解生产要素供需矛盾过程中实现要素投入结构均衡发展

     1.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推进资本、资源、劳动力的高效集约使用与技术进步的耦合共进

     2.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助力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全能型、管理型政府向有限型和服务型政府转变

    (三)以产业高端化升级为导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在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1.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2.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3.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以国企股权多元化改革为抓手,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过程中实现所有制结构均衡发展

     1.以股权多元化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去行政化”改革

     2.通过“混改”注入行业长足发展正能量,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

    (五)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力点,健全城乡共融、一体发展长效机制,在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过程中实现城乡结构均衡发展

     1.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多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2.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加速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有效对接

    (六)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在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均衡发展

     1.更加重视制度顶层设计,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

     2.破除既得利益群体阻力,加快居民收入分配体系改革

 BⅡ 综合分析篇

  B.2 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

   一 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一)评价指标选择

    (二)评价方法

     1.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2.熵值法的计算过程

    (三)评价数据收集与处理

     1.数据的收集

     2.数据的处理

   二 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绩效评价分析

   三 加快推进山西转型综改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构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二)以推进节能减排为突破口,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制机制

    (三)以扩大创业就业为重点,完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四)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主要途径,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五)以加强区域间合作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六)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关键路径,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B.3 主动适应新常态 直谏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

   短论1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促进山西“六大发展”*

    (一)立足“破”字转观念,坚定信念、革弊立新、重塑形象,开创弊革风清全新局面

    (二)立足“新”字促改革,凝聚共识、创新驱动、攻坚综改,开启经济发展崭新征程

    (三)立足“常”字谋发展,坚定信心、顺势而为、稳中求进,谋求长足发展持久动能

   短论2 在主动适应新常态中 提升标准助力山西“六大发展”的契合力*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助力“六大发展”,开拓“质量时代”新局面,要以“八个更加注重”为先导进一步提升标准契合力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助力“六大发展”,迎接“质量时代”新挑战,要以加快驱动力转型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标准契合力

    (三)主动适应新常态,助力“六大发展”,回应“质量时代”新要求,要以结构优化再平衡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标准契合力

   短论3 在适应“新常态”中加快推进山西对外开放*

    (一)强化主动开放理念,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

    (二)以“双招双引”为抓手,注入对外开放新活力

    (三)以延伸加工贸易增值链为重点,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

    (四)以“一环三角一峡谷”为主线,开拓区域合作新局面

    (五)以“服务型政府”和大通关建设为核心,统筹优化对外开放新环境

   短论4 释放职教人才红利服务山西转型综改*

    (一)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速山西转型综改的必然要求

    (二)准确把脉职业教育现状,全面透析职业教育存在问题

    (三)聚合职业教育改革正能量,增创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

   短论5 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大力推动山西国有企业改革*

    (一)坚持理念先行,强化治理的系统性、多元化和过程性,全面提升公司法人治理水平

    (二)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脉法人治理结构现状,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有的放矢

    (三)坚持市场为本,立足实际综合施策,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B.4 新常态下山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再平衡

   一 山西经济面临增长动力结构失衡

    (一)内部失衡

    (二)外部失衡

   二 山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测度指标的选取

    (二)指标的评估比较及最终确定

    (三)指标评分标准的确定

   三 2000~2014年山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的测度结果及分析

    (一)各测度指标评分

    (二)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水平

    (三)“失衡且失速”现象剖析

     1.重投资、轻消费观念盛行是产生“失衡且失速”现象的主要原因

     2.市场环境限制、技术创新不足是产生“失衡且失速”现象的根本原因

     3.现行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是产生“失衡且失速”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 新常态下促进山西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优化再平衡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抓好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再平衡

     1.重点“用好”政府投资

     2.突出“放活”民间投资

    (二)大力扩大消费规模,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再平衡

     1.全面改善居民收入分配

     2.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积极拓宽居民消费领域

     4.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三)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寻找新的增长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际收支结构优化再平衡

  B.5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 加快山西转型发展

   一 数据来源

   二 山西省“核心-外围-边缘”结构特征

    (一)分析方法

    (二)结果分析

     1.空间类型主成分分析

     2.空间类型聚类分析

   三 山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的网络性特征

   四 山西省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空间结构中各类型区域明显集中连片分布

    (二)省区域功能联系网络的极化现象非常明显

    (三)空间结构发育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的发展

 BⅢ 产业转型篇

  B.6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一 山西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分析

   二 山西省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计量经济模型设定与回归结果分析

   三 山西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对策

     1.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4.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对策

     1.建立新型煤化工基地

     2.改造传统产业

     3.大力发展轻工业产业

     4.发展循环经济

    (三)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对策

     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2.大力发展旅游业

  B.7 山西省工业结构同构度测算及决定因素分析*

   一 山西省工业结构同构问题的提出

   二 同构度测算方法*

    (一)结构相似系数法*

    (二)相关系数法

   三 工业结构同构度的初步测算

    (一)测算指标设计

    (二)计算方法

    (三)测算结果

   四 山西省工业结构同构度影响因素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二)样本与数据

    (三)分析结果

     1.数据统计

     2.工业结构同构度的决定因素

   五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二)降低工业结构同构度的政策建议

     1.建立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地方政府选择同构

     2.发展重要产业,走出独立发展的困境

     3.发展非资源类工业,形成与资源类工业的关联发展机制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与传统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5.注重金融业发展,提供资本基础

     6.促进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储备智力人才

  B.8 提高旅游业整体满意度 推进山西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 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独特,发展势头良好

     1.丰富独特的山西旅游资源

     2.快速发展的山西旅游产业

    (二)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失衡

   二 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一)旅游战略单一,资源开发不足

    (二)旅游环境不佳,制约游客量增长

    (三)旅游知名度不高,整体形象模糊

    (四)旅游满意度平平,服务质量欠佳

   三 全面提升山西旅游业满意度的路径

    (一)挖掘提炼旅游特色,合理宣传旅游形象

    (二)树立旅游消费导向,洞察适应需求趋势

    (三)加强旅游服务培训,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B.9 新常态下山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 新常态对山西文化产业的新要求

   二 山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条件分析

    (一)生产要素条件

     1.文化资源条件分析

     2.文化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条件

    (二)市场需求条件

    (三)文化企业情况

    (四)政府政策

   三 新常态下山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管理模式,政府做好规范者与引导者

    (二)完善人才吸引政策,注重文化人才的本土培养

    (三)完善有关版权保护的政策法规,保障特色文化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对特色文化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五)提升特色文化企业竞争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B.10 转型背景下的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重点文化企业带动明显,吸纳就业人员贡献大

    (三)文化精品战略稳步推进,演出市场日益繁荣

    (四)文化设施建设掀起新高潮,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1.政府投资、建设规模扩大,文化设施建设增速明显

     2.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3.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基层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

   二 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分析

    (一)山西文化产业单位总量偏少,且存在结构性问题

    (二)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赢利能力不强

    (三)产业层次偏低

    (四)文化消费动力不足

    (五)产业高端人才缺乏

   三 对策建议

    (一)落实政策,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抓好龙头

    (二)以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三)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四)注重文化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BⅣ 科技创新篇

  B.11 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报告*

   一 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二)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

   二 当前山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出现“锁定性”困境的主要原因

    (一)从企业层面来看,国有企业创新低动力,民营企业创新低能力,许多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重要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薄弱,直接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1.核心技术难以突破

     2.创新动力普遍不足

     3.历史压力和随机事件强烈扰动企业发展方向,造成创新投入“锁定性”错位

    (二)从产业层面来看,自主创新主体缺位,企业活动不活跃,组织结构没有重大突破,缺乏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对重大产业技术变革引导的创新产业竞争准备严重不足

     1.行业分散没有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缺乏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2.组织结构没有重大突破,产学研协同创新网路形同虚设

    (三)从融资环境来看,融资渠道单一不畅,信贷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例低、社会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资本市场和社会资金存在“锁定性”偏好,使用效率极为低下

     1.银行贷款

     2.担保机构

     3.风险投资

     4.政府资金

     5.资本市场

    (四)从制度环境来看,产业政策、投融资体系、市场准入、税收鼓励、国有资产管理等政策衔接不到位,统筹推进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难以形成合力

     1.政府与市场关系未厘清,市场开放度不够,导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多元化程度较低

     2.政府职能交叉重叠,条块分割严重,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导致科技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不高

   三 山西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打造公平、透明、公开的市场环境,实现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

    (二)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积极营造稳定、可预期、有利于创新的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三)进一步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优化投入模式,建立投入长效机制,推动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在升级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的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竞争、高效的金融资源配置市场,以创新性金融政策和服务助推高新企业可持续发展

  B.12 科技创新驱动 破解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瓶颈*

   一 引言

   二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科技创新发展现状

    (一)科技创新基础发展现状

    (二)科技创新投入发展现状

    (三)科技创新产出发展现状

    (四)科技创新效益发展现状

   三 驱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科技创新发展建议

    (一)深化科技创新内涵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

    (二)致力人才培养开发,完善人才资本结构

    (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政府和企业在转型中的作用

    (四)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

    (五)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力军

    (六)搭建公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山西省科技创新信息资源共享

  B.13 加快信息化发展 促进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 引言

   二 山西信息化的现状及特点

    (一)山西信息化现状

    (二)山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特点分析

     1.“两化”融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2.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快速增长

     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4.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重点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

   三 山西信息化发展比较分析

    (一)我国信息化的整体情况

    (二)山西信息化省际比较分析

   四 山西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发展不协调

    (二)高级专业人才短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三)工业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四)信息化布局不平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 加快信息化发展 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建议

    (一)推动“四化”同步必须结合山西省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推动山西信息化发展的五大着力点

  B.14 山西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标准化问题研究

   一 开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标准化的必要性

    (一)标准化是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应势之举

    (二)标准化是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规范和保障

    (三)标准化是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创新和引领

   二 山西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进展

    (一)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三 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标准化的对策

    (一)以加强组织和制度建设为核心,深化标准化思想认识,着力提升标准影响力

    (二)以标准化研究为重要内容,加快促进试点工作标准化,着力提升标准支撑力

    (三)以标准推广应用为重点,辐射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着力提升标准引领力

 BⅤ 民生改善篇

  B.15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西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一 新常态下山西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一)统筹山西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适应增速新常态的客观要求

    (二)统筹山西城乡发展,加快促进城乡结构均衡发展,是适应结构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三)统筹山西城乡发展,从根本上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步伐,是适应调控新常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 新常态下山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及问题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不同步,高水平城镇化进程缓慢,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支撑力亟待增强

    (二)城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产业带动力亟待增强

    (三)城乡收入增长失衡,消费差距不断扩大,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调节力亟待增强

    (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差距较大,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调控力亟待增强

   三 新常态下山西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建议

    (一)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加速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1.加快高品质城镇化进程

     2.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3.推进城乡双向互动发展

    (二)以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多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统筹城乡就业政策

     2.推进城乡教育事业一体化建设

     3.增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4.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

     1.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2.加强城乡污染综合治理

  B.16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西促进就业对策研究

   一 新常态背景下山西促进就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新常态背景下山西促进就业面临的机遇

     1.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机遇

     2.城镇化持续推进带来的机遇

     3.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机遇

    (二)新常态背景下山西促进就业面临的挑战

     1.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

     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3.政府调控转变带来的挑战

   二 新常态背景下山西劳动就业现状分析

    (一)山西劳动就业取得的成效

     1.积极的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3.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4.多措并举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二)山西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资源总量供求矛盾仍未缓解

     2.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较不合理

     3.集体和国有经济仍是就业的绝对主体

     4.城乡就业发展极为不均衡

   三 新常态背景下山西促进就业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破解就业难题,必须把握四个层次的问题

    (二)积极促进就业,必须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1.以民生改善为目的确保就业,处理好增速新常态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2.以结构调整为契机促进就业,处理好结构新常态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3.以落实政策为关键扩大就业,处理好调控新常态和扩大就业的关系

    (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必须坚持“五个更加注重”

     1.必须更加注重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2.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扶持就业、提供就业服务的作用,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

     3.更加注重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劳动者多渠道就业

     4.必须更加注重全面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

     5.必须更加注重完善促进就业公平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B.17 保障脆弱人口食物安全 推进城乡统筹民生改善*

   一 引言

   二 理论框架

    (一)家庭成员食物安全水平的识别

    (二)经济承受能力与食物安全

    (三)物理获取能力与食物安全

   三 数据、方法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

    (二)模型构建

   四 模型估计结果

    (一)经济承受能力对食物安全的影响

    (二)物理获取能力对食物安全的影响

    (三)人口特征对食物安全的影响

   五 结论与建议

    (一)经济承受能力中应重视收入不确定性对食物安全的负面影响,减少和降低收入不确定性

    (二)物理获取能力有利于改善居民食物安全的通达性,缩小食物安全差距

    (三)食物安全水平群体差异明显,改善和提高食物安全水平应致力于优化瞄准精度与匹配效率

 BⅥ 生态建设篇

  B.18 创新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动态补偿机制*

   一 山西省煤炭业生态补偿现状

   二 山西省煤炭业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一)先破坏、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法,使生态补偿成本显著增加

    (二)生态补偿费的征收主体不同,缺乏专门的生态补偿管理和评估机构

    (三)资金来源单一,废弃矿山无人管理

    (四)不重视对生态补偿技术的投入,科研资金来源无保障

    (五)生态补偿过度依赖于财政的转移支付,缺乏自我补偿

    (六)保证金的征收制度尚不完善,企业负担重

   三 山西省煤炭开发生态系统演化与动态补偿机理

   四 构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一)明确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及其责任

    (二)厘清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

     1.国家财政支出或转移支付

     2.煤炭资源税

     3.废弃矿山恢复治理基金

     4.在建矿山养老金(转产基金)

     5.生态补偿的融资

    (三)调整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补偿方式

     1.产前的预防性补偿方式

     2.产中的即时性补偿方式

     3.产后的修复性补偿方式

  B.19 发展低碳经济 助推山西转型发展*

   一 低碳发展的国际形势

    (一)美国

    (二)英国

    (三)德国

    (四)日本

   二 2000年以来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一)中国碳排放量概况

     1.中国总体碳排放量情况

     2.中国工业各行业碳排放量情况

     3.中国不同地区碳排放量情况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发展低碳城市

   三 2000年以来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情况

    (一)山西省碳排放量情况

    (二)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1.颁布低碳发展办法

     2.建立低碳园区

     3.建立能源和碳排放统计、计量与监测体系

     4.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

   四 山西省低碳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禀赋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调整阻力较大

    (二)资金与技术力量缺乏

   五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改变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程度

    (二)加大煤化工企业研发力度,实现能量梯度合理利用

    (三)增强民众低碳意识,多领域推广低碳工作

    (四)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加强低碳核算、认证、管理工作

    (五)保障低碳发展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B.20 构建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一 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破坏现状

    (一)山西非煤矿产资源现状

    (二)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现状

     1.矿山数量多

     2.矿山规模小

    (三)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采矿造成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2.采矿造成日趋严重的矿区水土流失

     3.开采造成严重的尾矿污染

    (四)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二 国内对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补偿的经验做法

    (一)开采前,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土地复垦方案,实行矿产开采许可证制度,约束采矿人行为

    (二)开采中,重视对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及对矿山恢复治理资金的筹措,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征收相关税费

    (三)开采后,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实行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保证金制度

     1.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

     2.实行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保证金制度

   三 山西实践

    (一)落实国家政策,缴纳相关税费

    (二)结合当地实际,市级试点实践

   四 构建山西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基本框架

    (一)思路

    (二)原则

    (三)重点

     1.开采前,重视矿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区生态环境修复规划,完善开采许可证制度

     2.开采中,重视对矿山恢复治理资金的筹措及使用管理,完善资源税、完善矿产资源补偿费、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3.开采后,重视对闭坑矿井的治理和损毁土地的复垦,实施闭坑制度和土地复垦制度

     4.重视对废弃非煤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BⅦ 企业发展篇

  B.21 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档案工作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一 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档案管理取得的成绩

    (一)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趋于完善

    (二)企业贯彻执行10号令的成效日益明显

    (三)企业档案部门履职尽责的意识逐渐增强

    (四)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大局的作用日渐凸显

    (五)企业建设项目档案水平逐步提高

    (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二 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档案管理意识薄弱、观念滞后

    (二)企业档案管理法规制度不完善

    (三)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

    (四)企业档案人才管理机制不到位

    (五)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的整合

   三 加强山西国有大型企业档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转变和增强企业员工的档案管理观念

    (二)及时制定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

    (三)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企业档案管理队伍

    (四)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B.22 山西民营文化企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一 山西民营文化企业对山西经济的贡献

   二 山西民营文化企业的地理分布、企业规模、业务特点定量分析

    (一)数量可观

    (二)分布地域广,成立时间相对较短

    (三)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与文化稀缺性

    (四)与传统相关产业日渐融合,显现产业文化化的端倪

    (五)民营文化企业规模参差不齐

    (六)地理分布不均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七)经营业务多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缺乏创意,处于价值链低端

    (八)手工作坊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九)外向性程度低

   三 助推山西民营企业发展的路径

    (一)传统手工业企业要与时俱进,创意创新,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

    (二)鼓励做大做强新型业态的核心文化创意企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三)加速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四)扶植小微文化企业,给予其人力、财力、政策方面的支持

    (五)搭建对外交流平台,鼓励山西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

 BⅧ 试点案例

  B.23 山西省试点县转型综改工作进展报告(2014)

   一 山西省试点县(市、区)工作取得的新进展

    (一)经济运行稳定

    (二)民生改善创造新成绩

    (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实现新突破

    (四)各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1.民营经济发展机制不断创新,增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2.人才培养引进模式不断创新,增强综合发展支撑力

     3.城乡“六个一体化”不断推进,更好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4.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持续创新,促进保障体系市场化、多元化

     5.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项目用地瓶颈不断破解

     6.金融服务机制不断创新,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二 深入推进山西省试点县(市、区)转型综改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推动创业创新,打造新引擎,扩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改造传统引擎

    (二)加强高级要素集聚与利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持续力

    (三)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推进绿色发展

    (四)做好就业、社会保障、社会事业三项工作,不断改善民生,让群众分享综改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BⅨ 附录

  B.24 附录1 书记省长谈发展

   六权治本、六大发展、科学施政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立体型困扰

    (一)法治山西重点任务

    (二)实施“六权治本”

    (三)着力推进“六大发展”

    (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扎紧织密权力围栏 弊革风清重塑形象

   攻坚克难、统筹协调、多方联动进一步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一)加快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

    (二)2015年十大重点工作

    (三)从“问题导向”入手推进煤炭革命

    (四)以“四个全面”引领推进山西“六大发展”

    (五)推动转型综改向纵深发展的举措

  B.25 附录2 山西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建言转型综改区建设

   新常态下挑战与机遇并存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着力推动“六大发展”

   在深刻的忧患中破解资源型经济魔咒

   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工作本领

   创新发展,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山西应走新型特色城镇化道路

   “三把金钥匙”破解“立体型”困扰

   以煤炭产权改革破解官商一体难题

  B.26 附录3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事记(2014年4月~2014年12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B.27 后记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态势依然脆弱,经济格局正在经历重大重构。各国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纷纷将结构性调整作为战略选择。审视国内,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和时空约束持续增大,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成为必然选择。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抢抓机遇、推进结构性改革成为山西的首要任务。为此,山西务必抓住最后关键窗口期,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加快推进转型综改攻坚为重要抓手,再造动力结构、创新要素结构、优化产业结构、重塑区域结构、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全面破解结构性改革难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六大发展”,实现山西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作为全国第一部研究“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蓝皮书,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为研究主题开展持续性研究。继提出“山西‘十二五’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转型综改试验”“创新驱动·转型综改”“全面深化改革·转型综改试验”年度研究主题之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顺应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确定“新常态下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为2015年度研究主题,对山西转型综改攻坚期所面临的重点任务、战略选择及其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本书的出版将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政策创新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本书由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产业转型篇、科技创新篇、民生改善篇、生态建设篇、企业发展篇、试点案例和附录九大板块构成。总报告在对山西转型综改2014年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山西资源型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机理,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山西必须进一步创新理念,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实现六大结构均衡发展,即在由需求拉动向供给推动转变过程中实现增长动力结构均衡发展,在破解生产要素供需矛盾过程中实现要素投入结构均衡发展,在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过程中实现产业结构均衡发展,在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过程中实现所有制结构均衡发展,在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过程中实现城乡结构均衡发展,在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过程中实现收入分配结构均衡发展。综合分析篇对转型综改进行绩效评价,初步构建转型指数,深入剖析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结构、动力、调控等特征,提出全面破解结构性改革难题、耦合促成八大转型(思想转型、目标转型、动力转型、要素转型、产业转型、区域转型、分配转型和绿色转型)的新思路。产业转型篇针对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工业结构同构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等视角探寻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科技创新篇聚焦创新驱动,重点分析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瓶颈、以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标准化推进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等内容,探讨破除创新“锁定性”困境的新模式。民生改善篇直面民生难题,从统筹城乡、促进就业、保障脆弱人口食物安全等方面探究改善民生的新思维。生态建设篇直击生态环境问题,重点从发展低碳经济、创新煤炭资源和非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角度探析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的新方法。企业发展篇选取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进行分析,探索企业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试点案例跟踪分析转型综改试点县、扩权强县试点县的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深入推进试点县转型综改工作的建议。附录精选收录书记省长谈发展、山西省部分专家学者转型综改建言及大事记。

简 介:本书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由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产业转型篇、旅游文化篇、生态建设篇、企业发展篇、案例研究和附录八大板块构成,对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简 介:本书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由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产业转型篇、旅游文化篇、生态建设篇、企业发展篇、案例研究和附录八大板块构成,对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