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5

引证文献

3 !

参考文献

180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source-Reliant Economy's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in Shanxi (2017)

SSAPID:101-8296-0190-20
ISBN:978-7-5201-1294-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由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产业转型篇、旅游文化篇、生态建设篇、企业发展篇、案例研究和附录八大板块构成,对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山西蓝皮书
编 辑:冯咏梅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山西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主要编撰者简介

 B.26 后记

 Ⅰ 总报告

  B.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一 发力“十三五”深化“供改”与“综改”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一)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逐步优化升级

    (二)“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加快,经济增长的动力更为多元

    (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速,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五)重大领域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 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突破锁定性困局 明晰山西转型综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一)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

     1.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

     2.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力求创新转型

    (二)山西深化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一煤独大”“一股独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缓慢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脱贫问题依然突出

     3.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建设亟须加快推进

     4.开放型经济发展滞后,对外开放程度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 把握发展趋势 坚持认识引领 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加力

    (一)本质:提高效率,优化结构,纠正资源误配

    (二)核心: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三)重点任务:做好“加减法”,深入推行“三去一降一补”

   四 重视效率提升 创新政策举措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山西转型综改

    (一)强化服务意识,创优环境保障转型综改,营造抓转型和促转型的良好氛围

    (二)发扬工匠精神,切实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充分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1.实施大数据战略,大力培育数字经济

     2.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三)抓住科技创新发力点,着力实施重点领域改革,为深化转型综改增添新引擎

     1.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全方位示范引领

     2.注重创新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四)坚持标准引领,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标准倒逼转型综改

     1.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试验区发展

     2.强化需求导向,科学构建山西特色标准体系

    (五)创新服务供给,大力培育服务型经济,加速发展服务转型综改

     1.加快改革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扩量增质

     2.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

    (六)倡导绿色低碳,以环保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形成供给侧绿色增长点

     1.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激活环保微力量

     2.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七)加快补齐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推动转型综改

     1.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增收能力

     2.实施教育扶贫工程,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八)利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推进二次开放,厚植“供改”与“综改”新动能

 Ⅱ 综合分析篇

  B.2 创新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深化山西国资监管改革

   一 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管中“三个如何”的现状

    (一)在创新国资监管方式、保值增值方面

    (二)在发挥监管导向指挥棒作用方面

    (三)在弱化行政化色彩方面

   二 从“三个如何”看国资监管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 进一步深化山西省国资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党委在国有企业中的核心作用

    (二)以资本管理为转向,加快监管部门职能转变

    (三)以集聚为导向,构建优化布局的产业整合主体

    (四)以科学分类为前提,推进国有企业分类监管

    (五)以法人治理为核心,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制衡

    (六)以风险管控为重点,强化国有企业内控机制

    (七)以信息披露为基础,完善国资国企监督体系

    (八)以业绩考核为依据,强化国有企业创新激励

  B.3 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

   一 标准化助力示范区建设,要以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二 标准化助力示范区建设,要以强化标准供给支撑为抓手,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引领效应,服务质量安全水平提升,着力打造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先行先试的配套改革先导区

   三 标准化助力示范区建设,要以标准推动开放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倍增效应,服务优进优出和互联互通,着力打造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综合平台

  B.4 山西省经济转型中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一 引言

   二 山西省经济转型评价中统计数据的统计制度环境质量分析

    (一)制度的规范性

    (二)统计方法的专业性与健全性

     1.统计数据范围是否遵循国际公认的统计框架标准

     2.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技能

     3.统计数据收集处理方法的说明

   三 山西省经济转型评价中统计数据的产品质量分析

    (一)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1.有关统计数据来源、编制方法及其出现的误差说明

     2.有关披露统计核心指标的细项内容和交叉复核的统计框架的说明

    (二)统计数据的适用性

     1.统计用户了解统计服务需求的深入程度

     2.统计机构了解统计用户需求的深入程度

   四 山西省经济转型评价中统计数据的发布质量分析

    (一)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1.统计数据的编制频率

     2.统计数据的发布时间

    (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

     1.统计数据发布媒介的适当性和格式的清晰度

     2.统计数据对不同用户的公开程度

    (三)统计数据的可解释性

     1.统计数据概念、范围、分类等情况的补充说明的详细程度

     2.统计数据产品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的便利程度

   五 结语

 Ⅲ 产业转型篇

  B.5 新形势下山西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的新形势

    (一)经济新常态下带来压力与挑战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转型与创新

    (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机遇

   二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对装备制造业的要求

   三 山西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集中度较低,同质产品恶性竞争严重

    (二)产品附加值较低,被压制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三)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装备产品竞争力不强

   四 山西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措施

    (一)向高端化发展,攀登全球价值链高峰

    (二)向智能化发展,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三)向服务化发展,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向国际化发展,拓展企业生存空间

   五 太重集团转型升级实践探索

    (一)太重集团概况

    (二)太重集团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实践探索

    (三)太重集团转型升级的思路与措施

     1.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及高端产品开发,加快实现高端化

     2.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智能制造及智能管控,加快实现智能化

     3.深度开发生产性服务与工程总承包业务,加快实现服务化

     4.着力推进跨国经营管控与国际市场拓展,加快实现国际化

  B.6 新形势下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转型发展研究

   一 回顾历史,科学把握煤炭产业发展历程

    (一)全国煤炭资源概况及产业发展历程

    (二)山西煤炭资源概况及产业发展历程

   二 认清自身,正视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山西煤炭企业性质及数量分布

    (二)山西煤炭产业生产经营概况

    (三)去产能对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影响

    (四)山西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质量和结构要求存在差距

     2.安全生产压力仍然较大

     3.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尚显不足

     4.人员退出和安置任务较为繁重

     5.煤炭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三 研判形势,抢抓机遇化解压力谋求长远发展

    (一)客观认识煤炭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煤炭产业发展的外部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三)山西煤炭产业发展重在顺势而为

   四 坚持改革,勇于蹚出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新路

    (一)山西煤炭产业总体发展定位

    (二)消除误解,更新理念,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信和自觉

    (三)强化安全生产执行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四)推动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五)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提升科技贡献率

    (六)强化资本运作,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七)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强化人力资源保障作用

  B.7 山西建筑产业化发展实践与推进建设研究

   一 建筑产业化的内涵、特征和意义

    (一)基本概念

    (二)建筑产业化的本质和特征

    (三)建筑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二 国内外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概述

    (一)国外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

     1.日本的建筑产业化

     2.美国的建筑产业化

     3.加拿大的建筑产业化

     4.瑞典的建筑产业化

    (二)国内建筑产业化发展历程

   三 山西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山西建筑产业化发展现状

    (二)山西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四 山西建筑产业化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一)重视技术标准化建设,大力支持创建技术标准体系

    (二)加强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切实发挥政策的支撑功能

    (三)加大试点推进力度,努力发挥试点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建设新型建筑产业大军,实施人才强产战略

    (五)积极开展对标学习,坚持“内脑”与“外脑”并用

  B.8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路径及对策分析

   一 导言

   二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1.非遗资源丰富,保存价值高

     2.非遗资源数字化建设规模小

     3.比较注重非遗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资源数量少,更新慢,使用率低

     2.资源种类少,以文本资源为主

     3.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低,影响资源的共享使用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途径

    (一)加强文化机构之间的合作

    (二)规范数字化建设中的各类标准

    (三)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 推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的举措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二)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

  B.9 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

   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一)山西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形势严峻

    (二)煤炭资源市场受到冲击,煤炭行业亏损

    (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环境污染严重

   二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二)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

     1.山西省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

     2.互联网金融带动山西经济转型

   三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实证分析

    (一)理论模型的设定

    (二)OLS估计

    (三)自相关检验

     1.图示法

     2.DW检验

     3.LM检验

    (四)自相关性的修正

   四 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互联网金融,促进山西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山西省互联网金融发展

    (三)加快发展网络经济,实现山西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大力发展“互联网+煤炭”,打造煤炭供应链生态圈

    (五)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

  B.10 防范金融风险 助推山西经济转型

   一 山西省主要金融风险的表现及成因

    (一)产能过剩带来的金融风险愈演愈烈

    (二)不良贷款累积风险令人担忧

    (三)影子银行风险步步升级

   二 山西省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些措施建议

    (一)加大“去产能”企业监测力度,防范信用风险,发挥好金融支持作用,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二)加强金融资产管理,拓宽不良资产化解渠道,推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三)加强融资平台管理,积极引导企业多渠道融资,逐步实现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透明,完善政府绩效管理

    (四)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健全影子银行监管法律体系

    (五)多措并举,形成信用风险防控合力,加强风险防范和贷后管理,落实责任,强化问责,严防操作风险

 Ⅳ 旅游文化篇

  B.11 山西省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16年11个地市的统计分析

   一 评价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评价模型的构建

    (二)数据采集与指标形成说明

     1.对“资源丰度”的界定

     2.对其他关键数据来源的说明

   二 山西省区域旅游业的主要定量特征

    (一)资源丰度与客流量的关系

    (二)星级酒店数与客流量的关系

    (三)客流量与旅游收入的关系

   三 坚持“全域旅游”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是对新形势下将山西省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探索

    (一)对当前山西省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回顾

    (二)对新时期山西省区域旅游发展趋势的展望

     1.全面推动山西省区域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促进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品质突破

     2.在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山西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机遇面前,各地市要“因地制宜”,着力促进区域旅游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充分迎合市场

  B.12 创新景区内容营销 提升山西旅游体验价值

   一 山西旅游资源的体验价值

   二 山西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价值

    (一)山西省旅游景区的形象传播

    (二)来晋旅游者的旅游感知价值

    (三)来晋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支出

   三 山西旅游景区宣传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营销投入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发展要求

    (二)旅游宣传缺乏内容,地方特色文化挖掘不足

    (三)跨省旅游“画地为牢”,宣传缺乏合作精神

    (四)旅游信息化平台不健全,互联网与新媒体营销有待加强

   四 景区内容营销创新及其实践探索

    (一)“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景区内容营销的必要性

    (二)“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景区内容营销的实践探索

   五 创新山西旅游景区内容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景区营销思路,提升营销内容的价值

    (二)深入挖掘景区特色,提高旅游宣传内容质量

    (三)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促进景区文化与旅游和谐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与新媒体营销,完善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

  B.13 打造社交媒体平台 促进山西文化旅游品牌传播

   一 山西文化旅游品牌传播亟须借力社交媒体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三大世界遗产是代表性产品

    (二)社交媒体对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二 社交媒体传播现状描述与问题分析

    (一)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交媒体传播现状描述

     1.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在微博平台的传播

     2.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在微信平台公众号的传播

    (二)社交媒体传播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存在的问题

     1.社交媒体账号主体多元化,传播信息易造成受众的混淆

     2.社交媒体用户活跃度较低,传播效果不理想

   三 对策与建议

    (一)深挖文化内涵,提升产品与服务品质,凝练品牌形象,统一传播定位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景区商业化运营能力,清晰账号主体,增强传播效果

    (三)丰富传播内容,优化传播方式,调整传播素材,打造特色鲜明的社交媒体传播热点

    (四)整合传播渠道,运用新媒体传播矩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打造全民互动的文化旅游品牌

  B.14 山西省发展旅游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一 山西省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保持持续较快增长

     2.旅游业在山西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3.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其他各省份

    (二)山西省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1.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投资能力偏弱,金融支持水平低

     2.旅游企业面临贷款融资方面的难题

     3.“在线旅游”发展较晚,网络金融应用水平低

   二 山西省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指标的选取、数据采集及处理

    (二)实证模型与检验

     1.相关性检验

     2.回归分析

     3.ADF检验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三)实证结论分析

   三 优化山西省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创新特色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旅游体验

    (二)加大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新型担保模式

    (三)大力拓展直接融资,开辟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四)规范旅游业保险市场,增强保险服务功能

    (五)以政府为主搭建平台,优化外部金融环境

 Ⅴ 生态建设篇

  B.15 山西绿色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

   一 山西绿色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二 山西省2008~2015年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一)绿色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评价方法

     1.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2.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三)山西省绿色发展水平分析

   三 推进山西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奠定山西绿色发展的思想基础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形成山西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

    (三)推进科技创新,形成山西绿色发展的动力之源

    (四)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山西绿色发展的核心产业

  B.16 践行绿色发展战略 创新山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 引言

   二 山西省生态文明制度现状

    (一)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情况

     1.针对塌陷土地恢复的制度

     2.针对水资源保护的制度

     3.针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制度

     4.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制度

    (二)生态文明制度的成效

     1.林业建设投资

     2.应对气候变化

   三 山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契机

    (一)山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限制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步伐

     2.现有生态文明制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3.生态文明制度执行部门之间缺乏一致性与协调性

     4.企业、公众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较低

    (二)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

     1.煤炭产能过剩,扭转山西过分依赖煤炭资源的“荷兰病”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下滑需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政府关注程度提升,“绿色发展”战略提上议程

   四 山西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一)产前定价制度

     1.考虑生态环境成本的资源定价机制理论框架

     2.山西省煤炭资源定价制度分析

    (二)产中生态环境治理制度

     1.探索环境税的开征

     2.完善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基础的排放权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三)产后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1.生态环境补偿的协调制度

     2.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制度

     3.生态环境补偿的非正式制度

 Ⅵ 企业发展篇

  B.17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重塑晋商发展新形象

   一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一)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推动山西“六大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

    (三)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打造山西企业新形象的必经之路

   二 经济新常态下山西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一)企业家队伍行业分布集中,新型产业发展人才不足

    (二)企业家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滞后,人才信息不通畅

    (三)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发展观念陈旧

   三 经济新常态下加强山西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推进企业家职业化、市场化,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家市场

     1.完善人才供应机制,加快推进企业家市场职业化

     2.建立企业家市场双轨制,加快推进职业企业家市场化

     3.规范企业家市场价格机制,加快稳定职业企业家市场

     4.提供人才交流平台,加快完善职业企业家市场

    (二)健全三大机制,持续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1.建立全面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企业服务保障工程

     2.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

     3.建立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实施企业规范发展工程

    (三)传承晋商文化,激发企业家精神,重塑企业新形象

     1.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为企业创新升级注入新能量

     2.丰富企业文化内涵,重塑晋商企业新形象

  B.18 山西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提升策略研究

   一 山西资源型企业创新背景及系统作用机理

    (一)山西资源型企业现状

    (二)资源型企业创新系统作用机理

   二 山西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一)整体层面

    (二)内生性创新能力

    (三)企业创新三维空间

   三 山西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系统提升策略

    (一)优化外部环境,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二)利用内部条件,寻找有效创新渠道

  B.19 发展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激发山西转型升级活力

   一 山西省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取得的进展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有待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2.有待进一步健全融资机制

     3.有待进一步培育创新科技型人才

     4.有待进一步发挥服务平台功能

   二 山西省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思路及策略

    (一)基本思路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以政策带动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2.健全融资机制,为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3.精心锻造科技型产业链,探索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集聚化发展模式

     4.完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增强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人才吸引力

     5.优化孵育成长环境,拓展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空间

 Ⅶ 案例研究

  B.20 山西省试点县转型综改工作进展报告(2016)

   一 山西省各试点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

    (一)经济运行稳步向好

    (二)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三)民生改善取得新成绩

    (四)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

    (五)体制机制实现新变革

   二 深入推进山西省试点县(市、区)转型综改工作的建议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夯实民生基础,增进人民福祉

    (三)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四)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B.21 制定完善标准体系 大力推进中药标准化建设

   一 集中精力做产业,厚植领先优势,凝心聚力筑牢中药产业发展之基

    (一)适应常态破解难题,需求牵引为质起步

    (二)积极推进基地建设,优质实施精准发展

    (三)夯实基础砥砺前行,凝聚力量引领发展

   二 全力以赴抓重点,完善标准体系,科学规划引领中药产业提质增效

    (一)制定完善中药种植标准,实现源头标准管理规范化

    (二)制定完善中药加工及运输标准,实现过程标准监管常态化

    (三)制定质量规格等级标准,精益求精构筑质量堡垒

    (四)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行业标准品牌化

   三 创新思路求突破,明晰发展定位,持续助力中药标准落地实施

    (一)科学布局,合理规划,加快形成中药标准化工作服务体系

    (二)加强宣传,提升服务,全面推动中药标准化工作落实进程

    (三)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资金助力中药标准化工作持续实施

    (四)培养人才,组建团队,持续保障中药标准化工作人才供给

  B.22 易地扶贫搬迁“空壳村”的出路探索:左权县庄园经济剖析

   一 左权县庄园经济的内涵

    (一)左权县发展庄园经济的背景

    (二)左权县庄园经济的概念界定

   二 左权县庄园经济兴起的原因

    (一)政府支持是庄园经济形成的动因,并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1.实施扶贫搬迁政策,为庄园经济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

     2.创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3.给予庄园经济多项资金支持

     4.为庄园经济提供生产资料补贴

     5.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生产技术支持

     6.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金融、保险支持

    (二)能人带动是庄园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1.庄园主的非农资金积累满足了庄园经济发展前期建设资金投入的需求

     2.庄园主的企业家才能满足了庄园经营管理和业务开拓的需要

     3.庄园主的社会资本为庄园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

   三 左权县庄园经济的结构

    (一)按经营领域划分的庄园类型

     1.种养为主型

     2.旅游为主型

     3.种植加工型

     4.三产融合型

    (二)按组织形式划分的庄园类型

     1.纯公司型

     2.“公司+农户”型

     3.合作社型

     4.“公司+合作社”型

     5.家庭农场型

   四 左权县乡村现代庄园经济的功能

    (一)促进了闲置资源与现代市场要素的合理配置

    (二)带动了传统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拓展了搬迁农民多种形式的增收渠道

    (四)推动了现代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传播与应用

    (五)改善了荒地弃村及采矿沉陷区的生态环境

   五 左权县乡村现代庄园经济的困境

    (一)市场困境

    (二)资金困境

    (三)人才困境

    (四)土地困境

   六 左权县庄园经济的出路

    (一)制定引导庄园经济跨越升级的统一规划

    (二)鼓励或协调庄园多种渠道解决融资难问题

    (三)推动成立行业协会,形成庄园经济发展合力

    (四)进一步完善农地权利的政策法规体系

 Ⅷ 附录

  B.23 附录1 书记省长谈转型改革与发展

   稳中求进 优化结构 标本兼治 不断激发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六大重点任务

    (二)依托转型综改试验区,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抓住关键时间节点,自觉推动转型发展

    (四)准确把握六大经济发展方向

   精准方略 多措并举 突出重点 进一步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一)坚持多措并举,奋力开创转型综改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厚植持续向好转型发展基础

    (三)实施精准方略,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胜

    (四)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B.24 附录2 社科界专家学者建言转型综改区建设

   煤炭改革重点是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

   去产能的经济思维和产业思维应该同一

   破解发展难题 助推“民营突破”

   实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六条路径”

   山西低碳发展生态价值路径选择

   走出煤炭经济转型发展新道路

  B.25 附录3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大事记(2016年5月~2017年6月)

   2016年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7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摘要

秉持“负重攀援,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理念,持续开展资源型地区结构均衡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年度研究主题,探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的新思维、新动能、新结构、新路径和新举措。本书可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理论创新及山西转型综改政策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1]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7]楼阳生:《政府工作报告》,《山西日报》2017年1月23日,第001版。

[8]李志强:《深化改革助力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山西政协报》2017年5月26日,第00C版。

[9]李伟:《协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共谋全球发展美好未来》,《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7期。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5年9月1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15-09/13/content_2930440.htm。

[2]《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南方网,2016年9月9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6-09/09/content_7581388.htm。

[3]《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全文)》,人民网,2015年11月19日,http://he.people.com.cn/n/2015/1119/c192235-27130485.html。

[4]《国资委〈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人民网,2015年9月13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13/c1001-27577552.html。

[5]《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省属国企国资改革工作计划〉的通知》,阳泉市人民政府网站,2016年6月30日,http://www.yq.gov.cn/art/2016/6/13/art_22061_738479.html。

[1]李志强:《深化改革助力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山西政协报》2017年5月26日,第00C版。

[2]车俊:《以标准化战略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7日,第008版。

[3]《全省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发展2017~2018年行动计划》,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6月26日。

[1]高利英:《山西省金融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研究》,《时代金融》2017年第1期。

[2]闫志伟:《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系统思考:效果、瓶颈与路径创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年第7期。

[3]贾云翔:《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效果评价研究》,中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王素军:《资源型城市理论研究述评》,《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5]沈露:《资源经济转型评价的统计数据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6]王强:《关于统计数字质量问题的讨论》,《统计研究》1990年第3期。

[7]朱文兴、张继良:《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模式初探》,《中国统计》2005年第8期。

[8]金勇进、陶然:《中国统计数据质量理论研究与实践历程》,《统计研究》2010年第1期。

[9]周勇:《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朱建平、陈飞:《统计数据质量评价体系探讨》,《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12期。

[11]James E. Randall,R.Geoff Ironside,“Communities on the Edge:An Economic Geography of Resource Dependent Communities in Canada”,The Canadian Geographer,1996,40.

[12] Robert A. Herendeen,Todd Wildermuth,“Resource-based Sustainability:Chase County,Kansas,as Example”,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2.

[1]吴雷:《装备制造业突破性创新机制的系统演化过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4期。

[2]巫强、刘志彪:《本土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障碍分析——基于下游行业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第3期。

[3]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2期。

[4]綦良群、赵少华、蔡渊渊:《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内地30个省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第14期。

[1]《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人民网,2016年12月31日,http://energy.people.com.cn/n1/2016/1231/c71661-28991469.html。

[2]《山西省“十三五”煤炭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煤炭江湖网,2017年5月24日,http://energy.cngold.org/zcfg/c5037030_44.html。

[3]岳福斌主编《中国煤炭工业发展报告(2011~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卜昌森:只有改变才能重生——中国煤炭行业的昨天、今天、明天》,中国煤炭人才网,2016年4月18日。

[5]王晓易:《研究称“一煤独大”致山西GDP增速下滑 亟须破解“资源诅咒”》,中国新闻网,2014年5月23日,http://news.163.com/14/0523/14/9SUH4PH400014JB6.html。

[6]韩芸、王云:《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历程、趋势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15年第8期。

[7]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8]吴达:《我国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学位论文,2016。

[9]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新金融》2016年第1期。

[10]吴小雁、王砾尧:《去产能到位 煤炭行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中国改革报》2016年10月27日,第1版。

[11]张临山、张毅:《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人谈》,《山西日报》2016年6月23日,第3版。

[12]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13]陶镜羽:《未来五年全球煤炭需求进入低成长期》,《中国电力报》2016年12月17日,第12版。

[14]梁敏:《世界能源蓝皮书:煤炭市场的黄金时期已经结束》,网易财经,2017年6月26日,http://money.163.com/17/0626/17/CNSF2C6B002580S6.html。

[15]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16]金碚:《全球化新时代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第1期。

[17]吴敬琏:《以深化改革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1期。

[18]魏杰:《深度剖析中央决策层2017年中国经济主要思路》,《招商引资内参》2017年6月3日。

[19]迟福林:《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20]向铮:《基于产业转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21]刘先彬:《中国煤炭产能过剩成因机理和对策分析》,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2]王一新:《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不辱使命 坚决打赢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2017年2月9日,http://www.sxgzw.gov.cn/info/1476/25487.htm。

[1]王冬:《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王肖文:《装配式住宅供应链整合管理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

[3]张山:《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4]刘东卫、刘若凡、顾芳:《国际开放建筑的工业化建造理论与装配式住宅建设发展模式研究》,《建筑技艺》2016年第10期。

[5]孟刚、胡向磊:《建筑产业化:工业还是后工业》,《工业建筑》2009年第s1期。

[6]时宜:《住宅产业化:聚焦市场》,《中国建设报》2014年2月8日,第7版。

[7]杨闯、刘香:《我国装配式住宅现存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建筑技术》2016年第4期。

[8]王志成、安得烈·R.杰姆斯:《德国装配式住宅工业化发展态势(一)》,《住宅与房地产》2016年第26期。

[9]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1]郭学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制作与施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1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木结构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13]肖正华:《建筑工业化突围:可持续体系建设成关键》,《中国建设报》2016年11月8日,第1版。

[14]张晓红:《新建成品住房全装修率40%》,《珠海特区报》2017年1月18日,第2版。

[15]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6]迟福林:《二次开放——全球化十字路口的中国选择》,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17]颜道淦:《谈装配式住宅发展现状》,《山西建筑》2016年第25期。

[18]鞠丽:《山西首个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项目落户太原》,山西新闻网,2016年5月16日,http://www.zmgov.com/house/xzls/2016-05-16/213537.html。

[19]王一新:《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不辱使命 坚决打赢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网,2017年2月9日,http://www.sxgzw.gov.cn/info/1476/25487.htm。

[20]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产业现代化专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

[21]王翔:《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现场施工细节详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装配式建筑系列标准应用实施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23]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Arizpe,L.,“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Diversity and Coherence”,Museum International,2004,56(1-2).

[2]闫石:《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6期。

[3]张增龙:《浅谈山西民间基础艺术资料数字化管理》,《山西档案》2012年第1期。

[4]张珉:《山西民间剪纸》,三晋道网,2016年10月21日,http://www.tydao.com/。

[5]杨程、孙守迁、苏焕等:《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年第11期。

[6]IFLA,“About LAMMS”,IFLA,Oct.1,2016,https://www.ifla.org/about-lamms.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2]赵妤婧:《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与监管研究》,《南方金融》2014年第4期。

[3]李炳、赵阳:《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财经科学》2014年第8期。

[4]李克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风险》,《管理世界》2016年第2期。

[5]郗雯:《山西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师》2016年第10期。

[6]黎来芳、牛尊:《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宏观经济管理》2017年第1期。

[1]赵志华主编《2013年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2]赵志华主编《2014年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3]赵志华主编《2015年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

[4]丰乐:《山西省煤炭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区域经济》2014年第12期。

[5]王国刚:《新常态下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金融研究》2015年第2期。

[6]吴炳辉、何建敏:《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风险国际传染的研究综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第2期。

[7]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8]山西煤炭信息网,http://202.99.195.11/cms/templet/2013new/。

[1]张菲菲、刘刚、沈镭:《中国区域经济与资源丰度相关性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年第4期。

[2]李琦、孙根年、韩亚芬:《中国省际入境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区位可达性的矩阵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

[3]董红梅、赵景波:《中国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关系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第2期。

[4]张毓、孙根年:《东部沿海省市旅游发展的测定及其动力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第4期。

[5]杨红艳、孙根年:《城市旅游关键要素供给与游客需求相关性及产能利用率——2005~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统计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第2期。

[1]赵丽娜:《2015年山西旅游总收入3447.5亿 旅游业成最具活力产业》,新华网,2016年2月28日,http://www.sx.xinhuanet.com/sjyw/20160228/2712907_c.html。

[2]赵芳、王建:《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城市评选活动闪亮启幕》,人民网,2016年4月25日,http://sx.people.com.cn/n2/2016/0425/c189132-28217019.html。

[3]〔美〕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毕崇毅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Zeithaml V.A.,“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1988,3.

[5]贾亚军:《山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统计信息网,2017年3月12日,http://www.stats-sx.gov.cn/tjsj/tjgb/201706/t20170627_82744.shtml。

[6]张世满主编《2016~2017年山西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7。

[7]张世满主编《2014~2015年山西旅游发展分析与展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15。

[8]《2016“十一”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中国旅游研究院网,2016年9月30日,http://www.ctaweb.org/html/2016-9/2016-9-30-16-55-97444.html。

[9]《国庆旅游市场预测:供需两旺、热点频现》,中国旅游研究院网,2016年9月21日,http://www.ctaweb.org/html/2016-9/2016-9-26-11-8-21911.html。

[10]周懿瑾、陈嘉卉:《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内容营销:概念初探与研究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年第6期。

[11]〔美〕汉德利、查普曼:《内容营销:网络杀手级武器》,王正林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12]林旭云:《“互联网+旅游”背景下从化旅游服务转型升级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3]《“互联网+景区智慧名片”景区营销又出新模式》,中国商网,2015年5月14日,http://www.zgswcn.com/2015/0514/623825.shtml。

[1]Yoon Y.,Uysal M.,“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Destination Loyalty:A Structural Model”,Tourism Management,2005,26(1).

[2]Gallarza M.G.,Saura I.G.,García H.C.,“Destination Image: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1).

[3]彭希羡、朱庆华、刘璇:《微博客用户特征分析及分类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情报科学》2015年第1期。

[4]郭风华、李仁杰:《“草原天路”现象——信息时代个性化旅游新模式的思考》,《旅游学刊》2015年第11期。

[5]唐佳、李君轶:《基于多分Logistic回归的旅游局官博转发影响因素研究》,《旅游学刊》2015年第1期。

[6]刘晓英、黄露:《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7]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7年1月22日,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8]CNNIC:《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2016年4月8日,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sqbg/201604/t20160408_53518.htm。

[1]罗富民:《简析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2]杨建春、施若:《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效应比较——以贵州、浙江两省为例》,《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6期。

[3]刘清:《安徽省金融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安徽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4]张亚林:《关于安康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西部金融》2015年第17期。

[5]李孝辉:《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6]李琼花:《关于海南省旅游业金融扶持问题的探讨》,《当代经济》2014年第8期。

[7]罗富民:《简析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经济与管理》2015年第9期。

[8]王一林:《旅游金融创新的探索实践》,《国际金融》2012年第7期。

[9]胡永政:《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旅游收入增长研究——来自黄山旅游业的经验数据分析》,《经济管理》2007年第24期。

[10]沈俊杰:《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

[11]王德业:《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济南金融》2015年第5期。

[12]徐丹丹:《国外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第10期。

[14]宫舒影:《对金融支持富阳市旅游业发展的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期。

[1]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编《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摘编》,《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34期。

[2]郑宏娜:《中国绿色发展系统模型构建与评价研究》,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孟莉:《基于熵理论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宏观发展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孟春、孟莉、王立海、苏义坤、刘美爽:《基于熵理论的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森林工程》2010年第4期。

[5]陈立军:《论负熵》,《晋中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6]顾颖、李志强、陈泽珅:《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转型综改区建设绩效评价》,《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7]张铁男、程宝元、张亚娟:《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管理熵Brusselator模型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第3期。

[8]莫琦:《基于耗散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动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3期。

[9]吴尤可、钟坚:《基于耗散系统理论的创新型城市演化机制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0]李志强主编《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1]张维迎:《为什么企业家如此重要》,搜狐读书网,2016年1月3日,http://book.sohu.com/20160103/n433302353.shtml。

[2]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中国企业家成长20年:能力、责任与精神——2013·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二十年调查综合报告》,《管理世界》2014年第6期。

[3]张婷婷、白鸿滨:《转型振兴迫在眉睫 山西未来如何发展》,人民网,2016年11月3日,http://sx.people.com.cn/n2/2016/1103/c189132-29250636.html。

[4]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课题组:《成都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5]梁思琪:《工匠精神,一种对技术和质量精益求精的“傻劲”》,新华网思客,2016年3月14日,http://www.qstheory.cn/politics/2016-03/14/c_111831 8723.htm。

[1]陈泽明、付红玲:《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科学出版社,2015。

[2]陈升、毛咪、刘泽:《资源型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资源型地区为例》,《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第8期。

[3]郭存芝、黄青、何荧非:《资源型城市能耗增长因素分解及差异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1期。

[4]孙永平、张平、叶初升:《资源收益、创新要素与创新能力》,《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5]吴宁、马志强、顾国庆:《科技型小微企业合作研发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资源整合视角》,《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年第24期。

[1]高新才、李炎亭:《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与政策支撑》,《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8期。

[2]黄黎平:《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的探索》,《理论探讨》2013年第6期。

[3]李高阳、孙鹏、朱永跃:《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4]王立军、谢芳:《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浙江经济》2015年第3期。

[5]魏丹、李晓琳:《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研究》,《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第10期。

[6]徐柏安、陈福时、陈晓峰:《创新助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论坛”综述》,《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年第18期。

[7]袁希钢:《关于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提案》,《中国科技产业》2016年第3期。

[8]朱云浩:《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及对区域创新经济的影响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山西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信息网,2017年3月15日,http://www.tjcn.org/tjgb/04sx/34853.html。

[2]《2017年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4月6日,http://www.shanxigov.cn/xxgk/zfgzbg/szfgzbg_2208/201704/t20170421_296253.shtml。

[3]《2017年晋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3月13日,http://www.shanxigov.cn/xxgk/zfgzbg/szfgzbg_2208/201704/t20170421_296241.shtml。

[4]《2016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山西省人民政府网,2017年8月23日,http://www.shanxi.gov.cn/gzsj/tjtb/201708/t20170823_330415.shtml。

[1]董磊:《标准化良方熬出好“中药”》,中国经济网,2016年8月18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8/18/t20160818_14991149.shtml。

[2]王茂、沈绍武、常凯、毛树松:《我国中药标准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年第3期。

[3]《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16年2月26日,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2/26/content_5046678.htm。

[1]白文固:《东汉庄园经济说质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3期。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集体所有制下的产权重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3]李继东、张建武:《现代庄园经济的兴起与我国农业的创新——广东庄园经济发展的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10期。

[4]孙文军、吴永红:《庄园经济的特征、模式及前景》,《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

[5]项东:《迅速崛起的越南庄园经济》,《当代亚太》1999年第2期。

[6]于建嵘:《中国现代庄园经济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3期。

[7]郑昌淦:《论唐宋封建庄园的特征——与邓广铭同志商榷之一》,《历史研究》1964年第2期。

简 介:秉持“负重攀援,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理念,持续开展资源型经济结构均衡发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年度研究主题,探索改革开放新起点上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新动能、新机制、新路径和新举措。本书可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理论创新及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10月

简 介:本书以“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研究和附录四部分,对新时代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新思维与新动能、新路径与新举措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兼具理论支撑和实践可行的政策建议。本书可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理论创新及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简 介:本书以“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研究和附录四部分,对新时代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新思维与新动能、新路径与新举措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兼具理论支撑和实践可行的政策建议。本书可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理论创新及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政策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专家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