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3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59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201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Resource-Reliant Economy's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in Shanxi(2011)

SSAPID:101-0371-8558-85
ISBN:978-7-5097-2255-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皮书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主题,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致力探索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皮书的出版将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关信息

丛书名:山西蓝皮书
编 辑:高雁;陶璇;蔡莎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摘要

 山西蓝皮书编委会

 中国皮书网

 主要编撰者简介

 法律声明

 BⅠ 总报告

  B.1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框架思路与政策研究*

   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

    (二)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创新

    (三)产业结构亟待进一步转型

    (四)城乡和区域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

    (五)所有制结构亟待进一步完善

    (六)分配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

    (七)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

    (八)对外开放程度亟待进一步增强

   三 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需强化的“十大理念”

    (一)强化学习自觉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二)提高发展境界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三)寻找并显示差别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四)敢于并善于创新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五)增强结合本领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六)扩大对外开放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七)创新人才机制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八)驱动文化铸魂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九)快速响应变化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十)提速观念转型以提升山西转型力

   四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原则

     2.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出原则

     3.坚持高端策划、长短结合原则

     4.坚持因地制宜、显示差别原则

     5.坚持政府发轫、市场导向原则

    (三)主要目标和任务

     1.主要目标

     2.主要任务

    (四)主要阶段

   五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政策建议

    (一)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型产业转型跨越

    (二)推动区域体制创新,以强“心”(太原经济圈)为重点,带动全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资源型城市“强心健体”的新跨越

    (三)以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为主要内容,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为重点,推动所有制结构改革,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新转变

    (四)以调整分配结构为重点,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形成收入分配的新格局

    (五)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以建立土地市场新机制为目标,探索保护耕地新模式,推动土地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六)以推行投资项目代建制为重点,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实现公共服务质量的新提升

    (七)以增强财税体制的协调性为重点,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要求

    (八)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九)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为目标,提升用才理念,营造人才吸引、培养、选拔、激励等良好氛围,构建创新型与领军型人才队伍

    (十)创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以低碳绿色转型为重点,建立区域性生态环境补偿与环境治理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一)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协调基本利益关系为主线,建立协调利益关系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十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线,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政府服务效能

    (十三)树立“开放即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引导,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营造资源型经济开放发展的体制环境

   六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组织保障

 BⅡ 专题报告

  B.2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预研究框架性思路与政策建议*

   一 “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二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 优化区域开发格局,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特色城镇化建设,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 强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六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七 加快推进政府转型,创新金融体制机制

   八 实施产业开放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九 大力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为转型跨越提供保障

   十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B.3 山西省“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研究报告*

   一 低碳经济的国内外背景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1.全球气候变化呼唤低碳经济

     2.国际履约协议孕育低碳经济

     3.能源资源枯竭要求低碳经济

     4.发达国家后工业化阶段适宜低碳经济

     5.后危机时代助推低碳经济

     6.政治主导选择低碳经济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实践

     1.置于国家战略高度,发展低碳经济

     2.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

     3.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低碳经济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1.重视低碳经济发展,形成国家共识

     2.制定政策法规,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3.地区积极实践,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四)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实践对山西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

   二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与成就

     1.建立相关低碳政策法规,保障低碳经济有序发展

     2.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基础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过程从“三高”到“三低”的转变

     4.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逐步改善能源结构

     5.发展低碳技术,增加低碳科技储备

     6.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稳步增强环境承载力

     7.开展节能宣传工作,提高公众低碳消费意识

     8.各地推进低碳经济,区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现实矛盾和主要障碍

     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构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资源性障碍

     2.山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型产业结构,构成实现低碳转型“路径依赖”的结构性障碍

     3.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与如何适应低碳经济新要求,构成低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矛盾

     4.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如何相互协调促进,构成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性矛盾

    (三)山西省“十二五”时期发展低碳经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建立低碳宏观管理体制

     2.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制定低碳总体发展战略

     3.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完善低碳政策法规建设

     4.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创新低碳财税金融体系

     5.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推进低碳技术创新

     6.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7.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扩展低碳国际区域合作

     8.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待于强化社会、政府和企业的低碳共识

   三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优先领域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2.阶段目标

     3.规划指标

   四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与主要措施

    (一)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创新转型发展思路,为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深化低碳经济内涵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

     2.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使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二)建立健全低碳体制,推进机制创新,形成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1.推进低碳经济管理体制建设,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

     2.引入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化机制,不断推进市场机制创新

    (三)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框架,形成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纲领

     1.尽快制定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理清低碳经济发展思路

     2.尽快制定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体系

    (四)推动低碳经济立法,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

     1.加强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保证低碳经济发展有法可依

     2.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奖惩措施,对低碳经济发展形成有效激励

    (五)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建立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体系,为节能减排提供制度保障

     2.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大跨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3.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4.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建立节能减排科技支撑体系

    (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低碳新能源,形成和谐互补、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供应体系

     1.加强煤炭的高效利用和清洁利用,提高煤炭转化效率

     2.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

    (七)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低碳农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

     1.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为抓手,加大传统工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

     2.优化农林牧业,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经济发展对高碳工业的过度依赖

    (八)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撑体系

     1.加大财政资金直接投入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2.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努力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九)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增加低碳技术储备,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1.建立低碳技术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为低碳技术创新创造良好氛围

     2.建立低碳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3.大力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技术,形成低碳技术储备能力

     4.整合市场现有低碳技术,加速低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十)创造低碳人才发展环境,构建低碳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低碳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1.树立低碳人才观念,优化低碳人才发展环境

     2.加大低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力度,形成吸引低碳人才的良好环境

     3.抓好低碳人才制度建设,构建低碳人才工作机制

     4.加快低碳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提高低碳人才培养水平

     5.建立健全低碳人才管理机制,提高低碳人才管理水平

    (十一)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形成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

     1.以统筹城乡为核心,推进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

     2.以低碳理念为指导,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3.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营造适宜的城市居住环境

     4.以绿化工程为契机,增加森林碳汇潜力

     5.以开展试点建设工作为途径,探索山西省低碳城市发展的适宜模式

    (十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区际分工协作,形成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外部合作机制

     1.加强政府低碳经济合作的引导作用,营造低碳合作良好环境

     2.加强低碳信息交流与学习,形成低碳经济项目合作框架

     3.开展低碳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低碳项目

    (十三)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监管体系,形成山西低碳发展战略贯彻实施的坚实基础

     1.努力强化政府监督,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引入市场监管机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有效引导

     3.切实加强群众监督和新闻监督,进一步扩大监督覆盖面

    (十四)倡导低碳消费行为,鼓励民众形成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山西省向低碳社会转型

     1.营造低碳消费的社会氛围,促进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习惯

     2.提倡健康环保的简约生活方式,引导公众适应低碳生活

  B.4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有关重大问题研究

   一 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一)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概况

     1.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阶段划分

     2.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概况

    (二)山西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承接产业转移数量少、规模小

     2.承接的产业技术层次较低,产业链延伸的项目较少

    (三)山西承接产业转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障碍分析

     2.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仍需改善

    (四)山西近年来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及其作用

     1.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

     2.政策的效果

     3.政策不足分析

   二 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

     1.利用经济危机下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加大接续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2.利用临近渤海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和契机,努力塑造山西经济新的增长极

     3.争做珠三角产业转移理想承接地,缩短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4.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承接不锈钢、金属镁、电解铝、农产品等资源深加工产业转移,努力建设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5.依托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关联配套产业转移,组建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6.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两头在外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7.依托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合理选择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

     1.整体移入模式

     2.内部化模式

     3.逆梯度模式

     4.集群转移模式

   三 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中部崛起积累效应、区域梯次发展和产业转移规律的共同作用,引导产业错位转移发展,形成东中西部合理的产业结构梯度

    (二)设立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和重点省级开发区升级建设,着力打造中部地区投资洼地

    (三)加强中部地区省际分工协作,力争在基础设施上实现无缝对接、体制上实现尽快接轨、工作上建立高效推进合作机制

    (四)利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市场重新洗牌的机遇,加大装备制造业和煤化工产业等接续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五)依托资源、产业和区位三大优势,大力承接资源深加工产业转移、关联配套产业转移和两头在外产业

    (六)在攀升全球价值链中构建APS嵌入制造业的实现机制,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机制,积极承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七)推进“低碳中部”发展,制定中部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中部地区低碳产业、低碳城市试点工作

  B.5 山西省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一 山西省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合作

    (一)山西省积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1.国际层面:打通山西的出海通道和国际航空通道,将山西打造成国际上重要的新型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基地

     2.国家层面:发挥山西的区位条件优势,对促使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3.区域层面: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合作,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二)山西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进展

     1.山西省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历程

     2.山西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的最新进展

     3.目前山西省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山西省与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合作方向构想

     1.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基础

     2.山西省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原则

     3.山西省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合作方向

     4.山西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的政策建议

   二 山西省与周边相邻省份的区域合作

    (一)山西省与周边三省一区合作现状分析

     1.近年来山西省与周边三省一区合作的基本情况

     2.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与周边三省一区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1.自然因素——基础条件

     2.经济因素——物质保证

     3.文化因素——历史传承

     4.社会因素——重要保障

    (三)与周边三省一区的合作原则与合作机制

     1.合作原则

     2.合作机制

    (四)未来与周边三省一区的合作路径

     1.与河北省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2.与河南省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3.与陕西省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4.与内蒙古自治区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5.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6.晋陕蒙接壤区未来合作路径选择

    (五)促进区域合作的重点措施及实施建议

   三 与中部省份的区域合作

    (一)山西与中部省份区域合作的条件和动力基础

     1.多样的农业自然生态系统、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山西与中部其他省份区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2.中部正在成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热土,为山西与中部省份产业升级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机遇

     3.中部六省积极寻求各具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为山西与中部省份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

     4.中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低,为山西与中部省份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动力

    (二)山西与中部其他省份开展区域合作的现状

     1.领导互访推进了区域经济合作

     2.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把会展作为区域合作平台

     3.相继签署各项议定书,促进山西与中部地区进行人才开发合作、地区旅游合作,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合作

     4.商会已成为山西与中部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与纽带

    (三)山西与中部区域合作方向构想

     1.大力支持和鼓励山西省各市县与中部各省在农业领域加强协作

     2.进一步加强山西与中部各省旅游、文化的合作,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

     3.加强山西与中部省份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的合作,改善中部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4.推进中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共同争取国家支持

     5.加强与中部地区的合作,利用各省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大力推进山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四)促进区域合作的政策及保障措施

     1.继续加强中部各省政府高层对话、互访考察工作机制

     2.建立中部各省经济合作交流协作办公室(招商局)主任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动山西与中部区域合作向深度发展

     3.建立健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中部区域经济合作环境

   四 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合作

    (一)山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合作现状

     1.合作的基本情况

     2.总体评价

     3.山西与长三角、珠三角合作较少的原因分析

    (二)山西在转型跨越背景下与两地的合作基础与原则

     1.山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基础

     2.山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合作的原则

    (三)加强山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1.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加强交流,营造区域合作良好环境

     2.积极承接两地产业转移,强化传统产业优势

     3.充分利用两地资金、科技、人才优势,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产业和新兴产业

  B.6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 “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机遇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背景

    (二)县域经济发展要紧紧把握转型发展的主旋律

     1.“低碳经济”将成为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

     2.山西省煤炭资源重组整合与转型发展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4.产业转移的大趋势有利于发展县域经济

   二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指标选取和分析

    (二)聚类结果

    (三)结果分析

   三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发展重点

    (一)综合因素划分方法

     1.资源导向型

     2.农牧业主导型

     3.旅游驱动型

     4.特色经济型

     5.贫困山区型

    (二)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

     1.重点开发区县域

     2.省级限制开发的农业地区县域

     3.省级限制开发的生态地区县域

     4.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县域

   四 “十二五”山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一)发展战略

     1.实施“扩权强县”战略,探索“省管县”体制改革

     2.实施“强民生”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3.推行“转型发展”战略,把新型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途径

     4.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全面发展

    (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相关措施

     1.按照全省城镇化布局,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2.大力发展集群经济和特色经济,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4.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5.协调金融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6.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

  B.7 “十二五”时期太原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一 太原经济圈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太原经济圈的范围界定与基本情况

     1.太原经济圈范围界定

     2.太原经济圈基本情况

    (二)太原经济圈存在的问题

     1.人口规模扩展缓慢,城镇化率提高不快

     2.经济增速偏低,增长动力不足

     3.发展模式粗放,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

   二 太原经济圈发展基础条件

    (一)自然因素——太原经济圈发展的基本前提

     1.区位

     2.自然环境

     3.自然资源

    (二)经济因素——太原经济圈发展的物质保证

     1.经济发展水平

     2.基础设施建设

     3.产业布局与发展水平

    (三)文化因素——太原经济圈发展的历史传承

    (四)社会因素——太原经济圈发展的重要保障

     1.历史渊源

     2.劳动力资源

     3.科技资源

     4.制度保障

   三 “十二五”时期太原经济圈发展目标与路径选择

    (一)“十二五”时期太原经济圈发展目标

     1.战略定位

     2.综合经济发展目标

     3.城镇化发展目标

     4.产业发展目标

     5.生态发展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太原经济圈的主要任务

     1.利用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打造中部地区核心枢纽

     2.提升城镇实力,加快城乡互动发展

     3.构建“一极一轴六链六群”,实现产业合理分工布局

     4.提升区域一体化程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与资源共享

     5.构建“总部—三带—四群”城镇体系,形成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

    (三)“十二五”时期太原经济圈的发展路径

     1.路径之一:围绕传统产业构建全循环经济

     2.路径之二:以煤为基实现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3.路径之三:推进四大主体功能区发展

     4.路径之四:总部经济引领经济圈整体发展

     5.路径之五:以项目提升发展后劲

     6.路径之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7.路径之七:激活太原经济圈软实力

    (四)“十二五”时期加快太原经济圈发展的突破口

     1.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基础突破口,密切基本圈层空间联系

     2.以县域工业化为市场突破口,促进太原经济圈的经济联系

     3.以多元化融资为财力突破口,解决经济圈发展资金需求

     4.以区划调整为行政突破口,切实提高经济圈一体化程度

   四 加快太原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成立高规格的经济圈常设协调机构

    (二)出台省级层面的太原经济圈发展规划

    (三)给予经济圈资金与土地等政策倾斜

    (四)理顺圈内企业跨区建设或转移的财税关系

    (五)增设产业园区,出台配套政策

    (六)提升县(区、市)域经济的地位和发展水平

    (七)促进圈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八)完善推进太原经济圈的市场机制

    (九)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十)加强对经济圈的研究与统计监测

  B.8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重大科技需求研究*

   一 新兴产业理论综述

    (一)新兴产业的基本界定

    (二)新兴产业战略选择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新兴产业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

     2.新兴产业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

     3.新兴产业战略选择的评价方法

   二 相关地区和城市新兴产业选择的模式与启示

    (一)国外资源型地区新兴产业选择的模式

     1.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模式

     2.法国洛林地区的转型模式

     3.日本九州的产业转型模式

     4.美国休斯敦的转型模式

    (二)中部六省中心城市新兴产业选择的模式

     1.武汉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2.长沙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3.郑州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4.合肥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5.南昌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三)各类城市新兴产业选择的启示

     1.培育新兴产业要遵循其产业演进规律

     2.运用高新技术扶植新兴产业提升竞争力

     3.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在于人才

     4.政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 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态势分析

    (一)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分析

     1.太原市新能源产业现状分析

     2.太原市新材料产业现状分析

     3.太原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4.太原市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分析

     5.太原市生物育种产业现状分析

     6.太原市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

     7.太原市新型服务业现状分析

    (二)太原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

     1.太原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基础

     2.太原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科技基础

     3.太原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规制基础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SWOT分析

   四 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总体思路

    (一)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新思路

    (二)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三)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依据

    (四)太原市新兴产业战略选择目标定位

     1.进一步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是基础目标

     2.加速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是深层目标

     3.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是最终目标

    (五)太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优先领域

     1.新能源产业

     2.新材料产业

     3.高端装备制造业

     4.节能环保产业

     5.生物医药产业

     6.生物育种产业

     7.新型服务业

   五 太原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行业领域

    (一)重点行业领域

    (二)重大技术需求战略指南

   六 发展战略与保障措施

    (一)发展战略

     1.创新战略

     2.集群战略

     3.融合战略

     4.优先战略

     5.实施“四大战略”的政策建议

    (二)保障措施

     1.建立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2.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3.创新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和制度,促进人力资本股份化发展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试点示范

     5.“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共建重点行业领域

     6.大力建设“创新型、高级应用型、技能型”多层次、较完善的人才队伍

     7.建立“创投公司”,发行“新产债券”与运营“新产基金”并举,构建完善的资本市场

     8.完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B.9 “十二五”时期太原市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法制环境研究*

   一 太原市科技创新政策、法制环境现状

    (一)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法规

     1.明确规定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2.引导与鼓励企业技术研发

     3.为自主创新产品保驾护航

     4.中小科技企业融资支持

     5.规范界定民营科技企业

     6.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

    (二)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政策法规

     1.打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2.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

    (三)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的政策法规

    (四)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政策法规

    (五)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法规

    (六)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的政策法规

   二 太原市科技创新政策、法规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尚未形成

    (二)科技评价工作尚待进一步规范

    (三)技术转移亟待政策法规的支持

    (四)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引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民营科技企业仍待大力扶持

    (六)具有地方特色、基础性、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立法缺失

   三 太原市区域创新系统框架及相关政策法规支撑体系

    (一)太原市区域创新系统基本框架

    (二)创新对象与创新内容对应矩阵

    (三)促进区域创新的政策环境支撑体系

     1.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科技政策支撑体系

     2.有利于科技发展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3.有利于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

     4.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支撑体系

     5.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政策支撑体系

    (四)促进区域创新的法制环境支撑体系

     1.建立和完善科技立法制度,创新科技立法机制和程序

     2.整合各类科技法律资源,加强和完善科技法律体系建设

   四 优化太原市科技创新政策法制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一)构建鼓励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为太原市科技创新提供制度基础

     1.构建高效的宏观科技政策管理体系

     2.构建市场化社会服务体系

     3.积极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二)改善促进和保障创新的法律法规环境,为太原市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1.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运行保障体系

    (三)健全科技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为太原市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后盾

     1.转变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提高行政人员的创新意识

     2.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信息网络和传播中心,完善政策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

     3.强化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四)建立科技政策服务交流平台,为太原市科技创新提供外部保障机制

     1.搭建产业科研服务平台

     2.搭建创新孵化服务平台

   五 太原市“十二五”规划科技立法的政策建议

    (一)关于产学研合作的立法建议

    (二)关于科技评价体系的立法建议

    (三)关于技术转移促进与保障的立法建议

    (四)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建议

    (五)关于建设具有地方特色、基础性、公益性科技项目的立法建议

  B.10 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研究*

   一 绪论

    (一)山西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背景

    (二)山西省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意义

    (三)山西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回顾

     1.改革开放前的山西国企

     2.改革开放30多年间的国企

     3.“十一五”时期国企改革和发展

   二 山西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一)“十二五”期间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

     1.国际趋势

     2.国内发达省市国企改革趋势

     3.中部其他五省国企改革趋势

    (二)“十一五”时期山西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状况评价与问题分析

     1.现状评价

     2.国企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三)“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战略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1.国企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2.国企制度改革的战略路径选择

     3.国企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三 “十二五”时期山西省国有企业科学发展问题研究

    (一)发展理论研究脉络

    (二)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

     1.指导思想

     2.遵循六项原则

     3.发展目标设定的参照

     4.明确五项主要任务

    (三)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策略选择

     1.山西省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原则、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2.山西省国有企业安全发展的原则、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3.山西省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原则、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4.山西省国有企业循环发展的原则、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5.山西省国有企业绿色发展的原则、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四 加快山西省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2.山西省国有企业整体存在的问题

    (二)山西省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路和原则

     1.指导思想

     2.指导原则

     3.调整思路

    (三)加快山西省省属国有企业转型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

     2.以十大产业为重点,推进国有经济产业调整和振兴

     3.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技术升级步伐,以信息化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4.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5.优化省属国有企业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支持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6.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大力倡导省属国有企业节能降耗

   五 山西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一)山西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分析

     1.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2.山西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SWOT分析

    (二)山西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战略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2.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

     3.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战略目标

    (三)自主创新政策建议

     1.自主创新融资工程

     2.自主创新体系构建工程

     3.自主创新基地工程

     4.自主创新合作工程

     5.自主创新考核工程

   六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案例研究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案例研究——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1.关键环节

     2.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二)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案例研究——以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1.主要举措

     2.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三)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案例研究——以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1.主要举措

     2.案例的分析与启示

  B.11 “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实现途径研究*

   一 太原市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一)太原市科技创新体系投入产出现状

     1.创新投入现状

     2.创新产出现状

     3.太原市产学研创新投入产出体系总体情况

    (二)太原市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1.科技创新供给与科技创新需求对接不畅

     2.创新组织机制不健全,集成创新能力弱

     3.科技资源布局不均衡,闲置与短缺并存

     4.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5.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不力

     6.缺乏鼓励产学研联合的优惠政策和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7.创新人才匮乏

   二 太原市“三位一体模式”规范分析

    (一)研究新范式——三螺旋模型理论

    (二)“三位一体模式”模型的系统构造

     1.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三位一体模式”分析

     2.模型的分析与构建

     3.S-D模型的流图(见图6)

     4.模型运行结果与分析

   三 太原市“三位一体模式”的实现途径与对策建议

    (一)太原市“三位一体模式”实现的途径:构建“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

     1.官产学三方的角色转换

     2.官产学三方的创新分工

     3.太原市“三位一体模式”的实现途径:构建“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

    (二)“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助推太原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的实施原则

     2.“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助推的主要行业领域

     3.借鉴经验,加强太原市“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4.借鉴经验,加强太原市“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三)以“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助推太原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政策导向作用

     2.确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知识库、创新源作用

     4.发挥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齿轮与纽带作用

   四 战略安排及重点问题

    (一)建设“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战略安排

     1.建设“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战略步骤

     2.太原市“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阶段性进度安排

    (二)重点问题与战略对策

     1.战略层面

     2.策略层面

    (三)规划“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路线图

     1.政府主导——建立“六维一体化创新体系”领导机构

     2.政府促进——督促并激励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参与组建联盟;重点扶持五个联盟运作

     3.政府服务——广泛参与、规则稳定、彰显效果

     4.政府保障——联盟对外合作、转变发展方式

 BⅢ 案例研究

  B.12 基于“开疆拓土、强基固本”发展方略的山煤集团战略转型

   一 山煤集团历史沿革和企业发展现状

   二 山煤集团转型发展基本经验

    (一)注重创新的哲学思维

    (二)注重准确的战略定位

    (三)注重科学的发展思路

    (四)注重快速的执行能力

    (五)注重优化的治理结构

   三 适应集团“生态环境”变化,适时提出转型发展战略

    (一)加速推进观念转型,积极探索有限多元的发展路径

    (二)加速推进制度转型,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建立以煤为主、多元的产业结构

    (四)加速推进管理转型,提升集团公司科学管理水平

    (五)加速推进人才转型,提升集团公司文化竞争力

   四 创新发展思路,推进集团公司转型发展

    (一)以“借壳上市”为契机,对外搭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融资平台,对内完善集团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二)坚持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煤炭全供应链产业、高铁轮对及相关产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非煤产业的金融投资三大产业板块

    (三)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转变,加速推进集团转型发展新跨越

    (四)全面提高战略管理水平,促进集团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五 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经营理念

    (一)企业思想——以哲学思想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二)企业定位——以世界眼光定位企业,以全球视野经营企业

    (三)运营原则——有限多元发展,专业经营管理

    (四)市场理念——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对象,以诚信树形象,以服务创品牌

    (五)发展观——以人才兴企,以科技强企,以文化固企

   六 转型发展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一)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

    (二)建立严密的管控模式和治理结构

    (三)建立完整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四)建立严格的责权体系和运行规则

    (五)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和薪酬体系

  B.13 后记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Abstract

本书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主题,对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致力于探索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维、新动力、新机制、新路径和新模式,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书可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理论创新和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曹海霞、赵艺学:《山西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动态研究》,《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

陈刚、康震虎:《华北五省(区)市的区域经济合作》,《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2期。

关镝:《环渤海经济圈——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坐标》,《中国投资》2009年第4期。

刘牧雨主编《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沈少博:《中部崛起战略影响下的山西区域经济发展路径探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第3期。

苏建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协作建设构想》,《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年第1期。

王朝华:《对环渤海地区开展区域合作的思考》,《中国发展》2008年第3期。

王清宪、张复明、郭延斌、吴丽敏:《山西省区域经济合作选择方法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6期。

于晓媛:《山西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的思考》,《理论探索》2008年第5期。

李凤臣:《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杨治平:《立足乡土的经济思考》,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马珂、陈龙、高飞:《县域经济新空间:从发展中的山西黎城研究中部崛起路径》,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梁四宝等:《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周海潮、赵艺学:《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段分析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2003年第5期。

郑宇、杨述贤:《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以山西省交口县为例》,《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6期。

马宗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2期。

周泽炯:《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研究——以安徽县域经济为例》,《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第3期。

丁萃华、高焕喜:《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理论学刊》2010年第11期。

吕婧、宋一陵:《基于“钻石模型”的资源型地区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分析——以山西盂县为例》,《经济问题》2010年第8期。

山西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太原经济圈规划(2008~2020)》,2009。

山西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太原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

陈金祥:《中国经济区:经济区空间演化机理及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

魏达志:《中心城市总部经济成长论》,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梁四宝:《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郑长德、钟海燕:《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柯善咨:《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

郑展鹏:《中部六省对外开放度的实证研究:2000~2007》,《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12期。

张文博、傅桦、李梦舒:《国内都市圈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12期。

刘勇:《我国城市群演进轨迹与前瞻》,《改革》2009年第4期。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8。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欧阳佳妮:《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张孝德:《经济增长新选择:培育新兴产业》,《浙江经济》2009年第17期。

张冬冬:《国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资源与产业》2009年6月第11卷第3期。

曾荣平、岳玉珠:《日本九州地区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的启示》,《当代经济》2007年第12期(上)。

苏明:《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12期。

容和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制度创新是关键》,《太原科技》2006年第3期。

容和平:《建设“双基地”的两个层面的战略性思考》,《前进》2005年第1期。

任寿根:《新兴产业集群与制度分割——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产业集群为例》,《管理世界》2004年第2期。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2008。

顾军:《地方科技创新的困境与出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陈小浒:《科技创新与创新驱动》,《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3期。

刘众:《重庆市产学研一体化现状及发展》,《决策管理》2009年第17期。

王红涛:《促进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之思考》,《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容和平:《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容和平:《面向新型工业化的山西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山西省国资委:《2008年度省属监管企业财务情况分析》,2009。

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156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晋政发〔2009〕31号。

王国林、田泽:《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的思考》,《管理世界》2003年第10期。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4~2005)》,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王玉梅:《产学研知识联盟运行和发展机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情报杂志》2009年第9期。

董秋仙、刘卫东等:《中部六省会城市科技进步比较研究》,《商业现代化》2009年第5期。

太原市科学技术局:《太原市2008年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上、下),《太原科技》2009年第8期。

山西省科技厅:《2008年太原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2008。

简 介:本书以“深化资源型经济转型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由总报告、综合分析篇、产业转型篇、旅游文化篇、生态建设篇、企业发展篇、案例研究和附录八大板块构成,对山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重点任务及实现路径等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从政策视角提出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建议。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