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1

引证文献

1 !

参考文献

144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图书

Governmental Behavior in Pension System

SSAPID:101-0200-5670-02
ISBN:978-7-80230-884-8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专题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运用公开政策、政府经济学及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对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及中国改革进行反思性研究。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
作 者:段家喜
编 辑:叶灼新;屠敏珠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前言

 致谢

 江万龄出版基金委员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和辨析

    1.养老及养老保险

    2.政府及政府行为

   二 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危机与挑战

    1.政府难负养老之重

    2.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3.制度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三 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地位和存在的问题

   四 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行为的重要意义

    1.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有利于总结各国养老制度的经验与教训

    2.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有利于深化对制度危机的理解

    3.研究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对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西方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一般论述

    1.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

    2.新福利经济学*

    3.凯恩斯主义及其政府干预思想

   二 养老保险政策理论研究

   三 养老保险的效应研究

   四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市场与政府研究

    1.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研究

    2.政治经济学关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研究

    3.中国学者对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与市场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计划

   一 研究目的与方法

   二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三 几点结论与基本观点

    1.养老问题的产生及养老保险的性质

    2.对政府行为的总体评价

    3.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行为的表现主要有3种形式

    4.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行为的调整与改革

    5.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评价

    6.对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的评估

    7.下一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调整政府行为

 第二章 养老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

  第一节 养老问题一般

   一 养老问题的历史过程

   二 养老问题产生的条件

    1.自然基础:老年经济风险的存在

    2.经济前提:剩余产品的出现

    3.现实条件:私有产权的形成

   三 养老问题的社会化

   四 养老问题的未来

  第二节 养老问题解决方式之比较

   一 自我养老

   二 家庭养老

   三 社会养老

   四 三种养老制度之比较

  第三节 养老保险的本质及运行机理

   一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本质

    1.公共养老保险是一种收入转移和再分配机制

    2.公共养老保险并非公共物品

    3.公共养老保险是自然垄断物品

   二 自身收入平衡

    1.生命周期学说之前的收入消费理论*

    2.生命周期假说

    3.生命周期假说的应用

   三 代内风险集合

    1.个体应对老年风险的局限性

    2.大数法则及其在养老保险中的应用

   四 代际收入转移

    1.代内平衡的不足

    2.世代交替模型

 第三章 政府行为的作用及失灵

  第一节 养老保险体系中政府行为的作用

   一 个人短视、父爱主义与公共养老保险计划

    1.养老问题中个人短视的后果

    2.个人短视的原因分析

    3.政府行为对个人短视的克服

   二 养老保险的外部性

    1.外部性的一般原理

    2.养老保险外部性影响

    3.政府行为对养老保险外部性的消除

   三 养老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

    1.养老保险中的逆选择

    2.保险人居信息优势地位

    3.养老保险中信息不对称的其他表现

    4.政府行为对养老保险中信息不对称的消除

  第二节 养老保险体系中政府行为的失灵

   一 挤出效应: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

    1.挤出效应的原理

    2.公共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方式

    3.公共养老保险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

    1.政府对于公共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选择

    2.商业保险的普及程度

   二 政府干预中的寻租问题

    1.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寻租的普遍性及其表现

    2.政府寻租的影响

   三 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失灵的其他表现

    1.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决策失误

    2.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工作低效率

    3.政府供给的刚性

 第四章 政府行为边界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一节 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行为绩效分析

   一 政府行为绩效的内涵

   二 政府行为绩效函数

   三 影响政府行为绩效的因素

    1.政府职能

    2.政府规模

    3.政府行为与政策目标的耦合度

    4.社会公众对行为结果的满意程度

   四 政府行为的时滞与绩效效力递减

  第二节 养老保险中政府行为的成本分析

   一 政府行为成本的含义

   二 政府行为成本函数

    1.总成本函数

    2.年成本函数

   三 影响政府行为成本的因素

    1.政府规模

    2.政府效率

    3.政府职能与责任

    4.官僚体制

   四 政府成本与政府绩效的关系

  第三节 养老保险中政府行为最优化模型

   一 逻辑的起点:政府的性质

    1.政府是经济人

    2.政府是特殊的企业

    3.政府收益的包容性

    4.政府的预算约束是社会面临的预算

   二 养老保险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选择

   三 政府行为的最优点

 第五章 政府行为表现之一:制度设计

  第一节 制度设计的目标选择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政府为社会公平而干预

    1.何为公平

    2.政府干预如何提高公平

    3.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的讨论

   三 为提高效率而政府干预

    1.何为效率

    2.政府干预如何提高效率

    3.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经济增长效应的讨论

   四 目标的冲突与协调

    1.政策目标与手段的均衡

    2.公平与效率的冲突

    3.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4.中国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目标选择的变迁

  第二节 养老保险体系结构设计

   一 各组成部分关系的设计

   二 政府选择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福利性原则

    3.强制性原则

    4.选择性原则

    5.多样性原则

  第三节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

   一 筹资模式

   二 基金运作模式

   三 待遇模式

   四 覆盖率与覆盖面

   五 几种典型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1.注重民主自治的德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追求经济性平等的英国养老保险制度

    3.崇尚自由的美国养老保险制度

    4.注重社会平等的瑞典养老保险制度

   六 强调个体与自助的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第四节 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一 制度变迁的供求及诱致机制

   二 制度变迁中的成本收益分析

    1.个人层次

    2.政府层次

    3.“双赢结局”

   三 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

    1.政府是制度的直接供给者

    2.政府的价值取向对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影响

    3.政府的介入能有效解决“搭便车”问题

 第六章 政府行为表现之二:财政扶助

  第一节 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政府财政支持

   一 营运时期的财政支持

    1.政府补贴

    2.税收优惠政策

   二 转轨过程中的财政支持

    1.各国转轨成本的水平

    2.各国承担转轨成本的方式

   三 养老保险制度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第二节 养老保险体系中的财政支持力度

   一 养老及养老保险经济成本

    1.养老经济成本:养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养老保险成本:养老保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3.各国养老保险成本概况

   二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支持力度

  第三节 重新认识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责任

   一 政府财政的角色

    1.制度的最终担保人

    2.养老待遇的发放者

    3.制度的财政支持者

   二 公共养老保险中政府财务责任的分析

    1.保险费收入与积累

    2.养老金给付责任

    3.政府的财务责任

   三 政府财政负担的可变性

   四 政府财政责任的适度性

 第七章 政府行为表现之三:监督管理

  第一节 养老保险监督管理概述

   一 各国养老保险立法概要

    1.立法实践

    2.立法模式

    3.立法特点

   二 养老保险监管中注意的问题

    1.立法为先、规范政府监管行为

    2.监管的边界:政府是“裁判员”,而非“运动员”

    3.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是监管考虑的首要目标

    4.提高监管效率是监管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政府对公共养老保险的监管

   一 公共养老保险的公营与私营

   二 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主要模式

    1.审慎监管模式

    2.实体监管模式

   三 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体系

    1.基金日常监管系统

    2.基金营运监管系统

    3.基金监管法制系统

   四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1.主体资格审查

    2.投资限制

    3.信息披露

    4.外部审计

  第三节 政府对职业年金的监管

   一 对职业年金监管的目标

   二 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三 收益担保制度

   四 投资监管

  第四节 政府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管

   一 商业养老保险监管机构

   二 投资限制

   三 偿付能力监管

 第八章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府行为的调整

  第一节 全球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概况

   一 制度的转轨

    1.建立新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2.不同模式之间的转变

    3.激进的改革:私营化

   二 项目调整

    1.收入方面的调整

    2.支出方面的调整

  第二节 几个典型国家的改革

   一 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改革的主要内容

    2.启示

   二 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2004年改革的要点

    2.2004年改革方案的特点

    3.启示

   三 德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改革的主要内容

    2.启示

  第三节 改革措施对政府行为与责任的影响

   一 制度转轨对政府责任的影响

    1.新制度的建立

    2.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

   二 提高退休年龄对制度的影响

    1.提高退休年龄的收入效应

    2.提高退休年龄的支出效应

    3.提高退休年龄的就业效应

    4.提高退休年龄的生产率效应

   三 收入与给付方面的其他调整对政府责任的影响

    1.缴费水平变化的影响

    2.待遇水平变化的影响

 第九章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现状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一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1.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时期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2.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改革时期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3.1998年后“统账结合”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二 养老保险体系的整体框架

   三 “统账结合”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

    1.缴费水平

    2.个人账户的规模

    3.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4.基金管理运营

  第二节 对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缺陷的分析

   一 现行制度是公平缺失的制度安排

    1.养老保障二元结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失

    2.城镇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制度的分割

   二 现行制度是效率缺失的制度安排

    1.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的合并运行

    2.缴费率与拒缴率居高不下,费用分担苦乐不均

    3.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4.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发展滞后,多层次体系成为形式

  第三节 关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讨论

   一 关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同观点

   二 中国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冲突

    2.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角色的冲突

    3.立法滞后,制度非正规化

 第十章 中国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分析

  第一节 统筹基金缺口的估算

   一 基金缺口与隐性债务、转轨成本的联系与区别

   二 参数设置及说明

   三 统筹基金缺口的分析结果

  第二节 个人账户的精算缺口估算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分析*

   三 实证分析

    1.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

    2.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

   四 结论

  第三节 中国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分析

   一 中国政府财政收支现状

   二 财政对养老保险支出现状

   三 制度对财政支持的需求分析

 第十一章 政府行为重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议

  第一节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环境分析

   一 社会差距加大,老年贫穷普遍存在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加大,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2.同一区域不同层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加大*

    3.贫困人群还比较多

   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1.中国人口的总体情况

    2.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三 家庭保障功能的式微

    1.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2.农村家庭生产能力不断下降

    3.居民观念的变化

   四 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

    1.人多地少,种植业收入不断下降

    2.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其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3.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

  第二节 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模式

   一 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经济发展是养老问题最终解决的物质基础

    2.提供制度框架是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首要职责

    3.界定合理的“度”是政府介入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提

    4.承担转轨成本是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应尽的责任

    5.有限政府与无限责任

   二 建立多层次的体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

   三 政府、单位与个人的关系与责任的重构

    1.单位

    2.个人

    3.地方政府

    4.中央政府

  第三节 改革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 关于统筹基金的讨论

    1.“国民养老金”统筹基金缴费水平与方式的确定

    2.历史债务的分摊

    3.建立“国民养老金”统筹账户风险调剂基金

   二 关于个人账户的讨论

    1.对“个人养老账户”缺口的控制

    2.“个人养老账户”缴费率的确定

    3.“个人养老账户”风险调剂基金的建立

   三 建立一种机制:养老保险监管制度的重构

    1.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

    2.建立和完善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监管体系

   四 明确一种思路:适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1.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2.分步促进城乡制度统一

    3.“农民个人养老账户”的具体设计

 总序

 江万龄博士基金会简介

[1]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东方出版社,2007。

[2]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陈文辉主编《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陈喜强:《重新认识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改革与战略》2001年第2期。

[5]崔少敏等:《对养老保险测算的两点质疑》,《中国社会保障研究》2001年第4期。

[6]崔少敏、方武等:《补充养老保险:原理、运营与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7]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海天出版社,2000。

[8]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

[9]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0]董克用、王燕主编《养老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1]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2]方明川:《个人年金保险新论》,1995。

[13]冯文丽、苏晓鹏:《美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金融教学与实践》2003年第1期。

[14]福建农村社保模式及其方案研究课题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15]傅安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6]高西有:《保险监管的成本收益分析》,北京大学博士生论文。

[17]耿志民:《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8]顾丽春:《政府成本分析的几个经济学方法》,《厦门特区学校学报》2003年第5期。

[19]顾平安:《政府起源的经济学解释》,《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0]顾文静:《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农业经济》2003年第9期。

[21]郭扬:《保险监管的经济分析—中国内地与香港保险监管制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

[22]哈尔·瓦里安:《微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23]韩大伟、厉放、吴家亨:《养老金体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4]何大昌:《公平与效率均衡理论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2年第4期。

[25]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社会保障制度研究》2001年第9期。

[26]洪银兴:《政府干预效率的经济学分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7]黄胜:《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研究》,武汉大学博士生论文。

[28]黄贻芳:《论中国养老社会保险的公平与效率》,《经济评论》2003年第4期。

[29]江春泽:《养老保险改革老矛盾新问题》,《中国经济信息》1999年第22期。

[30]江生忠:《中国保险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

[32]科林·吉列恩等:《全球养老保障——改革与发展》,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33]雷宇:《寿险精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4]李东林、刘燕斌主编《世界劳动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5]李连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作用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6]李绍光:《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

[37]李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隐性债务与政府责任》,《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8]李曜:《养老保险基金——形成机制、管理模式、投资运用》,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9]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40]李珍、杨玲:《养老基金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互动—以美国为研究对象》,《金融研究》2001年第2期。

[4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42]林义:《社会保险制度分析引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43]林羿:《美国的私有退休金体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4]刘贵莲、王俊:《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6期。

[45]刘贵平:《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

[46]卢仿先等编著《寿险精算数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7]卢海元:《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条件分析》,《经济学家》2003年第5期。

[48]鲁政委:《政府与市场:基于经济发展理论的视角》,《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49]路和平、杜志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2期。

[50]吕学静编著《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1]吕学静编著《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2]罗伯特、托马斯:《法与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3]马斌、王莹:《论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角色转换及定位——兼论三元制度创新主体的构建》,《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8期。

[54]尼古拉斯:《福利国家经济学》,郑秉文等译,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55]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56]戚聿东:《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垄断与竞争》,人民出版社,2004。

[57]乔林碧、王耀才编著《政府经济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58]任若恩等:《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

[59]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0]宋承先主编《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1]宋晓梧主编《完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62]宋晓梧、张中俊主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出版社,1997。

[63]谭祟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64]田近荣治、文子:《年金之经济分析——就保险的观点》,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1999。

[65]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66]王骥:《中国养老保险面临挑战》,《国际金融报》2000年5月24日。

[67]王东进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法律出版社,2001。

[68]王国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1期。

[69]王国军:《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与绩效评价》,《学术论丛》,2000年第3期。

[70]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71]王晓军:《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精算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2]王燕等:《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73]魏加宁主编《养老保险与金融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74]席涛:《美国政府管制成本与收益的实证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1期。

[75]香伶:《养老社会保障关系中政府的作用分析》,《财贸经济》2000年第12期。

[76]谢圣远:《社会保障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析》,武汉大学博士生论文。

[77]杨翠迎、庹国柱:《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经济社会条件的实证分析》,《中国农村观察》1997年10期。

[78]杨翠迎、庹国柱:《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4期。

[79]杨方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社会保障责任划分的看法》,《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9期。

[80]杨艳琳:《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81]杨燕绥、赵建国、韩军平:《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战略意义》,《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2期。

[82]伊志宏:《养老金改革模式选择及其金融影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83]游桂云:《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探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84]余功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及对策建议》,《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1999年第17期。

[85]余卫明:《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的国家责任》,《财经科学》2001年第5期。

[86]俞承璋等:《影响我国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因素分析及对策》,《财经研究》1999年第12期。

[87]袁志刚:《从宏观经济学看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10月19日。

[88]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5期。

[89]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经济研究》2000年第11期。

[90]詹姆斯:《国有企业、金融市场改革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互动效应》,《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3期。

[91]詹姆斯:《市场经济大师们的思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92]张春魁:《“寻租理论”述评》,《学术》1996年第4期。

[93]张丽华:《政府成本的经济学分析——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再思考》,《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94]张琪、刘雄主编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95]章兴鸣:《政府运行成本过高的成因分析》,《兰州学刊》2003年第1期。

[96]赵曼:《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

[97]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的转轨问题》,《改革》2000年第3期。

[98]郑秉文、方定友、史寒冰主编《当代东亚国家、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法律出版社,2000。

[99]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

[100]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跨世纪的改革思考》,《中国软科学》2000年第3期。

[101]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养老保障通讯》2003年第3期。

[102]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3]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商务印书馆,2000。

[104]朱青:《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分析与运行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05]朱青、路和平:《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国际趋势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年第4期。

[106]David V.Pritchett,Properly treating activities of nonantonomous pension schemes for government employees,the IMF research,2003.

[107]Elaine Fultz,Recent trends in pension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EU accession countries,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research,2003.

[108]Estelle James and Dimitri Vittas,Annuity markets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do consumer get their money’s worth,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09]Estelle James,Pension reform:Is there an efficiency-equity trade-off,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10]Ethan B. Kapstein and Branko Milanovic,Dividing the spoils:privatization and reform in Russia’s transition,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11]Fox,Louise and Edward Palmer(1999). “Latvian Pension Reform,” Social Protection Discussion Paper No.9922. Washington D.C.:World Bank.

[112]Fox,Louise and Edward Palmer(2001a). “New Approaches to Multi-pillar Pension Systems:What in the World Is Going On?” in J.Stiglitz et al.(eds.)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 World Bank.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13]Fox,Louise and Edward Palmer(2001b).Financiamiento Del desarrollo,No 113.Santiago:United Nations,ECLAC.

[114]Giancarlo Corsetti and Klanus Schmidt-Hebbel,Pension and Growth,the World Bank research,1995.

[115]Gloria Grandolini and Luis cerda,The 1997 pension reform in Mexico:genesis and design features,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16]Gora,Marek and Edward Palmer(2001). “Shifting perspectives in Pensions,” working paper available from the authors or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CASE)in Warsaw.

[117]Gregorio Impavido,On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 pension fund management,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18]Hermann von Gersdorff,The Bolivian pension reform,the World Bank research,1997.

[119]John(B)Williamson Fred(C)pampel:《养老保险比较分析》,法律出版社,2000。

[120]Monika Queisser,Pensions in Germany,the World Bank research,1996.

[121]Palmer,Edward(2000). “The Swedish Pension Reform Model:Framework and Issues” social Protection paper No.0012 in the World Bank Pension Primer.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

[122]Robert hindle,Pension reform in Latin America,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23]Rowena A.Pecchenino and Patricia S. Pollard,Aging,myopia and the pay-as-you-go public pension systems of the G7:A bright future? the World Bank research,2002.

[124]Settergren,Ole,2001. “The Automatic Balansing Mechanism of the Swedish Pension System-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Wirtschaftspolitische Blatter 4/2001.

[125]Settergren,Ole,Nils Holmgren,Jonas Leander and Boguslav Mikula 2000 the Automatic Balance Mechanism in the Swedish Pension System. RFV Analyzer 2000:1. Stockholm:The National Social Insurance Board.

[126]段家喜:《农村养老保障:国际经验及改革建议》,《中国金融》2007年第19期。

[127]段家喜等:《企业年金市场: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中国金融》2005年第22期。

[128]段家喜:《养老保险中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29]段家喜:《论新时期下寿险市场的发展战略》,《北京金融》2005年第1期。

[130]段家喜:《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缺口及对策》,《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31]段家喜:《从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管理看北京寿险市场发展》,《北京金融》2004年第8期。

[132]段家喜:《提高退休年龄宜缓行》,《金融时报》2004年10月27日第6版。

[133]段家喜:《中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北京金融》2004年第8期。

[134]段家喜:《农业保险面临两难选择》,《中国保险报》2004年3月25日。

[135]段家喜、庹国柱:《我国健康保险体系:现状、困境与突破》,《中国保险前沿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36]段家喜:《医疗保险制度的关键是什么——建立一种风险与利益共担的激励机制》,《金融时报》2003年12月4日第6版。

[137]段家喜:《政府介入社保体系的经济学分析及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38]段家喜:《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选择》,《北京金融》2003年第9期。

[139]段家喜:《政府介入医保市场的理论透视及启示》,《北京金融》2003年第1期。

[140]段家喜:《浅淡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结构的选择》,《中国保险报》2003年1月9日。

[141]段家喜:《政府介入医疗保险市场的度该多深?》,《金融时报》2002年9月19日第6版。

[142]段家喜、王国军、庹国柱:《谁来关注农村医疗保险》(2002),《中国保险》2002年第八期。

[143]段家喜:《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路在何方?》,《金融时报》2002年8月6日第六版。

[144]段家喜、王国军:《北京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及创新》,《北京金融》2002年第7期。

简 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20年的风雨历程向世人昭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制度安排和路径依赖的复杂性、艰巨性远远超过国内决策、管理及专业人士的现有估计,也超过国际机构及国际知名专家的估计。

作者: 林义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