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32 共建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者: 黄进,曹栩豪
SSAPID:102-0397-0837-07DOI:经过川渝两地两年多的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公共服务建设初见成效,顶层设计日益成熟,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在政务服务、
社会 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面对现阶段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建议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激发市场活力,吸纳社会 主体参与一体化服务建设 -
B.13 2022~2023年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 钟铮,李伟,杨焕平,王发光
SSAPID:102-5265-8938-36DOI:2022年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推进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工作,努力让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富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
B.6 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SSAPID:102-2791-3790-55DOI:2022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把城乡融合作为重庆发展的最高境界,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
B.1 2022年重庆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与2023年发展形势展望
作者: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SSAPID:102-2230-2231-07DOI:2022年,重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 发展2023年,重庆将深入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能力,全方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为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社会 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议 -
重庆经济
社会 发展报告(2023)SSAPID:101-3923-9960-95ISBN:978-7-5228-1201-4DOI:Abstract
皮书
皮书网
基本子库
《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23)》编辑委员会
摘要
法律声明
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
Ⅰ 总报告
B.1 2022年重庆经济运行态势分析与2023年发展形势展望
一 2022年重庆经济运行态势及特点分析
(一)产业稳定增长,新动能积蓄成势
1.第一产业稳定增长,产业振兴纵深推进
2.工业经济回稳,新动能持续增强
3.服务业稳进提质,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凸显
(二)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出口拉动作用凸显
1.投资平稳增长,重点领域支撑拉动作用明显
2.消费需求回升,新型消费引领作用强
3.进出口增速较快,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三)市场价格结构性特征明显
1.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回落
2.居民消费价格小幅增加
(四)综合施策,不断巩固稳中求进的发展动力
1.在持续深化改革与优化投资环境上增添发展动力
2.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上创造发展动力
3.在抓好有效投资与促进消费上积蓄发展动力
4.在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上提升发展动力
5.在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基本盘上保持发展动力
二 重庆当前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信心整体恢复不足
(二)资源要素供给压力增大
(三)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受到挑战
三 2023年重庆经济形势及预测
(一)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给重庆发展带来新机遇
2.新发展格局给重庆发展带来新机遇
3.区域发展战略给重庆发展带来新机遇
4.绿色低碳转型给重庆发展带来新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1.国内外不稳定因素交织叠加,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大
2.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
(三)态势判断及主要指标预测
四 2023年重庆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提升新旧动能转换能力
(三)全方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四)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五)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筑牢稳增长基础
(六)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Ⅱ 高质量发展篇
B.2 2022~2023年重庆高质量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新亮点
二 重庆高质量发展的形势研判
(一)主要困难挑战
(二)重大发展机遇
三 2023年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及政策举措
(一)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住经济基本盘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
(三)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五)深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
(六)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八)深入推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
B.3 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现状及展望
一 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现状分析
(一)工业发展量质并举,产业能级优化提升
(二)创新生态逐步完善,技术实力厚积薄发
(三)智改数转蹄疾步稳,数智引领态势彰显
(四)绿色制造擦亮底色,经济发展更可持续
(五)开放协同成效显著,联动效应加快凸显
(六)项目建设有力有序,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七)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二 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面临的挑战
(二)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面临的机遇
三 加快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的下一步举措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发展新体系
(二)优化技术创新生态,增强发展新动力
(三)点燃数智赋能引擎,培育制造新模式
(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企业新矩阵
(五)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构筑开放新格局
(六)聚焦企业困难化解,营造发展新环境
B.4 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及对策
一 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总体态势
(一)规模效益双增长
(二)小微企业占比较高
(三)所有制性质多样
(四)区域分布较集中
(五)重点产业聚集较突出
(六)补链强链效果较好
二 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生存压力较大
(二)企业创新能力不足
(三)数字化转型升级困难
(四)高端人才支撑不足
(五)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
三 重庆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强化梯度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
(二)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三)深化数字赋能,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四)优化营商环境,缓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存压力
(五)培养工匠精神,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支撑体系
(六)畅通融资渠道,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外部驱动力
B.5 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效及展望
一 2022年重庆科技创新成效
(一)高位谋划推动,构建多方协同的新格局
(二)优化创新版图,提升核心承载区的新能级
(三)汇聚创新主体,完善科技供给的新体系
(四)推动科技产业融合,培育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五)营造创新生态,释放创新创业的新活力
二 2023年重庆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一)打造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
(二)实施市区科技协作计划
(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四)推进重大科研攻关
(五)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六)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七)扩大科技创新合作
(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B.6 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展及特点
1.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平稳
2.耕地保护建设得到加强
3.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4.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
5.乡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6.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7.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更加强劲
二 重庆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分析
(一)乡村振兴和“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及战略地位
(二)面临的有利条件
(三)需要关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 2023年重庆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目标及政策建议
1.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稳粮保供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
2.发展农业现代化,大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3.巩固拓展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4.推进城乡融合,加快改善农民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5.聚焦善治乡村,提升农民群众满意度、安全感
6.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
7.强化要素保障,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落到实处
B.7 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22年重庆数字经济的总体态势和显著特点
(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数字底座不断夯实
(二)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数据要素市场化体系建设稳步前行
(三)数字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四)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数字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五)数据规则不断完善,“依法治数”有序推进
二 当前重庆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
(二)拥有的重大机遇
三 2023年推动重庆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B.8 重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提质步稳、成效明显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高效工作机制
(二)突出特色优势,打造多元融合消费场景
(三)着眼品质提升,集聚全球优质消费供给
(四)促进提质扩容,塑造特色服务消费品牌
(五)强化联动发展,创新共建共享培育模式
(六)强化服务保障,优化便捷舒适消费环境
二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存在短板、亟须补强
(一)国际知名度还不够高
(二)消费集聚力还不够强
(三)消费供给还不够优
(四)消费环境还不够好
(五)通道优势发挥还不够足
三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任务明确、蹄疾奋进
(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评估考核
(三)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
(四)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
(五)进一步做“靓”特色品牌
(六)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B.9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
(一)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背景
(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优势
(三)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内在要求
二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发展能级整体较低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滞后
(三)新兴金融业态发展较为缓慢
(四)区域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亟须提升
(五)金融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重庆西部金融中心空间布局
(二)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创新功能
(三)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区域辐射力
(四)提升重庆西部金融中心国际开放显示度
(五)强化西部金融中心风险防范体系
(六)优化西部金融中心营商环境,塑造良好发展土壤
B.10 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主要指标情况
(一)全市旅游资源情况
(二)全市旅游主要数据
(三)全市文化与旅游产业情况
(四)国庆旅游主要数据
二 2022年重庆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亮点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持续健全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文艺繁荣取得丰硕成果
(三)统筹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
(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五)文旅发展新格局加速形成,融合发展初见成效
(六)纾困政策持续发力,产业发展质效保持稳定
(七)坚持创新深化融合,广电和网络视听持续发展
(八)文化和旅游市场体系日益完备,行业治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 2023年重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预测
(一)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
(二)在持续抓好文化事业繁荣上下功夫
(三)在持续抓好文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
(四)在持续抓好文旅产业升级上下功夫
(五)在持续抓好文艺创新上下功夫
(六)在持续抓好公服建设上下功夫
B.11 重庆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2022年重庆“一区两群”发展形势分析
(一)主城都市区强核提能级、扩容提品质成效凸显
(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稳步推进
(三)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发展不断深化
二 2022年“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主城都市区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持续增强
(二)区域产业发展能级有待继续提升
(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待不断加强
三 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聚力项目投资建设
(二)深化产业协同协作
(三)强化科技创新赋能
(四)加强基础设施支撑
B.12 重庆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四化”现代大都市建设进展和特点
(一)聚焦国际化,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凸显
(二)聚焦绿色化,高品质生活宜居区建设亮点纷呈
(三)聚焦智能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智慧名城功能进一步强化
(四)聚焦人文化,文化强市建设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新进展
二 当前重庆建设“四化”现代大都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经济能级和龙头带动作用还需提升
(二)城市国际化枢纽功能还需增强
(三)绿色化和智能化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强化
(四)人文化现代大都市建设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 2023年重庆建设“四化”现代大都市的对策建议
(一)紧扣国际化,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能级
(二)紧扣绿色化,共绘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篇章
(三)紧扣智能化,赋能重庆打造“两高”新范例
(四)紧扣人文化,彰显城市品质卓越文明新形象
Ⅲ 高品质生活篇
B.13 2022~2023年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总体态势
二 当前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二)拥有的机遇
三 2023年重庆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
(一)织密织牢社会兜底保障网
(二)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深入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五)统筹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
(六)加快完善住房保障服务体系
(七)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八)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九)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
B.14 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人社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就业方面
(二)社会保障方面
(三)人才人事方面
(四)劳动关系方面
(五)助推经济发展方面
(六)其他方面
二 重庆人社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短板
(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为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二)国际国内形势对全市人社事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三)全市人社事业存在的问题及短板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
三 进一步推进重庆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三)充分激发人才人事活力
(四)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B.15 推进重庆“四闲”生活需求侧改革路径课题组主要成员:孟东方、黄意武、江优优、马文斌、李科等。">*
一 “四闲”生活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及其重庆应用
(一)“四闲”生活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二)重庆“四闲”生活指数分析
1.重庆“闲钱”生活指数分析
2.重庆“闲时”生活指数分析
3.重庆“闲地”生活指数分析
4.重庆“闲情”生活指数分析
二 提升重庆“四闲”生活品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市民“闲钱”变少,消费力仍显不足
(二)“交通短板”依然突出,节假日出游陷入“堵”局
(三)错峰休假与弹性作息等政策仍难落地
(四)部分群体需求的“精准识别”仍不到位
三 推进重庆“四闲”生活需求侧改革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四个配套”消费政策体系
1.释放“闲钱”,配套完善“敢消费”政策措施
2.用好“闲地”,配套完善“乐消费”政策措施
3.创造“闲时”,配套完善“能消费”政策措施
4.培养“闲情”,配套完善“想消费”政策措施
(二)突出平台引领,构建“四位一体”消费服务体系
1.“智慧+”消费服务
2.“体验+”消费服务
3.“跨境+”消费服务
4.“共享+”消费服务
(三)激发需求潜力,打造“四个工程”消费升级体系
1.打造“居民增收”工程,增加消费“厚度”
2.打造“休闲重庆”工程,拓宽消费“广度”
3.打造“效率变革”工程,拓展消费“宽度”
4.打造“幸福生活”工程,提升消费“温度”
B.16 重庆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研究*
一 重庆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共同富裕的目标越来越近
(三)共同富裕的前景更加光明
二 重庆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存在的困难
(一)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发展动力有待提高
三 重庆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共同富裕顶层设计
(二)加快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三)加快高品质生活建设让共同富裕全民共享
B.17 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概况
(一)高站位谋划试点工作,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二)不断优化社会治理制度,促进治理体制机制现代化
1.快速完善社会治理架构
2.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3.持续创新重点任务解决机制
4.不断创新工作管理推进机制
(三)不断创新治理方式,社会治理效能快速提升
1.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2.综治协同:全面整合市域社会治理力量
3.法治保障:有序推进社会治理法制保障工作
4.德治教化:切实发挥德治的教化作用
5.自治强基:大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6.智治支撑:积极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
(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治理效果彰显
1.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
2.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
3.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
4.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
5.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
二 重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推进机制有待一体化
(二)风险隐患总量大增加治理难度
(三)基层治理基础较弱
(四)数字服务和治理的供给能力有待提升
三 2023年重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织领导
1.创新领导机制
2.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
(二)全面推进平安重庆建设
1.加强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丰富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3.织密社会治安防护网
4.打好网络安全持久战
(三)大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1.建立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2.优化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机制
3.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4.强化基层治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四)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市域社会治理
1.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拓展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应用场景
3.推进数据共享
Ⅳ 内陆开放高地篇
B.18 2022~2023年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2022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总体形势
(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进展与取得的成效
1.着力夯实开放基础,开放通道体系“强链接”持续拓展
2.着力优化开放载体,开放平台体系“强磁场”引力彰显
3.着力激发开放动能,开放型经济体系“强引擎”稳健发力
4.着力营造开放氛围,开放发展环境“强保障”效能提升
5.着力共育开放合力,国内外协同开放“强纽带”联动紧密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世界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3.RCEP全面生效实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二 2023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形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一)以全面提升开放通道效率为重点,加快推进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
(二)以统筹推进开放平台差异化协同为重点,提升资源要素引聚能力
(三)以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开放型经济稳中有升、稳中提质
(四)以持续深化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和成渝地区协同开放为重点,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
B.19 重庆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研究
一 重庆口岸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一)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情况
1.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行质效齐升
2.中欧班列实现高质量发展
3.航空通道网络逐步加密
4.长江黄金水道挖潜增效,黄金水道优势充分发挥
5.“水陆空”三型国家物流枢纽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二)口岸发展现状
1.口岸开放体系不断完善
2.口岸功能不断完善
3.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三)重庆口岸物流发展面临的困难
二 拓展出海出境大通道综合功能,优化口岸物流营商环境
(一)创新发挥组织中心作用,深化共商共建共享
(二)推动中欧班列(中亚班列)扩容提质,强化第一品牌影响
(三)实施智慧长江物流工程,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四)提升航空物流效能,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五)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创造更优口岸营商环境
(六)紧抓RCEP历史机遇,形成通道经济增长极
(七)完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
B.20 重庆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研究
一 重庆建设开放平台体系的基本状况
(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辐射范围持续扩大
(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渐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三)两江新区初步成为内陆开放门户枢纽
(四)西部(重庆)科学城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动力源
二 重庆提升开放平台能级面临的问题
(一)开放试点权限范围较窄,开放发展水平整体不高
(二)产业同质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足
(三)制度创新做法不多,重庆品牌的创新做法偏少
(四)多层级政策协同机制缺乏,跨区协调存在阻梗
(五)与行政区域管理范围交叉,“多头执法”突出
三 重庆提升开放平台能级的政策建议
(一)争取放宽试点权限,提升改革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二)完善产业协同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水平
(三)紧抓融入国际经贸规则机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四)构建多层级政策协同机制,提升协同发展力度
(五)推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与行政区域的责权关系
(六)共建开放发展风险防范机制,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B.21 重庆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
(一)对外贸易稳中向好
(二)双向投资总体稳定
(三)开放型产业优化升级
(四)开放载体建设力度加大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 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及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
1.一些地区对做好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对外开放意识不足
2.贸易结构单一、产品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规模较小
3.利用外资规模小、结构不优、来源地集中单一
4.开放平台引擎作用发挥不充分
5.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还需持续用力
(二)重庆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三 培育重庆开放型经济新增长点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1.电子信息
2.汽车摩托车
3.装备制造
(二)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1.新一代信息技术
2.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
3.高端装备
(三)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新优势
1.商贸物流
2.金融领域
3.科技领域
4.教育领域
5.医疗服务
6.电信领域
7.数字经济
四 对策建议
(一)优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增强开放发展意识
(二)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三)深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培育优势创新力量
(四)提升开放平台功能,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五)深入开展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
B.22 RCEP背景下重庆市农业合作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 重庆市与RCEP国家农业合作现状
(一)总体情况
1.政策支持情况
2.合作平台情况
3.农业贸易情况
(二)农业贸易特征
1.出口以日韩为主,进口主要为澳新和东盟
2.依托重庆资源禀赋,出口类别以山地特色农产品为主
3.发挥伙伴国比较优势,进口类别以畜牧产品和热带水果为主
4.农业贸易呈逆差态势,逆差主要来源为东盟
5.进出口市场分布不均,相对集中于少数国家
二 重庆市与RCEP国家农业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RCEP给重庆市农业合作带来的机遇
1.降低进口成本,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
2.降低农产品出口成本,扩大特色农产品贸易规模
3.减少非关税壁垒,促进各国农业贸易公平便利
4.带动农业转型,实现重庆市与RCEP国家投资合作多元化
(二)RCEP给重庆市农业合作带来的挑战
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
2.农产品出口基础相对薄弱
3.山地特色效益农业道路依然艰巨
三 RCEP框架下推动重庆市与伙伴国农业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强化品牌建设
(二)全面深化农业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B.23 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究
一 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进展
(一)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服务大国外交贡献度明显提升
(二)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国际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强
(三)积极拓展各领域对外交往,国际交往活跃度稳步提升
(四)积极营造良好交往环境,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充分发挥外事历史资源优势,持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二 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形势分析
(一)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成为新名片
(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新动能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新格局
(四)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步入新阶段
三 加快推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Ⅴ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篇
B.24 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进展、问题与建议
一 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形势分析
(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三)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四)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五)深入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
(六)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八)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二 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困难
(一)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任务艰巨
(二)污染防治短板亟须加快补齐
(三)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压力较大
(四)保障支撑水平还需继续提高
三 2023年重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对策建议
(一)深入攻坚聚焦,加快补齐短板
(二)构建创新体系,激发改革动能
(三)健全投资机制,强化资金保障
(四)加大监管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B.25 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保护修复进展与展望
一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概况
二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
(一)水土流失量大面广
(二)消落区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低
(三)面源污染风险大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五)地质灾害易发频发
三 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保护修复
(一)保护修复思路
(二)主要目标
(三)工程部署
四 前景展望
(一)夯实绿色生态本底
(二)提升居民生活福祉
(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五 下一步建议
B.26 “双碳”目标下区域碳交易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一 主要碳交易市场建设运行情况
(一)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
1.欧盟碳交易市场
2.美国碳交易市场
3.对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运营启示
(二)我国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情况
(三)全国碳交易市场运行情况
二 重庆碳交易市场运行情况
(一)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方面
(二)地方碳市场建设运行方面
(三)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方面
(四)重庆碳交易市场建设趋势
三 重庆碳交易市场主要问题
(一)碳市场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二)碳市场支撑体系有待加强
(三)碳金融支持基础仍然薄弱
四 完善重庆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做好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有效衔接和补充
(二)创新完善试点碳交易市场的政策支持
(三)创新完善试点碳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
(四)发挥成渝碳交易市场协同作用
(五)充分发挥自愿减排市场作用
Ⅵ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篇
B.27 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效及下一步政策举措
一 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一)深入全面学习贯彻
(二)共同推动政策协同
(三)加快实施重大项目
(四)提速打造合作平台
(五)持续深化合作机制
二 落实重点任务,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成势
(一)抓双核引领,区域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二)抓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网络织密建强
(三)抓协同创新,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
(四)抓补链强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档升级
(五)抓特色品牌,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
(六)抓重点突破,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携手共建
(七)抓协同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开展
(八)抓共建共享,公共服务水平提标提质
(九)抓系统改革,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突破
三 存在的问题
四 下一步政策举措
B.28 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成效、困难及对策
一 川渝毗邻平台建设进展
(一)渝东北川东北地区
1.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2.城宣万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
3.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二)成渝中部地区
1.川渝高竹新区
2.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3.合广长协同发展示范区
4.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川南渝西地区
1.内荣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3.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
二 川渝毗邻平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共铸美好愿景,打造区域合作新品牌
(二)共促产业融合,孕育区域经济新成果
(三)共创协同机制,实现区域改革新突破
(四)共推惠民举措,引领民生工作新亮点
三 川渝毗邻平台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跨区域治理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
(二)资源要素保障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产业协作共兴仍需进一步探索
(四)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 提升川渝毗邻平台先行示范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狠抓任务落实,在贯彻执行上做表率
(二)增强产业协同,在建链强链上做贡献
(三)加强改革集成,在先行示范上做样板
(四)提高政策势能,在精准施策上做探索
(五)提升合作效能,在统筹协同上做示范
(六)强化考核督查,在平台建设上做标杆
B.2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成效及展望
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取得的成效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
1.机场建设
2.高速铁路项目
3.高速公路项目
(二)健康高效水资源系统建设的成效
(三)能源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效
(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效
二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面临的问题
(一)地理条件限制
(二)发展基础薄弱
(三)外部环境挑战
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的前景展望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实施保障
B.30 成渝地区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分析及建议
一 成渝地区现代产业协同发展基础条件
(一)数字经济加快培育壮大
(二)先进制造业不断集聚成群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增强
(四)特色效益农业持续提质
二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统筹推动不够
(二)产业协作水平不高
(三)产业政策协同不足
三 对策建议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共谋产业规划
(二)聚力重点优势领域,共建产业集群
(三)科学合理分工协作,共筑产业生态
(四)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共享产业政策
B.31 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与展望
一 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情况
(一)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政策演进及落地情况
1.政策演进情况
2.政策落地情况
(二)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1.人均公共支出
2.教育服务供给
3.医疗服务供给
4.社会保障水平
二 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公共服务非均等
(二)共建协同机制待健全
(三)共享成效水平待提高
三 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前景展望及对策建议
(一)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前景展望
(二)对策建议
B.32 共建共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的初步成效
(一)开展顶层设计,建立合作机制
(二)优化政务服务,提高效能
(三)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增强获得感
1.共建共享教育服务
2.共建共享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3.共建共享文体服务
4.共建共享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
(四)共建共享公共安全服务
二 共建共享公共服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三 推进共建共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着力改善民生,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三)激发市场活力,吸纳社会主体参与一体化服务建设
(四)重视科技赋能,提升成渝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B.33 川渝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 川渝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成效
(一)制造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深度推进
(二)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三)创新创业要素强度显著增强
(四)创新协同合作力度持续提升
二 川渝地区共建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的挑战
(一)创新投入总量不足
(二)科技创新资源有待充实
(三)企业创新能力亟待增强
(四)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水平不高
三 新形势下川渝共建全国有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夯实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能力
(二)持续强化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三)着力培育协同创新创业生态
(四)完善科技创新共同体服务体系
(五)探索跨区域科技成果利益共享机制
(六)拓展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空间
皮书数据库
本书总报告对2022年重庆经济运行态势及特点进行分析,对未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研判,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各分报告主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进行分析研判和建言咨政。
-
B.10 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 刘旗
SSAPID:102-6878-6126-89DOI: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市文化和旅游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弘扬“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保护传承好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和移民文化,持续抓好文化强市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
B.31 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效与展望
作者: 康健
SSAPID:102-3225-3797-57DOI:本文分别回顾了成渝地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政策演进与建设成效,重点分析了教育、医疗、
社会 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现状。 -
B.15 推进重庆“四闲”生活需求侧改革路径课题组主要成员:孟东方、黄意武、江优优、马文斌、李科等。">*
作者: 孟东方 等
SSAPID:102-7686-5998-66DOI: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着力解决我国
社会 主要矛盾为目标,以重庆“闲钱”“闲地”“闲时”“闲情”四类生活维度的综合,即“四闲”生活需求侧改革为主题 -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2)
SSAPID:101-8277-0316-78ISBN:978-7-5228-0719-5DOI:暂无内容
本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地方篇四个部分,围绕新时代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从性别平等视角出发,通过对经济
社会 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性别统计数据的梳理分析,力求客观反映新时代十年妇女发展状况 -
B.14 中国企业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研究报告
作者: 王影,管竹笋,陶洁
SSAPID:102-7390-3272-10DOI:本报告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评估体系”,对收集到的2319 -
B.11 金蜜蜂中国食品行业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研究作者: 黄石旦,李海林,付宇杰,林波
SSAPID:102-7089-5395-20DOI:本报告依据“金蜜蜂中国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22”,对98份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 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研究发展,2022年发布社会 责任报告的食品行业企业数量较2021年有所增加,报告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在可信性、可比性两个方面高于中国企业社会 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但在完整性、可读性、创新性、实质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但食品行业企业的社会 责任信息披露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报告可读性需进一步提升,还需创新报告披露形式,拓展信息披露的广度与深度,回应好利益相关方的重点关切,发挥好社会 责任报告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桥梁作用,争取利益相关方的理解与支持 -
B.1 金蜜蜂中国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研究作者: 殷格非,管竹笋,崔娟,夏鑫,陈诺,朱丽娜,杨冬媛
SSAPID:102-3153-3171-52DOI:本研究基于“金蜜蜂中国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22”,对2022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公开发布的2300份企业社会 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并结合历年研究成果,领袖型企业报告质量更高;ESG报告的占比逐年显著提升,沪深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报告质量均同比提升,港交所上市公司发布报告的质量更高;中国企业对发布社会 责任报告的重视程度在显著提高,更加重视报告篇幅的信息饱和度综合如上2022年企业
社会 责任报告发布情况,本研究对中国企业社会 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通过社会 责任报告不断增强企业价值的感性表达与理性传播,坚定完整且连续披露社会 责任信息的意识与决心,不断提升履责透明度;加强披露责任管理信息,切实推动社会 责任管理要求在企业内部的有效融合;持续提升报告可信性与绩效可比性方面的表现;加强ESG信息披露,重视双碳、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消费等议题的信息披露,提升报告实质性水平;加强行业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社会 责任国家标准,推动实现中国企业社会 责任信息披露水平高质量发展。 -
B.14 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与策略研究
作者: 徐子淇,朱佩娟
SSAPID:102-5163-7986-95DOI:经济水平提升发展和资源保护相互平衡,有利于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
社会 、生态持续向好发展。 -
B.8 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合作模式的
调查 研究*作者: 高立龙,刘敏
SSAPID:102-2066-2308-36DOI:本文以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
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国内先进地区产业园区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经验启示,分析了当前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合作的现状与主要问题,从高位统筹推进、加快模式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和优化软硬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未来加强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园区合作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