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4 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绩效测度及能级提升研究
作者: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课题组
SSAPID:102-9115-2711-37DOI:在当前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
经济 环境下,要发挥陕西院士专家工作站吸纳聚集战略科学家的作用,为陕西打造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战略咨询、科技预见;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支撑引领陕西乃至区域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服务和评估,指导支持院士专家工作站提质增效,切实发挥服务建站单位、辐射带动经济 发展的载体功能作用。 -
广州乡村振兴发展报告(2023)
SSAPID:101-5371-7060-51ISBN:978-7-5228-1518-3DOI:暂无内容
此外,对加强乡村党建,尤其是带头人队伍建设、
经济 联社党建、书记能力提升等进行了专题关注,并介绍了乡村组织振兴的“从化实践”、红色村党建的“湴湄实践”、活化乡愁记忆的“文冲经验”、留用地开发的“增城模式” -
B.10 中国商用车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 楼狄明,张允华
SSAPID:102-7223-3911-67DOI:商用车是我国客货运输的主力装备,产销量居世界首位,为国民
经济 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商用车也以较低的保有量占比消耗了汽车燃油总消耗量的50%,并且每年贡献了大量的碳排放 -
B.6 乘用车节能减碳专题研究
作者: 陈轶嵩,兰利波,张春梅,蔡旭
SSAPID:102-9372-9795-09DOI:乘用车碳排放研究部分主要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量化评价传统燃油汽车、常规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原材料获取阶段、制造装配阶段、运行使用阶段、报废回收阶段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并选取燃油
经济 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
B.3 陕西能源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李金柱
SSAPID:102-0919-3639-60DOI: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经济 社会系统性变革,将重塑我国的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加快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要系统施策,以“五碳并举”为抓手,推进多元化立体减碳;以“六化转型”为方向,加快绿色能源基地建设;立足于“大”,做大做强做优能源经济 ;着眼于“绿”,强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管理;落脚于“新”,强力推进新能源 -
B.2 “双链融合”典型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刘明熹,万劲波
SSAPID:102-6987-1926-79DOI: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深度融合,是我国应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产业现代化和
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在科技同经济 深度融合中,要着重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科技、产业、金融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序社会的关系。 -
B.22 科技赋能“小木耳大产业”*
作者: 赵鹏鹤
SSAPID:102-1026-9769-32DOI: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兴旺,关键是做强县域
经济 。县域经济 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接城市与农村、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龙头。聚焦木耳产业,科学制订产业规划,研发木耳原种,建立种源体系,全力提高管理培训水平,铸造“柞水木耳”品牌,打造产业链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良好发展、县域经济 实力增强通过科技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将柞水木耳发展成为产业链条更长、科技含量更高和高附加值产品更优的综合效益好的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经济 、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 -
B.21 清控科创“一体两翼”科创孵化
作者: 班斓
SSAPID:102-0360-0890-23DOI:“西咸创业π”服务计划,与各学院建立合作,引进院系落地,构建科研院所、投资机构、技术专家、科创导师联盟,全面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赋能,致力于建好政府和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市场化进行的
开放 共享创新平台 -
B.17 秦创原“科创飞地”建设研究
作者: 张胜
SSAPID:102-5005-7519-15DOI:“科创飞地”作为一种反向飞地
经济 模式,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共享发达地区创新要素、实现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
G.15 重庆地区区域隐含碳排放强度网络构建及空间影响研究
作者: 谭灵芝,储伟,杨书菲,蒋坤芸
SSAPID:102-6529-1197-53DOI:网络中心性对重庆地区隐含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影响为正,而网络强度和网络关联度值越高,隐含碳排放强度越低;输入隐含碳排放强度与输出隐含碳排放网络特征值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影响等,这些均对降低重庆地区隐含碳排放强度,改善
经济 发展结构和能源利用结构有一定指导意义 -
G.14 重庆市碳减排进展及对策研究*
作者: 孙贵艳
SSAPID:102-1199-8528-03DOI:重庆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依然存在面临
经济 社会发展与转型双重挑战、碳排放总量核查不完善、高碳排放行业占比高、碳排放交易市场不健全、政策平台技术人才保障不成熟等问题,为此,亟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
B.15 城市共享两轮市场容量测算分析与研究
作者: 刘芳,陶晨亮
SSAPID:102-7261-1219-75DOI:然而,过量投放对城市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产生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乱停乱放、潮汐现象严重、停车空间不足等诸多问题,背离了发展共享
经济 的初衷,为此各地政府逐步完善共享两轮的总量份额管控与动态考核机制。 -
B.13 陕西紧密
型 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作者: 张芙蓉,李巾,高萍
SSAPID:102-1108-5669-38DOI:2019年以来,陕西省紧密
型 县域医共体建设在试点地区全面启动,相关建设有序推进,运行成效初步显现。省级层面紧密型 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制度基本建立,各级各类推进紧密型 医共体建设、运行的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推动陕西省探索形成了一批受到国家嘉奖、推介的典型模式,提高了试点地区县域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了群众医疗服务满意度紧密型 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重规模、轻质量、一体化程度不高、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联系松散、牵头医院带动作用不强、信息化建设不足、基层首诊效应不显著等问题。因此,倡议“一把手”挂帅推动医共体建设,加强牵头医院能力建设,创新医共体管理体系形成责任共同体,优先推进医共体核心要素互联互通等,以有效推进陕西省紧密型 县域医共体试点。 -
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
SSAPID:101-9373-8501-33ISBN:978-7-5228-1489-6DOI:暂无内容
本书对普洱茶主要产区发展现状与竞争力状况,茶文化消费市场的走势,普洱茶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双向赋能,普洱茶对地方
经济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作用,以及普洱茶文化写作等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
G.18 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 圈流域治理合作机制构建研究*作者: 吕红
SSAPID:102-9179-6830-56DOI:加强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 圈流域治理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双城经济 圈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本文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生态环境合作治理现状,识别合作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生态共建任务艰巨,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措施有差异,规划、标准、执法监督不统一,以及共建共治合作机制还不够健全等阶段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流域为单元构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