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5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87

城市转型图书

BLUE BOOK OF SHANGHAI'S ECONOMIC DEVELOPMENT

SSAPID:101-9870-3806-97
ISBN:7-80190-937-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专题报告、比较与分析。包括了上海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服务功能、上海经济发展与能源弹性系数变动研究、城市转型中的上海房地产市场等内容。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2006)
作 者: 周振华 陈维
编 辑:周映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皮书系列》主要编辑出版发行人

 相关链接:2006年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部分皮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2005年上海经济运行分析及2006年展望

   一 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特点

   二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面临的机遇

    1.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

    2.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相关产业高速发展

    3.城市化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4.人才数量的增加、人才质量的提高导致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5.国内的高居民储蓄率将有力地支撑经济发展

    6.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迫使外资强劲进入中国

    7.中国逐渐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三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面临能源约束

    2.收入差距很大

    3.金融体系存在较大风险

    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依存度过高

    5.农村医疗和教育问题

    6.体制改革尚不完善,政府监管职能薄弱

   四 2005年上海经济运行特点

    1.经济收缩早于全国

    2.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不仅低于2004年同期,而且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出现了“双低”现象

    3.其他特点

   五 如何看待“早收缩”和“双低”现象

    1.13年来上海在国内经济中的先发优势

    2.13年来上海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后发优势

    3.上海在国内经济中先发优势的变化

    4.上海在世界经济中后发优势的变化

    5.上海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6.新阶段的特点

   六 2006年上海经济展望

    (一)2006年全国经济展望

     1.有关机构对2006年中国经济的预测

     2.我们的预测——温和收缩

    (二)2006年上海经济展望

     1.上海的消费信贷已对消费需求的高速增长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2.偏高的房地产价格削弱了上海的综合竞争力

     3.汽车工业有重蹈家电工业覆辙的可能

     4.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一时难以大幅下跌

     5.固定资产投资难以继续高速增长

    (三)从上涨原因看上海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崩盘

   七 对策建议

  城市转型:上海发展新趋势及其路径选择

   一 城市转型:上海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 城市转型的若干变化趋向

    1.基于经济服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的城市能级提升

    2.经济流程将呈现投资与消费双推动的基本格局

    3.产业结构及其组织的内含式高度化

    4.经济与社会、环境的联动发展

    5.开放式、拓展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动

   三 以创新城市来促进城市转型

   四 对策措施

 专题报告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上海城市转型的主线

   一 服务与发展——上海“十一五”的主旋律

   二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奠定服务与发展的基石

    1.服务全国:核心在于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服务能力

    2.自身发展:关键在于创建功能性载体、集聚功能性产业、培育功能性区域、吸纳功能性主体

   三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上海“十一五”的主线

    1.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调的是服务的综合性

    2.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调的是服务的功能性

    3.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调的是服务的广域性

    4.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强调的是服务的市场化

   四 形成六大体系——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十一五”目标

    1.国际航运服务体系

    2.国际金融服务体系

    3.国际商务服务体系

    4.制造业高端服务体系

    5.国际社会环境服务体系

    6.国际创新服务体系

   五 实施六大战略——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举措

    1.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

    2.以深化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制度突破战略

    3.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区域协调战略

    4.以培育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城市模式创新战略

    5.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产业发展战略

    6.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战略

   六 把握六大抓手——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的突破口

    1.抓历史性战略机遇,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抓独占性政策资源,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抓阶段性市场特点,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4.抓功能性基础设施,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5.抓内外部发展环境,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6.抓长效性人才高地,突破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现代服务业:上海城市转型的产业支撑

   一 引言

   二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成本病”理论及拓展性讨论

    (一)Baumol的“成本病”模型

    (二)“成本病”理论的发展

   三 上海存在“成本病”问题吗?

    (一)方法与数据

    (二)检验结果及讨论

   四 上海城市转型的产业动力:服务业供给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上海服务业发展潜力

    (二)长三角地区分工与上海服务业发展潜力

   五 结论与建议

  上海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服务功能

   一 城市转型与金融服务功能

    (一)上海城市转型的方向:服务型城市

     1.本报告的研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上海的产业结构不会有明显的变化,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会快速升高

     2.简单化地比较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及其GDP占比,会陷入误区

    (二)金融服务是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

   二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金融服务功能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曲折历程

    (二)2005: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转折点

   三 金融服务功能:市场完善

    (一)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二)金融市场功能的完善

     1.金融市场工具体系不完备

     2.市场定价机制扭曲

     3.证券市场融资功能非常薄弱

   四 金融服务功能:机构集聚

    (一)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现状

    (二)强化机构集聚效应的有利因素

    (三)金融机构竞争力的提升

   五 上海发展金融业、完善金融服务功能的突破口

    1.金融创新

    2.率先在上海金融业试行混业经营模式创新

    3.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机构集聚

    4.争取尽快设立“中国清算银行”

    5.有力支持和推进民营金融发展

    6.建设金融人才库

  上海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 上海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规模与结构变化

    (二)重点制造行业

    (三)上海制造业空间布局

    (四)上海制造业在全国的地位

    (五)上海制造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

     1.上海制造业对上海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

     2.基于产业关联分析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贡献

   二 上海制造业的环境分析

    (一)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

    (二)上海外资外贸增长与上海制造业

     1.出口贸易与投资的互动趋势

     2.服务领域渐成“外资投入热点”,合同外资超过制造业

     3.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不断向上海集聚

    (三)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四)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制造业

   三 上海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关系

    (一)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服务业有力地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结束语

  进一步深化改革:助推城市加速转型

   一 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突破制约城市转型的深层矛盾

    (一)以强主体、拓领域、转职能为重点,为城市转型提供动力、产业和环境基础保障

     1.强化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与发展动力

     2.拓宽发展领域并降低市场门槛

     3.转变政府职能同时加快机构改革

    (二)分类推进改革,着力在重点领域改革突破

     1.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公司多元化改革

     2.推进文化、教育综合改革

     3.实施市卫生局等三个单位的管办分离改革

     4.扩大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试点

     5.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

   二 率先推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实推进影响城市转型的制度建设

    (一)以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系统推进十项改革任务,为上海城市转型奠定体制基础

     1.推动政府转型,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

     2.推动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3.探索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增强微观经济主体活力

     4.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化程度

     5.加快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快科技体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探索建立人力资本优先积累机制,全面有效地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8.率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9.建立合理的调节机制,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体系

     10.扩大对外开放,形成适应国际通行做法的市场运行环境

    (二)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建立与建设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方式

     1.启动浦东外汇管理改革试点

     2.积极推动服务外包试点工作

   三 加大发展非公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推动城市转型的内生动力

    (一)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1.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在政策、待遇上的平等

     2.全方位、多领域扩大对“民资”的开放度

     3.加快“国资、外资、民资”结构与布局的调整

     4.强化民营经济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融合

     5.下大力气构筑好“民资”发展的服务大平台,形成推进“民资”发展的经常性工作机制

    (二)推动《实施意见》配套政策制定,积极探索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特点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

     1.制订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些相关政策

     2.制订上海市国有中小企业多元改制的政策意见

     3.出台上海市转制科研机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4.形成上海市市政公用行业特许经营的有关政策

     5.制订发展民办医疗机构的政策及具体细则

    (三)制定《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推动服务经济发展

     1.明确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

     2.明确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3.形成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推进举措

   四 加快健全分类指导差别政策体制,逐步优化落实城市转型的区域布局

    (一)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确定四大功能板块

    (二)按照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之一,努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逐一明确各区县的功能,完善体制,分类推进区县发展

     1.浦东新区

     2.嘉定区

     3.崇明三岛

  上海城市转型中的空间布局与城市服务功能体系建设

   一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功能布局现状*

    (一)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现状

     1.人口与基础设施等城市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集中在中心城区,呈现从中心向外围递减趋势

     2.从人口集聚点来看,目前上海已经形成“大城区、小城镇”的内部城市体系空间分布

     3.城市生产经济活动主要在浦东、闵行、嘉定等中心城周边地区集聚,总体呈现围绕核心城区的环状分布

    (二)上海城市功能布局现状

     1.与人口、基础设施等要素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相适应,中心城区的居住生活服务功能十分突出

     2.对应城市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郊区的生产功能十分突出

     3.中心城区在整个城镇体系中的中心作用和功能十分明显;与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相比,郊区城镇的功能相对单一

   二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城市功能提升

    (一)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与城市空间扩张

    (二)城市空间拓展与城市功能提升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

     1.中心城区过于“拥挤”导致中心城区的资源稀缺性约束特征日趋显著

     2.中心城区与郊区城镇的空间功能布局不协调,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产业空间布局的自发调整面临城市空间要素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严重制约

     4.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将面临上海大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区域发展的挑战

    (三)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战略方向

     1.转变城市发展的单一中心模式

     2.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3.构建城市发展新空间

   三 城市内部空间经济结构调整与城市服务功能体系建设

    (一)城市功能的战略定位与城市服务功能体系建设

     1.城市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变化与城市服务功能提升

     2.城市体系布局与城市服务功能体系

   四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城市服务功能体系建设

  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一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对上海的意义

    (一)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呈现三大趋势特征

     1.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转移

     2.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区域集聚发展

     3.服务业国际转移成为新热点

    (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是一次值得好好把握的重大机遇,其意义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1.有利于加速上海先进制造业的提升

     2.有利于推动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3.有利于促进上海城市综合功能提升

   二 上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特点及相关效应

    (一)上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与趋势特点

     1.上海制造业吸收外资稳步提高,微电子、汽车、化工等领域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初步形成产业集群

     2.上海服务业吸收外资速度加快,金融、货代、仓储、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外资势头强劲

     3.区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具有“园区化”集聚的趋势,不同园区出现不同的产业集群

     4.美国、日本、德国、欧盟、中国台湾是向上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但产业转移的侧重点不同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结构的效应

     1.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效应分析

     2.对出口结构提升的效应分析

     3.对产业技术水平升级的效应分析

   三 上海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影响上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商务成本节节攀升不利于持续地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

     2.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投资

     3.制度缺失和改革不到位影响了跨国公司投资大规模进入

    (二)产业转移对上海经济转型产生的负面效应

     1.产业转移的结构性偏差影响了上海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

     2.过于依赖产业转移束缚了上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权

     3.国际产业转移增加了跨国公司与上海政府的目标冲突

   四 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区外部形态和功能建设,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和配套产业的发展

    2.优化产业发展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金融市场规范化发展

    3.按照“特定需求配制”方法,营造符合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特定政策

    4.培育上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本土企业“走出去”战略

    5.构筑上海政府与跨国公司的利益协调机制

  上海经济发展与能源弹性系数变动研究

   一 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变动的经济因素分析

    (一)能源弹性系数变化与本市经济、产业发展特征相一致

     1.“七五”时期,上海经济处于低速发展期,高能耗项目的大量投产导致能源弹性系数上升

     2.1990年代,上海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持续下降

     3.“十五”前三年:上海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缓,直接导致能源弹性系数回升

    (二)工业重型化发展趋势是引发“十五”前三年能源弹性系数快速上升的主要动因

    (三)生活、交通、建筑等能源消费新增长点加速了“十五”前三年能源弹性系数的上升

     1.生活用能特别是生活用电近年大幅提高,快速增长的趋势不可阻挡

     2.交通用能呈总量与单耗双高的态势,对全市成品油供给造成巨大压力

     3.建筑用能增速快、比重高,对全市电力供求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 日本经济发展阶段与能源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1.能源弹性系数的年度数据振幅较大

    2.能源弹性系数变动与经济增长阶段和产业结构调整高度相关

   三 2003年上海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骤增的原因剖析

    (一)2003年上海能源和电力消费增长的构成情况

    (二)2003年本市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增大的原因分析

     1.2003年能源弹性系数增大的原因

     2.2003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增大的原因分析

   四 建立在不同产业结构基础上的能源和电力需求预测

   五 对策建议

    1.坚持能源政策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单位GDP能耗

    2.坚持科教兴市主战略,努力提高工业科技含量,全面降低工业能耗比重

    3.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倡导科学用能、合理用能,推动全社会节能

  城市转型中的上海房地产市场

   一 上海市土地结构及其演变

    (一)土地结构

     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2.绿化生态面积和道路交通面积逐年增加

     3.工商业和住宅用地面积逐年增加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

    (三)出让土地价格

   二 上海市房地产结构及其演变

    (一)房地产发展趋势的回顾

     1.房地产投资比重逐年加大,成为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

     2.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3.房地产价格从1999年走出谷底,出现了五年左右的持续上涨,且升幅巨大(见图3)

     4.房地产业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5.房地产业成为境外和外地资金重要的投资领域

     6.房地产业的市场化水平逐年提高

    (二)房地产的结构分析

     1.不同类型房地产的结构分析

     2.不同区域房地产结构分析

     3.房地产销售和出租结构分析

     4.不同类型房地产售价和造价比值分析

     5.存量房产的结构分析

   三 房地产开发和人口、产业布局的相互作用

    (一)房地产开发与人口分布*

    (二)房地产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三)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化进程

   四 总结

  长三角区域协作深化与上海城市转型的互动

   一 中国城市转型的宏观背景

    (一)城市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基础

     1.从经济层面分析

     2.从社会角度考查

     3.从环境角度考查

     4.从发展理念上分析

    (二)中国城市转型的基本方向

   二 上海城市转型的内在逻辑

    (一)“三个服务”推动上海城市功能创新

    (二)加快产业转换提升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三)确定新的发展战略,保持优势服务功能

   三 上海城市转型的基本方向和内涵

   四 上海城市转型与长三角区域协作的互动关系

    (一)发展思路的互动

    (二)发展机遇的互动

    (三)发展空间的互动

    (四)发展手段的互动

   四 走向双赢:加快城市转型,深化区域协作

    (一)进一步清晰上海城市功能,强调对现代服务业的进口替代,壮大支撑产业,加快推进上海城市功能转型

    (二)形成上海城市的独特优势,放大长三角区域整体优势,增强长三角区域在国内外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三)以长三角区域未来整体发展要求作为上海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比较与分析

  上海城市经济转型的历史考察

   一 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

   二 前近代上海城市经济的历史增长

    (一)农业增长和生产结构改变

    (二)依托商业活跃的航运业发展

   三 对外开埠和全国外贸中心的形成

   四 近代工业发展促进全国制造业中心的形成

    (一)上海近代工业的投资规模

     1.外国在华工业资本

     2.国家资本工业

     3.私人工业资本

    (二)上海近代工业的行业结构

    (三)上海近代工业的生产总值

     1.上海工业总产值与主要行业产值的比重

     2.上海工业总产值和重要行业产值在全国的地位

  中国若干大城市转型新趋势

   一 北京市:加速向国际性大都市迈进

    (一)产业结构高级化

    (二)信息化程度提高

    (三)国际化水平提高

   二 深圳市:加快与香港融合

    (一)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巨大

    (二)服务业增长相对缓慢

   三 广州市:浮现中的珠三角另一个轴心城市

    (一)广州市工业化的进展

    (二)广州市服务业的发展

   四 武汉:重塑中部中心城市

    (一)武汉的城市发展

    (二)武汉的经济发展举措

  中国若干大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比较

   一 用新的理念重新审视城市发展

   二 新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指标选择

     1.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

     2.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

    (二)城市选择

    (三)比较目的

   三 产业比较

    (一)总体发展指标

     1.资源禀赋

     2.GDP与三次产业结构

     3.投资与发展

     4.创新

    (二)产业构成

   四 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程度

   五 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分析评价及对策建议

    (一)综合分析

    (二)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产业方面

     2.政府作用

     3.使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4.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刘树成:《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背景特点》,《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樊纲:《通货紧缩、有效降价与经济波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若干特点分析》,《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刘树成:《中国经济波动的新轨迹》,《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李建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刘世锦:《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2003年6月26日《中国经济时报》。

刘树成:《把握宏观调控的来龙去脉》,《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5年春季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苑德军等:《中国经济进入拐点了吗?》,2005年7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姚齐源:《双重周期与双重调控——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争论及政策取向的背景分析》,《经济学家》2005年第10期。

刘熀松:《遏制投资过热,延长经济景气周期》,2004年5月8日《解放日报》。

刘熀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因研究》,《管理世界》2005年第11期。

袁志刚等:《以新的视角审视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王战等:《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2004年/2005年上海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姚为群:《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丝奇雅著《全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周振华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林毅夫:《论经济发展战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刘伟:《转轨中的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1.Balassa,B.,“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Manchester School,33,1965,pp.99~123.

2.Duo Qin,“Is China’s Rising Service Sector Leading to Cost Disease?” Dec.2003,mimeo.

3.Falvey,R.and Gemmell,N.,“Are Services Income-elasticity?Some New Evidence”,The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No.3,Sept.1996.

4.Francois,J.F.,“Trade in Nontradables:Proximity Requirement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in Service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5(1),Spring 1990,pp.31~46.

5.Fuchs,V.,The Service Economy,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1968.

6.Griliches,Z.,Output Measurement in the Service Sectors,NBER Studies in Income and Wealth,Vol.56,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7.Haig,B.,“An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mployment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1960~1970”,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57,1975,pp.35~42.

8.Krugman,P.,Geography and Trade,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Press,1991.

9.Mera,K.,Measuring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Infrastructure in Citie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No.WUDD54),Washington,D.C.:World Bank,1984.

10.Riddle,D.,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the World Development,Praeger Publishers,1986,pp.46~50.

11.Sabolo,Y.,The Service Industries,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1975,pp.24~29.

12.Sheets,R.,Nord,S.,and Phelps,J.,The Impact of Service Industries on Underemployment in Metropolitan Economies,D.C.Heath and Company,1987.

13.Singlemann,J.,From Agriculture to Services: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Employment,Beverly Hills,CA:Sage Publication,1978.

14.Solow,R.,“We’d Better Watch Out”,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July 1987,12.

15.Spann,R.,“The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and the Expanding Public Sector”,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8,1977,pp.397~404.

16.Stanback,T.,and Noyelle,T.,Cities in Transition. Totowa,N.J.:Rowman and Allanheld,1982.

17.Summers,R.,“Servi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G.Saxonhouse,“Services in the Japanese Economy”,and I.Leveson,“Services in the U.S.Economy”,In Inman (eds.),Managing the Service Economy:Prospects and proble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18.Triplett,J.,“Productivity in the Service Sector”,Brookings Institution Working Paper,January2000.

19.丹尼尔·贝尔(1974):《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高铦译,商务印书馆,1984。

20.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

21.程大中:《生产者服务与消费者服务互动发展中的提升》,载《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2.程大中:《中国服务需求弹性的估计》,《南大商学评论》2004年第2辑,人民出版社,2004。

23.格鲁伯、沃克(1989):《服务业的增长:原因与影响》,陈彪如译,上海三联书店,1993。

24.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戴睿、易诚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25.李树甘、杨伟文:《香港与内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分析及两地合作发展服务产业策略》,载《香港与内地服务产业链策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第197~226页。

26.钱纳里、鲁宾逊、塞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吴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27.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让服务惠及穷人》,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周振华、陶纪明:《“十一五”期间上海深化“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研究的研究报告》,2004。

陈宪:《服务业不等于第三产业 有自身演进历史与逻辑》,2005年3月8日《解放日报》。

李善同、段志刚:《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人民网,2005。

世界银行:《让服务惠及穷人——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

Jack E.Triplett and Barry P.Bosworth,Productivity in the U.S.Services Sector:New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2004.

The Corporation of London,“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London as a Global Financial Center”,Nov.,2005. http://www.cityoflondon.gov.uk.

杨公朴、王玉主编《上海工业发展报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2005上海工业发展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周振华主编《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雷新军:《“十一五”期间上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与路径问题研究》,见王荣华主编《构建和谐发展的世界城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1.左学金、王红霞,2005:《城市空间:“十一五”期间上海城市空间布局与发展规划思路研究》。

2.左学金、权衡、王红霞,2004:《上海城市空间要素均衡配置的实证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上海城市空间要素均衡配置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3.日本东京都官方网站。

4.日本总务省统计局。

5.《上海统计年鉴2005》。

6.Arthur O’Sullivan,Urban Economics,p.129,McGraw-Hill Education(2000).

7.decennial US Census.

8.Fujita,Masahisa and Paul Krugman,2000,“A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odel of Urban Systems and Trade”;Jean-Marie Huriot,Jacques-Francois Thisse edited Economics of Cities:Theoretical Perspectiv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Vernon Henderson,2000:“The Effects of Urban Concentration on Economic Growth”,NBER,w7503.

10.www.mshall.com.

11.zh.wikipedia.org/wiki.

王志乐主编《2004年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王洛林主编《2003~2004中国外商投资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王志乐:《2002~2003跨国公司在上海投资报告》,中经专网(政府版),http://info.shic.gov.cn/index/index.asp。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5。

潘建新:《2005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简介》,上海统计网,http://www.stats-sh.gov.cn/2004shtj/tjnj/tjnj2005.htm。

郭克莎:《外商投资的结构效应分析》,鹭江出版社,2000。

江小涓:《中国工业发展与对外经贸关系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2005年上半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态势分析》,上海科技网,http://www.stcsm.gov.cn/statistic/index.asp。

上海国际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对上海吸引外资的影响和对策》,未公开发表,2004。

确立“世界城市”目标,开拓“创新城市”路径课题组:《建设世界城市: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思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姜永坤:课题研究报告《上海利用外资增长与效益分析》,未公开发表,2004。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上海三联书店,1991。

李江涛、蒋年云:《2005年:中国广州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乐正:《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景体华:《2005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00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年鉴出版社,2004。

张晓强:《中国高技术发展年鉴2004》,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004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武汉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004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武汉统计年报。

2005年7月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武汉统计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