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97

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2017)

SSAPID:101-9850-7153-35
ISBN:978-7-5201-0267-4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从上海“三去一降一补”问题、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立法需求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创新、上海科技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以及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探讨了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上海上市公司景气指数以及基层治理等问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作 者: 沈开艳
编 辑:张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经济计划与管理

 Abstract

 摘要

 中国皮书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子库介绍

 Ⅰ 总报告

  B.1 2017年上海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一 上海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与突出问题

    (一)2016年上海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变化特征

     1.产业结构

     2.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

     3.CPI和PPI

     4.居民收入与就业

     5.企业经营

    (二)2016年上海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1.上海工业发展弱势调整,政策作用效果边际递减

     2.上海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突出

     3.上海消费后劲不足,受收入增长不足和房价增长过快的影响

     4.上海投资有所稳定,民间投资积极

     5.上海外贸形势略有好转,形势依然严峻

   二 当前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制造业底线与转型升级

     1.制造业产值是否能保住25%的份额

     2.重点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担当制造业企稳的重任

     3.制造业下滑的内部原因分析

     4.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判断

    (二)上海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

     1.历年财政收入变化情况

     2.财政收入增长的决定因素

     3.为什么财政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三)人口底线与创新人才短缺的冲突

     1.上海人口底线约束与创新人才不足相关的几个典型事实

     2.上海科研能力较强而创新人才不足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至少有两个原因值得重视

   三 上海经济运行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机遇和挑战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二)上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挑战与机遇

     2.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

   四 2017年上海宏观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一)利用景气分析法对经济周期态势的分析

    (二)各种情景下上海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1.情景设定

     2.各种情景下上海经济形势预测

   五 上海转型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排除制度性障碍,推动供给侧改革

    (二)减轻企业负担,让经济主体“活”起来

    (三)强化区域经济合作,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四)建立柔性政策,集聚创新人才要素资源

 Ⅱ 供给侧改革篇

  B.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三去一降一补”问题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对上海发展的现实意义

   二 上海供给侧状况的国际比较

   三 上海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一)去产能——聚焦相对过剩产业,推动新产能落地

    (二)去库存——在总量可控的形势下关注空间和区域平衡

    (三)去杠杆——债务风险可控,偿债能力较强

    (四)降成本——关键在于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五)补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重点

   四 上海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用足用好自贸区平台,促进制度创新

    (三)全面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四)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B.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良好助推器

   二 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优势与不足

    (一)上海已基本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

    (二)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优势

     1.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良好基础

     2.消费总量持续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

     3.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对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4.对国际知名品牌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拥有国内与本土的诸多优秀品牌

     5.良好的消费环境与基础设施,是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高效运行的行政体系,为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奠定了良好的行政基础

    (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不足

     1.国际知名品牌难以有效满足消费需求

     2.国内知名品牌与本土知名品牌缺乏

     3.著名消费商圈集聚不足

     4.免税店有待进一步发展

     5.本地工匠精神不足,难以培育出本地知名品牌

     6.消费总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7.建设国际消费城市与建设旅游城市、国际贸易中心缺乏有效联动

   三 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一)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二)国际消费城市发展路径对上海的启示

   四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一)总体策略

    (二)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具体措施

     1.扩总量:不断扩大消费总量,为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奠定坚实的消费基础

     2.提质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与服务质量,有效加强对来自世界各地与全国其他消费者的吸引力

     3.优结构:优化消费结构,提升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升级,不断满足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4.促重点:推动重点消费品与服务的供给,充分发挥供给拉动消费的作用

     5.创品牌:在吸引国际消费品牌的基础上,发扬工匠精神、发挥传统本土品牌优势

     6.重联动:积极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与国际消费城市建设联动

     7.强基础:持续健全完善消费设施与消费环境,促进消费者便捷放心消费

     8.增投入:增加对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投入,有效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

     9.补政策:在制定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政策体系

  B.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

    1.加法:补齐短板,扩大有效供给

    2.减法:简政放权,为经济松绑减负

    3.乘法:创新引领,培育发展新动力

    4.除法:多管齐下,化解过剩产能

   二 上海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1.制造业下行压力大,增速创新低

    2.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转型升级趋势减弱

    3.规模优势明显,效益有待提升

   三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制约瓶颈

    1.劳动力成本制约瓶颈

    2.土地资源制约瓶颈

    3.创新不足制约瓶颈

     (1)创新人才不足

     (2)创新引领型企业少

   四 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建议

    1.上海制造业的三个功能

     (1)研发创新的功能

     (2)高端产品、核心产品的生产供应功能

     (3)应用示范和服务功能(技术传播功能)

    2.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1)弃“大(量)”求“精(质)”,提升核心竞争力

     (2)智能化、服务化、网络化,推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3)以标准化、个性化为导向,提升上海制造业

    3.推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1)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中把握方向、突出重点

     (2)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中催生新兴领域、提升传统领域

     (3)在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4)在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倒逼企业创新、促进转型发展

    4.促进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1)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从体制机制和主体作用方面寻求突破

     (2)促进各种创新资源的整合、创新主体的联动,发挥“1+1>2”的效应,在资源共享、资源整合、产学研合作以及社会创新氛围形成方面寻求突破

     (3)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势与市场优势,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谋求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尤其是从创新人才、产业人才方面寻求突破

     (4)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从示范性方面寻求突破

  B.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

   一 上海经济增长动力的总体判断

    (一)上海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

    (二)原有增长动力整体衰竭

     1.投资增速放缓

     2.出口增速放缓

     3.消费增长趋缓

    (三)增长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技术供给不足

     2.要素结构性问题导致配置效率下降

     3.资源环境压力倒逼增长动力转换

   二 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培育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增长新动力的指向

    (二)优化供给侧推进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路径研究

     1.优化供给以满足新需求

     2.升级供给以满足更高层次需求

     3.提供新供给直接刺激新需求

     4.提供新供给间接带动新需求

     5.优化供给环境为“双创”提供支撑

     6.优化供给环境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

   三 上海优化供给侧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需要调整优化的政府管理职能

     1.产业政策的调整

     2.国有企业的转型

    (二)需要形成系统合力的政府管理职能

     1.对政府相关部门设置进行调整

     2.重大战略之间的协同发力

    (三)需要简政放权的政府管理职能

     1.破除产业市场准入的约束

     2.培育市场化的要素市场

     3.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

    (四)需要严加监管的政府管理职能

     1.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强化生态保护

     3.强化公共利益保护

  B.6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与科创中心建设立法需求研究

   一 相关法律规范梳理

    (一)科技金融政策

    (二)科技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

    (三)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政策

   二 “立”——新地方法规的发布

    (一)制定《关于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管理条例》

     1.新形势与立法必要性

     2.立法需求与建议

    (二)制定《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

     1.新形势与立法必要性

     2.立法需求与建议

    (三)制定《上海科普条例》

     1.新形势与立法必要性

     2.立法需求与建议

   三 “改”——现有地方法规的修订

    (一)修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1.新形势与修法必要性

     2.修法需求与建议

    (二)修改《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

     1.新形势与修法必要性

     2.修法需求与建议

    (三)修订《上海市专利资助办法》

     1.新形势与修法需求

     2.立法需求与建议

   四 “废”——现有法规的废除

   五 完善上海市科技创新立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1.以国家上位法为根据对上海市的科技领域立法进行修订

     2.建立跨部门协同立法机制

     3.加强科技附属性立法

    (二)依据本市科技发展需要进行立法

     1.法律修订要符合本市的现实需求

     2.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及时推进科技领域法律规范的立、改、废

     1.适时修订立法

     2.做好政策与立法之间的转换

     3.参考其他省市科技立法实践经验

    (四)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协同

     1.加大“需求拉动”的支持力度

     2.保证各项科技活动的顺利实施

     3.增进各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

 Ⅲ 制度创新篇

  B.7 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创新:三周年总结评价及下一步展望

   一 与国际投资新规则的对标:国际性分析

    (一)投资便利化制度的对标

     1.外商投资准入规则:负面清单

     2.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二)投资风险防范制度的对标

    (三)投资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对标

     1.企业准入“单一窗口”

     2.境外投资服务体系

   二 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的现状与问题:系统性分析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准入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1.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模式存在的问题

     2.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模式的完善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三)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1.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

     2.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三 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障碍的实证研究:实用性分析

    (一)投资准入门槛仍然较高

    (二)五大领域投资开放度不够

     1.金融领域

     2.商贸服务领域

     3.专业服务领域

     4.社会服务领域

     5.新技术和新经济领域

    (三)负面清单未从根本上减轻企业行政审批负担

     1.行政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2.便利化改革未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关键核心领域

     3.“单一窗口”建设“重形式”而不“重功能”

    (四)金融财税政策吸引力不足

    (五)金融自由受限和创新不足

     1.资本自由化改革对跨国企业吸引力不足

     2.金融创新对标国际存在差距

   四 完善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制度的下一阶段展望

    (一)对标国际最高标准,“高仿”中美BIT“负面清单”

    (二)建立商事制度改革配套的高效透明的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三)加快建立服务实体经济的财税金融创新体系

    (四)提高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的集成性与标准性

    (五)吸收国际单一窗口建设的主要成功因素

    (六)进一步强化投资管理制度创新的法治保障

  B.8 上海科技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 上海科技对外开放的历程

    (一)探索起步阶段(1978~1993年)

    (二)快速推进阶段(1994~1999年)

    (三)全面深化阶段(2000年以来)

   二 以对外开放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举措与经验

    (一)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强科技对外合作

     1.推动资本运作,主动吸收国际科创资源为科创中心建设服务

     2.引进国际众创平台,引导小微科创主体参与对外合作

    (二)推动外资研发中心融入科创中心建设

     1.打造优良科技发展环境,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创中心建设

     2.引导外资研发中心转变发展模式,实现“反向创新”

    (三)利用自贸区制度优势助推科创中心建设

     1.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推动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发展

     2.电子围网保税监管方式推动科创中心硬件设施建设

   三 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支持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推广电子围网监管模式

    (二)对科技型企业总部适当放宽跨境人民币流动限制

    (三)研究试点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独立申请政府科研项目

  B.9 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 上海社会信用体系的现状及对上海发展的促进

    (一)现状

    (二)对上海发展的促进

     1.防范金融风险,支撑金融业发展

     2.加强市场监管,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3.推动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4.培育信用市场需求,支持信用服务行业发展

   二 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用体系建设立法框架问题

     1.上海的立法情况

     2.发达国家的立法情况

    (二)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使用问题

     1.上海的问题

     2.信用信息归集的国际经验

     3.信用信息共享与使用的国际经验

    (三)惩戒机制建设问题

     1.上海的问题

     2.惩戒机制建设的国际经验

   三 上海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对立法的若干建议

     1.建立完善的《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条例》

     2.制定三部配套性信息公开与保护专项法规

     3.制定两部信用信息使用的配套性法规

    (二)对上海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使用的若干建议

     1.加快建立健全“政府推动、社会共建”的信用信息汇集体系和机制

     2.针对信用信息的共享,加快立法,对信用信息的使用发挥有益的促进作用

     3.推进各个层面各个行业的信用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

    (三)对上海惩戒机制建设的若干建议

     1.建立健全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

     2.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失信信息传输机制

     3.推进国家和地方相关立法工作

 Ⅳ 企业改革篇

  B.10 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政策选择

   一 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一)国企改革先行,初步提出建立国资管理体制的设想(1978~1992年)

    (二)国资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国企改革不断深入(1993~2002年)

    (三)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国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2003~2012年)

   二 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主要任务

    (一)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二)当前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通过各种途径,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2.以管资本为主,构建国资管理的“两级授权”“三级管理”体系

     3.完善国资监管体系,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三 当前国资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缺乏市场化的人才选聘机制

    (二)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董事会职能弱化

    (三)国资委、国资投资运营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厘清

   四 提升管资本能力,深化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

    (二)形成充分制衡、独立规范的董事会结构

    (三)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实施分类监管

    (四)与国企改革相配套,形成改革协同力

  B.11 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一 上海民营经济总体状况

    (一)上海民营经济保持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态势发展

    (二)上海民营经济是就业与大众创新的重要载体

    (三)上海民营经济成为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

     1.民营经济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量不断增加

     2.民营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起伏较大,且增速趋于平缓

     3.房地产是上海民营经济的投资重点

   二 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服务业成为上海民营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上海市民营工业企业的都市型、科技型和外向型特征不断凸显

    (三)上海民营经济的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

   三 上海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企业用工成本增长迅速,民营企业盈利水平较低

    (二)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隐性壁垒与差别化待遇

    (三)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亟须进一步改善

   四 促进上海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降低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成本,培育更加适宜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壤

    (二)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对民营经济实行无差别化待遇

    (三)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促进上海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B.12 上海上市公司景气指数研究

   一 上海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二 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综合景气指数

   三 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分行业景气指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景气指数

    (二)现代服务业上市公司景气指数

    (三)传统服务业上市公司景气指数

    (四)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景气指数

   四 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分板块景气指数

    (一)主板公司景气指数

    (二)中小板公司景气指数

    (三)创业板公司景气指数

   五 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分上市年限景气指数

    (一)上市三年以内公司景气指数

    (二)上市三年以上公司景气指数

   六 2017年上海上市公司景气指数变化趋势

  B.13 上海基层治理品牌案例评析

   一 依法依规化解网络舆情危机

    (一)案例背景

    (二)案例内容

    (三)经验做法

     1.第一时间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明确镇政府依法整治市场秩序的坚决态度

     2.注重发挥微博等新媒体优势,有序引导舆论正确走向

     3.广泛普法,严格执法,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4.以社会和谐为落脚点,认真做好善后工作,保障小商户基本经营生存

    (四)绩效评价

     1.快速遏制化解了舆情危机,维护了基层政府公信力

     2.彻底整治了民峰铝材市场违规用地、违法经营行为,维护了市场秩序

     3.“威慑”了潜在造谣者,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4.提供了较为清晰、可行且易于模仿和复制的基层政府舆情危机解决路径

    (五)案例启示

     1.高水平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可以变危机为时机

     2.应对舆情危机,应做好舆情危机潜伏期的预防

     3.应对舆情危机,应建立舆情危机爆发后的引导和处置联动机制

     4.应对舆情危机,应做好稳妥的善后工作

   二 “四位一体,四共协同”保平安

    (一)案例背景

    (二)案例内容

    (三)经验做法

     1.瞄准焦点难点,优化共建共创机制

     2.明确职责,搭建共治共管平台

    (四)绩效评价

     1.社区管理合力不断提升

     2.社区治安防控实力显著增强

     3.治安秩序明显改善

    (五)案例启示

   三 万名农民进课堂,建设和谐新市镇

    (一)案例背景

    (二)案例内容

    (三)经验做法

     1.构建以宣传为引擎、培训渠道拓展为支撑、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管理体系

     2.构建以服务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区域文化优势为依托的城市生活与技能适应性内容培训支持体系

     3.以地区平安为宗旨,以小城镇潜在突出社会矛盾和问题释疑为重点,构建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培训强效保障体系

    (四)绩效评价

     1.农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

     2.农民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3.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市文化和价值观认同感显著增强

    (五)案例启示

   四 依托邻里守望,夯实群防群治基础

    (一)案例背景

    (二)案例内容

    (三)经验做法

     1.扭住两股力量,捏合一支队伍

     2.确保基本权益,落实二类保障

     3.着眼作风细节,确立三项规范

     4.瞄准工作实效,力推四种任务

    (四)绩效评价

     1.有力促进了平安泖港建设

     2.切实服务基层群众百姓

     3.有效培育了群防群治文化

    (五)案例启示

     1.创新网格管理,发挥载体作用

     2.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手段

     3.拓展了法律政策宣传渠道

  B.14 后记

 主编简介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重大举措,是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肩负着实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道路,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先行先试的任务。基于此,《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7)》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分总报告、供给侧改革篇、制度创新篇和企业改革篇四大部分,共计13个报告。本书总报告认为,2016年上海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五个特点:工业发展弱势调整,政策边际作用递减;服务业发展相对稳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突出;消费后劲不足,受收入和房价拖累;投资有所稳定,民间投资积极;外贸形势略有好转,形势依然严峻。结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通过景气分析和情景分析方法,总报告建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预测2017年上海经济处于基准情景的概率为75%,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5%左右,指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底线思维,守住常住人口规模底线、工业规模底线和政府财政收支底线。供给侧改革篇分别从上海“三去一降一补”问题、上海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海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立法需求等不同维度,深入探讨供给侧改革与上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报告指出在“三去一降一补”中,上海最突出的问题是降成本和补短板。上海应通过增量带动,进一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高端优质供给体系,适应需求升级。报告指出,上海建设国际消费城市面临消费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以及消费成本较高的关键性制约,需要通过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促重点等手段,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诸多瓶颈,需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降成本、补短板,寻找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优化供给侧的核心是推进各种要素自由流动,建立要素定价平台,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新旧动力的转换。通过梳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报告指出要从“立、改、废”三方面对新时期的立法需求进行提炼,并给出了“立”、“改”和“废”的具体法律法规要求。制度创新篇聚焦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创新、上海科技对外开放的模式创新以及上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通过评估自贸区三年的改革创新活动,报告指出上海自贸试验区与国际高标准还存在较大落差,开放度、便利性和透明性等还需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科技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阶段、快速推进阶段和全面深化阶段,对外开放的形式也逐步由“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特别是通过资本合作推动对外科技创新合作,涌现了多种成功的科技对外开放模式。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上海需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相关立法,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体系,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惩戒机制,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对上海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企业改革篇探讨了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状况、上海上市公司景气指数以及基层治理等问题。报告指出,提升国资投资运营能力是上海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对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实施分类监管,与国企改革相配套,形成改革协同力。目前,服务业已成为上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上海民营工业企业的都市型、科技型和外向型特征不断凸显。民营经济已成为上海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对上海上市公司发展景气状况的分析表明,2016年上海上市公司综合景气指数为107.83,处于“微景气”区间。对上海基层治理案例的分析表明,各基层政府在开展平安建设过程中,立足大平安理念,结合地区实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提升了平安上海建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陈磊、隋占林、孟勇刚:《2015年经济景气形势监测与分析》,《科技促进发展》2015年第11卷第5期。

李扬:《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石良平、韩清:《上海人口底线与创新人才不足的冲突与对策》,决策咨询报告,2016。

石良平:《上海流量经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6。

汤蕴懿:《上海制造业如何守住25%底线》,《解放日报》2016年8月17日。

王建平:《2015~2016上海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格致出版社,2016。

王振:《2015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

张道根:《迈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上海经济》,《解放日报》2016年8月29日。

张兆安:《稳定企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文汇报》2016年3月22日。

张兆安:《推动民间投资增长要综合施策》,《文汇时评》2016年8月1日。

张兆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及未来应对之策》,《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12期。

张晓峒:《季节调整软件NBS-SA使用指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朱平芳:《长三角一体化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6。

朱平芳:《2016年上海经济形势预测和领先指标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6。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2015/2016年上海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科学发展》2016年第1期。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改革形势分析课题组:《2015/2016年上海改革形势分析报告》,《科学发展》2016年第1期。

肖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的上海全球化开放战略》,《科学发展》2016年第6期。

刘建桥、胡婷婷、陈旭颖:《上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和路径》,《科学发展》2016年第7期。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11~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

上海市统计局:《2015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602/287258.html。

上海市统计局:《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502/277392.html。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

人民日报社经济社会部:《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

贾康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贾康等:《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中信出版社,2015。

腾泰等:《供给侧改革》,东方出版社,2016。

吴敬琏等:《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中信出版社,2016。

刘志迎等:《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管理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出版社,2016。

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0期。

贾康等:《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财政研究》2014年第8期。

腾泰:《更新供给结构 放松供给约束 解除供给抑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第12期。

刘伟等:《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求是学刊》2006年第1期。

杨伟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否定扩大内需》,《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1期。

韦森:《减税+行政节支:供给侧改革两大举措》,《人民论坛》2015年第36期。

李佐军:《推进供给侧改革谨防陷入误区》,《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1期。

李稻葵:《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视野》2015年第12期。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年第2期。

罗良文等:《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基于199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钟祥财:《经济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日报》2016年2月24日。

刘元春:《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人民日报》2016年2月25日。

马佳:《供给侧改革能源行业如何适应》,《国家电网报》2016年1月5日。

李晓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振兴》,《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2月26日。

陈江滢:《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化解产能过剩》,《现代商业》2016年第6期。

王祥:《“供给侧”纺织业如何改?》,《纺织报告》2016年第1期。

夏金彪:《用供给侧改革助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2月19日。

包斯文:《“供给侧改革”利于原料产业去产能化》,《中国冶金报》2015年12月2日。

殷军、皮建才、陈旭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产业选择》,《财经科学》2016年第3期。

周子学:《以供给侧改革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发展》,《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第1期。

杨东伟:《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工业未来发展》,《中国工业评论》2016年第1期。

雷新军:《上海“四新”经济发展评价》,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委托课题研究报告,2016年9月。

雷新军:《关于上海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委托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10月。

雷新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石良平、沈开艳等著《上海“四个中心”创新升级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陈基伟:《论工业用地供地改进方式》,《东方早报》2014年8月25日。

陈文斌:《上海经济转型动力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第2期。

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经济问题》2016年第 2期。

高尚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注重精准》,《人民日报》2016年8月9日。

洪银兴:《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中国工业经济》2016年第6期。

胡鞍钢、周绍杰、任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黄凯南:《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演化:基于演化增长的视角》,《南方经济》2015年第12期。

黄泰岩:《中国经济的第三次动力转型》,《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2期。

黄益平:《怎样才算好的产业政策》,《第一财经日报》2016年8月26日。

李智、原锦凤:《基于中国经济现实的供给侧改革方略》,《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12期。

马海倩:《新常态下上海经济增长潜力及动力机制研究》,《科学发展》2015年第12期。

马怀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效、问题与建议》,《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上海市统计局综合处课题组:《上海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及“十三五”经济增长动力研究》,《调研世界》2015年第4期。

王晓芳、权飞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创新路径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第3期。

肖林:《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持续增长》,格致出版社,2016。

杨帆:《大城市工业用地如何盘活》,《东方早报》2015年12月29日。

张亮、刘义成:《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工作的建议》,《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4月25日。

周振华、肖林、权衡:《2015~20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宏观调控创新——中国经济分析》,格致出版社,2016。

黄茂兴、王珍珍:《我国四大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比较分析》,《光明日报》2016年4月20日。

识局:《上海自贸试验区与世界主要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比较》,《中国对外贸易》2015年第6期。

刘恩专、王伟:《浅析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对我国的启示》,《科技管理研究》2014年第24期。

张小明、张婷、邢珺:《“负面清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意义》,《开放导报》2014年第6期。

祝珂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法律问题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张村:《权力清单制度的三个关键词》,《理论导报》2014年第3期。

石良平、姚磊:《外国投资法:自贸试验区下一步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学术月刊》2015年第8期。

方竹瑞、郑家琳、柏楠:《立体视角下上海自贸区国际经验借鉴——基于上海自贸区现行问题的比较分析》,《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年第4期。

陈媛媛、杜睿:《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消费导刊》2016年第3期。

勃兰特·帕斯科:《美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安全审查:从分类项目到关键设施——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关注》,《国际贸易译丛》2015年第2期。

苏志伟、李小林:《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征信体系发展模式与实践: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反思》,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编《201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人民出版社,2014。

《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沪府发〔2016〕81号),中国上海网站,2016年10月17日。

肖林、周国平、钱智等《“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科学发展》2015年第1期。

余菁:《“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展望》,《求是学刊》2015年第6期。

国家发改委体管所课题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典型设计思路评析》,《中国经贸导刊》2015年第9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资本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完善国资管理体系》,《发展研究》2015年第4期。

劳佳迪、于承龙:《国企改革上海样本》,《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3月2日。

吴思:《上海国企改革看点》,《中国经济报告》2014年第3期。

周晓庄:《上海国资国企30年改革成就、经验与前瞻》,《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上海工商业联合会等:《2014年度上海市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5上海民营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胡志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民营经济已成为创新重要力量》,《解放日报》2016年9月15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