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3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8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图书

Annual Report on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Provincial Econmy(2009-2010)

SSAPID:101-9833-6773-85
ISBN:978-7-5097-2134-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包括港澳台)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全面、深入、科学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深刻揭示了不同类型和发展水平的省级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特点及其相对差异性,明确了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了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着力为增强中国内地31个省级区域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借鉴。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
编 辑:曹长香;胡涛;李响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年03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0 经济学

 管理世界杂志社特邀顾问、学术指导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编委会

 皮书数据库阅读使用指南

 BⅠ 总报告

  B.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价报告

   一 全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评价

    1.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1.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分析

    1.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4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及动因分析

   二 全国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布

    2.1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均衡性分析

    2.2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评价分析

    2.3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区域内部差异分析

   三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3.2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3.3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3.4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3.5 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四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1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4.2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4.3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4.4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4.5 全国省域产业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五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5.1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结果

    5.2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分析

    5.3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5.4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5.5 全国省域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动因分析

   六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6.1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结果

    6.2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分析

    6.3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6.4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6.5 全国省域财政金融竞争力动因分析

   七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1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

    7.2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分析

    7.3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7.4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7.5 全国省域知识经济竞争力动因分析

   八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1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结果

    8.2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分析

    8.3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8.4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8.5 全国省域发展环境竞争力动因分析

   九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9.1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结果

    9.2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分析

    9.3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9.4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9.5 全国省域政府作用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0.1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结果

    10.2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分析

    10.3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0.4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0.5 全国省域发展水平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一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1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结果

    11.2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分析

    11.3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11.4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跨区段变化情况

    11.5 全国省域统筹协调竞争力动因分析

   十二 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启示

    12.1 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位整体比较稳定,个别省份竞争力排位波动明显

    12.2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多种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客观体现了各省域经济综合发展的能力

    12.3 产业经济竞争力是推动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上升的重要因素

    12.4 固强扶优、优化指标结构,才能保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势地位

    12.5 增加上升指标、减少下降指标,可以显著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十三 中国部分省份与OECD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国际竞争力比较

    1.省域经济国际比较的相关说明

    2.中国与OECD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的比较

    3.中国部分省份与OECD成员国主要经济指标的排位比较

   十四 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

 BⅡ 分报告

  B.2 第1章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北京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2 北京市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3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4 北京市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 北京市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6 北京市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 北京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8 北京市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9 北京市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0 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11 提升北京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大力提升北京市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产业经济竞争力

    3.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绿色生产体系、消费体系和环境体系,全面提升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巩固提升北京市财政金融竞争力

    5.强化自主创新,推进科技北京建设,增强北京市知识经济竞争力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环境,着力提升北京市发展环境竞争力

    7.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北京市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加强与环首都经济圈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发展水平竞争力

    9.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北京市统筹协调竞争力

  B.3 第2章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天津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2 天津市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3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4 天津市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 天津市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6 天津市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 天津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8 天津市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9 天津市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0 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11 提升天津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努力增强天津市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高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提升天津市产业经济竞争力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升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完善经济体制机制,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天津市财政金融竞争力

    5.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天津市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城乡规划建设,不断优化软环境,着力提升天津市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提升天津市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天津市发展水平竞争力

    9.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天津市统筹协调竞争力

  B.4 第3章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河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2 河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3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3.4 河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3.5 河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6 河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7 河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3.8 河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3.9 河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0 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3.11 提升河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以扩大内需为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河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提升河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增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逐步提升河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强化科教智力支撑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升河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增强基础设施承载力,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提升河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河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增强河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河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5 第4章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4.1 山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2 山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3 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4.4 山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4.5 山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4.6 山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4.7 山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4.8 山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4.9 山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4.10 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4.11 提升山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协调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促进经济和谐发展,着力提升山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实增强山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加强生态建设,持续提升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山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不断加强山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发展水平,提升山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领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提升山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着实加强山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生,进一步提升山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6 第5章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5.1 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5.2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5.3 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5.4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5.5 内蒙古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5.6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5.7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5.8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5.9 内蒙古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5.10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5.11 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培育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继续提升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内蒙古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着力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增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9.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7 第6章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6.1 辽宁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6.2 辽宁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6.3 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6.4 辽宁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6.5 辽宁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6.6 辽宁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6.7 辽宁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6.8 辽宁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6.9 辽宁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6.10 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6.11 提升辽宁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全面提升辽宁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延伸产业链条,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升辽宁省的产业竞争力

    3.完善节能减排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一步提升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积极提升辽宁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提升辽宁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提升辽宁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辽宁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健全市场机制,快速提升辽宁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和谐发展,全面提升辽宁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8 第7章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7.1 吉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2 吉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3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7.4 吉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7.5 吉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7.6 吉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7.7 吉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7.8 吉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7.9 吉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7.10 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7.11 提升吉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吉林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振兴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升吉林省的产业竞争力

    3.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完善财政体制,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积极提升吉林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提升吉林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提升吉林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吉林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发展道路,快速提升吉林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推进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吉林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9 第8章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8.1 黑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8.2 黑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8.3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8.4 黑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8.5 黑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8.6 黑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8.7 黑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8.8 黑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8.9 黑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8.10 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8.11 提升黑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着力提升黑龙江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升黑龙江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林区,进一步提升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与金融服务经济的功能,提升黑龙江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努力提升黑龙江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对外开放,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加快提升黑龙江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升黑龙江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八大经济区”建设,快速提升黑龙江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0 第9章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9.1 上海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9.2 上海市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9.3 上海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9.4 上海市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9.5 上海市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9.6 上海市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9.7 上海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9.8 上海市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9.9 上海市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9.10 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9.11 提升上海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上海市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提升上海市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增强财政金融服务功能,加大财政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快速提升上海市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继续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体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上海市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强政府服务和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提升上海市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提升上海市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上海市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1 第10章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0.1 江苏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0.2 江苏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0.3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0.4 江苏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0.5 江苏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0.6 江苏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0.7 江苏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0.8 江苏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0.9 江苏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0.10 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0.11 提升江苏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扩内需、稳外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经济运行调节,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江苏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生态建设,建设绿色江苏,着力提升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联动效应,有效提升江苏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不断提升江苏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市场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有力提升江苏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江苏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深化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推进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提升江苏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2 第11章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1 浙江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1.2 浙江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1.3 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1.4 浙江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1.5 浙江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1.6 浙江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7 浙江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1.8 浙江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1.9 浙江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1.10 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1.11 提升浙江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着力提升浙江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产业发展布局,培育一批大企业大产业,有效提升浙江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生态省和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继续深化公共财政和金融体制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大力提升浙江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切实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提升浙江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经济社会环境,不断提升浙江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服务和管理功能,全面提升浙江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提升浙江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提升浙江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3 第12章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2.1 安徽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2.2 安徽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2.3 安徽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2.4 安徽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2.5 安徽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2.6 安徽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7 安徽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2.8 安徽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2.9 安徽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2.10 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2.11 提升安徽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深入推进区域分工合作,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提升安徽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支持产业创新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安徽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切实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提升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发展与创新,强化发展支撑能力,提升安徽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强化人才和智力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安徽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支撑,构建一体化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安徽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施政水平,提升安徽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提高市场化水平,提升安徽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突出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升安徽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4 第13章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3.1 福建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3.2 福建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3.3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3.4 福建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3.5 福建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3.6 福建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7 福建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3.8 福建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3.9 福建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3.10 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3.11 提升福建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打造对台合作新格局,全面提升福建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福建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和创新,强化财政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力提升福建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有效提升福建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持续提升福建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服务和管理功能,不断提升福建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动跨省区域合作,有效提升福建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稳步提升福建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5 第14章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4.1 江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4.2 江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4.3 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4.4 江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4.5 江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4.6 江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4.7 江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4.8 江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4.9 江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4.10 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4.11 提升江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江西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提升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进一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强化其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有力提升江西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提升江西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快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发展软环境,有效提升江西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持续提升江西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快速提升江西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江西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6 第15章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5.1 山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5.2 山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5.3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5.4 山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5 山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5.6 山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5.7 山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5.8 山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5.9 山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5.10 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5.11 提升山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适合省情的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与开放,大力推进山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2.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提升山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强化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提升山东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山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提升山东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山东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健全市场机制,快速提升山东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提升山东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7 第16章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6.1 河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6.2 河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6.3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6.4 河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6.5 河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6.6 河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7 河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6.8 河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6.9 河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10 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6.11 提升河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加快中原崛起,大力提升河南省的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升河南省的产业经济竞争力

    3.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完善财政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积极提升河南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提升河南省的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加快提升河南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河南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健全市场机制,快速提升河南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河南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8 第17章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7.1 湖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7.2 湖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7.3 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7.4 湖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7.5 湖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7.6 湖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7 湖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7.8 湖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7.9 湖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7.10 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7.11 提升湖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与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面提升湖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扶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快速提升湖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节约利用能源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金融创新与发展,增强金融服务经济的能力,积极提升湖北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推进产学研联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提升湖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提升湖北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湖北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推进新型能源经济发展进程,健全市场机制,快速提升湖北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推动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湖北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19 第18章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8.1 湖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8.2 湖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8.3 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8.4 湖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8.5 湖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8.6 湖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8.7 湖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8.8 湖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8.9 湖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8.10 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8.11 提升湖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紧紧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契机,优化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湖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快速提升湖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加大人力资源投入,进一步提升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快财政体制改革,推进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增强金融服务经济与社会的能力,积极提升湖南省的财政金融竞争力

    5.整合科教资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大力提升湖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提升湖南省的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湖南省的政府作用竞争力

    8.推进城市化、国际化进程,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健全市场机制,快速提升湖南省的发展水平竞争力

    9.增强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问题,全面提升湖南省的统筹协调竞争力

  B.20 第19章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9.1 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9.2 广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9.3 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9.4 广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9.5 广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9.6 广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7 广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9.8 广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9.9 广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10 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9.11 提升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动珠三角一体化,推动东西北地区加快振兴,带动珠三角地区全面发展,增强广东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自主创新,突出重点产业,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广东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狠抓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两型社会建设,增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增强广东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增强广东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适度超前发展基础设施,推进各项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增强广东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增强广东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以高新技术引领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增强广东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把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增强广东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1 第20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0.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0.3 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0.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0.5 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0.6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0.8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0.9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0.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0.11 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经济调节,着力扩大内需,深化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强化环境保护,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实施人才强桂战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完善市场秩序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8.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城镇化跨越发展,提高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9.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22 第21章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1 海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1.2 海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1.3 海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1.4 海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1.5 海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1.6 海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7 海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1.8 海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1.9 海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1.10 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1.11 提升海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着力提升海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建设热带现代农业基地,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海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抓好重点环保和新能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着力提升海南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提升海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优先发展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着力提升海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着力提升海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学习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效能,着力提升海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推动区域资源优化配置,深化各项改革,创造发展活力,着力提升海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继续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着力提升海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3 第22章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2.1 重庆市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2.2 重庆市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2.3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2.4 重庆市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2.5 重庆市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2.6 重庆市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7 重庆市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2.8 重庆市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2.9 重庆市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2.10 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2.11 提升重庆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重庆市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服务经济,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提升重庆市产业经济竞争力

    3.强化节能减排,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积极提升重庆市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强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努力提升重庆市财政金融竞争力

    5.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文化发展提速提质,着力提升重庆市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间合作,不断提升重庆市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努力提升重庆市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快速提升重庆市发展水平竞争力

    9.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重庆市统筹协调竞争力

  B.24 第23章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3.1 四川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3.2 四川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3.3 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3.4 四川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3.5 四川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3.6 四川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7 四川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3.8 四川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3.9 四川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3.10 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3.11 提升四川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升四川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提升四川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金融改革创新,提高财力保障和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提升四川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优先发展教育,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提升四川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优化发展硬环境,改善发展软环境,加强区域间合作交流,努力提升四川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力提升四川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市场化进程,着力提升四川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提升四川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5 第24章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4.1 贵州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4.2 贵州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4.3 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4.4 贵州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4.5 贵州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4.6 贵州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4.7 贵州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4.8 贵州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4.9 贵州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4.10 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4.11 提升贵州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把深化改革作为创新之源,把扩大开放作为开发之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大力提升贵州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大力提升贵州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牢固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大力提升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改善金融服务,大力提升贵州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大力提升贵州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大力提升贵州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大力提升贵州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大力提升贵州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贵州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6 第25章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5.1 云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5.2 云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5.3 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5.4 云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5 云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5.6 云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5.7 云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5.8 云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5.9 云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5.10 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5.11 提升云南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强化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目标,增强云南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云南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以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增强云南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加强教育事业,增强科技实力,繁荣文化发展,增强云南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快关键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云南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继续推进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阳光政府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云南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增强云南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抓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云南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7 第26章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6.1 西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6.2 西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6.3 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6.4 西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6.5 西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6.6 西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7 西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6.8 西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6.9 西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10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6.11 提升西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巩固投资消费合力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西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支撑产业,突出规模与优势,提升西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维护生态功能,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升西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金融支持作用,提升西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西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

    6.统筹兼顾基础设施与软环境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外部支撑,提升西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7.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服务市场主体、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西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8.坚持走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三化”道路,推动经济跨越发展,提升西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9.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抓好维稳能力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西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28 第27章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7.1 陕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7.2 陕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7.3 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7.4 陕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7.5 陕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7.6 陕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7 陕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7.8 陕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7.9 陕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7.10 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7.11 提升陕西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优化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升经济实力,增强陕西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陕西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陕西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继续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增强陕西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繁荣发展教育事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增强陕西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和环境,增强陕西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提高服务能力和行政效率,增强陕西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陕西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深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增强陕西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29 第28章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8.1 甘肃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8.2 甘肃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8.3 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8.4 甘肃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8.5 甘肃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8.6 甘肃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8.7 甘肃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8.8 甘肃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8.9 甘肃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8.10 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8.11 提升甘肃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优化区域发展新格局思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甘肃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改造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提升甘肃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小流域治理,提升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甘肃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坚持科教兴省和创建文化大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甘肃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建立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创业环境,提升甘肃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水平,提升甘肃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完善市场体系,提升甘肃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提升甘肃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30 第29章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9.1 青海省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9.2 青海省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9.3 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9.4 青海省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9.5 青海省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9.6 青海省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7 青海省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9.8 青海省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9.9 青海省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10 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9.11 提升青海省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积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大力提升青海省宏观经济竞争力

    2.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发展高原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青海省产业经济竞争力

    3.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使绿色经济成为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大力提升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推进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发展,大力提升青海省财政金融竞争力

    5.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提升青海省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软环境建设,大力提升青海省发展环境竞争力

    7.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行政能力,大力提升青海省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提升青海省发展水平竞争力

    9.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提升青海省统筹协调竞争力

  B.31 第30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0.1 宁夏回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0.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0.3 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30.4 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30.5 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0.6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0.7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30.8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30.9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0.1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30.11 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以创新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以园区建设吸纳产业集聚,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快建设生态防护林工程,构建西部生态屏障,强化节能减排,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金融新兴服务业,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

    6.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优化软环境,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7.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和廉政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8.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市场化,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9.全面实施民生计划,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32 第31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3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3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3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3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1.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31.11 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抢抓政策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协调三次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强重点工程、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经济竞争力

    6.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市场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7.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创新政府管理运行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8.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市场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9.着力改善民生和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坚决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进一步增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Ⅲ 港澳台分析报告

  B.33 第1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1.1 香港特别行政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2 香港特别行政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1.3 香港特别行政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1.5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1.6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1.7 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1.8 香港特别行政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1.9 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1.10 提升香港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知识型经济,深化与内地之间的区域合作,全面提升香港特别行政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巩固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加强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开发新兴市场,持续改善监管制度,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持续提升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6.提升政府管治水平,改善政府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7.发展优势产业,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经济多元发展,不断提升香港特别行政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8.坚持以民生为本,切实解决和保障民生问题,全面增强香港特别行政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34 第2章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2.1 澳门特别行政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2 澳门特别行政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2.3 澳门特别行政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2.4 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2.5 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2.6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2.7 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2.8 澳门特别行政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2.9 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2.10 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构筑适度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2.加大科技教育投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3.强化金融监管,优化资本结构,保持财政金融稳健发展,提高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4.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营造优质的投资环境,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5.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6.深化同内地的经贸往来,拓展区域经济合作空间,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7.坚持以民生为本,切实保障民众权益,构建和谐澳门,提升澳门特别行政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35 第3章 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报告

   3.1 台湾地区宏观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2 台湾地区产业经济竞争力评价分析

   3.3 台湾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3.4 台湾地区财政金融竞争力评价分析

   3.5 台湾地区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3.6 台湾地区政府作用竞争力评价分析

   3.7 台湾地区发展水平竞争力评价分析

   3.8 台湾地区统筹协调竞争力评价分析

   3.9 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总体评述

    1.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一级指标概要分析

    2.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动态变化分析

    3.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各级指标变化动因分析

   3.10 提升台湾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紧抓后ECFA机遇,强化两岸经济合作,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宏观经济竞争力

    2.大力提升传统产业,注重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与科技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产业经济竞争力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绿色技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4.缓解财政困难,加强两岸金融合作,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财政金融竞争力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资环境,增强投资者对台湾地区的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发展环境竞争力

    6.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着力于政府服务能力和施政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政府作用竞争力

    7.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发展优势,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发展水平竞争力

    8.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重视发展民生,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增强台湾地区统筹协调竞争力

  B.36 第4章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比较分析

   4.1 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

    4.1.1 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分析

    4.1.2 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变化比较

    4.1.3 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序变化及其动因分析

   4.2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优劣势分析

    4.2.1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强势指标分析

    4.2.2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优势指标分析

    4.2.3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劣势指标分析

   4.3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

    4.3.1 竞争力综合排位比较稳定

    4.3.2 财政金融的竞争优势显著

    4.3.3 外向型经济的竞争优势突出

   4.4 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对内地省份竞争力提升的若干启示

    4.4.1 “培育强势和优势指标,挖掘经济发展潜力”是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4.4.2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是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4.4.3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确保经济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4.4.4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是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4.4.5 “巩固和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需要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协同带动的变化过程

 BⅣ 技术路线与方法

  B.37 一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1.深刻阐明研究、评价、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科学界定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3.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4.对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分析

   5.对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科学的比较分析

   6.继续开展对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比较分析

   7.提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B.38 二 本书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

   2.研究工作采取的技术路线

   3.数据采集、统计和分析

   4.研究的主要方法

  B.39 三 本书关于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1.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选定

   2.三级指标的选定

   3.四级指标的选定

   4.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B.40 附录一

   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经济大事记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地区

  B.41 附录二

   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及港澳台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

  B.42 参考文献

  B.43 后记

 法律声明

 前言

 中文摘要

经济综合竞争力是一个地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省域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在后危机时代要加快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决定了在新的10年中要完成党中央确定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战略性任务,必须着眼和着力于提升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全书共分四大部分和附录。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旨在从总体上评价分析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状况,揭示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优劣势和变化特征,提出增强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本路径、方法和对策,为我国区域经济战略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分析依据。第二部分为分报告,通过对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明确各自内部的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追踪研究各省、市、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演化轨迹和提升路径,提出各省域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为港澳台分析报告,分别对香港、澳门和台湾进行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研究港澳台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发展变化,并就如何提升港澳台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第四部分为技术路线与方法,即交代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书最后的附录是评价期内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和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对经济综合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重要经济大事,以及主要经济指标的实际数值,为进行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1~2009),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9。

北京市统计局:《2010北京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天津市统计局:《2010天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河北省人民政府:《2010河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山西省统计局:《2010山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0内蒙古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辽宁省统计局:《2010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吉林省统计局:《2010吉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黑龙江省统计局:《2010黑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上海市统计局:《2010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江苏省统计局:《2010江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浙江省统计局:《2010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安徽省统计局:《2010安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福建省统计局:《2010福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江西省统计局:《2010江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山东省统计局:《2010山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河南省统计局:《2010河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湖北省统计局:《2010湖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湖南省统计局:《2010湖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广东省统计局:《2010广东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0广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海南省统计局:《2010海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重庆市统计局:《2010重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四川省统计局:《2010四川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贵州省统计局:《2010贵州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云南省统计局:《2010云南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2010西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陕西省统计局:《2010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甘肃省统计局:《2010甘肃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青海省统计局:《2010青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宁夏回族自治区统计局:《2010宁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2010新疆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0~2011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施政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制定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制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武晓鹏:《提升北京市金融产业竞争力》,《北京观察》2008年第8期。

倪鹏飞:《北京:城市环境与城市竞争力》,《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8期。

金浩等:《提升天津市区位竞争力的战略思考》,《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李守林:《天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吴文盛等:《河北省民营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12期。

路文杰等:《基于SSM的河北省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课题组:《关于提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实践:思想理论版》2009年第3期。

苏和:《深化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国有资产管理》2009年第1期。

王淑芳:《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于淑艳等:《辽宁工业产业竞争力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8期。

常红等:《吉林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现代农业》2008年第6期。

姜钰:《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中的黑龙江省森工产业竞争力分析》,《林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1期。

杨世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第8期。

张荣耀:《上海都市型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当代经济》2008年第2期。

吴仁伟等:《上海国际竞争力评估与比较分析》,《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

陈识等:《上海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顾江等:《江苏文化产业发展综合竞争力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黄健元等:《江苏区域科技竞争力研究——基于与浙江、广东、山东的比较》,《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2期。

吕品等:《浙江传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9期。

丁小义:《浙江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比较分析》,《北方经济》2008年第12期。

智颖飙等:《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5期。

张文兵:《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9期。

安增军等:《中国区域经济视角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与福建经济竞争力提升》,《经济管理》2007年第14期。

李闽榕:《提升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黄新建等:《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与城市竞争力研究》,《企业经济》2008年第6期。

黄文华:《江西省城市竞争力评价及提升之对策建议》,《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第3期。

赵海东:《江西工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求实》2007年第11期。

曲建忠等:《国际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张振鹏:《提升山东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奚青梅:《河南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证研究》,《生态经济》2008年第2期。

黄贻彬:《河南省科技竞争力研究》,《河南科学》2008年第9期。

陈苏雅等:《基于中部崛起的湖北省综合竞争力提升研究》,《管理与财富》2009年第7期。

李静芳:《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企业经济》2008年第1期。

李梦觉:《湖南工业竞争力的横向评价》,《统计与决策》2008年第9期。

兰勇等:《湖南农产品的优势转化及其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实务》2007年第5期。

贺梅英等:《广东区域发展竞争力: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省域比较》,《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7期。

贺亚茹:《确定区域定位,发展海南经济》,《海口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刘海清:《海南省农业竞争力评价》,《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12期。

王霞:《论四川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张秀芳等:《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基于四川的评价》,《软科学》2008年第3期。

郭巍等:《重庆市制造业竞争力分析》,《资源与产业》2009年第2期。

何伟福:《关于提升贵州外贸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经济问题》2008年第7期。

王春兰:《贵州地市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分析》,《当代经济》2008年第20期。

李莉叶等:《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与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第6期。

何亚东:《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贸易研究》2010年第8期。

杨洁:《陕西经济对外开放的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理论导刊》2010年第5期。

赵根能等:《陕西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第4期。

杨志龙等:《甘肃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张唯实:《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增强甘肃区域竞争力的启示》,《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第4期。

季选龙:《提升青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攀登》2008年第4期。

杨自沿等:《青海支柱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青海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尚慧丽:《提升区域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经济纵横》2010年第1期。

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8期。

程云洁:《新疆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发展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4期。

温晓娟、马春光:《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关概念辨析与影响因素探讨》,《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7期。

王晶:《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竞争力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李清彬、金相郁等:《要素适宜度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内涵与机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第7期。

张纯记:《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综合评价》,《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7期。

陈照煌:《加快推进沿海大开发,着力提升区域竞争力》,《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第1期。

赵作斌:《刍议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经济问题》2008年第3期。

宋炳良:《港口腹地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第4期。

孙翠兰:《“十二五”时期区域经济、社会进一步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当代经济》2010年第13期。

郑甘澍:《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影响的分析及其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10年第3期。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