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中国民生调查报告 (2014)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Survey in China(2014)

SSAPID:101-9727-6001-09
ISBN:978-7-5097-5919-6
DOI:
ISSN:
关键词:

民意 人民生活 民生

[内容简介] 本书对当前中国居民的基本民生问题、幸福指数、教育、环境、医疗、食品安全、社会保障、社会感知等进行了全面调查,有助于读者了解社会矛盾、民生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中央相关政府部门解决民生问题决策提供参考。

相关信息

丛书名:民调蓝皮书
作 者: 谢耘耕
编 辑:曹义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5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摘要

 导言

 皮书数据库

 Contents

 序

 《民调蓝皮书》编委会

 BⅠ 总报告

  B.1 2013年综合民生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基本民生问题调查

    (一)个人月收入情况

     1.个人月收入整体情况:近半数受访者月收入处于1500~5000元水平

     2.从整体上看,文化程度越高的受访者月收入水平越高

     3.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高学历者更易获得较高的收入

     4.不同月收入区间的受访者性别比例差异显著,男性在获得丰厚薪水方面的机会多于女性

    (二)日常生活消费支出

     1.受访者主副食品月消费支出情况

     2.受访者教育消费支出情况

     3.受访者医疗费用年支出情况

    (三)身体状况

     1.受访者身体状况普遍良好,农业户口受访者自我评价优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2.受访者年纪越大,对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估越差;男性受访者对身体状况的评估略优于女性

    (四)住房情况

     1.住房情况多样,农业户口受访者以自建、租赁住房为主;非农业户口受访者近半数购买商品房

     2.租赁房屋的受访者以男性、18~30岁、文化程度较低、收入在1501~3000元区间、农业户口的受访者为多

     3.半数以上受访者自有住房面积在61~120平方米,农业户口受访者住房面积大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4.一线城市受访者租房比例高于二、三线城市,自建住房比例低于二、三线城市

     5.不同年龄受访者拥有住房面积存在显著差异

    (五)社会保障

     1.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参保比例最高

     2.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险对缓解家庭医疗费用压力具有积极意义

     3.党政企事业单位人员负责人参保比例最高,无业人员参保比例最低

     4.非农业户口受访者的参保比例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

   三 居民工作生活调查

    (一)受访者生活水平状况

     1.我国受访者生活水平纵向对比情况

     2.生活水平横向比较情况

     3.物价上涨成为受访者生活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家庭收入低和住房压力

     4.我国居民家庭和谐度调查:超过九成受访者家庭融洽

    (二)受访者工作和收入满意度

     1.受访者工作满意度情况

     2.收入满意度

    (三)受尊重程度的自我评价

     1.受访者受尊重程度较高,九成以上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

     2.受访者受尊重度差异的影响因素

     3.居民受尊重程度受个人因素、经济地位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

   四 研究小结

    (一)中国居民个人月收入、消费支出、身体情况、住房和社会保障情况

    (二)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压力来自物价上涨;对工作满意程度高,而对收入满意程度低

   五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受访者收入水平,稳定物价水平,调控房价,保障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

    (二)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三)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保事业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五)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

  B.2 2013年幸福感调查报告

   一 研究介绍

    (一)研究背景

     1.幸福感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国家及区域中心城市概况

    (二)研究设计

     1.主观幸福感测量

     2.马斯洛5大需求测量

    (三)样本结构

   二 主观幸福感调查

    (一)居民整体幸福感评价

    (二)居民对幸福感影响要素的认知

     1.女性选择“身体健康”作为幸福感第一要素的比例高于男性

     2.年龄越大,选择“身体健康”作为幸福感第一要素的比例越高,选择“家庭和睦”的比例越低

     3.未婚者选择“家庭和睦”“朋友关系”作为幸福第一要素的比例高于已婚者,已婚者选择“身体健康”的比例高于未婚者

     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受访者选择身体健康作为幸福第一要素的比例最高,其他文化程度受访者选择家庭和睦作为幸福第一要素的比例较高

     5.收入水平在8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选择家庭和睦作为幸福感第一要素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的受访者

    (三)主观幸福感城市对比研究

     1.一线城市受访者的平均幸福感显著低于二线城市受访者,但幸福感来源要素并没有明显差异

     2.相比于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受访者的收入水平更高,对收入的平均满意度也更高,同时,他们认为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机会更多。一线城市受访者对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均满意度高于二线城市

     3.与二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受访者的休闲时间更短,休闲时间充裕感更低,对休闲生活满意度更低,生活压力更大。一线城市受访者所感受到的受尊重程度、自己对他人的重要程度都低于二线城市

   三 五大需求满足情况

    (一)生理需求满足情况

     1.居民住房情况

     2.居民身心状况

     3.环境质量

    (二)安全需求满足情况

     1.居民收入调查

     2.居民生活水平层次感知调查

     3.居民生活压力调查

     4.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

    (三)社交需求满足情况

     1.居民工作日休闲娱乐情况

     2.人际关系

     3.城市接纳度

    (四)尊重需求的满足情况

     1.受尊重程度的自我评价

     2.职业受尊重程度调查

     3.自己对周围人的重要程度调查

    (五)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情况

     1.工作学习满意度及他人认同度

     2.事业或学业成就感

     3.人生价值实现状况满意度

     4.个人发展机会评价

   四 幸福感影响因素模型建构

    (一)幸福感与5大需求的满足情况均呈显著正相关

    (二)5大需求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五 研究小结

 BⅡ 分类报告

  B.3 2013年中国教育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对教育现状的综合满意度

    (一)受访者对教育现状的综合评价高于“一般”水平

    (二)不同受访者群体对教育现状综合评价的差异分析

     1.30~39岁的受访者对教育现状的综合满意度最低

     2.大专、大学本科学历者对教育现状的综合满意度较低

     3.受访者个人月收入与对教育现状的综合满意度呈负相关

     4.学生,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无业人员对教育现状的平均综合满意度较高,专业技术人员和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平均综合满意度较低

   三 各阶段教育满意度

    (一)学前教育满意度

     1.34.4%的受访者对学前教育“比较满意”或“很满意”

     2.不同受访者群体对学前教育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二)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满意度

     1.受访者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为“一般”

     2.不同受访者群体的基础教育满意度差异分析

    (三)高等教育满意度

     1.36.0%的受访者不清楚高等教育现状

     2.高等教育满意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四)职业教育满意度

     1.42.0%的受访者不清楚职业教育现状

     2.职业教育满意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四 教育相关方满意度

    (一)教师素质满意度

     1.受访者对教师素质的满意度高于“一般”水平

     2.教师素质满意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二)学校安全满意度

     1.我国受访者对学校安全满意度较高

     2.18岁以下受访者对学校安全状况的满意程度最高

    (三)教育投入满意度

     1.受访者对政府教育投入总体情况比较满意

     2.政府教育投入满意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五 教育费用与教育成果

    (一)受访者认为所支付教育费用与教育成果成正比的占27.4%

    (二)受访者普遍认为现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

    (三)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注重程度为一般水平

    (四)受访者认为当前学校教育不太适应社会需求

   六 高考政策

    (一)受访者对于当前高考政策的认知和评价

     1.受访者对当前高考政策总体评价

     2.北京市高考英语降分举措: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34.4%受访者比较满意

     3.当前高校自主招生制度:29.6%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

     4.异地高考政策:持“比较满意”和“不清楚”的受访者比重相当,各近三成

     5.当前高考加分政策:三成以上受访者认为“比较合理”

    (二)高考政策满意度的人口学差异因素

     1.受访者对高考政策的综合满意度随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2.农业户口受访者对高考政策的综合满意度均值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七 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一)整体满意度受个人因素、教学质量因素及教学以外的投入因素影响

    (二)各阶段教育影响因素

     1.学前教育影响因素

     2.基础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3.高等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4.职业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

    (三)教学质量方面的因素对各阶段教育满意度影响最稳定

   八 当前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

    (一)过度强调应试教育、教育质量不均衡以及学生课业负担重成为主要问题

    (二)不同群体对教育问题的选择倾向

     1.受访者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基本上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呈现上升趋势

     2.不同年龄受访者对当前存在的教育问题关注度呈现差异化特征

     3.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对当前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普遍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

     4.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的受访者

   九 研究小结

   十 对策建议

    (一)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升学机制,完善人才选拔制度

    (二)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五)惩治教育腐败,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

  B.4 2013年中国生态环境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一)中国环境整体现状

     1.受访者对环境状况整体评价不高,五成受访者认为环境状况不好

     2.西部地区受访者对环境状况的整体评价高于东、中部地区

     3.三线城市受访者对环境状况整体评价高于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二)生态环境变化趋势

     1.受访者认为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基本无变化

     2.和2012年相比,东、中部地区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西部地区认为有改善趋势

     3.和2012年相比,一线城市受访者认为生态环境明显恶化,三线城市认为有所改善

    (三)城市绿化状况认知

    (四)四大传统污染是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

   三 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及评价

    (一)环境保护责任归属问题

     1.在影响力方面,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是对环保起作用的最重要机构,其次为媒体

     2.在责任归属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企业应在环保中承担主要责任,其次为政府

    (二)政府环境保护工作评价

     1.居民关于环境测评的可信度情况调查

     2.受访者对近五年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调查

     3.受访者对政府环保工作的期望:最希望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

   四 对未来环境改善的信心度

    (一)整体情况:受访者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比较有信心

    (二)西部地区受访者对环境改善的信心度最高

    (三)离退休人员、办事员及有关人员对我国未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很有信心,个体经营人员、无业人员信心度最低

    (四)高中及中专、大专文化程度的受访者对中国未来生态环境的改善比较有信心

   五 研究小结

   六 对策建议

    (一)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

    (二)合理进行工业和城市布局,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加大绿化建设

    (三)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规范公众环保行为,提倡绿色生活

    (四)发展民间环保力量,使其成为中国环保工作的重要责任承担者

    (五)强调企业环保责任,落实环境影响测评,尊重民众意见

  B.5 2013年中国医疗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医疗服务水平满意度

    (一)受访者对所在城市当前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趋于满意

    (二)医疗服务水平满意度影响因素

     1.“不买保险,靠自己储蓄”支付医疗费用的受访者的平均满意度显著低于参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受访者

     2.医疗服务评价在户口所属维度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而言,农业户口受访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3.医疗服务评价在区域维度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地区的受访者对医疗的平均满意度最低

   三 “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一)受访者对所在城市的医疗费用高低评价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二)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药价过高”“检查费用过高”是医疗费用高的主要表现

    (三)受访者判定医生是否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及影响判定的因素分析

     1.多数受访者认为医生不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2.文化程度因素

     3.年龄因素

    (四)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政府监管不严”“医生滥开处方检查项目”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政府监管不严”居于首位

    (五)受访者对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态度为“一般”且偏向不满意

    (六)受访者对目前政府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方式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四 医患关系

    (一)受访者对目前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的相关研究

     1.受访者认为我国医患关系和谐程度趋于比较和谐

     2.受访者的地域、文化程度、职业与其满意度分析

    (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分析

     1.“医疗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因素

     2.36.9%的受访者或其家属表示向医务人员送过红包或发出宴请

    (三)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关键

    (四)受访者对医疗纠纷事件持理性态度

     1.受访者对于医疗纠纷更倾向于采用协商解决、投诉、诉讼等理性手段解决

     2.近四成受访者认为非理性的“医暴、医闹”现象是维权无门所致

     3.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医暴、医闹”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医院和医护人员

    (五)就诊过程中最应改善的问题:费用高,挂号难、排队久

   五 对未来医疗改革的信心度

    (一)整体信心度:受访者对未来医疗改革“比较有信心”

    (二)影响未来医疗改革信心度的因素分析

   六 研究小结

   七 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医患双方权益

    (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基本用药制度,降低医疗费用

    (五)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六)发展医疗技术,建立“第三方”机制

  B.6 2013年中国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对食品安全情况的评价

    (一)整体而言,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食品安全情况为“一般”

    (二)受访者认为,乳制品、蔬菜水果、肉及其制品、水产及制品、饮料和酒以及食用油的安全问题比较严重

    (三)假冒伪劣、违规使用添加剂、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是受访者最担心的3类食品安全问题,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存在于生产加工环节

    (四)近1/3的受访者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以过期、假冒伪劣、卫生不达标食品情况为甚

   三 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评价

    (一)受访者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较低,政府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被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最主要原因

    (二)三成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一定好转,对未来的食品安全比较有信心

    (三)受访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的信心受个人因素、当前食品安全情况感知、对外部监管满意度3级因素影响,且3级因素影响力逐级加强

   四 食品安全意识

    (一)受访者最主要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渠道为电视,其次是网络

    (二)受访者会采取多种措施防范食品安全问题,但维权意识薄弱

   五 研究小结

    (一)近1/3的受访者遇到过食品安全问题

    (二)假冒伪劣、违规使用添加剂、农药等残留物超标是受访者最担心的三类食品安全问题

    (三)约三成受访者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一定好转

   六 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政府监管职能,完善政府职能部门一元化管理

    (二)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三)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健康产业链和管理制度

    (四)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五)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建立公共舆论监督机制

    (六)重视社会基层组织培养,提高企业自律

  B.7 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调查报告

   一 样本结构

   二 社会保障

    (一)社会保险情况调查

    (二)社会保障组成部分关注程度

   三 养老保障

    (一)养老保险的参保概况

     1.总体情况:62.0%的受访者购买了养老保险

     2.参与养老保险的受访者最担心物价上涨造成收益偏低

     3.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因:对政策不了解、担心政策变化

     4.四成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另外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二)对养老保障相关政策的态度

     1.受访者对政府兑现养老金的信心度较高

     2.六成以上受访者对以房养老政策持“不愿意”态度

     3.受访者对养老保险“双轨制”政策的满意度较低,受益者满意度较高

    (三)对养老问题的担心程度

     1.即将步入老年阶段的居民(45~60岁)非常担心养老问题

     2.影响是否担心养老问题的因素分析

    (四)当前中国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四 其他社会保障

    (一)受访者对“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态度

    (二)受访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

   五 社会保障公平感知

    (一)近半数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

    (二)受访者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公平主要体现在职业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

   六 社会保障的满意度

    (一)社会保障整体状况的满意度调查

     1.总体上,受访者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满意度为“一般”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城乡差异、社保资金筹措及管理不到位为当前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

     3.受访者对我国社会保障各组成部分的满意度调查

     4.18岁以下和60岁以上群体对社会保障现状的满意度较高

     5.不同文化程度受访者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调查

     6.不同职业对社会保障现状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7.农业户口受访者对社会保障现状的满意度均值显著高于非农业户口受访者

     8.一线城市受访者的满意度均值显著低于二、三线城市受访者

    (二)社会保障现状满意度影响因素

   七 研究小结

   八 对策建议

    (一)加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

    (二)以政府为主导,保障社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营

    (三)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实现社会保障公平,完善农村社保制度

    (四)积极有效地宣传社保政策,将政策落到实处

    (五)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加大政府投入,优先发展综合型养老社区

    (六)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加强社会保障不同层面建设,加强对中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七)加强其他体系建设,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基础

 BⅢ 热点调查

  B.8 2013年中国教育公平调查报告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一)“教育公平”研究的历史阶段

    (二)“教育公平”研究的主要议题与进路

     1.教育公平与教育均等

     2.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研究

     3.教育不公平的原因与对策

   三 样本结构

   四 研究结果

    (一)不同受访者群体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

     1.29岁以下的受访者群体中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比重高于30岁以上的受访者

     2.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高于农业户口受访者

     3.月收入1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的受访者

     4.男性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高于女性,低学历者较高学历者更为关注教育公平

    (二)受访者普遍认为中国教育资源分配整体不太公平

    (三)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

    (四)中国目前教育不公平的主要体现:城乡分配不均占首位,其次是区域分配不均

    (五)受访者所认为的教育不公的主要表现与其文化程度、户口类型、所在城市类型有关

    (六)超半数的受访者选择“改革资源配置模式”“完善教育政策”作为改善教育不公平的措施

   五 研究小结

    (一)不同年龄、户口类型、性别、月收入的受访者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呈现差异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成为关注热点,理应受到重视

    (三)教育不公的现象集中表现为教育资源分配和机会获取的差异,受访者普遍建议通过国家政策等宏观层面完善教育公平

   六 对策建议

    (一)提高本土化理论水平,树立教育公平理念

    (二)优化教育资源分配,规避教育不公现象

    (三)注重教育多样化,完善社会和学校评价体系

  B.9 2013年中国延迟退休政策调查报告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一)延迟退休研究的历史阶段

    (二)延迟退休研究的主要议题与进路

     1.延迟退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2.延迟退休政策推行面临的问题研究

     3.国外延迟退休政策与经验研究

   三 样本结构

   四 研究结果

    (一)总体情况:五成以上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政策

    (二)不同受访者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度

     1.女性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平均支持度显著低于男性

     2.30~45岁的受访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度最低

     3.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受访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程度大致呈降低趋势

     4.企业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支持度最低,其次为公务员

     5.月收入800元及以下的受访者对延迟退休的支持度最高,10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支持度最低

     6.非农业户口受访者对延迟退休的平均支持度低于农业户口受访者

    (三)不同参保群体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度

     1.参加了养老保险的居民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平均支持度低于未参加者

     2.参保年限在0~10年、30年以上的受访者的支持度高于10~30年的受访者

   五 研究小结与对策建议

    (一)区别对待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员工的退休年龄

    (二)采取弹性退休制度,增强员工在退休年龄选择上的自主权

  B.10 2013年中国转基因食品认知调查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文献综述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及其类别

    (二)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

    (三)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

   三 样本结构

   四 研究结果

    (一)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显著低于假冒伪劣、违规使用添加剂等其他食品安全问题

    (二)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了解较少、接受程度较低

    (三)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1.女性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高于男性,接受程度也低于男性

     2.年轻群体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高于中老年群体

     3.大学本科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较高,大专受访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较低

     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最高、接受程度最低

     5.收入水平越高,对转基因食品接受度越低

    (四)消费者的认知因素及外在因素均会影响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程度

   五 研究小结

   六 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提高居民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度

    (二)建立转基因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三)严格转基因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四)完善转基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五)加强国际合作,参与转基因国际标准制定

  B.11 2013年中国雾霾认知调查报告

   一 研究背景

   二 雾霾研究

    (一)雾霾的定义

    (二)雾霾的成因

    (三)雾霾的危害

   三 样本结构

   四 研究结果

    (一)受访者对雾霾的感知情况调查

     1.三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在城市的雾霾现象严重

     2.三线城市的受访者感知到“严重”雾霾现象的比例显著低于一、二线城市受访者

     3.中、东部城市的受访者认为雾霾“严重”的比例较高

     4.市区、郊区、农村受访者对本地雾霾现象的“严重”程度的评价依次降低

     5.在雾霾“严重”地区,受访者的“非必须出行”和“户外运动”大幅减少

    (二)受访者对雾霾的认知情况调查

     1.受访者对本地雾霾的关注程度较高,对雾霾成因的了解程度较低

     2.文化程度越高,对本地雾霾的关注程度越高,知道雾霾成因的比例越高

     3.受访者感知到的雾霾越严重,对雾霾关注度越高,对雾霾成因的知晓比例越高

     4.对本地雾霾关注程度越高的受访者,知晓雾霾成因的比例越高

     5.市区、郊区、农村受访者对本地雾霾的关注程度、对雾霾成因的知晓比例呈依次降低趋势

    (三)雾霾天气应对措施调查

     1.受访者对雾霾的防范意识较高,方法较科学

     2.在受访者对政府治理雾霾提出的建议中,有七成受访者认为应当禁止重点排污企业

   五 研究小结及对策建议

    (一)充分考虑形成雾霾的主要因素,合理进行城市规划

    (二)建立城市大气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雾霾监测系统

    (三)能源结构调整必不可少

    (四)大力普及雾霾、环保相关知识,提倡公众绿色生活

    (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违规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BⅣ 专题研究

  B.12 经济因素及社会支持对社会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一 文献综述

    (一)社会和谐研究

     1.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和谐研究

     2.政治学视角下的社会和谐研究

     3.其他视角下的社会和谐研究

    (二)社会公平研究

     1.社会公平研究的发展历程

     2.社会公平与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公平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三)社会安全研究

   二 样本结构

   三 研究结果

    (一)社会和谐度感知情况

    (二)社会公平感知情况

     1.社会公平整体感知

     2.社会公平感知要素

    (三)社会安全感知情况

     1.社会安全总体感知

     2.社会安全感知要素

    (四)社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四 结论

  B.13 多维度视域下的环保意识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方法

    (一)样本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

     2.自变量

    (三)数据分析

   三 研究结果

    (一)环境关心的影响因素

     1.“优先权”的逻辑分层回归模型

     2.“提高成本”的逻辑分层回归模型

     3.“公益活动”的线性分层回归模型

    (二)环境权利维护的影响因素

     1.“政府投诉”的逻辑分层回归模型

     2.“媒介投诉”的逻辑分层回归模型

     3.“自我防护”的逻辑分层回归模型

   四 结论

  B.14 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一 文献综述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

    (二)公共服务满意度研究

    (三)公共服务与公众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二 研究设计

    (一)变量说明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三 研究结果

    (一)11个中心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名,北京、上海和重庆3个城市满意度最高

    (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三)公共服务满意度与幸福感关系的差异因素分析

     1.不同地区受访者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2.不同收入水平受访者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3.不同年龄受访者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4.不同性别受访者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5.不同职业受访者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力存在差异

    (四)6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分析

   四 结论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经济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

    (二)有重点地发展公共服务内容

    (三)对公共服务分职业进行引导

  B.15 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

   一 文献回顾

    (一)国外对于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设计

     1.变量说明

     2.研究方法

     3.数据来源

   三 研究结果

    (一)中国中心城市居民绝对收入与相对收入现状描述

    (二)中国中心城市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研究

     1.中国居民绝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中国居民的相对收入对幸福感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并且比绝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更强

    (三)不同群体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差异性研究

     1.一线城市居民相对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更强,二线城市居民的绝对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更强

     2.相比而言,女性的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均更强

     3.31~45岁年龄段受访者的绝对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最强,46~64岁年龄段受访者的相对收入与幸福感相关性最强

     4.已婚居民相对收入与幸福感的相关性更强

    (四)中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分析

     1.性别、年龄、所在城市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平均而言女性的幸福感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幸福感越高,二线城市居民幸福感高于一线城市居民

     2.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对收入的影响力更大

     3.受尊重情况的自我评价、健康、社会支持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对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都存在,但对相对收入的影响更大

   四 结论

  B.16 附录 问卷节选*

   一 个人基本信息调查

   二 综合民生调查

   三 幸福感调查

   四 医疗调查

   五 食品安全调查

   六 社会保障调查

   七 教育调查

   八 生态环境调查

  B.17 后记

 Abstract

 中国皮书网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听民声、知民意,才能实现中国梦。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集结多个学术领域的精英学者,展开大规模的电话调查,探民情、查民意、聚民智,旨在记录中国社会变迁,传递中国最真实的声音。《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具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它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民意调查工程。它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系统,对中国35个城市的居民进行调查和数据采集,调查报告涵盖总报告(综合民生调查报告、幸福感调查报告)、分类报告(教育、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医疗、社会保障)、热点调查、专题研究4个方面。调查结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中国居民生活基本现状,涵盖国民住房、收入、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压力等调查;②中国居民对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评价调查,包括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状况调查;③中国居民对政府公共政策的评价;④中国居民对社会现状认知的评价,包括居民对社会公平、社会安全、社会和谐的认知状况;⑤中国居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⑥国民对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建议。第二,它是一本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的民意调查报告。本书既有综合民生总报告,又有涉及教育、医疗、食品安全、环境等各类具体民生领域的分类调查报告;还有对教育公平、转基因食品、延迟退休、雾霾等热点话题的深入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民生问题的学理性研究,关注社会认同感和环保意识的影响因素,探讨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公共服务与幸福感中的调节变量,为后续理论研究贡献力量。本书调查的成果不是只服务于单一的学科研究领域,而是为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共享数据平台,政府机构也可以其研究成果作为制定和评估各项社会政策的重要依据。本书适合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师生及从业人员使用,也是关注中国民生问题的读者之有益读物。阅读此书,可以见证中国巨变,了解人情、世情和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