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96

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0-2021)图书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Finance in Shandong (2020-2021)

SSAPID:101-9707-3181-90
ISBN:978-7-5201-9405-1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总报告阐述了山东省金融业运行现状、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山东省普惠金融工作成就和山东省普惠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情况;分报告分别对山东省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山东省村镇银行发展情况、山东省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和介绍;专题报告分别介绍了中小银行基于金融科技的普惠业务平台建设、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缓解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业务情况四个方面的内容,对山东省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案例研究部分选取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农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两家银行,以及鲁信小贷公司展开分析。

相关信息

丛书名:山东蓝皮书
作 者: 孙国茂
编 辑:高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1]艾永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山东、浙江供销社资金互助为例》,《中国金融》2015年第14期。

[2]巴曙松、刘少杰、杨倞:《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蔡洋萍、谢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内生化发展机理、障碍及对策研究》,《金融与经济》2016年第2期。

[4]马向东:《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中国保险报》2019年8月27日。

[5]宋玉颖:《关于数字金融助推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第8期。

[6]孙国茂、胡俞越:《政策漂移、猪肉价格波动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TVP-VAR模型》,《东方论坛》2020年第4期。

[7]孙国茂、李猛:《宏观审慎监管下的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体系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8]孙国茂、李猛:《区块链信任机制与社会秩序——基于疫情隔离防控的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9]孙国茂:《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9)》,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10]孙国茂:《山东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市值管理评价报告(2018)》,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11]孙国茂:《山东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市值管理评价报告(2019)》,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12]孙国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赋能我省高质量发展》,《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20年12月。

[13]孙国茂、张辉、张运才:《宏观审慎监管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济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14]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

[15]孙国茂主编《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6]孙国茂主编《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7]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18]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19]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10]《2020年普惠金融发展及2021年展望》,新华财经,2020年12月。

[21]杨凯生:《金融科技怎样才能支持普惠金融》,《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0月30日。

[2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家庭微型经济融资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0年9月。

[2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2020年10月。

[24]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县域产业发展》,2020年6月。

[25]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2021年6月。

[26]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2021)》,2021年6月。

[27]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2021年9月。

[28]Anderson,“The Long Tail”,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7 No.2,April 23,2004.

[29]Coase,R.H.,“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37(11):39-45.

[30]Corrado,G.,Corrado,L.,“Inclusive Finance for Inclu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7,24(2):19-23.

[31]Leyshon,A.,Thrift,N.,“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1990s:A Reversal of Fortune”,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3,9(3);223-241.

[1]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2020年7月。

[2]曹凤岐:《建立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10期。

[3]陈华、李国峰:《互联网金融: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5期。

[4]陈莎、周立:《中国农村金融地理排斥的空间差异——基于“金融密度”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银行家》2012年第7期。

[5]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9期。

[6]顾玲玲:《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考核实施建议》,2021年8月。

[7]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2期。

[8]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9]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15年第4期。

[10]焦瑾璞:《微型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1]李爱君:《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12]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与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13]J.E. 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14]Kapoor,A.,“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dian Economy”,Futures,2017 (10):35-42.

[15]Kempson,E. and Whyley,C.,“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Financial Exclusion”,Insurance Trends,1999b,pp.18-22.

[16]Ross Levine,“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4,1(5):37-40.

[17]Wibella,Nevvi,Idqan Fahmi,and Imam Teguh Saptono,“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Acceptance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An Anecdotal Evidence from Bogor City”,Independ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 Production,2018:1338-1357.

[1]邓珊珊:《长尾理论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经济纵横》2019年第28期。

[2]雷曜:《小微企业融资的全球经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3]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6月。

[4]宋秀峰、赵崇民:《商业银行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探索与思考》,《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3期。

[5]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国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16)》,2016。

[6]张翔:《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7]重庆市百年纵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20年度村镇银行调研报告》,2021年8月。

[8]Abubakr Saeed,Muhanmad Sameer,“Financial Constraints,Bank Concentration and SMEs:Evidence from Pakistan”,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ial,2015,32(4):503-524.

[9]Baum,C.F.,Caglayan,M.,Ozkan,N. and Talavera,O.,“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Non-financial Firms Demand for Liquidity”,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2006,15(4):235-304.

[10]Talavera,O.,Tsapin,A. and Zholud,O.,“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Bank Lending:The Case of Ukraine”,Economic Systems,2012,36(2):279-293.

[1]姜旭朝、杨杨:《合作金融的制度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4]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15年第4期。

[5]焦瑾璞:《微型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6]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与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7]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国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16)》,2016。

[8]王曙光、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财贸经济》2011年第5期。

[9]周孟亮、王琛:《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目标重构》,《农村经济》2014年第10期。

[10]Agarwal,S.,Hauswald R.,“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7):2757-2788.

[11]Almeida,H.Campellom,Weisbach,M.S.,“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ournal of Finance,2004,59(4):1777-1804.

[12]Berger,A.N.,Black,L.K.,Bank Size,“Lending Technologies,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3):724-735.

[13]Fazzari,S.M.,Hubbard,R.G.,Petersen,B. C,“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9(1):141-206.

[14]Hadlock,C.,Pierce,J,“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909-1940.

[15]Whited,T.,and G.Wu,2006,“Financial Constraints Risk”,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19(2),531-559.

[1]贝多广、李焰:《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2017。

[2]卜亚:《金融科技新生态构建研究》,《西南金融》2019年第11期。

[3]邓珊珊:《长尾理论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经济纵横》2019年第28期。

[4]韩文亮、肖梦敏、章昊:《构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价值和运作体系 破解普惠金融难题》,《中国银行业》2019年第9期。

[5]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6]贺刚、张清、龚孟林:《数字普惠金融内涵、创新与风险研究》,《甘肃金融》2020年第2期。

[7]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改革》2019年第11期。

[8]姜风旭:《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华北金融》2007年第11期。

[9]姜旭朝、杨杨:《合作金融的制度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0]蒋剑平、张骅:《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与思考》,《中国银行业》2019年第10期。

[11]雷光明:《GS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策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2]李庚寅、曾林阳:《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变迁及其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

[13]李萌:《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第27期。

[14]刘鹏、周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在金融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物价》2019年第11期。

[15]陆磊、丁俊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16]马向东:《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中国保险报》2019年8月27日。

[17]潘士远、罗德明:《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18]宋玉颖:《关于数字金融助推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第8期。

[19]王曙光、郭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调研分析》,《财经科学》2006年第6期。

[20]杨畅:《我国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以Z银行为例》,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1]杨凯生:《金融科技怎样才能支持普惠金融》,《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0月30日。

[22]周逢民:《走近金融科技》,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23]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中国金融家》2013年第10期。

[24]Abraham,F.,S.L.Schmukler,and J.Tessada,“Robo-advisors:Investing Through Machin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9.

[25]Bartlett,R.,A.Morse,R.Stanton,and N.Wallace,“Consumer-Lending Discrimination in the Era of Fintech”,Working Paper,2018.

[26]Berg,T.,V.Burg,A.Gombovi,and M.Puri,“On the Rise of Fintechs-Credit Scoring Using Digital Footprints”,Working Paper,2019.

[27]Bernardo Nicoletti,“The Future of Fintech,Integrating Finance and Technology in Financial Services”,Springer Nature,2017.

[28]Buchak,G.,G.Matvos,T.Piskorski,and A.Seru,“Fintech,Regulatory Arbitrage,and the Rise of Shadow Bank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130(3):453-483.

[29]Fuster,A.,M.Plosser,P.Schnabl,and J.Vickery,“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Mortgage Lending”,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9,32(5):1854-1899.

[30]Greiner,Larry E.,“Evolution and Revolution:Organizations Grow”,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2(50)37-46.

[31]Gort,M. and Klepper,S.,“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Economic Journal,1982(92):630-653.

[32]Muhammad Yunus,“A World of Three Zeros:The New Economics of Zero Poverty,Zero Unemployment,and Zero Net Carbon Emissions”,Public Affairs,2017.

[1]高晶晶:《信息、抵押担保与中小企业融资》,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9。

[2]龚沁宜、成学真:《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3]黄志忠、谢军:《宏观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1期。

[4]霍源源、冯宗宪、柳春:《抵押担保条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5年第9期。

[5]梁鸿飞:《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6]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7]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财经科学》2017年第6期。

[8]谢绚丽等:《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8年第4期。

[9]张伟斌、刘可:《供应链金融发展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12年第3期。

[10]钟凯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吗——基于融资约束与融资来源视角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

[11]周明栋、陈东平:《第三方治理对农户信用贷款可获性影响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12]朱惠健、黄金木:《我国信用贷款发展现状》,《中国金融》2017年第19期。

[13]Almeida,H.,Campellom,Weisbach,M. S.,“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ournal of Finance,2004,59(4):1777-1804.

[14]Fazzari,S.M.,Hubbard,R.G.,Petersen,B. C.,“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9(1):141-206.

[15]Hadlock,C.,Pierce,J.,“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909-1940.

[1]龚沁宜、成学真:《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

[2]何超、董文汇、宁爱照:《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监管》,《中国金融》2019年第23期。

[3]贺刚、张清、龚孟林:《数字普惠金融内涵、创新与风险研究》,《甘肃金融》2020年第2期。

[4]黄志忠、谢军:《宏观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1期。

[5]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6]连玉君、苏治、丁志国:《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吗?》,《统计研究》2008年第10期。

[7]梁榜、张建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激励创新吗?——来自中国城市和中小企业的证据》,《当代经济科学》2019年第5期。

[8]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9]任晓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现代经济探讨》2020年第10期。

[10]宋晓玲:《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财经科学》2017年第6期。

[11]谢绚丽等:《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8年第4期。

[12]尹志超等:《银企关系、银行业竞争与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金融研究》2015年第1期。

[13]喻平、豆俊霞:《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财会月刊》2020年第3期。

[14]张伟斌、刘可:《供应链金融发展能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中小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经济科学》2012年第3期。

[15]钟凯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吗——基于融资约束与融资来源视角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

[16]周小川:《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中国金融家》2013年第10期。

[17]邹伟、凌江怀:《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证据》,《财经论丛》2018年第6期。

[18]Abubakr Saeed,Muhanmad Sameer,“Financial Constraints,Bank Concentration and SMEs:Evidence from Pakistan”,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ial,2015,32(4):503-524.

[19]Agarwal,S.,Hauswald,R.,“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7):2757-2788.

[20]Almeida H.Campellom,Weisbach,M. S.,“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ournal of Finance,2004,59(4):1777-1804.

[21]Anderson,“The Long Tail”,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7 No.2,April 23,2004.

[22]Baum,C.F.,Caglayan,M.,Ozkan,N. and Talavera,O.,“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on Non-financial Firms Demand for Liquidity”,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s in Economics,2006,15(4):235-304.

[23]Berger,A. N.,Black,L. K.,“Bank Size,Lending Technologies,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3):724-735.

[24]Coase,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37(11):39-45.

[25]Corrado G.Corradol,“Inclusive Finance for Inclu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Current Opinion i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2017,24(2):19-23.

[26]Fazza,S.M.,Hubbard,R.G.,Peterson,B. C.,“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19(1):141-206.

[27]Hadlock,C.,Pierce,J.,“New Evidence on Measuring Financial Constraints:Moving Beyond the KZ Index”,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5):1909-1940.

[28]J.E. Stiglitz and Andrew Weiss,“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29]Kaplan,S. N.,Zingales,L.,“Do Investment-cash Flow Sensitivities Provide Useful Measures of Financing Constraints”,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2(1):169-215.

[30]Kapoor,A.,“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dian Economy”,Futures,2017(10):35-42.

[31]Kempson,E. and Whyley,C.,“Understanding and Combating Financial Exclusion”,Insurance Trends,1999,pp.18-22.

[32]Khurana,I. K.,Martin,X.,Pereira,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ash Flow Sensitivity of Cash”,Journal of Financial &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6(4):787-808.

[33]Leyshon,A.,Thrift,N.,“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UK Financial Services in the 1990s:A Reversal of Fortune”,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93,9(3);223-241.

[34]Mathis,F. J.,Cavinato,J.,“Financing the Global Supply Chain:Growing Need for Management Action”,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6):467-474.

[35]Ross Levine,Finance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4,1(5):37-40.

[36]Shahrokhi,M.,“E-finance:Status,Innovations,Resources and Future Challenges”,Managerial Finance,2008(6):365-398.

[37]Talavera,O.,Tsapin,A. and Zholud,O.,“Macroeconomic Uncertainty and Bank Lending:The Case of Ukraine”,Economic Systems,2012,36(2):279-293.

[38]Whited,T.,and G.Wu,“Financial Constraints Risk”,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19(2),2006,531-559.

[39]Wibella,Nevvi,Idqan Fahmi,and Imam Teguh Saptono,“Factors Affecting Consumer Accertance of Digital Financial Inclusion;An Anecdotal Evidence from Bogor City”,Independ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 Production,2018:1338-1357.

[40]Wooldridge,J. M.,Econometric Analysis of Cross Section and Panel Data,Cambridge,MA:MIT Press,2010.

[1]陈立、李然:《中小微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纳税信用贷款》,《财会通讯》2017年第2期。

[2]高晶晶:《信息、抵押担保与中小企业融资》,山东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9。

[3]郭峰、孔涛、王靖一、张勋、程志云、阮方圆、孙涛、王芳:《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与指数编制》,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2016。

[4]黄庆华、段玲玲、周密、张校溱:《小微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研究:银行例证》,《宏观经济研究》2018年第7期。

[5]黄子健、王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与信用资本:破解小微企业融资悖论》,《金融经济学研究》2015年第1期。

[6]霍成义、耿欣:《从两项直达工具看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新特征》,《金融时报》2021年10月25日。

[7]霍源源、冯宗宪、柳春:《抵押担保条件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影响效应分析——基于双边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15年第9期。

[8]梁鸿飞:《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9]杨竹清、张华:《数字经济促进了银行信用贷款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浙江金融》2021年第4期。

[10]尹志超、甘犁:《信息不对称、企业异质性与信贷风险》,《经济研究》2011年第9期。

[11]周明栋、陈东平:《第三方治理对农户信用贷款可获性影响研究》,《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5期。

[12]朱惠健、黄金木:《我国信用贷款发展现状》,《中国金融》2017年第19期。

[1]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9期。

[2]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2期。

[3]黄志忠、谢军:《宏观货币政策、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约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微观证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1期。

[4]姜旭朝、杨杨:《合作金融的制度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5]李爱君:《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6]梁鸿飞:《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7]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与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8]万俊毅等:《“公司+农户”模式:社会资本、关系治理与联盟绩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家庭微型经济融资与乡村振兴研究报告》,2020年9月。

[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2020年10月。

[11]钟凯等:《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创新投资吗——基于融资约束与融资来源视角的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17年第6期。

[12]周孟亮、王琛:《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目标重构》,《农村经济》2014年第10期。

[1]艾永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控制——以山东、浙江供销社资金互助为例》,《中国金融》2015年第14期。

[2]BR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3]巴曙松、刘少杰、杨倞:《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贝多广、李焰:《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2017。

[5]博鳌亚洲论坛:《亚洲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篇》,2020年7月。

[6]卜亚:《金融科技新生态构建研究》,《西南金融》2019年第11期。

[7]蔡洋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内生化发展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浙江金融》2016年第1期。

[8]蔡洋萍、谢冰:《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内生化发展机理、障碍及对策研究》,《金融与经济》2016年第2期。

[9]曹凤岐:《建立多层次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10期。

[10]陈华、李国峰:《互联网金融: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5期。

[11]陈莎、周立:《中国农村金融地理排斥的空间差异——基于“金融密度”衡量指标体系的研究》,《银行家》2012年第7期。

[12]邓珊珊:《长尾理论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经济纵横》2019年第28期。

[13]董晓林、徐虹:《我国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分布的视角》,《金融研究》2012年第9期。

[14]杜晓山:《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思路和对策》,《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

[15]范秀红:《国外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国金融》2014年第22期。

[16]范秀红:《国外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第59期。

[17]耿欣、冯波:《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东小贷公司为例》,《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18]顾玲玲:《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考核实施建议》,2021年8月。

[19]郭军、冯林:《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东岳论丛》2013年第10期。

[20]郭田勇、丁潇:《普惠金融的国际比较研究——基于银行服务的视角》,《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第2期。

[21]郭兴平:《基于电子化金融服务创新的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重构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22]韩俊:《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国科技投资》2010年第3期。

[23]韩文亮、肖梦敏、章昊:《构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价值和运作体系 破解普惠金融难题》,《中国银行业》2019年第9期。

[24]何德旭、苗文龙:《金融排斥、金融包容与中国普惠金融制度的构建》,《财贸经济》2015年第3期。

[25]何广文:《合作金融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6]何广文:《建立普惠金融体系应搞活小额信贷》,《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月12日。

[27]胡金焱、梁巧慧:《小额贷款公司多重目标实现的兼顾性——来自山东省的证据》,《财贸经济》2015年第5期。

[28]胡金焱、刘险峰、李永平:《“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及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基于山东省金融发展战略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015年第6期。

[29]胡智强:《普惠金融视野下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与规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30]黄国平、伍旭川:《中国网络信贷行业发展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1]黄倩、李政、熊德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改革》2019年第11期。

[32]姜风旭:《发展普惠金融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华北金融》2007年第11期。

[33]姜旭朝、杨杨:《合作金融的制度视角》,《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34]蒋剑平、张骅:《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与思考》,《中国银行业》2019年第10期。

[35]焦瑾璞、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6]焦瑾璞:《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中国金融》2010年第10期。

[37]焦瑾璞、黄亭亭、汪天都等:《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及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15年第4期。

[38]焦瑾璞:《微型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39]雷光明:《GS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策略研究》,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40]雷曜:《小微企业融资的全球经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41]李爱君:《互联网金融法律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2]李东荣:《以移动金融促普惠金融发展》,《中国金融》2014年第18期。

[43]李庚寅、曾林阳:《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变迁及其思考》,《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第2期。

[44]李萌:《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第31期。

[45]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2年第9期。

[46]李涛、王志芳、王海港等:《中国城市居民的金融受排斥状况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7期。

[47]李子彬、刘迎秋:《中国中小企业2015蓝皮书——混合所有制:中小企业发展的机遇与选择》,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

[48]梁骞、朱博文:《普惠金融的国外研究现状与启示——基于小额信贷的视角》,《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49]刘鹏、周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在金融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物价》2019年第11期。

[50]刘政:《关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的探讨》,《中国市场》2015年第27期。

[51]陆磊、丁俊峰:《中国农村合作金融转型的理论分析》,《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52]马向东:《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效率、服务和质量》,《中国保险报》2019年8月27日。

[53]潘士远、罗德明:《民间金融与经济发展》,《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

[54]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9年6月。

[55]邱洪涛:《从供需双视角看基层普惠金融》,《金融发展研究》2015年第2期。

[56]曲锋:《乐陵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调查》,《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年第8期。

[57]沈炳熙:《普惠金融:寻求政府与金融机构“合力”》,《当代金融家》2014年第2期。

[58]宋秀峰、赵崇民:《商业银行深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探索与思考》,《金融发展研究》2014年第3期。

[59]宋彦峰:《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制度研究》,《南方金融》2010年第3期。

[60]宋玉颖:《关于数字金融助推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研究》,《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第8期。

[61]孙国茂、安强身:《普惠金融组织与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来自山东省的经验与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17。

[62]孙国茂、胡俞越:《政策漂移、猪肉价格波动与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基于TVP-VAR模型》,《东方论坛》2020年第4期。

[63]孙国茂:《金融创新的本质、特征与路径选择——基于资本市场的视角》,《理论学刊》2013年第6期。

[64]孙国茂:《尽快推进普惠金融制度体系建设》,《经济参考报》2017年3月3日。

[65]孙国茂、李猛:《宏观审慎监管下的证券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价体系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

[66]孙国茂、李猛:《区块链信任机制与社会秩序——基于疫情隔离防控的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67]孙国茂:《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9)》,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68]孙国茂:《山东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市值管理评价报告(2018)》,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

[69]孙国茂:《山东省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及市值管理评价报告(2019)》,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70]孙国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赋能我省高质量发展》,《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20年第12期。

[71]孙国茂、张辉、张运才:《宏观审慎监管与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测度研究》,《济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

[72]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宏观审慎监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20。

[73]孙国茂主编《山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4]孙国茂主编《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5]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76]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77]孙国茂主编《中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78]孙少妍:《从普惠性金融体系角度探索小额信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济南金融》2007年第8期。

[79]唐宁:《发展普惠金融的三部曲与三支撑》,《清华金融评论》2014年第7期。

[80]万联供应链金融研究院:《中国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16)》,2016。

[81]王曙光、郭欣:《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的调研分析》,《财经科学》2006年第6期。

[82]王曙光、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财贸经济》2011年第5期。

[83]王伟、田杰、李鹏:《我国金融排除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西南金融》2011年第3期。

[84]王雪玉:《普而不惠何以称“普惠金融”?》,《金融科技时代》2014年第7期。

[85]王兆茹:《普惠金融理念下我国小额信贷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86]吴国华:《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年第4期。

[87]吴晓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金融时报》2010年8月3日。

[88]吴晓灵:《有关合作金融发展的认识与政策支持问题》,《金融研究》1997年第2期。

[89]武锐、胡金焱:《小额贷款公司促进小微企业发展了吗?——基于山东省数据的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90]武文全:《山西省小微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情况的探索与思考》,《时代金融》2015年第11期。

[91]徐华:《把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更好融合起来》,《中国农村金融》2014年第9期。

[92]徐沈:《中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2012。

[93]徐瑜青、杨露静、周吉帅:《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现状及问题》,《农村经济》2010年第1期。

[94]杨畅:《我国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以Z银行为例》,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95]杨凯生:《金融科技怎样才能支持普惠金融》,《第一财经日报》2019年10月30日。

[96]张世春:《小额信贷目标偏离解构:粤赣两省证据》,《改革》2010年第9期。

[97]张翔:《民间金融合约的信息机制:来自改革后温台地区民间金融市场的证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98]中国银监会合作部课题组:《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借鉴》,《国际金融》2014年第3期。

[99]重庆市百年纵横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2020年度村镇银行调研报告》,2021年8月。

[100]周逢民:《走近金融科技》,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101]周立、陈桔:《探索社会金融理论促进普惠金融建设》,《银行家》2010年第11期。

[102]周孟亮、李明贤、孙良顺:《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103]周孟亮、王琛:《普惠金融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目标重构》,《农村经济》2014年第10期。

[104]周源:《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中国金融》2014年第8期。

[105]周兆函:《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供给绩效分析——基于普惠金融视角》,《金融发展研究》2010年第12期。

[106]Abraham,F.,S.L.Schmukler,and J.Tessada,“Robo-advisors:Investing Through Machine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19.

[107]Bartlett,R.,A.Morse,R.Stanton,and N.Wallace,“Consumer-lending Discrimination in the Era of Fintech”,Working Paper,2018.

[108]Berg,T.,V.Burg,A.Gombovi,and M.Puri,“On the Rise of Fintechs-Credit Scoring Using Digital Footprints”,Working Paper,2019.

[109]Bernardo Nicoletti,“The Future of Fintech,Integrating Finance and Technology in Financial Services”,Nature,2017.

[110]Buchak,G.,G.Matvos,T.Piskorski,and A.Seru,“Fintech,Regulatory Arbitrage,and the Rise of Shadow Bank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130(3):453-483.

[111]Fuster,A.,M.Plosser,P.Schnabl,and J.Vickery,“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Mortgage Lending”,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9,32(5):1854-1899.

[112]Muhammad Yunus,“A World of Three Zeros:The New Economics of Zero Poverty,Zero Unemployment,and Zero Net Carbon Emissions”,Public Affair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