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6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36

日本和朝鲜封建政权改革比较(1850-1860年代)图书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eforms of feudal regime in japan and korea during 1850~1860s

SSAPID:101-9678-1557-57
ISBN:978-7-5097-4072-9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战略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将日本开港后幕府接连进行的安政、文久、庆应改革三次改革作为19世纪50-60年代东北亚国家近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历史现象,加以分析和比较的学术研究,填补了该项研究的国内空白。

相关信息

丛书名:国际战略研究丛书
作 者: 李永春
编 辑:王玉敏;张文静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3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K1 世界史

 前言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状况

   (一)开港后幕府改革研究

    1.安政期幕政改革研究

    2.文久期幕政改革研究

    3.庆应期幕政改革研究

   (二)大院君改革研究

    1.韩国学者的研究概况

    2.日本学者的研究概况

    3.中国学者的研究概况

   (三)开港后幕府改革与大院君改革比较研究

  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国改革的国际背景:不断增强的“外压”

  第一节 鸦片战争*:邻国遭受“外压”的冲击

   一 鸦片战争对日本的冲击

   二 鸦片战争对朝鲜的冲击

  第二节 日本感受来自美国的“外压”

   一 培理舰队赴日之前美国对日接触

   二 培理舰队赴日与幕府避战缔约

  第三节 “洋扰”冲击朝鲜

   一 法国的朝鲜政策与“丙寅洋扰”

   二 美国的朝鲜政策与“辛未洋扰”

  第四节 “外压”及其对改革作用的异同比较

   一 两国所遭受的“外压”强弱程度有所不同

   二 日本孤立无援,朝鲜受庇于宗藩关系

   三 “外压”危机意识的异同: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

   四 产生差异的原因:西学*在两国的不同归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主导势力及其施政方针比较

  第一节 日本开港后三次改革主导势力、施政方针及其特点

   一 阿部正弘的思想与安政改革

    (一)阿部正弘其人

    (二)开港前阿部政权应对“外压”的方针

    (三)开港后应对方针的调整与安政改革的特色:协调幕府与雄藩大名、朝廷的关系

    (四)“安政大狱”与安政改革的中断

   二 公武合体派的主张与文久改革的施政方针

    (一)安藤·久世政权的政策调整

    (二)庆喜·庆永政权的施政方针与文久改革的指导方针

    (三)和宫下嫁与将军上洛:营造公武合作的改革环境

    (四)天皇朝廷介入改革进程:文久改革的显著新特色

   三 德川庆喜主政与庆应改革的特点

    (一)庆喜与庆应改革的官僚集团

    (二)庆应改革的施政方针

    (三)法国势力介入改革进程:庆应改革的又一特色

  第二节 朝鲜大院君改革及其施政方针

   一 李是应其人

    (一)兴宣大院君的家系

    (二)大院君的执政及其亲信官僚

   二 大院君的改革方针

    (一)富国强兵之策

     1.富国之策

     2.强兵之策

    (二)扶植宗亲势力

   三 大院君的对外观和对外政策

    (一)防止俄国南下

    (二)抗击法国和美国的武力征服

  第三节 改革施政方针的异同比较

   一 关于改革目标的构思

    (一)日本:强化德川家族的统治

    (二)朝鲜:强化王族的权力

   二 关于改革先后步骤的构思

    (一)日本:从海防开始延伸到制度建设

    (二)朝鲜:从税制改革起步向整肃纲纪推移

   三 关于实现改革目标的途径

    (一)日本:富国强兵

    (二)朝鲜:富国强兵

   四 关于形成主导力量的构思

    (一)日本:从幕臣能吏到幕朝藩联手

    (二)朝鲜:不问门第网罗人才

  本章小结

   1.两国改革方针的相同之处

   2.两国改革方针的相异之处

 第三章 改革主要措施及其比较

  第一节 幕府在开港后三次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内容雷同的改革举措

    (一)军事方面的改革

     1.安政年间的军事改革

     2.文久年间的军事改革

     3.庆应年间的军事改革

    (二)兴办洋学

     1.安政年间的洋学

     2.文久年间的洋学

     3.庆应改革期间的洋学

    (三)人才的起用和培养

     1.安政改革期间的人才起用和培养

     2.文久改革期间的“公武合体”策略与人才的起用

     3.庆应改革期间的人才起用

   二 因时而异的改革举措

    (一)文久改革加强对国内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控制

    (二)庆应改革对政府行政机构的调整

    (三)庆应改革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三 幕府开港后三次改革之间的关联与互动

  第二节 大院君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整顿财政

   二 强化王权

   三 裁撤书院

   四 起用人才

   五 巩固国防

  第三节 改革主要举措的异同比较

   一 加强中央权力举措的异同

    1.联合雄藩大名

    2.协调朝幕藩关系

    3.压制雄藩

   二 克服财政危机举措的异同

    (一)两国克服财政危机举措的共同点

     1.设立新税,增加税收

     2.改铸货币,获取收益

    (二)两国克服财政危机举措的不同点

   三 起用人才举措的异同

    (一)起用人才举措的共同点

    (二)起用人才举措的不同点

   四 强化国防举措的异同

    (一)两国强化国防举措的共同点

    (二)两国强化国防举措的不同点

  本章小结

   1.如何评价“外压”的作用

   2.如何评价“内忧”对两国改革的影响

   3.如何评价举措的实际效果

 第四章 改革结局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日本开港后三次改革的结局

   一 倒幕势力在藩政改革中壮大

   二 庆应改革的历史逻辑:幕府被推翻

  第二节 朝鲜大院君改革的结局

   一 大院君改革的历史逻辑:李是应下野

   二 大院君改革的副产品:闵氏势道集团的形成

  第三节 两国改革结局的差异及其影响

   一 日本的幕府崩溃和朝鲜势道政权的延续

    (一)能否趋利避害,迎头赶上

    (二)社会转型问题

   二 日本在时代的激荡中探寻新路

    (一)官制建设

    (二)人才的储备

    (三)近代化方针:殖产兴业和富国强兵

    (四)洋学的兴盛

   三 人去政息:朝鲜错失了发展的机遇

    (一)禁用清钱

    (二)复设万东庙

    (三)设立武卫所与削弱三军府

  第四节 两国改革结局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 体制原因

    (一)幕末体制及其变化:分权趋势的强化

    (二)大院君改革:强化大一统王权的集权

    (三)体制差异对两国改革结局的不同影响

   二 官僚构成的原因

    (一)幕末日本的官僚

    (二)大院君政权的官僚

    (三)官僚构成的异同及其对两国改革的影响

   三 “外压”因素作用的不同

    (一)“外压”在日本长时期发挥作用

     1.“外压”催生了开港后的幕府改革

     2.“外压”将日本抛入世界市场,引发了国内各种矛盾,从而加速幕府崩溃

    (二)“外压”在朝鲜表现为短暂的武力冲突

  本章小结

   1.两国改革的结局差异明显

   2.造成差异的基本原因

   3.对此后两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 两国改革历史定位的再评价

  一 关于两国改革性质的再评价

  二 关于两国改革历史作用的再评价

   (一)日本:开港后幕府在三次改革过程中走向灭亡,为日本捕捉发展机遇创造了条件

   (二)朝鲜:为祸起萧墙的党争埋下伏笔

  三 关于两国改革进程特点的再评价

   (一)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与朝鲜相同,但改革的直接契机和改革自主性与朝鲜不尽相同

   (二)朝鲜:同样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但按部就班地自主推行,“内忧”的作用大于“外压”

  四 历史的经验教训

 后记

本书对日本和朝鲜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最终得出对两国改革的历史定位的再评价:由于战略位置、国情状况、执政者心态和文化传统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曰本幕府在开港后进行的三次改革和朝鲜的大院君改革,虽然在近代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为两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曰本幕府在改革过程中崩溃,为明治维新的展开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某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大院君的下野并未触及封建政权的根基,势道政治继续存在,遏制了朝鲜自主展开近代化的可能性。近代中、日、韩三国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其原因始终是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总结这个历史现象在任何时候都具有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而本书则对不太被注意或被忽略的日朝两国封建末期统治者的带有某些近代化因素的改革进行比较分析,具有创新意义。

阿礼国著《大君之都·幕末日本旅居记》,山口光朔译,岩波书店,1962。

安冈昭男著《日本近代史》,林和生、李心纯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安外顺:《大院君政权的社会经济背景》,《温知论丛》1,1995。

安外顺:《大院君执政期军事政策的性质》,《东洋古典研究》2,1994。

安外顺:《大院君执政期权力结构研究》,梨花女子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

安外顺:《大院君执政时期的人事政策与统治阶层的性质》,《东洋古典研究》1,1993。

安外顺:《大院君执政时期高宗的对外认识》,《东洋古典研究》3,1994。

安外顺:《大院君执政时期(1864~1873)政治支配势力研究:以中央堂上官的构成及性质为中心》,梨花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0。

奥平武彦:《朝鲜开国交涉始末》,刀江书院,1935。

板泽武雄:《兰学的发达》,岩波书店,1933。

保景文化社编辑部编《捕盗厅誊录》,保景文化社,1985。

北原雅长:《七年史》(全4卷),启成社,1904。

本庄荣治郎:《幕末的新政策》,有斐阁,1935。

本庄荣治郎:《幕末维新诸研究》,清文堂出版,1973。

边太燮:《韩国史通论》,三英社,1997。

波多野善大编《东亚的开国》,人物往来社,1967。

残花户川安宅编《旧幕府》(全7卷),富山房杂志部,1897~1907。

曹中屏:《朝鲜近代史》,东方出版社,1993。

朝鲜人某:《兴宣大院君略传》,(东京)亚细亚协会,1888。

朝鲜总督府中枢院调查课编《大典会通》,保景文化社,1985。

成大庆:《大院君的书院整顿》,载《千宽宇先生还历纪念韩国史学论丛》,正音文化社,1986。

成大庆:《大院君政权的科举制运营》,《大东文化研究》19,1985。

成大庆:《大院君政权的政策》,《大东文化研究》18,1984。

成大庆:《大院君政权性质研究》,成均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84。

成大庆:《大院君执政初期的权力结构》,《大东文化研究》15,1982。

成大庆:《有关大院君政权成立原因的研究》,《人文科学》10,1981。

池内敏:《近世后期的对外观与“国民”》,《日本史研究》344号,1991。

池田敬正:《幕府诸藩的动摇与改革》,载朝尾直弘等编《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十三卷,岩波书店,1977。

川路宽堂:《川路圣谟之生涯》,吉川弘文馆,1901。

春亩公追颂会编《伊藤博文传》,原书房,1970。

茨城县立历史博物馆编《茨城县史料》幕末编1,茨城县,1971。

崔炳玉:《高宗时期三军府研究》,《军史》19,1989。

崔奭祐编《贝尔内文书》,韩国教会史研究所,1995。

崔奭祐编《韩法关系资料(1846~1887)》,韩国教会史研究所,1986。

崔益铉:《勉菴集》,民族文化推进会,1978。

达列著《韩国天主教会史》,安应烈、崔奭祐译,韩国教会史研究所,1990。

大藏省编《日本财政经济史料》(全11册),财政经济学会,1922。

大久保利谦编《江户》(全7卷),立体社,1980~1982。

大久保利谦编《西周全集》,西周纪念会,1966。

大久保利谦:《明治维新的政治过程》,吉川弘文馆,1986。

大口勇次郎:《文久期幕府财政》,《年报·近代日本研究》3号,1981年11月。

大庭修:《江户时代的日中秘话》,东方书店,1980。

大塚武松编《川路圣谟文书》,日本史籍协会,1932。

大塚武松编《德川昭武滞欧记录》,日本史籍协会,1932。

大塚武松:《幕末外交史研究》(新订增补版),宝文馆出版,1967。

岛津公爵家编纂所编《岛津久光公实纪》(全8卷),国文社,1910。

狄金斯(Dickins)著《巴夏礼传》,高梨健吉译,平凡社,1984。

东京大学刊行:《东京大学百年史》,《通史》(一),1984。

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大日本古文书·幕末外国关系文书》,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

渡边胜美:《朝鲜开国外交史》,《普专学会论丛》第3辑,1937。

渡边修二郎:《阿部正弘事迹》(全2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78。

多田好问编《岩仓公实纪》,(上、中、下),岩仓公旧迹保存会,1927。

法制史学会编《德川禁令考》,创文社,1961。

饭岛千秋:《文久改革时期幕府财政状况》,载德川林政史研究所《研究纪要》,德川黎明会,1981。

饭岛章:《文久军制改革与旗本知行所征发兵赋》,《千叶史学》28号,1996年5月。

福地源一郎:《怀往事谈·幕末政治家》,《幕末维新史料丛书》八,人物往来社,1968。

福地源一郎:《幕府衰亡论》,平凡社,1967。

高承济等:《传统时代的民众运动》,草光出版社,1981。

高村直助:《工业革命》,吉川弘文馆,1993。

高基阳:《朝鲜后期政治支配关系——以大院君研究为例》,《历史学研究》1,1949。

高木不二:《横井小楠与松平春岳》,吉川弘文馆,2004。

高桥多一郎:《远近桥》,国书刊行会,1912。

公爵岛津家编纂所编《萨藩海军史》,公爵岛津家编纂所,1927。

宫地正人:《从朝幕关系看幕藩制国家的特点》,《人民的历史学》42,1975年10月。

宫内省编《孝明天皇纪》(全6卷),吉川弘文馆,1968。

宫崎富美子:《蕃书调所(开成所)的陪臣使用问题》,《东京大学史纪要》二号,1979年3月。

宫崎富美子:《开成所的庆应改革——以开成所‘学制改革’为中心》,《史学杂志》89卷3号,1980。

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刘北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古筠纪念会:《金玉均传》上,庆应出版社,1944。

挂川博正:《关于庆应幕政改革的几点思考》,《政治经济史学》166号,1980年3月。

郭东璨:《高宗朝土豪的成分及其武断状态》,《韩国史论》2,1975。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备边司誊录》,国史编纂委员会,1982。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承政院日记》,探求堂,1970。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高宗纯宗实录》,探求堂,1970。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高宗时代史》,探求堂,1970。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韩国史》16,1983。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壬戌录》,国史编纂委员会,1971。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同文汇考》,国史编纂委员会,1978。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正史朝鲜传》,天丰印刷株式会社,1986。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宗亲府誊录》,国史编纂委员会,1992。

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宗亲府条例》,国史编纂委员会,1992。

国史大系编修会编《续德川实纪》(全5卷),吉川弘文馆,1933~1936。

哈里斯著《日本滞在记》,坂田精一译,岩波书店,1953。

海舟全集刊行会:《海舟全集》(全10卷),改造社,1927~1929。

韩国教会史研究所译《韩法关系资料(丙寅洋扰)》,韩国教会史研究所,1979。

韩国教会史研究所译《里德尔文书》1,韩国教会史研究所,1994。

韩国日本问题研究会编《朝鲜外交事务书》,成进文化社,1971。

韩永愚:《寻找我们的历史》,经世院,1998。

何芳川:《十九世纪中叶东方国家的上层改革活动》,《历史研究》1981年第4期。

河内八郎编《德川齐昭伊达宗城往复书简集》,校仓书房,1993。

洪淳钰:《对兴宣大院君政权的考察》,《韩国政治学会报》第3辑,1969。

洪以燮:《高宗时代的朝鲜社会》,载《社会科学研究》2,1975。

荒野泰典:《近世日本与东亚》,东京大学出版会,1988。

黄文日:《1880年前后朝鲜的对外关系研究——兼论朝鲜的近代化进程》,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黄玹:《梅泉野录》,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

吉田昌彦:《久世·安藤政权的权力构成》,《日本历史》375,1979。

吉田常吉、佐藤诚三郎:《幕末政治论集》,《日本思想大系》第56卷,岩波书店,1976。

加藤祐三:《黑船前后的世界》,岩波书店,1985。

加藤祐三:《黑船前夜的世界》,岩波书店,1987。

加藤祐三:《黑船异变》,岩波书店,1988。

家近良树:《德川庆喜》,吉川弘文馆,2004。

家近良树等编《另一个明治维新:幕末史再探讨》,有志社,2007。

家近良树:《幕末政治与讨幕运动》,吉川弘文馆,1995。

家近良树:《幕政改革》,吉川弘文馆,2001。

姜万吉:《朝鲜后期商业资本的发达》,高丽大学出版部,1973。

姜万吉著《韩国近代史》,贺剑城等译,东方出版社,1993。

姜在彦:《朝鲜的攘夷与开化》,平凡社,1977。

姜在彦等:《封建社会解体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清雅出版社,1982。

姜在彦:《韩国的近代思想》,韩吉社,1985。

姜在彦:《韩国近代史研究》,韩蔚出版社,1983。

姜在彦:《近代韩国思想史研究》,韩蔚出版社,1983。

金炳佑:《大院君的统治政策》,慧眼出版社,2006。

金炳佑:《大院君政权的权力基础及其改革政策》,庆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金昌洙:《韩国近代民族意识研究》,同和出版公社,1987。

金镐逸:《韩国开港前后史》,韩国放送事业团,1982。

金国荣等:《韩国的政治思想》,博英社,1991。

金奎洛:《云下见闻录》,亚细亚文化社,1990。

金明昊:《初期韩美关系再照明》,历史批评社,2005。

金明淑:《朝鲜后期暗行御使(钦差大臣)制度研究》,《历史学报》115,1987。

金明淑:《永兴龙江书院研究》,《韩国史研究》80,1993。

金平默:《重庵集》,宇钟社,1975。

金荣作等:《韩国近代政治史的争论点》,集文堂,1995。

金荣作:《韩末民族主义研究》,东京大学出版部,1975。

金容燮:《朝鲜后期军役制厘正的过程与户布法》,《省谷论丛》13,1982。

金容燮:《朝鲜后期农业史研究》,一潮阁,1982。

金容燮:《韩国近代农业史研究》,一潮阁,1975。

金容燮:《还谷制的厘正与社仓法》,《东方学志》34,1982。

金容燮:《军役制的动摇与军役田》,《东方学志》32,1982。

金世恩:《大院君执政期军事制度的整顿》,《韩国史论》23,1990。

金世润:《对大院君书院整顿政策的考察》,西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0。

金洋植:《近代韩国的社会变动与农民战争》,新书院,1996。

金义焕:《新发现的〈兴宣大院君略传〉》,《史学研究》39,1987年6月。

金玉根:《朝鲜王朝财政史研究》,一潮阁,1984。

金玉均:《金玉均全集》,亚细亚文化社,1979。

金源模:《近代韩美关系史:韩美战争篇》,哲学与现实社,1992。

金云泰:《朝鲜王朝行政史:近代篇》,一潮阁,1970。

金允植:《从政年表·阴晴史》,国史编纂委员会,1958。

金允植:《续阴晴史》(上、下),国史编纂委员会,1960。

金载润:《德川幕府末期的日法关系》,高丽大学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靳树声:《论朝鲜近代史研究中的三大问题》,《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

井上光贞等编《开国与幕末政治》,山川出版社,1996。

井上和枝:《大院君地方统治政策研究》,载李佑成教授退职纪念论丛《民族史的展开及其文化》刊行委员会上,创作与批评社,1990。

井上胜生:《开国与幕末变革》,讲谈社,2002。

井上勋:《开国与幕末的动乱》,吉川弘文馆,2004。

井野边茂雄:《幕末史研究》,雄山阁,1927。

井伊正弘编《井伊家史料·幕末风闻探索书》,雄山阁出版,1968。

景岳会编《桥本景岳全集》(全2卷),景岳会,1939。

久住真也:《长州战争与德川将军:幕末期畿内的政治空间》,岩田书院,2005。

菊池谦让:《朝鲜近代史》,鸡鸣社,1939。

菊池谦让:《韩国最近外交史·大院君传》,日韩书房,1910。

菊地久:《维新变革与幕臣的系谱》,《北大法学论集》29卷3号-33卷5号,1979~1983。

开国百年纪念文化事业会编《锁国时代日本人的海外知识》,原书房,1988年复刻。

李炳柱:《大院君的登场及其军备加强政策》,载韩国军史研究室编《韩国军制史:朝鲜后期篇》,陆军本部,1977。

李昌植:《朝日近代思想的形成及其比较研究》,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李春植编《东亚史上的保守与改革》,新书院,1995。

李光麟:《韩国开化史诸问题》,一潮阁,1986。

李光麟:《开化党的大院君观》,载李光麟《开化派与开化思想》,一潮阁,1989,李光麟。

李恒老:《华西集》,大洋书籍,1973。

李虎:《中朝日三国西学史比较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李能和:《朝鲜基督教及外交史》,朝鲜基督教彰文社,1925。

李文:《武士阶级与日本的近代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李瑄根:《大院君人物论》,《新东亚》10月号,1934。

李瑄根:《大院君势道与内外政治》,载李瑄根《韩国史·最近世篇》,乙酉文化社,1961。

李瑄根:《韩国史·最近世篇》,乙酉文化社,1961。

李瑄根:《近代化的起点问题与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载李瑄根《韩末的风云与民族的抵抗》,徽文出版社,1987。

李瑄根:《近世势道政治的历史考察》,载国史编纂委员会编《国史上的诸问题》5,国史编纂委员会,1959。

李元烨:《19世纪60年代中韩日三国封建政权近代化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李哲成:《朝鲜后期对清贸易史研究》,国学资料院,2000。

历史学研究会编《日本史史料》4,近代卷,岩波书店,1997。

历史学研究会:《明治维新史研究讲座》第3卷,平凡社,1969。

历史学研究会、日本史研究会编《日本史讲座》(全10册),东京大学出版会,2004~2005。

梁宪洙:《荷居集·丙寅日记》,国防军史研究所,1997。

林复斋编、箭内健次校订《通航一览续辑》(全5卷),清文堂出版,1967~1973。

铃木淳:《从铁炮锻制到机械工——幕末的步枪生产及其中坚力量》,《年报·近代日本研究》十四号,1992。

刘金才:《町人伦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动因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刘天纯:《日本现代化研究》,东方出版社,1995。

刘元东:《韩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一志社,1995。

鹿岛守之助:《幕末外交:开国与维新》,鹿岛研究所出版会,1970。

吕万和:《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鸣岩宗三:《幕末日本与法国外交》,创元社,1997。

末松谦澄:《防长回天史》(全12卷),柏书房,1921年。

内藤耻叟:《德川十五代史》6,新人物往来社,1986。

朴珪寿:《朴珪寿全集》,亚细亚文化社,1978。

朴齐炯:《近世朝鲜政鉴》,探求堂,1975。

朴日根:《近代韩美外交史》,博友社,1968。

朴燕:《试论闵氏阀族政治(1873~1895年)》,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朴殷植:《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

朴殷植:《朴殷植全书》,檀国大学出版部,1975。

朴英才:《明治日本对韩国的认识》,载赵恒来等编《讲座韩日关系史》,玄音社,1994。

朴哲洙:《大院君执政初期的改革》,《大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朴真奭等:《朝鲜简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朴姿映:《朝鲜大院君时期的对外关系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千叶县史编纂审议会编《堀田正睦外交文书》(千叶县史料近世篇),千叶县,1981。

秋望月:《朝俄国境的成立与朝鲜的对应》,《国际学研究》8,明治学院大学国际学部,1979。

权锡奉:《清末对朝鲜政策史研究》,一潮阁,1986。

日本史籍协会编《横井小楠关系史料》(全2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

日本史籍协会编《木户孝允文书》(全8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71。

日本史籍协会编《续日本史籍协会丛书》(全96册),东京大学出版会,1975~1982。

日本思想史谈话会:《季刊日本思想史43(特集:幕末改革思想)》,ぺりかん社,1994。

日本外务省:《日本外交文书(韩国篇)》,日本国际联合协会,1936。

日兰交涉史研究会:《长崎荷兰商馆日记》,松雄堂,1989。

日米修好通商百年纪念行事运营会:《万延元年遣米使节史料集成》(全7卷),风闻书房,1960~1961。

日野龙夫:《出现在近世文学中的异国像》,载朝尾直弘编《日本的近世》第一卷,中央公论社,1991。

三谷博:《明治维新与国家主义》,山川出版社,1997。

三好千春:《大院君政权对中国的认识》,《史林》35,日本女子大学,1994。

三上一夫:《公武合体论研究》,御茶水书房,1979。

涩泽荣一编《昔梦会笔记》,平凡社,1966。

涩泽荣一:《德川庆喜公传》(全7卷),德川庆喜公传编纂所,1918。

森岛通夫著《日本为什么成功——西方的技术和日本的民族精神》,胡国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森田武:《幕末期幕府的财政、经济政策与幕藩关系》,《历史学研究》430号,1976年3月。

山口宗之:《培理来航前后幕末开国史》,ぺりかん社,1988。

山口宗之:《增补改订幕末政治思想史》,ぺりかん社,1982。

山崎益吉:《横井小楠的社会经济思想》,多贺出版株式会社,1981。

山中蜂雄:《大院君实传》,博文馆,1894。

上白石美:《安政改革期的外交机构》,《日本历史》537号,1993年2月。

申奭镐:《重新确立的王权:大院君的登场》,载申奭镐等编《韩国现代史》1,新丘文化社,1969。

申櫶:《申櫶全集》,亚细亚文化社,1990。

沈仁安:《德川时代史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慎镛厦:《韩国近代社会思想史研究》,一志社,1989。

胜部真长、松本三之介、大口勇次郎编《胜海舟全集》(全21卷、别卷1),劲草书房,1970~1982。

胜海舟:《吹尘录》,劲草书房,1887。

胜海舟:《海军历史》,海军省,1889(改造社版《海舟全集》8)。

胜海舟:《开国起源》,《明治百年史丛书》,原书房,1968。

胜海舟:《陆军历史》,陆军省,1889(改造社版《海舟全集》7)。

胜海舟全集刊行会:《胜海舟全集》(全22卷),讲谈社,1975~1994。

石井进等:《详说日本史》,山川出版社,1997。

石井宽治、关口尚志:《世界市场与幕末开港》,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

石井寿夫:《李太王(大院君)时期的朝鲜天主教及对其的迫害》,《史学杂志》52卷5号,1941。

石井孝:《明治维新的国际环境》增订本,吉川弘文馆,1966。

石井孝:《幕末贸易史研究》,日本评论社,1944。

石井孝:《日本开国史》,吉川弘文馆,1972。

石井孝:《实践佐藤信渊学说的尝试——设置国益主法挂的思想背景》,《历史学研究》222号,1958年8月。

石坡学术研究院:《兴宣大院君史料汇编》(全四卷),玄音社,2005。

石上英一等编《日本的时代史》(全30册),吉川弘文馆,2002~2004。

首尔大学古典刊行会编《日省录》,首尔大学校图书馆,1972。

《水户藩史料》(全5卷),吉川弘文馆,1915。

丝屋寿雄:《大村益次郎:幕末维新兵制改革》,中央公论社,1971。

松平春岳全集编纂委员会编《松平春岳全集》(全4卷),原书房,1973。

宋成有:《关于大院君改革再评价的几点宏观思考》,载朴英姬主编《韩国学研究论丛》第一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宋成有:《近代中日两国“同途殊归”探要》,载北京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北大亚太研究》第2集,1993。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宋成有:《自主性与旧韩末近代化改革述论》,载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韩国学论文集》第7辑,1998。

宋恩德:《大院君执政期的财政政策》,载《淑大史论》13~15合集,1989。

宋近洙编《龙湖闲录》,国史编纂委员会,1979。

孙承:《日本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形成》,东方出版社,1991。

孙炯富:《朴珪寿的开化思想研究》,一潮阁,1997。

(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1972。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

泰萨·莫里斯-铃木:《日本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2000。

汤重南:《日本资本的原始积累及其历史特点》,载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编《日本史论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

汤重南:《中日韩社会变革势力及运动的比较》,第九届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10月。

藤间生大:《大院君政权的结构》,载藤间生大《近代东亚世界的形成》,春秋社,1977。

藤间生大:《大院君政权的历史意义》,《历史评论》254、255,1971。

藤田觉:《近世后期政治史与对外关系》,东京大学出版会,2005。

田保桥洁:《近代日朝关系研究》,1940年刊印,1972年宗高书房复刊。

田保桥洁:《近代日鲜关系》,中枢院,1940。

田保桥洁:《增订近代日本外国关系史》,岩波书店,1943。

田边太一:《幕末外交谈》,平凡社,1966。

田中优子:《江户的想象力》,筑摩书房,1989。

田中彰:《开国》(日本近代思想大系1),岩波书店,1991。

田中彰:《幕末的政治局势》,载家永三郎等编《岩波讲座·日本历史》第十四卷,岩波书店,1962。

田中彰:《幕末维新史研究》,吉川弘文馆,1996。

田中彰:《幕末维新政治史研究》,青木书店,1965。

丸山真男:《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52。

万峰:《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王明星:《韩国近代外交与中国(1861~19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王晓秋:《十九世纪东亚各国的对外意识及其比较》,第九届日本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10月。

王玉洁:《女性参政先例对闵妃的影响》,载朴英姬主编《韩国学研究论丛》第一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

王元周:《卫正斥邪论与民族主义》,载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韩国学论文集》第12辑,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北京三联书店,1979。

网野善彦等编《日本的历史》(全26册),讲谈社,2000~2003。

维新史料编纂会:《大日本维新史料》,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

维新史料编纂会:《维新史料纲要》(全10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

维新史料编纂事务局:《概观维新史》,明治书院,1940。

维新史料编纂所:《维新史》(5卷),吉川弘文馆,1982。

维新史学会编《幕末维新外交史料集成》,第一书房,1978。

尾藤正英:《何谓江户时代——日本史上的近世与近代》,岩波书店,1992。

梶村秀树:《朝鲜近代史的若干问题》,《历史学研究》288,1964。

文庆等编《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北平故宫博物馆,1930。

吴洪国:《大院君国防力量强化政策研究》,延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吴廷璆:《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吴瑛燮:《华西学派的思想与民族运动》,国学资料院,1999。

箱石大:《公武合体引起的朝幕关系的重编——解体期江户幕府的对朝廷政策》,载山本博文编《新近世史》,新人物往来社,1996。

小林庄次郎:《幕末史》,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07。

小西四郎:《开国与攘夷》,《日本历史》第19卷,中央公论社,1966。

小野正雄:《幕藩权力解体过程研究》,校仓书房,1993。

《新异国丛书》(全25册),松雄堂,1968~1970,1982~1985。

信夫清三郎著《日本外交史》,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商务印书馆,1980。

信夫清三郎著《日本政治史》,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熊泽彻:《幕府军制改革的展开与挫折》,载宫地正人等编《日本近现代史》,岩波书店,1993。

徐仁汉:《丙寅辛未洋扰史》,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1989。

徐万民:《中韩关系史》(近代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延甲洙:《丙寅洋扰与兴宣大院君政权的应对》,《军史》33,1996。

延甲洙:《大院君与西洋——大院君是锁国论者吗?》,《历史批评》50,2000。

延甲洙:《大院君政权的性质及其权力结构的变化》,《韩国史论》27,1992。

延甲洙:《大院君政权的性质及其权力结构的变化》,首尔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1。

延甲洙:《大院君执政时期的国防政策》,《韩国文化》20,首尔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1997。

延甲洙:《大院君执政时期富国强兵政策研究》,首尔大学出版部,2001。

严立贤:《日本资本主义形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严立贤:《中国和日本的早期工业化与国内市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岩崎英重编《坂本龙马关系文书》,日本史籍协会,1926。

岩崎英重编《维新日乘纂辑》,日本史籍协会,1925。

盐田泰编《海防汇议》,内阁文库,1849。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87。

依田憙家:《日中两国近代化比较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应地利明:《绘地图上显现的世界像》,载朝尾直弘等编《日本社会史》第七卷,岩波书店,1987。

樱木章:《侧面观幕末史》,启成社,1905。

于荣:《论兴宣大院君的改革》,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鱼在渊:《双忠集》,辛未洋扰纪念事业会,1984。

玉虫左太夫:《官武通纪》(全2卷),北京大学出版会,1913。

元裕汉:《朝鲜后期货币史研究》,韩国研究院,1975。

原刚:《幕末海防史研究》,名著出版,1988。

原口清:《近代天皇制成立的政治背景——有关幕末中央政局基本动向的考察》,载远山茂树编《近代天皇制的成立》,岩波书店,1989。

原口清:《明治维新研究的一个课题——评田中彰著〈明治维新政治史研究〉》,《历史学研究》285号,1964。

原口清:《文久二、三年的朝廷改革》,《名城商学》41卷别册,1992年3月。

原口清:《〈戊辰战争〉补论》,《静冈大学法经短期大学部研究纪要》法经论集17号,1964。

原口清:《戊辰战争》,塙书房,1963。

原田环:《朴珪寿与洋扰》,载原田环《朝鲜的开国与近代化》,溪水社,1997。

源了圆:《佐久间象山》,PHP研究所,1990。

糟谷宪一:《大院君政权的权力结构》,《东洋史研究》49卷2号,1990。

曾村保信:《培理为何来到日本》,新潮社,1987。

张存武:《清韩宗藩贸易》,(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8。

张大远:《景福宫重建小考》,《乡土首尔》16,1963。

赵珖:《大院君内政改革的特点及其局限性》,载李春植编《东亚史上的保守与改革》,新书院,1995。赵珖等:《丙寅洋扰的历史再照明》,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2001。

赵建民、刘子苇主编《日本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郑乔:《大韩季年史》(上、下),国史编纂委员会,1957。

芝原拓自:《开国》,《日本历史》第23卷,小学馆,1975。

中根雪江:《奉答纪事·春岳松平庆永实纪》,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

中根雪江:《昨梦纪事》、《再梦纪事》、《续再梦纪事》,日本史籍协会,1920~1922。

仲田正之:《安政幕政改革中铁炮方江川氏的作用》,《地方史研究》143号,1976年10月。

周爱萍:《德川时代币制研究——以“货币改铸”为中心》,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人民出版社,1972。

住田正一编《日本海防史料丛书》,海防史料刊行会,1932。

佐藤昌介:《洋学史研究序说》,岩波书店,1969。

佐藤昌介:《洋学史研究》,中央公论社,1980。

佐藤昌介、植手通有、山口宗之:《渡边华山、高野长英、横井小楠、桥本左内》,《日本思想大系》第55卷,岩波书店,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