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69

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 (No.2 )图书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No.2)

SSAPID:101-9675-5121-98
ISBN:978-7-5228-267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分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地区报告、案例篇、附录六个部分,基于“中国社会企业行业调查问卷(2023)”数据和调研资料,对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呈现,探讨了社会企业政策和社会企业认证的新发展、社会企业的业务模式、社会企业人才队伍、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模式,以及社会企业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并分析了各地区的相关发展情况,有助于推动社会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关信息

丛书名:社会企业蓝皮书
作 者: 徐家良
编 辑:杨桂凤;张真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12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北京大成企业研究院编著,2022,《走向共同富裕——民营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兰萍、姚文凤、丁丽曼,2021,《资源依赖视角下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向社会企业的转型过程和结果——基于L机构的案例分析》,载徐家良主编《中国社会组织研究》第2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金仁仙,2022,《中日韩社会企业——发展生态与实践案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姗姗、黄群慧,2022,《社会创业导向、跨界搜索与社会企业绩效:市场环境的调节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期。

刘蕾、周翔宇,2017,《非营利组织转型社会企业因素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2期。

刘志阳,2021,《创业型社会:中国创新五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卢永彬、魏培晔,2022,《下一站,社会企业?——创造共享价值的实践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彭伟、殷悦、郑庆龄,2022,《国内外社会创业研究的全景比较:知识框架、热点主题与演进脉络》,《管理学季刊》第2期。

《求是》杂志编辑部,2023,《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3/0815/c1003-40057088.html。

时立荣、王安岩,2019,《中国社会企业研究述评》,《社会科学战线》第12期。

陶传进、张丛丛,2018,《社会企业的新增潜力空间及其实现方式:以残疾人就业领域为例》,《学习与探索》第8期。

汪建成、林欣,2021,《社会创业的资源整合过程——多案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2期。

吴剑琳,2022,《在线营销能力对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徐家良、何立军主编,2021,《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雅克·迪夫尼、丁开杰、徐天祥,2009,《从第三部门到社会企业:概念与方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郑刚、陈箫、胡珊,2022,《社会创业、合法性构建与社会企业成长——基于深圳残友集团的纵向案例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1期。

邓辉、周晨松,2021,《我国社会企业的法律形式及其认定标准和路径》,《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

李德,2018,《发达国家(地区)发展社会企业对中国的启示》,《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李健,2018,《政策设计与社会企业发展——基于30个国家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理论探索》第2期。

李健、徐彩云,2023,《社会企业何以行稳致远?——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社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软科学》第10期。

陆军、李佳巍,2016,《社会企业的财税支持政策:国际经验及启示》,《学习与探索》第6期。

马更新,2021,《社会企业的法律界定与规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期。

Fiona,Henderson et al. 2020. “Social Enterprises’ Impact on Older People’s Health and Wellbeing:Exploring Scottish Experience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35(5):1074-1084.

金仁仙,2015,《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评价及其经验借鉴》,《北京社会科学》第5期。

游文佩、李永军,2019,《意大利社会企业:制度化基础上的社会生长模式》,公益慈善学园青年论坛。

于晓静,2020,《北京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载徐家良、何立军主编《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丁敏,2010,《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科学·经济·社会》第1期。

顾远,2012,《社会企业的业务模式》,《IT经理世界》第21期。

郝甜莉,2018,《我国社会企业商业模式构建研究——基于“中和农信”和“第一反应”的案例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金仁旻、刘志阳,2015,《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理论框架的构建》,《吉林工商学院学报》第2期。

孔翔,2013,《社会企业运作模式探究——以四川省仪陇县乡村发展协会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刘志阳、金仁旻,2015,《社会企业的商业模式:一个基于价值的分析框架》,《学术月刊》第3期。

谢家平、刘鲁浩、梁玲,2016,《社会企业:发展异质性、现状定位及商业模式创新》,《经济管理》第4期。

胥思齐、李会军、席酉民,2020,《可持续的社会企业商业模式运行过程及实现机制——基于公益性小额信贷行业的多案例研究》,《管理学报》第6期。

徐家良、何立军主编,2021,《中国社会企业发展研究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杨光、梁玲、刘鲁浩,2015,《社会企业与政府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构建研究》,《商业经济研究》第4期。

张维维,2020,《社会企业与社区邻里关系的重建——以四个社会企业为例》,《浙江社会科学》第4期。

赵萌,2015,《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分类》,在北京大学社会企业研讨会上的发言。

郑娟、李华晶、李永慧等,2014,《社会企业商业模式要素组合研究——基于国内外社会企业的案例分析》,《科技与经济》第4期。

Dees,J.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1):55-67.

Hamel,G. 2000. Leading the Revolution.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Weill,P and Vitale,M R. 2001. 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Zhao,Meng. 2020.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or Systemic Change:The Case of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n Countries.” Journal of Asian Public Policy.

陈雅丽,2014,《社会企业的培育与发展:英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社会工作》第3期。

董雪兵、李霁霞、徐曦磊,2020,《政策创新:来自地方自发试验的力量》,《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

何立军、李发戈,2022,《社会企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第1期。

胡敏、王佳桐、郭源埈,2021,《节俭式创新: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分析》,《当代韩国》第1期。

金仁仙,2015,《韩国社会企业发展现状、评价及其经验借鉴》,《北京社会科学》第5期。

李建玲、刘善仕,2017,《中国企业伦理型领导的结构特征、伦理渗透与伦理反思——基于Z公司的案例分析》,《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第3期。

李健,2018,《社会企业政策: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健、徐彩云,2023,《社会企业何以行稳致远?——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社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软科学》第10期。

李健、于明洋,2017,《新加坡与韩国社会企业政策设计比较研究——基于社会建构的理论视角》,载王名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庆,2020,《韩国社会企业发展脉络、新动向与启示》,《经济论坛》第3期。

马俊、林珈忻、吴维库,2020,《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基于领导行为协同中介模型》,《技术经济》第5期。

邵任薇、李明珠、许雯雯,2021,《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社会组织政策分析与评估——2008~2019年政策文本研究》,载徐家良主编《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21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孙锐,2022,《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演化脉络、理论意涵与工作重点》,《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第18期。

王婷,2015,《行政体制改革的中国语境与中国命题》,《江海学刊》第2期。

王婷,2018,《中国政策结构的内在逻辑——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例》,《政治学研究》第3期。

赵萌,2009,《社会企业战略:英国政府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

朱珈毅、戴昀弟,2021,《垂滴与整合:三重叙事视角下伦理领导力三元传导机制分析》,《领导科学》第14期。

北京社启社会组织建设促进中心、南都公益基金会编,2019,《中国社会企业与社会投资行业调研报告No.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Bouri,Amit,2015,《影响力投资时代即将来临》,《中国社会组织》第16期。

曹堂哲、陈语,2018,《社会影响力投资:一种公共治理的新工具》,《中国行政管理》第2期。

刘蕾、陈绅,2017,《社会影响力投资——一种社会创新的工具》,载徐家良主编《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14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刘蕾、邵嘉婧,2020,《社会影响力投资综合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10期。

武欣、潘懿,2016,《教育投入的社会影响力投资模式——美国犹他州优质学前教育项目述评》,《上海教育科研》第9期。

熊凤娥,2015,《社会影响力投资在我国NPO组织中的运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徐永光,2017,《公益向左,商业向右:社会企业与社会影响力投资》,中信出版社。

余晓敏、张尊、夏豪宇,2023,《我国社会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模式及效果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

朱志伟、徐家良,2021,《迈向整合性认证:中国社会企业认证制度的范式选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

Emerson,J. 2003. “The Blended Value Proposition:Integrating Social and Financial Return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35-51.

Global,J.M. 2010. “Impact Investments:An Emerging Asset Cass.” https://www.jpmorg-anchase.com/corporate/socialfinance/document/impact_investments_nov2010.pdf.

Niggemann,G. & Bragger,S. 2011.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s(SRI):Introducing Impact Investing. Zurich:UBS.

Teresa,T.,Giacomo,M.,& Christian,F.et al. 2022. “Non-financial Report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Lessons from the Last Decad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45:15.

金仁仙,2016,《中日韩社会企业发展比较研究》,《亚太经济》第6期。

刘文奎,2021,《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商务印书馆。

刘志阳、李斌、陈和午,2018,《社会创业与乡村振兴》,《学术月刊》第11期。

温铁军,2019,《中国生态文明转型与社会企业传承》,《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郑宝华、宋媛,2020,《未来农村扶贫需以提升可行发展能力为方向》,《云南社会科学》第3期。

Acs,Z.J.,Boardman,M.C.,& McNeely,C.L. 2013. “The Social Value of Productive Entrepreneurship.”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40:785-796.

Austin,J.,Stevenson,H.,& Wei-Skillern,J. 2006.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e,Different,or Both?”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30:1-22.

Bencheva,N.,Stoeva,T.,Terziev,V.et al. 2017. “The Rol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or Rur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s 9:89-98.

Bruton,G.D.,Ketchen,D.J.,& Ireland,R.D. 2013. “Entrepreneurship as a Solution to Povert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8:683-689.

Mair,J. & Marti,I. 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A Source of Explanation,Prediction,and Delight.”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1:36-44.

Mair,J. & Marti,I. 2009. “Entrepreneurship in and Around Institutional Voids:A Case Study from Bangladesh.”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4:419-435.

戴维奇,2013,《“公司社会创业”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

戴维奇,2016,《理解“公司社会创业”:构念定位、研究梳理与研究议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第4期。

高勇强、陈亚静、张云均,2012,《“红领巾”还是“绿领巾”: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葛笑春、翟云杰、王宜敏等,2020,《跨部门联盟的匹配因素与公司社会创业价值创造的关系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第3期。

辉宇、狄润卉,2019,《针对“金字塔底层”消费市场的社会创新——以“格莱珉银行”为例》,《中国商论》第23期。

李健、成鸿庚,2023,《商业企业转型为社会企业的成功路径研究——一项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第3期。

刘蕾、邵嘉婧,2020,《社会影响力投资综合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10期。

罗杰·斯皮尔,2018,《论社会企业的外部支持生态系统》,梁鹤译,《江海学刊》第3期。

彭伟、殷悦、沈仪扬等,2022,《创业生态系统如何影响区域社会创业活跃度?——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外国经济与管理》第9期。

盛南,2009,《社会创业导向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组织变革的视角》,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盛南、王重鸣,2008,《社会创业导向构思的探索性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8期。

时立荣、王安岩,2019,《中国社会企业研究述评》,《社会科学战线》第12期。

万倩雯、卫田、刘杰,2019,《弥合社会资本鸿沟:构建企业社会创业家与金字塔底层个体间的合作关系——基于LZ农村电商项目的单案例研究》,《管理世界》第5期。

王晓巍、陈慧,201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管理科学》第6期。

韦影、王昀,2017,《很复杂,但更精致——嵌入式案例研究综述》,《科研管理》第11期。

肖红军、阳镇,201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40年:历史演进、逻辑演化与未来展望》,《经济学家》第11期。

解学梅、朱琪玮,2021,《合规性与战略性绿色创新对企业绿色形象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研究与发展管理》第4期。

徐虹、张妍、张行发等,2023,《价值共创视角下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网络首发)。

杨团、朱健刚主编,2021,《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云乐鑫、周兴昊、石晓,2021,《社会责任与社会创业比较研究——以景芝酒业为例》,《科技创业月刊》第4期。

张秀娥、张坤,2018,《创业导向对新创社会企业绩效的影响——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与规制的调节作用》,《科技进步与对策》第9期。

周祖城,2005,《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形式与内涵》,《理论学刊》第2期。

Austin,J. & Reficco,E. 2008. “Corpor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t-for-Profit Law 11:86.

Austin,J.,Stevenson,H.,& Wei-Skillern,J. 2006. “Social and Commercial Entrepreneurship:Same,Different,or Both?”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1-22.

Bacq,S. & Janssen,F. 2011. “The Multiple Face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A Review of Definitional Issues Based on Geographical and Thematic Criteria.”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3:373-403.

Bugg-Levine,A. & Emerson,J. 2011. Impact Investing:Transforming How We Make Money While Making a Difference. John Wiley & Sons.

Carroll,Archie B. 1979.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497-505.

Coelho,R.,Jayantilal,S.,& Ferreira,J.J. 2023. “The Impac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1. “Green Paper:Promoting a European Framework fo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es,G. 1998. “Enterprising Non-profit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uary-February,p.55.

Eisenhardt,K.M. 1989. “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7-74.

Friedman,Milton. 2007.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In Walther Ch Zimmerli,Markus Holzinger,Klaus Richter(eds.),Corporate Ethic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pp.173-178.Berlin,Heidelberg:Springer.

Kramer,M.R. & Porter,M. 2011. “Creating Shared Valu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anuary-February.

Lee,M. & Jay,J. 2015. “Strategic Responses to Hybrid Social Venture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126-147.

Maon,F.,Lindgreen,A.,& Swaen,V. 2010. “Organizational Stages and Cultural Phases:A Critical Review and a Consolidative Mode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1:20-38.

Moore,M.L.,Westley,F.R.,& Nicholls,A. 2012. “The Social Finance and Social Innovation Nexus.” Journal of Social Enterpreneurship 2:115-132.

Peredo,A.M. & Chrisman,J.J. 2006. “Toward a Theory of Community-Based Enterpris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09-328.

Peredo,Ana María & McLean,Murdith. 2006. “Social Entrepreneurshi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ncept.”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1:56-65.

Porter,M.E. & Kramer,M.R .2006. “Strategy and Society:The Link Betw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2:78-92.

Prahalad,C.K. & Hammond,A. 2002. “Serving the World’s Poor,Profitabl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48-59.

Sud,M.,Van Sandt,C.V.,& Baugous,A.M. 2009. “Social Entrepreneurship: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85:201-216.

Wei-Skillern,J. 2007.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Social Sector. Sage.

Yin,R.K. 2009.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Sage.

Zaefarian,Reza,Tasavori,Misagh,& Ghauri,Pervez N. 2015. “A Corpor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pproach to Market-Based Poverty Reduction.” 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320-334.

高乐,2019,《居民委员会“两难困境”研究——基于权力的分析视角》,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H.穆尔,2016,《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伍满桂译,商务印书馆。

吴晓林、谢伊云,2020,《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创制:城市基层治理转型的“凭借机制”——以成都市武侯区社区治理改革为例》,《中国行政管理》第5期。

向静林、张翔,2014,《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与组织形式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社会学研究》第5期。

Schneider,Anne and Helen Ingram. 1990. “Behavioral Assumptions of Policy Tool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52:510-529.

刘蕾,2017,《社会企业综合价值的实现模式:以幸福银行“熊猫村项目”为例》,《学海》第5期。

刘蕾、邵嘉婧,2020,《社会影响力投资综合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第10期。

罗杰·斯皮尔,2018,《论社会企业的外部支持生态系统》,梁鹤译,《江海学刊》第3期。

张玲、任晓悦、张元杰,2019,《中国企业孵化的空间溢出效应——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第3期。

张晓萌,2016,《国外社会企业发展动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5期。

Hirschmann,Mirko,Moritz,Alexandra,& Block,Joern H. 2021. “Motives Supporting Activities,and Selection Criteria of Social Impact Incubators:An Experimental Conjoint Study.”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5:1095-1133.

Lepik,Katri-Liis & Sakarias,Eliisa. 2023.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Can Enhance the Impact of Social Enterprises Through Incubation.” Management & Marketing 1:36-52.

〔美〕约翰·麦基、史蒂夫·麦克因托什、卡特·菲普斯,2022,《觉醒领导力》,觉醒商业圈译,东方出版社。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官有垣、陈锦棠、陆苑苹、王仕图,2012,《社会企业:台湾与香港的比较》,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李健,2016,《政府如何促进社会企业发展?——来自新加坡的经验》,《经济体制改革》第5期。

刘小霞,2013,《我国港台地区社会企业发展策略及对大陆的启示》,《社会工作》第5期。

娄胜华,2004,《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法团主义体制解析》,广东人民出版社。

娄胜华,2009,《社会企业的概念、实践与发展策略》,《行政》第22卷。

罗文恩、黄英,2018a,《我国港台地区社会企业成长中的政府角色比较研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

罗文恩、黄英,2018b,《官民商协作与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香港的经验及启示》,《公共行政评论》第4期。

罗文恩、黄英,2019,《构建社会企业身份: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社企认证实践比较分析》,载王名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二十三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解韬、吴天青,2013,《香港发展社会企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残疾人研究》第2期。

毛基业、赵萌、王建英等,2020,《社会企业家精神(第二辑):社会使命稳健性的概念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陈锦棠,2018,《香港的社会企业》,https://www.csedaily.com/scx/2089.html。

陈雅丽,2014,《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经验及启示》,《理论月刊》第12期。

官有垣、陈锦棠、陆苑苹、王仕图,2012,《社会企业:台湾与香港的比较》,巨流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李衍儒、江明修,2011,《社会企业之发展经验与政策建议:以美国、英国、中国香港与中国台湾为例》,载王名主编《中国非营利评论》(第七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罗文恩、黄英,2018,《官民商协作与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中国香港的经验及启示》,《公共行政评论》第4期。

彭洋福、刘新玲,2009,《试述香港社会企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大陆的启示》,《社团管理研究》第4期。

田蓉,2013,《新管理主义时代香港社会福利领域NGO之发展》,《社会》第33期。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2014,《香港社会企业:透视香港社企实况》。

解韬、吴天青,2013,《香港发展社会企业的经验及对广东的启示》,《残疾人研究》第2期。

Lee,E.K.M. & Chandra,Y. 2020. “Dynamic and Marketing Capabilities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VOLUNTA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3:587-600.

Leung,Z.C.S.,Ho,A.P.Y.,Tjia,L.Y.N.,Tam,R.K.Y.,Chan,K.T.,& Lai,M.K.W. 2019. “Social Impacts of Work Integration Social Enterprise in Hong Kong-Workfare and Beyond.” Journal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2:159-176.

Ma,M.,Kang,Y.,& Feng,Y. 2022. “Can Cross-Sector Support Help Social Enterprises in Legitimacy Building?The Mixed Effec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Public and Nonprofit Affairs 3:375-398.

The British Council. 2020. “The State of Social Enterprise.” 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education/non-formal-education/social-enterprise/reports/state-social-enterprise.

Tse,K.K.,Yung,R.C.,Chandra,Y.,& Lee,G. 2023. “Social Enterprises and Certified B Corporations in Hong Kong:Development,Key Lessons Learnt,and Ways Forward.”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ocial Enterprise Law 6:1.

李健、徐彩云,2023,《社会企业何以行稳致远?——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社会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研究》,《软科学》第10期。

张璐、王岩、苏敬勤、长青、张强,2021,《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脉络、知识框架与展望》,《南开管理评论》(网络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