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0

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图书

30 Years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China’s Herding Areas

SSAPID:101-9606-5796-72
ISBN:978-7-5097-7425-0
DOI:
ISSN:

[内容简介] 草原文化与游牧社会一直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领域。本书汇集了2011年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举办的“草原生态与人文价值: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三十年”学术会议中的20篇论文,研究区域涉及新疆、内蒙、青海、四川、西藏等牧区,研究内容涉及四个主要专题:一是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二是草原生态与社会、文化;三是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发展;以及特别设立的青年研究生论坛。

相关信息

丛书名:民族与社会丛书
作 者: 陈祥军
编 辑:蒋北娟;关晶焱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 人才学

 致谢

 《民族与社会丛书》总序

 序言

 一 中国牧区人类学研究:理论与经验

  浅析牧区人类学研究中的理论表述*

   一 争论历史起源

   二 争论文明形态

   三 争论人地关系

   四 理论表述与客观视角

  进步与发展的当代表述:内蒙古阿拉善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发展

   一 引言

   二 受质疑的生态保护:关于草原生态问题的争议

   三 工业资本进驻草原:草原无泪与利益诉求

   四 从草原出来:多种经营与自主发展

   五 结语

  农耕生产方式与游牧生产方式的简要比较

   一 两种生产方式的相同点

   二 两种生产方式的差异性

 二 草原生态与社会、文化

  草原在“不落的太阳”之下:内蒙古牧区土地关系的变迁*

   一 引言

   二 蒙古土地关系的历史沿革

   三 1947年以后的土地关系变迁:伊敏嘎查的案例

   四 结语

  游牧文化的转型及其方向

   一 传统游牧文化的特征

    1.流动性与开放性

    2.自然性与经验性

    3.互助性与权威性

   二 游牧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1.草原自然资源退化的迫力

    2.自然灾害的频仍

    3.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4.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内在要求

   三 游牧文化转型的方向

    1.游牧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交织

    2.理性文化的增值

    3.知识化的需求

   四 游牧文化的转型途径

    1.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内部结构、要素的改变与提升

    2.建立牧区游牧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区

  食物、信仰及游牧知识体系*

   一 游牧知识体系下的食羊仪式及其过程

    (一)食羊的前奏:佳畜的选择及其仪式

    (二)男女在宰羊和煮肉过程中的分工

    (三)分配羊肉的规则

   二 食羊中的礼仪和禁忌

    (一)丰富的食羊文化内涵

    (二)食羊过程中的礼仪和禁忌

   三 物尽其用的羊

   四 食羊背后的多元文化意义

    (一)游牧知识体系下的羊文化

    (二)神圣世界中的羊:多元宗教对食羊礼仪的影响

    (三)民族性格与羊的关系

  阿尔泰山哈萨克游牧民的生态观与环境行为研究*

   一 研究区域背景

   二 哈萨克游牧民的生态观

    (一)与草原上一切生灵互为依存的生态观

    (二)原始萨满教影响下的生态观

   三 哈萨克游牧民的环境行为

    (一)获取资源的行为方式

    (二)对待资源的行为方式

   四 结语

  论“那达慕”节日的空间生产

   一 空间的理论研究

   二 作为文化空间的“那达慕”

   三 那达慕节庆民俗对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四 小结: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及其运作模式

    (一)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

    (二)主体性与客体性

    (三)差异性与均质性

  高原上的财富:白马藏族经济生活方式变迁六十年

   一 制度与生活之间:大海中的一尾鱼

    1.1949~1978年:传统农牧生计的延续

    2.1978~2000年:自主性萌发,伐木经济与运输业的兴起

    3.2000年至今:个体生活的多种选择,生计方式多样化

   二 自主性的条件:累积财产的现金生计

    1.无公害蔬菜的经济价值

    2.客运与货运:运输路上的商机与关系

    3.“来白马看什么?”:公路边的旅游接待

   三 自主性的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期许

   四 结语

 三 草原生态与牧区经济发展

  内蒙古牧区工矿开发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效应研究

   一 前言

   二 工矿开发对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经济结构及牧民收入的影响

    (一)GDP快速增长,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扩大

    (二)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三)对农牧民收入增长贡献率低

   三 工矿开发对当地就业的影响

   四 工矿开发对牧民生产生计的影响

   五 工矿开发对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六 工矿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原油污染

    (二)镶黄旗石油开采区废水污染

    (三)泥浆

    (四)压裂液和酸液

   七 工矿开发对土地的征用情况

    (一)征地过程不透明

    (二)征地、占用草场补偿不规范

     1.征地补偿费不一

     2.征用许可外占用土地问题

    (三)征用土地后的牧民第二代生存问题

   八 工矿开发对传统社区、文化、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对传统社区的冲击

    (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九 结语

  牧民生计的影响和适应:气候、资源管理和社区*

   一 导言

   二 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环境的脆弱

   三 承包和牧民可利用草场面积的减少

   四 市场化条件下的资源流动

   五 简单的结论

  回顾与评价:中国生态移民研究的现状分析

   一 生态移民研究的缘起和实践

   二 国内学术界生态移民研究评述

    1.生态移民的内涵和分类

    2.生态移民的动因

    3.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反思

   三 国际上对中国生态移民研究的关注

   四 对中国生态移民研究的总体评价

  审视矿产开发与区域社会经济变化

   一 前言

   二 研究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一)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

    (二)畜牧业四旗概况

   三 草原地区矿产开发业效应分析

    (一)矿产开发与GDP

    (二)矿产开发与三次产业结构

    (三)矿产开发与居民收入

    (四)矿产开发与社会基础设施

   四 结论

  草原资源消费者的合作行为及其变革

   一 传统游牧社会的合作行为

   二 近代牧民合作行为的变革

   三 草原资源消费者组成的变化及成员之间的合作未来

  干旱下的集约化风险与应对*

   一 牧民的生产—抗灾策略

    (一)棚圈内的逆转

    (二)联户经营的萌芽

    (三)集体的饲料地项目

   二 与天灾共存的散户圈养

    (一)散户圈养的生产链条

    (二)干旱下的生产链运作

    (三)生产链上的传统

   三 简短的结论

 四 青年研究生论坛

  阿勒泰哈萨克族放牧空间变化与游牧生计变迁*

   一 吐尔洪乡传统的放牧空间

    (一)吐尔洪乡的社区背景

    (二)传统的放牧空间

   二 资源开发、城镇建设与放牧空间变化

    (一)农地资源开发对放牧空间的影响

    (二)矿产与旅游资源开发对放牧空间的影响

    (三)城镇化对放牧空间的影响

   三 放牧空间变化引发的游牧生计变迁

    (一)放牧空间变化对草原的影响

    (二)放牧空间变化对移动的影响

    (三)放牧空间变化对牲畜数量的影响

    (四)放牧空间变化对人群结构的影响

   四 讨论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状及其反思

   一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涵

   二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现状

    (一)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特征

     1.生态习惯法的实施依托于宗教情感

     2.人与自然动态平衡的脆弱性

    (二)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流失

     1.“人定胜天”“征服自然”强势文化的冲击

     2.传统的“人—畜—草”相协调游牧方式的改变

    (三)国家实施的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 蒙古族传统生态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为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提供养料

    (二)对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范式

    (三)对和谐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

    (四)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的教育意义

   四 结语

  气候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牧区的影响

   一 田野点概况

   二 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

   三 气候变化与畜群

   四 气候变化对草场管理的影响

   五 结论

  在波动的环境中寻求稳定生计*

   一 引言

   二 研究方法

    (一)案例地介绍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三 研究结果

    (一)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

     1.自然景观与气候

     2.畜牧业管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市场环境与气候的关系

     4.牧户现金流的周期性特征

    (二)牧民对气候波动的适应

     1.牧民对季节性气候波动的适应

     2.对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的应对

   四 结论与讨论

  “草原之外”

   一 现存问题

   二 书面文学

    (一)历史小说

    (二)宗教文学

    (三)宗谱文学

   三 口头文学

   四 报纸与其他资料

    (一)报纸

    (二)其他资料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