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7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0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文化艺术卷图书

CULTURE AND ART

SSAPID:101-9570-2680-19
ISBN:978-7-5097-1133-0
DOI:
ISSN:
关键词:

澳门 文化 艺术

[内容简介]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成就了独特的澳门文化——多元且特色浓郁,既保留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又包容西方文化,各种各样异质文化在此共生、共存、积淀、整合、交融、创新。本书既从宏观角度对澳门文化特点、内涵、定位、发展进行理性探讨,又从微观角度关注书法、绘画、建筑、音乐等不同门类艺术在澳门的实践发展。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探寻、认识、了解澳门文化的钥匙。

相关信息

丛书名:澳门研究丛书
作 者: 龚刚
编 辑:刘娟;陶盈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文化艺术卷》序

 文化编 第一篇 澳门文化定位

  澳门文化两题

   一 小地区大文化

   二 历史坐标与未来意义

  澳门文化

   一 澳门文化的内涵

   二 澳门文化的未来发展

    (一)保持与发扬澳门拉丁文化的优势,扩大同拉丁语系国家的国际往来

    (二)加强澳门历史文化研究,创建以研究澳门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澳门学”

    (三)发展澳门旅游文化,将澳门建成一座博物馆式的花园城市

  论相对关系中的澳门文化定位

   一 边缘与中心的关系

   二 “小国寡民”与省、港的经济互动

   三 静态的花园城市映照动感之都

   四 结论

  略论澳门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一

   二

   三

 文化编 第二篇 澳门文化发展

  从澳门看文化发展战略

  澳门多元经济的出路:深化澳珠关系、发展文化产业、共同开发横琴

   一 八年来的变化

   二 当前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三 澳门多元经济的出路

    (一)观念:重新定位珠澳关系,努力打造“珠澳同城圈”

    (二)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三)契机:共同开发横琴

   四 总结

  论1999年前后澳门文化特征之保留及发展

   一 保留及发展澳门文化特征之需要

   二 何谓澳门文化特征

   三 保留及发展澳门文化特征的良策

    (一)加强调查研究

    (二)大力推动公民教育

    (三)充分利用及改善澳门的文化遗产

    (四)使用和推广双语制及多语制

    (五)加强与欧洲及拉丁语系世界的联系

  澳门文化:向东走,向西走

  澳门城市旅游形象重塑刍议

 文化编 第三篇 历史文化与澳门

  郑观应考证六则

   一 郑观应本名考

   二 郑观应题署考

    (一)待鹤斋

    (二)偫鹤斋

    (三)待鹤轩

    (四)待隺书屋

    (五)待鹤山房

    (六)待鹤山人

    (七)待鹤道人

   三 郑观应“居易”号考

   四 郑观应道号考

   五 郑观应学道始年考

   六 郑观应生卒年月考

  试论岭南历史文化的开拓和保护

   一 岭南历史文化的整体开拓

    1.原型时期

    2.孕育时期

    3.形成和成熟时期

    4.近代转变时期

   二 岭南历史文化的保护

  名家作品中的澳门形象:以汤显祖、许地山、钱钟书为例

   一 也谈汤显祖与澳门

   二 许地山家书中的澳门

   三 《围城》里的澳门女人

   四 结语

  从问卷调查看儒家影响在澳门

  天主教与澳门传统信仰

   一 导言

   二 天主教与儒家思想

   三 天主教与道教信仰

    (一)澳门的道教

    (二)道教中的神仙信仰

    (三)天主教与道教的长生不老说

   四 天主教与佛教信仰

    (一)澳门佛教

    (二)天主教与因果报应的观念

   五 结论

 文化编 第四篇 中西文化与澳门

  澳门中西文化的接受与过滤

   一 澳门中西文化的接受

   二 澳门中西文化的过滤

   三 澳门中西文化的碰撞

   四 澳门中西文化的误读

   五 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提

  澳门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

  澳门: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世界

  澳门为何没有“后殖民”?

   一 澳门的文化底色是中华文化

   二 传统文化促和谐

  “四·二五”革命后澳葡政府文化政策及意图分析

 文化编 第五篇 澳门文学与澳门文化

  澳门文学的文化透视

   1.澳门文学历史状况的文化解释

   2.澳门文学特点与地方文化构成

   3.80年代诗歌主题的文化透视

  论胡晓风诗词的文化意蕴(代序)

   一 引言

   二 曲折的心路历程

   三 独特的文化意蕴

    (一)乐观的价值取向

    (二)强烈的忧患意识

    (三)爱心的刻意诉求

    (四)生动的新闻效应

   四 小结

  汪兆镛澳门诗歌中反映之社会风情

   一 前言

   二 兼容与吸收——华洋风俗相互辉映

   三 简朴与奢华——民生消遣各适其式

   四 助民与利民——市政工作照顾民生

   五 结论

  与社会互动的澳门戏剧文学

   一 戏剧与社会互动之渊源

   二 从题材和主题看澳门戏剧与社会之互动

    (一)题材方面

     1.描写澳门过去和今天

     2.校园生活的内容占有重要的分量

     3.移民的处境和心态

    (二)主题方面

     1.超越实用目的的哲理化倾向

     2.对本土文化之反思

     3.对“爱心”的强调和宣示

   三 互动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化编 第六篇 澳门传媒文化

  澳门华文媒体发展新趋势

   一 传媒与“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二 中新社是“黄大仙”有求必应

   三 既积极宣传又批评监督

   四 大标题大照片重视包装

   五 力求人尽其才和物尽其用

  澳门传媒与多元文化生态

   一 文化生态:传播媒介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

   二 多元文化生态对澳门传媒的影响

    (一)澳门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发源地,也是西方传媒进入中国的跳板

    (二)在澳门出版的中外文双语报刊和中文报刊,曾对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三)澳门曾经是早期在华外报的出版基地和《中国丛报》等报刊

    (四)澳门曾经是维新变法派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

   三 一度是“二元文化生态”的澳门文化生态

   四 传播媒介对澳门文化生态的影响

   五 澳门传媒多元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和而不同

  从澳门早期报业发展看澳门文化特色

   一 前言

   二 《蜜蜂华报》——中国第一份外文报

    (一)诞生背景

    (二)政治意识浓

   三 林则徐的《澳门新闻纸》——令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一)《澳门新闻纸》论及国际时局

    (二)提供国外及澳门消息

    (三)出版背景

   四 《镜海丛报》——澳门首份中文新闻报纸

    (一)研究价值

    (二)孙中山史料

    (三)澳门史料

    (四)其他珍贵史料

     1.经济资料

     2.社会状况

   五 梁启超的《知新报》——宣传维新、提倡科学

    (一)推动维新变法

    (二)扩阔国际视野

    (三)提倡普及科学知识

   六 突显澳门历史上的特殊社会文化背景

    (一)清政府的宽松管治

    (二)澳门是个近内地、通达四海的地区

    (三)澳门政府一向的新闻政策是“新闻自由”

   七 结语

 艺术编 第一篇 书法与篆刻艺术

  徐云叔书印气象万千

  郁勃苍劲,达意通神

  谈谈书法教育

   一 书法教育实际上贯穿着美、智、体、德各方面的教育

    (一)书法教育最基本的两个环节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书法美和如何表现书法美

    (二)书法教育在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智力方面也占相当重要的部分,所以书法教育实际上也包括“智”的教育

    (三)书法教育在运笔上也涉及体育问题

    (四)书法教育在分析书法与人品的关系以及介绍历代书法家的轶事逸闻时,也必然涉及“德”的教育

   二 书法教育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教育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书法的源远流长而必然产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一种自豪感

    (二)书法教育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令占世界1/4人口的华人为之重视、悦目、欢心

    (三)书法教育的另一种传播形式即加强和扩大书艺交流也将大大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增强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思想

     2.沟通炎黄子孙的民族感情,促进互相了解,增进民族大团结

     3.书法教育和艺术交流可以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三 澳门地区书法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业余书法教育适应形势需要而开展

    (二)学联举办全澳学生书法比赛刺激各中小学重视书法教育

    (三)一个纯书法团体——艺林书法学会诞生

    (四)澳门当前书法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五)一个面向港澳的书法函授大、中专班证书课程今年在澳门开始招生

  书法艺术形意初探(自序)

   一

   二

   三

   四

   五

 艺术编 第二篇 中西绘画艺术

  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与澳门

   一 中国画传统与高剑父

   二 澳门西洋艺术的熏陶

   三 日本画革新对高剑父的影响

   四 辛亥时期在穗港澳的革命活动

   五 在澳门创作抗战画

   六 历史的总结

  缪鹏飞抽象画的个性生成

  “印象朦胧——澳门风景水彩画展”序

  关权昌的花鸟画与山水画

  大师的足迹

   一

   二

   三

  廖文畅绘艺评论

  “林近书画篆刻展”序

  锲入版画艺术的造梦者

  雍容,典雅,华贵

 艺术编 第三篇 雕塑与建筑艺术

  澳门建筑从16世纪到现在

  梁晚年:艺术与时代同行

   一 让妈祖文化绽放奇光

   二 雕塑与绘画双绝

   三 艺术与时代同行

  高雕贵琢显精神:妈祖(林默娘)造像的思考与实践

   一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一)主动力争,灵感是天后

    (二)设计理念是“高”,焦点是“神”

    (三)天后像角色定位是“神”

    (四)外形要有“神”的天后气质

    (五)写实与浪漫相结合

    (六)注意空间、环境的和谐

   二 以翡翠的妈祖造像赠送人民大会堂

    (一)珍贵物料珍贵情

    (二)《滴翠盈银》妈祖定位为人

    (三)玉琢工艺不寻常

    (四)造妈祖,学妈祖

  澳门的建筑文化与文化建筑

   一 澳门的建筑文化特色

   二 澳门文化建筑概况

   三 澳门现代文化建筑

    (一)澳门海事博物馆

    (二)澳门博物馆

    (三)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东西

   一 全球化对文化的冲击

    (一)资讯的极速传播把世界的文化连成一体,我们的艺术构想趋向大同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使我们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二 全球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

    (一)东西文化和谐共融

    (二)东西文化体系的拒斥与游离

   三 思考澳门东西文化格局的和谐共存

    (一)历史、政治的独特性

    (二)社会群体交往的间接性

    (三)东西文化交流的阶段性

   四 澳门本土艺术的本土化和全球化

   五 结语

 艺术编 第四篇 音乐艺术

  澳门艺术音乐创作的现状评估

   一

   二

   三

    (一)本土作曲家之创作

     1.关于林乐培及其作品

     2.关于林品晶女士及其作品

     3.关于几位本澳音乐高等教育专职教师的创作

    (二)本土专业团体委约(外地作曲家)作品之创作

     1.关于叶小钢作曲的《澳门新娘》

     2.关于2005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委约作品首演”音乐会

     3.关于澳门中乐团2004年6月《澳门情怀》音乐会与2004年10月《民乐新经典》音乐会

     4.关于2005年7月15日“澳门乐团中国现代作品系列之二”音乐会

     5.关于2005年12月“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作品音乐会”

   四

  古琴音乐:形态、风格与研究方式

   一 缘起

   二 技术形态与表现风格

   三 研究思维方式

  美丽的澳门,美丽的音乐

   一 歌剧《奥赛罗》引起轰动

   二 “主流音乐”仍成主流

   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显示与弘扬

   四 音乐、舞蹈珠联璧合

   五 爵士乐、流行音乐拥有一方之地

   六 尾声

 出版说明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是对过去30年澳门研究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总结。《文选》分社会卷、行政卷、政治卷、法律卷、基本法卷、经济卷、教育卷、语言翻译卷、文学卷、文化艺术卷、历史卷和综合卷,共12卷,每卷一册或多册。文化艺术卷是一部论述澳门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著作。全书围绕澳门文化的定位、发展与历史,澳门的传媒文化,澳门与中西文化的关系以及澳门的书法篆刻、绘画、建筑与雕塑、音乐艺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论述与评析。本书的作者大都正在澳门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领域工作,对澳门的文化艺术有原发性的珍贵体验,又有较为深入的理论思考。澳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其文化艺术呈现多元而又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它的文化肌体里既刻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肌理,又洋溢着西洋风情,宛如处于美好年华的青春女子一般,焕发着活力而又兼具沉静娴雅之态。

1.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补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

3.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2004。

4.张晓林:《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学林出版社,2005。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

6.裴化行著,肖睿华译《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商务印务馆,1936。

7.郑炜明、黄启臣:《澳门宗教》,澳门基金会,1994。

8.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97。

9.黄启臣:《澳门通史》,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10.费成康:《澳门四百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1.罗伟国:《佛教与人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2.许地山:《道教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3.黄世中:《唐诗与道教》,漓江出版社,1996。

14.加润国:《中国儒教史话》,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15.季羡林:《禅和文化与文学》,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

16.靳凤林:《窥视生死线——中国死亡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7.上智编译馆编《传教之研究》,三十六年北平公教期研究周讲演集,1947年9月8日。

18.《心颂——信友歌集》,香港教区圣乐委员会办事处编印,1982。

19.《颂恩——信友歌集》,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编印,1985。

1.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2.孙庆升:《中国现代戏剧思潮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田本相:《新时期戏剧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余秋雨:《国际现代艺术辞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5.周树利:《简陋剧场剧集》,澳门星光书店,1995。

6.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7.周树利、高锦添编《澳门人澳门事剧本创作比赛获奖剧本选1996》,澳门艺穗会,1997。

8.《蜉蝣体》,第3、4期,第7期。

1.杨立青主编《音乐学术论文集》,上海音乐学院,2002。

2.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戴定澄:《欧洲早期和声的观念与形态》,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