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4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74

金融转型图书

FINANCIAL TRANSITION : Logic and reality of Russia and East European countries

SSAPID:101-9319-9267-76
ISBN:978-7-5097-4367-6
DOI:
ISSN:

[内容简介] 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石。中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都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好货?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如何在繁荣金融的基础上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如此等等,都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重大问题。本书作者从货币和金融改革的视角来研究转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问题,将中国、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作为转型国家的典型样本,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了一个宏观的货币、储蓄、外汇分析框架,从宏观货币金融的角度来阐述转型国家金融深化的合理性与内在性,总结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战略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中国的金融转型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与启示。

相关信息

丛书名:当代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丛书
作 者: 王志远
编 辑:张苏琴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04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F8 财政、金融

 结论

 序言

 索引

 第一章 经济转型与金融转型

  一 中东欧国家金融转型的经验与教训

   (一)经济转型与金融转型的关系

   (二)转型深化与金融自由化

   (三)金融对外开放的利与弊

   (四)小结

  二 俄罗斯金融转型的回顾与反思

   (一)俄罗斯金融转型20年历程

   (二)俄罗斯金融转型的起点与方案

   (三)俄罗斯金融自由化战略的路径:一个理论评析

    1.金融自由化的起点

    2.金融发展模式的选择

    3.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4.资本项目和汇率浮动的时机

   (四)小结

  三 中国金融转型的发展路径——金融政治经济学视角

   (一)银行主导型金融转型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确立

   (三)商业银行渐进式转型

   (四)金融转型继续深化的制约因素

   (五)小结

  四 中俄金融转型的比较研究

   (一)文献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开放条件下金融转型的宏观约束条件:一个理论述评

   (三)财政赤字对金融转型的约束

   (四)储蓄对金融转型的影响

   (五)外汇短缺与金融转型的关系

   (六)小结

 第二章 转型经济的货币与外汇

  一 转型经济的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中国和俄罗斯的不同

   (一)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存量货币的释放

    1.激进式改革的办法——存量货币的挤出

    2.渐进式改革的办法——存量货币的逐步深化

   (二)转型进程中的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

    1.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的货币挤出

    2.中国改革历程中的货币深化

   (三)货币深化与货币挤出:一个实证的检验

    1.方程1:交易方程式MV=PY的测算

    2.方程2:鲍莫尔-托宾模型的计量

   (四)小结

  二 卢布汇率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比较与联动

   (一)俄罗斯转型历程中的汇率制度与汇率决定机制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演进与汇率决定机制

   (三)卢布与人民币汇率的比较与联动

   (四)小结

  三 中国外汇储备的形成与管理

   (一)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与影响

   (二)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体制创新与改革

   (三)高额外汇储备引发的深层次思考

   (四)小结

  四 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与主权财富基金

   (一)文献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弱可持续发展”

   (三)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功能与作用

   (四)结论

 第三章 转型国家应对金融危机

  一 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

   (二)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回顾

   (三)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差异性分析

   (四)俄罗斯的反危机措施

   (五)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借鉴与启示

  二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的冲击与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冲击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

   (三)中东欧国家的反危机措施

   (四)中东欧国家的经济政治转型前景

   (五)小结

  三 欧盟新成员国的货币危机:理论与现实

   (一)货币危机与汇率制度:理论分析框架

   (二)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验分析

   (三)货币危机:基于欧盟新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析

   (四)小结

  四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与中国的应对

   (一)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大国博弈

   (二)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秩序的变革

   (三)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四)小结

 第四章 转型国家经济联盟化与货币国际化

  一 独联体内部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比较评估

   (一)引言

   (二)研究述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三)中亚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评估——基于“相对价格法”

   (四)结论

  二 转型国家联盟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独联体与欧亚联盟

   (二)中东欧国家的“联盟化”

   (三)结语

  三 人民币与卢布国际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一)卢布国际化战略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整体构想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局部路径——以新疆为例

   (四)结语

  四 欧元区内在矛盾与东扩前景分析

   (一)欧元区的内在矛盾

   (二)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

   (三)欧元区的东扩前景

   (四)小结

 导论

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石。中国、俄罗斯以及东欧国家都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控制好货币?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如何深化金融改革?如何在繁荣金融的基础上确保国家的金融安全?如此等等,都是国家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关键重大问题。本书作者从货币和金融改革的视角来研究转型国家的金融自由化问题,将中国、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作为转型国家的典型样本,采用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了一个宏观的货币、储蓄、外汇分析框架,从宏观货币金融的角度来阐述转型国家金融深化的合理性与内在性,总结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战略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中国的金融转型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与启示。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

[4]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朱镕基:《朱镕基答记者问》,人民出版社,2009。

[6]赵振华:《着力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求是》2011年第7期。

[7]陈享光:《论开放条件下的储蓄投资均衡——兼论我国高储蓄率下的政策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8]陈享光:《金融资本的积累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9]陈雨露、边卫红:《货币同盟理论: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第2期。

[10]陈新明:《俄罗斯经济转型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

[11]陈柳钦:《金融危机后的俄罗斯银行业结构变迁与绩效改善》,《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2]程志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的研究述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2期。

[13]段秀芳:《中亚与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理论依据及其对新疆贸易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14]傅志华:《资源型财政及其预算稳定基金:国际经验与启示》,《财政研究》2005年第9期。

[15]范敬春:《迈向自由化道路的俄罗斯金融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6]郭连成、米军:《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型国家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第5期。

[17]郭连成、唐朱昌:《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与效应》,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8]郭连成:《俄罗斯银行体制改革及其效应分析》,《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19]郭连成、米军:《俄罗斯金融危机的演变与发展特点》,《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2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1]高晓慧、陈柳钦:《俄罗斯金融制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2]高淑琴、贾庆国:《俄罗斯能源外交:理论学说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2期。

[23]龚方乐:《捷克、丹麦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浙江金融》2003年第5期。

[24]韩爽、徐坡岭:《自然资源是俄罗斯的诅咒还是福祉?》,《东北亚论坛》2012年第1期。

[25]黄河:《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看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5期。

[26]江春、刘春华:《经济转型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7]贾玉革、兰向明:《中东欧转型国家外资持股比例与银行竞争力、金融安全关系的实证考察》,《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12期。

[28]姜华东:《俄罗斯汇率制度转型的进程、原因与效果》,《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2期。

[29]姜琍:《中欧政治右倾化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第1期。

[30]富景筠:《苏联末期卢布信用危机原因探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3期。

[31]富景筠:《苏联末期的货币战——透视苏联解体的新视角》,《俄罗斯研究》2010年第2期。

[32]孔寒冰、项佐涛:《二十年东欧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理论与现实》2010年第5期。

[33]孔田平:《从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波兰的案例》,《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第1期。

[34]吕健华、王志远:《刍议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新远见》2011年第12期。

[35]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6期。

[36]李中海:《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之路(2000~2008)》(经济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7]李中海:《论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及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

[38]李中海:《卢布国际化战略评析——兼论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4期。

[39]李建民:《独联体经济一体化十年评析》,《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5期。

[40]刘军梅:《从产权结构与金融相关比率看俄罗斯金融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1]刘军梅、顾清:《独联体区域货币联盟的实践、前景与对策》,《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10期。

[42]刘军梅:《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人民币与卢布的竞争和合作》,《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43]刘永刚:《人民币结盟卢布的下一步》,《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12月6日。

[44]林文杰、张明:《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形成机理: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解释》,《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2期。

[4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46]米军:《金融全球化与转型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效应分析——以俄罗斯为例》,《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9期。

[47]米军:《当前俄罗斯银行体系发展战略评析》,《东北亚论坛》2009年第1期。

[48]米军、郭连成:《中俄金融体制转型——基本问题与发展路径》,《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1期。

[49]马骥、吴艾君:《俄罗斯货币政策及其启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2期。

[50]牛凯龙、马君潞、范小云:《动态一致、制度耦合与中国金融发展悖论——对转型时期中国金融发展“麦金农之谜”的解释》,《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9期。

[51]欧阳宏建:《从亚洲金融危机看港币联系汇率制的前景》,《亚太经济》1999年第3期。

[52]秦放鸣、李新英:《中亚市场的宏微观分析》,《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2期。

[53]潘广云:《独联体框架内的次地区经济一体化》,《欧洲研究》2005年第1期。

[54]曲文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与俄罗斯经济增长》,《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1期。

[5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柯金良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6]孙杰:《货币与金融: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57]孙光慧:《转型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8]童伟:《俄罗斯税制改革经济效应评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

[59]童伟:《抵御经济危机的国家安全气囊——俄罗斯财政预算稳定机制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4期。

[60]田春生:《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影响程度的判断》,《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61]陶海东:《基于俄罗斯能源经济下的“能源陷阱”分析》,《东北亚论坛》2011年第6期。

[62]王志远:《中亚国家区域一体化进程评估》,《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5期。

[63]王志远:《欧盟新成员国的货币危机:理论与现实》,《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10期。

[64]王志远:《关于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的思考》,《求知》2007年第3期。

[65]王志远:《俄罗斯两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4期。

[66]王志远:《关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几点思考》,《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9期。

[67]王志远、郑维臣:《卢布与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的比较与联动》,《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1年第12期。

[68]王志远、石薇:《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长白学刊》2007年第6期。

[69]王联:《1998年俄罗斯金融银行业危机回顾及前景展望》,《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2期。

[70]王华庆:《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和人民币国际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1]王凤京:《俄罗斯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剖析与借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2]吴宏伟、于树一:《中亚地区经济特点及与世界经济的比较研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

[73]项卫星、王达:《中东欧五国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的外资参与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12期。

[74]向祖文:《见解独到分析精辟——读俄罗斯金融制度研究》,《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2期。

[75]徐向梅:《开放经济下的资本流动——谈俄罗斯的资本流失问题》,《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3期。

[76]徐向梅:《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77]徐向梅:《俄罗斯银行制度转型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78]徐向梅译《俄罗斯联邦银行及银行活动法》,《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9期。

[79]徐向梅:《俄罗斯国有银行:优势地位、私有化及启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80]徐向梅:《俄罗斯银行改革、危机与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5期。

[81]徐向梅:《俄罗斯的外资银行》,《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第9期。

[82]徐坡岭、王建峰、卢绍君:《俄罗斯资本市场发展及其有效性分析》,《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6期。

[83]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与转型性经济危机》,《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3期。

[84]殷红:《试析俄罗斯能源政策及其经济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5期。

[85]殷红:《俄罗斯“国家福利基金”的建立及启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3期。

[86]于娟、徐坡岭:《俄罗斯卢布汇率安排的经济效应分析》,《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5期。

[87]于国政:《俄罗斯吸引外资评述》,《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第12期。

[88]于宏建:《俄罗斯经济喜中有忧》,《人民日报》2008年1月7日。

[89]岳华:《俄罗斯经济转型中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3期。

[90]余永定:《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金融研究》2000年第12期。

[91]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2]应惟伟、任康钮:《英国与欧元区——基于数据的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5期。

[93]张卓元:《九十年代需重点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经济研究》1992年第11期。

[94]张杰:《转型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

[95]张杰:《何种金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转型中的储蓄动员与金融支持》,《金融研究》1998年第12期。

[96]张杰:《金融中介理论发展述评》,《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97]张红侠:《俄罗斯能源状况与能源战略探微》,《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5期。

[98]张明、何帆:《美元贬值背景下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中国金融》2006年第20期。

[99]张明:《主权财富基金与中投公司》,《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第2期。

[100]张志超:《汇率政策新共识与“中间制度消失论”》,《世界经济》2002年第12期。

[101]张光政:《金融危机冲击俄罗斯》,《人民日报》2008年10月13日。

[102]张光政:《俄罗斯合力应对经济危机》,《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3日。

[103]张礼卿:《应该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104]张宁:《中亚一体化合作机制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105]庄毓敏:《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改革问题——对俄罗斯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6]庄毓敏:《俄罗斯经济转型中的金融体系:银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4期。

[107]庄起善、窦菲菲:《俄罗斯银行改革与发展(1988~2007):动荡、危机到稳定》,《学术交流》2008年第5期。

[108]庄起善:《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

[109]赵嘉麟:《俄罗斯“经济列车”前行乏力》,《人民日报》2008年12月29日。

[110]郑秉文、陆渝梅:《波兰:转型国家社会保障改革的一个成功案例》,《中国改革》2006年第7期。

[111]朱民:《巴西金融动荡:货币危机而非金融危机,经济压力大于金融冲击》,《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2期。

[112]朱晓中:《2009年:从公开信看“新欧洲”与美国关系的新变化》,《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3]周其仁:《“货币深化”与改革的风风雨雨》,《经济观察报》2010年9月20日。

[114]周茂荣、周念利:《论欧盟新成员加入欧元区进程:政策挑战与前景展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9期。

[115]〔俄〕普京:《普京文集(2000~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6]〔俄〕普京:《把能源掌控在自己手中》,《经济参考报》2006年7月20日。

[117]〔俄〕Л.И.阿巴尔金:《俄罗斯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18]〔匈〕雅诺什·科尔纳:《短缺经济学》(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86。

[119]〔匈〕雅诺什·科尔纳:《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20]〔匈〕雅诺什·科尔纳:《匈牙利政治经济形势解析》,《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8期。

[121]〔罗〕阿德里安·呐斯塔塞:《东欧二十年转型风暴:从集权主义到全球化》,《当代世界》2010年第1期。

[122]〔比〕热若尔·罗兰:《转型与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23]〔意〕卡洛·M.奇波拉:《世界人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3。

[124]〔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88。

[125]〔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

[126]〔英〕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施炜、谢兵、苏玉宏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127]〔美〕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28]〔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第二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29]〔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30]〔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王威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131]〔美〕杰弗里·萨克斯、费利普·拉雷恩:《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32]〔美〕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文、彼得·温纳齐克:《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商务印书馆,1998。

[133]〔美〕托马斯·梅耶、詹姆斯·S.杜森贝里、罗伯特·Z.阿利伯:《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4]〔美〕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35]〔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36]〔美〕米尔顿·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几点说明》,载《弗里德曼文翠(上册)》,胡雪峰、武玉宁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137]〔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隆国强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138]〔美〕米切尔·A.奥兰斯汀:《贫困、不平等与民主:后共产主义福利国家的实践》,赵晶晶、吴志成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第4期。

[139]〔美〕塞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联书店,1998。

[140]〔美〕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载《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陈郁译校,上海三联书店,1990。

[141]〔美〕E.威廉姆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4。

[142]〔日〕青木昌彦、钱颖一:《转型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和银行的作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143]〔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44]〔日〕伊藤诚、〔希〕拉帕维查斯:《货币金融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5]Ясин. Е.,Перспектив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проблемы и факторы роста,Общество и экономика,февраль 2002г..

[146]Захров. В.,Проблемы банковской системы,Денги и кредит,янваpь 2002г..

[147]Соловьева. С.,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реформы и банковская системa,октябрь 2002г..

[148]Саркисянц. А.,О роли банков в экономике,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март 2003г..

[149]Соловьева. С.,Банковская система:тормоз или стимулято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роста,Финансы,янваpь 2001г..

[150]А.Е. Лихачев,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дипломатия России:новые вызовы и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глобализации,Экономика,Москва,2006 г..

[151]Е.И.Пивовар,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альтернативы интеграции,Алетейя,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2008 г..

[152]Т.Валовая,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 в эпоху прагматизма//Россия в глобальной политике,2005.Т.3.№2.

[153]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10 лет после распада СССР:некоторые результаты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 эволюции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СНГ//Росс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ый мир.М.,2002.№4.

[154]Головнин М.,Либман М.,Постсоветская интеграция:итоги и перспективы//Свободная мыслb-21.2006.№ 1.

[155]Грибениченко Ф.С.,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 России и СНГ: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2006.

[156]Е.Шарирова,Что дает рента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бюджету?Aнализ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доходов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бюджета от “нефтедолларов”//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04.№7.С.50-60.

[157]Россия на рубеже тысячелетий,http://www.ng.ru/politics/1999-12-30/4_millenium.html.

[158]Дмитрия Медведева,Россия,вперёд!//10 сентября 2009 года.

[159]С.Кимельман,Проблема нефтегазовой ориентации экономики России,//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06 №4.С.56.

[160]Рудько-Силиванов В.В.Межбанковское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обмен опытом//Деньги и кредит.2008,№ 10.

[161]Sachs,Jeffrey Zinnes,Clifford,and Yair Eilat.2000.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Reform in Transition Economies,1990-1998,CAER Ⅱ Discussion Paper 6,February.

[162]Gurley,J.G.,and E.S. Shaw.1956.“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Saving-Investment Process.”Journal of Finance11:257-276.

[163]World Bank.1996. From Plan to Market,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4]Mundell,Robert A.1961.《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ies Are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1:657-665.

[165]P.De Grauwe,W.Vanhaverbeke.Is Europe an Optimum Currency Area Evidence. from Regional CEPR Discussion Paper. 1991.

[166]Lensink,Robert,and Niels Hermes.2002.《The lmpact of Foreign Bank Entry on Domestic Banks:Do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tter》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8.

[167]Balassa,Bela.1964.《Th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Doctrine:A Reappraisa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2.

[168]Balassa,Bela.1962.《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Allen & Unwin.

[169]Samuelson.1964.Theoretical note on trade problems.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56).

[170]Samuelson,Paul.1954.“The Transfer Problem and the Transport Costs Ⅱ:Analysis of Effects of Trade Impediments.” Economics Journal.

[171]Corden,W.M.,and J.P.Neary.1982.《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stri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Economic Journal 92:825-848.

[172]Young,Allyn. 1928.《Increasing Return and Economic Progress》.Economic Journal 38:527-542.

[173]Dixit,A.,and J.Stiglitz.1977.《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297-308.

[174]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1993.Presidency Conclusions:Copenhagen European Council. Bruss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