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0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37

阶层分化与中国梦的实现图书

Class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 Dreams

SSAPID:101-9289-8553-29
ISBN:978-7-5097-5425-2
DOI:
ISSN: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已经分化成为多个不同特征的群体。社会阶层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是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结构还处于变动当中,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化是当今中国政府的职责所在。促进“中产阶层”壮大是当务之急,工人、农民也应作为促进对象,这才符合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要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不断提高阶层利益整合的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相关信息

丛书名:
作 者: 张素梅
编 辑:李娟娟;郑嬿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1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前言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化问题的提出及其学理化研究

  第一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社会阶级(阶层)分化的学理化研究

   一 社会阶级、阶层的含义

   二 社会分层理论和分层标准

    1.社会分层的概念

    2.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标准和分层状况的研究

     (1)国内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研究的主要观点

     (2)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的关键性因素

   三 阶级结构与社会流动

    1.阶级结构

    2.社会流动

  第三节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诱因分析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 “文化大革命”被否定后政治身份的废除

   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四 人民公社解体和户籍制度松动

   五 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第四节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态势与特点

   一 从阶层分化看,表现为社会阶层构成多样化和发展形态扁平化

   二 从利益分化看,表现为社会阶层间贫富差距扩大化和利益诉求复杂化

   三 从地位分化看,表现为社会阶层间强弱位序的现实分化和社会阶层代际纵向流动固化

   四 从观念分化看,表现为社会阶层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心态复杂化

   五 中国社会阶层的发展趋势

    1.社会阶层结构向开放性、动态性发展

    2.弱势群体将得到广泛关注

    3.中产阶层有所发展

  第五节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性质

   一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逻辑结果

   二 中国社会分化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化

   三 中国社会分化是对社会成员构成有效的改善和调整

   四 这一分化与当代世界范围的社会分化趋势是一致的

 第二章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府整合

  第一节 当代中国的主要社会利益群体

   一 工人群体

   二 农民群体

   三 知识分子群体

   四 军人群体

   五 个体劳动者群体

   六 私营企业主群体

   七 农民工群体

   八 弱势群体

  第二节 中国社会阶层间利益冲突的渊源

   一 社会分配秩序不公正

   二 缺乏合理的社会流动

    1.户籍制度

    2.城乡差距

    3.单位继承制

   三 政府优惠政策的运用不公

  第三节 改革开放30年来利益群体分化的特点

  第四节 政府在平衡主要社会利益群体需求中坚持的原则

   一 社会公正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1.社会公正的含义

    2.社会阶层分化中公正性的基本要求

     (1)起点公正

     (2)规则公正

     (3)结果公正

   二 社会公正的原则

    1.保证原则

    2.社会调剂原则

    3.机会平等原则

    4.贡献分配原则

  第五节 阶层合作是正确协调社会阶层矛盾的基本对策

  第六节 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整合的主要途径

   一 经济途径

   二 政治途径

   三 道德途径

 第三章 阶层固化与阶级(阶层)意识的觉醒

  第一节 阶层固化的学理研究

   一 阶层固化的含义

   二 阶层固化的原因

    1.所有制结构变迁引发了阶层分化与固化的双重趋势

    2.中国既有的教育体制逐渐无力履行阶层流动的职能

    3.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造成相对固化的阶层结构

    4.多元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公平博弈,中低阶层遭遇“社会排斥”

    5.公共权力运行的约束机制匮乏,某些优势阶层通过寻租市场形成结盟

   三 阶层固化的现状评析

   四 社会阶层固化的后果

   五 破解阶层固化的对策

    1.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实现阶层合理分化和趋中性流动

    2.构建一种客观公正的社会选择机制

    3.建构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避免弱势阶层失去流动能力

    4.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第二节 阶级(阶层)意识学理研究

   一 什么是阶级意识

   二 中国当代阶级(阶层)是否存在阶级的意识

   三 阶层冲突与社会安全

    1.引发群体事件发生的因素

     (1)工人利益受到侵害引发劳资冲突

     (2)因移民问题而引发冲突

     (3)农民和农村强势群体的直接对峙

     (4)上访群体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冲突

     (5)农村土地征用中的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第四章 消除贫困与实现中国梦

  第一节 贫困问题的学理研究

   一 贫困概念

    1.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贫困具有动态性、历史性

    2.从贫困的成因和表现形式看,贫困具有多元性的内涵

    3.从贫困衡量标准及其界定看,贫困具有公众普遍认可的客观社会性

    4.从贫困的实质看,贫困的核心是能力欠缺性

   二 贫困的性质

   三 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2.对不同的贫困人群应区别对待

    3.对不同类别的贫困应区别治理

  第二节 中国城乡贫困形成原因

   一 农村贫困形成的原因

    1.地理环境原因

    2.人文环境原因

    3.社会保障原因

    4.地域政策原因

   二 城市贫困形成的原因

  第三节 橄榄型的社会结构是合理稳定的社会结构

   一 理想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

   二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意义

    1.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内需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型的根本途径

    4.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

   三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途径

    1.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2.改革分配制度

  第四节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一 和谐社会的标准

    1.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

    3.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

    4.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

   二 和谐社会的机制

    1.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2.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3.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4.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

    5.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

    6.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

   三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1.社会形态理论

    2.马克思主义社会给构理论

    3.天人合一理论

    4.群众史观

    5.社会主义本质论

    6.科学发展观

   四 中国梦实现的途径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

    2.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3.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根本指南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保障

 第五章 社会阶层分化与科技发展

  第一节 科技发展给我国阶层分化带来的影响

   一 科技发展对工人阶级分化的影响

   二 科技发展对农民阶级分化的影响

    1.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传统农民阶级分化的影响

    2.科技发展对新分化的五个农民阶层所造成的影响

   三 科技发展对知识分子阶层分化的影响

  第二节 用科学技术帮助弱势群体实现中国梦

   一 加强农业劳动者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二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解决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

    1.对第三产业的认识

    2.如何发展第三产业

 第六章 社会阶层分化与党的建设

  第一节 社会阶层分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的机遇

   一 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二 有利于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建设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二 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

    1.对党领导核心地位的影响

    2.对党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3.思想意识多元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4.利益主体多元化对利益整合能力的挑战

    5.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对发展民主政治能力的影响

   三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利益整合机制和整合能力的挑战

   四 社会阶层分化对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挑战

    1.社会阶层观念的分化对保持党的思想纯洁提出新的挑战

    2.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对保持党的队伍纯洁提出新的挑战

    3.社会阶层利益的分化对保持党的作风纯洁性的挑战

    4.社会阶层地位的分化对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提出新的挑战

    5.社会阶层构成变化给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6.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挑战

  第三节 社会阶层分化下党对各种挑战的应对措施

   一 构建由利益公正、利益制约、利益道德、利益反馈、利益制度等形成的社会整合机制

    1.利益公正

    2.利益制约

    3.利益道德

    4.利益反馈

    5.利益制度

   二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整合中的引领作用

   三 适应阶层结构变化,改革党员管理方式,积极探索组织建设新形式

   四 执政党要带领群众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

   五 开拓统一战线空间,增强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力

 第七章 阶层分化与教育公平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学理分析

   一 教育公平的含义

   二 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

    1.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

    2.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

    3.教育公平具有主观性

    4.教育公平具有客观性

    5.教育公平具有理想性

    6.教育公平具有复杂性

   三 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

    1.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2.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第二节 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2.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主要教育问题

   3.我国教育公平所面临的主要价值观问题

  第三节 阶层分化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

   1.阶层分化扩大了高等教育起点的不公平

   2.阶层分化扩大了高等教育过程的不公平

   3.阶层分化扩大了高等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社会选择功能

  第五节 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中所面临的困境

  第六节 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互动关系

  第七节 高等教育走出困境,实现社会良性流动的对策

  第八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未来走向

   一 高等教育仍然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二 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发挥是有条件的

   三 高等教育将成为一种人生经历

 第八章 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公平正义

  第一节 公平正义的学理研究

   一 公平正义的含义

   二 社会主义公正观

    1.社会主义公正观是建立在社会所有成员拥有自由平等权利的基础之上

    2.社会主义公正观是形式与实质的高度统一

    3.社会主义公正观是历史的、具体的,而不是永恒的、抽象的概念

    4.社会主义公正观是建立在效率兼顾公平的基础上

   三 公平正义的意义

    1.有利于调整利益关系

    2.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

    3.有利于整合多元价值的冲突

    4.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 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

   一 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1.居民整体收入呈现贫富分化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行业收入差距悬殊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诉求

   三 人民群众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 构建公平正义的保障体系

   一 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之解析

    1.权利公平

    2.机会公平

    3.规则公平

   二 机会公平、权利公平、规则公平之间的关系

   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建设的灵魂

 第九章 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与“三农问题”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后农民阶级的境况

  第二节 “三农问题”的学理化研究

   一 “三农问题”形成的过程及其提出

    1.第一阶段为农民受益阶段(1979~1984年)

    2.第二阶段为“三农问题”凸现阶段(1985~1992年)

    3.第三阶段为“三农问题”持续严重阶段(1993~2003年)

    4.第四阶段为统筹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

   二 “三农问题”的表现

    1.农业问题

    2.农村问题

    3.农民问题

   三 “三农问题”的症结

    1.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众多的大国

    2.城乡二元结构

    3.社会公正体系的缺陷

   四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

    1.辩证地认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

    2.我国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

   五 实现农民增收的对策

  第三节 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阐述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不能变

   二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四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

   五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

  第四节 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三 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2.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四 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五 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第十章 社会阶层分化与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保障的论述

   一 关于建立社会保障后备基金的论述

    1.社会保障资金扣除必要性的相关论述

    2.社会保障资金扣除形式和比例适度的相关论述

    3.关于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理解

    4.关于国家社会保障责任主体的论述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概况

  第三节 主要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介绍

   一 英国

   二 美国

    1.《社会安全法案》

    2.比较常见的社会福利

     (1)工作保险

     (2)生活补助

     (3)医疗补助

    3.针对困难家庭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当于我国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福利制度)

   三 日本

   四 挪威

   五 丹麦

   六 瑞典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 立足本国国情

   二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

   三 遵循社会保障的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

  第五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一 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性

   二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保障制度面临的问题

   四 对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的制度设计

    3.以多元化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4.以宣传引导为主要方式,营造社会保障发展的良好氛围

 后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已经分化成为多个不同特征的群体。社会阶层分化是一种社会进步,是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结构还处于变动当中,促进阶层结构合理化是当今中国政府的职责所在。促进“中产阶层”壮大是当务之急,工人、农民也应作为促进对象,这才符合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性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要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不断提高阶层利益整合的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白春礼:《当今世界科技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中国科技产业》2013年第7期。

曹立前:《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陈淑娟、李俊:《社会阶层分化视域中的执政党利益整合》,《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第3期。

陈恕祥:《美国贫困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陈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崔树义:《当代英国阶级状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戴洁:《政府责任:收入公正分配与阶层合理分化》,《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

邓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阶层分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耿百峰:《社会阶层分化背景下强化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探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顾玉平:《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矛盾及其化解路径》,《廉政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

黄贵荣:《失衡的世界:20世纪人类的贫困现象》,重庆出版社,2000。

黄祖辉等:《中国“三农”问题理论、实证与对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蒋英文、赵国友:《社会阶层分化形势下执政党整合能力提升的困境及对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

孔祥智:《聚焦“三农”:180位专家学者破解“三农”难题》(上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刘应杰:《中国城乡关系与中国农民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刘政湖、杨万君:《当前社会阶层分化对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影响》,《攀登》(双月刊)2012年第4期。

卢中华:《论法治和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公平正义的作用》,《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罗志勇:《社会阶层分化与党政治整合》,《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欧阳恩良:《近代中国社会流动与社会控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孙小红:《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分化与教育机会均等》,《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唐爱玲:《正视社会阶层分化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领导科学论坛》2012年第3期。

汪树民:《超级大国的弱势群体战后美国贫困问题透视》,学林出版社,2011。

王翼:《阶层分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辩证关系》,《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王春萍:《可行能力视角下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王雪梅:《法与教育公平》,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王永红:《美国贫困问题与扶贫机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温铁军:《“三农”问题与制度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杨根乔:《论社会阶层分化与保持党的纯洁性》,《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于昆:《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及应对》,《中共四川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第4期。

张建华等:《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问题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

张磊:《论社会阶层分化挑战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理论》2013年第2期。

赵春玲:《福利制度比较与我国社会保障的梯次推进》,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

钟淑芳:《论阶层分化对当前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大江周刊·论坛》2011年第2期。

周志文:《试论新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分化问题发》,《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

朱光磊:《大分化 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