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31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8

中国金融论坛(2005)图书

China Financial Forum(2005)

SSAPID:101-9255-2985-36
ISBN:7-80190-610-1
DOI:
ISSN:
关键词:

金融 研究 中国 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二个部分:IFB中国金融论坛、会议文件摘编。包括《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将新发展观衍化为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中国的高投资率问题》等文章。

相关信息

丛书名:
编 辑:薛铭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E 军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第一部分 IFB中国金融论坛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一 引言

   二 充足劳动力供给创造的增长绩效

   三 中国人口转变产生的人口红利

   四 充分就业是持续高速增长的保障

  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中性”角度来解读

   一 经济学理论研究中的“中性”

   二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中的“中性”

   三 制度建设意义上的中性

  将新发展观衍化为切实有效的金融政策

   一 引言

   二 投资容易过热且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三 如何用配套的金融政策落实新发展观

    1.以稳定金融体系为着眼点,加快商业银行改革

    2.将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资本市场当成重构微观经济基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性手段

    3.资本市场是企业价值的展现平台,也是信息汇集和发散的场所

   四 结语

  中国的高投资率问题*

   一 中国的高投资率之谜

   二 城市化假说

   三 城市化与经济波动

   四 城市化过程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

   五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中的“投资热”

    1.当前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投资热

    2.当前中国经济是否存在总需求过热

    3.投资增长过快是否会导致未来的供给过剩

  “三农”问题的研究思路*

  经济异常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宏观调控

   一 货币扩张与投资高增长的性质:经济异常

   二 货币总量调控的缺陷

   三 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四 货币政策之外的努力

   五 需要在货币政策之外寻求多元化的调控手段

  解析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及其货币政策理念

   一 调整利率水平为的是恢复货币中性

   二 从中性的货币供应政策到中性的利率政策

   三 货币中性原则下的利率政策操作

   四 必要的条件: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性

   五 美国的货币政策理念可资借鉴

  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

   一 中国现行利率体系的特征:双轨制

   二 管制利率体系的扭曲:银行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结构的短期化

   三 管制利率体系分析:贷款利率及贷款期限结构的长期化

   四 管制利率体系综合分析: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期限结构失配

   五 本、外币利差及其对套利和货币供应量的巨大影响

   六 货币市场利率:国有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垄断以及“利率底线”的变异

   七 债券市场利率:基准利率的缺失

   八 央行利率体系的变动及其影响

   九 简短的结论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 发挥资本市场机制,解开资金供求的“死结”

   二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三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防范金融风险的市场机制建设

   四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五 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

  证券交易制度与多层次股票交易市场的建设*

   一 引言

   二 证券交易组织制度分析

   三 多层次股票交易市场分析:以美国为例

    1.交易所市场

    2.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

    3.OTCBB和粉单市场

   四 结论

  资本市场“一价制”

   一 定价权:国家经济主权的构成部分

   二 一价定理:中国股价国际化的误区

   三 市盈率:似是而非的判别尺度

   四 深化改革: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

  金融全球化时代金融中介体系的构建*

   一 金融全球化时代的金融中介

    1.金融中介的含义及其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2.一国从金融全球化趋利避害的条件

   二 金融中介与公司治理和宏观经济框架

    1.公司治理的含义与作用

    2.金融中介与公司治理

    3.金融中介与宏观经济框架

   三 金融中介治理与金融交易环境

   四 中国金融中介分析

    1.金融中介对宏观经济框架和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

    2.中国金融中介治理和金融交易环境

   五 健全金融中介体系的构建

    1.构建金融中介体系的国际经验教训

    2.中国金融中介改革的思路

  探索中国银行业“再造”的道路*

   一

   二

  开发性金融与国家开发银行发展战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政策性金融到开发性金融

    1.政策性金融的理论架构

    2.政策性金融的发展阶段

   三 别国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四 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经验

   五 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任务定位

    1.国家开发银行的基本任务

    2.国家开发银行的战略目标

    3.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发展原则

   六 开发银行的未来发展:首先巩固现有的资产负债业务

    1.融资业务

    2.贷款业务

   七 未来的发展:以创新的精神拓展业务范围

    1.中小企业贷款

    2.市政建设贷款

    3.高新科技产业化贷款

    4.“三农”专项贷款

    5.教育助学贷款

    6.就业和再就业贷款

   八 未来的发展:推动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1.证券化业务

    2.住宅金融业务

   九 发挥金融稳定功能

   十 开发银行产权制度的发展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回顾及在中国的尝试*

   一 传统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二 最流行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1.CreditMetrics模型

    2.CreditRisk+

    3.CreditPortfolioView

   三 KMV模型的演进

    1.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信用度量的原理

    2.KMV模型的框架

    3.KMV模型中的参数估计

    4.KMV模型评介

    5.KMV模型与CreditMetrics

   四 KMV模型在中国的尝试

   五 结语

  银行经济资本分析*

   引言

   一 银行资本管理在美国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二 银行风险与经济资本

    1.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三种损失

    2.经济资本的概念

    3.RAROC的概念

    4.监管资本、经济资本、权益资本的区别

   三 国内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

    1.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本质和原理

    2.经济资本和资产规模的关系

    3.经济资本管理思路

    4.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目的

    5.经济资本计量范围

    6.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现实基础

    7.银行提高经济资本收益水平的途径

    8.国有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意义

  中西方企业债券定价之比较*

   一 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及成因分析

    1.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和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积极意义

    2.2001年以来发行企业债券汇总表及国际比较

    3.当前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特征

    4.简要成因分析

   二 实行企业债券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债发行市场上现存的诸多问题

    1.现行法规对企业债券利率的规定

    2.价格管制限制了企业债券的规模

    3.完善的债券品种以价格放开为前提

    4.在严格管制的利率水平下,债券评级变得没有意义,债券的评级流于形式,无法对价格产生影响

    5.在严格的利率管制下,发行制度不可能进行重大调整

   三 引入竞争机制在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尝试

    1.价格竞争是社会优化的选择

    2.金融产品的价格是特殊产品的价格,其市场化过程是逐步的

    3.中国企业债券价格市场化尝试

   四 现有的企业债券定价策略和方法

    1.定价原则

    2.定价基准

    3.定价方式

    4.定价形式

   五 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市场及价格发现

   六 关于企业债券定价模型的思考

    1.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完善是市场化的直接后果

    2.种种迹象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券市场会进入一个真正的发展期

    3.企业债券定价的复杂性

    4.企业债券定价将是多条件限制下的利益最大化

  市政债券:在中国的发展及实践

   一 “准市政债券”的发展尝试

    1.根据建设项目发行的“准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型

    2.以信托为工具的“准市政债券”——资金信托型

   二 中国发展市政债券的外部环境

    1.法律环境

    2.金融环境

   三 中国发展市政债券的未来展望

    1.基于中央政府的发展思路

    2.基于地方政府的发展思路

    3.未来展望

  关于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构想

   一 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 房地产金融体系及其特殊的风险

    1.信用或违约风险

    2.抵押物或财产风险

    3.流动性风险

    4.期限“不匹配”风险

    5.提前支付的风险

   三 提高抵押贷款流动性:抵押贷款证券化

   四 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多重意义:美国的经验

   五 小结:中国推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选择

  首都金融功能区产业发展研究

   一 首都金融功能区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加入WTO带来的机遇

    2.承办奥运会带来的机遇

    3.签署CEPA带来的机遇

    4.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带来的机遇

    5.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机遇

   二 首都金融功能区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三 首都金融功能区产业发展的原则与目标

    1.首都金融功能区金融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2.首都金融功能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原则

    3.首都金融功能区金融产业发展的目标

   四 实现首都金融功能区金融产业发展的对策

    1.发挥首都优势,加快功能区的建设进程

    2.加快制定出台功能区金融产业发展规划

    3.加大功能区主导产业的创新力度

    4.构建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总部基地

    5.构筑数字金融功能区的全新发展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战略*

   一 世界制造业基地和中心的转移

    1.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世界制造业基地

    2.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

   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1.制造业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

    2.新一轮重(化)工业化的出现

    3.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

    4.外贸和外资对制造业的作用稳定增长

   三 区域制造业竞争的格局

    1.各地都在大搞制造业基地

    2.竞争大于合作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趋势

    3.产业结构同构化使区域制造业竞争日益激烈

    4.地方政府成为区域制造业竞争的领头人

   四 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的战略

    1.选择和确定优化的战略模式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3.注重制造业基地向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4.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组织调整

    5.推行综合性战略,形成整体化思路

    6.有序推进发展,防止欲速则不达

 第二部分 会议文件摘编

  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与监管要求*

   一 银行保险的理论基础

   二 银行保险的主要方式

   三 银行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四 银行保险是“三赢”的吗

   五 发展银行保险的挑战

   六 银行保险的监管要求

    1.产品界定问题

    2.客户保护问题

    3.监管套利问题

    4.分行业“防火墙”问题

  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基本情况

   二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 促进银行保险发展的几点意见

  银行保险在中国的现状、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

   一 银行保险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二 目前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 推动国内银行保险业务纵深发展的措施

  在投资连结保险研讨会上的致辞

  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在互动中共同健康发展*

  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妥善处理金融业经营与监管方式的关系*

   一 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的设立背景

    1.改革开放初期的金融体制特点

    2.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秩序混乱与整顿

    3.建立分业监管机构

   二 当前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监管体制的挑战

    1.金融机构种类与金融资产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2.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3.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

   三 当前金融机构综合经营的主要表现

    1.产品的融合

    2.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

    3.金融机构产权的相互渗透

    4.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集团

   四 妥善处理金融业经营方式与监管方式的关系

    1.合理分业

    2.适度综合

    3.行业自律

    4.协调监管

  中国投资连结保险市场发展状况及展望*

   一 中国投资连结保险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

    1.投资连结保险产生的背景

    2.投资连结保险的发展历程

   二 发展投资连结保险对中国寿险业的贡献与反思

    1.投资连结保险等新型人身保险产品促进了产品大规模创新,为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对发展投资连结保险的反思

   三 中国投资连结保险市场发展展望

    1.投资连结保险市场发展日益成熟,前景广阔

    2.寿险公司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投资连结保险健康发展

    3.中国保监会将继续完善监管规定,引导投资连结保险等创新产品健康发展

  投资连结保险:理论及在中国的实践*

   一 全面认识投连险

    1.投资连结保险的原理

    2.投连险产生的背景

    3.投资连结保险的特点

    4.投资连结保险的功能:综合性的动态理财工具

    5.投资连结险的运作条件

   二 中国投连险的发展

    1.中国需要发展投连险

    2.中国发展投连险已经初具条件

    3.制约中国投连险健康发展的因素

    4.中国投连险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销售风险:将产品销售给不合适的客户

   三 简短的结论

  对投资连结保险监管的探讨*

   一 浙江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发展情况

    1.业务整体情况

    2.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的四个阶段

    3.赔付情况

    4.退保情况

    5.投诉情况

    6.起诉情况

    7.客户结构情况

    8.销售区域情况

   二 对浙江省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的反思

    (一)投资连结保险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二)投资连结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销售人员的资格和行为管理失控

     2.缺乏对目标客户的有效选择

     3.销售中夸大产品投资功能,忽视保障功能

     4.产品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5.重增员、轻培训

     6.售后服务跟不上

     7.对出现的问题反应迟缓、措施不力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投资连结保险问题的后果及其影响

   三 对浙江省投资连结保险的监管

    (一)杭州保监办对投资连结保险的具体监管措施

     1.对投资连结保险的市场准入监管

     2.密切关注销售动态并进行风险提示

     3.对投资连结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监管

     4.与新闻媒体及相关政府部门沟通,要求客观公正报道

     5.为解决投资连结保险纠纷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做好信访投诉处理工作、制订群体投诉应急预案

    (二)对投资连结保险监管的体会

     1.对投资连结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对其监管在摸索中进行

     2.投资连结保险监管法规不完善,对市场上出现的问题难以判断,监管措施的采取缺乏依据

     3.对销售人员的销售资格监管不严格

   四 对促进投资连结保险健康发展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投资连结保险监管法规

    2.严格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市场准入监管

    3.改革和完善营销体制,从根本上改变营销员的短期行为

    4.建立投资连结保险销售资格管理制度

    5.建立市场信息监测、分析和快速反应机制

    6.积极引导保险公司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

    7.积极引导媒体进行正面报道

    8.鼓励公司开发多样化的投资连结保险产品

    9.恢复投资连结保险的声誉和市场信心

    10.建立保险监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协作监管的监管框架

  通过风险控制促进投资连结产品的发展*

   一 售前风险控制

    1.产品定位

    2.产品设计理念

   二 售中风险控制

    1.培训与销售管理

    2.投保流程管理

    3.财务核保制度

   三 售后风险控制

    1.客户服务

    2.投诉处理

    3.投资运作管理

 前言

 后记

Barro,Robert J. and X. Sala-i-Martin (1995),Economic Growth,New York:McGraw-Hill.

Bloom,David and Jeffrey Williamson (1997),Demographic Transitions and Economic Miracles in Emerging Asia,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Working Paper 6268.

Bloom,David E.,David Canning and Jaypee Sevilla(2002),The Demographic 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RAND.

Hodgson,Dennis (1988),Orthodoxy and Revisionism in American Demography,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Vol. 14. No. 4,pp.541~569.

Kelley,Allen (1988),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 in the Third World,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Vol. 26,pp.1685~1728.

Mankiw,G. N.,D. Romer & D. Weil (1992),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2 (May):pp.407~437.

Sala-i-Martin,X.X.(1996),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The Economic Journal,106 (July),pp.1019~1036.

Solow,Robert M. (1956),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0,1 (February):pp.65~94.

Swan,Trevor W.(1956),“Economic Growth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Economic Record,32 (November):pp.334~361.

Williamson,Jeffrey (1997), Growth,Distribution and Demography:Some Lessons from History,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Working Paper 6244.

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经济研究》1999年第10期。

蔡昉、王美艳、王德文:《就业形势和展望:形成中的劳动力市场分析》,2001,载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编《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1年春季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司:《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海韦尔·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王国刚著《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滕泰:《信心怎可失,谁来主导中国股市定价权》,《上海证券报》2004年11月15日。

陈雪、易非、黄立锋等:《估值:寻找中国标尺》,“中证网”2004年10月28日。

刘煜辉:《国际金融秩序下的中国股市“与国际接轨”》,《上海证券报》2004年12月13日。

杜丽虹:《面临开放压力,历经三年连续下跌,1300点的中国股市将何去何从?》。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9,Credit Risk Modelling:Current Practices and Applications,workingpaper.

Chen,Zhiwu and Xiong,Peng 2002,The Illiquidity Discoun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Yale University,workingpaper.

Michel Crouhy,Dan Galai,Robert Mark, 200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rrent credit risk model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4,pp.59~117.

鲁炜、赵恒珩等:《KMV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管理科学》2003年第3期,第30~33页。

鲁炜、赵恒珩等:《KMV模型中关系函数推测及其在中国股市的验证》,《运筹与管理》2003年第3期,第41~48页。

汤姆·科普兰:《价值评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赵志君:《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经济研究》2003年第10期,第66~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