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22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27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9)图书

Annual Report on Social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2019)

SSAPID:101-9228-6651-92
ISBN:978-7-5201-4213-7
DOI:
ISSN: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上海市坚决贯彻中央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不断改善民生福利,增强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社会政策改革,逐步缩小不同人群之间民生福利的差距,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本书以“关注民生”为主题,深入分析了上海有关民生福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国家和上海市民生福利的持续提高。

相关信息

丛书名:上海蓝皮书
编 辑:张媛;陈颖;王展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
语 种:汉文
中图分类:C91 社会学

 Abstract

 法律声明

 皮书数据库

 基本子库

 Contents

 摘要

 上海蓝皮书编委会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19)》编委会

 Ⅰ 总报告

  B.1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和新发展

    (一)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特征

    (二)获得感: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三)民生民意发展指数构成

   二 上海民生民意发展指数总体状况

    (一)民生民意发展指数

    (二)民生指数

    (三)民意指数

   三 新时代民生建设的新面向

    (一)民生建设的新需求

    (二)新时代民生建设的对策思考

     1.主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保障“体面劳动”提供良好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

     2.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拓宽收入渠道,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3.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引导教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4.加大社会保障供给力度,推进社会保障资源的均衡配置

     5.继续推进医疗领域的智能化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就医体验

     6.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不断改善基层文化设施的不均衡性

     7.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盘活住房租赁市场,破解“夹心层”住房问题

     8.健全社会风险治理机制,重视源头预防,提升社会安全系数

     9.深化人才政策,优化外来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融合和价值认同

 Ⅱ 社会发展与城市管理篇

  B.2 改革再出发:“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评价与预测

   一 “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取得良好进展

    (一)“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总体评价

    (二)“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分项指标比较

     1.劳动就业:劳动关系持续改善,工作状况有待提升

     2.收入消费: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生活压力较为明显

     3.文化教育:公共文化更加均等化,教育服务有待优化

     4.社会保障:基本保障较为完善,覆盖率有待提升

     5.医疗健康:医疗服务处于较高水平,居民身心健康值得关注

     6.居住环境:住房质量与配套持续完善,社区环境长效化需要关注

     7.安全感:制度信任程度高,安全感受有所波动

     8.基层社会治理:体制优化与队伍加强

    (三)“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实践与经验

     1.从管理到治理,注重多元主体参与

     2.从重数量增长到重质量内涵提升

     3.从重视硬件设施完善到重视功能等软体建设

     4.从强调发展的速度到注重人文关怀的温度

   二 “十三五”后半期上海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上海“十三五”后半期社会发展形势研判

    (二)“十三五”后半期上海面临的社会风险与挑战

     1.深度老龄化与人口优化困局

     2.新旧“二元结构”叠加制约均衡发展

     3.防止经济风险传导并引发社会矛盾

     4.特大城市管理及风险易发多发

     5.中产阶层“塌陷”现象与社会持续分化

     6.社会组织引导和管理成为新挑战

   三 改革再出发:对“十三五”后半期上海社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贯彻、践行习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新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规律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

    (二)依据“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目标定位,实现上海改革再出发、社会再进步

     1.上海形成了党领导推动社会发展的格局

     2.上海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系

     3.上海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创新

     4.上海不断吸引各方面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三)改革再出发:“十三五”后半期上海社会发展政策建议

     1.夯实社会民生基础,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民生

     2.践行“平衡公平观”,处理好社会阶层利益关系

     3.消除社会隐患,控制好城市矛盾与风险

     4.激发社会活力,增强城市“幸福感”

     5.加强公民教育,促进城市认同与社会融合

     6.吸收民智、听取民意,营造开放宽和的社会心理场

  B.3 上海创新卓越全球城市综合管理的实践与展望

   一 实施综合管理是构筑卓越全球城市的充要条件

    (一)城市综合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1.管理要素或管理对象的广泛性、复杂性

     2.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和管理目标的一致性

     3.管理运行过程的全覆盖、连续性

    (二)全球城市综合管理的基本要求

     1.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跨界综合管理体制

     2.一套以协调联动合作为主的综合管理共治机制

     3.一套以综合执法为核心的综合管理手段体系

     4.一系列以大数据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5.一个以满意度为导向的综合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6.一系列以财政金融创新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政策体系

   二 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实施综合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经验

    (一)党建统领:积极搭建多层次的区域党建新体制,在城市综合管理中发挥强有力的领导作用

    (二)体制创新:市区层面探索建立城市综合管理新主体,构筑综合管理新机制

     1.在市层面,整合机构职责,明确城市综合管理主管部门

     2.在区层面,借助自贸区改革优势,率先探索卓有成效的综合管理新模式

    (三)项目化运作:围绕重大问题开展跨部门综合整治,真抓实干见成效

     1.实施交通大整治

     2.推进“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3.实施住宅小区综合治理

     4.开展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行动

    (四)网格化平台为依托:区、街镇搭建信息化支撑的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新平台

     1.区、街镇普遍设立直属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城市网格化管理中心

     2.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内容,并逐步将更多管理领域有关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

     3.城市网格化管理发现机制与区联勤联动综合处置机制实现有效对接

     4.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个别区县创新提升网格化管理2.0版,推行综合管理新模式

    (五)信息化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为依托,积极创建符合网络经济时代的城市跨部门、智能化、精细化的综合管理新模式

     1.积极推进网上政务“单一窗口”(网上政务大厅)建设

     2.以数据公开共享和大数据为支撑,建设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

     3.上海法院系统联合43家部门联合惩戒被执行人

     4.全面推行“一网通办”

   三 上海深化卓越全球城市综合管理改革的展望

    (一)制定一部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城市综合管理地方法律

    (二)组建一个权威、统一、上下对应的城市综合管理部门

    (三)整合搭建一个跨部门数据联通共享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四)整合形成一个全民皆知的市民参与管理热线和微信APP

    (五)夯实一支拥有现代装备和高素质的综合执法队伍

    (六)建立一套以大数据分析为主的第三方绩效评估体系

 Ⅲ 生育与青少年发展篇

  B.4 上海生育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生育福利政策探讨*

   一 上海生育水平变化趋势及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一)上海生育水平变化趋势

     1.出生人口规模变化趋势

     2.出生人口孩次变化趋势

     3.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

    (二)影响上海生育水平的宏观因素变化

   二 上海女性生育二孩的现状、特征

    (一)上海女性生育二孩的现状

    (二)上海二孩家庭女性的基本特征

     1.二孩家庭户籍女性的基本特征

     2.二孩家庭外来女性的基本特征

   三 上海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及其主观因素分析

    (一)有一孩的上海女性生育二孩的意愿

     1.有一孩的女性打算生二孩的比例低,户籍女性更低

     2.有一孩的女性打算生二孩的主要原因是让孩子有个伴

     3.近半数还没有想好何时生二孩,不生二孩的可能性会大

    (二)上海女性生育二孩意愿的主观因素分析

     1.年龄因素

     2.文化程度因素

     3.户口性质因素

     4.职业因素

     5.收入因素

   四 上海女性生育二孩面临的障碍

    1.经济负担重

    2.年龄太大

    3.没有人带孩子

    4.养育孩子辛苦

    5.影响个人事业发展

   五 应对上海超低生育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快研究生育政策全面放开的可能性和应对方案

    (二)完善生育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保障女职工生育福利待遇

     1.把男方的“陪产假”改为“陪护假”

     2.加强执法检查

    (三)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保护女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

     1.把外来从业人员中的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纳入社会保险

     2.建立生育医疗补贴增长机制

    (四)加大对二孩家庭的支持力度,减少生育二孩的后顾之忧

     1.降低家庭综合税负

     2.对部分贫困家庭发放养育补贴

    (五)提供公益性婚介服务,支持和鼓励大龄青年婚配,降低不婚比例

     1.本市和各区政府部门要出台有关公益婚介扶持政策

     2.研究调整有关法规允许单身生育的可能性,研究允许医疗机构协助提供单身人士生育的管理办法

  B.5 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状况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未成年人成长发展

     2.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二)研究方法

   三 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新特征

    (一)未成年人品德发展良好,修身活动成效显著

    (二)未成年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获得提升

    (三)未成年人具有较广阔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初步形成

    (四)未成年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有所提升

    (五)未成年人关注城市发展,愿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六)学校德育推进扎实,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凸显

    (七)家庭物质基础良好,亲子关系融洽和谐

    (八)校外活动场所覆盖面扩大,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四 挑战与建议

    (一)未成年人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家校合力仍需加强

    (二)学业压力依旧显著,减负改革期待新突破

    (三)未成年人学习兴趣有待提高,教学改革仍需深入

    (四)未成年人闲暇质量不高,闲暇教育有待加强

    (五)网络对未成年人存在不良影响,媒体素养教育仍需加强

    (六)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使用率偏低,便捷性有待提升

  B.6 关注青春期性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一 青春期与青少年性健康

   二 上海青少年性健康的发展现状

    (一)性生理

     1.青少年性生理发育“前倾”趋于平缓

     2.农村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略为迟缓

    (二)性心理

     1.多数青少年对“性”持正面评价

     2.青少年对婚前性关系的接受度提升

     3.青少年对“少女怀孕”的态度日趋宽容

     4.青少年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越来越开放

    (三)性行为

     1.青少年“恋爱”经历日益普遍

     2.青少年性行为趋向低龄化

     3.青少年性行为“滞后释放”现象依旧存在

    (四)性知识

     1.青少年对性知识的掌握存在不足

     2.网络成为青少年面对性困惑时的最重要解惑途径

     3.“性别平等”是青少年需求较高的性知识

    (五)性教育

     1.多数家庭能坦然面对孩子性问题

     2.独生子女父母在应对孩子的性问题上态度更积极

     3.超半数青少年认为学校和家庭的性教育有用

   三 青春期性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青春期性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学校青春期性教育侧重生理知识输出,忽略青少年对实用性知识的需求

     2.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很多,但以自我摸索为主

     3.青春期性教育缺乏科学以及循序渐进的体系建构

    (二)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充实和健全主流渠道的青春期性教育

     2.加大信息传播渠道的监管力度

     3.注重性教育的系统性和阶段性

     4.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共同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Ⅳ 就业与社会保障篇

  B.7 加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一 上海公共就业服务现状

    (一)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初获成效

     1.积极搭建人才培养对接平台

     2.以产业链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效果良好

     1.全面拓宽公共就业服务宣传渠道

     2.定向施策,塑造公共就业服务精准调控力

    (三)职业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1.完善产业发展与技能培训联动机制

     2.推进高技能人才特色项目运作

   二 上海人力资源供需现状

    (一)求职人员基本情况

     1.性别、年龄分布

     2.文化程度集中度

     3.就业结构概况

    (二)企业需求趋势分析

     1.产业结构需求

     2.知识技能需求

     3.新技术的冲击

   三 新时期上海人力资源供需对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失衡

     1.“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

     2.高端人才短缺

    (二)公共就业服务对接错位

     1.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2.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三)职业技能培训供需不平衡

     1.职工培训的动力与能力不足

     2.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就业创业

     1.大力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2.创新公共就业服务形式,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1.多举措打造人才“生力军”

     2.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B.8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上海女性就业问题研究*

   一 上海市女性就业的基本特点

    (一)上海市女性就业比例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上海市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农村高于城镇

    (三)上海市女性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四)女性在教育、卫生等少数领域就业所占比例高于男性

    (五)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市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有所下降

   二 上海市企业对女性就业的态度和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对女性职工生育增加劳动力成本的看法

     1.女职工生产期间工资支付成本

     2.生育前后女职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3.岗位空缺填补成本

     4.培训成本

    (二)女性职工生育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困惑

     1.生育期间的停工问题

     2.女性生育对员工薪酬及绩效管理的影响

     3.女性生育对人力资源规划及假期管理的影响

     4.女性的“三期”保护对小微企业压力更明显

    (三)部分企业对待女性就业存在的应对方式:就业歧视和违法解除

     1.企业对女性存在着就业与职业的显性和隐性的歧视

     2.现有法律对处理性别歧视中的困境

     3.解除“三期”女职工,企业宁可承担经济赔偿也不太愿意恢复劳动关系

   三 对策建议

    (一)应明确生育是家事还是国事

    (二)政策措施要应势而为,顾及社会与企业的承受能力

    (三)具体对策建议

     1.完善生育保险,坚持广覆盖、多层次的原则

     2.加强企业对员工的病假管理,适当减少怀孕女职工的工作量

     3.对产假期间女职工和灵活就业的女性,政府给予最低标准的社会保险补贴

     4.允许孩子2岁前女职工的停薪留职的申请,政府给予女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补贴

     5.在育龄女性较集中的单位可以经过协商,安排好生育计划

     6.提倡在有条件的单位和岗位对3岁前儿童的母亲父亲采取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灵活使用带薪休假

     7.用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多招用女性职工

     8.发展2~3岁儿童的早托,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早托班

  B.9 上海社会保险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 上海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发展形势良好

    (一)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参保缴费人数不断增长,覆盖面有所波动

     1.城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缴费人数持续增加

     2.2011年以来各种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出现一些波动

    (二)社会保险资金享受人数总体增加,缴费与享受人数比降低

     1.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的享受人数呈现增加趋势

     2.缴费人数与享受人数之比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规模增长迅速,支出增长较快

     1.社保基金收入快速增长

     2.社保基金支出逐年增加

    (四)不同社保基金年度结存形势各异,累计结存规模增长快

     1.不同社保基金的年度结存规模波动较大

     2.各社会保险基金的累计结存规模持续增加

   二 上海社会保险制度持续完善

    (一)养老保险制度

     1.逐步调整养老保险政策,逐年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标准

     2.适当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3.阶段性调低企业缴费率水平

     4.养老金征缴机构变化

    (二)医疗保险制度

     1.降低职工和企业的医保负担

     2.提高职工医疗保障待遇水平

     3.拓宽城镇居民基本保险范围

     4.推行新的医疗保险项目

     5.调整医疗体制

    (三)失业保险制度

     1.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2.加大就业补贴力度

     3.降低保险费费率

    (四)生育保险制度

     1.提高生育保险费率,保障支付能力

     2.参保人数持续增加

     3.生育保险的享受人数逐年增加

     4.享受生育保险的待遇标准不断提高

     5.生育保险基金的收支总额不断增加

    (五)工伤保险制度

     1.削减工伤保险费率

     2.提高工伤待遇水平

     3.扩大覆盖人群范围

     4.完善工伤预防机制

   三 上海社会保险制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金的增长速度和幅度问题

     2.不同人群养老金的待遇问题

     3.缴费人数和领取人数比持续下降问题

     4.养老金的替代率问题

     5.养老金由费改为税企业负担增加问题

    (二)医疗保险制度

     1.医保费用的支出结构不合理

     2.医保资金的可持续存在问题

     3.长三角一体化中医保的异地结算问题

    (三)失业保险制度

     1.第13~24个月的保险金给付水平较低

     2.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的效果不明显,使用方向有待优化

    (四)生育保险制度

     1.生育保险缴费主体单一

     2.生育保险的待遇标准仍需提高

     3.生育保险持续性不足

     4.部分育龄妇女享受不到生育保险

    (五)工伤保险制度

     1.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波动大

     2.农民工覆盖面偏低

   四 改进上海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养老保险制度

     1.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

     2.增加养老保险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保值增值

     3.适当阶段性降低上海养老保险缴费率

     4.综合性考量政府企业和宏观经济态势,改革养老金机制

    (二)医疗保险制度

     1.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完善高龄老人护理保险制度

     2.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医生异地执业

     3.理顺医疗价格体系,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4.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5.加快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一体化进程

    (三)失业保险制度

     1.提高第13~24个月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

     2.可以考虑把失业保险费率长期保持在1%

     3.建议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使用力度

    (四)生育保险制度

     1.增加政府财政对生育保险的补贴投入

     2.提高生育医疗补贴标准

     3.把丈夫参加生育保险本人没有参加的育龄妇女纳入保障范围

    (五)工伤保险制度

     1.继续提高工伤保险的待遇水平

     2.采取措施提高基金收支预测、预警和监控能力

     3.探讨把工伤保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行性

 Ⅴ 社会事业与社会福利篇

  B.10 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研究

   一 上海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举措和经验

    (一)重视政府统筹,科学推进城乡学校规划布局与资源配置

     1.市、区两级统筹规划,基本建设规划执行良好

     2.九部门统筹推进城乡学校“五个标准统一”,取得明显成效

     3.加强市级统筹,缩小各区经费投入差距、提高使用效益

    (二)创新合作机制,全面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

     1.创建新优质学校,提升每一所学校自主办学能力

     2.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实施城乡学校携手计划,着力缩小城乡学校发展差异

    (三)聚焦重点领域,切实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和交流共享

     1.形成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促进不同需求教师专业发展

     2.推动特级校长、教师跨区域交流,带动郊区农村学校教师成长

    (四)引入社会资源,全方位支持保障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1.引入外部办学要素,深度参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2.借助行业、部门资源,建立高端、开放的素质培养展示平台

    (五)加大校内外教学秩序规范整治力度,稳步推进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

     1.立足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全面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秩序

     2.建立科学导向,稳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3.综合整治教育培训市场,为学生减负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 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教师编制管理、工资待遇、绩效评价等制度难以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部分区教师编制总量严重不足,掣肘教育持续发展

     2.教师工资待遇吸引力不强,部分偏远郊区教师队伍不稳定

     3.绩效评价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还不充分

    (二)学生创新素养、实践能力提升的条件保障有待加强

     1.教育经费用于内涵发展不足,学生全面发展相关装备建设不均衡

     2.一些学校教师专业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中考改革要求

     3.学生的校内、校外学习负担不平衡,关于学生全面发展还没有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三)政府和市场提供的校外支持环境作用不够平衡

     1.政府举办的校外教育机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正常需求

     2.社会培训市场的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扩宽思路

    (四)学校、家庭、社会关于教育质量尚未形成共识

     1.家长对于“好教育”“好学校”缺乏充分信息

     2.家长与学校之间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五)部分区域规划布局压力较大,资源配置不能适应城市形态布局和人口变化

     1.部分新城和人口导入区教育资源无法适应区域常住人口变化要求,规划调整机制和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2.部分区公建配套政策依然落实不到位,部分区产权证问题成为学校建设困扰,规划实施力度有待加强

   三 加快推进上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关指标,进一步完善创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管理、评价制度

    (二)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五个“基本统一”,为城乡学生提供更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创新管理理念和服务提供机制,发挥校外教育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教师和学校对社会教育观念的主导影响,在教育系统和社会之间形成教育合力

    (五)加大基本建设规划市区协同、跨部门协同实施力度,改变部分区域教育资源布局不合理状况

  B.11 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情况研究*

   一 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历程

    (一)服务网络布局和内容形成阶段(1997~2005年)

    (二)运行机制改革阶段(2006~2010年)

    (三)服务内涵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1年至今)

   二 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建设的总体实施情况

    (一)突出政府主导责任,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二)完善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配套保障机制

    (三)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规范专项资金使用

    (四)纳入改革评价体系,促进服务项目实施

   三 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建设效果情况

    (一)项目资金投入逐年提升

    (二)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完善

    (三)服务均等化保障逐渐完善

    (四)居民健康素养逐年提升

    (五)主要健康管理指标逐年上升

   四 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与国家标准部分不统一

    (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有效利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缺乏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人才

   五 关于完善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发展建议

    (一)加强电子健康档案标准化建设

    (二)提升电子健康档案有效利用

    (三)强化公共卫生经费监管考核机制

    (四)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版规范的培训

    (五)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

  B.12 上海外来媳妇的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问题研究

   一 研究背景

    (一)研究意义

    (二)本研究的突破

     1.研究对象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2.引入了家庭发展的概念

     3.深化了外来媳重要民生问题的讨论和对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2.外来媳访谈

     3.专家与干部座谈

   二 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融入和家庭发展情况

    (一)女性婚姻移民自身发展的总体评估

     1.外来媳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

     2.外来媳中来自城市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占比提高

     3.外来媳的就业状况明显有了很大的提升

     4.外来媳喜欢上海,并且积极融入上海

    (二)外来媳的家庭经济状态和社会保障有了根本性改善

     1.外来媳家庭经济上的贫困特质已非常态

     2.外来媳的就业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3.外来媳的社会保障有极大发展

    (三)外来媳婚姻和家庭生活基本美满

     1.两地婚姻的婚姻基础良好

     2.外来媳家庭地位较高,家庭和睦

    (四)外来媳的健康促进工作不断取得进步

     1.外来媳医疗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

     2.开展公益性的外来媳健康促进项目

    (五)外来媳在沪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参与程度较高

   三 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融入和家庭发展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女性婚姻移民的户籍管理政策问题

     1.特大城市现行的外来媳落户的规定

     2.特大城市现行的外来媳落户规定过于严苛

    (二)外来媳家庭经济和社会保障仍面临一定的问题

     1.部分外来媳家庭经济基础较差

     2.外来媳在就业中的弱势现象仍然显著

     3.外来媳退休后的养老保障还有忧患

    (三)外来媳婚姻家庭生活中存在不和谐的因素

     1.男方不尊重外来媳,甚至使用家庭暴力

     2.婆媳矛盾比例相对较高

     3.外来媳在正当的家庭中权益受侵

     4.个别外来媳婚姻动机不良

    (四)女性婚姻移民的健康促进和服务需求问题

     1.外来媳的健康状况存在短板

     2.外来媳对家庭健康服务需求迫切

    (五)部分外来媳社会融入不佳

   四 促进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融合和家庭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公共政策

     1.缩短外来媳户籍申报的等待时间

     2.提高外来媳弱势家庭的经济扶助覆盖面

     3.加强外来媳的养老社会保障

    (二)通过多元化的项目服务,提高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融入和家庭发展能力

     1.加强就业培训

     2.重视家庭文化建设

     3.给予养老照护的支持

     4.开展家庭育儿支持

     5.促进家庭保健

    (三)以社区计生协会为平台,促进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融入和家庭发展

     1.建立基层外来媳计生协会,规范运作机制

     2.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培训活动,促进外来媳的社会融合

     3.帮扶困难家庭、提升家庭发展能力

    (四)因人制宜,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女性婚姻移民家庭和谐发展

  B.13 上海精准救助管理的实践与对策探讨

   一 精准救助的内涵

    (一)关于精准救助的相关政策

    (二)关于精准救助的研究梳理

    (三)精准救助的内涵及重点实施领域

   二 上海社会精准救助管理的现状

    (一)社会救助政策日益精细完善

    (二)救助对象识别实现精准有效

    (三)社会救助整体水平稳步提高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挥重要托底作用

     2.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3.医疗救助保障更加有力

     4.多种救助帮困实现有效补充

     5.促进就业政策效果明显

    (四)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持续升温

   三 上海实施社会精准救助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理念方面

     1.实现由维持社会稳定向促进社会公平的理念转变

     2.实现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理念转变

    (二)制度方面

     1.政策设计方面

     2.管理运行体制方面

    (三)配套条件方面

     1.人力资源投入不足

     2.社会救助信息存在共享障碍

     3.社会救助宣传力度不强

   四 加强上海社会精准救助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社会精准救助管理的政策体系

     1.加强政策设计,建立完善政策体系

     2.加强政策配套,完善运行管理政策

     3.加强政策研究,提供相关决策参考

    (二)加强社会精准救助管理的运行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多方资源融合

     2.加强信息管理,搭建社会共享平台

     3.加强保障措施,促进工作有序运行

    (三)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精准救助的路径

     1.加强政府购买服务,完善社会工作介入方式

     2.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和专业优势

     3.运用市场机制功能,做好社会救助有效补充

 Ⅵ 案例篇

  B.14 在零公里社区建设“零距离家园”

   一 工作背景

   二 主要做法

    (一)资源统筹提升党建组织力

    (二)综合保障提升为民服务力

    (三)行政支撑提升问题解决力

    (四)多元参与提升社区自治力

   三 具体成效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彰显了党组织的向心力

    (二)落实各方力量一“沉”到底,促进了社区顽症的解决

    (三)创新各方资源整合机制,探索了社区治理新路径

    (四)突出议事协商实效,营造了社区自治共治新环境

   四 经验启示

  B.15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淮海中路街道楼宇社区治理的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增“磁性”,为楼宇社区注入“红色基因”

    (二)贴心服务增“韧性”,全面提升楼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健全机制增“黏性”,推动楼宇共建共治

    (四)文化涵养增“品性”,不断满足职业群体文化需求

   二 楼宇社区治理主要成效

    (一)楼宇企业增了效益

    (二)楼宇白领和社区居民得了实惠

    (三)社区治理增添了活力

  B.16 以党建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上海市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的探索

   一 新时代石泉路街道面临的挑战

   二 石泉路街道社区民生与治理实践的创新探索

    (一)以社区微更新提升居住品质

    (二)以社会协同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三)以线上线下联通提升自治实效

    (四)以“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化治理

    (五)以激活社会参与提升治理实践

    (六)以“凝聚石泉”加强党建引领

   三 石泉路街道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启示

  B.17 杨浦区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现状、困境和建议

   一 现状和成绩

    (一)社会资本的参与现状

    (二)主要工作经验和成绩

   二 困境和问题

    (一)引入社会资本的需求和压力较大

    (二)建设审批过程瓶颈多

    (三)扶持政策面窄力薄

    (四)既有机构安全存隐患

    (五)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六)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不足

   三 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研究和制度设计

    (二)拓宽参与渠道和领域

    (三)强化统筹和协调机制

    (四)完善和创新扶持政策

    (五)改善和激活既有资源

    (六)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B.18 杨浦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的成绩、问题与对策

   一 主要成绩

    (一)积极开展职业培训

    (二)有序推进产教融合

    (三)系统提升管理能力

    (四)多元树立职业认同

   二 主要问题与原因

    (一)主要问题

     1.供需缺口大

     2.队伍不稳定

     3.专业水平低

    (二)原因分析

     1.劳动强度高

     2.收入水平低

     3.社会地位低

     4.长护险冲击

   三 对策建议

    (一)待遇提升:入职补贴,配套激励

    (二)政策倾斜:改善环境,积分落户

     1.住房政策优惠

     2.积分落户政策优待

    (三)制度衔接:平衡长期护理保险

    (四)技能优化:学校委培,在职培训

    (五)地位提高:荣誉表彰,人文关怀

    (六)队伍壮大:立足本区,挖掘潜力

 Ⅶ 附录

  B.19 附录一 上海社会发展统计指标

  B.20 附录二 全国直辖市主要社会指标

  B.21 附录三 上海小康生活标准综合评价值

  B.22 后记

 主编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要求我们高度关注民生福利事业,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在教育、住房、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积极改善民生福利,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短缺,0~3岁托幼服务缺口大,影响了市民的生育意愿,造成本市人口结构失衡越来越严重;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保障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300万左右的从业人员没有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上海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2019年的《上海社会发展报告》以“关注民生”为年度主题,深入分析上海有关民生福利政策的发展进程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本书共有七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利用2018年上海民生民意调查的数据,分析了上海民生民意的整体状况,提出了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可持续性、促进社会融合和价值认同的一些对策建议。第二部分是社会发展与城市管理篇,对“十三五”以来上海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评价,展望了未来几年上海在民生和社会稳定方面可能面临的潜在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夯实社会民生基础、处理好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控制好城市矛盾与风险等对策建议。第三部分是生育与青少年发展篇,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上海生育水平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改进生育福利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一系列建议;在本部分中还有两章内容关注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第四部分是就业与社会保障篇,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对本市就业服务情况、女性就业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2011~2017年上海五大社会保障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一些需要重点改进的方面。第五部分是社会事业与社会福利篇,利用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对上海义务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精准扶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前瞻性建议;本部分中还有一章研究了外来媳妇的城市融合发展问题,这也是关系上海婚姻与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第六部分是案例篇,其中三章内容分别介绍了依靠党建引领,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建设“零距离家园”、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探讨商务楼宇社区治理模式、普陀区石泉路街道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本部分还有两章分别介绍了杨浦区利用社会资本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和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情况。第七部分是附录,用统计数据记录了上海以及几个直辖市社会发展的进程。

袁中美:《养老金待遇调整研究述评》,《社会保障研究》2016年第1期。

苏晓春、杨志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财经研究》2007年第9期。

肖严华:《21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兼谈“十二五”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政策选择》,《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张青枝:《论商业人身保险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商业时代》2008年第34期。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第3期。

孙彪、董正林:《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影响》,《财税金融》2010年第22期。

路和平、杜志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3期。

刘玉珂、张晨寒:《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短缺的原因及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艾贺玲:《老龄化、政策变迁与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财务运行:以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为基础》,《中国卫生资源》2018年第2期。

封进、王贞:《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运行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2018年第6期。

赵斌、丁文雅:《国家异地就医平台基本设置、成就和挑战》,《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8年第11期。

巴豫婷等:《上海市全面二孩背景下生育保险基金可持续研究》,《劳动保障世界》2017年第8期。

郑树忠:《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基于上海市的基层实践与探索》,《中国医疗保险》2018年第7期。

Bonney N.,Love J.. Gender and Migration:Geographical Mobility and the Wife’s Sacrifice. Sociological Review,1991,(39).

丁金宏:《论城市两地户口婚姻的增长、特征及其社会政策寓意——以上海市为例》,《人口研究》1999年第9期。

周海旺:《上海市外来媳妇及其子女的户口政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第3期。

赵丽丽:《中国女性婚姻移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邓晓梅:《农村婚姻移民的社会适应与时代变迁》,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乔晓春、黄衍华:《中国跨省流动人口状况——基于“六普”数据的分析》,《人口与发展》2013年第1期。

胡莹、李树茁:《中国当代女性跨省婚姻迁移模式变迁研究》,《妇女研究论丛》2015年第1期。

田华:《西南农村妇女东迁婚配态势探析》,《南方人口》1991年第1期。

张和生:《婚姻大流动》,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蔡竞:《到浦东找婆家——浦东新区外来妹的状况分析与思考》,《浦东开发》1999年第2期。

陆建民:《上海部分“外来媳”状况调查》,《中国妇运》2005年第9期。

孙阳阳:《外来媳妇的夫妻关系及其社工介入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镇为例》,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吴妨:《当代中国城市婚姻移民的融入困境: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解析——以上海市芷江西路街道外来媳妇为例》,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顾青:《角色理论视角下的外来媳多元化社会融合及其对策研究——以上海市a区z镇为例》,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