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数

19

引证文献

0 !

参考文献

114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图书

Annual Report on Culture & Creative Industry of Guangzhou (2017)

SSAPID:101-9191-6203-68
ISBN:978-7-5201-1086-0
DOI:
ISSN: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总报告、行业分析、文化+、案例研究、区域与借鉴五个篇章,资料丰富翔实,问题分析深刻全面,是了解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书中重点分析了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行业结构、空间布局、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以及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基本情况,并在对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明确定位、促进创新、搭建平台和若干具体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关信息

丛书名:广州蓝皮书
编 辑:丁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07月
语 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文化理论

 主要编撰者简介

 中国皮书网

 Abstract

 皮书数据库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蓝皮书编委会

 子库介绍

 摘要

 Ⅰ 总报告

  B.1 2016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

   一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

    (二)文化产业“双效”突显,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三)文化产业投资平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四)文化消费旺盛,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领先全国

     1.娱乐文化用品及服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

     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

     4.不同收入文化消费支出的影响

    (五)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平稳,进出口总额略有增长

    (六)文化企业实力增强,重点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 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

    (一)文化产业总体空间分布

    (二)文化服务业空间分布

    (三)文化制造业空间分布

    (四)文化批发和零售空间分布

   三 文化产业的重点项目

    (一)花都文化旅游城项目

    (二)中国动漫集团华南基地

    (三)奥飞动漫硅谷

    (四)万达体育新城

    (五)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中心

    (六)分众传媒

    (七)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南方)基地

    (八)中国联通互联网应用创新基地

    (九)广州文化金融服务及文化艺术聚集中心

   四 文化产业的重点行业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二)数字内容服务

    (三)广告业

    (四)知识产权服务

    (五)会议及展览服务业

    (六)工业设计

     1.工业勘察设计

     2.专业化设计服务

    (七)影视服务

     1.电影综合发展情况

     2.电视剧制作和播出情况

     3.电视节目进出口情况

    (八)文化旅游

    (九)文化娱乐

     1.传统娱乐产业

     2.泛娱乐行业

    (十)网吧行业

   五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六 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1.文化产业规模依然偏小

     2.经营主体实力有待提升

     3.融资渠道亟须拓展

     4.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5.出口产品和服务档次不高

     6.演艺产业发展遭遇瓶颈

    (二)原因

     1.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

     2.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3.文化市场开放不足

     4.文化产业国际化不足

     5.文化产业引导、支持力度不够

     6.文化产业智库建设滞后

   七 环境分析与2017年发展展望

    (一)环境分析

     1.国际环境

     2.政策环境

     3.科技环境

     4.市场环境

    (二)2017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展望

    (三)重点区域发展展望

     1.黄埔区

     2.番禺区

     3.天河区

     4.越秀区

     5.花都区

    (四)重点行业展望

     1.网络文化新经济

     2.虚拟现实

     3.泛娱乐

     4.网络游戏

   八 广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一个定位:国际文化枢纽城市

    (二)推动三大创新:技术、制度、模式

     1.强化文化产业技术创新

     2.推动文化产业制度创新

     3.创新文化产业发展商业模式

    (三)提升影响:搭建五大文化枢纽发展平台

     1.打造文化产业创新平台,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

     2.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厚植知识产权优势

     3.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做大文化产业体量

     4.搭建文化贸易发展平台,增强文化流量枢纽功能

     5.搭建国际文化交往平台,形成全球文化传播能力

    (四)政策支持:扎实推进九大措施

     1.推进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明确重点领域,构建枢纽型文化网络体系

     3.做强市场主体,培育枢纽型文化领军企业

     4.发展文化金融,建设文化产业风投创投中心

     5.汇聚高端人才,培育文化产业领军人才队伍

     6.激活文化资源,建设开放有活力的文化市场

     7.完善服务体系,集聚文化产业高端要素

     8.加强交流合作,建设国际文化交往中心

     9.加大统筹力度,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扶持

 Ⅱ 行业分析

  B.2 广州电影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路

   一 广州电影产业现状

    (一)广州电影产业快速增长

     1.电影票房收入增长显著

     2.电影场次及观众人数呈现强劲增长势头

    (二)电影设施比较完善

    (三)广州电影发行的新片以国产或合拍为主

   二 国内主要城市比较

    (一)电影放映场次广州落后于北京、上海,多于天津

    (二)广州人均观看电影次数领先

    (三)广州人均贡献的票房收入领先

    (四)每百万常住人口拥有电影院数比北京、上海多

    (五)广州电影制作落后于北京、上海

   三 广州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影产业发展引导有待加强

    (二)电影人才队伍有待加快建设

    (三)电影创作能力有待加强

    (四)发展资金有待进一步充实

   四 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电影产业的规划引导

    (二)加快培养与引进电影人才,重视电影人才再集聚

    (三)完善电影产业投资机制

    (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影产业

    (五)积极挖掘广州文化,创作出弘扬广州文化的电影作品

  B.3 促进动漫版权交易研究

   一 促进动漫版权交易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动漫产业产业链长,其版权交易对其他版权交易发展的示范性强

    (二)加快发展动漫版权交易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动漫产业发展

    (三)促进版权贸易发展是广州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 动漫版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广州动漫版权交易为例

    (一)市场主体特征

     1.动漫创作组织形态多样化,动漫产业创作能力日渐增强

     2.动漫版权开发能力较弱,创作优势未能有效转化

    (二)市场产品特征

     1.动漫IP直接产品开发空间大,使动漫版权市场的供给越发充沛

     2.动漫衍生产品种类繁多,市场潜力巨大

    (三)交易过程特征

     1.围绕品牌授权的交易形式较为成熟

     2.版权交易的新兴交易形式建设发展壮大

    (四)交易规则特征

     1.版权市场监管执法效率不足,盗版冲击动漫产业的盈利水平的状况难以改善

     2.动漫IP网络化对版权保护规则提出新的要求

   三 动漫版权交易发展的不足

    (一)交易主体的信息传递机制须进一步畅通

     1.动漫创作个体和动漫企业之间需建立更为紧密的创意转化联系

     2.动漫企业与版权投资人之间需实现更为透明的信息交往

    (二)交易客体的市场投放有待精细化

     1.根据消费者特征投放不同的版权产品

     2.提高版权衍生产品的附加值

     3.优化版权衍生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三)交易形式创新的需求急剧增加

     1.版权交易形式的众筹创新迎合了动漫产业发展需求

     2.版权融资保险也是版权交易形式创新的方向

    (四)交易规则的细化迫在眉睫

     1.盗版执法和司法纠纷处理效率亟待提高

     2.交易规则指引探索需求渐强

   四 促进动漫版权交易的对策建议

    (一)交易主体维:创造环境调动版权主体交易积极性

     1.创新创意人才组织形式,扩大版权主体队伍

     2.创新版权代理人才组织形式,加强版权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二)交易客体维:先行先试丰富动漫版权产品供给

     1.开发动漫版权组合包,加大动漫版权产品供给

     2.用好自贸区政策优势,打造世界动漫消费体验中心

    (三)交易过程维:构建国际动漫版权资源配置和交易基地

     1.筹建国际动漫版权评估认证中心,提高版权交易定价权

     2.密切对接互联网技术,创新版权交易形式

     3.探索版权交易保险,提高交易保障

    (四)交易规则维:优化版权市场制度环境

     1.制定版权交易规则指引,引导市场主体规范交易

     2.加大机构协作力度,提高版权保护工作效能

     3.开放版权信息数据共享,形成版权保护的社会监督

  B.4 关于提升广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思考

   一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基本特征

    (一)资源数字化

    (二)管理信息化

    (三)传播网络化

    (四)交流双向/多向化

   二 国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情况

    (一)重庆市北碚区:“碚壳”

    (二)上海市:城市公共文化云

    (三)其他情况

   三 广州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状况

    (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基本形成

    (二)数字图书馆初现规模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形成体系

    (四)市文化馆成功创建群文网和“非遗”保护平台

    (五)“指尖上的博物馆”建设基本完成

   四 提升广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支撑条件

    (一)政策支撑

    (二)技术支撑

    (三)群众基础

   五 提升广州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需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二)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三)重点建设开放统一的揭示与服务平台

    (四)统一标准,分类整合数字文化资源

  B.5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 现状分析

    (一)图书馆数量多

    (二)馆内藏书量多

    (三)建筑面积庞大

    (四)读者借阅量大

    (五)举办活动频繁

   二 存在问题

    (一)资源布局不均衡

    (二)基层服务网络差

    (三)多元文化服务弱

    (四)服务功能不完善

    (五)数字资源共享差

    (六)公共财政投入少

   三 对策建议

    (一)建设“图书馆之城”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2.扩建图书馆建设面积

     3.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

     4.提升区级的馆藏资源

     5.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

     6.重视图书馆战略规划

    (二)健全图书馆法规

    (三)加强行业间协作

    (四)争取社会资助

    (五)完善服务体系

    (六)加大宣传力度

   四 发展趋势

    (一)服务均等化

    (二)数字图书馆

    (三)重微信推广

    (四)标准化服务

    (五)应用新技术

  B.6 构建创新型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的商业模式研究

   一 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及创新趋势分析

    (一)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商业模式概念

     1.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2.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其重要构成

    (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及其商业模式现状分析

     1.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征

     2.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商业模式的类型

     3.当前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瓶颈与管理模式的不足

    (三)文化旅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趋势与重要性

   二 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服务的基本内涵及其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的支撑作用

     1.突破空间局限,使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从单一空间转向复合空间

     2.激活产业价值,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多元运营体系

     3.盘活盈利模式,创新资金管理和完善PPP投资模式

     4.引入高科技人才与团队,提升人才培养与管理水平

    (三)创新型文化旅游消费新兴产业集群设计思路的案例

     1.旧城改造与升级的典型案例:兰州母亲河文化公园

      (1)价值主张与总体设计理念

      (2)空间设计理念

      (3)业态布局

     2.自然风光文化景区升级的典型案例:云台山百家岩景区

      (1)价值主张与总体设计理念

      (2)空间布局理念

      (3)业态布局理念

     3.历史文化名城改造升级的典型案例:遵义红旅文化城

      (1)价值主张与总体设计理念

      (2)空间布局理念

      (3)业态布局设计

   三 构建创新型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

    (一)发挥科技服务创新业态对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的支撑引领

     1.深度体验的价值主张

     2.整合与协同文化旅游消费产业的各个功能板块

     3.支撑后续可持续产业集群创新升级

     4.支撑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发展总体规划、多规合一等问题

    (二)构建创新型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的商业模式

     1.创新型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的构建思路与变现途径

     2.构建创新型文化旅游新兴消费产业集群商业模式的政策建议

 Ⅲ “文化+”

  B.7 广州市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一 广州文化产业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二)文化体育产业及相关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三)文化和体育融合发展成果不断涌现

    (四)文化体育资源和精品赛事丰富多彩

    (五)体育文化产业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

    (六)文化和体育融合发展的创新环境有效改善

   二 广州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品牌瓶颈:缺乏体育文化自主品牌

    (二)平台瓶颈:缺乏资源有效配置的融合平台

    (三)内容瓶颈: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拳头”项目

    (四)体制瓶颈:缺乏协调统一的政策支持

    (五)人才瓶颈: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 广州加快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重点推进四大融合发展模式

    (二)加快落实七大重点任务

    (三)着力完善四大支撑体系

    (四)积极强化四大保障措施

  B.8 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激发广州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 何谓“文商旅融合”

   二 国内外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经验

    (一)“浅融合”趋向“深融合”

    (二)“小融合”趋向“大融合”

    (三)“硬融合”趋向“软融合”

    (四)文化打造是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与核心

    (五)引进大项目、大资本是促进文商旅融合的有效途径

    (六)与房地产结合方能确保文商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三 广州文商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成效

    (二)存在问题与制约

   四 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健全文商旅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

    (二)争取将老城区保护上升为国家、省市重大战略

    (三)着力打造一批高品质、标志性文商旅融合载体

    (四)积极引入大资本、大项目,引导组建大型文商旅企业集团

    (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和商旅开发

    (六)构建连接历史名胜古迹的文化“蓝道”系统

    (七)按供给侧改革思路推进相关政策创新与突破

  B.9 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及对广州的启示

   一 引言

   二 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特征与趋势

   三 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价值链重构与业务流程重组

    (一)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价值链重构

    (二)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业务流程重组——以新闻媒体业务为例

   四 面向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服务拓展与创新研究

    (一)面向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服务拓展与创新内涵

    (二)面向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服务拓展与创新模式

   五 广州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模式、路径与对策

  B.10 利用资本市场提升广州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 引言

   二 广州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二)广州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指标选取

     2.数据说明和数据来源

     3.实证分析

     4.广州市各因子的优劣势分析

   三 广州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四 利用资本市场提升广州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一)资本市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背景优势

    (二)资本市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所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三)资本市场提升广州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B.11 大数据驱动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与对策

   一 大数据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

    (一)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二)大数据对文化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1.大数据能够有效提高原创文化内容的水平,有效解决供需脱节的矛盾

     2.大数据带来全新的文化产品生产制作方式,有效提升消费者体验

     3.大数据驱动精准营销实现,提高文化产品营销水平,同时催生广告行业新业态

     4.大数据帮助文化企业准确掌握消费者评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大数据对政府产业管理水平及中介服务水平提升的影响

     1.大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政府及行业协会对文化产业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2.大数据有助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破解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难题

   二 广州文化产业与大数据发展现状

    (一)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规模和贡献不断扩大,产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但和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文化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但文化产业结构总体层次不高

     3.广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并未能够将此优质资源转化为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广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1.大数据基础设施国内领先

     2.大数据海量信息枢纽日益凸显

     3.大数据企业与机构聚集态势明显

    (三)大数据驱动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

   三 大数据驱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内外典型案例

    (一)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纸牌屋》带来电影工业革命

     1.简介

     2.《纸牌屋》制作流程

    (二)猪八戒网: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

     1.简介

     2.猪八戒网的商业模式变革之路

      (1)商业模式概念内涵及其构成

      (2)大数据如何驱动猪八戒网商业模式变革

   四 利用大数据推动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部门

     1.建立文化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抓紧制定相关支持政策,明确将大数据作为促进广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3.加大政务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促进大数据市场交易体系建设

     4.积极探索大数据立法,加强数据资源管理

     5.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为大数据应用提供专业服务

    (二)行业协会/联盟

     1.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2.促进跨行业交流合作,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三)高校科研院所

     1.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大数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汇聚创新资源,开展基础理论和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为大数据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四)文化企业

     1.对于传统文化企业而言,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数据思维,企业需要建立数据文化

     2.文化企业需要重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并不断提高分析应用能力

     3.积极通过并购、联盟等方式进行产业融合,支持民间资本注入

  B.12 广州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一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概念及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

    (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

   二 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

    (一)媒体新技术不断升级

    (二)媒体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三)新媒体渠道持续拓展

    (四)媒体内容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三 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还有待提高

    (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三)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和资本支撑力度不大

    (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四 推进广州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用户至上、内容为王的思路发展融合型新闻产品

    (二)拓展新技术新应用,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增强政策支撑,拓宽资金渠道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媒体融合环境

 Ⅳ 案例研究

  B.13 裂变式培育文化创意领军人才的策略分析

   一 导入阿米巴模式,确定变革方向

   二 去管理与去中心

   三 解散部门,成立子公司和事业部

   四 创立众创空间,催生匠人领军人才

   五 投资业务型公司,完善展览行业垂直生态系统

   六 对文化创意企业领军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资本服务知本,资本围绕知本转

    (二)从单引擎到多引擎,打造以一把手为主的生态

    (三)形成倒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

    (四)建立垂直生态系统,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

    (五)产业升级为企业转型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核心团队的稳定为企业转型提供了组织保证

  B.14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文博

   一 走进广州欧科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历程

   二 智慧文博在欧科

    (一)背景介绍

    (二)广州欧科智慧文博产业发展思路

    (三)广州欧科智慧文博建设的典型成果

    (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 现阶段行业发展存在的瓶颈

   四 智慧文博产业发展之展望

  B.15 原创艺术集聚区的软环境建设

   一 艺术生态系统是决定艺术创作人员长期集聚的重要因素

   二 小洲原创艺术集聚的形成和现状

   三 小洲艺术区建立原创艺术生态系统的探索

    (一)原创工作室平台

    (二)作品展示平台

    (三)大型活动平台

    (四)艺术作品交易平台

    (五)信息交流宣传平台

    (六)艺术教育培训平台

   四 宏观软环境的完善需要以切实扶持艺术家为调整基点

   五 宏观软环境的完善需要政策的调整

    (一)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政府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者

    (二)制定相关政策,用活文化资源,发展旅游关联产业

    (三)政府应采取一些特殊政策,鼓励艺术家们生存和发展

 Ⅴ 区域与借鉴

  B.16 黄埔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措施

   一 发展基础

    (一)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贡献日益显著

    (二)以文化制造业为主,新兴业态发展迅猛

    (三)空间布局逐步优化,三大板块发展趋势明显

    (四)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增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活跃

    (五)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

    (六)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水平不断提升

    (七)形成一批文化创意精品,文化创意品牌效应日趋突显

    (八)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消费逐步激活

   二 存在问题

   三 对策建议

    (一)引导文化资源有序开放

    (二)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三)鼓励成长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

    (四)培育小微文化创意企业

    (五)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

    (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七)推动文化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发展

  B.17 花都区加快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 花都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产业发展地位不断提高

    (二)旅游产品内容不断丰富

    (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四)旅游地形象不断提升

    (五)全民健身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 花都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服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三)旅游产业要素参差不齐

    (四)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三 浙江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与发展启示

    (一)乌镇景区开发概况

    (二)宁波市鄞州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三)杭州市德清县农(洋)家乐开发概况

    (四)先进经验的发展启示

   四 推动花都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深刻认识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1.深入研判全区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优势

     2.充分认识加快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1.进一步完善发展目标和重点

     2.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

     3.准确定位花都旅游

    (三)优化全覆盖的旅游产业布局体系

     1.发挥旅游规划引导推动作用

     2.加强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3.培育核心景区的品牌带动力

     4.推进乡村旅游业统筹发展

     5.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四)塑造多元化的旅游休闲产品体系

     1.打造具有特色品牌的旅游线路

     2.打造文化休闲体验产品

     3.打造特色商贸购物旅游产品

     4.打造高端体育旅游产业

     5.打造室外慢行徒步运动休闲旅游产品

     6.打造花都旅游餐饮产品

     7.打造多元主题住宿旅游产品

    (五)完善人本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1.打造智慧旅游三大平台

     2.优化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3.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4.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

     5.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

    (六)创新国际化的科学营销推广体系

     1.加强精准定位的市场研究

     2.构建境内外重点目标市场营销网络

     3.大力开拓国内客源市场

    (七)创设立足民生的旅游惠民体系

     1.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2.建立旅游联票制度

     3.增加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供给

     4.扩大旅游就业渠道

    (八)健全完善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推进综合改革

     3.加大政策扶持

     4.搭建投融资平台

     5.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队伍

     6.强化督导检查

   五 近期工作重点

    (一)设立旅游工作主管部门和旅游研究基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二)持续推进“创A”工作,增添我区旅游“名片”

    (三)建立旅游景点识别系统,优化旅游服务“软环境”

    (四)开展旅游推介工作,提高我区旅游形象的知名度

  B.18 深圳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构建的路径研究*

   一 引言

   二 文化金融概念梳理与界定

   三 深圳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构建优势分析

    (一)深圳金融市场活跃,区域金融中心优势明显

    (二)深港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补性较强

    (三)深圳拥有较多的金融控股集团和互联网金融企业

   四 深圳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构建路径分析

    (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大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全产业链平台

    (二)争取更多的金融控股集团总部落户深圳,为文化企业提供全牌照金融业务

    (三)深圳文化金融全产业链平台构建路径

  B.19 后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系列

 法律声明

作为广州蓝皮书系列之一的《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7)》,是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统计局等党政部门和全市各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各科研院校和重点企业的积极参与下,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牵头完成的一部围绕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的系统性报告。2017年的报告由广州市相关文化部门、各区、科研院校、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的18篇报告组成,共分成总报告、行业分析、“文化+”、案例研究、区域与借鉴5部分。其中总报告作为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16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主报告将2016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文化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支柱地位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双效”突显,经济社会贡献日益突出;文化产业投资平稳,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文化消费旺盛,城市居民文化消费水平领先全国;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平稳,进出口总额略有增长;文化企业实力增强,重点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等。在此基础上,总报告对广州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做出了分析,并分别对广州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发展情况做出了分析。总报告的后半部分介绍了广州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情况及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2017年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展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发展展望等内容,提出了广州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除总报告外,其他篇章还从各个领域和视角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总之,本报告试图在全面反映2016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做大增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进行理论探索,从而为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幸福广东”的宏伟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苗明杰:《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陈明:《业态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中外玩具制造》2014年第10期。

陈云萍、郑棣:《文化与科技融合视角下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7期。

杨娇:《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

黄耀丽、聂嘉等:《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互动的研究——以佛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热带地理》2003年第4期。

侯建娜、杨海红等:《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旅游论坛》2010年第3期。

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Baloglu,MaCleary,K. W.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26(4):868-897.

陈少峰、张立波:《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出燕鹏:《浅析社会转型中科技进步和文化创新的融合》,《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3期。

顾乃华、夏杰长:《我国主要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2期。

曲艳阳:《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周子渊、唐红梅:《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近十年中国电影数据考量》,《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陈冰然:《融媒语境下国产电影的宣传策略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6。

成啸:《从中美电影产业的比较分析中探索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之路》,《四川戏剧》2015年第10期。

张博:《博弈视角下的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主体关系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

孙明强:《市场与规制:国产商业电影市场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3。

来小鹏:《版权交易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张养志、吴亮编著《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版权贸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皇甫晓涛:《版权经济论》,科学出版社,2011。

甘新主编《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叶朗主编《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卢斌、郑玉明、牛兴侦编《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中国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报告摘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4月28日。

李也、贺正楚、潘红玉:《基于众筹商业模式的中国动漫产业培育研究》,载《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4月刊。

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吴学安:《动漫与“众筹”的亲密接触》,《中国文化报》2013年7月6日第3版。

肖华:《浅析我国动漫产业的版权开发》,《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5月。

舒元、郑贵辉、耿雪辉、徐容:《众筹之路》,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

彭健:《文化众筹:从兴趣到信任》,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

科技部:《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年1月)。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社文发〔2011〕54号)。

曹晶:《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文化馆建设》,《艺术科技》2015年第2期。

袁锦贵:《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高端融合发展的趋势与促进策略》,《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周自琴:《云计算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报业》2012年第2期。

肖希明、杨蕾:《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宏观管理及其启示》,《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1期。

杨蕾、李金芮:《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元数据互操作方式研究》,《图书与情报》2015年第1期。

席涛:《广州公共图书馆事业迈向权利保障时代进程中的政府责任》,《理论研究》2016年第3期。

曹丽冰:《广州市区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李晔:《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时间探索——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图书馆界》2016年第3期。

詹田:《公共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的“广州模式”——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8期。

林静:《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思考》,《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年第2期。

张春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发展》,《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8期。

龙柳亭:《广州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陈荧:《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实践——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刊》2016年第5期。

王永东:《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建筑特色及其服务功能——以广州图书馆新馆为例》,《图书馆学刊》2015年第5期。

邓灵慧:《浅谈广州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6年第5期。

赵珏、张士引:《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推进“三网融合”为例》,《宏观经济研究》2015年第11期。

李凤亮、胡鹏林:《“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2014年文化科技创新总报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

花建:《互联互通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

但红燕、徐武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因及其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生态经济》2015年第7期。

梁军:《产业模块化与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4期。

易伟义:《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企业联合模式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3期。

佟雪娜、谢引风:《O2O模式在我国音乐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前景》,《东岳论丛》2014年第11期。

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陈昌凤、吕婷:《“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创新与产业融合》,《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7期。

黄锦宗、陈少峰:《互联网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王红、孙敏:《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与创新路径》,《学习与实践》2015年第10期。

王广振、王新娟:《互联网电影企业:产业融合与电影产业链优化》,《东岳论丛》2015年第2期。

金雪涛、唐娟:《数字出版产业价值链与商业模式探究》,《中国出版》2011年第3期。

赵振:《“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0期。

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5期。

程立茹:《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9期。

罗珉、李亮宇:《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第1期。

McAfee A,Brynjolfsson E,Davenport T H,et al. Big data. The management revolution. Harvard Bus Rev,2012,90(10):61-67.

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10期。

胡泳、宋宇齐:《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11期。

郭新茹、顾江:《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文化产业赢利模式探析》,《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10期。

Scott J. Social network analysis:developments,advances,and prospec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 Mining,2011,1(1):21-26.

Sirmon D G,Hitt M A,Ireland R D. 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273-292.

朱欣悦、李士梅、张倩:《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及拓展》,《经济纵横》2013年第7期。

察志敏:《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崔保国:《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戴夫·奥布赖恩:《文化政策:创意产业中的管理、价值和现代性》,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戴维·索罗斯比:《文化政策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戴钰:《中国文化传媒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3期。

方重:《关于新兴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的思考》,《清华金融评论》2015年第11期。

胡洪斌:《中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2013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文化产业研究》2016年第1期。

胡志平:《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文化金融服务的兴起与创新》,《求索》2013年第5期。

万晓芳:《探寻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新路径》,《光明日报》2015年2月3日。

王慧敏等:《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理论前沿和热点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Moore J F. Predators and prey: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3,71(3):75-83.

刘云波、李挺伟:《探索大数据在文化产业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中国资产评估》2015年第4期。

刘光宇、张京成:《论大数据及其技术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第4期。

孙玉荣:《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选择》,《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孙红军、李红:《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战略管理研究——以文化产业为例》,《绿色科技》2014年第1期。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基于利益相关者交易结构的商业模式理论》,《管理世界》2012年第12期。

魏炜、武祥:《发现商业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张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探析》,《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7期。

隗建华:《关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期。

高启祥:《“传”“新”和谐优势互补——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与不足的比较认识》,《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第10期。

王春蕾:《“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研究》,《科技传播》2016年第17期。

刘晓鸣:《充分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双赢》,《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15期。

吴怡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4期。

张元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道”与“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9期。

刘保国:《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探讨》,《科技传播》2016年第10期。

黄振民、王康:《试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今传媒》2015年第12期。

许鹏:《第三届文博会——企业文化与品牌创意国际论坛在京召开》,《中国科技产业》2009年第1期。

王超:《博物馆智慧化》,《中国文物报》2015年2月3日第6版。

俄军:《博物馆的智慧与智慧博物馆》,《甘肃日报》2015年1月19日第11版。

王涌天、林倞、刘越、郑伟:《亦真亦幻的户外增强现实系统——圆明园的数字重建》,《中国科学基金》2006年第2期。

张忠培:《考古学研究与文物保护——2004年4月28日在南昌的演讲》,《南方文物》2004年第4期。

陈少强:《走近信息可视化》,《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第23期。

茅艳:《大数据时代的博物馆》,《中国文物报》2015年3月3日第6版。

陈慧娟:《物联网让文物保护更“智慧”》,《中国文化报》2013年12月10日第7版。

李戈:《国外智慧博物馆是啥样?》,《中国文化报》2014年10月30日第7版。

宋新潮:《智慧博物馆的体系建设》,《中国文物报》2014年10月17日第5版。

《文物保护领域物联网与智慧博物馆》,《中国文物报》2012年12月14日第8版。

孟承光:《博物馆数字化中摄影技术的应用》,《中国文物报》2013年1月9日第6版。

鲁元珍:《3.97%的含金量》,《光明日报》2016年9月8日。

吴海燕:《20多家金控集团来势凶猛,四大类平台逐鹿天下》,《证券时报》2016年9月19日。

陈能军:《“文化+金融”不是机械合作,而是新的产业动力机制》,《南方都市报》2016年12月6日。